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8924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8924U
CN214258924U CN202023095719.8U CN202023095719U CN214258924U CN 214258924 U CN214258924 U CN 214258924U CN 202023095719 U CN202023095719 U CN 202023095719U CN 214258924 U CN214258924 U CN 214258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rrosion
stick
rust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957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
瞿义生
袁华庭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957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8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8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8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耐蚀/防锈层,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的内表面;不粘层,设置在所述耐蚀/防锈层上;所述不粘层为高熵合金层。本申请可以实现持久不粘性好与耐蚀/防锈性好的有机结合,可以延长锅具的不粘使用寿命,同时还能耐腐蚀防锈,能够提高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感受。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器具主要包括由含氟涂料所形成的不粘涂层,或由陶瓷涂料所形成的不粘涂层,或由有机硅树脂所形成的不粘涂层,以实现不粘锅的目的。其中含氟涂料如PTFE(聚四氟乙烯)、PFOA(全氟辛酸铵)、PFA(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与聚四氟乙烯的共聚物)、FEP(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或陶瓷不粘涂料如硅氧烷系列、硅氮烷系列、纳米二氧化硅系列等应用的更为广泛。
现有的不粘涂层虽然在开始的不粘效果不错,但是,在后面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磨损、划伤或污染,导致不粘性降低直至失效,不粘持久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此外,对于目前一些喷涂工艺所形成的金属涂层不粘锅,由于涂层组织结构往往存在一定的孔隙,且涂层厚度一般较薄,在与水或者汤料等液体接触时,液体通过孔隙将涂层材料与基材(如铝合金等金属基材)连接成原电池,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因此,现有的不粘器具例如含有热喷涂型不粘层的不粘器具,在实现不粘的同时往往会存在耐蚀性或防锈性不佳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实现持久不粘性好与耐蚀/防锈性好的有机结合,提高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感受,能够克服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
耐蚀/防锈层,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的内表面;
不粘层,设置在所述耐蚀/防锈层上;
所述不粘层为高熵合金层。
该烹饪器具通过依次层叠的器具本体、耐蚀/防锈层和高熵合金层的设置,利用高熵合金的低表面能使得器具具有良好的持久不粘性能,而且高熵合金层的耐磨性优异,不易被刮擦,并利用耐蚀/防锈层的设置,提升了锅具的耐蚀、防锈性,以实现持久不粘性好与耐蚀/防锈性好的有机结合,从而得到一种耐蚀/防锈且持久不粘的烹饪器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不粘层(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为0.5%~10%。
通过调整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可以达到强化涂层吸油特性的效果,进而可以强化不粘性能。尤其是,该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其具有较好的吸油特性,涂层强度也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不粘层(高熵合金层)的粒度为300目~1000目。
通过采用适宜粒度的粉末状高熵合金,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使涂层的表面状态适宜。当高熵合金的颗粒较小,该尺寸的粒径粉末制备难度增加,粉末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当高熵合金的颗粒较大,会使最终得到的烹饪器具内表面粗糙度较大,导致达到合适的熔化状态需要更长的时间,导致增加成本,还会影响不粘效果,最终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高熵合金层中包括粒径为50nm~200nm的颗粒、粒径为200nm~800nm的颗粒和粒径为1μm~106μm的颗粒。
该高熵合金层中包括纳米级颗粒、亚微米级颗粒和微米级颗粒三种尺度的颗粒,由于不同尺度的颗粒相互嵌合,熔化的纳米粉能很好的填充在亚微米及微米粉的间隙中,更有助于调整不粘层的孔隙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高熵合金层中的高熵合金为AlCrFeCoNi系、AlCrFeCoNiCu系、FeNiCrAlCuMn系、AlNiFeCrCuTiB系、AlCoCrCuFeNi系、CoCrCuTiV系或AlCuFeNiV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高熵合金层的厚度为30μm~300μm。
