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5621U - 室内分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内分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5621U
CN214315621U CN202120274841.7U CN202120274841U CN214315621U CN 214315621 U CN214315621 U CN 214315621U CN 202120274841 U CN202120274841 U CN 202120274841U CN 214315621 U CN214315621 U CN 214315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unit
coupling
module
remo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48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权
罗漫江
陈海宇
方绍湖
周进青
李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48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5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5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5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包括:接入单元、扩展单元、第一耦合单元和至少一个远端级联链;其中,每个远端级联链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和至少一个远端单元;远端单元包括信号处理模块;每个远端级联链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级联连接,每个远端单元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耦合单元连接;第一耦合单元,用于向第二耦合单元发送扩展单元传输的射频信号;第二耦合单元,用于按照耦合度,向与第二耦合单元连接的远端单元发送输入功率的射频信号;远端单元用于根据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通过信号处理模块将射频信号的功率从输入功率调整至目标功率输出,从而降低了设计、施工难度,提高了设计、施工的效率,增加了室内分布系统的可实施性。

Description

室内分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分布系统。
背景技术
模拟室内分布系统中的耦合单元用于将扩展单元输出的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发送给远端单元。
模拟室内分布系统在施工时,耦合单元的耦合度设计需要考虑馈线损耗、输入信号强度以及目的节点的功率等多种因素,例如,距离扩展单元越远的耦合单元(以及其连接的远端单元),其传输过程中的输入功率越小,其耦合度需要设计的越小。如果需要多级部署天线,根据耦合度的不同要求,需要部署多种耦合单元,且不同耦合单元在系统中与其他耦合单元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这将增大施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室内分布系统。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包括:接入单元、扩展单元、第一耦合单元和至少一个远端级联链;其中,每个所述远端级联链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和至少一个远端单元;所述远端单元包括信号处理模块;
每个所述远端级联链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级联连接,每个所述远端单元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耦合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发送所述扩展单元传输的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用于按照耦合度,向与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连接的所述远端单元发送输入功率的射频信号;
所述远端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通过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将射频信号的功率从输入功率调整至目标功率输出。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第二耦合单元将其输出功率按照耦合度进行划分,将射频信号发送给与其连接的远端单元和下一级第二耦合单元,远端单元根据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自动控制其信号处理模块的增益,将射频信号的功率从输入功率调整至目标功率输出,每个远端单元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输入功率并不相同,但是其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输出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使得远端级联链中的第二耦合器可以设置成一种,从而降低了设计、施工难度,提高了设计、施工的效率,增加了室内分布系统的可实施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单元的拓扑架构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耦合单元的拓扑架构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展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接入单元;110:第一数字处理模块;120:第一光收发模块;130:第一电路;140:第二电路;150:第三电路;160:第四电路;200:扩展单元;210: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20:信号转换模块;230:第二光收发模块;300:第一耦合单元;400:远端级联链;410:第二耦合单元;420:远端单元;421:信号处理模块;422:监控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一些场景中,室内分布系统在设计、施工时,耦合单元的耦合度(各个输出端功率比值)设计需要考虑馈线长度、馈线损耗、输入信号强度以及目的节点的功率等多种因素。
示例性的,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室内分布系统包括:接入单元、扩展单元、第一耦合单元和至少一个远端级联链(此处假设为一个远端级联链);每个远端级联链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和至少一个远端单元,(此处假设远端级联链中包含级联连接的第二耦合单元1、第二耦合单元2和第二耦合单元3),每个第二耦合单元分别与一个远端单元连接。假设不考虑传输线的功率损耗,也就是传输线的功率损耗为零,第一耦合单元输出功率为P,远端单元的输入功率为P/4,则第二耦合单元的耦合度(耦合度定义为各个输出端功率的比值)分别为:
