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66058U - 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66058U
CN214266058U CN202022120951.6U CN202022120951U CN214266058U CN 214266058 U CN214266058 U CN 214266058U CN 202022120951 U CN202022120951 U CN 202022120951U CN 214266058 U CN214266058 U CN 214266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team
radiating
heating system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209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黔东
郑著顺
舒林和
王冬
包昌华
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Guiren Ecological S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Changtong Prefabricated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Changtong Prefabricated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Changtong Prefabricated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209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66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66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66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包括静停室和散热管,加气板装在垛架上,静停室内地面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柱,用于支撑垛架,散热管布置在支柱之间;所述散热管包括蒸汽输入管、蒸汽输出管和散热盘管,蒸汽输入管一端连接蒸汽输入端,另一端封口设置;所述蒸汽输入管上间隔预定距离分别与散热盘管并联,散热盘管设于垛架下方,散热盘管输出端连接蒸汽输出管;静停室内设置矩阵支柱,支柱下部之间布置散热管,支柱上方放置加气板,散热管主要集中于加气板下方,针对性地对加气板供热;所述蒸汽输送管、蒸汽输出管与加热盘管形成并联回路,增加蒸汽流通通道,增大蒸汽在散热管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气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加气板全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是一种以石灰、水泥、硅砂等为原料根据配方添加搅拌后,浇筑特定结构的钢筋网成型,并经过预养切割、最后蒸压养护而成的高性能轻质板材。
加气板生产在预养和蒸压养护之间还需要静停发气,静停发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加气板材质量。发气是浆料在模具内受铝粉作用放出氢气,逐渐膨胀,充满模具的过程;要想提高加气板的质量,必须做到一方面铝粉产生气泡,另一方面浆料逐渐丧失流动性—筹化和硬化,两个过程必须协调一致,除了对浆料配比有要求外,温度对胚体发气静停的质量也有影响。当环境温度过低时,胚体热损失大,造成胚体内外温度差别很大,胚体内外的硬化程度不同,由于温度应力和湿度应力,将使胚体发生局部或全部变形。因此,加气板生产中,对静停的温度有一个基本要求,一般不低于20℃,为了提高胚体静停质量,厂家一般设有单独的密闭腔室作为静停室,并且采用暖气或电加热的方式保持静停室的温度适宜。但是该方法能耗大,成本高。
对加气板的蒸压养护需要使用到蒸压釜,在蒸压釜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大量高温蒸汽,蒸压釜不断排出带有热量的冷凝水。为了节约成本,申请人利用蒸压釜余热产生的蒸汽对静停室供热,提高静停室供热温度、缩短静停时间。静停室空间小,每次静停的加气板数量多,一般采用散热管盘旋设置的方式,增加散热面积。但是蒸汽能量有限,按原有的加热系统,蒸汽快速流过散热管排出静停室,未在静停室充分停留供热,造成大量热能浪费,静停室需要补充热量才能确保静停质量,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改善原有的静停室加热结构,解决蒸汽流速过快,不能在静停室内充分发挥热能的问题,以达到节约能量和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包括蒸压釜、静停室和散热管,所述静停室内地面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柱,所述支柱呈矩阵排列,并且每两排支柱为一组,支撑一个垛架,加气板装在垛架上;所述散热管平行地面布置在支柱之间,散热管包括蒸汽输入管、蒸汽输出管和散热盘管,蒸汽输入管沿静停室靠近墙面的地面布置,蒸汽输入管一端连接蒸压釜蒸汽输出端,另一端封口设置;所述散热盘管间隔预定距离设置在蒸汽输入管上,与蒸汽输入管形成并联通路,散热盘管设于垛架下方,输出端连接蒸汽输出管,蒸汽输出管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