CN214341808U -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1808U
CN214341808U CN202022166143.3U CN202022166143U CN214341808U CN 214341808 U CN214341808 U CN 214341808U CN 202022166143 U CN202022166143 U CN 202022166143U CN 214341808 U CN214341808 U CN 214341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water
cavity
assembly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61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广川
陈茂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61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41808U/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26494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22739A/ko
Priority to PCT/CN2021/121079 priority patent/WO202206331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1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1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该水盒组件包括盒体,盒体上形成有彼此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部分第一腔室的结构延伸至第二腔室内,以使第一腔室被扩容。第一腔室用于储存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所使用的净水,第二腔室用于储存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收容腔的体积固定,盒体的形状与收容腔的形状相适配,在保证盒体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将部分第一腔室的结构延伸至第二腔室内,使得第一腔室的容积被增大,从而增大了净水的一次性存储量。由于水盒组件内的净水储存量增加,烹饪器具对食物进行蒸汽烹饪时,能够有效延长烹饪器具工作的持续时间,从而增加了烹饪器具对食物的处理范围,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Description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盒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底板组件。本实用新型另外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烹饪器具通常包括箱体组件、门体组件、底板组件和功率器件组,底板组件设置在箱体组件的底部且用于支撑箱体组件,箱体组件设有烹饪腔,门体组件枢转连接于箱体且用于打开或关闭烹饪腔,功率器件组用于对放置在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当烹饪器具具有蒸汽功能时,底板组件还包括水盒组件,功率器件组至少包括蒸汽发生器,水盒组件为蒸汽发生器供给净水,蒸汽发生器将净水转化为高温蒸汽,以实现对烹饪腔内食物的蒸制。
现有技术中,水盒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在底板组件的底板本体上,水盒组件包括净水盒和废水盒,废水盒用于储存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净水盒用于储存净水,由于需要在水盒上设置用于操控水盒组件的抓手等结构,使得净水的存储量受到限制,导致了烹饪器具蒸汽持续工作的时间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如何增大水盒组件内的净水存储量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水盒组件,用于烹饪器具,所述水盒组件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形成有彼此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部分所述第一腔室的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内,以使所述第一腔室被扩容。
根据实用新型的水盒组件,当水盒组件用于烹饪器具时,水盒组件与烹饪器具的底板组件中的底板本体的收容腔配合,其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形成在盒体上且两者彼此隔离,第一腔室例如用于储存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所使用的净水,第二腔室例如用于储存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收容腔的体积固定,盒体的形状与收容腔的形状相适配,在保证盒体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将部分第一腔室的结构延伸至第二腔室内,使得第一腔室的容积被增大,从而增大了净水的一次性存储量。
由于水盒组件内的净水储存量增加,烹饪器具对食物进行蒸汽烹饪时,能够有效延长烹饪器具工作的持续时间,从而增加了烹饪器具对食物的处理范围,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的水盒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上设有隔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至少部分本体向所述第一腔室一侧拱起设置。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底面设置,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一部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 180°。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90°。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底面相连,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90°。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盒组件还包括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以可拆卸的方式配合,以封闭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开口。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盖上设有注水孔,所述盒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的蒸汽发生器连通。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室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烹饪器具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底板组件,用于烹饪器具,所述底板组件包括:
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用于设置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底部;
水盒组件,所述水盒组件为根据如上所述的水盒组件,所述水盒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底板本体配合。
根据实用新型的底板组件,当底板组件用于烹饪器具时,水盒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与底板本体的收容腔配合,其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形成在盒体上且两者彼此隔离,第一腔室用于储存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所使用的净水,第二腔室用于储存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收容腔的体积固定,盒体的形状与收容腔的形状相适配,在保证盒体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将部分第一腔室的结构延伸至第二腔室内,使得第一腔室的容积被增大,从而增大了净水的一次性存储量。
由于水盒组件内的净水储存量增加,烹饪器具对食物进行蒸汽烹饪时,能够有效延长烹饪器具工作的持续时间,从而增加了烹饪器具对食物的处理范围,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箱体组件;
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为根据如上所述的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组件的底部。
根据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其中,水盒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与烹饪器具的底板组件中的底板本体的收容腔配合,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形成在盒体上且两者彼此隔离,第一腔室用于储存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所使用的净水,第二腔室用于储存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收容腔的体积固定,盒体的形状与收容腔的形状相适配,在保证盒体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将部分第一腔室的结构延伸至第二腔室内,使得第一腔室的容积被增大,从而增大了净水的一次性存储量。
由于水盒组件内的净水储存量增加,烹饪器具对食物进行蒸汽烹饪时,能够有效延长烹饪器具工作的持续时间,从而增加了烹饪器具对食物的处理范围,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的示意图(盖板与底座未连接);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省略了盖板);
图5为图4中所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述的底座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所示的水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所示的底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所示的底座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所述的水盒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所示的水盒组件与底座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所示的水盒组件与底座装配结构的C-C部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1中所示的水盒组件与底座装配结构的D-D部的剖视图;
图14为图2中所示的水盒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所示的水盒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2中所示的水盒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所示的水盒组件的E-E部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中所示的水盒组件的G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所示的水盒组件的F-F部的剖视图;
图20为本申请的门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的门框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的门框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的门框体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所示的底板组件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烹饪器具;
100:底板组件;
110:底板本体;