第二耦合单元1的耦合度为(P-0.25P)/0.25P=3:1;
第二耦合单元2的耦合度为(P-0.25P-0.25P)/0.25P=2:1;
第二耦合单元3的耦合度为(P-0.25P-0.25P-0.25P)/0.25P=1:1;
则该远端级联链中需要采用3种不同的耦合单元,从而完成该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
由上可知,如果需要多级部署覆盖点,根据耦合度的不同要求,需要部署多种耦合单元,且不同耦合单元在系统中与其他耦合单元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增加了施工难度,并且可维护性不高。
在另一些场景中,为减小施工难度,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在每个远端级联链上部署相同耦合度的耦合单元,远端单元自动调节射频信号的功率为目标功率,并以目标功率输出射频信号,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施工效率。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可以包括:
接入单元100、扩展单元200、第一耦合单元300和至少一个远端级联链400,其中,每个远端级联链40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410和至少一个远端单元420;远端单元420包括信号处理模块;
每个远端级联链400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410级联连接,每个远端单元420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耦合单元410连接;
第一耦合单元300,用于向第二耦合单元发送扩展单元传输的射频信号。
第二耦合单元410,用于根据耦合度,向与第二耦合单元410连接的远端单元420发送输入功率的射频信号。
远端单元420用于根据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控制信号处理模块的增益,将射频信号的功率从输入功率调整至目标功率输出。
可选的,接入单元100用于完成可选的模数转换,以及对相关输入路径的数据的处理,接口转换以及速率调整等,并将处理完成后的信号传输到扩展单元200。
可选的,扩展单元200用于完成接入单元100接口数据的汇聚、分发,模数转换、并连接到耦合单元进行射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可选的,远端单元420用于完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增益控制,以及可选的时钟信号提取恢复和频率变换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接入单元100接到基站或者核心网发送的信号,将该信号发送给扩展单元200,扩展单元200将该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第一耦合单元300发送给各个远端级联链400。第一耦合单元300分别与每个远端级联链400中的首级第二耦合单元410连接,每个远端级联链400的首级第二耦合单元410接收到该射频信号,每个第二耦合单元410根据自身耦合度,将射频信号发送给与其连接的远端单元420和下一级第二耦合单元410,最后一级第二耦合单元410可以与两个远端单元420连接。相应的,每个远端单元420接收射频信号,获取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输入功率,根据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控制自身信号处理模块将射频信号的功率从输入功率调整至目标功率输出,例如,可以根据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调节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衰减器,从而使得远端单元420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为目标功率。其中,目标功率为预先设置的,各个远端单元420可以设置相同的目标功率,从而使得信号均匀覆盖。
可选的,每个远端级联链400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410的耦合度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远端级联链400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410的耦合度相同,可以选用相同的耦合单元,远端单元420也相同,每个远端单元420可以自动调节,输出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从而使得设计、施工更加方便,提高了设计、施工的效率。
示例性的,假设室内分布系统中包含一个远端级联链400,远端级联链400中包含级联连接的三个第二耦合单元410,例如将三个第二耦合单元410分别标记为第二耦合单元1、第二耦合单元2和第二耦合单元3,其中,第二耦合单元3分别与两个远端单元420连接,第二耦合单元1、第二耦合单元2和第二耦合单元3依次连接,第二耦合单元1与第一耦合单元300连接,第二耦合单元1、第二耦合单元2和第二耦合单元3均选用耦合度为3:1的耦合单元,第一耦合单元300输出功率为P,目标功率为P/4。
由于远端单元420有输出功率控制功能,因此只要确定目标功率,远端单元420即可自动计算增益,从而调节自身输出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此假设的情况下,远端单元420可以根据输入功率分别自动调节自身的增益(目标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为:0.25P/0.25P=1、0.25P/0.1875P=1.33、0.25P/0.1406P=1.78和0.25P/0.4218P=0.59,那么就可以保证每个远端单元420输出0.25P功率的射频信号。此假设的情况下,远端级联链400中可以采用同种第二耦合单元410。
进一步地,第一耦合单元与第二耦合单元的耦合度相同。
可选的,不同的远端级联链400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410的耦合度相同或者不同。
不同的远端级联链400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410的耦合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不同的远端级联链400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410可以为相同种类的耦合单元,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耦合单元。
在不同远端级联链400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410的耦合度相同的情况下,即室内分布系统中的第二耦合单元410及远端单元420均相同,降低了室内分布系统整体的设计、施工难度。
在不同远端级联链400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410的耦合度不同的情况下,其各自远端级联链400在设计、施工时更加方便,不同远端级联链400在不同的物理位置部署,例如,不同的楼层,则不同的远端级联链400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410的耦合度不同,但远端级联链400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410的耦合度相同,每个远端级联链400在设计、施工时更加方便,从而使得室内分布系统在设计施工时也更加方便,降低了设计、施工的难度。
