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9920U - 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9920U
CN214249920U CN202023278655.5U CN202023278655U CN214249920U CN 214249920 U CN214249920 U CN 214249920U CN 202023278655 U CN202023278655 U CN 202023278655U CN 214249920 U CN214249920 U CN 214249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blowing
channel
out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86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晟
邵小坤
王耀海
刘清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Opple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Opple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Opple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86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9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9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9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其中,通风组件包括吹风通道、换气通道及气流组件;吹风通道具有吹风进口以及吹风出口,换气通道具有换气进口以及换气出口。吹风通道具有多条呈并联关系的子吹风通道,换气通道具有多条呈并联关系的子换气通道,以使得气流在气流组件的驱动下分别通过多条子吹风通道流至吹风出口实现吹风模式,或气流分别通过多条子换气通道流至换气出口实现换气模式。即,气流通过不同的吹子风通道流至吹风出口,或者气流通过不同的子换气通道流至换气出口,通过设置多个子吹风通道和多个子换气通道对气流进行分流以及导流,可以确保气流在吹风出口或换气出口处的气流均匀度防止形成涡流,以提升气流的气动性能。

Description

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通风、取暖成为了人们必须条件,集成吊顶电器应运而生。集成吊顶电器从广义上来说可以包括用于换气和取暖用的换气暖风设备。
相关技术中,换气暖风设备通常包括通风组件,通风组件包括吹风通道、换气通道以及气流组件,气流组件(比如风轮)用于向吹风通道传输气流实现吹风或者向换气通道传输气流实现换气。
然而,在换气暖风设备运行过程中,当气流在气流组件的驱动下朝向吹风通道或者换气通道流动时会形成涡流。因此,传统的换气暖风设备的结构会导致气流气动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可以有效降低气流形成涡流导致以提升气流的气动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吹风通道、换气通道以及气流组件;
所述吹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为吹风进口以及吹风出口,所述换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换气进口以及换气出口,所述吹风进口以及所述换气进口均延伸至所述气流组件,所述气流组件用于向所述吹风进口以及所述换气进口输送气流;
所述吹风通道包含多条相互之间呈并联关系的子吹风通道,所述换气通道包含多条相互之间呈并联关系的子换气通道。
优选的,自所述吹风进口朝向所述吹风出口的方向,各所述子吹风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状;
和/或
自所述换气进口朝向所述换气出口的方向,各所述换气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状。
优选的,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流件,所述第一分流件设于所述吹风通道内并将所述吹风通道分隔形成多条所述子吹风通道;
和/或
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分流件,所述第二分流件设于所述换气通道内且将所述换气通道分隔形成多个所述子换气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分流件设于所述吹风通道内并将所述吹风通道分隔形成两条所述子吹风通道;
和/或
所述第二分流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分流件设于所述送风通道内并将所述送风通道分隔形成两条所述子送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蜗形腔,所述气流组件设置在所述蜗形腔的中部并将所述蜗形腔分隔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所述吹风通道,另一部分为所述换气通道,所述吹风通道与所述换气通道均向同一方向延伸并使所述吹风出口与所述换气出口位于所述气流组件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组件背离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流件的另一端相较于所述气流组件朝向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更靠近所述吹风出口;
和/或
所述第二分流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组件背离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分流件的另一端相较于所述气流组件朝向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更靠近所述吹风出口。