111:底座、112:盖板、113:手持部、114:水管接头、1411:密封结构、116:第一导向部、117:第一限位部、118:引导部、119:第二水管连接部、1110:注水口;
120:容纳腔;
123:安装部
130:散热风机;
150:电源线;
170:收容腔;
180:水盒组件;
181:盒体、1811:第一腔室、18111:集水结构、1812:第二腔室、1813:隔板、18131:第一部、 18132:第二部、a:第一段、b:第二段、1814:第一水管连接部、1815:第一连接部、18151:第一卡持结构、1816:第二导向部、1817第二限位部、1818抓手部、1819:出水孔;
182:盒盖、1821:第二连接部、18211:第二卡持结构、1822注水孔;
183:导水管;
184:密封盖;
200:电器组件;
210:第一电器组件;
211:电源板;
220:第二电器组件;
221:滤波板、222:变频器;
230:第三电器组件;
231:水泵;
300:腔体组件;
400:门体组件;
410:门框体;
411:外框、412:内框;
500:箱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其包括底板组件100和箱体组件500。其中,底板组件100用于提供对烹饪器具1的整机的支撑作用,烹饪器具1的箱体组件500可以安装在底板本体100上。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还包括腔体组件300,腔体组件300形成于箱体组件500的内部,腔体组件300用于提供对食物进行烹饪的空间,该空间可以为烹饪腔。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还包括门体组件400,门体组件400以可打开或关闭腔体组件300的方式与箱体组件500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底板组件100包括底板本体110、容纳腔120和电器组件200,容纳腔120形成在底板本体110的内部,底板本体110为绝缘件,电器组件200设置在容纳腔120 中。其中,电器组件200主要为使烹饪器具1能够正常工作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子器件组,其中的电子器件例如为电源板211、变频器222、滤波板221等。
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100,不仅用于提供对烹饪器具1的整机的支撑作用,还为烹饪器具1的电器组件200提供了安装位,使得电器组件200和底板本体110集成在一起,由此改变了现有的烹饪器具的各功率器件安装在整机的不同部位的状况,这样,有利于减少烹饪器具1在组装过程中的安装模块的数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功率器件需要先安装在绝缘盒内,再将绝缘盒整体安装在整机上,与之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本体110 为绝缘件,电器组件200直接安装在底板本体110内部的容纳腔200中即可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从而可以取消绝缘盒的设置,以减少整机零件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电器组件200进一步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第一电器组件210 包括至少一个在各类烹饪器具中均通用的电器件,例如电源板211。电器组件200还包括第二电器组件22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中的至少一者,其中,第二电器组件220包括至少一个微波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微波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例如为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或变压器)、微波发生模块等,本示例中的微波发生模块为半导体微波发生器,第三电器组件230包括至少一个蒸汽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蒸汽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例如为水泵231、蒸汽发生器(图中未示出)等。需要说明的是,微波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中的变频器222和变压器为择一设置的关系,前者适用于变频式微波类烹饪器具,后者适用于定频式微波类烹饪器具。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不同的微波发生原理,微波发生模块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对于磁控管式的微波类烹饪器具,微波发生模块可以包括磁控管和波导管等,对于半导体式的微波类烹饪器具,微波发生模块可以包括半导体微波发生器。
具体地,当电器组件200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和第二电器组件220时,对应地,烹饪器具 1可以是微波炉、微波烤箱一体机等具有微波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或变压器)和半导体微波发生器。在另外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滤波板221。在另外一个不同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变频器222(或变压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容纳腔120中所设置的电器组件200,还可以是包括半导体微波发生器的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进行列举。
当电器组件200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时,对应地,烹饪器具1可以是蒸箱、蒸汽烤箱一体机等具有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 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水泵231。在另外一个不同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和蒸汽发生器。
当电器组件200包括第一电器组件210、第二电器组件220和第三电器组件230时,对应地,烹饪器具1可以是微波蒸汽一体机、烤箱微波蒸汽一体机等同时具有微波功能和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 (或变压器)、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在另外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 211、滤波板221、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其中的滤波板221也可以替换为变频器222(或变压器),从而形成另一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另外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 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或变压器)和水泵231,其中的水泵231也可以替换为蒸汽发生器,从而形成另一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其他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腔120中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和水泵231,其中的滤波板221可以替换为变频器222(或变压器),水泵231 可以替换为蒸汽发生器,从而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容纳腔120中所设置的电器组件200,还可以是包括半导体微波发生器的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进行列举。
可选地,在容纳腔120中形成有多个安装位,每个安装位用于装配一个相应的电器件,各安装位的形状及容积可以根据所要装配的具体的电器件进行设置,也就是说,不同的安装位在形状和容积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在对底板组件100进行组装时,装配人员能够快地速识别出各电器件所对应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安装位在形状和容积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也可以避免装配人员将电器件安装在错误的位置,因为如果没有找对电器件所对应的安装位,则电器件无法与安装位相适配。举例来说明,在容纳腔120中的一个特定的安装位为电源板安装位,如果装配人员错误地将滤波板221安装在此处,则滤波板221会因形状不匹配或大小不匹配而无法顺利地进入电源板安装位,这样,就起到了纠错的作用。可选地,在容纳腔120中形成有多个安装位,每个安装位用于装配一个相应的电器件,各安装位的形状及容积可以根据所要装配的具体的电器件进行设置,在每个安装位的底部设置有安装部123,安装部123用于与对应的电器件进行连接,安装部123可以例如为连接孔或者带有连接孔的连接柱,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可以使电器件与安装部123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将电器件安装在对应的安装位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底板本体110上形成有至少两个与容纳腔120相通的通风口,通风口使容纳腔120与底板本体110的外部连通。容纳腔120中的各电器件在工作时均会发热,通风口的设置使各电器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排出至容纳腔120之外,由此,有利于对各电器件进行散热降温,进而有利于使各电器件具维持稳定的工作性能以及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在底板本体110上形成有至少两个与容纳腔120相通的通风口,在容纳腔120内设置散热风机130,散热风机130用于在容纳腔120内外形成气流循环,以向容纳腔120中引入外部冷风,同时也利用循环的气流将容纳腔120内各电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另外,为了实现更好地散热,各电器件的排布顺序也可以进行优化。具体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各电器件可以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样的好处在于,冷却风经过发热功率较小的电器件后,其温度上升幅度较小,这样在经过后面的发热功率较大的电器件时依然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下面以一具体示例进行说明,以容纳腔120中同时设置有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的情况为例,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将上述各电器件按照发热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电器件排列后的布局为,电源板211、滤波板221、变频器222、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沿流动的流动方向顺次排列。另外,当烹饪器具1不具有蒸汽功能时,可以在上述布局中省略水泵231和蒸汽发生器等蒸汽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当烹饪器具1不具有微波功能时,可以在上述布局中省略滤波板221和变频器222等微波炉类烹饪器具所专用的电器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为塑料件或陶瓷件,塑料件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可以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另外,塑料件还具有易于加工成型、成本较低、抗摔抗碰撞等特点。陶瓷件也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此外还具有光亮度好、耐磨的优点。可以理解的是,底板本体110 并不限于采用塑料件或陶瓷件,也可以采用玻璃、云母等绝缘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和盖板112,盖板112连接在底座 111的顶部,盖板112和底座111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20。本示例中的底板组件100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器组件200与底座111装配在一起,再将盖板112与底座111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底板组件100。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11和盖板112均为绝缘材料,使得设置在容纳腔120中的电器组件200能够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