在此高熵合金层的厚度范围内,既能保证高熵合金层不会因为太薄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而导致脱落、露底等情况,具有持久的不粘寿命;又能保证高熵合金层不会因为太厚而使涂层的附着力降低,避免或减少因涂层太厚使不粘层与耐蚀/防锈层之间的结合力不强,不粘层容易脱落的现象;此外,在此范围内,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减轻重量,能够使烹饪器具具有良好的膜层强度、膜层结合力和持久不粘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耐蚀/防锈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
在此耐蚀/防锈层的厚度范围内,能够有效阻止液体通过不粘层的孔隙进入器具本体,从而能阻断不粘层与器具本体产生电化学反应。此外,当耐蚀/防锈层的厚度小于40μm时,膜层太薄,当腐蚀发生时,容易渗透到器具本体中,降低了耐蚀性;耐蚀/防锈层的厚度大于80μm时,膜层过厚,成本较高,性能无明显提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耐蚀/防锈层为硬质氧化层,或者所述耐蚀/防锈层为刻蚀层;
和/或,所述耐蚀/防锈层具有凹凸结构。
利用该耐蚀/防锈层的凹凸结构,增加了粗糙度,可使得器具本体与中耐蚀/防锈层配合贴紧,不粘层与耐蚀/防锈层配合贴紧,不粘层的附着力更强,提高了不粘层与耐蚀/防锈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可以提升不粘层与器具本体之间的结合力,进一步提升持久不粘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耐蚀/防锈层为氧化铝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器具本体的材质为铝、铝合金或铝复合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烹饪器具中不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高熵合金的晶格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器具本体;
20-耐蚀/防锈层;
30-不粘层;
301-粒径为1μm~106μm的颗粒;
302-粒径为200nm~800nm的颗粒;
303-粒径为50nm~200nm的颗粒。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为各种常用的煮食设备,示例性的,该烹饪器具包括但不限于不粘锅、煎烤盘、煎锅、油炸锅、平底锅、空气炸锅、电饭煲、电压力锅、高压锅等。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改善烹饪器具的不粘层的结构或类型,使得不粘层的不粘性能较佳,可赋予烹饪器具持久不粘性,使用寿命较长,而且通过耐蚀/防锈层的设置,可赋予烹饪器具良好的耐腐蚀、防锈性能。从而,该烹饪器具既具有持久不粘性能,同时还能够耐腐蚀、防锈。
具体地,请参照附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10、耐蚀/防锈层20和不粘层30;
其中,器具本体10的内表面上设有耐蚀/防锈层20,耐蚀/防锈层20的表面上设有不粘层30,该不粘层30为高熵合金层。
该烹饪器具中,通过使耐蚀/防锈层20覆盖在器具本体10的内表面,使不粘层30覆盖在耐蚀/防锈层20的表面,且不粘层30采用高熵合金所形成,能够达到该烹饪器具既具有持久不粘性能,同时还能够耐腐蚀、防锈的效果。
一方面,如图3所示,高熵合金是一种多主元合金,高熵合金组织结构由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这些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不一。高熵合金由于不同元素原子半径差异,导致固溶体产生严重的晶格畸变,增加了材料的微观组织无序性,使合金微观结构无序化程度更高,趋向于形成非晶结构,该非晶结构能使得高熵合金相对于普通材料具有更低的表面能,因此能产生不粘的效果,满足不粘机理。此外,高熵合金除具有结构上的晶格畸变效应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热力学上的高熵效应、动力学上的迟滞扩散效应、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的特点,在具有不粘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耐磨损性、高温稳定性的特点,可以延长不粘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在器具本体10与不粘层30之间设置耐蚀/防锈层20,该耐蚀/防锈层20能够起到一定的耐蚀或防锈效果,可减少或避免液体通过不粘层的孔隙,将不粘材料与器具本体材料连接成原电池而发生电化学腐蚀,增强了器具的耐腐蚀性,能使得烹饪器具既具有持久不粘性,同时还能耐腐蚀防锈。
从而,该烹饪器具通过依次层叠的器具本体10、耐蚀/防锈层20和高熵合金层的设置,利用高熵合金的低表面能使得器具具有良好的持久不粘性能,而且高熵合金层的耐磨性优异,不易被刮擦,并利用耐蚀/防锈层的设置,提升了锅具的耐蚀、防锈性,得到一种耐蚀/防锈且持久不粘锅具。
上述耐蚀/防锈层20也可称为耐蚀和/或防锈层,是指该层状结构能够具有耐蚀的作用,或者具有防锈的作用,或者同时具有耐蚀和防锈的作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粘层中,高熵合金的具体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体系高熵合金。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熵合金层中的高熵合金可以为AlCrFeCoNi系高熵合金,可以为AlCrFeCoNiCu系高熵合金,可以为FeNiCrAlCuMn系高熵合金,可以为AlNiFeCrCuTiB系高熵合金,可以为AlCoCrCuFeNi系高熵合金CoCrCuTiV系高熵合金,可以为AlCuFeNiV系高熵合金等。
应理解,以上所列举的高熵合金体系均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材料,但本申请实施例的高熵合金的具体类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高熵合金还可以为AlCrFeTiNi系高熵合金,可以为FeNiAlCr系高熵合金,可以为FeCrNiMnAl系高熵合金,可以为FeCrCuTiV高熵合金等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他任何体系的高熵合金。
