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3112U -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3112U
CN214303112U CN202120002169.6U CN202120002169U CN214303112U CN 214303112 U CN214303112 U CN 214303112U CN 202120002169 U CN202120002169 U CN 202120002169U CN 214303112 U CN214303112 U CN 214303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uttress
shock insulation
shock
building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021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广洲
汤云升
王传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0021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3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3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3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具体涉及建筑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包括基座、下支墩、隔震支座和上支墩,所述基座顶端设有多个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有上连接柱,所述上支墩外端设有多个限位柱,所述上连接柱外端和限位柱一端均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设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连接柱和限位柱,可以对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进行限制,并对隔震支座产生的拉应力进行卸除,有效的提高了隔震支座的抗拉强度,也防止了隔震支座产生扭转和拉伸较长的情况出现,进而避免了建筑物受到震动发生倾覆的情况出现,提高了隔震支座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建筑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
背景技术
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例如叠层橡胶支座(或称隔震橡胶支座、夹层橡胶垫等)。它是一种水平刚度较小而竖向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可承受大的水平变形,可作为承重体系的一部分。
采用隔震技术后,经受大地震作用时,高层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很有可能出现拉应力,而现有的建筑工程用隔震结构中较为常用的叠层橡胶支座的抗拉能力较低,相关规范中亦规定了隔震支座的最大拉应力限定值,隔震支座较低的抗拉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通过设置上连接柱和限位柱,可以对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进行限制,并对隔震支座产生的拉应力进行卸除,有效的提高了隔震支座的抗拉强度,也防止了隔震支座产生扭转和拉伸较长的情况出现,进而避免了建筑物受到震动发生倾覆的情况出现,提高了隔震支座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建筑工程用隔震结构中较为常用的叠层橡胶支座的抗拉能力较低,相关规范中亦规定了隔震支座的最大拉应力限定值导致极大地限制了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和推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包括基座、下支墩、隔震支座和上支墩,所述下支墩固定设在基座顶端,所述隔震支座固定设在下支墩顶端,所述上支墩固定设在隔震支座顶端,所述基座顶端设有多个下连接柱,所述下支墩和隔震支座设在多个下连接柱之间,所述下连接柱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有上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一端延伸出下连接柱顶端,所述上支墩外端设有多个限位柱,所述上连接柱外端和限位柱一端均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设有活动杆,多个所述活动杆设在第二空腔内部且一端分别延伸出上连接柱外端和限位柱一端,所述活动杆一端固定设有连接螺纹杆,每两个相对的所述连接螺纹杆外端设有一个连接螺纹套,所述连接螺纹套与两个连接螺纹杆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柱外端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在下连接柱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柱外端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下连接柱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限位块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墩外端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外侧与限位柱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顶端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部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端与下连接柱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顶端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设在下连接柱内侧,所述固定螺栓一端穿过第二滑块并与第二滑槽内部相接触,所述固定螺栓与第二滑块之间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簧对隔震支座受到的水平方向的拉应力进行卸除,拉应力较大时,隔震支座的倾斜度也较大,限位柱和上连接柱会对上支墩和隔震支座进行限位,使其倾斜受到限制,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对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进行限制,并对隔震支座产生的拉应力进行卸除,有效的提高了隔震支座的抗拉强度,也防止了隔震支座产生扭转和拉伸较长的情况出现,进而避免了建筑物受到震动发生倾覆的情况出现,提高了隔震支座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连接螺纹套,两个连接螺纹杆会相对运动,再旋松固定螺栓,这样就可以调节上连接柱和限位柱之间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调整隔震支座的最大位移值,可以更好的适用与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建筑物;
3、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连接柱带动限位块上下运动,限位块压缩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会将震动能量再次抵消一部分,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对竖直震动能量进行卸除,增加了结构的隔震能力,使得建筑物更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座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下支墩、3隔震支座、4上支墩、5下连接柱、6第一空腔、7上连接柱、8限位柱、9第二空腔、10第一弹簧、11活动杆、12连接螺纹杆、13连接螺纹套、14限位块、15第二弹簧、16第一滑槽、17第一滑块、18第二滑槽、19第二滑块、20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4,该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包括基座1、下支墩2、隔震支座3和上支墩4,所述下支墩2固定设在基座1顶端,所述隔震支座3固定设在下支墩2顶端,所述上支墩4固定设在隔震支座3顶端,所述基座1顶端设有多个下连接柱5,所述下支墩2和隔震支座3设在多个下连接柱5之间,所述下连接柱5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6内部设有上连接柱7,所述上连接柱7一端延伸出下连接柱5顶端,所述上支墩4外端设有多个限位柱8,所述上连接柱7外端和限位柱8一端均开设有第二空腔9,所述第二空腔9内部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一端与第二空腔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另一端固定设有活动杆11,多个所述活动杆11设在第二空腔9内部且一端分别延伸出上连接柱7外端和限位柱8一端,所述活动杆11一端固定设有连接螺纹杆12,每两个相对的所述连接螺纹杆12外端设有一个连接螺纹套13,所述连接螺纹套13与两个连接螺纹杆12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柱7外端固定设有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设在下连接柱5顶部,便于在上连接柱7上下运动时压缩第二弹簧15。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柱7外端设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一端与下连接柱5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5另一端与限位块14底端固定连接,可以对竖直震动能量进行卸除,增加了结构的隔震能力,使得建筑物更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墩4外端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16,所述第一滑槽16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17,所述第一滑块17外侧与限位柱8另一端固定连接,可以使得上支墩4的移动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1顶端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18,所述第二滑槽18内部设有第二滑块19,所述第二滑块19顶端与下连接柱5底端固定连接,便于调节上连接柱7和限位柱8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隔震支座3的最大位移值,可以更好的适用与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建筑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19顶端设有固定螺栓20,所述固定螺栓20设在下连接柱5内侧,所述固定螺栓20一端穿过第二滑块19并与第二滑槽18内部相接触,所述固定螺栓20与第二滑块19之间螺纹连接,便于对第二滑块19进行固定。
