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7518U - 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7518U
CN214307518U CN202022935854.2U CN202022935854U CN214307518U CN 214307518 U CN214307518 U CN 214307518U CN 202022935854 U CN202022935854 U CN 202022935854U CN 214307518 U CN214307518 U CN 214307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ontrol module
air conditioner
electric control
cold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358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会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358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7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7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7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包括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所述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回路;所述散热回路的管路与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之间呈预设距离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相较于现有的通过室外空气对电控模块进行冷却的冷却方案,通过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回路,通过散热回路对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进行散热处理,可以保证即使在高温工况下,电控模块温度也可以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提高了电控模块的散热效果,从而增加整机的可靠性以及电控模块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板房的使用场景下,白天室外温度通常较高,并且由于板房隔热较差,白天可能受到太阳直射,板房室内温度往往会高于室外温度很多。现有的电控模块冷却方案,主要为室外空气冷却冷凝器后再对电控模块进行冷却。
但是,在夏天室外空气较高的情况下,室外空气先冷却冷凝器后,空气的温度可以达到60℃左右,此时再去冷却电控模块,降温效果差,可能出现电控模块温度过高,导致停机并且对整机可靠性造成影响。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室外空气对电控模块进行冷却的降温效果差,可能出现电控模块温度过高,影响整机可靠性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包括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
所述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回路;
所述散热回路的管路与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之间呈预设距离设置。
可选地,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水泵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
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蓄冷换热器以及蒸发器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蓄冷回路;
所述蓄冷回路用于在所述蓄冷换热器中进行蓄冷。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
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毛细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毛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截止阀,所述截止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毛细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截止阀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截止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出口处;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器出口温度。
可选地,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冷换热器内部;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蓄冷换热器的蓄冷换热器内部温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包括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所述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回路;所述散热回路的管路与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之间呈预设距离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相较于现有的通过室外空气对电控模块进行冷却的冷却方案,通过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回路,通过散热回路对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进行散热处理,可以保证即使在高温工况下,电控模块温度也可以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提高了电控模块的散热效果,从而增加整机的可靠性以及电控模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散热回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冷量循环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蒸发器 2 压缩机
3 冷凝器 4 过冷换热器
5 电控模块 6 水泵
7 蓄冷换热器 8 截止阀
91 第一毛细管 92 第二毛细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包括蓄冷换热器7、水泵6以及过冷换热器4;其中,
所述蓄冷换热器7、水泵6以及过冷换热器4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回路。本实施例中,蓄冷换热器7可用于蓄存冷量,水泵6可用于控制蓄冷换热器7释放冷量,以在散热回路中进行冷量循环。
应当理解的是,制冷空调在运行的时候,空调电控模块需要保持限定温度以下,以保证空调电控模块的寿命以及整机运行的可靠性,尤其对于变频机的空调电控模块,温度较高,需要更好的散热。目前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将空调电控模块的电控散热片安放在冷凝器之后,室外空气经过冷凝器后再去冷却电控散热片。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冷却方式完全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在室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室外空气经过冷凝器后,温度本身较高,这个时候再去冷却电控散热片,冷却效果较差,造成电控温度过高,出现温度保护导致整机停机的情况。少部分采用冷媒环方式对空调电控模块进行散热,但是冷媒环散热成本较高,虽然可以解决空调电控模块散热问题,但是对于板房空调使用场景来说,不利于高温制冷工况的制冷效果。
在本方案中,在室内设置蓄冷换热器7,通过蓄冷换热器7的载冷剂冷却冷凝器出口之后,再经过电控散热片冷却空调电控模块5,可以有效的提升空调在高温工况下的制冷效果,并且保证空调电控模块5温度在限定值以下。
应当理解的是,在空调器开机,压缩机启动前,蓄冷换热器7处于关闭状态。在特定条件下控制蓄冷换热器7开始蓄冷,并在冷量充足的情况下控制水泵6开启,以释放蓄冷换热器7的冷量在散热回路中进行冷量循环,从而达到对空调电控模块5进行散热的效果。
