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32562U - 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32562U
CN214332562U CN202120827748.4U CN202120827748U CN214332562U CN 214332562 U CN214332562 U CN 214332562U CN 202120827748 U CN202120827748 U CN 202120827748U CN 214332562 U CN214332562 U CN 214332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on
reflecting surface
lens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77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子维
陈兆禹
张韬
沈进
张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277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32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32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32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公开了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包括呈两端开口的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的一端开口适于与透镜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支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反射面能够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再通过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透镜,最后经所述透镜投射以形成近光III区光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该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车灯及车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结构集成度高,且光学精度高。

Description

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该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车灯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车辆上一般需要安装车灯,这样既可以方便周围车辆和行驶人员及时观察到车辆,起到警示的作用,也可以让驾车人员能够观察到行驶过程中的路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车灯的光形主要包括近光、远光,在车灯使用过程中,驾驶人员需要根据路况和车况的不同,实时变换车灯的光形,以满足安全驾驶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特定的车灯光学机构来实现不同车灯光形,以同时满足光形照度、角度、均匀性的要求。车灯的近光是为了实现近距离的照明,根据车灯相关的标准可知,近光光形中具有被称为“III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近光的截止线上方,主要对标志牌等位于路面上方的物体起到照明作用,使驾驶员获取标志牌等信息。
目前,实现近光III区光形的车灯光学机构,主要是通过改变车灯光学元件(例如聚光器)的结构,也存在利用车灯内的反射元件和透镜支架等零部件上的反射面相配合的结构。但是,现有的技术方案仍存在光学精度较低、光学结构集成度不高等缺陷。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近光III区形成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该装置的光学结构集成度高,且其光学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该车灯内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结构集成度高,且光学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中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结构集成度高,且光学精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包括呈两端开口的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的一端开口适于与透镜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支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反射面能够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再通过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透镜,最后经所述透镜投射以形成近光III区光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后上方。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为弧面。
具体地,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为内凹弧面。
典型地,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上设置有增反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形式,所述透镜支架远离所述透镜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反射结构和第二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上,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反射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在远离所述透镜的端部设置有截止线结构。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面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二反射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反射面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腔。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灯,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将透镜支架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结构,其一端开口设置为能够与透镜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能够通过光反射及两者位置的相互配合,使得从透镜投射的光线能够形成近光III区光形;将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设置在透镜支架上,不仅使得形成近光III区光形的光学结构与透镜的安装结构结合为一体,有效提高光学结构的集成度,而且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使得该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具有较高的光学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面和/或第二反射面设置有增反层,能够提高第一反射面和/或第二反射面对光线的反射效率,以提高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效率;第二反射结构上设置有截止线结构,以使得第二反射结构不仅能够反射第一反射面出射的光线,还能够作为遮光板,使得相应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第二反射结构遮光后形成带有明暗截止线的主近光光形。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透镜支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透镜支架的后视图;