伸出静停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静停室内设置矩阵支柱,支柱下部之间布置散热管,支柱上方放置加气板,并且散热管主要集中于加气板下方,针对性地对加气板供热,提高热能利用率;所述蒸汽输送管、蒸汽输出管与加热盘管形成并联回路,一方面增加蒸汽流通通道,降低气压和流速,增大蒸汽在散热管内的停留时间,充分发挥热量作用,另一方面,防止某一处管道故障对整体结构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盘管包括进汽管、加热管和出汽管,所述进汽管与出汽管并排布置,分别位于同组支柱的外侧,进汽管一端与蒸汽输入管连接,另一端封口设置,出汽管一端连接蒸汽输出管,另一端封口设置,加热管设置在进汽管与出汽管之间,位于支柱之间;通过进汽管和出汽管分别导入和导出蒸汽,再经过加热管集中对加气板加热保温。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设有若干个,并且相邻支柱之间设有3-5个加热管;为每组支柱上的加气板提供充分的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上设有若干炽热片;增加散热面积,提高蒸汽热量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输入管的输入端设有蒸汽逆止阀,蒸汽输入管与每个进汽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截止阀,每个出汽管与蒸汽输出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截止阀;通过逆止阀防止蒸汽逆行,通过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控制蒸汽在散热盘管内的流速和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输出管输出端还设置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与蒸汽输出管并联,并且旁通管上安装旁通阀,与旁通管并联的蒸汽输出管上安装有疏水阀,所述蒸汽输出管上位于疏水阀前、后两侧安装第三截止阀;利用疏水阀排水阻汽,有助于快速排出冷凝水,避免冷凝水造成堵塞阻碍蒸汽流动,旁通阀便于疏水阀维修时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上还设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端连接散热管,下端立设于地面,将散热管与地面隔开;避免散热管热量被地面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盘管管径大于蒸汽输入管和蒸汽输出管管径;所述加热盘管内的蒸汽气压降低,减小蒸汽在加热盘管内的流速。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为实心柱体结构,直径为10-15cm;保证稳定承受垛架与加气板重量,并保持加气板与加热管的距离适中,提高保温效果。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静停室内设置矩阵支柱,支柱下部之间布置散热管,支柱上方放置加气板,并且散热管主要集中于加气板下方,热气向上针对性地对加气板供热,增强加气板边角的强度,提高加气板整体质量;所述蒸汽输送管、蒸汽输出管与加热盘管形成并联回路,一方面增加蒸汽流通通道,降低气压和蒸汽流速,避免蒸汽直接从散热管内快速流过,增大蒸汽在散热管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热能利用率,另一方面,所述蒸汽输入管和加热盘管分别并联设置,起到备用的作用,在其中一个加热盘管出现故障时,其余加热盘管仍然正常工作,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散热盘管是静停室内的主要加热结构,所述散热盘管包括进汽管、加热管和出汽管,并且管径均大于蒸汽输入管管径,加热管先通过进汽管连接蒸汽输入管,增大蒸汽在管道内的体积,减小蒸汽压力,从而降低蒸汽流速,并且通过并排设置若干个加热管,加热管上设有炽热片,进一步增大蒸汽的供热面积,提高热能利用率;
3、相邻支柱之间设置3-5个加热管,为每组支柱上的加气板提供充分的热量;
4、通过在蒸汽输出管输出端设置疏水阀,疏水阀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三截止阀,便于疏水阀维修时使用,利用疏水阀排水阻汽,有助于快速排出冷凝水,避免冷凝水造成堵塞阻碍蒸汽流动,降低因冷凝水而导致的温差,提高蒸汽的热能利用率;
5、蒸汽输出管输出端还设有旁通阀,所述旁通阀与疏水阀和第三截止阀并联形成旁通,在蒸汽流量较大时,通过旁通阀缓解疏水阀的排放压力,避免设备过度使用而损坏,同时形成备用通路,以免疏水阀所在通道不能使用时影响静停室的使用;
6、所述散热管上还设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用于支撑散热管远离地面,避免散热管热量被地面吸收,减少蒸汽热能损失;
7、所述支柱为长方体结构,边长为10-15cm,高度为20-30cm;保证稳定承受垛架与加气板重量,并保持加气板与加热管的距离适中,提高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盘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
请参阅图1-3,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包括蒸压釜、静停室和散热管,加气板装在垛架上,所述静停室内地面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柱1,所述支柱1呈矩阵排列,并且每两排支柱1为一组,支撑一个垛架,散热管平行地面布置在支柱1之间。
