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6578U - 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6578U
CN214256578U CN202120373675.6U CN202120373675U CN214256578U CN 214256578 U CN214256578 U CN 214256578U CN 202120373675 U CN202120373675 U CN 202120373675U CN 214256578 U CN214256578 U CN 214256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ear
channel
earplug
receiv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36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树成
梁祥龙
程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L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L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L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L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36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6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6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6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发音设备和安装在发音设备上的无电源耳机,该无电源耳机主要包括:固定单元、声音导管和入耳单元,固定单元形成有收音通道,固定单元用以安装至发音设备并使得收音通道对接发音设备的出声音孔;声音导管形成有导音通道,导音通道贯通声音导管;入耳单元形成有传音通道,传音通道贯通入耳单元;声音导管连接固定单元和入耳单元,且导音通道连通收音通道和传音通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噪音嘈杂的环境中,发音设备的播放声音受干扰听不清,外放的声音不希望他人听到的问题;并且耳机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不进行信号转化,耳机中没有任何用电设备,不需要消耗电能。

Description

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眼镜是一种拥有操作系统的可穿戴设备,现有的智能眼镜的喇叭大多是开放式喇叭或骨传导喇叭,其音质效果用户体验欠佳,尤其是在有其它噪音的干扰时音质效果较差,同时现有智能眼镜由于是外放音频,导致其隐私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电源耳机,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时音质会受到干扰以及声音外放导致其隐私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发音设备和安装在所述发音设备上的上述无电源耳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无电源耳机,包括:固定单元,形成有收音通道,所述固定单元用以安装至发音设备并使得所述收音通道连通所述发音设备的出声音孔;
声音导管,形成有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贯通所述声音导管;
入耳单元,形成有传音通道,所述传音通道贯通所述入耳单元;
所述声音导管连接所述固定单元和所述入耳单元,且所述导音通道连通所述收音通道和所述传音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电源耳机,固定单元可固定在发音设备上,且将发音设备中出声音孔的声音依次通过声音导管和入耳单元导入使用者耳中,解决了在噪音嘈杂的环境中,发音设备的播放声音受干扰听不清,外放的声音不希望他人听到的问题。耳机中设有依次连通的收音通道、导音通道和传音通道,来自出声音孔的声音直接经过收音通道、导音通道和传音通道进入人耳,整个过程不需要进行信号转化,耳机中没有任何用电设备,不需要消耗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单元本体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单元本体上,所述定位部用以引导所述收音通道对接所述出声音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单元本体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夹持臂以及连接两根所述夹持臂的过渡连接部,其中一根所述夹持臂上设有所述收音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夹持臂上且环绕设置在所述收音通道的声音入口周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出声音孔密封圈,所述出声音孔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收音通道的声音入口端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电源耳机还包括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形成有通孔,所述声音导管通过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入耳单元连接,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音通道和所述传音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声音导管为中空的塑料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形成有第一收音通道,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以安装至所述发音设备并使得所述第一收音通道对接所述发音设备的第一出声音孔;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形成有第二收音通道,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以安装至所述发音设备并使得所述第二收音通道对接所述发音设备的第二出声音孔;
所述声音导管包括第一声音导管和第二声音导管;所述第一声音导管形成有第一导音通道,所述第一导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声音导管;所述第二声音导管形成有第二导音通道,所述第二导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二声音导管;
所述入耳单元包括第一入耳耳塞和第二入耳耳塞,所述第一入耳耳塞形成有第一传音通道,所述第一传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入耳耳塞;所述第二入耳耳塞形成有第二传音通道,所述第二传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二入耳耳塞;