进一步地,盖板112和底座111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进行连接,一方面,螺钉为常用的连接件,其成本低廉,另一方面,螺钉连接的方式,不仅连接牢固,而且还具有可拆装性,从而方便打开盖板112以对电器组件200进行检查和维修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底板本体110包括底座111(不设置盖板),当底座111与烹饪器具1的腔体组件300进行组装时,底座111和腔体组件300的底板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20。在本示例中,由于底板本体110不含有盖板,故而电器组件200安装于底座111之后处于半裸露状态,当底板组件100与腔体组件300后,电器组件200才封装于容纳腔120中,这种情况,可以在腔体组件300的底板的底面布置绝缘层,从而使得设置在容纳腔120中的电器组件200能够满足用电安全性要求。
可选地,底座111可以是一体成型件,以底座111为塑料件为例,可以以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出呈一体式结构的底座111。这种底座111一体成型的方式有利于减少烹饪器具1整机的零部件数量,在组装成底板组件100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在底座111上形成有手持部113,手持部113用于为装配人员提供供抓取的部位,以便于使装配人员在拿取或转移底座111的过程中能够抓取得更稳,防止因脱手导致底座111摔落在地而造成损坏。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手持部113可以是形成在底座111表面上的凹陷结构,装配人员的手指可以伸入凹陷结构中,从而较为稳固地抓取底座111。在另外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手持部113可以是凸出于底座111表面的把手,装配人员可以抓住把手,从而提高拿取底座111 时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底座111上设置有加强筋(图中未示出),以提高底座111的结构强度和结构刚度,从而使底座111不易发生结构破坏,也不易发生变形,进而提高底座111的使用寿命和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在底板本体110上还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盒组件180的收容腔170。当烹饪器具1为具有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时,烹饪器具1通常包括有水盒组件180,本示例在底板本体110上设置收容腔170,使得水盒组件180也可以集成在底板组件100上,由此,使得底板组件100不仅集成了电器组件200,还集成有水盒组件180,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底板组件100的集成化程度,进而高度扩展了底板组件100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具有蒸汽功能,其包括箱体组件500、门体组件400、底板组件100和蒸汽发生器,底板组件100设置在箱体组件 500的底部且用于支撑箱体组件500,箱体组件500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与烹饪腔连通且用于为烹饪腔提供蒸汽,门体组件400枢转连接于箱体组件500且用于打开或关闭烹饪腔。
如图14至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100包括底板本体110、收容腔170和水盒组件180,收容腔170设于底板本体110上,水盒组件180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在收容腔170内,水盒组件180包括盒体181,盒体181上形成有彼此隔离的第一腔室1811和第二腔室1812,部分第一腔室1811的结构延伸至第二腔室1812内,以使第一腔室1811被扩容。具体地,第一腔室 1811和第二腔室1812均形成在盒体181上且两者彼此隔离,第一腔室1811用于储存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所使用的净水,第二腔室1812用于储存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收容腔170的体积固定,盒体181的形状与收容腔170的形状相适配,在保证盒体181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将部分第一腔室1811的结构延伸至第二腔室1812内,使得第一腔室1811的容积被增大,从而增大了净水的一次性存储量。
由于水盒组件180内的净水储存量增加,烹饪器具1对食物进行蒸汽烹饪时,能够有效延长烹饪器具1工作的持续时间,从而增加了烹饪器具1对食物的处理范围,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需要理解的是,在盒体181的总体不变的前提下,第一腔室1811的部分结构延伸至第二腔室 1812内,第一腔室1811的容积被增大,第二腔室1812的容积被减小,由于第二腔室1812用于储存废水,烹饪器具1在烹饪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冷凝水等)的量较小,故此,第二腔室1812 的容积被减小不会对烹饪器具1的使用构成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烹饪器具1还包括水泵231,水泵231的进水侧通过管路与盒体181的第一腔室1811连通,水泵231的出水侧通过管路与蒸汽发生器连通,蒸汽发生器通过管路与烹饪腔连通,水泵231启动后,第一腔室1811内的净水能够被送至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形成的蒸汽进入到烹饪腔内,以实现对食物的烹饪。
另外,蒸汽发生器可以设置在箱体组件500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底板本体110上,蒸汽发生器,当蒸汽发生器设置在箱体组件500内部时,在箱体组件500的内部设有用于蒸汽发生器安装的固定位,蒸汽发生器与固定位通过螺钉连接、卡接或者铆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当蒸汽发生器设置在底板本体110上时,通过螺钉连接、卡接或者铆接的方式与底板本体110连接固定。
此外,水泵231的设置位置及固定方式与蒸汽发生器类似,具体设置位置以及固定方式可参考蒸汽发生器的设置位置及固定方式,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6和图19所示,盒体181上设有隔板1813,第一腔室1811和所述第二腔室1812通过隔板1813隔开,隔板1813的至少部分本体向第一腔室1811一侧拱起设置。具体地,第一腔室1811和第二腔室1812位于隔板1813的两侧,隔板1813实现对第一腔室1811和第二腔室1812的隔离,利用隔板1813的部分本体向第二腔室1812的一侧拱起,使得第一腔室1811的容器被增大,以提高对净水的储存能力。利用隔板1813的拱起设置实现对第一腔室1811的扩容,整体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隔板1813与盒体181可以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隔板1813 与盒体181为一体式结构时,第一腔室1811、第二腔室1812和隔板1813一体成型在盒体181上,以降低加工制造的难度,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当隔板1813与盒体181为分体式结构时,隔板1813可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与盒体181配合,并且在隔板1813与盒体181的结合位置进行密封处理,以确保第一腔室1811与第二腔室1812的有效隔离,隔板1813与盒体181为分体式结构,能够简化盒体181模具的结构,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进一步地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16和图19所示,隔板1813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部18131和第二部18132,第二部18132靠近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设置,第二部18132与第一部18131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第一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具体地,第一部18131和第二部18132呈上下方向设置 (如图19所示,图19中纸面的竖直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第一部18131位于上方,第二部 18132位于下方,第二部18132相对第一部18131向第二腔室1812的一侧倾斜设置,从而形成折弯结构的隔板1813。
利用折弯结构的隔板1813,在实现对第一腔室1811的扩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简化了水盒组件180的结构,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进一步地降低。另外,如图19所示,第一部18131 与第二部18132之间的第一预设角度(如图19所示,图19中α为第一预设角度)的范围在0°至180°之间(不包括0°和180°),通过调整第一预设角度的数值来实现对第一腔室1811容积的调整,从而保证第一腔室1811和第二腔室1812有效满足实际使用需求(避免第二腔室1812容积过小而导致废水溢出的情况发生),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隔板1813的至少部分本体自第一腔室1811的一侧向第二腔室1812的一侧拱起设置,该拱起还可以为穹顶型或波浪形等,虽然本申请未对具有其它拱起形状的隔板1813进行详细记载,但设置具有其它拱起形状隔板1813以实现对第一腔室1811进行扩容的所有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第一预设角度为90°,即第一部18131与第二部18132垂直设置,在增大第一腔室1811的基础上,使得第二腔室1812的容积能够满足对废水的储存需求,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废水溢出的现象,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进一步地,如图17或图19所示,第二部18132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段a和第二段b,第一段a与第一部18131相连,第二段b与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相连,第一段a与第二段b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第二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具体地,第一段a与第一部18131连接,第二段b与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连接,第一预设角度位于第一段a与第一部18131之间,第一段 a与第二段b之间的第二预设角度(如图19所示,图19中β为第二预设角度)的范围在0°至 180°之间(不包括0°和180°),通过调整第二预设角度的数值来实现对第二腔室1812容积的调整,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腔室1811和第二腔室1812有效满足实际使用需求(避免第二腔室1812 容积过小而导致废水溢出的情况发生),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17或图19所示,第二预设角度为90°,第一预设角度为90°,第一部18131 与第一段a垂直连接,第二段b与第一段a垂直连接,第二段b与第一部18131平行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在增大第一腔室1811的基础上,避免第二腔室1812内的容积能够满足对废水的储存需求,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指出的第一部18131、第一段a和第二段b形成近似为“Z”型结构的隔板1813,被扩容的第一腔室1811的部分结构位于第二腔室1812的底部,使得第一腔室1811与第二腔室1812形成叠放结构,从而保证了盒体181结构的紧凑性,使得盒体181能够有效适应收容腔170的结构,避免了对收容腔170的结构进行调整而增大制造成本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盒体181上还设有抓手部1818,该抓手部1818设置在第二腔室1812的外侧并且位于第二腔室1812的底部,用户可通过操控抓手部1818部来实现对盒体181的操控。