本实施例,第二耦合单元将其输出功率按照耦合度进行划分,将射频信号发送给与其连接的远端单元和下一级第二耦合单元,远端单元根据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自动控制其信号处理模块的增益,输出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每个远端单元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输入功率并不相同,但是其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输出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使得远端级联链中的第二耦合器可以设置成一种,从而降低了设计、施工难度,提高了设计、施工的效率,增加了室内分布系统的可实施性。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信号处理模块421包括:衰减器、开关和放大器,本实施例的远端单元还包括:监控处理模块422,监控处理模块422包括:输入信号检测模块和监控模块。
监控模块分别与输入信号检测模块和输出信号检测模块连接;衰减器依次与开关和放大器连接;监控模块分别与衰减器和开关连接;
衰减器,用于接收第二耦合单元发送的输入功率的射频信号。
输入信号检测模块,用于确定输入功率,向监控模块发送输入功率。
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调整衰减器和开关,以使放大器输出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
可选的,输入信号检测模块,还用于实现输入信号的特性检测,输入信号的特性检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对以下一项或多项特性进行检测:输入功率、驻波、信号类型、信号状态。
可选的,监控模块还用于输入信号监控和/或输出信号监控等。
可选的,远端单元还可以包括:输出信号检测模块。
输出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实现输出信号的特性检测,输出信号的特性检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对以下一项或多项特性进行检测:输出功率、驻波、信号类型、信号状态等。
可选的,信号处理模块421还包括变频器。
在实际应用中,远端单元接收第二耦合单元发送的输入功率的射频信号,输入信号检测模块对该射频信号进行检测,确定输入功率,向监控模块发送该输入功率,监控模块根据输入功率(输入信号强度)和目标功率,确定增益值,通过控制信号传输链路上的衰减器和开关使得放大器输出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
本实施例,监控模块根据输入信号检测模块确定的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确定增益值,通过控制信号传输链路上的衰减器和开关使得放大器输出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从而达到增益控制的效果,使得输入功率为不同值时,远端单元均可以按照目标功率进行自动调节,从而输出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使得远端级联链中的第二耦合器可以设置成一种,从而降低了设计、施工难度,提高了设计、施工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扩展单元用于向第一耦合单元发送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
第一耦合单元用于向第一远端级联链发送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
第二耦合单元用于向与第二耦合单元连接的远端单元和与第二耦合单元连接的其他第二耦合单元,分别发送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耦合单元和远端级联链的电源可以由扩展单元提供,也就是,扩展单元除了经第一耦合单元将射频信号传输给远端级联链以外,还可以通过传输线路将供电电压提供给第一耦合单元和远端级联链。扩展单元向第一耦合单元发送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第一耦合单元将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分离,然后根据连接的远端级联链的数量将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进行分路。相应的,远端级联链中的第二耦合单元在接收到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时,也是先将供电信号与射频信号分离,然后再分别将其合路发送给下一级第二耦合单元和远端单元。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耦合单元和远端级联链的供电信号与射频信号一起由扩展单元提供,供电信号可以使用现有的射频信号的传输线,室内分布系统中远端级联链中的单元设备比扩展单元的数量多,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接电源线,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室内分布系统的施工效率。
在另一些场景中,由于数字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光纤或者网线传输,随着5G时代高带宽的应用,光模块或者电模块需求的规格越来越高。以5G室内分布系统的共享应用为例,如果远端单元实现四发四收(4T4R)多入多出(MIMO),双载波,每个载波100MHz传输,并且采用标准的CPRI 8.0协议,那么其需要的带宽为:2[1]*122.88Mbps[2]*2[3]*15[4]*(16/15)[5]*(10/8)[6]*4[7]=39321.6Mbps,
其中,[1]2表示两个载波数量(carrier number);
[2]122.88Mbps表示100MHz信号的标准采样率;
[3]2表示IQ两路数据(I/Q data);
[4]15表示标准的传输位宽15bit;
[5]16/15表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传输的控制开销;
[6]10/8表示光电转换的开销;
以太网传输(基于802.3ae协议)最高支持10Gbps,至少需要4条七类线(Cat7)类型的网线传输,同时扩展单元和远端单元也需要支持4个万兆网络处理器,增加了成本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复杂性。而采用光纤传输,使用业内支持25Gbps的光模块和FPGA器件,也需要使用2组的光模块和FPGA接口。然而,这样增加了成本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复杂性。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射频电缆或者馈线的方案,则可以节省大量的光电接口资源,从而节省整体成本,降低室内分布系统的复杂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室内分布系统中扩展单元之后的各级单元设备由射频电缆连接。