优选的,所述吹风通道与所述换气通道在所述气流组件背离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相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换气暖风设备,所述换气暖风设备包括机壳及上述的通风组件;其中,所述机壳包括底框以及上盖,所述底框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分隔壁,所述上盖、所述分隔壁以及所述底板合围形成所述吹风通道和所述吹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底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边缘的一圈侧壁,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流件,所述第一分流件设于所述吹风通道内并将所述吹风通道分隔形成多条所述子吹风通道,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分流件,所述第二分流件设于所述换气通道内且将所述换气通道分隔形成多个所述子换气通道,所述第一分流件、所述第二分流件以及所述分隔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均未凸出于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换气暖风设备还包括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吹风出口处,用于对进入至所述吹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优选的,所述换气暖风设备为空调机或者浴霸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其中,通风组件包括吹风通道、换气通道及气流组件;吹风通道具有吹风进口以及吹风出口,换气通道具有换气进口以及换气出口,气流组件通过吹风进口及换气进口分别向吹风通道或者换气通道传输气流实现吹风模式或者换气模式。并且,吹风通道具有多条呈并联关系的子吹风通道,换气通道具有多条呈并联关系的子换气通道,以使得气流在气流组件的驱动下分别通过多条子吹风通道流至吹风出口实现吹风模式,或气流分别通过多条子换气通道流至换气出口实现换气模式。即,气流通过不同的子吹风通道流至吹风出口,或者气流通过不同的子换气通道流至换气出口,通过设置多个子吹风通道和多个子换气通道对气流进行分流以及导流,可以确保气流在吹风出口或换气出口处的气流均匀度防止形成涡流,以提升气流的气动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气暖风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气暖风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气暖风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气暖风设备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气暖风设备的吹风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气暖风设备的换气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吹风通道;11-吹风进口;12-吹风出口;13-子吹风通道;14-第一分流件;
2-换气通道;21-换气进口;22-换气出口;23-子换气通道;24-第二分流件;
3-气流组件;
4-蜗形腔;41-蜗舌;
5-机壳;51-底框;511-底板;512-分隔壁;513-侧壁;52-上盖;
6-发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组件,该通风组件可用于换气暖风设备,实现室内换气或者取暖。具体的,如图1、图2、图3所示,通风组件包括吹风通道1、换气通道2及气流组件3;吹风通道1具有吹风进口11以及吹风出口12,换气通道2具有换气进口21以及换气出口22,气流组件3通过吹风进口11及换气进口21分别向吹风通道1或者换气通道2传输气流实现吹风模式或者换气模式。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吹风通道1具有多条子吹风通道13,换气通道2具有多条子换气通道23,以使得气流在气流组件3的驱动下分别通过多条子吹风通道13流至吹风出口12实现吹风模式,或气流组件3驱动气流分别通过多条子换气通道23流至换气出口22实现换气模式。即,气流通过不同的子吹风通道13流至吹风出口12,或者气流通过不同的子换气通道23流至换气出口22,从而通过多个子吹风通道13和多个子换气通道23对气流进行分流以及导流,可以确保气流在吹风出口12或换气出口22处的气流均匀度以防止形成涡流,从而提升气流的气动性能。
本实施例中,多条子吹风通道13之间呈并联关系,也就是说多条子吹风通道13之间的延伸轨迹平行,使得气流能够通过均匀地流经各子吹风通道13,即允许气流经过各子吹风通道13后均匀地通过吹风出口12。同理,多条子换气通道23之间呈并联关系,也就是说多条子换气通道23之间的延伸轨迹平行,使得气流能够通过均匀地流经各子换气通道23,即允许气流经过各子换气通道23后均匀地通过换气出口22。
另外,对于子吹风通道13或者子换气通道23的设置数目可以根据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处的气流输出时的气动性能以及气流均匀性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多条子吹风通道13的形成方式,一种可选的方式为:在完整的吹风通道1内部设置第一分流件14,从而通过第一分流件14对吹风通道1进行区域分隔使其形成多条子吹风通道13。并且需要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第一分流件14设于吹风通道1内后对气流的传输起到一定的阻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流件14在吹风通道1内沿着吹风通道1的延伸轨迹延伸设置,或者说,第一分流件14设于吹风通道1内时其设置轨迹沿着气流在吹风通道1内的气流走向,以此弱化第一分流件14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为,在形成吹风通道1时,使得吹风通道1一体形成有多个子吹风通道13,从而简化吹风通道1的加工工艺,提高制作成本。
同理,对于多条子换气通道23的形成方式,一种可选的方式可以为,在完整的换气通道23内部设置第二分流件24,从而通过第二分流件24对换气通道2进行区域分隔使其形成多条子换气通道23。并且需要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第二分流件24设于换气通道2内后对气流的传输起到一定的阻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流件24在换气通道2内沿着换气通道2的延伸轨迹延伸设置,或者说,第二分流件24设于换气通道2内时其设置轨迹沿着气流在换气通道2内的气流走向,以此弱化第二分流件24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为,在形成换气通道2时,使得换气通道2一体形成有多个子换气通道23,从而简化换气通道2的加工工艺,提高制作成本。
