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0939U - 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0939U
CN214270939U CN202023097286.XU CN202023097286U CN214270939U CN 214270939 U CN214270939 U CN 214270939U CN 202023097286 U CN202023097286 U CN 202023097286U CN 214270939 U CN214270939 U CN 214270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conical
bell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972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明�
李艳冰
杨卫朝
王宏毅
易先河
李哲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LIN (LUOHE) METALLU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LIN (LUOHE) METALLU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LIN (LUOHE) METALLU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LIN (LUOHE) METALLU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972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0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0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0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ast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包括直吹管本体,所述直吹管本体上设有枪包,所述枪包两侧设有锥形板,所述锥形板前端设有环形板,锥形板两端设有封板,所述环形板、封板和锥形板形成锥形水腔,在环形板一端设有进水管,环形板另一端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锥形水腔的冷却水循环,通过进水管将冷却高压水注入锥形水腔内,循环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出水管带走,从而起到冷却管身,避免了管身前端发红,排除直吹管烧穿造成的安全生产隐患,提高了直吹管使用寿命,满足高炉的正常生产需求,本实用新型前端水冷的直吹管,结构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管身局部发红造成的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铁高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背景技术
炼铁高炉用直吹管属于高炉送风设备,其构造为外部钢结构,内部采用耐材。它的作用是将从热风围管过来的热风送入高炉炉缸,还可通过它向高炉炉内喷吹燃料。其工作时长期处于高压、高温、高风速状态下,当高炉因各种原因休风后又重新送风时,又要承受从常压到高压、常温到高温的各种应力冲击及高炉冲刷。由此可见,直吹管是一种高温压力容器,主要起到输送高温高压高流速的热风的作用。
在直吹管的工作过程中,由于风温、风压过高,需要依靠耐材来承受高风温,同时又需钢结构来承受高风压,即两者互为依托,互相保护。它需要与风口小套配合安装,但由于一些炼铁高炉使用的风口小套尺寸过小,小套上的进出冷却水管限制了直吹管前端管身的外部尺寸,致使直吹管前端的耐材厚度达不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会出现管身外部温度过高,发红严重甚至会出现直吹管烧穿,直接导致高炉休风停产,也会造成人身安全事故,高炉的非正常休风停产属重大生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身前端发红,排除安全生产隐患,提高直吹管使用寿命,满足高炉的正常生产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包括直吹管本体,所述直吹管本体上设有枪包,所述枪包两侧设有锥形板,所述锥形板前端设有环形板,锥形板两端设有封板,所述环形板、封板和锥形板形成锥形水腔,在环形板一端设有进水管,环形板另一端设有出水管。
所述锥形水腔中部设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与锥形板上端形成水流通道。
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采用20号钢无缝管制成。
所述环形板和封板均为钢板材质制成,锥形板为卷板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锥形水腔的冷却水循环,通过进水管将冷却高压水注入锥形水腔内,循环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出水管带走,从而起到冷却管身,避免了管身前端发红,排除直吹管烧穿造成的安全生产隐患,提高了直吹管使用寿命,满足高炉的正常生产需求,本实用新型前端水冷的直吹管,结构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管身局部发红造成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其中,1.直吹管本体,2.锥形板,3.隔板,4.封板,5.环形板,6.进水管,7.出水管,8.枪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 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 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 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的 实施方式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 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附图1到2所示,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包括直吹管本体1,所述直吹管本体1上设有枪包8,所述枪包8两侧设有锥形板2,所述锥形板2前端设有环形板5,锥形板2两端设有封板4,所述环形板5、封板4和锥形板2形成锥形水腔,通过进水管6将冷却水注入锥形水腔内,循环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出水管7带走,在环形板5一端设有进水管6,环形板5另一端设有出水管7,直吹管本体1是在直吹管的管身前端,贴近与风口小套密封的前端球头位置,在前端设置锥形水腔,即增加循环水冷却,所述锥形水腔中部设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与锥形板2上端形成水流通道,在避开直吹管本体1上的枪包8的前提下,将锥形板2、封板4和环形板5焊接在一起。最后再将隔水板,进水管6和出水管7焊接定位形成一个闭路的水循环装置,通过进水管6将冷却高压水注入锥形水腔内,循环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出水管7带走,从而起到冷却的作用;通过隔板3将锥形水腔内的进水管6和出水管7隔开,仅局部保留缝隙,形成水循环通道,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锥形水腔的冷却水循环,通过进水管6将冷却高压水注入锥形水腔内,循环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出水管7带走,从而起到冷却管身,避免了管身前端发红,排除直吹管烧穿造成的安全生产隐患,提高了直吹管使用寿命,满足高炉的正常生产需求,本实用新型前端水冷的直吹管,结构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管身局部发红造成的隐患。