每个远端级联链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通过射频电缆级联连接,每个第二耦合单元分别与一个远端单元通过射频电缆连接;第一耦合单元分别与每个远端级联链中的首级第二耦合单元通过射频电缆连接。
可选的,射频电缆可以为集束电缆。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单元的拓扑架构和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耦合单元包括:供电处理模块和射频耦合模块。该耦合单元可以为第一耦合单元,也可以为第二耦合单元。其中供电处理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输入电压检测、输入电流检测、输入电源信号滤波、输出电源分路、输出电压滤波、输出功率检测等。射频耦合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输入信号滤波、输入信号的射频信号分路到输出端口。
本实施例,耦合单元通过射频电缆将供电和射频信号分离,通过耦合单元处理后发送到下一级耦合单元或者远端单元。采用射频电缆的方式,比使用光纤传输能够节省成本。同时对于越来越多5G的室内分布系统中4T4R应用场景,模拟室分系统需要部署更多的馈线和耦合器,使得整体施工难度增大,成本高昂。本申请例可以通过射频电缆方案,仅需部署一次便可以满足4T4R需求。另外在后期维护中,由于每个远端单元都可以单独控制,因此在空闲时段、人流稀少的区域可以单独控制关闭指定的远端单元或者减少发射功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也是模拟室分系统难以完成的功能。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室内分布系统中扩展单元之后的各级单元设备可以由馈线连接。
每个远端级联链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通过馈线级联连接,每个第二耦合单元分别与一个远端单元通过馈线连接;第一耦合单元分别与每个远端级联链中的首级第二耦合单元通过馈线连接。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耦合单元的拓扑架构和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耦合单元可以包括分路模块、供电处理模块、射频耦合模块、合路模块。该耦合单元可以为第一耦合单元,也可以为第二耦合单元。其中,分路模块通过滤波器将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分离。供电处理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输入电压检测、输入电流检测、输入电源信号滤波、输出电源分路、输出电压滤波、输出功率检测等。射频耦合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输入信号滤波、输入信号的射频信号分路到输出端口。合路模块通过合路器将供电和射频信号合路后输出到下一级的耦合单元或者远端单元。
本实施例,扩展单元的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通过馈线传输到耦合单元,在耦合单元实现将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分离,发送到下一级的耦合单元或者远端单元。从而节省了光器件。
相应的,远端单元连接到第二耦合单元,用于供电电源提取、监控信息产生、射频信号的处理并发送到天线。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远端单元包括信号分离模块、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监控处理模块和天线模块。
其中,信号分离模块可以用于对供电信号、射频信号、监控信号的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供电信号、射频信号、监控信号分别发送到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监控处理模块。
信号分离模块的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直流信号分离、直流信号滤波、射频信号检测和滤波、射频信号输出功率调整、监控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
电源模块用于对信号分离模块发送的供电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分发到监控处理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作为供电电源。电源模块的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输入电压检测、输入电流检测、输入电源信号滤波、输出电压滤波、输出功率检测等。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信号分离模块传输的射频信号,进行射频领域的信号处理,然后传输到天线模块,另外,也将天线模块接收的来自空中的信号,进行射频领域的信号处理后送到信号分离模块。射频领域的信号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射频信号滤波、射频信号放大、射频信号衰减、射频上变频、射频下变频、包络信号的提取和比较、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TDD)信号的开关控制、输出信号的功率控制、输出端口的驻波检测、输出端口的功率检测等。
监控处理模块用于产生对于远端单元的监控信号,并且传输到信号处理模块,监控处理模块包括单不限于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关键指标监控和管理、告警监控和上报、软件升级和回退、状态量上报等。
天线模块用于将信号处理模块传输的信号,传输到空中,同时将空中的射频信号送到信号处理模块。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在图2-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
接入单元100包括第一数字处理模块110,扩展单元200包括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和信号转换模块220;
扩展单元200与第一耦合单元300连接;扩展单元200与接入单元100直接连接,或者通过其他扩展单元200与接入单元100连接;
接入单元100,用于通过第一数字处理模块11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第一处理,得到第一数字信号,向扩展单元200发送第一数字信号;
扩展单元200,用于通过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和信号转换模块220对第一数字信号进行第二处理,得到第一模拟信号;向第一耦合单元300发送第一模拟信号。
可选的,接入单元100连接的扩展单元20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接入单元100与任一个第一耦合单元300的链路上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扩展单元200。
可选的,第一数字处理模块1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等,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定。