示例性的,高熵合金可以为Fe25Mn35Cr10Cu10Ti10、FeCrAl1.8CuNi2、Fe1.8CrNiMn2Al1.2、Al2Cr0.5FeTiNi0.5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高熵合金中各组元的含量或原子分数不作限定,例如,根据高熵合金材料的多主元特性,高熵合金中各组成元素的原子分数可均在5%~35%范围内。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高熵合金还可采用其他体系的高熵合金,例如,高熵合金的组成元素可以包括Mg(镁)、Al(铝)、Sc(钪)、Ti(钛)、V(钒)、Cr(铬)、Mn(锰)、Fe(铁)、Co(钴)、Ni(镍)、Cu(铜)、Zn(锌)、Zr(锆)、Nb(铌)、Mo(钼)、Sn(锡)、Hf(铪)、Ta(钽)、W(钨)、Pb、Si(硅)和B(硼)中的任意四种或四种以上,也就是,高熵合金可以采用包含上述任意四种及以上的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高熵合金材料。采用包含上述四种及以上的元素的高熵合金,更有助于发挥高熵合金的不粘性能,此外,其中Si和B元素的加入可以制备高熵合金陶瓷,在具有较佳的不粘性能之外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硬度较高的特点。
此外,基于高熵合金的“鸡尾酒效应”的特点,在一些实施例中,高熵合金所包含的优选组成元素包括Ti、Cr、Mo、B和Al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其所包含的可选组成元素包括Fe、Cu和V中的至少一种。从而,采用至少包含Ti、Cr、Mo、B和Al中的几种,以及可选的Fe、Cu和V中的几种的高熵合金,在具有不粘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形成不粘层30的高熵合金可以为粉末状,高熵合金粉末可以通过高能球磨法、真空雾化法等制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高熵合金的具体制备方式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不粘层30可以为热喷涂层或冷喷涂层。也即,本申请提供的不粘层30可以采用热喷涂、冷喷涂等方式,将高熵合金粉末制备在耐蚀/防锈层表面,以形成不粘层。其中,不粘层30的形成方式优选采用热喷涂的形成方式。进一步,形成所述不粘层30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等离子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氧乙炔火焰喷涂、电弧喷涂或爆炸喷涂中的至少一种。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类似的热喷涂法进行喷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粘层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熵合金层的粒度为300目~1000目,进一步为300~900目,进一步可以为400~800目;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高熵合金层的粒度例如可以为300目、350目、400目、450目、500目、550目、600目、650目、700目、800目、900目、1000目以及这些点值中的任意两个所构成的范围中的任意值。
通过采用适宜粒度的粉末状高熵合金,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使涂层的表面状态适宜。一方面,当高熵合金的粒径大于1000目时,颗粒较小,该尺寸的粒径粉末制备难度增加,粉末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当粒径小于300目时,颗粒较大,会使最终得到的烹饪器具内表面粗糙度较大,导致达到合适的熔化状态需要更长的时间,导致增加成本,还会影响不粘效果,最终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
此外,当高熵合金层的颗粒尺寸较小时,颗粒熔融程度较大,所形成的涂层的应力较大;当高熵合金层的颗粒尺寸较大时,需要较大的热量才能将颗粒熔融,当同样的外部热量,颗粒尺寸越大,熔融程度越低,同样的主气条件下,膜层孔隙率越大,膜层强度越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熵合金层的厚度为30μm~300μm,进一步为35μm~250μm,进一步可以为45μm~150μm;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高熵合金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0μm、40μm、50μm、60μm、8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300μm以及这些点值中的任意两个所构成的范围中的任意值。
在此高熵合金层的厚度范围内,既能保证高熵合金层不会因为太薄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而导致脱落、露底等情况,具有持久的不粘寿命;又能保证高熵合金层不会因为太厚而使涂层的附着力降低,避免或减少因涂层太厚使不粘层与耐蚀/防锈层之间的结合力不强,不粘层容易脱落的现象;此外,在此范围内,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减轻重量,能够使烹饪器具具有良好的膜层强度、膜层结合力和持久不粘寿命。
通过调整高熵合金粉末的尺度可以调整涂层的孔隙率,达到强化涂层吸油特性的效果,进而可以强化不粘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粘层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为0.5%~10%,进一步可以为1%~8%,进一步可以为2%~6%,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例如可以为0.5%、0.6%、0.8%、1%、2%、3%、4%、5%、6%、7%、8%、9%、10%等。
