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9941U - 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 - Google Patents

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9941U
CN214289941U CN202120022033.1U CN202120022033U CN214289941U CN 214289941 U CN214289941 U CN 214289941U CN 202120022033 U CN202120022033 U CN 202120022033U CN 214289941 U CN214289941 U CN 214289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fill
layer
impermeable layer
hazardous waste
leach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220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艳勇
谢亨华
张黄皓
谢煌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oh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oh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oh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oh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220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9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9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9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30Landfill technologies aiming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其中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包括浮盖膜;主防渗层,设置在所述浮盖膜的下方,所述主防渗层与所述浮盖膜之间形成用于存储渗滤液的储液空间;主防渗层保护层,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的下表面;次防渗层,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保护层的下表面;次防渗层保护层,分别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膜下粘土防渗层,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保护层的下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具有良好的防渗漏功能,满足填埋场单元设计要求,后续能够直接作为填埋单元使用,不影响填埋场库容。

Description

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废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
背景技术
危险废物填埋场是处置危险废物的一种陆地处置设施,它由若干个处置单元和构筑物组成,主要包括接受与贮存设施、分析与鉴别系统、与处理设施、填埋处置设施、封场覆盖系统、渗滤液和废水处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应急设施及其他公用工程和配套设施。
渗滤液调节池作为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配套设施,国内现行的调节池通常采取钢筋混凝土池加防腐的设计,该工艺不仅拉高了投资额,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还存在着渗滤液腐蚀混凝土,导致泄露的环境风险,还会占用填埋场的填埋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具有良好的防渗漏功能,满足填埋场单元设计要求,后续能够直接作为填埋单元使用,不影响填埋场库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包括:
浮盖膜;
主防渗层,设置在所述浮盖膜的下方,所述主防渗层与所述浮盖膜之间形成用于存储渗滤液的储液空间;
主防渗层保护层,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的下表面;
次防渗层,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保护层的下表面;
次防渗层保护层,分别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的上表面与下表面;
膜下粘土防渗层,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保护层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多层防渗层的设置,保证调节池的防渗性能;主防渗层与次防渗层均设置有对应的保护层,从而保护主防渗层与次防渗层,避免其发生损坏破漏;通过此设置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满足填埋场单元设计要求,后续能够直接作为填埋单元使用,不会影响填埋场库容,避免了填埋场库容的浪费与减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盖膜上还设置有压载层,所述压载层包括若干管材,所述管材内填充石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还包括膜间导气管,所述膜间导气管铺设在所述浮盖膜和所述主防渗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还包括膜间水集排层,所述膜间水集排层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和所述主防渗层保护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膜间水集排层为土工复合排水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次防渗层保护层包括长丝无纺土工布、钠基膨润土垫和粘土防渗层;所述长丝无纺土工布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的上表面,所述钠基膨润土垫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的下表面,所述粘土防渗层设置在所述钠基膨润土垫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盖膜、所述主防渗层和所述次防渗层均为厚度不小于2mm的HDPE光面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危废柔性填埋场,包括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若干填埋分区和围堤;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用于处理整个危废柔性填埋场的渗滤液,所述填埋分区用于填埋危废物料,所述围堤环绕设置在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