可选的,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等,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定。
可选的,接入单元100与扩展单元200通过光纤或网线连接。在扩展单元200与其他扩展单元200连接的情况下,其通过光纤或网线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接入单元100的接入信号可以为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传输的信号,其为模拟信号,也可以为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或者核心网传输的信号,其为数字信号。
在接入单元100的接入信号为模拟信号的情况下,接入单元100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第一数字处理模块110,得到第一数字信号,然后向扩展单元200的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发送第一数字信号。
在接入单元100的接入信号为数字信号的情况下,接入单元100将数字信号输入第一数字处理模块110,得到第一数字信号,然后向扩展单元200的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发送第一数字信号。
扩展单元200中的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和信号转换模块220对第一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其中,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进行的处理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处理:数字合路、信号组帧、信号解帧、信号串并变换、信号并串变换、时钟恢复、数字上变频处理、数字下变频处理、监控信号提取和处理。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将处理后的第一数字信号传输到信号转换模块220。信号转换模块220可用于对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传输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将数模转换得到的第一模拟信号发送给第一耦合单元300。相应的,信号转换模块220还可用于对第一耦合单元300传输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将模数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传输到第二数字处理模块210。
本实施例,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器件通常比较昂贵,通过将数字处理能力集中在接入单元和扩展单元,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器件放置在接入单元和扩展单元,扩展单元通过第一耦合单元传输给远端级联链的信号为模拟信号,从而构建了“数字+模拟”的室内分布式系统,随着室内分布系统的发展,其远端单元的数量比接入单元和扩展单元的数量多,因此,“数字+模拟”的室内分布式系统可以节省大量的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器件,从而降低成本,从而使得系统容量可扩展、施工和运维简便。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在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接入单元100还包括第一光收发模块120;扩展单元200还包括第二光收发模块230;
第一光收发模块120与第二光收发模块230通过光纤连接。
其中,第一光收发模块120用于将第一数字处理模块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从而通过光纤传输转换为的光信号,也可以用于将通过扩展单元200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将转换为的电信号发送给第一数字处理模块。
第二光收发模块230用于将第二数字处理模块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从而通过光纤传输转换为的光信号,也可以用于将通过接入单元100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将转换为的电信号发送给第二数字处理模块。
可选的,第一光收发模块120还用于对第一数字处理模块发送的信号进行速率调整、协议转换,然后传输到扩展单元200。
可选的,第二光收发模块230用于对来自接入单元100或扩展单元200的光纤信号进行通信和传输,包括但不限于进行以下一种或多种处理:通信协议的交互、传输速率的匹配、光纤传输的纠错和重传、光模块信息的提取等,并将处理完的数据对接到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可选地,第二光收发模块230可包括至少一个光收发器件。
可选的,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展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扩展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三光收发模块、监控管理模块和射频模块。
其中,第三光收发模块用于对来自下一级的扩展单元的光纤信号进行通信和传输,包括但不限于进行以下一种或多种处理:通信协议的交互、传输速率的匹配、光纤传输的纠错和重传、光模块信息的提取等,并将处理完的数据传输到数字处理模块。
可选地,第三光收发模块可包括至少一个光收发器件。
监控管理模块用于产生对于扩展单元的监控信号,以及管理对于远端单元的监控信息,其产生的监控信息传输到信号转换模块,并将信号转换模块传输的监控信息进行处理。
射频模块可以用于将信号转换模块传输的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给耦合单元;射频模块还可以用于将耦合单元的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给信号转换模块。其中,射频模块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射频滤波、射频信号放大、射频信号衰减、射频上变频、射频下变频、包络信号的提取和比较、功率检测等。
可选的,扩展单元还可以包括:馈电模块。
其中,馈电模块用于对第一耦合单元及远端级联链进行供电,馈电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交流-直流变换、输入电压检测、输入电流检测、输入电源信号滤波、输出电压滤波、输出功率检测等。
通过馈电模块的设置,系统中使用集中的馈电网络,通过耦合单元,对远端单元进行远程供电,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难度。
在实际应用中,接入单元与扩展单元之间的需要传输的电信号可以通过各自的光收发模块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从而使得信号的传输效率更高,输出的信号质量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接入单元接收到的信号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信号: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