所述第一声音导管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一入耳耳塞,所述第一导音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收音通道和所述第一传音通道;所述第二声音导管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入耳耳塞,所述第二导音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收音通道和所述第二传音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入耳单元包括第一入耳耳塞和第二入耳耳塞,所述第一入耳耳塞形成有第一传音通道,所述第一传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入耳耳塞;所述第二入耳耳塞形成有第二传音通道,所述第二传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二入耳耳塞;所述固定单元通过所述声音导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入耳耳塞和所述第二入耳耳塞连接;且所述收音通道通过所述导音通道与所述第一传音通道和所述第二传音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发音设备和安装在所述发音设备上的无电源耳机,所述无电源耳机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无电源耳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电源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无电源耳机的智能眼镜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带无电源耳机的智能眼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带无电源耳机的智能眼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U形卡扣;11、第一U形卡扣;12、第二U形卡扣;101、收音通道;102、定位柱;103、出声音孔密封圈;2、声音导管;21、第一声音导管;22、第二声音导管;3、入耳单元;31、第一入耳耳塞;32、第二入耳耳塞;301、传音通道;4、连接接头;5、智能眼镜;6、三通接头;61、第一接头导管;62、第二接头导管;63、第三接头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电源耳机,包括:固定单元、声音导管2和入耳单元3;固定单元形成有收音通道101,固定单元用以将无电源耳机固定至发音设备,且使固定单元上的收音通道101对接发音设备的出声音孔;声音导管2形成有导音通道(图中未示出);入耳单元3形成有传音通道301。声音导管2连接固定单元和入耳单元3,以使得导音通道连通收音通道101和传音通道301。当固定单元安装至发音设备时,来自发音设备出声音口的声音可依次经过收音通道101、导音通道和传音通道3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电源耳机,解决了在噪音嘈杂的环境中发音设备的播放声音受干扰听不清,外放的声音不希望他人听到的问题。来自出声音孔的声音直接经过收音通道、导音通道和传音通道进入人耳,整个过程不需要进行信号转化,耳机中没有任何用电设备,不需要消耗电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音设备主要为小型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手机、平板电脑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单元本体和定位部,定位部设置在固定单元本体上。固定单元本体与发音设备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紧固件连接和插接。定位部通过销钉定位、磁吸定位、凹凸配合定位等方式引导收音通道101与出声音孔对接。例如,定位部为设置在固定单元本体上的磁铁,磁铁设置在特定位置以引导收音通道101与出声音孔对接;同时,固定单元还可通过磁力吸附的方式安装在发音设备上。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单元本体为U形卡扣1,U形卡扣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夹持臂以及连接两根夹持臂的过渡连接部;U形卡扣1通过两根加持臂卡紧发音设备以实现与发音设备固定连接;其中一根加持臂上设有收音通道101。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形成在夹持臂上的定位柱102,定位柱102环绕设置在收音通道101的声音入口周围;当U形卡扣1夹持住发音设备时,定位柱102插入发音设备上与之对应的凹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卡扣形状还可以是L形、O形、H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单元形成为具有特殊轮廓的部件,例如插头,此类固定单元可同时具有引导收音通道101与发音设备的出声音孔对接和连接发音设备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单元包括密封装置,密封装置设置在收音通道101与出声音孔的接合处,以防止漏音。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密封装置为出声音孔密封圈103;出声音孔密封圈103套设在收音通道101的声音入口端面上,当U形卡扣1夹持住发音设备时,收音通道101与发音设备上的出声音孔对接,此时出声音孔密封圈103正好处于收音通道101和出声音孔相接合处。声音导管2一端与U形卡扣1中设有收音通道101的夹持臂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接头4与入耳单元3相连;连接接头4内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以使收音通道101依次连通导音通道、通孔和传音通道301。当U形卡扣1连接至发音设备时,来自发音设备出声音口的声音可依次经过收音通道101、导音通道、通孔和传音通道301。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声音导管2为中空的塑料软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声音导管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声音导管2的出厂初始形状为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形状;声音导管2的形状可随外力作用而变化。声音导管2和U形卡扣1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声音导管2和连接接头4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声音导管2与其它构件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销钉连接;固定单元、声音导管2和入耳单元3还可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注塑成型。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单元包括第一U形卡扣11或第二U形卡扣12(图示为第二U形卡扣12),发音设备为智能眼镜。第二U形卡扣12形成有第二收音通道,第二U形卡扣12夹持在智能眼镜5上且第二收音通道对接智能眼镜5的出声音孔;声音导管2包括第二声音导管22,第二声音导管22形成有第二导音通道,第二导音通道贯通第二声音导管22;入耳单元3包括第二入耳耳塞32,第二入耳耳塞32形成有第二传音通道,第二传音通道贯通第二入耳耳塞32;第二声音导管22连接第二U形卡扣12和第二入耳耳塞32,第二导音通道连通第二收音通道和第二传音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形成有第一收音通道,第一固定装置用以安装至发音设备并使得第一收音通道对接发音设备的第一出声音孔;第二固定装置形成有第二收音通道,第二固定装置用以安装至发音设备并使得第二收音通道对接发音设备的第二出声音孔;声音导管2包括第一声音导管21和第二声音导管22;第一声音导管21形成有第一导音通道,第二声音导管22形成有第二导音通道;入耳单元3包括第一入耳耳塞31和第二入耳耳塞32;第一入耳耳塞31形成有第一传音通道,第二入耳耳塞32形成有第二传音通道;第一声音导管21连接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一入耳耳塞31,第一导音通道连通第一收音通道和第一传音通道;第二声音导管22连接第二固定装置和第二入耳耳塞32,第二导音通道连通第二收音通道和第二传音通道。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装置为第一U形卡扣11,第二固定装置为第二U形卡扣12,发音设备为智能眼镜,第一,第二出声孔可以是电子设备同一声源的不同出口,也可以是立体声源的不同频率声源。第一出声音孔和第二出声音孔分别设置在智能眼镜的两个眼镜腿上。第一U形卡扣11形成有第一收音通道,第二U形卡扣12形成有第二收音通道;第一U形卡扣11和第二U形卡扣12分别夹持在智能眼镜5的两个眼镜腿上,以使第一收音通道与第一出声音孔对接,第二收音通道与第二出声音孔对接;第一声音导管21连接第一U形卡扣11和第一入耳耳塞31;第二声音导管22连接第二U形卡扣12和第二入耳耳塞3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入耳单元3包括第一入耳耳塞31和第二入耳耳塞32,固定单元通过声音导管2分别与第一入耳耳塞31和第二入耳耳塞32连接,且收音通道通过导音通道与第一传音通道和第二传音通道连通。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单元包括第一U形卡扣11或第二U形卡扣12(图示为第二U形卡扣12);发音设备为智能眼镜,声音导管2包括第一接头导管61、第二接头导管62和第三接头导管63;第一接头导管61、第二接头导管62和第三接头导管63均有一端与三通接头6相连,第一接头导管61的另一端与第二U形卡扣12连接,第二接头导管62的另一端与第一入耳耳塞31连接,第三接头导管63的另一端与第二入耳耳塞32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单元,形成有收音通道,所述固定单元用以安装至发音设备并使得所述收音通道对接所述发音设备的出声音孔;