和若干所述填埋分区的外围,且所述围堤设置在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和所述填埋分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危废柔性填埋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危废渗滤液调节池的设置,集中处理整个危废柔性填埋场的渗滤液,减少各填埋分区的危废渗滤液的积存,降低填埋分区的渗滤液泄漏风险;危废渗滤液调节池满足填埋场单元设计要求,在后续填埋分区填满之后,能够直接作为填埋单元使用,不会影响填埋场库容,避免了填埋场库容的浪费与减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和若干所述填埋分区均设置有渗滤液收集池,所述渗滤液收集池设置有水泵,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若干所述填埋分区及所述渗滤液收集池之间通过渗滤液管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危废柔性填埋场还设置有若干进场道路,若干所述进场道路从所述围堤延伸至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和/或若干所述填埋分区内;所述进场道路由预处理废料堆积夯实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危废柔性填埋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浮盖膜110、主防渗层120、储液空间121、主防渗层保护层130、次防渗层140、次防渗层保护层150、膜下粘土防渗层160、压载层170、膜间水集排层180、危废柔性填埋场200、填埋分区210、渗滤液收集池220、围堤23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包括:浮盖膜110;主防渗层120,设置在浮盖膜110的下方,主防渗层120与浮盖膜110之间形成用于存储渗滤液的储液空间121;主防渗层保护层130,设置在主防渗层120的下表面;次防渗层140,设置在主防渗层保护层130的下表面;次防渗层保护层150,分别设置在次防渗层14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膜下粘土防渗层160,设置在次防渗层保护层150的下表面。
如图1所示,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池底从下往上依次为:膜下粘土防渗层160、次防渗层保护层150、次防渗层140、主防渗层保护层130、主防渗层120、浮盖膜110。层与层之间相互重叠覆盖,浮盖膜110与主防渗层120之间形成可供容纳危废渗滤液的储液空间121,危废渗滤液集中存储在浮盖膜110与主防渗层120之间进行综合调节,通过此设置,可以防止危废渗滤液蒸发混入空气中并扩散,还可以防止雨水流入渗滤液中,减少污水处理量。通过主防渗层保护层130的设置,使得主防渗层120在受到压力时,底部具有缓冲,能够分散主防渗层120受到的压力,使得其不易破损;主防渗层120与次防渗层140之间设置有主防渗层保护层130和次防渗层保护层150,使得主防渗层120与次防渗层140之间具有缓冲层,且保持相互间的独立;通过在次防渗层140的下方也设置次防渗层保护层150,同样对次防渗层140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次防渗层140的底面与较硬的物质等接触摩擦或局部受力过大造成破损。
其中,主防渗层保护层130为厚度不小于500mm粘土层,膜下粘土防渗层160为600mm的粘土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通过多层防渗层的设置,保证调节池的防渗性能;主防渗层120与次防渗层140均设置有对应的保护层,从而保护主防渗层120与次防渗层140,避免其发生损坏破漏;通过此设置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满足填埋场单元设计要求,后续能够直接作为填埋单元使用,不会影响填埋场库容,避免了填埋场库容的浪费与减少。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浮盖膜110上还设置有压载层170,压载层170包括若干管材,管材内填充石料。压载层170采用的是DN200mm,即公称直径为200mm的HDPE管,管内填充卵石配重。由于在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的面积通常较大,浮盖膜110在设置时,需要拼接形成一整块完整连续的浮盖膜110以浮盖整个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由于面积过大以及原始地形等原因,浮盖膜110的上表面会随着浮盖膜110与主防渗膜之间的渗滤液而凹凸不平或者形成鼓包等;通过压载层170的设置,在浮盖膜110的上表面均匀地设置若干填充卵石的HDPE管,保证整个浮盖膜110的上表面比较均匀,使得浮盖膜110的渗滤液的分布也较为均匀,方便进行后续的渗滤液调节。
HDPE,即高密度聚乙烯,英文名称为“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简称为“HDPE”。HDPE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HDPE管具有低温抗冲击性好、抗应力开裂性好、耐化学腐蚀性好、耐老化、耐磨性好等有点,对于应用在危废神履约调节池的建造中具有较好的适配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还包括膜间导气管,膜间导气管铺设在浮盖膜110和主防渗层120之间。膜间导气管为HDPE开花孔管。通过在浮盖膜110和主防渗层120之间设置膜间导气管,排出浮盖膜110和主防渗层120之间多余的空气,防止由于空气蓄积过多形成鼓包,导致主防渗层120与浮盖膜110易损。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还包括膜间水集排层180,膜间水集排层180设置在主防渗层120和主防渗层保护层130之间。通过设置膜间水集排层180,排出主防渗层120与主防渗层保护层130之间的雨水等积液,保持主防渗层120与主防渗层保护层130之间的均衡与干爽,便于后期维护;防止主防渗层120与主防渗层保护层130直接产生积液,导致主防渗层120的形状不均,从而使得主防渗层120与浮盖层之间储液空间121不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膜间水集排层180为土工复合排水网。具体地,土工复合排水网厚度选用6mm。复合排水网是一种新型的排水土工材料。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经特殊的挤出成型工艺加工而成,具有三层特殊结构。中间筋条刚性大,纵向排列,形成排水通道,上下交叉排列的筋条形成支撑防止土工布嵌入排水通道,即使在很高的荷载下也能保持很高的排水性能。双面粘接渗水土工布复合使用,具有“反滤--排水--透气--保护”综合性能,是目前最理想的排水材料。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次防渗层保护层150包括长丝无纺土工布、钠基膨润土垫和粘土防渗层;长丝无纺土工布设置在次防渗层140的上表面,钠基膨润土垫设置在次防渗层140的下表面,粘土防渗层设置在钠基膨润土垫的下表面。其中,长丝无纺土工布的规格为600g/m2,钠基膨润土垫的规格为4800g/m2,粘土防渗层为厚度不小于500mm的粘土层。将长丝无纺土工布设置在次防渗层140的上表面,将次防渗层140与主防渗层保护层130隔开,从而保护次防渗层140;在次防渗层140的下表面设置钠基膨润土垫与粘土防渗层,可以对次防渗层140起到缓冲作用,当次防渗层140收到局部或过大的压力,钠基膨润土垫与粘土防渗层能够分压次防渗层140收到的压力,使得次防渗层140受力均匀;同时钠基膨润土垫与粘土防渗层同样具备防渗功能,当次防渗层140以外破损时,钠基膨润土垫和粘土防渗层也可发挥防渗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浮盖膜110、主防渗层120和次防渗层140均为厚度不小于2mm的HDPE光面膜。HDPE光面膜,即高密度聚乙烯膜,具有防渗系数高、化学稳定性优良、耐老化性能优秀、高机械强度、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危废柔性填埋场2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若干填埋分区210和围堤230;危废滤液调节池用于处理整个危废柔性填埋场200的渗滤液,填埋分区210用于填埋危废物料,围堤230环绕设置在危废滤液调节池和若干填埋分区210的外围,且围堤230设置在危废滤液调节池和填埋分区210之间。
