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8621U - 污泥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泥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8621U
CN214288621U CN202022764223.9U CN202022764223U CN214288621U CN 214288621 U CN214288621 U CN 214288621U CN 202022764223 U CN202022764223 U CN 202022764223U CN 214288621 U CN214288621 U CN 214288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scattering
conveyor
treatment system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642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稳
李彦伟
王伟臣
张海秀
徐刚
王之学
陈洪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ere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ere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re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ere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642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8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8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8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打散装置、缓存料仓、输送机和破碎装置,打散装置用于打散进入至所述打散装置内的呈固态的污泥;缓存料仓设置于打散装置的底部,缓存料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以对从打散装置中排出并进入至缓存料仓内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进行缓存,并能够通过出料口排出;输送机设置于缓存料仓的底部,并位于破碎装置的上游,以将从缓存料仓排出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输送至破碎装置中进行破碎,其中,输送机的至少部分位于缓存料仓的出料口的正下方,以接收缓存料仓内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该污泥处理系统有利于后续的污泥转运、干化和焚烧。

Description

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破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生活中污水产生的污泥,主要处理手段为干化和焚烧。污泥在处置过程中需要脱水。污泥脱水设备中板框压滤机应用最为广泛,板框压滤机属于间歇式的脱水装置,其一次能够处理大量的湿污泥,并且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脱水效果好。
但是,板框压滤机压滤后的污泥滤饼一般含水率在60%,而且污泥滤饼体积较大,造成污泥滤饼转运较为困难而且对后续的污泥干化和焚烧环节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板框压滤机压滤后的污泥滤饼转运较为困难而且对后续的污泥干化和焚烧环节造成不利影响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有利于后续的污泥转运、干化和焚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打散装置、缓存料仓、输送机和破碎装置;所述打散装置用于打散进入至所述打散装置内的呈固态的污泥;所述缓存料仓设置于所述打散装置的底部,所述缓存料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以对从所述打散装置中排出并进入至所述缓存料仓内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进行缓存,并能够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所述输送机设置于所述缓存料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破碎装置的上游,以将从所述缓存料仓排出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输送至所述破碎装置中进行破碎,其中,所述输送机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以接收所述缓存料仓内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呈固态的污泥经过打散装置打散后,使得污泥的体积减小,接着通过缓存料仓,对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进行缓存,缓存料仓能够控制输送机输送污泥的输送量。因此,为污泥的转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输送机将缓存料仓排出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输送至破碎装置中进行破碎,使得污泥的体积进一步减小,既方便了污泥的转运,又为后续的污泥干化和焚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通过将缓存料仓设置于打散装置的底部,能够避免缓存料仓在进行缓存时由于污泥的堆积影响打散装置进行打散。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污泥处理系统,在脱水装置的底部依次设置打散装置、缓存料仓和输送机,破碎装置设置在输送机的下游,这种结构使得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紧凑、维修方便,也使得污泥充分利用自身的重力从一个处理设备的出料口进入下一个处理设备的进料口,从而节省了动力,降低了能耗。