所述散热回路的管路与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5之间呈预设距离设置。本实施例中,蓄冷换热器7释放的载冷剂可在散热回路的管路中进行循环,散热回路的管理可与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5的电控散热片之间呈预设距离设置。其中,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可为0mm,也可为5mm或者10mm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以预设距离为0mm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散热回路的管路与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5的电控散热片贴合,通过散热回路中的冷量循环可对电控散热片进行降温处理,可达到较好的对空调电控模块5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包括蓄冷换热器7、水泵6以及过冷换热器4;所述蓄冷换热器7、水泵6以及过冷换热器4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回路;所述散热回路的管路与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5之间呈预设距离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相较于现有的通过室外空气对电控模块进行冷却的冷却方案,通过蓄冷换热器7、水泵 6以及过冷换热器4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回路,通过散热回路对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5进行散热处理,可以保证即使在高温工况下,电控模块温度也可以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提高了电控模块的散热效果,从而增加整机的可靠性以及电控模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所述蓄冷换热器7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水泵6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冷换热器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过冷换热器4的第二端与所述蓄冷换热器7的第二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蓄冷换热器7具有蓄存冷量的功能,蓄冷换热器至少可包括蓄冷模式和放冷模式,在蓄冷模式下蓄存冷量,在放冷模式下释放冷量。本实施例中,水泵6可有多种运行模式,例如,可为水泵6 设置多档运行模式,具体可为五档运行模式,并且从一档模式至五档模式功率逐渐增强。在水泵6开启时,可默认使用一档模式运行,然后再根据空调电控模块温度对水泵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可在空调电控模块5处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调电控模块5的电控模块温度,可根据电控模块温度TE和预设温度极限值Tlimit确定第二温度差值ΔT2,ΔT2=Tlimit-TE,其中,Tlimit为设定值,本实施例对Tlimit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制。并且,还可设置C3、C4、C5、 C6等多个预设温度常量,将第二温度差值ΔT2与各个预设温度常量C3、C4、 C5、C6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档位模式,进而根据目标档位模式确定目标控制策略,根据目标控制策略对水泵档位进行调整,控制水泵切换至目标档位模式运行。
在具体实现中,可为水泵6设置五档模式,并且从一档模式至五档模式功率逐渐增强。可在ΔT2>C6时,将五档模式作为目标档位模式;在C5<ΔT2<C6时,将四档模式作为目标档位模式;在C4<ΔT2<C5时,将三档模式作为目标档位模式;在C3<ΔT2<C4时,将二档模式作为目标档位模式;在在ΔT2<C3时,将一档模式作为目标档位模式。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压缩机2、冷凝器3以及蒸发器1;所述压缩机2、冷凝器3、蓄冷换热器7以及蒸发器1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蓄冷回路;所述蓄冷回路用于在所述蓄冷换热器7 中进行蓄冷。
应当理解的是,可通过蓄冷回路在蓄冷换热器7中进行蓄冷,在空调器开机,压缩机2启动前,蓄冷换热器7处于关闭状态,获取当前时间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时间信息确定当前时刻,判断所述当前时刻是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在所述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时,控制蓄冷换热器7开始蓄冷。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夜间时段的电费较为便宜,而白天时段的电费较贵,本实施例可根据空调器开启的时间以及室外环境温度对蓄冷换热器7进行控制。在本方案中采用蓄冷换热器7进行蓄冷,因此可以利用夜间电价较低的时段进行蓄冷,在日间室外环境温度升高,并且电价较高的时段节省电量,增加空调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
可以理解的是,可获取当前时间信息,并根据当前时间信息确定当前时刻,根据当前时刻判断是否控制蓄冷换热器7开始蓄冷。其中,当前时间信息可为从网络服务器获取,也可为从本地设置的钟表模块获取,还可为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可预先设置一个预设时间范围,例如22:00-6:00,在确定当前时刻后,可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其中,预设时间范围除了可设置为上述时间范围外,还可设置为其他时间范围,例如23:00-5:00、22:00-5:00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在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时,说明此时处于夜间电价较低的时间段,可控制蓄冷换热器7开机,并进入蓄冷模式开始蓄冷。其中,可通过控制截止阀关闭的方式控制蓄冷换热器开始蓄冷。该步骤具体可为:在所述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时,控制截止阀关闭,以控制蓄冷换热器开始蓄冷。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截止阀的方式控制蓄冷换热器的模式,在截止阀关闭时,蓄冷换热器7处于蓄冷模式,在截止阀开启时,蓄冷换热器7不处于蓄冷模式。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当前不处于夜间电价较低的时间段,但是外界环境的温度较高,为了避免出现电控模块温度过高的问题。在所述当前时刻不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在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蓄冷换热器开始蓄冷。
应当理解的是,在当前时刻不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时,可获取室外环境温度T0,并将室外环境温度T0与第二预设温度C1进行比较,在室外环境温度 T0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C1时,控制截止阀关闭,以控制蓄冷换热器开始蓄冷。在室外环境温度T0小于第二预设温度C1时,控制截止阀开启,系统按照正常的制冷模式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温度C1为设定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可通过设置在室外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0,还可为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以如下三个例子进行说明:1、假设当前时刻为1:00,而预设时间范围为22:00-6:00,说明此时处于夜间电价较低的时间段,控制蓄冷换热器开始蓄冷。2、假设当前时刻为12:00,预设时间范围为22:00-6:00,第二预设温度为30℃,室外环境温度为32℃,说明此时虽然不处于夜间电价较低的时间段,但是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控制蓄冷换热器开始蓄冷。3、假设当前时刻为12:00,预设时间范围为22:00-6:00,第二预设温度为30℃,室外环境温度为25℃,说明此时不处于夜间电价较低的时间段,而且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控制截止阀开启,系统按照正常的制冷模式运行,不必控制蓄冷换热器进行蓄冷。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所述压缩机2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冷凝器3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冷换热器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过冷换热器4的第一端与所述蓄冷换热器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冷换热器7 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1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2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所述空调器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毛细管91和第二毛细管92;所述第一毛细管91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冷换热器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管9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毛细管9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蒸发器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毛细管91的第二端与所述蓄冷换热器92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截止阀8,所述截止阀8设置在所述第一毛细管91与所述蒸发器1之间。