具体地,填埋分区210设置有三个,分别为填埋一区、填埋二区和填埋三区,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设置有一个,三个填埋分区210与一个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相互拼合形成一个危废柔性填埋场200,每个填埋分区210及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相互之间均设置有围堤230隔开,保持其相互间的独立性;整个危废柔性填埋场200的外围同样设置有将其整个围绕的围堤230。三个填埋分区210负责危废物料填埋工作,危废物料会产生危废渗滤液,通过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将三个填埋分区210产生的危废渗滤液集中处理。其中,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填埋分区210除了设置为三个外,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其他任意数量;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的数量也跟根据危废柔性填埋场200的规格做出对应调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危废柔性填埋场200,通过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的设置,集中处理整个危废柔性填埋场200的渗滤液,减少各填埋分区210的危废渗滤液的积存,降低填埋分区210的渗滤液泄漏风险;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在填埋场内设置,满足填埋场单元设计要求,在后续填埋分区210填满之后,能够直接作为填埋单元使用,不会影响填埋场库容,避免了填埋场库容的浪费与减少。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和若干填埋分区210均设置有渗滤液收集池220,渗滤液收集池220设置有水泵,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若干填埋分区210及渗滤液收集池220之间通过渗滤液管网连接。每个填埋分区210均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渗滤液收集池220,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同样设置有渗滤液收集池220,每个渗滤液收集池220均设置有水泵;每个渗滤液收集池220将对应的填埋分区210的危废渗滤液收集起来,收集的危废渗滤液通过水泵泵送至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进行集中处理;危废渗滤液经过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综合调节后再处理有利于提高后续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及稳定性。同时,通过此设置,可以及时将填埋分区210的渗滤液收集并送出填埋分区210,减少填埋分区210的渗滤液蓄积,降低填埋分区210的防渗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危废柔性填埋场200还设置有若干进场道路,若干进场道路从围堤230延伸至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和/或若干填埋分区210内;进场道路由预处理废料堆积夯实形成。危废柔性填埋场200需要设置进场道路,从而方便工程车辆进入场内进行填埋或检修维护等工作。将预处理废料用吨袋打包成吨包,将打包好的废物吨包按照进场道路的要求整齐码放在围堤230上,最后将吨包夯实作为填埋单元的进场道路。
填埋场进场道路采用预处理后的危险废物散料构成,满足填埋作业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相对于传统进场作业道路的施工方法,采用预处理后的危险废物散料压实作为进场作业道路不会占用填埋场的库容,提高填埋场的运行效益。
下面参考图1和图2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危废柔性填埋场2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危废柔性填埋场200设置有三个填埋分区210及一个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三个填埋分区210分别为填埋一区、填埋二区和填埋三区,三个填埋分区210与一个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相互拼合形成一个危废柔性填埋场200,每个填埋分区210及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相互之间均设置有围堤230隔开,保持其相互间的独立性;整个危废柔性填埋场200的外围同样设置有将其整个围绕的围堤230。每个填埋分区210均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渗滤液收集池220,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同样设置有渗滤液收集池220,每个渗滤液收集池220均设置有水泵;每个渗滤液收集池220将对应的填埋分区210的危废渗滤液收集起来,收集的危废渗滤液通过水泵泵送至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进行集中处理。
将预处理废料用吨袋打包成吨包,将打包好的废物吨包按照进场道路的要求整齐码放在围堤230上,最后将吨包夯实作为填埋单元的进场道路。
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池底从下往上依次为:膜下粘土防渗层160、次防渗层保护层150、次防渗层140、次防渗层保护层150、主防渗层保护层130、膜间水集排层180、主防渗层120、膜间导气管、浮盖膜110、压载层17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危废柔性填埋场200,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通过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的设置,集中处理整个危废柔性填埋场200的渗滤液,减少各填埋分区210的危废渗滤液的积存,降低填埋分区210的渗滤液泄漏风险;危废渗滤液调节池100在填埋场内设置,满足填埋场单元设计要求,在后续填埋分区210填满之后,能够直接作为填埋单元使用,不会影响填埋场库容,避免了填埋场库容的浪费与减少;填埋场进场道路采用预处理后的危险废物散料构成,满足填埋作业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相对于传统进场作业道路的施工方法,采用预处理后的危险废物散料压实作为进场作业道路不会占用填埋场的库容,提高填埋场的运行效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的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盖膜;