具体地,所述支柱1为长方体结构,便于放置垛架,边长为12cm,保证承受垛架与加气板的重量,高度为30cm,使得加气板与散热管的距离适中,提高保温效果,热气从下方向上对均匀充分地对加气板加热,提高加气板边角强度,防止加气板边角开裂。
所述散热管包括蒸汽输入管2、蒸汽输出管3和散热盘管4,并且所述散热盘管4管径大于蒸汽输入管2和蒸汽输出管3管径,用以降低散热盘管4内的蒸汽气压,减小蒸汽在散热盘管4内的流速,增加蒸汽在散热盘管4内停留供热的时间。
所述蒸汽输入管2沿静停室靠近墙面的地面布置,蒸汽输入管2一端连接蒸压釜蒸汽输出端,利用蒸压釜余热,降低供热成本;所述蒸汽输入管2的输入端设有蒸汽逆止阀21,通过蒸汽逆止阀21防止蒸汽逆行;所述蒸汽输入管2上间隔预定距离分别与散热盘管4并联,蒸汽输入管2与每个散热盘管4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截止阀411,通过第一截止阀411控制蒸汽进入散热盘管4的流量,调节静停室温度;散热盘管4位于垛架下方,散热盘管4输出端连接蒸汽输出管3,所述蒸汽输出管3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伸出静停室排出蒸汽。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盘管4包括进汽管41、加热管42和出汽管43,所述进汽管41与出汽管43沿垛架放置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分别位于同组支柱1的外侧;进汽管41一端位于垛架一端,与蒸汽输入管2连接,另一端位于垛架另一端,并且封口设置,所述出汽管43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连接蒸汽输出管3,每个出汽管43与蒸汽输出管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截止阀431,利用第二截止阀431调节散热盘管4中蒸汽的排出量,调节蒸汽的利用率。所述进汽管41与出汽管43之间设有若干个加热管42,并且相邻支柱1之间设有3个加热管42,通过加热管42集中对加气板加热保温,并且为每组支柱1上的加气板提供充分的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42上设有若干炽热片421,增加散热面积,提高蒸汽热量利用率。
为了避免散热管中的蒸汽热量被地面吸收,所述散热管上还设有支撑底座5,所述支撑底座5上端连接散热管,下端立设于地面,将散热管与地面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输出管3输出端还设置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管径与蒸汽输出管3相同,旁通管头端与尾端分别连接蒸汽输出管3输出端的前端和后端,与蒸汽输出管3形成并联通路,并且旁通管上安装旁通阀33,蒸汽输出管3上与旁通管并联的部分水平安装疏水阀31,所述蒸汽输出管3上位于疏水阀31前、后两侧分别安装第三截止阀32,利用疏水阀31排水阻汽,有助于快速排出冷凝水,避免冷凝水造成堵塞阻碍蒸汽流动;所述旁通阀33与疏水阀31和第三截止阀32并联形成另一条通路,通过旁通阀33缓解疏水阀31的排放压力,避免设备过度使用而损坏,同时形成备用通路。
具体地,所述蒸压釜产生的蒸汽先经过管道运输进入蒸汽输入管2,然后通过蒸汽输入管2与散热盘管4之间的第一截止阀411控制分别进入进汽管41,再经过加热管42将蒸汽分流,降低蒸汽流速,热量主要通过加热管42散发,蒸汽流向蒸汽输出管43,并且通过出汽管43与蒸汽输出管3之间安装的第二截止阀431控制蒸汽的排出量和速度,进一步控制蒸汽在加热管42内的停留时间,蒸汽最后经过蒸汽输出管3排出静停室。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包括蒸压釜、静停室和散热管,所述静停室内地面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柱(1),所述支柱(1)呈矩阵排列,并且每两排支柱(1)为一组,支撑一个垛架,加气板装在垛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平行地面布置在支柱(1)之间,散热管包括蒸汽输入管(2)、蒸汽输出管(3)和散热盘管(4),蒸汽输入管(2)沿静停室靠近墙面的地面布置,蒸汽输入管(2)一端连接蒸压釜蒸汽输出端,另一端封口设置;所述散热盘管(4)间隔预定距离设置在蒸汽输入管(2)上,与蒸汽输入管(2)形成并联通路,散热盘管(4)设于垛架下方,输出端连接蒸汽输出管(3),蒸汽输出管(3)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伸出静停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4)包括进汽管(41)、加热管(42)和出汽管(43),所述进汽管(41)与出汽管(43)并排布置,沿长度方向分别位于同组支柱(1)的外侧,进汽管(41)一端与蒸汽输入管(2)连接,另一端封口设置,出汽管(43)一端连接蒸汽输出管(3),另一端封口设置,加热管(42)设置在进汽管(41)与出汽管(43)之间,并且分布在支柱(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42)设有若干个,并且相邻支柱(1)之间设有3-5个加热管(4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42)上设有若干炽热片(4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入管(2)的输入端设有蒸汽逆止阀(21),蒸汽输入管(2)与进汽管(4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