所述第一毛细管91的第二端与所述截止阀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截止阀8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1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的第一端出口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3的冷凝器出口温度。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冷换热器7 内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蓄冷换热器7的蓄冷换热器内部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凝器出口温度,并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蓄冷换热器内部温度,可根据冷凝器出口温度TCO和蓄冷换热器内部TS确定第一温度差值ΔT1,其中,ΔT1=TCO-TS。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如果蓄冷换热器蓄冷不足,载冷剂与过冷换热器温差较小的话,此时释放冷量进行冷量循环,可能冷却效果不佳并且不利于室内制冷效果,因此需要根据第一温度差值ΔT1判断是否控制蓄冷换热器释放冷量。
应当理解的是,在确定第一温度差值ΔT1后,可将第一温度差值ΔT1与第一预设温度C2进行比较,其中,C2为设定值,本实施例对其具体数值不作限制。在第一温度差值ΔT1大于第一预设温度C2时,说明此时蓄冷换热器的蓄冷充足,开启水泵;控制所述水泵以预设档位模式运行,以控制蓄冷换热器释放冷量进行冷量循环;在第一温度差值ΔT1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C2时,说明此时蓄冷换热器的蓄冷不足,不控制蓄冷换热释放冷量。
在具体实现中,可如图3所示,图3为冷量循环示意图,载冷剂可在循环回路中按照图3中的循环路线进行循环。在截止阀8开启、水泵6关闭的情况下,空调器按照正常的制冷系统运行;在截止阀8关闭的情况下,控制蓄冷换热器7开始蓄冷;在水泵6开启的情况下,控制蓄冷换热器7释放冷量,载冷剂通过过冷换热器4后流动至电控模块5,对电控模块5进行散热处理,以达到对电控模块进行散热的目的,提高高温工况的制冷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该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所述空调器可以为家用空调或者商用空调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包括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
所述蓄冷换热器、水泵以及过冷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回路;以及
所述散热回路的管路与待散热的空调电控模块之间呈预设距离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水泵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以及
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
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蓄冷换热器以及蒸发器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蓄冷回路;以及
所述蓄冷回路用于在所述蓄冷换热器中进行蓄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以及
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
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冷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毛细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毛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蓄冷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截止阀,所述截止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毛细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截止阀的第一端连接;以及
所述截止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出口处;以及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器出口温度。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冷换热器内部;以及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蓄冷换热器的蓄冷换热器内部温度。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
CN202022935854.2U 2020-12-09 2020-12-09 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14307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5854.2U CN214307518U (zh) 2020-12-09 2020-12-09 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5854.2U CN214307518U (zh) 2020-12-09 2020-12-09 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7518U true CN214307518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5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35854.2U Active CN214307518U (zh) 2020-12-09 2020-12-09 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7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016B (zh) 一种氟泵自然冷却蒸发式冷凝冷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230477A1 (en) Hot water suppl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7014014B (zh) 一种热管自然冷却蒸发式冷凝冷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90082A (zh) 蓄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00541A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0779166A (zh) 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CN214841537U (zh) 空调器制冷装置及空调器
CN11492329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633988A (zh) 风冷冷热水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39218B (zh) 中央空调系统能效提升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76414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3955695U (zh) 具有辅助制冷的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114688710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4307518U (zh) 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14307519U (zh) 空调电控模块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10044031B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控盒组件、空气调节装置
CN217768486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热管理系统
CN204478579U (zh) 风冷冷热水空调系统
CN108471694B (zh) 分区域独立制冷温控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CN210014481U (zh) 空气调节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的电控盒组件
CN211084233U (zh) 空调
CN209860111U (zh) 用于运输车辆电池系统的散热装置
CN113701425A (zh) 冰箱、冰箱的速冻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3011423A (ja) 冷凍装置
CN112460863A (zh) 一种冷水机组及其制冷控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