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7301U - 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7301U
CN214307301U CN202120075347.8U CN202120075347U CN214307301U CN 214307301 U CN214307301 U CN 214307301U CN 202120075347 U CN202120075347 U CN 202120075347U CN 214307301 U CN214307301 U CN 214307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ation
system based
heat supply
water
he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753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会山
路增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uoxin Rongk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Fusi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Fusi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Fusi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753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7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7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7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机组连接的空化供热装置,及与板式换热机组连接用以接收空化供热装置所交换的热量的供热管系,所述供热管系包括分别与板式换热机组连接的出水管和回水管,出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待供热设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代替了传统的供热方式,进而节约了能源并且热效率高,同时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利用空化原理供暖的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力空化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供热设备大都采用的方式为:使用燃料等燃烧,使其释放大量的热量,并利用这部分热量对锅炉内的供热水进行加热,之后供热水通过水泵等在用户与锅炉之间形成闭式循环。这样,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热交换的效率低,一部分热量浪费,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进而影响周围的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用于代替传统的供热方式,进而节约能源并且热效率高,同时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机组连接的空化供热装置,及与板式换热机组连接用以接收空化供热装置所交换的热量的供热管系,所述供热管系包括分别与板式换热机组连接的出水管和回水管,出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待供热设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回水管上安装有混水罐和除砂器,所述混水罐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一补水罐。
进一步的,于所述板式换热机组与空化供热装置的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增温罐,所述增温罐连接有第二补水罐。
进一步的,所述空化供热装置包括内置于筒状壳体内并与其轴线重合的圆柱状转动体,于所述圆柱状转动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地开有若干空化盲孔,于所述筒状壳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端盖,于两端盖上分别构造有与筒状壳体内部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于各所述端盖靠近圆柱状转动体的一端端面构造成沿圆柱状转动体的轴向向外凹陷的圆弧形的凹面,所述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经相对应的凹面与筒状壳体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空化盲孔沿圆柱状转动体的径向向内延伸,且空化盲孔的底端为圆弧状结构。
进一步的,于所述筒状壳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沿其径向向内延伸的安装凸缘,各所述端盖分别经若干个紧固螺栓与相对应的安装凸缘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端盖靠近安装凸缘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伸入安装凸缘内径以内的装配台,所述凹面形成于装配台伸入筒状壳体的一端端面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端盖与筒状壳体相对应端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于所述端盖靠近筒状壳体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与其中心线重合的若干环形密封槽,于所述密封垫与端盖相对应的一端端面上构造有分别与各环形密封槽相对应设置的若干个环形密封凸起,各所述环形密封凸起一一适配于相对应的环形密封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包括橡胶材料或尼龙材料制成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空化供热装置的空化原理将水加热,被加热的水流经板式换热机组,进而实现对连接在板式换热机组上的回水管和出水管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加热),由于出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待供热设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这样使得待供热设备与板式换热机组形成闭路循环;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代替了传统的供热方式,进而节约了能源并且热效率高,同时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线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化供热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化供热装置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化供热装置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化供热装置的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空化供热装置,101-圆柱状转动体,102-空化盲孔,103-转轴,104-筒状壳体,105-安装凸缘,106-端盖,107-环形密封槽,108-装配台,109-凹面,110-进口管,111-出口管,112-密封垫,113-环形密封凸起,2-增温罐,3-第二补水罐,5-第一压力表,6-第一温度表,7-第二压力表,8-第一流速表,10-板式换热机组,11-第二流速表,12-第三压力表,13-第二温度表,14-第四压力表,17-混水罐,18-除砂器,19-第五压力表,20-第三温度表,21-第一补水罐,22-第六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利用空化的原理实现的,具体的,空化是发生在液体介质的一种物理现象。