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7237U - 一种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7237U
CN214317237U CN202023250798.5U CN202023250798U CN214317237U CN 214317237 U CN214317237 U CN 214317237U CN 202023250798 U CN202023250798 U CN 202023250798U CN 214317237 U CN214317237 U CN 214317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gage case
groove
handle
case body
safety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07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轩琨淇
轩子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2507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7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7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7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一种行李箱,包括行李箱箱体、把手、龙骨、压条和密码锁,上述把手、上述龙骨、上述压条和上述密码锁均与上述行李箱箱体配合连接,上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凹槽,上述把手、上述龙骨、上述压条和上述密码锁均位于上述凹槽内,上述把手、上述龙骨、上述压条和上述密码锁的外侧均与上述行李箱箱体的外侧平齐。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使旅途中的人员能随时随地平稳舒适的坐在行李箱上。

Description

一种行李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
随着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出行的人员与日俱增,车站和机场现有座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有旅客的需求,部分旅客会坐在行李箱上,但是落座在行李箱上,会产生下滑,无法坐稳,且落座后并不舒服。存在落座困难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行李箱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行李箱,旅客疲惫的时候可以随时安全舒适的落座,解放旅客的双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行李箱,包括行李箱箱体、把手、龙骨、压条和密码锁,上述把手、上述龙骨、上述压条和上述密码锁均与上述行李箱箱体配合连接,上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凹槽,上述把手、上述龙骨、上述压条和上述密码锁均位于上述凹槽内,上述把手、上述龙骨、上述压条和上述密码锁的外侧均与上述行李箱箱体的外侧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把手与上述凹槽铰接,上述把手横向部的内侧设有槽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密码锁的上方设有端盖,上述端盖的一侧与上述行李箱箱体铰连接,上述端盖的另一侧与上述行李箱箱体可拆卸连接,上述端盖的外侧能与上述行李箱箱体的外侧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行李箱箱体包括安全带,上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与上述安全带收放配合的卷线组件,上述安全带的一端绕设在上述卷线组件上,上述安全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插件,上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与上述插件配合的插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卷线组件包括壳体,上述壳体内相对转动设有转轴,上述转轴上设有发条,上述安全带的一端缠绕在上述转轴上,上述安全带的另一端贯穿壳体连接有插件,上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放置槽,上述壳体位于上述放置槽内,上述放置槽设有盖子,上述盖子外侧与上述行李箱箱体外侧水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全带为弹性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全带的数量为两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行李箱箱体包括拉杆,上述拉杆的扶手部设有用于穿设上述安全带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凹槽包括第一凹形槽、第二凹形槽和第三凹形槽,上述第一凹形槽、第二凹形槽和第三凹形槽均设置在上述行李箱箱体上,上述把手位于上述第一凹形槽内,上述密码锁位于上述第二凹形槽内,上述压条和龙骨位于上述第三凹形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凹形槽的形状与上述把手的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一种行李箱,包括行李箱箱体、把手、龙骨、压条和密码锁,上述把手、上述龙骨、上述压条和上述密码锁均与上述行李箱箱体配合连接,上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凹槽,上述把手、上述龙骨、上述压条和上述密码锁均位于上述凹槽内,上述把手、上述龙骨、上述压条和上述密码锁的外侧均与上述行李箱箱体的外侧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行李箱上的把手、龙骨、压条和密码锁均放置在行李箱箱体上设有的凹槽内,把手、龙骨、压条和密码锁外侧均与行李箱箱体外侧平齐,行李箱箱体外表面为水平面。旅客在出行候车时,其候车地点附近区域如无合适座位可供使用,则可直接坐在行李箱上。传统行李箱落座后会产生下滑,无法坐稳,且落座后并不舒服。同时为便于拿取物品或尽量多携带一些物品,多数旅客会随身携带一个包裹,包裹放在行李箱上也会产生下滑,无法平稳放置,旅客为了解放双手只能把东西放置在地上。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提供水平面箱体,使得旅途中的人员可以平稳舒适的坐在行李箱上,也可以放心的把随身的包裹放置到行李箱上,不用担心掉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插件和插扣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行李箱箱体,2-盖子,3-安全带,4-把手,5-拉杆,6-凹槽,7-卷线组件,8-龙骨,9-压条,10-第二凹形槽,11-密码锁,12-第三凹形槽,13-翻转块,14-端盖,15-转轴,16-发条,17-壳体,18-插扣,19-插件,22-翻转轴,21-第一凹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竖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行李箱,可以使旅途中的人员能平稳舒适的坐在行李箱上,解放旅客的双脚,同时也可以放心的把随身的包裹放置到行李箱上,不用担心掉落。