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缓存料仓采用漏斗结构,且所述漏斗结构的顶端为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进料口,所述漏斗结构的底端为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所述缓存料仓的横截面由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进料口朝向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逐渐缩小;所述打散装置具有用于排出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的出料口,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打散装置的所述出料口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打散装置的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存料仓的侧壁向内倾斜使得出料口变窄,有利于收集缓存来自打散装置的被打散的呈固态的污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沿竖直方向投影至所述输送机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输送机的输送区域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缓存料仓的出料口排出的污泥能够完全因自身重力全部下落至输送机的输送区域内,以实现污泥的有效的转运。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输送机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其中,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输送机的传输速度,所述称重传感器位于所述输送机的对应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的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并靠近所述破碎装置的位置处,以实时检测输送至靠近所述破碎装置的位置处的所述输送机上的呈固态的污泥的重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速度传感器检测输送机的传输速度,称重传感器检测输送机上靠近破碎装置的位置处的污泥承载量,使得进入破碎装置中的污泥的瞬时量均匀,防止破碎装置堵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输送机采用鳞板输送机,所述鳞板输送机的至少部分用于支撑所述缓存料仓内的打散后的污泥;所述破碎装置采用齿盘式破碎机,所述齿盘式破碎机的进料口位于所述输送机的一端的下方,以使输送至所述鳞板输送机的一端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掉入至所述齿盘式破碎机内进行破碎。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鳞板输送机用传动链作为牵引元件,强度大,运转效率高,在输送的过程中能够对缓存料仓排出的打散后的污泥起到支撑作用;鳞板输送机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便于维修的特点;鳞板输送机的传动链上可以安装各种结构的附件,以满足对不同污泥的不同输送要求,为了使得鳞板输送机能够适应缓存料仓的出料口的大小,可对鳞板输送机的鳞板进行对应的工艺布置。
另外,由于齿盘式破碎机的结构特点,齿盘式破碎机内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轴,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进行运转,每个轴上设有一组相向且交错布置的破碎齿盘,有利于勾住污泥往下撕碎。另外,驱动电机通过差速控制调节每组破碎齿盘之间的转度,既能保证有效的对污泥进行破碎,又能使破碎齿盘上粘结的污泥进行自清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齿盘式破碎机的底部设置有溜槽,所述溜槽用于将通过所述齿盘式破碎机破碎后的污泥排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还包括刮板输送机,所述刮板输送机设置于所述输送机的正下方,以清理和输送所述输送机经过所述破碎装置的进料口后掉落的污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鳞板输送机的正下方设置刮板输送机,能够及时将掉落在鳞板输送机下方的污泥刮起至刮板输送机中进行输送,避免掉落的污泥堆积过多影响鳞板输送机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打散装置为动力式打散装置,所述动力式打散装置包括:
机槽;
两个打散轴,两个所述打散轴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槽内,每个所述打散轴的两端沿所述机槽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至所述机槽的两端,在每个所述打散轴的外壁面上具有沿所述打散轴的轴向和周向布置的多个打散叶片,且两个所述打散轴上的多个所述打散叶片在所述打散轴的轴向上交错设置,并从所述打散轴的轴向上看,位于两个所述打散轴的相互靠近的一侧的所述打散叶片的至少部分重叠,以挤压位于两个所述打散轴之间的污泥;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打散轴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打散轴上的多个叶片交错设置,能够有效对呈固态的污泥进行打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打散装置为无动力式打散装置,所述无动力式打散装置包括:格栅骨架板和破碎刀,所述破碎刀阵列分布在所述格栅骨架板上,所述破碎刀的刀片背离所述缓存料仓的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骨架板呈格栅结构,通过将破碎刀阵列分布在格栅骨架板上,能够对体积较大的呈固态的污泥进行切削,使得呈固态的污泥的体积变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还包括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设置于所述打散装置的顶部,用于对呈液态的污泥进行脱水后获得呈固态的污泥,并将呈固态的污泥排出至所述打散装置内进行打散。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1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横向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例2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的无动力式打散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例2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的无动力式打散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污泥处理系统;
100:脱水装置;
200:打散装置;210:打散轴;220:打散叶片;230:驱动机构;240:传动装置;250:机槽;