此外,对于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的材料及其形成方式,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均采用柔性材料弯曲而成,以适应气流在吹风通道1或者换气通道2内的流通方向或轨迹,且采用柔性材料可以使其易于弯曲成适于气流流向的形状,从而避免第一分流件14或者第二分流件24设于吹风通道1内或者换气通道2内时对气流在吹风通道1或者换气通道2内的流动起到阻碍作用。比如,柔性材料可以为具有耐高温材料的橡胶或者硅胶材料制成。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采用刚性材料冲压而成,使其冲压成所需的适于气体流动的形状,既可以方便加工成型,也可以节省加工工序。具体的,刚性材料可以为合金或者金属等材料。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流件14的数量可以为如图2至图6所示设置为一个,第一分流件14设于吹风通道1内并将吹风通道1分隔形成两条子吹风通道13;或第二分流件24的数量可以为如图2至6所示的设置为一个,第二分流件24设于换气通道2内并将换气通道2分隔形成两条子换气通道23。或者,第一分流件14设于吹风通道1内并将吹风通道1分隔形成两条子吹风通道13;且第二分流件24的数量也为如图2至图6所示的设置为一个,第二分流件24设于换气通道2内并将换气通道2分隔形成两条子换气通道23。
即,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分流件14和/或第二分流件24的数目设置为1个,不仅可以节省成本(即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的制作成本),也可以在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减少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的数目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整个通风组件的重量。
较为优选的,为了方便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的加工工艺,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可以采用同一规格,即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的选材以及制作工艺一致,进而无需针对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分别选材制作,以节省制作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流组件3可以包括风轮和驱动件,驱动件与风轮传动连接,具体实现方式为:风轮安装在驱动件的驱动轴上,使得驱动轴转动时带动风轮转动,从而将外部空气吸收至吹风进口11后经吹风通道1传输至吹风出口12实现吹风模式;或者,将外部空气吸收至换气进口21处经换气通道2传输至换气出口22实现换气模式。本实施例的气流组件3具体可以选用相关技术中的离心风机。且本实施例所指的驱动件具体可以为电机,其型号可以选用相关技术中常用的电机型号,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型号示例。
需要解释一点,如上文所描述的,本实施例的通风组件可以分别进行换气操作或者吹风操作。具体而言,当需要换气时,可以控制驱动件按照预设转动方向转动,带动风轮转动以将外部空气通过换气进口21传输至换气出口22;而要进行吹风时,可以控制驱动件按照与上文所描述的与预设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带动风轮转动将外部空气通过吹风进口11传输至吹风出口12。因此,本实施例所用的电机可以进行正反转,进而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选择进行换气或者进行吹风。
作为第一种优选方式,如图2至图6所示,自吹风进口11朝向吹风出口12的方向,即参照图3所示的纸面方向,自吹风通道1的下端朝向上端的方向,各子吹风通道13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状。具体如图5所示,对于吹风通道1中气体的流向示意图可以看出,气流在吹风通道1内的流通路径为:气体自吹风进口11进入然后经各子吹风通道13(比如如图2所示的两条子吹风通道13)传输至吹风出口12,因此,在吹风进口11朝向吹风出口12的方向上,至少一个子吹风通道13呈渐扩状,即其横截面增大,便于气流流向吹风出口12实现吹风模式。
比如,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纸面方向,左边的子吹风通道13在自吹风进口11至吹风出口12的方向呈渐扩,或者如图3所示的纸面方向,右边的子吹风通道13在自吹风进口11至吹风出口12的方向呈渐扩;或者如图3所示的纸面方向,左边的子吹风通道13和右边的子吹风通道13在自吹风进口11至吹风出口12的方向均呈渐扩。对于各子吹风通道13在自吹风进口11至吹风出口12的方向上的渐扩变化率,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具体根据吹风出口12处的气流的气动性能需求而定。
作为第二种优选方式,如图2至图6所示,自换气进口21朝向换气出口22的方向,各子换气通道23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状。具体如图6所示,对于换气通道2中气体的流向示意图可以看出,气流在换气通道2内的流通路径为:气体自换气进口21进入然后经各子换气通道23(如图2所示的两条子换气通道23)传输至换气出口22,因此,在自换气进口21朝向换气出口22的方向上,至少一个子换气通道23呈渐扩状,即其横截面增大,便于气流流向换气出口22实现换气模式。
比如,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纸面方向,左边的子换气通道23在自换气进口21至换气出口22的方向呈渐扩,或者如图3所示的右边的子换气通道23在自换气进口21至换气出口22的方向呈渐扩;或者如图3所示,左边的子换气通道23和右边的子换气通道23在自换气进口21至换气出口22的方向均呈渐扩。对于各子换气通道23在自换气进口21至换气出口22的方向上的渐扩变化率,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具体根据换气出口22处的气流的气动性能需求而定。