一种行李箱,包括行李箱箱体1、把手4、龙骨8、压条9和密码锁11,上述把手4、上述龙骨8、上述压条9和上述密码锁11均与上述行李箱箱体1配合连接,上述行李箱箱体1上设有凹槽6,上述把手4、上述龙骨8、上述压条9和上述密码锁11均位于上述凹槽6内,上述把手4、上述龙骨 8、上述压条9和上述密码锁11的外侧均与上述行李箱箱体1的外侧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行李箱上的把手4、龙骨8、压条9和密码锁11 均放置在行李箱箱体1上设有的凹槽6内,把手4、龙骨8、压条9和密码锁11外侧均与行李箱箱体1外侧平齐,行李箱箱体1外表面为水平面。旅客在出行候车时,其候车地点附近区域如无合适座位可供使用,则可直接坐在行李箱上。传统行李箱落座后会产生下滑,无法坐稳,且落座后并不舒服。同时为便于拿取物品或尽量多携带一些物品,多数旅客会随身携带一个包裹,包裹放在行李箱上也会产生下滑,无法平稳放置,旅客为了解放双手只能把东西放置在地上。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提供水平面,使得旅途中的人员可以平稳舒适的坐在行李箱上,也可以放心的把随身的包裹放置到行李箱上,不用担心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把手4与上述凹槽6铰接,上述把手4横向部的内侧设有槽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把手4水平状态时,把手4的上侧与行李箱箱体1的外侧平齐。把手4处于纵向状态时,把手4横向部显露出凹槽6。凹槽6包括翻转轴22,翻转轴22和凹槽6固定连接,翻转轴22上设有翻转块13,翻转块13与翻转轴22翻转连接,翻转块13靠近把手4。手指按压翻转块 13一端,其按压端下降至把手4槽口位置下端,下降高度允许手指进入槽口,手指抬起把手4,把手4呈现纵向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密码锁11的上方设有端盖14,上述端盖14的一侧与上述行李箱箱体1铰连接,上述端盖14的另一侧与上述行李箱箱体1可拆卸连接,上述端盖14的外侧能与上述行李箱箱体1的外侧平齐。
在上述实施例中,端盖14的一侧与行李箱箱体1的可拆卸连接为卡扣连接端盖14材质为铁合金,行李箱箱体1上嵌设有与端盖14相对接的磁铁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行李箱箱体1包括安全带3,上述行李箱箱体1上设有与上述安全带3收放配合的卷线组件7,上述安全带3 的一端绕设在上述卷线组件7上,上述安全带3的另一端连接有插件19,上述行李箱箱体1上设有与上述插件19配合的插扣18。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有物体放置在行李箱上,可以打开盖子2拿取插件19,插件19带动安全带3捆绑住物体后插入插扣18,从而起到固定行李箱箱体1上的物体的作用。此种结构跟汽车座椅安全带插件和插孔的配合完全一样,属于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安全带3上开有多个圆孔,可以用来加安全绳索,增加行李箱上物体的牢固性,也可以挂些挂件以增加美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卷线组件7包括壳体17,上述壳体17内相对转动设有转轴15,上述转轴15上设有发条16,上述安全带3 的一端缠绕在上述转轴15上,上述安全带3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7连接有插件19,上述行李箱箱体1上设有放置槽,上述壳体17位于上述放置槽内,上述放置槽设有盖子2,上述盖子2外侧与上述行李箱箱体1外侧水平。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条16提供动力,发条16是发动机器的一种装置,卷紧片状钢条,利用其弹力逐渐松开时产生动力。当插件19从带动安全带 3插在插扣18上时,发条16紧紧盘在转轴15,插件19从插扣18中拔出后,紧紧盘转轴15上的发条16会慢慢松开,带动安全带3收缩会到壳体 17内,它的能量也随之下降。完成安全带3的收回。安全带3收回的时候可以把盖子2扣上,防止灰尘进入放置槽。放置槽也可以随时拆卸清洗,如果出行之前就预判到不需要安全带3,可以随时拆除掉,即留出盛装空间,又减轻了行李箱整体的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全带3为弹性带。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全带3的弹性可以增加安全带3的长度,同时安全带3与物体的包裹性也会有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全带3的数量为两根。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全带3的使用方式可以随着所捆绑的物体不同进行合理调整,物体如果形状较长可以并排使用,物体形状不规则且宽度较小高度较大也可以交叉使用。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从而加大对物体的包裹性和固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行李箱箱体1包括拉杆5,上述拉杆5的扶手部设有用于穿设上述安全带3的通孔。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全带3可以穿过拉杆5上的通孔再固定到插扣18 中,加大行李箱箱体1上物品的牢固性,行李箱箱体1也可以放置孩子,用安全带3加以固定,即省去了看管孩子的时间也解放了牵孩子的手,大大节省了照看孩子所支出的体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凹槽6包括第一凹形槽21、第二凹形槽10和第三凹形槽12,上述第一凹形槽21、第二凹形槽10和第三凹形槽12均设置在上述行李箱箱体1上,上述把手4位于上述第一凹形槽21 内,上述密码锁11位于上述第二凹形槽10内,上述压条9和龙骨8位于上述第三凹形槽12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行李箱箱体1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第一凹形槽21 设在凹槽6内,把手4置于第一凹形槽21内,第二凹形槽10包括两部分,一部分设置在上箱体上,另一部分设置在下箱体上,两部分对接形成第二凹形槽10,密码锁11放置在第二凹形槽10内,第三凹形槽12包括两部分,一部分设置在上箱体上,另一部分设置在下箱体上,两部分对接形成第三凹形槽12,拉链、龙骨8和压条9均位于第三凹形槽12内,第二凹形槽 10与第三凹形槽12有交汇,其凹形槽深度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凹形槽21的形状与上述把手 4的形状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把手4与第一凹形槽21属于铰连接,把手4外侧与第一凹形槽21内壁距离3-5mm。