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5975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5975U
CN214275975U CN202022230078.6U CN202022230078U CN214275975U CN 214275975 U CN214275975 U CN 214275975U CN 202022230078 U CN202022230078 U CN 202022230078U CN 214275975 U CN214275975 U CN 214275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riser
mounting plate
duct assembly
vertic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300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康生
杨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300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5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5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5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室内风道组件,室内风道组件设置于机壳内;室内送风件,室内送风件设置于室内风道组件内;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机壳且位于室内进风口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机壳内;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机壳内,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限定出安装空间内;电器件,电器件安装在安装空间内。由此,将电器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所限定出的安装空间中,第一安装板不仅可以起到密封安装空间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密封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内风道组件一端的作用,如此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安装板,可以降低窗式空调器的生产成本,从而可以优化窗式空调器的结构设计。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窗式空调器以其结构紧凑,重量小和易于安装设置等优势得到人们认可,逐渐得到普及。
在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器的电器件需要安装设置在密封的电器盒中,再将安装了电器件的电器盒安装至空调窗户内,如此,不仅浪费了窗式空调器的空间,而且增加了窗式空调器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该窗式空调器可以充分利用限定电器件安装空间的安装板,不仅可以提升空间利用率,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室内风道组件,所述室内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具有室内进风口;室内送风件,所述室内送风件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内;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室内进风口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且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所述第一安装板且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限定出安装空间内;电器件,所述电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由此,将电器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所限定出的安装空间中,第一安装板不仅可以起到密封安装空间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密封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内风道组件一端的作用,如此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安装板,可以降低窗式空调器的生产成本,从而可以优化窗式空调器的结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所述第二竖板相对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弯折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之间,所述第一竖板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所述第三竖板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上,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竖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竖板连接在所述第二竖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竖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竖板的上部之间留有间隙,以避让所述室内风道组件的室内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多个竖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多个所述竖板的底部,多个所述竖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室内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电器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竖板包括:第四竖板、第五竖板和第六竖板,所述第五竖板相对所述第四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弯折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四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之间,所述第五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中的至少一个贴设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内风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台阶,多个所述竖板还包括:第七竖板,所述第七竖板相对所述第五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弯折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五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之间,所述第五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分别贴设在所述台阶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内风道组件设置有挂槽,所述第六竖板设置有挂钩,所述第六竖板贴设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的表面且所述挂钩挂设在所述挂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内风道组件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以与所述机壳的底部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件和第二蜗壳件,所述第一蜗壳件和所述第二蜗壳件相对设置,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件上,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二蜗壳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具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的横截面积在出风方向上呈递增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窗式空调器;