主防渗层,设置在所述浮盖膜的下方,所述主防渗层与所述浮盖膜之间形成用于存储渗滤液的储液空间;
主防渗层保护层,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的下表面;
次防渗层,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保护层的下表面;
次防渗层保护层,分别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的上表面与下表面;
膜下粘土防渗层,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保护层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盖膜上还设置有压载层,所述压载层包括若干管材,所述管材内填充石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还包括膜间导气管,所述膜间导气管铺设在所述浮盖膜和所述主防渗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还包括膜间水集排层,所述膜间水集排层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和所述主防渗层保护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膜间水集排层为土工复合排水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防渗层保护层包括长丝无纺土工布、钠基膨润土垫和粘土防渗层;所述长丝无纺土工布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的上表面,所述钠基膨润土垫设置在所述次防渗层的下表面,所述粘土防渗层设置在所述钠基膨润土垫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盖膜、所述主防渗层和所述次防渗层均为厚度不小于2mm的HDPE光面膜。
8.一种危废柔性填埋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危废渗滤液调节池,若干填埋分区和围堤;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用于处理整个危废柔性填埋场的渗滤液,所述填埋分区用于填埋危废物料,所述围堤环绕设置在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和若干所述填埋分区的外围,且所述围堤设置在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和所述填埋分区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危废柔性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和若干所述填埋分区均设置有渗滤液收集池,所述渗滤液收集池设置有水泵,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若干所述填埋分区及所述渗滤液收集池之间通过渗滤液管网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危废柔性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废柔性填埋场还设置有若干进场道路,若干所述进场道路从所述围堤延伸至所述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和/或若干所述填埋分区内;所述进场道路由预处理废料堆积夯实形成。
CN202120022033.1U 2021-01-06 2021-01-06 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 Active CN214289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22033.1U CN214289941U (zh) 2021-01-06 2021-01-06 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22033.1U CN214289941U (zh) 2021-01-06 2021-01-06 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9941U true CN214289941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2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22033.1U Active CN214289941U (zh) 2021-01-06 2021-01-06 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9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7354B (zh) 吹填加固并举的疏浚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GB2452108A (en) A storm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CN111593742A (zh) 一种基于抛石挤淤法整改尾矿库的施工方法
CN214289941U (zh) 危废渗滤液调节池及危废柔性填埋场
JP5537207B2 (ja) 底面及び法面をもつ埋立構造を呈する廃棄物最終処分場の新規建築工法
CN216007052U (zh) 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
CN210208047U (zh) 垃圾填埋场
CN216338821U (zh) 用于排放盲沟水的防漏排放装置及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
CN212026361U (zh) 地下式刚性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防渗结构
CN107386405A (zh) 一种深层隧道在原有建筑物下的连接系统
CN113529757A (zh) 台阶式透水性建筑垃圾的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942443A (zh) 一种可以保护土工膜的填埋场库区防渗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RU98428U1 (ru) Дренажный геокомпозит
CN219887016U (zh) 一种pp模块蓄水池
CN215166269U (zh) 一种具有良好防渗功能的填埋场污泥池结构
CN217923756U (zh) 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导流结构
CN220908482U (zh) 一种渗滤液提升井防渗膜保护层结构
CN220469037U (zh) 一种面层透水的浅层雨水调蓄结构
CN214832933U (zh) 一种可以保护土工膜的填埋场库区防渗系统
CN220620354U (zh) 一种地下液体导排系统
CN114517462B (zh) 一种与废旧轮胎相结合的围堵圈及其施工方法
JP4536206B2 (ja) 廃棄物処分施設
CN218027863U (zh) 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结构
CN212641363U (zh) 一种组合式格宾防渗隔离结构
CN215483147U (zh) 一种用于防止填埋场膜下水液位升高的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