其中,第一信号为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RRU)通过无线耦合器发送的信号,第二信号为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有线耦合器发送的信号,第三信号为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BBU)发送的信号,第四信号为核心网发送的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接入单元的输入信号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的无线耦合输入,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单个或者多个基站射频拉远单元空中射频信号的输入;
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的有线耦合射频信号输入;
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的数字信号输入,包括传统BBU基于私有协议的输入和开放式基站处理单元(Open RAN BBU)的基于公开协议的输入;
核心网单元的业务信号输入。
本实施例,通过接入单元的灵活配置,满足不同的信源来源的处理,包括空中耦合的射频信号、基站射频拉远单元有线耦合射频信号、基站基带单元数字信号、核心网数字业务信号,实现多种信号源的输入。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在图2-图9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接入单元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电路:第一电路130,第二电路140,第三电路150和第四电路160;
第一电路130通过无线耦合器与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连接,第一电路130与扩展单元连接;第二电路140通过有线耦合器与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连接,第二电路140与扩展单元连接;第三电路150分别与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和扩展单元连接;第四电路160分别与核心网和扩展单元连接;
第一电路130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并向扩展单元发送处理后的第一信号;
第二电路140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处理后的第二信号;向扩展单元发送处理后的第二信号;
第三电路150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三信号进行处理,得处理后的第三信号;向扩展单元发送处理后的第三信号;
第四电路160用于对接收到的第四信号进行处理,得处理后的第四信号;向扩展单元发送处理后的第四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扩展单元支持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单元和第四频段单元,远端单元支持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和第四频段;其中,第一频段是接入单元通过无线耦合器接收空中的基站射频拉远单元的射频信号对应的频段,第二频段是接入单元为通过有线耦合器连接到基站射频拉远单元时对应的频段,第三频段是接入单元为连接基站基带处理单元对应的频段,第四频段是接入单元为连接到核心网时对应的频段。
可选的,第一数字处理模块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模块:第一数字处理子模块、第二数字处理子模块、主控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光电转换模块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模块:第一光模块、第二光模块、第三光模块和第四光模块。
可选的,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电路包括:第一射频处理模块、第一数字处理子模块和第一光模块。
其中,第一射频处理模块用于对无线耦合射频信号进行射频滤波(包括多个或单个频率选择性滤波)、滤波后射频信号的增益调整、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然后将信号传输到第一数字处理子模块。
第一数字处理子模块用于对第一射频处理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组帧或解帧、同步信号提取、数字滤波、采样率变换然后发送到第一光模块。
第一光模块用于对通过第一数字处理子模块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速率调整、协议转换,然后传输到扩展单元。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路通过无线耦合器与基站射频拉远单元连接,将基站射频拉远输入的无线耦合射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而将光信号传输至扩展单元。从而使得接入单元可以用于处理无线耦合器接入的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
可选的,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二电路包括:第二射频处理模块、第二数字处理子模块和第二光模块。
第二射频处理模块用于对有线耦合射频信号进行信号功率检测、射频增益控制、射频滤波、滤波后射频信号的增益调整、模拟-数字转换、然后传输到第二数字处理子模块。
第二数字处理子模块用于对第二射频处理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组帧或解帧、同步信号提取、数字滤波、采样率变换然后发送到第二光模块。
第二光模块用于对通过数字处理子模块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速率调整、协议转换,然后传输到扩展单元。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电路通过有线耦合器与基站射频拉远单元连接,将基站射频拉远输入的有线耦合射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而将光信号传输至扩展单元。
可选的,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第三电路包括:第一制式模块、主控模块、第三光模块,其中,第一制式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模块:2G模块、3G模块、4G模块、5G模块、NB-IoT模块。
2G模块用于将2G制式的电信号通过调制解调、组帧或解帧、数字滤波和成型,传输至主控模块;
3G模块用于将3G制式的电信号,通过调制解调、组帧或解帧、数字滤波和成型,传输至主控模块;
4G模块用于将4G制式的电信号,通过调制解调、组帧或解帧、数字滤波和成型,传输至主控模块。可选的,4G模块作为主接入模块时,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基站基带处理单元协议-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也可以采用增强型通用公共无线接口协议(Enhanced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eCPRI)。