10-机壳;11-室内风道组件;111-室内出风口;12-室内送风件;13-室内换热器;14-室内进风口;15-挂槽;16-挂钩;17-凸起部;18-第一蜗壳件;19-第二蜗壳件;
20-第一安装板;21-第一竖板;22-第二竖板;23-第三竖板;
30-第二安装板;31-底板;32-第四竖板;33-第五竖板;34-第六竖板;35-台阶;36-第七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结合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室内风道组件11、室内送风件12、室内换热器13、第一安装板20、第二安装板30以及电器件,机壳10内部形成有相对密闭的内部空间,室内风道组件11、室内送风件12、室内换热器13、第一安装板20、第二安装板30以及电器件均安装设置在机壳10的内部空间中,如此,不仅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机壳10内部并且损坏机壳10内部空间中的各部件,而且还可以防止外力冲击窗式空调器100,导致机壳10内部空间中的各部件的损坏,这样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室内换热器13、室内送风件12和室内风道组件11在机壳10的内部空间中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说,在机壳10是内部空间中从前向后依次为:室内换热器13、室内送风件12和室内风道组件11,具体地,室内风道组件11具有室内进风口14,室内送风件12安装设置于室内风道组件11内,室内换热器13安装设置在室内进风口14处,具体地,风可以从室内风道组件11的室内进风口14进入,从室内进风口14处流进的风直接到达室内换热器13,经过室内换热器13的换热处理后的风再经过室内送风件12的加速以及导流处理,从室内风道组件11中快速高效地流出,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紧凑,可以充分利用机壳10的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安装板20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室内换热器13上,并且第一安装板20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室内风道组件11上,如此设置,第一安装板20可以将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的一端进行密封,不仅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外界异物损坏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而且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外力冲击窗式空调器100导致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的损坏,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室内换热器13与室内风道组件11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从而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可靠性。其中,第一安装板20的两端均可以分别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与室内换热器13与室内风道组件11连接固定,如此可以方便第一安装板20的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3所示,第二安装板3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20连接,并且第二安装板30的另一端连接在室内风道组件11上,具体地,由于第一安装板20与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之间存在密闭的空间,将第二安装板3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0与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之间的密闭空间中,并且通过第二安装板30一端与第一安装板20连接,另一端与室内风道组件11连接,使第一安装板20与第二安装板30进行密封配合,可以将第一安装板20与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之间的密闭空间进行进一步地限定,并且可以限定出相对密闭的安装空间,如此,可以使第一安装板20既可以对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的一端进行密封,也可以与第二安装板30相互配合形成安装空间,以供窗式空调器100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设计巧妙,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安装板20,不仅可以实现第一安装板20的多种用途,而且还可以降低窗式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从而可以优化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电器件安装设置在安装空间中,第一安装板20与第二安装板30限定出的相对密闭的安装空间不仅可以防止外界异物损坏电器件,而且可以保护电器件免受外力冲击,可以提升电器件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升电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相对密闭的安装空间还可以保证电器件的相对独立性,可以避免电器件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扰,从而可以保证电器件的正常工作。
由此,将电器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0与第二安装板30所限定出的安装空间中,第一安装板20不仅可以起到密封安装空间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密封室内换热器13以及室内风道组件11一端的作用,如此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安装板20,可以降低窗式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从而可以优化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安装板20可以主要包括:第一竖板21、第二竖板22和第三竖板23,第二竖板22相对第一竖板21和第三竖板23弯折设置,并且第二竖板22连接在第一竖板21和第三竖板23之间,其中,第一竖板21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在室内换热器13上,第三竖板23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在室内风道组件11上,如此,不仅可以使第一安装板20将室内换热器13与室内风道组件11密封,而且由于第一竖板21与第二竖板22具有一定长度,所以将第一竖板21与第三竖板23的端部分别与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相连接,可以使第二竖板22到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之间存在距离,从而可以使第一安装板20与室内换热器13与室内风道组件11之间存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以供