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9762U - 积层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积层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9762U
CN214279762U CN202120130749.3U CN202120130749U CN214279762U CN 214279762 U CN214279762 U CN 214279762U CN 202120130749 U CN202120130749 U CN 202120130749U CN 214279762 U CN214279762 U CN 214279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re unit
inductor
current output
current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307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秀美
马俊思
李强
宋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307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9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9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9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积层电感器,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叠设的第一芯体单元和第二芯体单元、以及对应设于第一芯体单元和第二芯体单元的两端的第一封端和第二封端;第一芯体单元包括呈螺旋上升的第一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电流输入端和第一电流输出端,且第一电流输入端及第一电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于第一封端及第二封端;第二芯体单元包括呈螺旋上升的第二线圈,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为第二电流输入端和第二电流输出端,且第二电流输入端及第二电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于第一封端及第二封端;本积层电感器的整体电阻值(相较于单个线圈的积层电感器时)变小了,从而本积层电感器的Q值更高,即提高了电感器的品质,降低了其磁损。

Description

积层电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积层电感器。
背景技术
一些电子器件如手机的内部常设有电感器以能实现滤波功能,但这些电感器为单组线圈,其电阻值较大,电感器的Q值较低(Q值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的电阻之比,常作为电感器的品质因素),造成电感器的品质不高、电感器的损耗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高Q值的积层电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积层电感器,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叠设的第一芯体单元和第二芯体单元、以及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芯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芯体单元的两端的第一封端和第二封端;所述第一芯体单元包括呈螺旋上升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电流输入端和第一电流输出端,且所述第一电流输入端及所述第一电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封端及所述第二封端;所述第二芯体单元包括呈螺旋上升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为第二电流输入端和第二电流输出端,且所述第二电流输入端及所述第二电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封端及所述第二封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流输入端设于所述第一线圈的下端,所述第一电流输出端设于所述第一线圈的上端,所述第二电流输入端设于所述第二线圈的下端,所述第二电流输出端设于所述第二线圈的上端。
优选地,沿所述第二线圈的俯视视角观察,所述第一线圈由其上端至下端的绕向以及所述第二线圈由其上端至下端的绕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芯体单元包括若干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第一磁体层,各所述第一磁体层均具有第一导体,若干所述第一导体依次相连限定成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芯体单元包括若干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第二磁体层,各所述第二磁体层均具有第二导体,若干所述第二导体依次相连限定成所述第二线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材质均为金属银。
优选地,所述第一芯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芯体单元的外周均包裹有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陶瓷。
优选地,所述第一封端和所述第二封端的材质均为金属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积层电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将本积层电感器连接于电路中,第一封端连接于电路中的正极、第二封端连接于电路中的负极,电路中的电流则通过第一封端且分别经第一电流输入端流经第一线圈、第二电流输入端流经第二线圈,之后经第一电流输出端以及第二电流输出端流入第二封端,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通电后能够产生电感,而阻碍其内部的电流的变化,且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相并联,使得本积层电感器的整体电阻值(相较于积层电感器仅有单个线圈时)变小了,从而提高了本积层电感器的Q值(Q值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的电阻之比),提高了电感器的品质,降低了其磁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积层电感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积层电感器的爆炸图;
图中,1、第一芯体单元;11、第一线圈;12、第一磁体层;13、第一电流输入端;14、第一电流输出端;15、第一导体;2、第二芯体单元;21、第二线圈;22、第二磁体层;23、第二电流输入端;24、第二电流输出端;25、第二导体;3、绝缘层;4、第一封端;5、第二封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积层电感器,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叠设的第一芯体单元1和第二芯体单元2、以及对应设于第一芯体单元1和第二芯体单元2的两端的第一封端4和第二封端5;第一芯体单元1包括呈螺旋上升的第一线圈11,第一线圈1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电流输入端13和第一电流输出端14,且第一电流输入端13及第一电流输出端14一一对应电连接于第一封端4及第二封端5;第二芯体单元2包括呈螺旋上升的第二线圈21,第二线圈21的两端分别为第二电流输入端23和第二电流输出端24,且第二电流输入端23及第二电流输出端24一一对应电连接于第一封端4及第二封端5。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将本积层电感器连接于电路中,第一封端4连接于电路中的正极、第二封端5连接于电路中的负极,电路中的电流则通过第一封端4且分别经第一电流输入端13流经第一线圈11、第二电流输入端23流经第二线圈21,之后经第一电流输出端14以及第二电流输出端24流入第二封端5,第一线圈11或第二线圈21通电后能够产生电感,而阻碍其内部的电流的变化,且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相并联,使得本积层电感器的整体电阻值(相较于积层电感器仅有单个线圈时)变小了,从而提高了本积层电感器的Q值(Q值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的电阻之比),提高了本积层电感器的品质,降低了其磁损。
具体地,电感器的Q值的计算公式为:Q=wL/R,其中,w是电路谐振时的电源频率,L是电感,R是电阻;由此可知,将两个线圈并联可使得电感器的整体电阻值变小,Q值变大;Q值是电感器的品质因素,是电感器的有功功率和总功功率之比,Q值越大,电感器的效率越高、磁损越小;而Q值过大,会使电路发生谐振,在一些无线电设备中,常利用谐振特性来提高微弱信号的幅值。此外,本实施例将两个线圈并联于一个基体内,与原先一个线圈设于基体内相比,并未增加基体的体积,即本积层电感器的体积与原先仅有单个线圈的电感器的体积相同,从而使得本积层电感器可代替原先的单个线圈的电感器连接于电路中,无需作其他调整。