5G模块用于将5G制式的电信号,通过调制解调、组帧或解帧、数字滤波和成型,传输至主控模块;同样地,实际实现中,5G模块作为主接入模块时,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基站基带处理单元协议-CPRI,也支持采用eCPRI。
NB-IoT模块用于将NB-IoT制式的电信号,通过调制解调、组帧或解帧、数字滤波和成型,传输至主控模块。
主控模块用于将第一制式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数据合并、采样率转换、传输速率匹配,传输至第三光模块。
第三光模块用于将主控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速率调整、协议转换,然后传输到扩展单元。
在实际应用中,第三电路通过光纤或者网线与基站基带处理单元连接,将基站基带处理单元传输过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而将光信号传输至扩展单元。
可选的,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四电路包括:第二制式模块、控制模块和第四光模块,其中,第二制式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模块:2G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和5G通信模块。
2G通信模块用于将2G制式的电信号,通过核心网接口对接、基带信号处理(2G信号编解码、调制解调、信令处理),传输至控制模块;
3G通信模块用于将3G制式的电信号,通过核心网接口对接、基带信号处理(3G信号编解码、调制解调、信令处理),传输至控制模块;
4G通信模块用于将4G制式的电信号,通过核心网接口对接、基带信号处理(4G信号编解码、调制解调、信令处理),传输至控制模块;
5G通信模块用于将5G制式的电信号,通过核心网接口对接、基带信号处理(5G信号编解码、调制解调、信令处理),传输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用于将第二制式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数据合并、采样率转换、传输速率匹配,传输至第四光模块;
第四光模块用于将控制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速率调整、协议转换,然后传输到扩展单元。
在实际应用中,第四电路通过光纤或者网线与核心网连接,将核心网传输过来的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而将光信号传输至扩展单元。
本实施例,通过接入单元的灵活配置,满足不同的信源来源的处理,包括空中耦合的射频信号、基站射频拉远单元有线耦合射频信号、基站基带单元数字信号和/或核心网数字业务信号,可以实现多种信号源的输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单元、扩展单元、第一耦合单元和至少一个远端级联链;其中,每个所述远端级联链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和至少一个远端单元;所述远端单元包括信号处理模块;
每个所述远端级联链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级联连接,每个所述远端单元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耦合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发送所述扩展单元传输的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用于按照耦合度,向与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连接的所述远端单元发送输入功率的射频信号;
所述远端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通过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将射频信号的功率从输入功率调整至目标功率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衰减器、开关和放大器;所述远端单元还包括:监控处理模块,所述监控处理模块包括:输入信号检测模块和监控模块;
所述监控模块与所述输入信号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衰减器依次与开关和放大器连接;所述监控模块分别与所述衰减器和所述开关连接;
所述衰减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发送的所述输入功率的射频信号;
所述输入信号检测模块,用于确定输入功率,向所述监控模块发送所述输入功率;
所述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输入功率和目标功率,调整所述衰减器和所述开关,以使所述放大器输出所述目标功率的射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远端级联链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的耦合度相同;
不同的所述远端级联链中包含的第二耦合单元的耦合度相同或者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单元包括第一数字处理模块,所述扩展单元包括第二数字处理模块和信号转换模块;
所述扩展单元与所述第一耦合单元连接;所述扩展单元与所述接入单元直接连接,或者通过其他扩展单元与所述接入单元连接;
所述接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字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第一处理,得到第一数字信号,向所述扩展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数字信号;
所述扩展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数字处理模块和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对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进行第二处理,得到第一模拟信号;向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模拟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单元还包括第一光收发模块;所述扩展单元还包括第二光收发模块;