实施场景具体为:将整个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安装在建筑模型和地基之间,当整个结构模型受到震动时,震动从底部向上传递,隔震支座3会产生轻微的上下震动并将震动能量抵消一大部分,上连接柱7会随着上支墩4的上下微距离运动而上下运动,上连接柱7带动限位块14上下运动,限位块14压缩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会将震动能量再次抵消一部分,这样震动能量传递到上支墩4上的建筑物模型上的就会很少,当受到震动,隔震支座3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应力时,隔震支座3带动上支墩4产生一定的倾斜,上支墩4带动限位柱8向外侧运动,活动杆11会压缩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会对拉应力进行卸除,而隔震支座3本身的弹力也会对拉应力进行卸除,当拉应力较大时,隔震支座3的倾斜度也较大,限位柱8和上连接柱7会对上支墩4和隔震支座3进行限位,使其倾斜受到限制,这样上支墩4上的建筑物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转动连接螺纹套13,两个连接螺纹杆12会相对运动,再旋松固定螺栓20,这样就可以调节上连接柱7和限位柱8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调节上支墩4和隔震支座3的限制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连接柱7和限位柱8,可以对隔震支座3的水平位移进行限制,并对隔震支座3产生的拉应力进行卸除,有效的提高了隔震支座3的抗拉强度,也防止了隔震支座3产生扭转和拉伸较长的情况出现,进而避免了建筑物受到震动发生倾覆的情况出现,提高了隔震支座3的适用性和安全性,通过调节上连接柱7和限位柱8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隔震支座3的最大位移值,可以更好的适用与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建筑物,通过设在第二弹簧15,可以对竖直震动能量进行卸除,增加了结构的隔震能力,使得建筑物更安全,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工程用隔震结构中较为常用的叠层橡胶支座的抗拉能力较低,相关规范中亦规定了隔震支座的最大拉应力限定值,隔震支座较低的抗拉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和推广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包括基座(1)、下支墩(2)、隔震支座(3)和上支墩(4),所述下支墩(2)固定设在基座(1)顶端,所述隔震支座(3)固定设在下支墩(2)顶端,所述上支墩(4)固定设在隔震支座(3)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端设有多个下连接柱(5),所述下支墩(2)和隔震支座(3)设在多个下连接柱(5)之间,所述下连接柱(5)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6)内部设有上连接柱(7),所述上连接柱(7)一端延伸出下连接柱(5)顶端,所述上支墩(4)外端设有多个限位柱(8),所述上连接柱(7)外端和限位柱(8)一端均开设有第二空腔(9),所述第二空腔(9)内部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一端与第二空腔(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另一端固定设有活动杆(11),多个所述活动杆(11)设在第二空腔(9)内部且一端分别延伸出上连接柱(7)外端和限位柱(8)一端,所述活动杆(11)一端固定设有连接螺纹杆(12),每两个相对的所述连接螺纹杆(12)外端设有一个连接螺纹套(13),所述连接螺纹套(13)与两个连接螺纹杆(12)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柱(7)外端固定设有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设在下连接柱(5)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柱(7)外端设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一端与下连接柱(5)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5)另一端与限位块(14)底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墩(4)外端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16),所述第一滑槽(16)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17),所述第一滑块(17)外侧与限位柱(8)另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端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18),所述第二滑槽(18)内部设有第二滑块(19),所述第二滑块(19)顶端与下连接柱(5)底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9)顶端设有固定螺栓(20),所述固定螺栓(20)设在下连接柱(5)内侧,所述固定螺栓(20)一端穿过第二滑块(19)并与第二滑槽(18)内部相接触,所述固定螺栓(20)与第二滑块(19)之间螺纹连接。
CN202120002169.6U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 Active CN214303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2169.6U CN214303112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2169.6U CN214303112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3112U true CN214303112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2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02169.6U Active CN214303112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3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9896B (zh) 抗拉拔隔震橡胶支座
CN105350678A (zh) 一种具有较大竖向静刚度的新型三维隔震装置
CN203546906U (zh) 抗拉拔隔震橡胶支座
CN111139756A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任意地形的高能级防护钢棚洞
CN21430311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扭转隔震抗拉结构模型
CN111305054B (zh) 一种油压式减隔震支座及其使用方法
CN106545211A (zh) 一种复合式直导轨型抗拉与限位隔震装置
CN106522376A (zh) 旋转式弧形轨道抗拉隔震装置
CN212866353U (zh) 一种抗拉抗剪隔震支座
CN204825626U (zh) 一种新型大幅度转角隔震橡胶支座
CN111851751A (zh) 一种抗拉抗剪隔震支座
CN205153176U (zh) 一种具有较大竖向静刚度的新型三维隔震装置
CN210105017U (zh)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CN215629276U (zh) 一种抗震能力好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16865220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桩基的嵌固结构
CN203641367U (zh) 绳索式多向抗震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装置
CN214882903U (zh) 一种用于改善桥墩延性性能的防护装置
CN108951911A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恢复耗能减震装置
CN212689245U (zh) 一种隔震滑板支座
CN113356389A (zh) 一种装配式变刚度隔震支座
CN212956100U (zh) 一种高强度桥梁钢结构
CN108824664B (zh) 内嵌式复合隔震装置、内嵌式复合隔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2922042B (zh) 一种建筑工程的基础抗震结构
CN21421995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
CN220150112U (zh) 一种桥梁改造的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