所述进水管6和出水管7均采用20号钢无缝管制成。
所述环形板5和封板4均为钢板材质制成,锥形板2为卷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直吹管本体1上设有枪包8,枪包8两侧设有锥形板2,锥形板2前端设有环形板5,锥形板2两端设有封板4,环形板5、封板4和锥形板2形成锥形水腔,通过进水管6将冷却水注入锥形水腔内,循环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出水管7带走,在环形板5一端设有进水管6,环形板5另一端设有出水管7,直吹管本体1是在直吹管的管身前端,贴近与风口小套密封的前端球头位置,在前端设置锥形水腔,即增加循环水冷却,所述锥形水腔中部设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与锥形板2上端形成水流通道,在避开直吹管本体1上的枪包8的前提下,将锥形板2、封板4和环形板5焊接在一起。最后再将隔水板,进水管6和出水管7焊接定位形成一个闭路的水循环装置,通过进水管6将冷却高压水注入锥形水腔内,循环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出水管7带走,从而起到冷却的作用;通过隔板3将锥形水腔内的进水管6和出水管7隔开,仅局部保留缝隙,形成水循环通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锥形水腔的冷却水循环,通过进水管6将冷却高压水注入锥形水腔内,循环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出水管7带走,从而起到冷却管身,避免了管身前端发红,排除直吹管烧穿造成的安全生产隐患,提高了直吹管使用寿命,满足高炉的正常生产需求,本实用新型前端水冷的直吹管,结构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管身局部发红造成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而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都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包括直吹管本体,所述直吹管本体上设有枪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包两侧设有锥形板,所述锥形板前端设有环形板,锥形板两端设有封板,所述环形板、封板和锥形板形成锥形水腔,在环形板一端设有进水管,环形板另一端设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水腔中部设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与锥形板上端形成水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采用20号钢无缝管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和封板均为钢板材质制成,锥形板为卷板制成。
CN202023097286.XU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Active CN214270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7286.XU CN214270939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7286.XU CN214270939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0939U true CN214270939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80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97286.XU Active CN214270939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0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1355B (zh) 强循环快速冷却室
JP4745731B2 (ja) キュポラによる溶銑の溶製方法
CN110592301A (zh) 一种设有富氧喷煤风口的高炉及熔炼工艺
CN214270939U (zh) 一种管身前端水冷的直吹管
CN201434600Y (zh) 强循环快速冷却室
CN204918636U (zh) 一种高炉的冷却壁
WO2017193704A1 (zh) 冶金炉
CN204251632U (zh) 一种高炉冷却设备
CN214060552U (zh) 铁水沟冷却结构
CN115786615A (zh) 一种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
CN210965571U (zh) 一种高效水冷psr高分子脱硝剂喷枪
CN202582151U (zh) 冶炼有色金属的工业炉窑
CN102242233B (zh) 熔融还原炼铁炉的吹氧风口
BRPI0401753B1 (pt) Reator metalúrgico para a produção de ferro fundido
CN112522462A (zh) 一种铁材冶炼用高炉
CN101000216A (zh) 一种风渣口中套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72005B (zh) 一种用于钢厂rh精炼炉下降管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CN203513725U (zh) 一种用于钢厂rh精炼炉下降管的冷却装置
CN202885495U (zh) 一种冲天炉热风炉胆
CN207002770U (zh) 一种装配式高炉冷却装置
KR100671150B1 (ko) 냉각성능이 우수한 풍구
CN205856408U (zh) 一种激冷设备
JP5867463B2 (ja) 混銑車の炉口保護方法
CN205368275U (zh) 一种新型鼓风口氧气烧嘴
CN108796154A (zh) 具有高密封性炉底的高炉炼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Ming

Inventor after: Li Yanbing

Inventor after: Yang Weichao

Inventor after: Wang Hongyi

Inventor after: Yi Xianhe

Inventor after: Li Zhelun

Inventor before: Zhu Ming

Inventor before: Li Yanb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Weichao

Inventor before: Wang Hongyi

Inventor before: Yi Xianhe

Inventor before: Li Zhe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