300:缓存料仓;310:进料口;320:出料口;330:侧壁;
400:鳞板输送机;410:鳞板;420:传动链;430:驱动电机;
500:破碎装置;510:轴;520:破碎齿盘;530:驱动电机;560:溜槽;
600:刮板输送机;
700:上部支架;
800:下部支架;
900:控制器;
200A:无动力式打散装置;210A:格栅骨架板;220A:破碎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例1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10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污泥处理系统10包括脱水装置100,还包括打散装置200、缓存料仓300、输送机和破碎装置500,用于处理城市生活中污水产生的污泥。污泥处理系统10将破碎后地污泥送至干化处理系统和焚烧处理系统进行污泥干化和焚烧。其中,脱水装置100为板框压滤机。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机为鳞板输送机40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可替代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输送机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输送机,比如皮带输送机或螺旋输送机。
如图1所示,污泥处理系统10中,脱水装置100安置在上部支架700的上侧,脱水装置100用于对呈液态的污泥进行脱水后获得呈固态的污泥,该呈固态的污泥含水率为60%左右,且体积较大。打散装置200设置于脱水装置100的底部,并固定设置在上部支架700的下侧,其进料口与脱水装置100的出料口相通,以接收脱水装置100排出的较大体积的呈固态的污泥并对该污泥进行打散。缓存料仓300固定设置于打散装置200的底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存料仓300整体位于打散装置200的底部且打散装置200整体位于缓存料仓300的外部,缓存料仓300具有进料口310和出料口320,以对从打散装置200中排出并进入至缓存料仓300内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进行缓存,并能够通过出料口320右侧出口排出;鳞板输送机400设置于缓存料仓300的底部,并安置在下部支架800的上侧,在鳞板输送机400的下游设置破碎装置500,以将从缓存料仓300排出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输送至破碎装置500中进行破碎。其中,鳞板输送机400中的至少部分鳞板410位于缓存料仓300的出料口320的正下方,以支撑缓存料仓300内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也就是说,位于缓存料仓300的出料口320的正下方的至少部分鳞板410在输送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的同时也能够对该污泥起到支撑的作用,保证鳞板输送机400能正常输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脱水装置100排出的呈固态的污泥经过打散装置200打散后,使得污泥的体积减小,接着通过缓存料仓300,对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进行缓存,以暂时存储打散装置200排出的污泥,方便后续运输车集中时间段转运至下一设备进行污泥处理,缓存料仓300能够控制鳞板输送机400输送污泥的输送量,鳞板输送机400用传动链420作为牵引元件,强度大,运转效率高,在输送的过程中能够对缓存料仓300排出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起到接收和支撑作用。因此,为污泥的转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鳞板输送机400将缓存料仓300排出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输送至破碎装置500中进行破碎,使得污泥的体积进一步减小,既方便了污泥的转运,又为后续的污泥干化和焚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鳞板输送机400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便于维修的特点;鳞板输送机400的传动链420上可以安装各种结构的附件,以满足对不同污泥的不同输送要求,为了使得鳞板输送机400能够适应缓存料仓300的出料口320的大小,可对鳞板输送机400的鳞板410进行对应的工艺布置。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污泥处理系统10,通过在脱水装置100的底部依次设置打散装置200、缓存料仓300和鳞板输送机400,破碎装置500设置在鳞板输送机400的下游,这种结构使得污泥处理系统10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维修方便,也使得污泥充分利用自身的重力从一个处理设备的出料口进入下一个处理设备的进料口,从而节省了动力,降低了能耗。
具体地,缓存料仓300采用漏斗结构,且漏斗结构的顶端为缓存料仓300的进料口310,漏斗结构的底端为缓存料仓300的出料口320。缓存料仓300的横截面由缓存料仓300的进料口310朝向缓存料仓300的出料口320逐渐缩小。也就是说,缓存料仓300的侧壁330向内倾斜使得出料口320变窄,有利于收集缓存来自打散装置200的被打散的呈固态的污泥。打散装置200具有用于排出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的出料口,缓存料仓300的进料口310与打散装置200的出料口相对设置,并位于打散装置200的出料口的正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打散装置200的长度方向上,打散装置200的出料口的长度不小于缓存料仓300的进料口310的长度,有利于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全部落入缓存料仓300的进料口310中。
缓存料仓300的出料口320沿竖直方向投影至鳞板输送机400上的投影完全位于鳞板输送机400的输送区域内,该输送区域即为鳞板410所在的区域。使得从缓存料仓300的出料口320排出的污泥能够完全因自身重力全部下落至鳞板输送机400的鳞板410所在的区域内,以实现污泥的有效转运。
进一步地,鳞板输送机400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图未示出)。其中,速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鳞板输送机400的头部链轮、尾部链轮或机架其中一个或多个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速度传感器设置在鳞板输送机400的尾部链轮上,速度传感器通过实时检测尾部链轮的传送速度检测鳞板输送机400的传输速度,称重传感器位于鳞板输送机400的对应缓存料仓300的出料口320的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并靠近破碎装置500的位置处,称重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该位置处的传动链420下方的托辊处。在本实施方式中,称重传感器设置在传动链420的下部托辊处,通过实时检测传动链420上部的污泥瞬时重量检测输送至靠近破碎装置500的位置处的鳞板410上的呈固态的污泥的重量。