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进一步地,第二竖板22距离室内换热器13与室内风道组件11不能过远,以防止第一安装板20凸出导致机壳10无法正常安装设置,另外,第一竖板21、第二竖板22以及第三竖板23可以为一体制成,如此不仅可以简化生产,而且可以提升第一安装板2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安装板30连接在室内风道组件11和第二竖板22之间,第二安装板30一端与第二竖板22可拆卸地连接,另一端与室内风道组件11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二安装板30的另一端与室内风道组件11的连接位置和第三竖板23与室内风道组件11的连接位置紧密相贴,这样第三竖板23,第二竖板22和第二安装板30可以限定出电器件的安装空间,如此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安装板20与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之间的密闭空间,无需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其他部位开设空间供电器件安装设置,可以提升空间利用率,而且也可以保证安装空间足够地大,方便用户在安装空间中将电器件快速准确地进行安装或拆卸的操作,可以保证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另外,如此设置,本是用来密封室内换热器13与室内风道组件11一端的第一安装板20也可以同时与第二安装板30相配合,来限定出密闭的安装空间,可以实现第一安装板20的多种用途,设计巧妙,可以优化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竖板2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竖板22的中部,第一竖板21的上部与第二竖板22的上部之间留有间隙,由于室内出风口111安装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3的上端,所以第一竖板21的上部到第二竖板22的上部之间的间隔空间可以避让室内风道组件11的室内出风口111,如此设置,在室内出风口111不影响到电器件安装空间设置的前提下,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而且可以通过加长室内出风口111来增加室内出风口111的出风面积,从而可以提升室内出风口111的出风效率,进而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可以优化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安装板30可以包括多个竖板和底板31,底板31设置于多个竖板的底部,多个竖板连接在第一安装板20和室内风道组件11之间,并且多个竖板通过相互之间的连接形成合理的角度以适应室内风道组件11的侧壁,可以使第二安装板20更加方便地安装到室内风道组件11上,进一步地,底板31安装设置在多个竖板的底部,底板31可以为水平设置,另外,底板31可以占满安装空间的底部并且底板31可以与第一安装板20相互抵接,底板31上可以开设有安装孔,电器件设置于底板31的安装孔中,如此设置,可以使电器件稳定牢固地设置在安装空间中,并且可以方便电器件在安装空间中的安装与拆卸,其中,多个竖板与底板31可以为一体制成,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第二安装板30的生产流程,而且可以提升第二安装板30的结合可靠性。
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多个竖板可以主要包括:第四竖板32、第五竖板33和第六竖板34,第五竖板33相对第四竖板32和第六竖板34弯折设置,并且第五竖板33连接在第四竖板32和第六竖板34之间,第五竖板33相对第四竖板32与第六竖板34的弯折角度可以根据室内风道组件11的侧壁结构来进行调节,以使第四竖板32、第五竖板33和第六竖板34适应室内换热器13侧壁,可以方便第二安装板30与室内风道组件11的安装设置,其中,第五竖板33和第六竖板34中的至少一个贴设在室内风道组件11的表面,可以使第二安装板30与室内风道组件11的安装设置更加紧密,不仅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可以尽可能地增大安装空间的面积,而且可以使第二安装板30与室内风道组件11的连接设置更加牢固稳定,可以提高第二安装板3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室内风道组件11朝向第二安装板3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台阶35,至少一个台阶35朝向第二安装板30凸出设置,朝向第二安装板30凸出的台阶35可以避让室内出风口111的设置,可以使室内出风口111尽可能地增大,从而可以提升室内出风口111的出风效率,多个竖板还包括:第七竖板36,第七竖板36相对第五竖板33和第六竖板34弯折设置,并且第七竖板36连接在第五竖板33和第六竖板34之间,第七竖板36相对第五竖板33与第六竖板34的弯折角度可以根据台阶35的设置角度来进行调整,以使第七竖板36适应台阶35,从而可以使第二安装板30在室内风道组件11上的安装设置更加紧密,另外,第五竖板33和第六竖板34分别贴设在台阶35的表面,如此,可以进一步地使第二安装板30与室内风道组件11的安装设置更加紧密。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室内风道组件11设置有挂槽15,第六竖板34设置有挂钩16,第六竖板34贴设在室内风道组件11的表面,并且挂钩16挂设在挂槽15内,第六竖板34上的挂钩16与室内风道组件11上的挂槽15之间的挂设配合不仅可以使第二安装板30连接固定在室内风道组件11上,而且也可以对第二安装板30在室内风道组件11上的安装固定起到定位的作用,具体地,在第六竖板34上的挂钩16挂设到室内风道组件11上的挂槽15后,第二安装板30便可以与室内风道组件11的各个部位准确快速的进行对应,以方便第二安装板30快速准确地与室内风道组件11连接固定,可以降低第二安装板30安装设置的难度,从而可以方便窗式空调器100的生产。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室内风道组件11设置有朝向第一安装板20凸出的凸起部17,底板31设置在凸起部17的顶部,以与机壳10的底部间隔设置,具体地,凸起部17可以抵接住第二安装板30中的底板31,这样可以使第二安装板30的底板31距离机壳10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隔空间,由于电器件在安装在底板31后,电器件的底部还需要连接相应结构,例如:电线或电路板,才可以发挥电器件的作用,因此将底板31与机壳10底部间隔设置,并且使底板31与机壳10底部之间存在间隔空间,以供电器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设置,如此,不仅可以巧妙地利用第一安装板20与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风道组件11之间的空间,无需开设其他空间便可以完成电器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设置,可以提升空间利用率,而且可以使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保证电器件的正常工作,防止电器件受到干涉导致电器件的故障。
结合图1-图3所示,室内风道组件11可以主要包括:第一蜗壳件18和第二蜗壳件19,第一蜗壳件18和第二蜗壳件19相对设置,室内进风口14和室内出风口111均设置于第一蜗壳件18上,这样可以使室内风道组件11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使风从进入室内风道组件11到从室内风道组件11出去的过程中,流经的路程较短,可以减少风在移动过程中的损耗,可以提升室内风道组件11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20的另一端和第二安装板30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二蜗壳件19上,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蜗壳件19上的空间,而且也可以使第一安装板20与第二安装板30限定出的安装空间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器件,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图3所示,室内风道组件11上具有室内出风口111,室内出风口111的横截面积在出风方向上呈递增趋势,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室内出风口111的出风速度与单位时间内室内出风口111的出风量,从而可以提升室内出风口111的出风效率,而且室内出风口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还可以对从室内出风口111流出的风起到导向作用,可以使从室内出风口111流出的风准确地到达指定位置,防止在流出的过程中风发生过多的扩散,从而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室内风道组件,所述室内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具有室内进风口;