进一步地,如图14至图18所示,水盒组件180还包括盒盖182,盒盖182与盒体181以可拆卸的方式配合,以封闭所述第一腔室1811的第一开口。具体地,第一腔室1811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当盒盖182与第一开口配合时,第一腔室1811被封闭,从而避免外部灰尘等进入到第一腔室1811内,保证了储存于第一腔室1811内的净水的清洁;当盒盖182与第一开口分离时,第一腔室1811被打开,用户可以对第一腔室1811进行清洁操作,保证了第一腔室1811内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
另外,利用盒盖182直接封闭第一开口,无需在两者之间设置密封件,从而有效降低部件的数量,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盒盖182上设有注水孔1822,盒体181上设有与第一腔室 1811连通的出水孔1819,出水孔1819用于与烹饪器具的蒸汽发生器连通。具体地,当水盒组件 180与底板本体110上的收容腔170分离后,用户无需打开盒盖182,直接通过注水孔1822即可将净水注入到第一腔室1811内,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当水盒组件180设置到收容腔170内时,底板本体110上的水管接头114直接与出水孔1819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一腔室1811与蒸汽发生器的自动连通,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注水孔1822的位置设有密封盖184,密封盖184以可分离(或枢转)连接在盒盖182上,当需要对第一腔室1811内加注净水时,将密封盖184与注水孔1822分离,当净水加注完毕后,再将密封盖184与注水孔1822配合且封闭注水孔1822,通过设置密封盖184,能够有效实现对注水孔1822的封闭,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腔室1811与外界的隔离,从而保证了第一腔室1811内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进一步地,如图14至图19所示,第二腔室1812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沿烹饪器具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地,第二腔室1812通过第二开口与外部连通,当用户将水盒组件180与收容腔 170分离后,在实现加注净水操作时,也可实现将第二腔室1812内的废水经第二开口进行倾倒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另外,通过将第二开口沿烹饪器具1的长度方向延伸,增大了第二腔室1812的跨度空间,便于将烹饪器具1将多位置形成的废水引入到第二腔室1812内。
此外,盒体181的第一腔室1811部分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在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内,盒体181的第二腔室1812的部分位于收容腔170的外侧,第二腔室1812的第二开口位于烹饪器具的门体组件400的底部且沿烹饪器具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便于门体组件400上产生的冷凝水被第二腔室1812所收集,进而避免了冷凝水四溢的情况发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具有蒸汽功能,其包括箱体组件500、门体组件400、底板组件100和蒸汽发生器,底板组件100设置在箱体组件 500的底部且用于支撑箱体组件500,箱体组件500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与烹饪腔连通且用于为烹饪腔提供蒸汽,门体组件400枢转连接于箱体组件500且用于打开或关闭烹饪腔。
如图11和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100包括底板本体110、收容腔170和水盒组件180,收容腔170设于底板本体110上,水盒组件180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收容腔170配合,水盒组件180包括盒体181,盒体181上形成有第一腔室1811和和第二腔室1812,第一腔室1811 内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导水管183。具体地,第一腔室1811和第二腔室1812均形成在盒体181 上且两者彼此隔离,第二腔室1812用于储存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第一腔室1811用于储存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所使用的净水,形成在第一腔室1811内的导水管183用于将储存在第一腔室1811 内的净水输出,以为蒸汽发生器提供净水。通过设置导水管183,从而便于将第一腔室1811内的进水输出,从而保证了蒸汽发生器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需要指出的是,在盒体181上形成有第一腔室1811和第二腔室1812,并且第一腔室1811用于储存净水,第二腔室1812用于储存废水,当盒体181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分离后,可实现对第一腔室1811注入净水以及倾倒废水同步进行,从而实现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提升。
另外,盒体181为塑料件,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具有第一腔室1811和第二腔室1812 的盒体181,从而简化的加工过程,有效降低了盒体181的制造成本。此外,为塑料件的盒体181 具有耐冲击及抗老化性能强等优点,有效延长盒体181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水盒组件180维修更换的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导水管183的一端靠近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导水管18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上且与外界连通。具体地,当第一腔室1811内储存有净水时,净水可通过导水管183从第一腔室1811内输出,从而为蒸汽发生器提供净水。由于导水管183的一端靠近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设置,即导水管183与第一腔室1811的连通位置靠近第一腔室1811 的底部,极大地保证了第一腔室1811内的净水有效进行输出(当导水管183与第一腔室1811的连通位置远离第一腔室1811的底部时,随着第一腔室1811内的液面下降,当导水管183的位于第一腔室1811内的一端漏出水面时,第一腔室1811内的净水无法通过导水管183输出),以保证蒸汽发生器持续工作的时长。
需要指出的是,导水管183为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近似为“L型”,其一端靠近第一腔室1811 的内底面设置(两者具有较小的间隔),其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上的出水孔1819连通,当盒体181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时,用于连通蒸汽发生器的水管接头114与导水管183连通,从而实现第一腔室1811与蒸汽发生器的连通。
进一步地,导水管183内设有单向导通结构,单向导通结构用于烹饪器具的水管接头114插接导通。具体地,单向导通结构设置在导水管183的内部并且靠近导水管183与第一腔室1811的连通位置设置,水盒组件180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时,位于底板本体110上的水管接头114插入到导水管183与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连通的一端,并且对单向导通结构形成挤压,使得单向导通结构处于打开状态,以实现第一腔室1811与水管接头114的导通,当水盒组件180 与烹饪器具的收容腔170分离时,水管接头114从而导水管183内脱出,单向导通结构将导水管 183的内部封闭,以避免第一腔室1811的净水经导水管183洒落。
需要指出的是,单向导通结构可以包括弹性件(弹簧等)、阀芯和以及具有过孔的阀座,阀座设置在导水管183内且靠近导水管183与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连通的一端设置,阀座的过孔与导水管183连通设置,阀芯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阀座上,弹性件分别与阀芯和阀座配合,弹性件的弹力使得阀芯抵靠在阀座上并且封闭过孔。当水盒组件180在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内配合到位后,水管接头114插入到导水管183与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内且进入到阀座的过孔内,由于水管接头114进入到过孔以顶开阀芯(此时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使得过孔处于打开状态,从而实现了第一腔室1811与水管接头114的自动连通;当水盒组件180与收容腔170分离时,水管接头114与导水管183分离,弹性件的弹力使得阀芯再次将阀座上的过孔封闭。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导水管183与盒体181为分体式结构,或者如图11和图 13所示,导水管183与盒体181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导水管183可以与盒体181为一体式结构,即导水管183与盒体181一体成型,导水管183的一端通过折弯靠近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设置,导水管183的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一体成型,通过将导水管183与盒体181一体成型,从而取消了导水管183与盒体181装配的步骤,使得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另外,在导水管183与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的连接位置无需设置单独防止漏水的密封件,使得整体的部件减少,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导水管183还可以与盒体181为分体式结构,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部,将为弯折结构的导水管183的一端靠近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设置,再将导水管183的另一端与连接部插接配合,通过将导水管183与盒体181分体制造,从而简化了制造盒体181的模具结构,使得模具成本得到了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上设有集水结构18111,集水结构 18111与导水管183的一端对应设置。具体地,集水结构18111形成在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上,导水管183的一端靠近集水结构18111设置,使得导水管183的一端低于或者接近第一腔室1811 的内底面,当第一腔室1811内的进水使用殆尽时,由于集水结构18111的存在,能够使得残留的进水汇集在集水结构18111的位置,以便通过导水管183输出,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腔室1811对外的进水输出能力,以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运行时长。
需要指出的是,集水结构18111可以在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上设置多个斜面形成,并且多个斜面形成的最低位置与导水管183的一端对应;集水结构18111也可以将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形成漏斗形结构,导水管183的一端靠近漏斗形结构的最低点设置;集水结构18111还可以为形成在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上的凹槽结构,导水管183的一端进入凹槽结构内且靠近凹槽的内底面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水盒组件180还包括盒盖182,盒盖182与第一腔室1811 的第一开口卡接配合,以封闭第一开口。具体地,当盒盖182与第一开口配合时,第一腔室1811 被封闭,从而避免外部灰尘等进入到第一腔室1811内,保证了储存于第一腔室1811内的净水的清洁;当盒盖182与第一开口分离时,第一腔室1811被打开,用户可以对第一腔室1811进行清洁操作,保证了第一腔室1811内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
另外,利用盒盖182直接封闭第一开口,无需在两者之间设置密封件,从而有效降低部件的数量,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
