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9916U - 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19916U
CN214219916U CN202023203777.8U CN202023203777U CN214219916U CN 214219916 U CN214219916 U CN 214219916U CN 202023203777 U CN202023203777 U CN 202023203777U CN 214219916 U CN214219916 U CN 214219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hole
water
wall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37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刁维昌
周培政
梁锦宝
刘运国
韩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hangjia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hangjia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hangjia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hangjia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37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19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19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19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涉及城市建设技术的领域,其包括固定连接于地面内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内竖直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窨井同轴设置且直径相等,支撑机构内竖直滑动连接有通水机构,通水机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通水机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水孔,通水机构与窨井内连通,通水机构上同轴套设有将第二通水孔封闭的固定机构,支撑机构、通水机构和固定机构三者上表面均与地面平齐。本申请具有减少雨水在路面上积聚,降低安全隐患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城市建设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背景技术
城市建设中建设有地下管道,地下管道每隔一段要有一个通向地面的出口,由管道到地面的这一段称为窨井,窨井口通常与地面平齐,因此需要窨井盖来盖窨井口。窨井盖通常用钢筋水泥、金属、强化塑料等材料制成,形状以圆形和方形为主。
授权公告号为CN10429485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盗窨井盖,包括窨井盖本体,窨井盖本体包括第一窨井盖本体和第二窨井盖本体,第一窖井盖本体和第二窨井盖本体通过铰链相互连接,第一窨井盖本体下表面和第二窨井盖本体的下表面通过一连接机构相连接,连接机构增加第一窨井盖被拆下的难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降雨量变大后,雨水无法及时从窨井盖处排入窨井内,从而导致雨水在路面上积聚,导致行人无法看清路面,增加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雨水在路面上积聚,降低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包括固定连接于地面内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内竖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窨井同轴设置且直径相等,所述支撑机构内竖直滑动连接有通水机构,所述通水机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所述通水机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水孔,所述通水机构与窨井内连通,所述通水机构上同轴套设有将第二通水孔封闭的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机构、通水机构和固定机构三者上表面均与地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第一通水孔进入通水机构内,然后进入窨井内,当雨水在地面上积聚时,调整固定机构使第二通水孔露出,雨水经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进入通水机构内,从而加快雨水进入窨井内的速率,减少在地面上积聚的雨水,降低安全隐患。
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埋设于地面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通孔开设于支撑板上且与支撑环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埋设于地面内增加支撑机构在地面上的连接强度,增加窨井盖在地面内的稳定性;支撑环可以有效减少回填埋设支撑板过程中进入通孔内的土。
可选的,所述通水机构包括竖直滑动连接于通孔内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第二通水孔开设于端盖侧壁,所述第一通水孔开设于端盖上表面,所述过滤筒远离端盖一端开设有多个第三通水孔,所述第三通水孔直径小于第二通水孔直径,所述固定机构将端盖上的第二通水孔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固定机构将第二通水孔露出,雨水经第二通水孔和第三通水孔两次过滤后,可以有效减少雨水中的杂物,减少随雨水进入窨井内的杂物。
可选的,所述过滤筒包括圆筒形的筒体,所述筒体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筒体和底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三通水孔,所述筒体侧壁设置有将筒体挂置于通孔内壁的挂载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筒体和底板上的第三通水孔均可滑出,从而增加雨水排放速率,减少雨水在过滤筒内积聚,减小挂载组件所受压力。