作为第三种优选方式,自吹风进口11朝向吹风出口12的方向,各子吹风通道13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状;并且自换气进口21朝向换气出口22的方向,各子换气通道23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状。具体参见上文相同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具体的,对于本实施例而言,通风组件包括蜗形腔4,换言之,通风组件可以包括蜗壳以形成该蜗形腔4。根据相关技术,蜗壳通常与蜗舌41之间装配连接,蜗舌41设于吹风出口12附近,因此,如相关技术中当未对气流进行分流以及导流时,经气流组件3驱动的大量气流会冲击在蜗壳的内壁从而形成较大涡流,影响气流的气动性能,使得通风组件的吹风或者换气效率降低;并且形成较大的涡流时,涡流还会有蜗舌41之间发生冲击形成噪音。因此,本实施例将吹风通道1和换气通道2设置为相应的多条子吹风通道13或者多条子换气通道23,从而对气流进行分流以及导流,可以避免形成较大的涡流,进而避免形成的较大的涡流与蜗舌冲击形成较大噪音。综上,本实施例的通风组件不仅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使得其换气或者吹风的效率更高,且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其运作噪音。
具体的,如图2、图3、图4所示,对于通风组件设置有蜗形腔4的方案而言,气流组件3设置在蜗形腔4的中部并将蜗形腔4分隔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吹风通道1,另一部分为换气通道2,比如本实施例的图3所示,气流组件3将蜗形腔4的左边区域分隔形成换气通道2,而将蜗形腔4的右边区域分隔形成吹风通道1。并且,如图3所示,吹风通道1与换气通道2均向同一方向(比如如图3所示向上延伸)延伸并使吹风出口12与换气出口22位于气流组件3的同一侧,即吹风通道1和换气通道2均自气流组件3的两侧分别朝向同一方向延伸而成。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通风组件还可以包括矩形腔或者U形腔,对于设置气流组件3或者形成吹风通道1或者换气通道2的腔室轮廓,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更好地对气流进行导向以及分流,防止气流经气流组件3进行驱动离心以传输至吹风通道1或者换气通道内2后形成涡流,影响换气出口22或者吹风出口12处传输出的气体的气动性能,还可以设置吹风通道1和/或者换气通道2的通道长度较长。
比如,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第一分流件14的一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背离吹风出口12以及换气出口22的一侧,即如图3所示,第一分流件14的下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的下端,第一分流件14的另一端相较于气流组件3朝向吹风出口12以及换气出口22的一侧更靠近吹风出口12,即第一分流件14的上端延伸且凸出于气流组件3的上端,以使得吹风通道2的通道长度尽可能长,以对气流进行更好的分流和导向,防止相关技术中气流未分流使得气流在吹风出口12处形成较大的涡流从而导致气流无法通过吹风出口12排出影响其气动性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对于第一分流件14的下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的下端的具体位置以及第一分流件14的上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的上端且凸出于气流组件3的上端的具体凸出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再比如,另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第二分流件24的一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背离换气出口22以及吹风出口12的一侧,即如图3所示,第二分流件24的底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的底端,第二分流件24的另一端相较于气流组件3朝向吹风出口12以及换气出口22的一侧更靠近换气出口22,即第二分流件24的上端延伸且凸出于气流组件3的上端,以使得换气通道2的通道长度尽可能长,以对气流进行更好的分流和导向,防止相关技术中气流未分流使得气流在换气出口22处形成较大的涡流从而导致气流无法通过换气出口22排出影响其气动性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对于第二分流件24的底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的底端的具体位置以及第二分流件24的上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的上端且凸出于气流组件3的上端的具体凸出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再比如,再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第一分流件14的一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背离吹风出口12以及换气出口22的一侧,第一分流件14的另一端相较于气流组件3朝向吹风出口12以及换气出口22的一侧更靠近吹风出口12;并且,第二分流件24的一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背离换气出口22以及吹风出口12的一侧,第二分流件24的另一端相较于气流组件3朝向吹风出口12以及换气出口22的一侧更靠近换气出口22。相同描述参见上文,此处不予赘述。
需要解释的是,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背离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的一端延伸至气流组件3背离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的一侧时,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背离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朝向气流组件3背离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延伸时,不能凸出于气流组件3背离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的一端。即,如图3所示,第一分流件14和第二分流件24的底端相对于气流组件3的底端更为靠近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避免气流组件3驱动形成的气流无法传输至较为远离气流组件3的子吹风通道13内或者较为远离气流组件3的子换气通道23内,导致较为远离气流组件3的子吹风通道13或者子换气通道23无法有效传输气流至相应的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使其无法实现本实施例所要实现的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的气流均匀性的问题。