需要指出的是,盒盖182上可以设有注水孔1822,盒体181上设有与第一腔室1811连通的出水孔1819,出水孔1819用于与烹饪器具的蒸汽发生器连通。具体地,当水盒组件180与底板本体110上的收容腔170分离后,用户无需打开盒盖182,直接通过注水孔1822即可将净水注入到第一腔室1811内,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当水盒组件180与收容腔170配合时,底板本体110上的水管接头114直接与出水孔1819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一腔室1811与蒸汽发生器的自动连通,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另外,在注水孔1822的位置可以设有密封盖184,密封盖184以可分离(或枢转)连接在盒盖182上,当需要对第一腔室1811内加注净水时,将密封盖184与注水孔1822分离,当净水加注完毕后,再将密封盖184与注水孔1822配合且封闭注水孔1822,通过设置密封盖184,能够有效实现对注水孔1822的封闭,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腔室1811与外界的隔离,从而保证了第一腔室 1811内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进一步地,如图14至图19所示,盒体181设有第一连接部1815,盒盖182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821,第二连接部1821与第一连接部1815卡接配合。具体地,当盒盖182对第一腔室1811 的第一开口进行封闭时,将盒盖182靠近第一开口,使得第二连接部1821与第一连接部1815配合进行卡接配合,从而使得盒盖182抵靠固定在第一开口上,进而实现了第一腔室1811的内外隔离,避免第一腔室1811内的进水出现洒落的情况;当需要对第一腔室1811进行清洗时,解除第二连接部1821与第一连接部1815的卡接配合,再将盒盖182与盒体181分离即可。盒盖182与盒体181的卡接配合实现对第一腔室1811的封闭,整体结构简单,并且无需在盒盖182与盒体 181之间设置密封件,从而减少了部件的数量,使得产品的整体制造成本得到了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14至图19所示,第一连接部1815上设有第一卡持结构18151,第二连接部 1821上设有第二卡持结构18211,第一卡持结构18151与第二卡持结构18211对应设置。具体地,当盒盖182对第一腔室1811的第一开口进行封闭时,将盒盖182与第一开口对应设置,并且第一卡持结构18151与第二卡持结构18211对应设置,先将第一卡持结构18151与第二卡持结构18211 进行卡持配合,再将第一连接部1815与第二连接部1821进行卡接配合,通过盒盖182与盒体181 位置的卡接,从而提高了盒盖182与盒体181的连接强度,使得盒盖182对第一开口的密封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进一步避免了第一腔室1811内的进水出现洒落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如图14至图19所示,第一连接部1815可以为第一凸筋,第一凸筋沿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第二连接部1821可以为形成在盒盖182同侧的翻边。具体地,第一腔室1811的第一开口的端部具有一定的宽度,第一凸筋设置在第一开口的端部上且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并且第一凸筋沿第一开口的周向呈封闭结构,翻边的形状与第一凸筋相适配,当盒盖182与盒体181配合时,翻边卡接在第一凸筋的外侧,利用翻边与第一凸筋的周向配合,从而实现了对盒盖182与盒体181结合位置的密封,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腔室1811的密封性。
需要理解的是,在翻边与第一凸筋配合时,翻边紧密抵靠在第一凸筋的外侧,利用两者的紧密抵靠来进一步提高盒盖182与盒体181配合位置的密封性。
需要指出的是,当第一凸筋与盒体181为一体成型结构时,盒体181可以为塑料件,通过注塑成型实现在盒体181上形成第一凸筋结构,从而保证了第一凸筋与盒体181的连接强度,盒盖 182可以为塑料件,通过注塑成型实现在盒盖182上形成翻边,从而保证了翻边与盒盖182连接位置的强度,当翻边与第一凸筋配合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配合位置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部1815还可以为凹槽,凹槽沿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第二连接部1821为第二凸筋,第一腔室1811的第一开口的端部具有一定的宽度,凹槽形成在第一开口的端部且靠近第一开口,凹槽在第一开口的外侧形成且为一周的封闭式结构,第二凸筋形成在盒盖182上,第二凸筋的形状与凹槽相适配,当盒盖182与盒体181配合时,将盒盖182 靠近盒体181,使得第二凸筋卡入凹槽,以实现盒盖182对第一开口的封闭。由于第二凸筋与凹槽在第一开口的周向形成密封结构1411,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腔室1811的密封性,进一步避免了出现第一腔室1811内的净水出现洒出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当凹槽与盒体181为一体成型结构时,盒体181可以为塑料件,通过注塑成型实现在盒体181上形成凹槽,盒盖182可以为塑料件,通过注塑成型实现在盒盖182上形成第二凸筋,从而保证了第二凸筋与盒盖182连接位置的强度,当第二凸筋配合凹槽配合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配合位置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如图14至图19所示,第一卡持结构18151为第一卡钩,第二卡持结构18211为第一卡接槽。具体地,当第一连接部1815为第一凸筋,第二连接部1821 为翻边时,第一卡钩设在第一凸筋上,第一卡接槽开设在翻边上,当盒盖182与盒体181配合以实现封闭第一腔室1811的第一开口时,先将盒盖182具有第一卡接槽的一侧靠近盒体181,使得第一卡钩与第一卡接槽卡接配合,再将盒盖182远离第一卡接槽一侧向靠近盒体181的方向扣装,直至翻边完全卡接在第一凸筋的外侧。
在盒盖182与盒体181配合到的过程中,第一卡孔与第一卡钩配合,第一凸筋与翻边配合,从而保证了盒盖182与盒体181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另外,通过多位置卡接能够进一步提高盒盖182对第一开口封闭的效果,使得第一腔室1811的密封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卡钩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卡钩在第一凸筋上间隔设置,第一卡接槽的数量与第一卡钩的数量一致,并且第一卡接槽与第一卡钩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卡钩和多个第一卡接槽,进一步提高了盒盖182与盒体181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第一卡持结构18151可以为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持结构 18211可以为第二卡钩。第二卡钩与第二卡接槽在结构方面及配合方式方面与第一卡钩与第一卡接槽的结构及配合方式类似,关于第二卡钩与第二卡接槽的结构及配合方式具体可参考第一卡钩与第一卡接槽的结构及配合方式,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具有蒸汽功能,其包括箱体组件500、门体组件400、底板组件100和蒸汽发生器,底板组件100设置在箱体组件 500的底部且用于支撑箱体组件500,箱体组件500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与烹饪腔连通且用于为烹饪腔提供蒸汽,门体组件400枢转连接于箱体组件500且用于打开或关闭烹饪腔。
如图5至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底座组件100包括底板本体110和水盒组件180,水盒组件180包括盒体181,底板本体110一体成型有收容腔170,盒体181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收容腔 170配合。具体地,收容腔170一体成型在底板本体110上,通过将收容腔170一体成型在底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用于收容腔170安装的支架以及紧固件等结构,从而有效减小了部件的数量,使得产品结构更加简洁,制造成本更低,另外,由于收容腔170一体成型在底板本体 110上,而无需使用用于收容腔170安装的支架及紧固件等结构,能够有效增大收容腔170内的空间,从而能够设置更大的盒体181,进而提高了烹饪器具1的烹饪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底板本体110可以塑料件,通过注塑成型即可将收容腔170一体成型在底板本体110上,为塑料件的底板本体110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能够有效降低维修更换的成本。另外,收容腔170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取放口,盒体181的至少部分本体可经取放口进入或离开收容腔170,该取放口位于底板本体110的外侧面上,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取放水盒组件 180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如图5、图7、图11和图12所示,盒体181设有第一导向部116,底板本体110 上设有第二导向部1816,第一导向部116与第二导向部1816配合,以使盒体181的至少部分本体定位收容于收容腔170。具体地,第一导向部116形成在第一板本体上,第二导向部1816形成在盒体181上,在将盒体181的至少部分本体放入到底板的收容腔170内时,将盒体181与收容腔170的取放口对应设置,在盒体181的至少部分本体插入到收容腔170的过程中,第一导向部 116与第二导向部1816配合,以实现盒体181与收容腔170内的定位装配,另外,当盒体181安装到位后,利用第一导向部116与第二导向部1816的配合,从而避免了盒体181相对于底板本体 110的晃动,进而保证了盒体181在收容腔170的安装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导向部116为第一导向筋,第二导向部1816为与第一导向筋相适配的第一导向孔。具体地,第一导向筋形成在底板本体110上并且位于收容腔170的外侧,第一导向孔设置在盒体181上并且与第一导向筋的位置对应设置,当盒体181与收容腔170配合时,盒体181的部分结构插入到收容腔170内,在盒体181的部分结构插入到收容腔170内时,第一导向筋插入到第一导向孔内,利用第一导向孔与第一导向筋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对盒体181插入过程的导向,另外,当盒体181与收容腔170配合到位后,第一导向筋处于插入在第一导向孔内的状态,利用第一导向筋与第一导向孔的配合,从而避免出现盒体181 相对底板本体110松动的情况,进而保证了盒体181的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导向筋与盒体181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提高了第一导向筋的强度,避免了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第一导向筋断裂失效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了盒体181的稳定性。
另外,如图7所示,第一导向筋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导向孔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孔分别设置在收容腔170的取放口的两侧,两个第一导向筋分别与两个第一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增加第一导向筋和第一导向孔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盒体181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导向部116可以为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部1816可以为第二导向筋。具体地,第二导向筋形成在底板本体110上,第二导向孔开设在盒体181上且与第二导向筋对应设置,当盒体181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时,将盒体181的部分本体插入收容腔170,在将盒体181的部分本体插入到收容腔170内时,第二导向筋插入到第二导向孔内,利用第二导向筋与第二导向孔的配合,从而实现了盒体181的导向安装,另外,当盒体181 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到位后,第二导向筋插接在第二导向孔内,从而防止盒体181 相对底板本体110晃动,使得盒体181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导向筋与底板本体110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提高了第二导向筋的强度,避免了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第二导向筋断裂失效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了盒体181的稳定性。