优选地,第一电流输入端13设于第一线圈11的下端,第一电流输出端14设于第一线圈11的上端,第二电流输入端23设于第二线圈21的下端,第二电流输出端24设于第二线圈21的上端;进一步地,沿第二线圈21的俯视视角观察,第一线圈11由其上端至下端的绕向以及第二线圈21由其上端至下端的绕向相同,第一线圈11的上端至下端的绕向以及第二线圈21的上端至下端的绕向同为顺时针或逆时针,则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通电时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相同,以便于计算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所产生的电感,方便评测本积层电感器的Q值大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芯体单元1包括若干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第一磁体层12,各第一磁体层12均具有第一导体15,第一导体15通过丝网印刷于第一磁体层12上,若干第一导体15依次相连限定成第一线圈11,且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磁体层12设有第一电流输入端13、位于最上方的第一磁体层12设有第一电流输出端14;同样地,第二芯体单元2包括若干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第二磁体层22,各第二磁体层22均具有第二导体25,第二导体25亦是通过丝网印刷于第二磁体层22上,若干第二导体25依次相连限定成第二线圈21,且位于最下方的第二磁体层22设有第二电流输入端23、位于最上方的第二磁体层22设有第二电流输出端24。
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的结构相同,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的电阻值相同,且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通电后能够产生等大同向的磁场,从而方便计算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所产生的电感,并得出本积层电感器的Q值大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的材质均为金属银,第一封端4和第二封端5的材质也为金属银,金属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用作线圈时能够降低线圈的电阻值以提高其Q值,用作封端时可使得封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芯体单元1和第二芯体单元2的外周均包裹有绝缘层3,绝缘层3的材质优选为陶瓷,本实施例在绝缘层3的其中一个外侧面上涂有标识图案如黑色方块,表示该外侧面朝上设置,以方便将本积层电感器安装于电路中,使第一封端4连接于电路中的正极、第二封端5连接于电路中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绝缘层3的其中一个外侧面涂有标识图案,以方便将本积层电感器安装于电路中,使第一封端4与电路中的正极连接、第二封端5与电路中的负极连接,电路中的电流便可从电路的正极经第一封端4分别流经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之后再流经第二封端5而回到电路的负极,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能够产生电感,会阻碍其内部的电流的变化,且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相并联,其二者的结构相同,从而使得本积层电感器的整体上的电阻值降低,本积层电感器的Q值变大,磁损减小,从而提高了本积层电感器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积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叠设的第一芯体单元和第二芯体单元、以及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芯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芯体单元的两端的第一封端和第二封端;
所述第一芯体单元包括呈螺旋上升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电流输入端和第一电流输出端,且所述第一电流输入端及所述第一电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封端及所述第二封端;
所述第二芯体单元包括呈螺旋上升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为第二电流输入端和第二电流输出端,且所述第二电流输入端及所述第二电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封端及所述第二封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输入端设于所述第一线圈的下端,所述第一电流输出端设于所述第一线圈的上端,所述第二电流输入端设于所述第二线圈的下端,所述第二电流输出端设于所述第二线圈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线圈的俯视视角观察,所述第一线圈由其上端至下端的绕向以及所述第二线圈由其上端至下端的绕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体单元包括若干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第一磁体层,各所述第一磁体层均具有第一导体,若干所述第一导体依次相连限定成所述第一线圈;
所述第二芯体单元包括若干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第二磁体层,各所述第二磁体层均具有第二导体,若干所述第二导体依次相连限定成所述第二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积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材质均为金属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芯体单元的外周均包裹有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积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陶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端和所述第二封端的材质均为金属银。
CN202120130749.3U 2021-01-18 2021-01-18 积层电感器 Active CN214279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0749.3U CN214279762U (zh) 2021-01-18 2021-01-18 积层电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0749.3U CN214279762U (zh) 2021-01-18 2021-01-18 积层电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9762U true CN214279762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64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30749.3U Active CN214279762U (zh) 2021-01-18 2021-01-18 积层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9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04317B1 (en) Planar magnetic element
CN103515066B (zh) 用于软开关转换器的集成磁性元件
TW495776B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375678A1 (en) Winding configuration as part of an integrated structure for a medium frequency transformer
CN209418265U (zh) 一种电感器
KR102632366B1 (ko) 코일 부품
CN207977198U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
CN214279762U (zh) 积层电感器
US20220108823A1 (en) Inductor
KR101853129B1 (ko) 적층형 파워인덕터
CN214410946U (zh) 积层电感器
CN214377944U (zh) 一种差共模电感
CN211879199U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半匝结构
CN206921632U (zh) 一种磁棒式变压器
CN209357573U (zh) 三相电抗器的电感平衡磁芯及三相电抗器
CN109686539A (zh) 一种电感器
CN102881412A (zh) 创能变压器
CN114999813B (zh) 一种用于改善无线充电系统中电感的设计方法
CN205751743U (zh) 一种贴片电感
CN209401450U (zh) 共模电抗器
CN212136107U (zh) 一种耐大电流功率电感
CN209561151U (zh) 铁芯电抗器
KR20130013635A (ko) 자발자화 특성을 가진 인덕션 코일과 전기공진을 이용한 에너지 하베스팅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379420A (zh) 防雷击防干扰容性变压器
CN215680348U (zh) 一种节省空间的振荡电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