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吹风通道1与换气通道2在气流组件3背离吹风出口12以及换气出口22的一侧相连通,即吹风通道1和换气通道2之间互相连通形成较长的通道空间,可以有效增长较为远离气流组件3的子吹风通道13或者子换气通道23的通道长度,以使得气流可以进入到较为靠近气流组3件的子吹风通道13内或者子换气通道23内,也可以顺畅进入到较为远离气流组件3的子吹风通道13或子换气通道内23,以实现吹风出口12或者换气出口22处的气流均匀性,提高气动性能,进而满足用户的吹风或者换气需求,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使用感或者体验感。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气暖风设备,换气暖风设备包括机壳5及上文所描述的通风组件,该通风组件与上文所描述的通风组件具有同样的结构并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即本申请的换气取暖设备可以有效保证其换气或者吹风时的气流性能,使得吹风或者换气效果更佳。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机壳5包括底框51以及上盖52,底框51包括底板511以及设置在底板511上的分隔壁512(即可以理解为上文所指的蜗壳),上盖52、分隔壁512以及底板511合围形成吹风通道1和换气通道2,即就是上盖52、分隔壁512和底板511可以形成相对封闭的吹风通道1和换气通道2,使得吹风通道1只具有吹风进口11和吹风出口12,气流在自吹风进口11处进入至吹风通道1内后经吹风出口12处排出,确保气流不会外泄影响气流在吹风出口12处的气动性能;同理,气流在自换气进口21处进入至换气通道2内后经换气出口22处排出,确保气流不会外泄影响气流在换气出口22处的气动性能。
另外,机壳5可以采用塑料或者合金等一体成型,以节省加工工艺。另外,底框51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矩形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底框51的外形结构。分隔壁512可以采用与机壳5同样的材料,从而节省选材时间。
如图1、图2所示,底框51还包括设置在底板511边缘的一圈侧壁513,第一分流件14、第二分流件24以及分隔壁512背离底板511的一侧均未凸出于侧壁513背离底板511的一侧,即第一分流件14、第二分流件24及分隔壁512均连接在底板511的同一侧且沿着同样的方向延伸。此时,为避免第一分流件14、第二分流件24和分隔壁512的延伸长度过长(比如延伸至凸出于侧壁513时),侧壁513与上盖52之间无法进行可靠的连接装配。因此,本实施例中,需要设置第一分流件14、第二分流件24以及分隔壁512背离底板511的一侧均未凸出于侧壁513背离底板511的一侧。换言之,在侧壁513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分流件14、第二分流件24以及分隔壁512均低于侧壁513的高度,且第一分流件14、第二分流件24以及分隔壁512低于侧壁513的高度的具体值,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优选的,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换气取暖设备的换气以及取暖操作,该换气暖风设备还包括发热组件6,发热组件6位于吹风出口12处,用于对进入至吹风通道2内的气流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取暖。示例性的,发热组件6可以为发热丝或者发热板,比如为相关技术中的PCT加热板。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为了便于控制换气取暖设备的换气、取暖操作,该换气取暖设备可以至少设置1个控制器,用于分别与发热组件6和气流组件3通信连接,用于分别控制驱动件沿预设转动方向转动以进行换气;或者控制驱动件沿与预设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并控制发热组件6启动进行加热气流实现取暖。或者,换气取暖设备可以分别设置有控制气流组件3的第一控制器以及控制发热组件6的第二控制器,以便可以使得用户根据第二控制器控制是否启动发热组件6以便选择吹热风或者吹冷风,以提供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换气暖风设备为空调机或者浴霸中的任一种。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吹风通道、换气通道以及气流组件;
所述吹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为吹风进口以及吹风出口,所述换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换气进口以及换气出口,所述吹风进口以及所述换气进口均延伸至所述气流组件,所述气流组件用于向所述吹风进口以及所述换气进口输送气流;
所述吹风通道包含多条相互之间呈并联关系的子吹风通道,所述换气通道包含多条相互之间呈并联关系的子换气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吹风进口朝向所述吹风出口的方向,各所述子吹风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状;
和/或
自所述换气进口朝向所述换气出口的方向,各所述换气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流件,所述第一分流件设于所述吹风通道内并将所述吹风通道分隔形成多条所述子吹风通道;
和/或
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分流件,所述第二分流件设于所述换气通道内且将所述换气通道分隔形成多个所述子换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分流件设于所述吹风通道内并将所述吹风通道分隔形成两条所述子吹风通道;
和/或
所述第二分流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分流件设于所述换气通道内并将所述换气通道分隔形成两条所述子换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蜗形腔,所述气流组件设置在所述蜗形腔的中部并将所述蜗形腔分隔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所述吹风通道,另一部分为所述换气通道,所述吹风通道与所述换气通道均向同一方向延伸并使所述吹风出口与所述换气出口位于所述气流组件的同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组件背离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流件的另一端相较于所述气流组件朝向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更靠近所述吹风出口;