下面对速度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通过控制器900准确控制破碎装置500的污泥进料量的工作原理作以下说明:
鳞板输送机400具有用于驱动传动链420的驱动电机430和与驱动电机430连接的变频器,变频器、速度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900电连接或无线连接。速度传感器检测的传动链420的速度信号,及称重传感器检测的鳞板410上污泥的称重信号同时输送给控制器900,通过控制器900计算处理得出实际输送量,将实际输送量不断与设定输送量对比,通过改变变频器的频率,调整传动链420的传送速度使得实际输送量符合设定输送量,从而能够准确控制破碎装置500的污泥进入量,避免污泥瞬时量不均匀,防止破碎装置500堵转。
如图2所示,破碎装置500采用齿盘式破碎机,齿盘式破碎机的进料口位于鳞板输送机400的一端的下方,以使输送至鳞板输送机400的一端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掉入至齿盘式破碎机内进行破碎。齿盘式破碎机内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轴510,通过驱动电机530驱动进行运转,每个轴510上设有一组相向且交错布置的破碎齿盘520,有利于勾住污泥往下撕碎。另外,驱动电机530通过差速控制调节每组破碎齿盘520转度,既能保证有效的对污泥进行破碎,又能使破碎齿盘520上粘结的污泥进行自清理。
如图1所示,齿盘式破碎机的底部设置有溜槽560,溜槽560用于将通过齿盘式破碎机破碎后的污泥排出至污泥干化系统和焚烧系统,破碎后的污泥粒径小于或等于50mm,为后续的污泥转运、污泥干化和焚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污泥处理系统10还包括刮板输送机600,刮板输送机600设置于鳞板输送机400的正下方,并安置于下部支架800的上侧,以清理和输送从鳞板输送机400经过破碎装置500的进料口后掉落的污泥,具体地,刮板输送机600清理和输送从鳞板输送机400的经过破碎装置500的进料口后的鳞板410上掉落的污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鳞板输送机400的正下方设置刮板输送机600,能够及时将掉落在鳞板输送机400下方的污泥刮起至刮板输送机600中进行输送,避免掉落的污泥堆积过多影响鳞板输送机400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3,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横向截面图,主要示出了打散装置200的横向截面图,打散装置200的底部设置有鳞板输送机400。在本实施方式中,打散装置200为动力式打散装置,动力式打散装置包括机槽250、两个打散轴210、驱动机构230和传动装置240。驱动机构230通过传动装置240驱动两个打散轴210转动。其中,
两个打散轴210间隔设置于机槽250内,每个打散轴210的两端沿机槽250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至机槽250的两端,在每个打散轴210的外壁面上具有沿打散轴210的轴向和周向布置的多个打散叶片220,且两个打散轴210上的多个打散叶片220在打散轴210的轴向上交错设置,并从打散轴210的轴向上看,位于两个打散轴210的相互靠近的一侧的打散叶片220的至少部分重叠,以挤压位于两个打散轴210之间的污泥。通过两个打散轴210上的多个叶片交错设置,能够有效对脱水装置100排出的呈固态的污泥进行打散。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30可以为电机;传动装置240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一打散轴210通过主动轮与电机连接,另一打散轴210与从动轮连接,主动轮通过链条传动带动从动轮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缓存料仓300整体位于打散装置200的底部且打散装置200整体位于缓存料仓300的外部,因此,当打散装置200为动力式打散装置时,可以避免动力式打散装置的启动负荷过大,以致动力式打散装置启动困难。
实施例2:
请参见图4-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例2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的无动力式打散装置200A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例2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的无动力式打散装置200A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污泥处理系统10的结构基本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打散装置的结构不同。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打散装置为无动力式打散装置200A,无动力式打散装置200A包括:格栅骨架板210A和破碎刀220A,破碎刀220A阵列分布在格栅骨架板210A上,破碎刀220A的刀片朝向脱水装置(参见图1中的脱水装置100)的底部即背离缓存料仓(参见图1中的缓存料仓300)的方向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格栅骨架板210A呈格栅结构,通过将破碎刀220A阵列分布在格栅骨架板210A上,能够对脱水装置排出的体积较大的呈固态的污泥进行切削,使得呈固态的污泥的体积变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打散装置、缓存料仓、输送机和破碎装置;
所述打散装置用于打散进入至所述打散装置内的呈固态的污泥;
所述缓存料仓设置于所述打散装置的底部,所述缓存料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以对从所述打散装置中排出并进入至所述缓存料仓内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进行缓存,并能够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