室内送风件,所述室内送风件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内;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室内进风口处;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且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上;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且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限定出安装空间内;
电器件,所述电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所述第二竖板相对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弯折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之间,所述第一竖板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所述第三竖板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上,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竖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连接在所述第二竖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竖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竖板的上部之间留有间隙,以避让所述室内风道组件的室内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多个竖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多个所述竖板的底部,多个所述竖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室内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电器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竖板包括:第四竖板、第五竖板和第六竖板,所述第五竖板相对所述第四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弯折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四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之间,所述第五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中的至少一个贴设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台阶,多个所述竖板还包括:第七竖板,所述第七竖板相对所述第五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弯折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五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之间,所述第五竖板和所述第六竖板分别贴设在所述台阶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道组件设置有挂槽,所述第六竖板设置有挂钩,所述第六竖板贴设在所述室内风道组件的表面且所述挂钩挂设在所述挂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道组件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以与所述机壳的底部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件和第二蜗壳件,所述第一蜗壳件和所述第二蜗壳件相对设置,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件上,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二蜗壳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具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的横截面积在出风方向上呈递增趋势。
CN202022230078.6U 2020-09-30 2020-09-30 窗式空调器 Active CN214275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30078.6U CN214275975U (zh) 2020-09-30 2020-09-30 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30078.6U CN214275975U (zh) 2020-09-30 2020-09-30 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5975U true CN214275975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805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30078.6U Active CN214275975U (zh) 2020-09-30 2020-09-30 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59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6279A (zh) 一种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CN21427597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0314793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03628960U (zh) 一种地板嵌入式对流器进出风格栅
CN209820217U (zh) 一种风冷自吸式高效换热器
CN210957517U (zh) 一种后封堵式有源滤波柜
CN212391774U (zh) 一种新型电脑电源
CN209675895U (zh) 一种密集型复合母线槽
CN209181124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5372702U (zh) 空调器
CN213498992U (zh) 一种正压通风操作台
CN210109718U (zh) 一种导热式台式计算机箱体
CN212086755U (zh) 组合式bbu竖装节能型机架
CN219077029U (zh) 一种充电桩
CN220422205U (zh) 能耗评断测评装置
CN213480409U (zh) 一种移动空调用上过滤网安装结构
CN217179347U (zh) 一种高温烤箱的加热装置
CN214281103U (zh) 电机本体及电机
CN212572805U (zh)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结构的物联网交换机
CN220108397U (zh) 一种挂壁式启动柜
CN213028279U (zh) 智能摄像机高效散热结构
CN218352967U (zh) 一种散热器及标准机柜
CN211119656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3546899U (zh) 一种除湿机用电控滑入式装配结构
CN215809192U (zh) 电控组件及壁挂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