空化发生生时,会在空泡附近形成极端高温(1900-5000K)和高压(140MPa-170MPa),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微射流。空化过程中、空泡溃灭时能够释放巨大的能量,并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交效应和化学效应等诸多影响。随着空化的深入空化热效应利用机械室内一套空化加热装置进行空化热效应,得到了流体物性参数时空化热效应的影响规律。当液体内部局部压力降低时,可将其分为空化、水力空化,其中水力空化是渴流空化。
空化过程包括初生、发展和溃灭三个阶段。
当液体流动过程中局部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开始出现微小空泡的临界状态称为空化的初生。
空化的发展阶段又中细分为初始、附着、超空化三个阶段。当流体内部压强达到空化临界压强时,空化就由初生阶段变为发展的初始阶段,此时流体有间断性的空泡产生。当力继续低时,空泡附着在绕流上,此时为附着阶段。当液体内部压力继续降低时,低压范围越大,产生的空泡越来越多,空泡脱离绕流产生稳定空泡流,此时为超空化阶段。
空化过程中空泡是随着流体运动的,当流体从发生空化的低压区流动到高压区(相对于低压)时,空泡外部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由于空泡是低压区产生的,内部压力较低,高压区的压力会导致空泡凹陷,在极短的时间内急剧地溃灭。这就是空化的溃灭阶段。空化的整个过程是空泡不断的初生,发展与溃灭的动态过程,是液体有的多相流流动过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空化供热装置1、板式换热机组10及供热管系,其中,空化供热装置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机组10连接,供热管系与板式换热机组10连接,用以接收空化供热装置1所交换的热量,供热管系包括分别与板式换热机组10连接的出水管和回水管,出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待供热设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空化供热装置1的空化原理将水加热,被加热的水流经板式换热机组10,进而实现对连接在板式换热机组10上的回水管和出水管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加热),由于出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待供热设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这样使得待供热设备与板式换热机组10形成闭路循环;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代替了传统的供热方式,进而节约了能源并且热效率高,同时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回水管上安装有混水罐17和除砂器18,且混水罐17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一补水罐21。其中,在回水管上且位于除砂器18与待供热设备之间安装有第五压力表19和第三温度表20,在回水管上且位于混水罐17与板式换热机组10之间安装有第四压力表14。在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流速表11、第三压力表12及第二温度表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板式换热机组10与空化供热装置1的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增温罐2,增温罐2连接有第二补水罐3。其中,在板式换热机组10与空化供热装置1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六压力表22,在空化供热装置1上安装有第一压力表5,在空化供热装置1的出口端与增温罐2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温度表6、第二压力表7及第一流速表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3所示,空化供热装置1包括筒状壳体104、圆柱状转动体101及两个端盖106。其中,圆柱状转动体101安装在筒状壳体104内,并且二者轴线重合,在圆柱状转动体101上构造有与其轴线重合并伸出其轴向两端的转轴103,筒状壳体104的轴向两端分别通过上述的两个端盖106密封,且转轴103的两端分别伸出两端盖106。该转轴103连接有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转轴103带动圆柱状转动体101旋转。圆柱状转动体101的外表面上均匀地开有多个空化盲孔102,在两个端盖106上分别构造有与筒状壳体104内部连通的进口管110和出口管111。供热水通过进口管110进入筒状壳体104内,驱动电机驱动圆柱状转动体101转动的过程中,供热水在空化盲孔102处形成气泡,通过上述的空化过程,实现供热水的水温提升,并且通过出口管111排出,用于为用户供暖。本实用新型在每个端盖106靠近圆柱状转动体101的一端端面构造成凹面109,该凹面109为圆弧形并沿圆柱状转动体101的轴向向外凹陷,进口管110和出口管111分别经相对应的凹面109与筒状壳体104的内部连通;这样供热水经进口管110进入筒状壳体104内时,通过凹面109的作用平滑地布设至筒状壳体104的内壁与圆柱状转动体101的外壁之间;并且供热水经空化后通过另一凹面109的作用平滑集聚,之后通过出口管111排出;因此一方面避免了筒状壳体104及圆柱状转动体101的局部被冲蚀而寿命降低,另一方面便于供热水充分布入筒状壳体104的内壁与圆柱状转动体101的外壁之间,并便于供热水由于弧面的作用形成旋流并轻易排出筒状壳体104。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供暖操作中的最高流动温度为120℃;冷却的最低流动温度-20℃;最高可达70℃的可变温度分布;无需更改设计即可实现各种应用;热输出高达700千瓦;对环境友好的工作介质;在一台机器内实现供暖和制冷;可以在进行室外安装;密封外壳,安全可靠,符合所有相关标准;密闭、不可燃、无毒的工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空化盲孔102沿圆柱状转动体101的径向向内延伸,且空化盲孔102的底端为圆弧状结构。这样避免空化盲孔102冲蚀而变大或变形,影响空化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5所示,在筒状壳体104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安装凸缘105,该安装凸缘105沿筒状壳体104的径向向内延伸,每个端盖106分别经多个紧固螺栓与相对应的安装凸缘105固定连接。这样使得端盖106与筒状壳体104的密封为面与面结合的密封,提高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在端盖106与筒状壳体104相对应端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12。