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3337U - 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3337U
CN214313337U CN202120635766.2U CN202120635766U CN214313337U CN 214313337 U CN214313337 U CN 214313337U CN 202120635766 U CN202120635766 U CN 202120635766U CN 214313337 U CN214313337 U CN 214313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frame body
battery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57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许
靳宏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357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3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3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3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散热组件用于对终端设备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散热组件包括中框,中框包括紧贴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中框本体、第二中框本体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从第二中框本体起通过向靠近电池模组的方向进行弯折,使得第一中框本体的下游侧形成避让空间;其中,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第一中框本体的远离电池模组的一侧为第一中框本体的下游侧;散热单元,设置于避让空间中,并通过第二中框本体与电池模组接触。本公开通过散热单元、电池模组分别和第一中框本体层叠设置且相互接触连接,使得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通过中框沿着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直接传递至散热单元,提升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当用户频繁使用终端设备时,电量会出现不足的情况,致使终端设备需要充电。
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用户的快充需求,充电设备的功率越来越大。充电过程中,终端设备温升较快,产热量也越来越大,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对终端设备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紧贴所述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中框本体、第二中框本体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从所述第二中框本体起通过向靠近所述电池模组的方向进行弯折,使得所述第一中框本体的下游侧形成避让空间;
其中,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中框本体的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为所述第一中框本体的下游侧;
散热单元,设置于所述避让空间中,并通过所述第二中框本体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
可选地,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错开设置。
可选地,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中框本体与所述散热单元并列设置;
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中框本体的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表面与所述散热单元的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表面平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电池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
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散热组件的中框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第一保护板本体、第二弯折部和第二保护板本体;
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保护板本体、所述中框的第一中框本体和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单元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所述中框的第二中框本体层叠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保护板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弯折部由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朝向所述第一保护板本体倾斜。
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二中框本体的一侧,所述电芯与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芯具有第一端,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散热组件的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中框本体之间的连接处与所述电芯的第一端具有预设距离。
可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1.5mm~2.0mm。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散热单元、电池模组分别和第一中框本体层叠设置且相互接触,使得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通过中框沿着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直接传递至散热单元,提升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快充速度不断提高,终端设备的电池模组发热量随之增加。在保证电池模组的容量的前提下,如何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内设置有散热单元,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散热单元与电池模组错开设置。当电池模组升温时,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中框。中框上的热量沿着各个方向散发,当热量抵达至散热单元处时,中框上的热量由中框传递至散热单元,以实现散热效果。但是,上述散热方式,散热效率低,无法满足电池模组的散热需求。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对终端设备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散热组件包括中框,中框包括紧贴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中框本体、第二中框本体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从第二中框本体起通过向靠近电池模组的方向进行弯折,使得第一中框本体的下游侧形成避让空间。其中,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第一中框本体的远离电池模组的一侧为第一中框本体的下游侧。散热单元,设置于避让空间中,并通过第二中框本体与电池模组接触。本公开通过散热单元、电池模组分别和第一中框本体层叠设置且相互接触,使得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通过中框沿着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直接传递至散热单元,提升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一种散热组件1,与终端设备的电池模组2连接,终端设备比如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散热组件1包括与电池模组2连接的中框11,以及与中框11连接的散热单元12。散热单元12比如是散热板或均温板(Vapor Chamber)等。