另外,第二导向筋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导向孔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筋分别设置在收容腔170的取放口的两侧,两个第二导向筋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增加第二导向筋和第二导向孔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盒体181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导向部116为第一导轨,第二导向部1816为第一滑槽。具体地,第一滑槽设置在收容腔170的内部,并且第一滑槽沿盒体181的插入方向设置,第一导轨设置在盒体181上,当盒体181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时,将第一导轨滑入第一滑槽,通过第一导轨与第一滑槽的配合,从而实现了盒体181的导向安装,另外,当盒体181与收容腔170配合到位后,第一导轨和第一滑槽始终处于配合的状态,利用第一导轨与第一滑槽的配合,从而使得盒体181的安装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滑槽的形状为矩形结构或燕尾型解结构等,第一导轨的形状与第一滑槽的形状相适配,利用第一滑槽的形状和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导轨进行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盒体 181安装过程中的导向性,使得盒体181的安装位置得到了进一步地保证。
另外,第一滑槽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导轨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一滑槽分别设置在收容腔 17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两个第一滑槽分别与两个第一导轨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增加第一滑槽和第一导轨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盒体181的稳定性。
此外,第一导轨设置在盒体181的外表面上且与盒体181未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提高了第一导轨的强度,避免了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第一导轨断裂失效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了盒体181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导向部116为第二滑槽,第二导向部1816为第二导轨。具体地,具体地,第二导轨设置在收容腔170内且沿盒体181的插入方向设置,第二滑槽设置在盒体181的外表面,当盒体181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时,将第二导轨滑入第二滑槽,通过第二导轨与第二滑槽的配合,从而实现了盒体181的导向安装,另外,当盒体181与收容腔 170配合到位后,第二导轨和第二滑槽始终处于配合的状态,利用第二导轨与第二滑槽的配合,从而使得盒体181的安装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滑槽的形状为矩形结构或燕尾型解结构等,第二导轨的形状与第二滑槽的形状相适配,利用第二滑槽的形状和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导轨进行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盒体181安装过程中的导向性,使得盒体181的安装位置得到了进一步地保证。
另外,第二滑槽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导轨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二导轨分别设置在收容腔 17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两个第二滑槽分别与两个第二导轨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增加第二滑槽和第二导轨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盒体181的稳定性。
此外,第二导轨设置在收容腔170的内壁上且与收容腔170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提高了第二导轨的强度,避免了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第二导轨断裂失效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了盒体18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10所示,底座112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17,盒体181设有第二限位部1817,盒体181被收容于收容槽,第一限位部117与第二限位部1817配合。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7设置在底板本体110上,并且第一限位部117的部分本体延伸至收容腔170内,至少部分盒体181与收容腔170内插接配合时,当至少部分盒体181插接到位后,位于盒体181上的第二限位部1817与第一限位部117对应设置,此时第一限位部117与第二限位部1817配合,从而对盒体181的插入位置进行保持,当需要将盒体181与收容腔170分离时,外力驱动盒体181,盒体181相对收容腔170移动,从而能够将第一限位部117与第二限位部1817分离,进而实现了盒体181与收容腔170的分离。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117和第二限位部1817,进一步提高了盒体 181与收容腔170配合的强度,使得盒体181的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一限位部117为第一卡扣,第二限位部1817为第一卡槽。具体地,第一卡扣设置在底板本体110上,第一卡扣具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延伸至收容腔170内,并且第一凸起部在收容腔170内所处的位置为盒体181的预设安装位置,第一卡槽形成在盒体181的外表面上,当盒体181在收容腔170内插接到位后,第一凸起部进入到第一卡槽内,利用第一凸起部与第一卡槽的配合,从而实现对盒体181安装位置的保持,另外,当第一卡扣的第一凸起部进入到第一卡槽内时,能够为用户提供盒体181安装到位的反馈,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卡扣与底板本体110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保证了第一卡扣与底板本体 110的连接强度,另外,将第一卡扣与底板本体11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第一卡扣与底板本体110的安装步骤,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117为第二卡槽,第二限位部1817为第二卡扣。具体地,第二卡扣设置在盒体181上,第二卡扣具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凸出于盒体181的外表面,第二卡槽设置在收容腔170内,并且第二卡槽在收容腔170内所处的位置为盒体181的预设安装位置,当盒体181在收容腔170内插接到位后,第二凸起部进入到第二卡槽内,利用第二凸起部与第二卡槽的配合,从而实现对盒体181安装位置的保持,另外,当第二卡扣的第二凸起部进入到第二卡槽内时,能够为用户提供盒体181安装到位的反馈,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卡扣与盒体181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保证了第二卡扣与盒体181的连接强度,另外,将第二卡扣与盒体181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第二卡扣与盒体181的安装步骤,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2所示,盒体181上设有抓手部1818,抓手部1818供用户操控水盒组件180。具体地,抓手部1818形成在盒体181上,用户通过操控抓手部1818来实现对盒体 181的操控,以实现将盒体181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或者实现盒体181与底板的收容腔170分离的动作,从而提高了用户操控水盒的便捷性,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抓手部1818为形成于盒体181上的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形成在盒体181上,并且凹陷结构的开口朝向烹饪器具的承托面一侧,从而实现凹陷结构的隐藏设置,另外,当部分盒体181插接在底板的收容腔170的内部时,为凹陷结构的抓手部1818位于远离底板的一侧,进一步提高了用户操控水盒的便捷性,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抓手部1818为形成于盒体181上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形成在盒体181的表面上,并且凸起结构的设置位置便于用户的操控,当需要对盒体181进行操控时 (通过抽拉动作实现对盒体181的操控),用户抓住凸起结构即可。另外,凸起结构与盒体18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凸起结构与盒体181为一体式结构时,凸起结构与盒体181一体成型进行制造,当凸起结构与盒体181未分体式结构时,凸起结构与盒体181可通过螺钉连接、粘接或焊接等方式与盒体181连接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水盒组件180的两侧的边缘即可作为操控水盒组件180的抓手部1818,在对水盒组件180进行操控时,用户利用双手分别握在水盒组件180的两侧,从而实现对水盒组件180的抽拉动作。通过将水盒组件180的两侧的边缘作为抓手部1818,能够简化水盒组件180的结构,避免了设置抓手部1818对水盒组件180内部的影响(影响水盒组件180的内部容积)。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底板本体110上设有水管接头114,盒体181上设有第一腔室1811,第一腔室1811内设有导水管183,导水管183的一端靠近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设置,导水管183的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配合且与外界连通,至少部分盒体181设置在收容腔 170内,水管接头114与导水管183的另一端插接配合。具体地,盒体181内的第一腔室1811用于储存净水,该净水输出至烹饪器具1的蒸汽发生器内,以为烹饪过程提供蒸汽。水管接头114 一体成型在底板本体110上,并且水管接头114的一端延伸至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内,当至少部分盒体181在收容腔170内插接到位后,水管接头114的一端穿过盒体181与导水管183 的另一端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一腔室1811与外界的连通设置。通过在底板本体110上形成水管接头114,从而减少了水管接头114的连接部件(支架及紧固件等)和安装步骤,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降低。
需要指出的是,设置在水管接头114位于收容腔170内的一端上设有密封部,当至少部分盒体181在收容腔170内插接到位后,水管接头114的一端穿过盒体181与导水管183的另一端插接配合,密封部将水管接头114与导水管183之间进行密封,从而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另外,密封部可以为设置待水管接头114一端上的密封圈等结构。
另外,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上设有集水结构18111(凹槽结构等),集水结构18111与导水管183的一端对应设置。具体地,集水结构18111形成在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上,导水管183 的一端靠近集水结构18111设置,使得导水管183的一端低于或者接近第一腔室1811的内底面,当第一腔室1811内的进水使用殆尽时,由于集水结构18111的存在,能够使得残留的进水汇集在集水结构18111的位置,以便通过导水管183输出,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腔室1811对外的进水输出能力,以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运行时长。