声音导管,形成有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贯通所述声音导管;
入耳单元,形成有传音通道,所述传音通道贯通所述入耳单元;
所述声音导管连接所述固定单元和所述入耳单元,且所述导音通道连通所述收音通道和所述传音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单元本体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单元本体上,所述定位部用以引导所述收音通道对接所述出声音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本体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夹持臂以及连接两根所述夹持臂的过渡连接部,其中一根所述夹持臂上设有所述收音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夹持臂上且环绕设置在所述收音通道的声音入口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出声音孔密封圈,所述出声音孔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收音通道的声音入口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电源耳机还包括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形成有通孔,所述声音导管通过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入耳单元连接,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音通道和所述传音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导管为中空的塑料软管。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形成有第一收音通道,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以安装至所述发音设备并使得所述第一收音通道对接所述发音设备的第一出声音孔;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形成有第二收音通道,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以安装至所述发音设备并使得所述第二收音通道对接所述发音设备的第二出声音孔;
所述声音导管包括第一声音导管和第二声音导管;所述第一声音导管形成有第一导音通道,所述第一导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声音导管;所述第二声音导管形成有第二导音通道,所述第二导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二声音导管;
所述入耳单元包括第一入耳耳塞和第二入耳耳塞,所述第一入耳耳塞形成有第一传音通道,所述第一传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入耳耳塞;所述第二入耳耳塞形成有第二传音通道,所述第二传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二入耳耳塞;
所述第一声音导管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一入耳耳塞,所述第一导音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收音通道和所述第一传音通道;所述第二声音导管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入耳耳塞,所述第二导音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收音通道和所述第二传音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单元包括第一入耳耳塞和第二入耳耳塞,所述第一入耳耳塞形成有第一传音通道,所述第一传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入耳耳塞;所述第二入耳耳塞形成有第二传音通道,所述第二传音通道贯通所述第二入耳耳塞;所述固定单元通过所述声音导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入耳耳塞和所述第二入耳耳塞连接;且所述收音通道通过所述导音通道与所述第一传音通道和所述第二传音通道连通。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发音设备和安装在所述发音设备上的无电源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电源耳机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电源耳机。
CN202120373675.6U 2021-02-10 2021-02-10 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256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3675.6U CN214256578U (zh) 2021-02-10 2021-02-10 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3675.6U CN214256578U (zh) 2021-02-10 2021-02-10 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6578U true CN214256578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6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3675.6U Active CN214256578U (zh) 2021-02-10 2021-02-10 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6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06635B2 (en) Noise reduction air tube microphone, noise-reduction safe headset and noise-reduction safe Bluetooth headset
KR20030011294A (ko) 방사가 없는 셀룰러 전화 시스템
CN214256578U (zh) 无电源耳机和电子设备
CN206272819U (zh) 一种空气导管耳机
TW202239216A (zh) 具可拆卸式外接式配件的耳機
KR200341662Y1 (ko) 모노 스테레오 겸용 무선 헤드셋
CN204598287U (zh) 一种微型音箱
CN208707900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09072671U (zh) 一种复合式耳机音响
CN2917143Y (zh) 声音传递装置
CN106254994B (zh) 耳机
KR20100024594A (ko) 외부음향 청취 이어폰
CN212694196U (zh) 一种双声道立体声音腔的蓝牙耳机眼镜
CN214544732U (zh) 一种多传声模式耳机
CN212086465U (zh) 一种可主动降噪的tws耳机
CN220421985U (zh) 一种分体式头戴耳机结构
CN210120649U (zh) 一种耳饰耳机
CN219919123U (zh) 带线耳机
CN210985127U (zh) 一种耳机线
CN213126404U (zh) Hifi双铁入耳式耳机
CN208522954U (zh) 一种低失真低频线控耳机
CN211791983U (zh) 一种外语听力考试用降噪头戴式耳机
CN210641052U (zh) 一种便于更换耳麦引线的耳麦
CN220325799U (zh) 发声模块及耳机
CN216122820U (zh) 一种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