截止阀(411),出汽管(43)与蒸汽输出管(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截止阀(4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出管(3)输出端还设置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与蒸汽输出管(3)并联,并且旁通管上安装旁通阀(33),与旁通管并联的蒸汽输出管(3)上安装有疏水阀(31),所述蒸汽输出管(3)上位于疏水阀(31)前、后两侧安装第三截止阀(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上还设有支撑底座(5),所述支撑底座(5)上端连接散热管,下端立设于地面,将散热管与地面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4)管径大于蒸汽输入管(2)和蒸汽输出管(3)管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为实心柱体结构,直径为10-15cm,高度为20-30cm。
CN202022120951.6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 Active CN214266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0951.6U CN214266058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0951.6U CN214266058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66058U true CN214266058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80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20951.6U Active CN214266058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66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34961U (zh) 一种用于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装置
CN102102962A (zh) 一种工业冷却水上塔泵的节能调控方法和装置
CN209428652U (zh) 一种复合型功能纤维的制备装置
CN201809467U (zh) 铝加工中的槽液冷却系统
CN210758674U (zh) 一种散热好的塑料瓶盖生产用模具
CN21426605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静停加热系统
CN102001744A (zh) 一体化奥贝尔氧化沟组合式曝气系统
CN201914966U (zh) 一体化奥贝尔氧化沟组合式曝气装置
CN203700458U (zh) 镁还原法生产海绵钛用的还原蒸馏炉
CN202511645U (zh) 一种低噪声冷却塔
CN205014859U (zh) 一种水循环蒸发式冷凝器
CN103743212A (zh) 余热节能自动加湿烘干线
CN202144759U (zh) 一种新型空气冷却器冷却水系统
CN209243089U (zh) 高炉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12435156U (zh)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CN201007472Y (zh)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热能再利用装置
CN209910274U (zh) 一种电石节能生产的循环式冷却装置
CN217782942U (zh) 一种冬施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平衡置换养护系统
CN214557151U (zh) 一种水冷式冷却床
CN214266057U (zh) 一种预养室加热管道结构
CN211346448U (zh) 一种回收热能的化工冷却器
CN205313352U (zh) 流化床污泥干化设备
CN217979492U (zh) 用于pe-rtⅱ型供热管生产线冷却系统的调温水箱
CN217842095U (zh) 一种石油化工泵体底脚冷却结构
CN215463148U (zh) 一种外循环冷却洗涤塔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2

Address after: Room 4221, Office Building 4, Huchao Township Management Committee, Gui'an New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550003

Patentee after: GUIZHOU GUIREN ECOLOGICAL SAND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50700 5th floor, administration office building, Changshun light industrial park, Qiannan Buy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Changtong prefabricated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