此外,导水管183内设有单向导通结构,单向导通结构设置在导水管183的内部并且靠近导水管183与第一腔室1811的连通位置设置,盒体181组件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时,水管接头114的一端插入到导水管183与第一腔室1811的侧壁连通的一端,并且对单向导通结构形成挤压,使得单向导通结构处于打开状态,以实现第一腔室1811与水管接头114的导通,当水盒组件180与烹饪器具的收容腔170分离时,水管接头114从而导水管183内脱出,单向导通结构将导水管183的内部封闭,以避免第一腔室1811的净水经导水管183洒落。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5所示,盒体181上形成有第二腔室1812且与第一腔室1811隔离设置,第二腔室1812用于储存废水。具体地,盒体181上形成有彼此隔离的第一腔室1811和第二腔室1812,其中,第一腔室1811用于储存净水,从而为烹饪器具1的蒸汽发生器提供净水,烹饪器具1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入到第二腔室1812内,从而实现对废水的收集储存,当用户将水盒组件180的盒体181与收容腔170分离后,在实现对第一腔室1811加注净水操作时,也可实现将第二腔室1812内的废水经第二开口进行倾倒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底板本体110上设有引导部118,引导部118用于将烹饪器具的门体组件400形成的冷凝水引导至第二腔室1812。具体地,引导部118设置在底板本体110 上,并且引导部118与烹饪器具的门体组件400的底部对应设置,当烹饪器具的门体组件400处于开启状态时,在门体组件400上形成的冷凝水落到引导部118上,并且经引导部118进入到盒体181的第二腔室1812内,从而避免了门体组件400上的冷凝水洒落到外部的情况发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引导部118具有用于引导冷凝水的斜面,当盒体181的部分本体插接在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内时,盒体181的第一腔室1811的部分位于收容腔170内,盒体181的第二腔室1812的部分位于收容腔170的外侧,位于引导部118上的斜面与第二腔室 1812连通,在门族件门体组件400处于开启状态时,在门体组件400上形成的冷凝水落到引导部 118的斜面上,冷凝水在斜面的导引下进入到第二腔室1812内,从而实现废水的收集。通过在引导部118上设置斜面,从而提高了对废水(冷凝水)的引导效果,进一步避免出现废水洒落的情况发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进一步地,引导部118沿烹饪器具1的长度方向且靠近第二腔室1812的第二开口设置。具体地,当盒体181的部分本体插接在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内时,盒体181的第一腔室1811的部分位于收容腔170内,盒体181的第二腔室1812的部分位于收容腔170的外侧,第二腔室1812 的第二开口位于第二腔室1812的顶部,由于门体组件400沿烹饪器具的长度(用户面向烹饪器具时,烹饪器具在用户左右方向之间的距离为烹饪器具的长度)方向设置,将第二腔室1812的第二开口沿烹饪器具1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提高第二腔室1812的覆盖位置,提高了对门体组件400 冷凝水的收集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位移引导部118上的斜面长度大于或等于烹饪器具的门体组件400的长度,同时第二腔室1812的第二开口的长度大于斜面的长度,进一步保证了门体组件400上产生的冷凝水有效进入到第二腔室1812内,使得废水的收集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盒体181上设有与第二腔室1812连通的第一水管连接部1814,底板本体110上设有用于连接烹饪器具的废水管的第二水管连接部119,部分盒体181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第一水管连接部1814与第二水管连接部119配合。通过设置第一水管连接部1814和第二水管连接部119,从而有效实现盒体181与底板配合时,烹饪器具1的废水管路自动连通,以及盒体181于底板分离时,废水管路的自动断开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一水管连接部1814为形成在第二开口上的第一缺口结构,第二水管连接部119位于形成在底板本体110上的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的一端凸出于底板本体110的表面,管状结构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烹饪器具的废水管。具体地,第一缺口结构与第二开口贯通,当部分盒体181与底板本体110的收容腔170配合到位时,管状结构的一端经第一缺口结构插入到第二腔室1812内,从而实现第二腔室1812与第二水管连接部119的导通。第一水管连接部1814 以及第二水管连接部119的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为管状结构的第二水管连接部119与底板本体110一体成型,减少了第二水管连接部119的连接部件(支架及紧固件等),同时也减少了第二水管连接部119的安装步骤,使得产品的装配效率得到了提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具有蒸汽功能,其包括箱体组件500、门体组件400、底板组件100和蒸汽发生器,底板组件100设置在箱体组件500 的底部且用于支撑箱体组件500,箱体组件500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与烹饪腔连通且用于为烹饪腔提供蒸汽,门体组件400枢转连接于箱体组件500且用于打开或关闭烹饪腔。
如图24和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组件100包括底板本体110,底板本体110上一体成型有第一腔室以及与第一腔室连通的注水口1110。具体地,通过注水口1110可以对第一腔室内注入净水,第一腔室对净水进行储存,并且第一腔室能够为烹饪器具的蒸汽发生器提供净水,以实现烹饪器具对食物的蒸制烹饪。通过在底板本体110上集成了用于储存净水的第一腔室,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储存净水的水盒结构,从而简化的产品结构,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
需要指出的是,在注水口1110位置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封堵件,当需要对第一腔室进行注水操作时,将第一封堵件与注水口1110分离即可,当注水完成后,将第一封堵件与注水口 1110配合,以实现对第一腔室的密封,避免外部环境对第一腔室的内部造成污染,保证了烹饪器具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进一步地,底板本体110上形成有第二腔室以及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水孔,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彼此隔离设置。具体地,第二腔室用于储存烹饪器具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冷凝水等),通过出水孔可以将第二腔室内的废水引出,以实现对烹饪器具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废水四溢的情况发生。通过在底板本体110上集成了用于储存废水的第二腔室,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储存废水的水盒结构,从而简化的产品结构,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
需要指出的是,在出水孔位置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封堵件,当需要将第二腔室内废水引出时(可利用水泵抽出,或者将出水孔靠近第二腔室的底部设置,第二封堵件打开后废水可直接流出),将第二封堵件与出水孔分离即可,当废水引出完成后,将封堵件与出水孔配合,以实现对第二腔室的密封。
进一步地,底板本体110还设有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废水连接部,废水连接部用于与烹饪器具的废水管连通。具体地,废水连接部形成在底板本体110上,并且废水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废水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烹饪器具的废水管连通,通过设置废水连接部,从而实现废水管与第二腔室的连通,进而实现了对烹饪器具1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存储的操作。
进一步地,底板本体110上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电器组件。具体地,通过在底板本体110上设置容纳腔,以实现将烹饪器具1的电器组件安装在底板本体110上,从而避免了电器组件占用箱体组件500的空间,能够在保证箱体组件500外形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对箱体组件500 内的烹饪腔进行增容的目的。
进一步地,容纳腔至少包括一个安装位,安装位用于安装电器组件的蒸汽发生器。具体地,通过将蒸汽发生器设置在容纳腔的安装位上,避免了蒸汽发生器因安装在箱体组件500上对箱体组件500内烹饪腔的容积产生影响的情况,另外,将蒸汽发生器设置在底板本体110上,能够有效缩短第一腔室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了两者连通水管的长度,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底板本体110上还设有水管接头114,水管接头114的一端与第一腔室连通,水管接头114的另一端用于蒸汽发生器连通。具体地,底板本体110上形成有水管接头114,水管接头11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内,水管接头11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腔室的外侧且用于蒸汽发生器连通,通过在底板本体110上设置水管接头114,从而保证了第一腔室内的净水有效对蒸汽发生器进行净水供给,保证了蒸汽发生器的有效工作。
进一步地,水管接头114为折弯结构,水管接头114的一端靠近第一腔室内底面设置。具体地,当第一腔室内储存有净水时,净水可通过水管接头114从第一腔室内输出,从而为蒸汽发生器提供净水。由于水管接头114的一端靠近第一腔室的内底面设置,即水管接头114与第一腔室的连通位置靠近第一腔室的底部,极大地保证了第一腔室内的净水有效进行输出(当水管接头114 与第一腔室的连通位置远离第一腔室的底部时,随着第一腔室内的液面下降,当水管接头114的位于第一腔室内的一端漏出水面时,第一腔室内的净水无法通过水管接头114输出),以保证蒸汽发生器持续工作的时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示例中,水管接头114与底板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通过在将水管接头114一体成型在底板本体110上,从而减少了水管接头114的连接部件(支架及紧固件等)和安装步骤,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降低。