所述第一光收发模块与所述第二光收发模块通过光纤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单元接收到的信号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信号: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为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无线耦合器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有线耦合器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核心网发送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单元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电路: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三电路和第四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通过所述无线耦合器与所述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扩展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路通过所述有线耦合器与所述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路与所述扩展单元连接;所述第三电路分别与所述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和所述扩展单元连接;所述第四电路分别与所述核心网和所述扩展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并向所述扩展单元发送所述处理后的第一信号;
所述第二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二信号,并向所述扩展单元发送所述处理后的第二信号;
所述第三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三信号,并向所述扩展单元发送所述处理后的第三信号;
所述第四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第四信号,并向所述扩展单元发送所述处理后的第四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发送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远端级联链发送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用于向与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连接的远端单元和与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连接的其他第二耦合单元,分别发送供电信号和射频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远端级联链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通过射频电缆级联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分别与一个所述远端单元通过射频电缆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分别与每个所述远端级联链中的首级第二耦合单元通过射频电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远端级联链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耦合单元通过馈线级联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分别与一个所述远端单元通过馈线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分别与每个所述远端级联链中的首级第二耦合单元通过馈线连接。
CN202120274841.7U 2021-01-29 2021-01-29 室内分布系统 Active CN214315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4841.7U CN214315621U (zh) 2021-01-29 2021-01-29 室内分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4841.7U CN214315621U (zh) 2021-01-29 2021-01-29 室内分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5621U true CN214315621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31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4841.7U Active CN214315621U (zh) 2021-01-29 2021-01-29 室内分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5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04691A (zh) 室内分布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US11923905B2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818642B2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2792766B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和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发送信号的方法
KR101662879B1 (ko)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을 위한 뉴트럴 호스트 아키텍처
KR101835254B1 (ko)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을 위한 뉴트럴 호스트 아키텍처
WO2018103469A1 (zh) 一种分布式无线信号覆盖系统
WO2022218030A1 (zh) 一种远端装置及5g分布式系统
CN211830769U (zh) 一种5g变频光分布系统
CN209767546U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
CN103973396A (zh) 传输无线基带数据的方法、装置和射频拉远模块rru
CN109963290B (zh) 多业务室内覆盖系统及工作方法
WO2012092810A1 (zh) 多模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WO2023115907A1 (zh) 一种多业务有源分布系统
CN109547105B (zh) 一种实现mimo传输的通信设备
CN105406925B (zh) 多频段数字光纤分布式天线系统
WO2021109203A1 (zh) 一种5g信号射频分布系统
CN102231885B (zh) 一种多功能微功率室内分布系统
CN115276679A (zh) 移频系统、移频方法
CN111010680B (zh)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
CN104144432A (zh) 一种gsm-r微功率光纤分布式装置
CN214315621U (zh) 室内分布系统
CN101998518B (zh) 基站ir接口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213072889U (zh) 一种基于docsis的5g光平台
WO2015085572A1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及近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