其中,为了避免密封垫112发生形变后,其密封效果变低或者失效,在端盖106靠近筒状壳体104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密封槽107,环形密封槽107的数量为多个,这些环形密封槽107的大小不同,但是它们均与端盖106的中心线重合,在密封垫112与端盖106相对应的一端端面上构造有多个环形密封凸起113,这些环形密封凸起113分别与上述的多个环形密封槽107相对应设置,每个环形密封凸起113一一适配在相对应的环形密封槽107内。密封垫112包括橡胶材料或尼龙材料制成的结构。本实施例在端盖106靠近安装凸缘105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伸入安装凸缘105内径以内的装配台108,上述的凹面109形成于装配台108伸入筒状壳体104的一端端面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机组连接的空化供热装置,及与板式换热机组连接用以接收空化供热装置所交换的热量的供热管系,所述供热管系包括分别与板式换热机组连接的出水管和回水管,出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待供热设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回水管上安装有混水罐和除砂器,所述混水罐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一补水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板式换热机组与空化供热装置的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增温罐,所述增温罐连接有第二补水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供热装置包括内置于筒状壳体内并与其轴线重合的圆柱状转动体,于所述圆柱状转动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地开有若干空化盲孔,于所述筒状壳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端盖,于两端盖上分别构造有与筒状壳体内部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于各所述端盖靠近圆柱状转动体的一端端面构造成沿圆柱状转动体的轴向向外凹陷的圆弧形的凹面,所述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经相对应的凹面与筒状壳体的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盲孔沿圆柱状转动体的径向向内延伸,且空化盲孔的底端为圆弧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筒状壳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沿其径向向内延伸的安装凸缘,各所述端盖分别经若干个紧固螺栓与相对应的安装凸缘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端盖靠近安装凸缘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伸入安装凸缘内径以内的装配台,所述凹面形成于装配台伸入筒状壳体的一端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端盖与筒状壳体相对应端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端盖靠近筒状壳体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与其中心线重合的若干环形密封槽,于所述密封垫与端盖相对应的一端端面上构造有分别与各环形密封槽相对应设置的若干个环形密封凸起,各所述环形密封凸起一一适配于相对应的环形密封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包括橡胶材料或尼龙材料制成的结构。
CN202120075347.8U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 Active CN214307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5347.8U CN214307301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5347.8U CN214307301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7301U true CN214307301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4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75347.8U Active CN214307301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7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2756B (zh) 一种污水绿色处理装置
KR20110032118A (ko) 물분자 분해운동으로 유체마찰열을 만드는 전기보일러
CN110735808B (zh) 一种脉动流强化冷却轴承座装置
CN114029015B (zh) 一种转子-径隙式水力空化反应器
CN214307301U (zh) 一种基于空化装置的供热系统
CN205371095U (zh) 一种离心鼓风机转子风冷系统
CN214841127U (zh) 一种空化供热装置
CN209469626U (zh)
CN104734387A (zh)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结构的大型潜水泵用电机
CN204710319U (zh) 一种化工反应罐
CN102410747B (zh) 多级增压节能换热器
CN208900373U (zh) 一种防腐蚀的单级双吸清水泵
CN212205752U (zh) 一种不锈钢列管换热器
RU2201562C2 (ru) Теплогенератор приводной кавитационный
CN219713692U (zh) 一种空化供热装置
CN201225283Y (zh) 一种输送粘稠液体的齿轮泵轴封压盖
RU2680768C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105840512A (zh) 一种高效散热式旋片式真空泵系统
CN210565230U (zh) 一种用于反应堆主容器加热的风机
RU2347155C1 (ru) Проточный нагреватель роторного типа
KR101066273B1 (ko) 유체 가열장치
CN206071966U (zh) 一种液压散热箱
CN210602873U (zh) 一种用于烟道的喷雾式换热器
CN218238479U (zh) 一种高效能换热器
CN105157262B (zh) 一种利用风力直接致热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9

Address after: 401-5, 4th Floor, Building 4, No. 36 Gusheng Road,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Guoxin Rongk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00 No. 12a19, 13 / F, block C, South Garden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No. 6, Nanxiao street, Qiaoxi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fusi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