进一步地,底板本体110为塑料件。具体地,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板本体110,从而简化的加工过程,有效降低了底板的制造成本。此外,为塑料件的底板本体110具有耐冲击及抗老化性能强等优点,有效延长盒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水盒组件维修更换的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0至图23所示,门体组件400包括门框体410,门框体410 包括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相比于第一部分更靠近烹饪器具1 的烹饪腔(烹饪腔是指位于腔体组件300内部的用于烹饪食物的腔室)的中心区域,第二部分的耐高温度数不低于120℃,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为塑料件。其中,耐高温度数是指,使材料不发生热变形、保持结构稳定以及性能稳定的极限温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体组件400,门框体410主要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也就是说门框体410采用拆件的方式,即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加工成型,再组装在一起。其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为塑料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门框体整体采用钣金件的方式,塑料件的使用有利于降低门体组件400的制作成本。另外,在钣金件上加工出其他连接结构的难度相对较大,而在塑料件上加工出其他连接结构就相对容易得多,故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为塑料件的设置方式,对门框体410的结构设计来说,可以提供更多的设计空间。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相比于第一部分更靠近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的中心区域,因此,对第二部分的耐热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部分的耐高温度数不低于120℃,这样可以使第二部分能够适应烹饪器具1在工作时的高温环境,进而保证门体组件4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门框体410包括外框411和内框412,其中,外框411为所述第一部分,内框412为所述第二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框体410采用拆件的方式,即可以拆解为外框411和内框412,当门体组件400安装于烹饪器具1的箱体组件500后,内框412相比于外框411必然更靠近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的中心区域。
可选地,外框411为第一类工程塑料件,内框412为第二类工程塑料件,其中,第一类工程塑料件是指例如为PC(聚碳酸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P(聚丙烯)、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在工程上常用的塑料件,第二类工程塑料件是指例如为PA(聚酰胺)、 PBT(聚对苯二甲酸四次甲基酯)、PET(涤纶树脂)、PPO(聚亚苯基氧化物)、PPS(聚苯硫醚) 等在工程上不常用的塑料件。第一类工程塑料件共有的特点是,耐高温度数通常低于120℃,但是具有成本较低、表面处理和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第二类工程塑料件共有的特点是,耐高温度数高于120℃(甚至可达180℃),但是成本相对较高,成型工艺相对复杂。本实施方式中,内框 412采用第二类工程塑料件,这样可以满足第二部分的耐高温度数要求。由于外框411靠近烹饪腔的边缘位置,故而对外框411的耐高温度数要求相对较低(可以低于120℃),故而,外框411 采用第一类工程塑料件,这样既可以使外框411满足相应的耐高温性能要求,同时又可以降低门框体410整体的成本。
可选地,外框411为第一类工程塑料件,内框412为钣金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框412为钣金件,其可以较好地满足第二部分的耐高温度数要求(钣金件的耐高温度数通常大于200℃),同时,靠近烹饪腔的边缘位置的外框411采用第一类工程塑料件,这样,既可以使外框411满足相应的耐高温性能要求,同时又可以降低门框体410整体的成本。
可选地,外框411和内框412中的一个为钣金件,并且,外框411和内框412中的另一个为第二类工程塑料件。由于钣金件和第二类工程塑料件的耐高温度数均大于120℃,故而不论内框 412采用钣金件还是第二类工程塑料件均可以满足第二部分的耐高温度数要求。同时,外框411 和内框412中的另一个采用第二类工程塑料件,由于第二类工程塑料件相比于钣金件,加工出其他连接结构的难度相对较小,故而本实施方式中的门框体41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门框体整体采用钣金件的方式,在结构设计上具有更多的设计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示例中,门框体410包括前框(图中未示出)和后框(图中未示出),其中,前框为所述第一部分,后框为所述第二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框体410拆解为前框和后框,当门体组件400安装于烹饪器具1的箱体组件500后,后框相比于前框必然更靠近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的中心区域。其中,前框和后框的位置关系为,前框布置在后框的前侧,即后框隔设在前框和烹饪腔之间。
可选地,前框为第一类工程塑料件,后框为第二类工程塑料件。本实施方式中,后框采用第二类工程塑料件,这样可以满足第二部分的耐高温度数要求。由于前框背离烹饪腔而后框面对烹饪腔,也就是说,前框与烹饪腔之间通过后框隔离开来,故而对前框的耐高温度数要求相对较低 (可以低于120℃),故而,前框采用第一类工程塑料件,这样既可以使前框满足相应的耐高温性能要求,同时又可以降低门框体410整体的成本。
可选地,前框为第一类工程塑料件,后框为钣金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框为钣金件,其可以较好地满足第二部分的耐高温度数要求(钣金件的耐高温度数通常大于200℃),同时,背离烹饪腔设置的前框采用第一类工程塑料件,这样,既可以使前框满足相应的耐高温性能要求,同时又可以降低门框体410整体的成本。
可选地,前框和后框中的一个为钣金件,并且,前框和后框中的另一个为第二类工程塑料件。由于钣金件和第二类工程塑料件的耐高温度数均大于120℃,故而不论后框采用钣金件还是第二类工程塑料件均可以满足第二部分的耐高温度数要求。同时,前框和后框中的另一个采用第二类工程塑料件,由于第二类工程塑料件相比于钣金件,加工出其他连接结构的难度相对较小,故而本实施方式中的门框体41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门框体整体采用钣金件的方式,在结构设计上具有更多的设计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过螺丝、卡扣等结构进行连接,或者通过超声波工艺进行拼接。由此,可以保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从而使门框体410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水盒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盒组件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形成有彼此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部分所述第一腔室的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内,以使所述第一腔室被扩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设有隔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至少部分本体向所述第一腔室一侧拱起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底面设置,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一部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底面相连,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盒组件还包括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以可拆卸的方式配合,以封闭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上设有注水孔,所述盒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的蒸汽发生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烹饪器具的长度方向延伸。
10.一种底板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包括:
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用于设置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底部;
水盒组件,所述水盒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水盒组件,所述水盒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底板本体配合。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箱体组件;
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组件的底部。
CN202022166143.3U 2020-09-27 2020-09-27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341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6143.3U CN214341808U (zh) 2020-09-27 2020-09-27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KR1020227026494A KR20220122739A (ko) 2020-09-27 2021-09-27 워터 박스 어셈블리, 베이스 플레이트 어셈블리, 도어 바디 어셈블리 및 조리기구
PCT/CN2021/121079 WO2022063310A1 (zh) 2020-09-27 2021-09-27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门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6143.3U CN214341808U (zh) 2020-09-27 2020-09-27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1808U true CN21434180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32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6143.3U Active CN214341808U (zh) 2020-09-27 2020-09-27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418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3445A (zh) * 2021-12-31 2022-04-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3445A (zh) * 2021-12-31 2022-04-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50452A1 (en) Steam Convection Oven
CN101368743B (zh) 高频烹调设备
CN214341808U (zh)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746906U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KR102288028B1 (ko) 세면대 하부장
CN214341712U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4341807U (zh)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4341863U (zh) 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0527907C (zh) 嵌入式加热烹调器
CN114322001A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WO2022063310A1 (zh) 水盒组件、底板组件、门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0019080U (zh) 烹饪装置
CN218090203U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214387143U (zh) 一种集成有饭煲烹饪模块的集成灶
CN210012171U (zh) 一种垃圾袋存储结构及智能垃圾桶
CN216364716U (zh) 底座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7185729U (zh) 一种水箱结构及厨房电器的水路系统
CN114431697B (zh) 烹饪器具
CN217565670U (zh) 烹饪器具的底座组件集成模块
CN219557200U (zh) 干燥装置及洗碗机
CN214341846U (zh) 蒸汽锅盖及烹饪器具
WO2024065933A1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213076704U (zh) 一种热循环烘干的刀具消毒架
CN216932728U (zh) 烹饪装置
CN219270712U (zh) 蒸汽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