图6是近光III区光线的走向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近光III区光形与主近光光形的光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支架 11第一反射面
12第二反射面 13第一反射结构
131第一凹腔 14第二反射结构
141截止线结构 142第二凹腔
2透镜 a近光III区光形
b主近光光形 c近光明暗截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描述中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涉及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前”、“后”、“上”、“下”、“左”、“右”等,基于透镜2,“前”是指透镜2的出光方向所指的方向,“后”是指与“前”相反的方向,“左”是指沿透镜2出光方向的左侧,“右”是指沿透镜2出光方向的右侧,即与车辆正常行驶的左右侧方向相同,“上”是指沿透镜2出光方向的上方,“下”是指沿透镜2出光方向的下方。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接触”、“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或者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参见图1至图3,包括呈两端开口的透镜支架1,透镜支架1的一端开口适于与透镜2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第一反射面11和所述第二反射面12与透镜支架1一体成型,第一反射面11能够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11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2,再通过第二反射面12反射至透镜2,最后经透镜2投射以形成近光III区光形a。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透镜支架1可以由高反射率的白色团状模塑料(BMC)或是其他具有高反射率的浅色材料成型,也可以是由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材质成型并在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上设置有增反层,透镜2的前端面为出光面、后端面为入光面,透镜2的入光面与透镜支架1的一端开口连接,从而使得透镜2的入光面朝向透镜支架1的内腔;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与透镜支架1一体成型,两者的形状、相对的位置及角度,可以根据入射至第一反射面11的光线角度进行设计,以使得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相配合,能够将入射至第一反射面11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入射至透镜2的入光面;入射至第一反射面11的光线可以是相应的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中的一部分,即近光III区光形a与主近光光形b共用一个光源,也可以是第一反射面11设置有单独的照明光源。
上述基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在使用时近光III区光线的走向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反射面11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11的光线经反射后出射至第二反射面12,再通过第二反射面12反射后出射至透镜2的入光面,最后经透镜2的出光面投射以形成近光III区光形a;在近光III区光形a与主近光光形b共用一个光源时,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中的一部分入射至第一反射面11进行反射,另一部分光线直接经透镜支架1远离透镜2的一端进入透镜支架1的空腔,入射至透镜2的入光面,并经透镜2的出光面投射以形成主近光光形b,能够有效提高近光光源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与透镜支架1一体成型,不需要将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光学结构上,这不仅能够利用透镜支架1的结构稳定性,使得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精准,进而提高该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精度,还能够有效提高光学结构的集成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3,第一反射面11位于第二反射面12的后上方。第一反射面11与第二反射面12进行错位分布,以能够有效控制光线投射至近光III区区域,从而形成近光III区光形a。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可以设置为平面或者弧面,或者是平面与弧面的结合。为了使得第一反射面11与第二反射面12更好地配合,优选情况下,第一反射面11和/或第二反射面12设置为弧面,具体地,第一反射面11和/或第二反射面12可以是外凸弧面,也可以是内凹弧面。
作为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反射面11设置为内凹弧面,第二反射面12设置为外凸弧面,第一反射面11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11的光线进行反射、汇聚后出射至第二反射面12,第二反射面12将接收的光线向左右两侧扩散,从而使得经第二反射面12反射后经透镜2投射形成的近光III区光形a更加均匀;此时,第二反射面12能够将第一反射面11出射至该第二反射面12的光线尽可能多地反射至透镜2的入光面,避免第二反射面12将光线反射向透镜2的入光面以外的区域,以提高光学效率。
作为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均设置为内凹弧面,第一反射面11能够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11的光线进行反射、汇聚后出射至第二反射面12,再经第二反射面12进行反射、汇聚后出射至透镜2的入光面,以提高形成近光III区光形a的光线传输效率,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反射镜11与第二反射面12的弧度来控制近光III区光形a的亮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反射面11和/或第二反射面12上设置有增反层,能够提高第一反射面11和/或第二反射面12对光线的反射效率,以提高第一反射面11和/或第二反射面12的光学效率。其中,增反层可以设置为镀铝层、增反膜或增反涂层等。
本实用新型中,透镜支架1采用高反射率的白色BMC材质,或者其他具有高反射率的浅色材质成型时,由于其材质本身具有高反射率,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也可以不设置增反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4至图5,透镜支架1远离透镜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反射结构13和第二反射结构14,第一反射面11位于第一反射结构13上,第二反射面12位于第二反射结构14上。第一反射结构13和第二反射结构14的设置使得第一反射面11与第二反射面12的形状、相对位置的设计更加灵活、更加稳定,以能够通过结构设计在安装过程中避免与其他元件产生干扰。
优选情况下,第二反射结构14在远离透镜2的端部设置有截止线结构141,以使得第二反射结构14不仅能够反射第一反射面11出射的光线,还能够作为遮光板,使得相应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第二反射结构14遮光后形成带有近光明暗截止线c的主近光光形b。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反射结构13和第二反射结构14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反射结构13远离第一反射面11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腔131,第二反射结构14远离第二反射面1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腔142。第一凹腔131和第二凹腔142的设置使得第一反射结构13和第二反射结构14的壁厚更加均匀,有效减少透镜支架1的重量,节省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一个相对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包括呈两端开口的透镜支架1,透镜支架1的一端开口适于与透镜2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结构13和第二反射结构14,第一反射结构13位于第二反射结构14的后上方,第一反射结构13上设置有第一反射面11,第二反射结构14上设置有第二反射面12,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均设置为内凹弧面,且表面均设置有镀铝层,第二反射结构14在远离透镜2的端部设置有截止线结构141,第一反射结构13远离第一反射面11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腔131,第二反射结构14远离第二反射面1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腔142。