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在此范围内,可以使其具有较好的吸油特性,涂层强度也较高。一方面,若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低于0.5%,则孔隙率过低,孔隙吸附油脂的效果不明显,对于不粘性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若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高于10%,则孔隙率过高,涂层的附着力降低,涂层强度不高,且更容易渗透溶液降低耐蚀性。
在一些情况下,高熵合金层中的高熵合金在同一粒度范围内,例如,高熵合金的粒度均在300目~1000目范围内。或者,在另一些情况下,高熵合金层中也可以包括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或晶粒;例如高熵合金层可以具有梯度纳米、亚微米、微米结构,该高熵合金层中同时包括纳米级颗粒、亚微米级颗粒和微米级颗粒。通过在高熵合金层中使用不同尺度的高熵合金,更有助于调节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使得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在上述适宜的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粘层30中,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熵合金层中包括粒径为50nm~200nm的颗粒303、粒径为200nm~800nm的颗粒302和粒径为1μm~106μm的颗粒301。
该高熵合金层中包括纳米级颗粒、亚微米级颗粒和微米级颗粒三种尺度的颗粒,由于不同尺度的颗粒相互嵌合,熔化的纳米粉能很好的填充在亚微米及微米粉的间隙中,更有助于调整不粘层的孔隙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该高熵合金层中不同尺度颗粒的比例不作限定,在不影响不粘层的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各尺度颗粒的比例范围可以任意调整,也即粒径为50nm~200nm的颗粒303、粒径为200nm~800nm的颗粒302和粒径为1μm~106μm的颗粒301的具体比例可以任意调整,只要使高熵合金层的孔隙率满足0.5%~10%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蚀/防锈层20的厚度为40μm~80μm,进一步为45μm~70μm,进一步可以为50μm~60μm;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耐蚀/防锈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65μm、70μm、75μm、80μm以及这些点值中的任意两个所构成的范围中的任意值。
在此耐蚀/防锈层20的厚度范围内,能够有效阻止液体通过不粘层的孔隙进入器具本体,从而能阻断不粘层与器具本体产生电化学反应。此外,当耐蚀/防锈层的厚度小于40μm时,膜层太薄,当腐蚀发生时,容易渗透到器具本体中,降低了耐蚀性;耐蚀/防锈层的厚度大于80μm时,膜层过厚,成本较高,性能无明显提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器具本体10的材质为铝、铝合金或铝复合材料;其中铝复合材料是包含铝及其他物质(如非金属材料)的复合材料,该铝复合材料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包含铝的复合材料。
该器具本体10的材质可以是铝、可以是铝合金,可以是铝复合材料,或者可以是铝或铝合金与其他金属组成的复合片材,也即,该器具本体可以为铝/铝合金类基材,这样,有助于减轻容器体重量,而且满足受热快、传热均匀等的需求。采用铝/铝合金类基材的烹饪器具,通过硬质氧化的方式对基材进行处理,所形成的耐蚀/防锈层,不仅可以起到耐蚀防锈的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基材的表面硬度,以避免铝/铝合金类基材硬度较低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器具本体10的材质并不限于上述铝/铝合金类基材,例如还可以为钛、钛合金、铁、不锈钢及其复合材料,或者还可以为铜、铜合金或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采用这些基材时,其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如刻蚀等的方式在基材的表面形成具有凹凸结构的耐蚀/防锈层,以起到耐蚀防锈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蚀/防锈层20为硬质氧化层,通过采用硬质氧化的方式形成耐蚀/防锈层20。当耐蚀/防锈层20为硬质氧化层时,器具本体可以为如上所述的铝/铝合金类基材。对于铝/铝合金类基材的防锈处理,可以采用硬质氧化工艺,在铝/铝合金类基材表面制备一层致密的硬质氧化膜,氧化膜主要成分为Al2O3(氧化铝),从而可以减少或阻挡不粘层与基材产生电化学反应,起到耐蚀防锈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基材的表面硬度。
其中,硬质氧化例如可采用草酸氧化或者硫酸氧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蚀/防锈层20为氧化铝层,耐蚀/防锈层的材质主要为氧化铝。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蚀/防锈层20为刻蚀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蚀/防锈层20具有凹凸结构。
该耐蚀/防锈层可以采用模具冲压、刻蚀或者铸造等方式在基材内表面制作均匀分布的凹凸结构的纹路或花纹。
在上述耐蚀/防锈层20所具有的耐蚀、防锈的作用,增强基材的表面硬度的作用基础上,采用具有凹凸结构的耐蚀/防锈层,还可以起到连接不粘层和器具本体的作用,利用该耐蚀/防锈层的凹凸结构,增加了粗糙度,可使得器具本体与中耐蚀/防锈层配合贴紧,不粘层与耐蚀/防锈层配合贴紧,不粘层的附着力更强,提高了不粘层与耐蚀/防锈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可以提升不粘层与器具本体之间的结合力,进一步提升持久不粘寿命。
进一步,该耐蚀/防锈层20可以由器具本体10的表面上压制或蚀刻所形成,例如通过压纹、蚀刻、喷砂喷丸、激光刻蚀的方法在器具本体表面形成凹凸结构,可以提高附着能力,可以起到提高结合力的作用,还可以作为防腐层,增强耐蚀性,可以提高基体材料的表面硬度,从而有利于延长不粘寿命。