所述输送机设置于所述缓存料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破碎装置的上游,以将从所述缓存料仓排出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输送至所述破碎装置中进行破碎,其中,所述输送机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以接收所述缓存料仓内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料仓采用漏斗结构,且所述漏斗结构的顶端为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进料口,所述漏斗结构的底端为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所述缓存料仓的横截面由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进料口朝向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逐渐缩小;所述打散装置具有用于排出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的出料口,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打散装置的所述出料口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打散装置的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沿竖直方向投影至所述输送机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输送机的输送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其中,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输送机的传输速度,所述称重传感器位于所述输送机的对应所述缓存料仓的所述出料口的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并靠近所述破碎装置的位置处,以实时检测输送至靠近所述破碎装置的位置处的所述输送机上的呈固态的污泥的重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采用鳞板输送机,所述鳞板输送机的至少部分用于支撑所述缓存料仓内的打散后的污泥;所述破碎装置采用齿盘式破碎机,所述齿盘式破碎机的进料口位于所述鳞板输送机的一端的下方,以使输送至所述鳞板输送机的一端的打散后的呈固态的污泥掉入至所述齿盘式破碎机内进行破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式破碎机的底部设置有溜槽,所述溜槽用于将通过所述齿盘式破碎机破碎后的污泥排出。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还包括刮板输送机,所述刮板输送机设置于所述输送机的正下方,以清理和输送所述输送机经过所述破碎装置的进料口后掉落的污泥。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装置为动力式打散装置,所述动力式打散装置包括:
机槽;
两个打散轴,两个所述打散轴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槽内,每个所述打散轴的两端沿所述机槽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至所述机槽的两端,在每个所述打散轴的外壁面上具有沿所述打散轴的轴向和周向布置的多个打散叶片,且两个所述打散轴上的多个所述打散叶片在所述打散轴的轴向上交错设置,并从所述打散轴的轴向上看,位于两个所述打散轴的相互靠近的一侧的所述打散叶片的至少部分重叠,以挤压位于两个所述打散轴之间的污泥;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打散轴转动。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装置为无动力式打散装置,所述无动力式打散装置包括:格栅骨架板和破碎刀,所述破碎刀阵列分布在所述格栅骨架板上,所述破碎刀的刀片背离所述缓存料仓的方向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还包括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设置于所述打散装置的顶部,用于对呈液态的污泥进行脱水后获得呈固态的污泥,并将呈固态的污泥排出至所述打散装置内进行打散。
CN202022764223.9U 2020-11-25 2020-11-25 污泥处理系统 Active CN214288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4223.9U CN214288621U (zh) 2020-11-25 2020-11-25 污泥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4223.9U CN214288621U (zh) 2020-11-25 2020-11-25 污泥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8621U true CN214288621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3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4223.9U Active CN214288621U (zh) 2020-11-25 2020-11-25 污泥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8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8034B (zh) 连续式秸杆粉碎系统
CN108500042A (zh) 垃圾处理机
CN111715665B (zh) 一种方便对河道漂浮垃圾进行分离的装置
CN212189438U (zh) 圆筒旋转式破碎筛分装置
CN108455178B (zh) 一种环保超宽智能耙齿输送机
CN210474955U (zh) 一种具有粉碎脱水功能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CN210545488U (zh) 一种废旧电池粉碎分选装置
CN214288621U (zh) 污泥处理系统
CN111715358B (zh) 一种餐厨垃圾前处理一体机及处理方法
CN208975902U (zh) 一种用于挤出机的废料回收利用系统
CN111389569A (zh) 养殖场粪便破碎机
JP2000085968A (ja) 粕類輸送システム
CN114132767B (zh) 一种用于干法智能选煤系统的精煤出料口装置
CN214718138U (zh) 一种平面泄介筛
CN212468452U (zh) 一种破碎机防堵塞推料装置
CN102220222B (zh) 一种采用木薯原料制备乙醇的系统
CN216784665U (zh) 链条刮板出料型铲车喂料机
CN114162578B (zh) 一种用于干法智能选煤系统的矸石排出口缓冲装置
CN216862744U (zh) 沥青生产用原料进料装置
CN219647600U (zh) 一种分流式燃料粉碎机
CN217070125U (zh) 一种工业固废高效回收装置
CN214383582U (zh) 便于对高粘度煤泥缓冲存储的给料装置
CN216863012U (zh) 一种煤泥破混均质给料输送装置
CN217318795U (zh) 一种易进料转筒
CN216661462U (zh) 一种绞龙提升机用带有破碎机构的进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