此方式节省制作材料和空间,同时加大承重强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行李箱上的把手4、龙骨8、压条9和密码锁11 均放置在行李箱箱体1上设有的凹槽6内,把手4、龙骨8、压条9和密码锁11外侧均与行李箱箱体1外侧平齐,行李箱箱体1外表面为水平面。旅客在出行候车时,其候车地点附近区域如无合适座位可供使用,则可直接坐在行李箱上。传统行李箱落座后会产生下滑,无法坐稳,且落座后并不舒服。同时为便于拿取物品或尽量多携带一些物品,多数旅客会随身携带一个包裹,包裹放在行李箱上也会产生下滑,无法平稳放置,旅客为了解放双手只能把东西放置在地上。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提供水平面,使得旅途中的人员可以平稳舒适的坐在行李箱上,也可以放心的把随身的包裹放置到行李箱上,不用担心掉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箱体、把手、龙骨、压条和密码锁,所述把手、所述龙骨、所述压条和所述密码锁均与所述行李箱箱体配合连接,所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凹槽,所述把手、所述龙骨、所述压条和所述密码锁均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把手、所述龙骨、所述压条和所述密码锁的外侧均与所述行李箱箱体的外侧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所述凹槽铰接,所述把手横向部的内侧设有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锁的上方设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一侧与所述行李箱箱体铰连接,所述端盖的另一侧与所述行李箱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的外侧能与所述行李箱箱体的外侧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箱体包括安全带,所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与所述安全带收放配合的卷线组件,所述安全带的一端绕设在所述卷线组件上,所述安全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插件,所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与所述插件配合的插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相对转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发条,所述安全带的一端缠绕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安全带的另一端贯穿壳体连接有插件,所述行李箱箱体上设有放置槽,所述壳体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设有盖子,所述盖子外侧与所述行李箱箱体外侧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为弹性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的数量为两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箱体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扶手部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安全带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形槽、第二凹形槽和第三凹形槽,所述第一凹形槽、第二凹形槽和第三凹形槽均设置在所述行李箱箱体上,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一凹形槽内,所述密码锁位于所述第二凹形槽内,所述压条和龙骨位于所述第三凹形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形槽的形状与所述把手的形状相同。
CN202023250798.5U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行李箱 Active CN214317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0798.5U CN214317237U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行李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0798.5U CN214317237U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行李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7237U true CN214317237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90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0798.5U Active CN214317237U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7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4375B2 (en) Storage bag convertible into a travel seat
CN202959164U (zh) 多功能旅行箱
US4619623A (en) Life-jacket assembly
CN212574396U (zh) 一种儿童行李箱
CN214317237U (zh) 一种行李箱
US20140239033A1 (en) Harness for Skis
US10070730B2 (en) Folding chair with side bags on both sides
CN201710083U (zh) 具有复合功能的收纳袋
CN206776931U (zh) 一种组合式行李箱
CN209219702U (zh) 一种充气式婴儿背带
CN210539395U (zh) 一种易上行李架的行李箱
CN207041200U (zh) 一种多功能背包
CN207041138U (zh) 一种拼接背包
CN218527177U (zh) 一种便携式宠物包
CN220069105U (zh) 一种带有ic卡袋的背包
CN206719105U (zh) 一种公共交通用座椅结构
CN218515338U (zh) 一种前幅可拆卸的书包
CN212972005U (zh) 一种行李箱
CN220987952U (zh) 一种可折叠式背包
CN212139655U (zh) 一种附带儿童座椅的拉杆式行李箱
CN213215808U (zh) 一种多功能户外旅行包
CN217524149U (zh) 一种多功能带轮子提包
CN212972003U (zh) 一种多用途便携式拉杆箱
CN209898528U (zh) 一种洗漱包
CN211932957U (zh) 一种化妆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