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中,可以将近光III区光形a与主近光光形b共用一个近光光源,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中小部分入射至第一反射面11,经第一反射面11反射后入射至第二反射面12,再经第二反射面12反射后入射至透镜2的入光面,最后经透镜2的出光面投射形成近光III区光形a;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中大部分入射至透镜支架1的空腔远离透镜2的一端,同时经过第二反射结构14的截止线结构141遮光后,进入透镜支架1的空腔内传输至透镜2的入光面,最后经透镜2的出光面投射形成具有近光明暗截止线c的主近光光形b,此时具体的光形如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该车灯内的光学结构集成度高,且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因此至少具有上述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和车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将透镜支架1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结构,其一端开口设置为能够与透镜2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能够通过光反射及两者的相互配合,使得从透镜2投射的光线能够形成近光III区光形a;将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设置在透镜支架1上,不仅使得形成近光III区光形a的光学结构与透镜2的安装结构结合为一体,有效提高光学结构的集成度,而且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使得该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精度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两端开口的透镜支架(1),所述透镜支架(1)的一端开口适于与透镜(2)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所述第一反射面(11)和所述第二反射面(12)与所述透镜支架(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反射面(11)能够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11)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12),再通过所述第二反射面(12)反射至所述透镜(2),最后经所述透镜(2)投射以形成近光III区光形(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面(12)的后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12)设置为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12)设置为内凹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12)上设置有增反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1)远离所述透镜(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反射结构(13)和第二反射结构(14),所述第一反射面(11)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13)上,所述第二反射面(12)位于所述第二反射结构(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结构(14)在远离所述透镜(2)的端部设置有截止线结构(14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13)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面(11)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腔(131),所述第二反射结构(14)远离所述第二反射面(1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腔(142)。
9.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灯。
CN202120827748.4U 2021-04-21 2021-04-21 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 Active CN214332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7748.4U CN214332562U (zh) 2021-04-21 2021-04-21 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7748.4U CN214332562U (zh) 2021-04-21 2021-04-21 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32562U true CN214332562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9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7748.4U Active CN214332562U (zh) 2021-04-21 2021-04-21 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32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9608B2 (en) Automotive lamp optical element, automotive lamp module, and vehicle
CN109282234B (zh) 一种汽车近光灯用投射单元及其车灯
EP3885644B1 (en) Low-beam optical module, low-beam illumination module, vehicle lamp and vehicle
CN211694701U (zh) 前照灯光学元件、前照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WO2020244109A1 (zh) 近光iii区照明模组、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CN111503591A (zh) 一种远近光一体的车灯模组及汽车
US10648635B1 (en) Headlamp structure
US20040125613A1 (en) Automotive headlamp
WO2023208065A1 (zh) 投射组件、车灯和车辆
TWM611948U (zh) 車燈裝置
CN214332562U (zh) 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
US4620269A (en) Headlamp for vehicle
CN213542357U (zh) 一种车辆大灯双光照明装置
CN211345166U (zh) 一种全透明汽车转向灯
CN211875908U (zh) 光学元件、前照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CN213542362U (zh) 车灯光学组件、车灯模组和车辆
CN217684753U (zh) 反射镜及前照灯结构
TWI788114B (zh) 車燈裝置
US6050711A (en) Antiglare remote light headlight for automobiles
TWI793524B (zh) 車燈裝置
CN212584878U (zh) 一种车灯用内透镜与反射碗集成的光学系统
CN213542367U (zh) 一种车辆大灯双光照明装置
CN217402447U (zh) 光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灯
CN210979686U (zh) 一种远近光一体的车灯模组及汽车
CN215446319U (zh) 一种近光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灯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