其中,中框11比如是一体成型结构。中框11包括紧贴电池模组2设置的第一中框本体111、第二中框本体113以及连接二者之间的第一弯折部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12从第二中框本体113起通过向靠近电池模组2的方向进行弯折,使得第一中框本体111的下游侧形成避让空间1111。散热单元12设置于避让空间1111中,并通过第二中框本体113与电池模组2接触。其中,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第一中框本体111的远离电池模组2的一侧为第一中框本体111的下游侧。
第一弯折部112由第一中框本体111的端部相对第一中框本体111弯折形成,使得第一弯折部112与第一中框本体11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二中框本体113与第一弯折部112之间的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比如是120°~150°,且由于第一中框本体111与第二中框本体113之间相互平行,因此,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相同。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下游侧以图1中所示的方位为准,并不对本申请构成限制。终端调换方向的状态下,避让空间1111比如可能变为第一中框本体113的上游侧、左侧或者右侧等。
安装状态下,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散热单元12、电池模组2分别和第一中框本体111层叠设置且相互接触。其中,第一中框本体111和第二中框本体113错开设置,第一中框本体111和第二中框本体113相互平行。
电池模组2的部分结构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与散热单元12的部分结构之间具有叠合效果,使得电池模组2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由第一中框本体111径直传递至散热单元12的表面,缩减了热量的传递路径,快速为电池模组2进行散热。且叠合部分的面积,增大了散热单元12与电池模组2之间的有效散热面积,提升了电池模组2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仅改变了中框11所具有的结构,抬升第一中框本体111的一部分,为散热单元12提供避让空间1111,结构简单易实现。同时,第一中框本体111与电池模组2之间错开设置,未侵占电池模组2的电芯22的区域,不影响电池模组2的容量,也不会增加终端设备的总体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弯折部112用于支撑第一中框本体111,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第一弯折部112与电池模组2的电芯22错开设置。散热单元12沿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X轴方向)延伸至避让空间1111内,以便于散热单元12与电池模组2可以形成叠合效果。
参照图1和图3所示,散热单元12比如延伸了第一距离a,第一距离a比如是3mm,且散热单元12伸入至避让空间1111的端部距离第一弯折部112具有预留距离b,预留距离b比如是0.75mm~1mm。当终端设备受到外力时,保证散热单元12不会与第一弯折部112产生碰撞,进一步终端设备的内部各器件。而避让空间1111的深度与散热单元12的厚度基本相同,以便于散热单元12与第一中框本体111可以实现面面接触,增加散热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使得散热单元除了能够对处理器等芯片进行散热,还能通过面接触的方式加强对电池的散热。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涉及到的数值仅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并不做为本申请的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沿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X轴方向),第二中框本体113与散热单元12并列设置。安装状态下,第二中框本体113的远离电池模组2的表面与散热单元12的远离电池模组2的表面平齐,进一步保证避让空间1111的深度与散热单元12的厚度相同,保证第一中框本体111与散热单元12形成有效的接触,保证散热效果。
其中,中框11还包括与第一中框本体111固定连接的第三中框本体114,第三中框本体114与第一中框本体111相垂直,电池模组设置在通过第一中框本体111与第三中框本体114形成的空间中。第一中框本体111与电池模组2的电池保护板21的部分结构接触,也可以为电池保护板21进行散热,提升电池模组2的散热效果。
本公开中的散热组件,与终端设备的电池模组连接。散热组件内的散热单元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与电池模组形成层叠效果,当终端设备的电池模组快速充电状态下,散热单元可以带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快充时间。同时,在保证中框强度的前提下,改变中框的形状,为散热单元提供避让空间,有效改善了散热效果,不占用电池模组中电芯的空间,保证电池容量不受避让空间的影响。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电池模组,以及如上实施例中的散热组件。电池模组安装于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为电池模组进行散热。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示,电池模组2包括电池保护板21,电池保护板21与散热组件1的中框11连接。其中,电池保护板21比如是PCB(Printed CircuitBoard,简称PCB)电路板。电池电路板21上设置有两个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电路板211,每个FPC电路板211上设置有连接器2111,FPC电路板211通过连接器2111扣接至终端设备的主板(图中未示出)。电池电路板21通过FPC电路板211上的连接器2111与终端设备的主板电连接,为终端设备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电池保护板21包括第一保护板本体212、第二弯折部213和第二保护板本体214。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第一保护板本体212、中框11的第一中框本体111和散热组件1的散热单元12依次层叠设置,第二保护板本体214、中框11的第二中框本体113层叠设置。其中,第一保护板本体212通过第二弯折部213与第二保护板本体214固定连接。
当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下,电池模组2所产生的热量主要集中在电池保护板21,电池保护板21通过第一保护板本体212将热量传递至第一中框本体111,并通过第一中框本体111传递至散热单元12,为电池模组2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二弯折部213由第二保护板本体214朝向第一保护板本体212倾斜,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第一保护板本体212与第二保护板本体214错开设置,且第一保护板本体212和第二保护板本体214之间相互平行。电池保护板21比如采用黏贴的方式贴合于中框11,提升电池保护板21与中框11之间的连接效果,使得电池电路板21与中框11的连接更加可靠。
其中,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第一弯折部112和第二弯折部213错开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弯折部112和第二弯折部213之间相互不贴合接触,以便于进一步保护电池保护板21。若终端设备跌落或者受到撞击力时,电池保护板21的第二弯折部213与第一弯折部112之间处于分离效果,二者避免发生相互碰撞,避免电池电路板21发生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电池模组2还包括电芯22,电芯22比如设置于第二保护板本体214的远离第二中框本体113的一侧,电芯22与第二保护板本体214连接。其中,电芯22比如可以与第二保护板本体214粘结连接,也可以接触设置。