和/或
所述第二分流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组件背离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分流件的另一端相较于所述气流组件朝向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更靠近所述吹风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通道与所述换气通道在所述气流组件背离所述吹风出口以及所述换气出口的一侧相连通。
8.一种换气暖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暖风设备包括机壳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组件;其中,所述机壳包括底框以及上盖,所述底框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分隔壁,所述上盖、所述分隔壁以及所述底板合围形成所述吹风通道和所述换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暖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边缘的一圈侧壁,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流件,所述第一分流件设于所述吹风通道内并将所述吹风通道分隔形成多条所述子吹风通道,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分流件,所述第二分流件设于所述换气通道内且将所述换气通道分隔形成多个所述子换气通道,所述第一分流件、所述第二分流件以及所述分隔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均未凸出于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暖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暖风设备还包括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吹风出口处,用于对进入至所述吹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暖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暖风设备为空调机或者浴霸中的任一种。
CN202023278655.5U 2020-12-29 2020-12-29 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 Active CN214249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8655.5U CN214249920U (zh) 2020-12-29 2020-12-29 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8655.5U CN214249920U (zh) 2020-12-29 2020-12-29 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9920U true CN214249920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44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8655.5U Active CN214249920U (zh) 2020-12-29 2020-12-29 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9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6591A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4896704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1979028B (zh) 空调机
WO2016180283A1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挡板的控制方法
CN204806543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04806620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WO2020024571A1 (zh) 空调末端设备和空调器
CN210921588U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9340909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1448461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4249920U (zh) 通风组件及换气暖风设备
CN210891907U (zh)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WO202324654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022001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302626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CN20818652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CN21614381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819694U (zh) 空调器
CN113483400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944532U (zh) 空调器
CN208186526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CN20841913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CN110686318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5949940U (zh) 风机和家用电器
CN219012933U (zh) 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