示例性的,该凹凸结构可以分布于器具本体的整个内表面,或者也可以器具本体的部分表面。该耐蚀/防锈层的粗糙度的Ra值来范围可以为1μm~10μm,进一步可以为3μm~10μm。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申请先通过硬质氧化手段对铝/铝合金类基材进行防锈耐蚀处理,在器具本体表面形成耐蚀/防锈层,再采用热喷涂技术将高熵合金粉末喷至耐蚀/防锈层表面制备形成不粘层。其中的高熵合金由于不同元素原子半径差异导致晶格畸变效应,使合金微观结构无序化程度更高,产生非晶化趋势,从而相对于普通材料具有更低的表面能,产生良好不粘的效果;耐蚀/防锈层可以减少或阻止器具本体与不粘层之间发生电化学腐蚀,增强耐腐蚀防锈效果,以此得到一种耐蚀且持久不粘锅具。而且整体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同时具有持久的不粘寿命,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器具本体(10);
耐蚀/防锈层(20),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10)的内表面;
不粘层(30),设置在所述耐蚀/防锈层(20)上;
所述不粘层(30)为高熵合金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30)的孔隙率为0.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30)的粒度为300目~10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30)中包括粒径为50nm~200nm的颗粒(303)、粒径为200nm~800nm的颗粒(302)和粒径为1μm~106μm的颗粒(3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30)中的高熵合金为AlCrFeCoNi系、AlCrFeCoNiCu系、FeNiCrAlCuMn系、AlNiFeCrCuTiB系、AlCoCrCuFeNi系、CoCrCuTiV系或AlCuFeNiV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30)的厚度为30μm~3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蚀/防锈层(20)的厚度为40μm~8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蚀/防锈层(20)为硬质氧化层,或者所述耐蚀/防锈层(20)为刻蚀层;
和/或,所述耐蚀/防锈层(20)具有凹凸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蚀/防锈层(20)为氧化铝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本体(10)的材质为铝、铝合金或铝复合材料。
CN202023095719.8U 2020-12-21 2020-12-2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258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5719.8U CN214258924U (zh) 2020-12-21 2020-12-2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5719.8U CN214258924U (zh) 2020-12-21 2020-12-2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8924U true CN214258924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80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95719.8U Active CN214258924U (zh) 2020-12-21 2020-12-2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8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7424A (zh) 烹饪器具及其成型方法
CN112137425A (zh) 容器体和烹饪器具
CN215077458U (zh) 一种烹饪炊具
CN114642363A (zh) 锅具和煮食设备
JP2009034378A (ja) 調理用加熱容器および調理用加熱容器の製造方法
CN209950999U (zh) 一种防锈铁锅
CN214258924U (zh) 烹饪器具
CN110760778B (zh) 准晶涂层、锅具和烹饪器具
CN107713708B (zh) 防腐锅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45238A (zh) 烹饪器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5676B (zh) 形成准晶涂层的方法和系统以及锅具
CN115141999B (zh) 涂层及包括涂层的炊具
CN213551136U (zh) 防锈锅
EP3804581A1 (en) Coat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coating, cookware and cooking equipment
CN112137418A (zh) 不粘器皿
JP2021530613A (ja) コーティング、コーティング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鍋並びに調理器具
CN214595447U (zh) 一种烹饪炊具
CN209883786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115474829A (zh) 一种具有纯无机不粘涂层的炊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98528B (zh) 容器及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CN112831745B (zh) 金属涂层在铝及铝合金餐饮器具上的应用
CN115142016A (zh) 非晶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212394628U (zh) 容器体和烹饪器具
CN215738468U (zh) 烹饪器具
CN115137215A (zh) 炊具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