参照图1和图3所示,电芯22具有第一端221,沿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X轴方向),散热组件1的第一弯折部112与第一中框本体113之间的连接处与电芯22的第一端221具有预设距离c。其中,预设距离c为1.5mm~2.0mm。第一弯折部112与电芯22之间存在预设距离,不仅为二者的安装提供了组装公差,也为电芯22提供了保护的作用。
当终端设备跌落时,电芯22会出现错动的现象,上述预留的预设距离可以避免电芯22的第一端221与第一弯折部112产生撞击,进一步保护电芯22的第一端221,有效延长电芯22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中的电池模组与散热组件配合使用,为电池模组带走热量,保证终端设备的充电效果。同时,第一弯折部可以遮挡电芯,避免刺破电芯,进一步保护电池模组,延长终端的使用寿命。
而对中框的局部改造,形成了第一弯折部,为散热单元提供避让空间。中框的处理未对电芯的主体体积产生影响,保证电池模组容量的最大化。且实际使用过程中,散热单元带走电池模组的热量,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充电状态下的温度,可至少降低1℃。因此,本公开中的终端设备兼具电池模组容量大和散热效果好的特点,具备市场竞争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对终端设备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紧贴所述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中框本体、第二中框本体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从所述第二中框本体起通过向靠近所述电池模组的方向进行弯折,使得所述第一中框本体的下游侧形成避让空间;
其中,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中框本体的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为所述第一中框本体的下游侧;
散热单元,设置于所述避让空间中,并通过所述第二中框本体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中框本体与所述散热单元并列设置;
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中框本体的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表面与所述散热单元的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表面平齐。
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电池模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散热组件的中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第一保护板本体、第二弯折部和第二保护板本体;
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保护板本体、所述中框的第一中框本体和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单元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所述中框的第二中框本体层叠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保护板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由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朝向所述第一保护板本体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二中框本体的一侧,所述电芯与所述第二保护板本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具有第一端,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散热组件的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中框本体之间的连接处与所述电芯的第一端具有预设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1.5mm~2.0mm。
CN202120635766.2U 2021-03-29 2021-03-29 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Active CN214313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5766.2U CN214313337U (zh) 2021-03-29 2021-03-29 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5766.2U CN214313337U (zh) 2021-03-29 2021-03-29 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3337U true CN214313337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37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5766.2U Active CN214313337U (zh) 2021-03-29 2021-03-29 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33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8010A (zh) * 2024-02-04 2024-03-22 双一力(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8010A (zh) * 2024-02-04 2024-03-22 双一力(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748010B (zh) * 2024-02-04 2024-05-14 双一力(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498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5098529B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7069309A (zh) 防水正反插电连接器
CN104426244B (zh) 无线充电装置
KR102256941B1 (ko) 웨어러블 액세서리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회로 보호 모듈
CN214313337U (zh) 散热组件及其终端设备
CN105517339A (zh) 电子终端
KR101488893B1 (ko)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CN107453104B (zh) 连接器、电源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10517259U (zh) 一种type-c转接器
CN105519248A (zh) 散热屏蔽结构及通信产品
CN206211097U (zh) 弹片及终端设备
US10021772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668603U (zh)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119606U (zh) 转接罩、金属笼组件及使用sfp光模块的设备
CN210668605U (zh) 电池保护板、电池组件及智能设备
US9674987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090120674A1 (en) Built-in battery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built-in battery with a circuit board
CN219145727U (zh) 一种保护电路板、电池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7252011U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保护装置
CN213151722U (zh) 一种具有无线供电模块的pcba
CN216563937U (zh) 连接线及显示装置
CN210984882U (zh) 电池保护板、电池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8851038U (zh) 一种fpc排线软板
CN209497683U (zh) 一种嵌入安装型多层pcb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