可选的,所述挂载组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筒体侧壁的第一挂置环,所述通孔内壁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置环,所述第二挂置环内壁抵接于筒体侧壁,所述第一挂置环外壁抵接于通孔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筒挂置于窨井内,雨水进入过滤筒内过滤后排至窨井内,第二挂置环使筒体与窨井内壁间隔设置,从而减少窨井内壁对筒体排水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端盖包括轴线竖直设置的圆筒形的盖体,所述盖体外径小于支撑环内径,所述盖体上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一通水孔开设于顶板上,所述第二通水孔开设于盖体上,所述盖体背离顶板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筒体远离底板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于第二连接环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将端盖和过滤筒连接,从而方便将端盖和过滤筒进行拆装,方便对过滤筒内的杂物进行清理。
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放置于支撑环与盖体间隙内的封闭环,所述封闭环内壁与盖体外壁抵接,所述封闭环外壁与支撑环内壁抵接,所述封闭环下端面与第一挂置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第二通水孔排水时,只需将封闭环取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排水结束后将封闭环放回原位置,有效减少进入过滤筒内的杂物。
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放置于支撑环和盖体间隙内的承载环,所述承载环上表面竖直开设有环槽,所述承载环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水孔,所述承载环内壁的第二通水孔与环槽连通,所述承载环上的第二通水孔与盖体上的第二通水孔对应设置,当承载环转动至承载环上的第二通水孔与盖体上的第二通水孔对准时,雨水从环槽内进入通水机构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承载环使承载环上的第二通水孔与盖体上的第二通水孔对准,雨水经环槽进入通水机构内,从而加快路面排水速率,减少雨水积聚;需要清理环槽内杂物时,将承载环取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环槽内卡接有封闭环,所述封闭环抵接于环槽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环将环槽封闭,减少进入环槽内的杂物,减少清理次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盖体上的第二通水孔露出后,雨水同时从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进入通水机构内,并经过滤筒上的第三通水孔进入窨井内,有效提高排水速率,且能减少进入窨井内的杂物;
2.封闭环放置于滑槽内时对环槽侧壁进行支撑,从而使承载环与盖体抵紧,减少进入盖体与承载环间隙的杂物;
3.将封闭环取出后,通过转动承载槽可以实现第二通水孔的封闭和露出,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整体结构与地面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整体结构爆炸视图;
图3是图2另一视角视图,主要用于展示挂载组件;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整体结构爆炸视图,主要用于展示固定机构。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机构;11、支撑板;12、支撑环;13、通孔;2、通水机构;21、端盖;211、盖体;212、顶板;213、第一连接环;22、过滤筒;221、筒体;222、底板;223、第三通水孔;23、挂载组件;231、第一挂置环;232、第二挂置环;233、卡接块;234、卡接槽;235、第二连接环;24、第一通水孔;25、第二通水孔;26、提手;3、固定机构;31、封闭环;32、承载环;33、环槽;34、抬升槽;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参照图1和图2,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包括埋设于地面内的支撑机构1,支撑机构1内设置有通水机构2,通水机构2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24,通水机构2侧壁开设有第二通水孔25,通水机构2与窨井连通。通水机构2上设置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将第二通水孔25封闭。支撑机构1、通水机构2和固定机构3三者上表面均与地面平齐。
当降雨量变大,雨水在路面积聚时,调整固定机构3使第二通水孔25露出,雨水从第一通水孔24和第二通水孔25进入窨井内,从而减少雨水在路面上积聚,降低安全隐患。
参照图1和图2,支撑机构1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11,支撑板11为正方形板,支撑板11上下两端面中心连线与支撑环12轴线共线,支撑板11上竖直开设有通孔13,通孔13与窨井同轴且直径相等。支撑板1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环12,支撑环12与窨井同轴设置。
参照图1,地面上开设有凹槽4,支撑板11卡接于凹槽4内,支撑板11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凹槽4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支撑环12背离支撑板11一侧与地面平齐。将支撑板11卡接在凹槽4内,通过回填使支撑板11固定在地面以下,从而增加支撑机构1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通水机构2包括竖直滑动连接于通孔13内的过滤筒22,过滤筒22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端盖21,过滤筒22侧壁设置有挂载组件23,挂载组件23将过滤筒22挂置于通孔13内壁。
参照图2和图3,过滤筒22包括圆筒形的筒体221,筒体221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底板222,筒体221和底板222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三通水孔223,第三通水孔223直径小于第二通水孔25直径。放置过滤筒22时,筒体221固定有底板222一端先穿过通孔13滑入窨井内,筒体221另一端开口朝上,雨水与杂物进入过滤筒22内后经过第三通水孔223过滤,杂物被截留于过滤筒22内。
参照图2和图3,挂载组件23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筒体221侧壁的第一挂置环231,通孔13内壁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置环232,第二挂置环232内壁抵接于筒体221侧壁,第一挂置环231外壁抵接于通孔13内壁。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挂置环231位于第二挂置环232上方,第一挂置环231朝向第二挂置环232固定连接有三个卡接块233,卡接块233以第一挂置环231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第二挂置环232朝向第一挂置环231一侧开设有三个卡接槽234,卡接槽234以第二挂置环232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卡接块233卡接于卡接槽234内。
对过滤筒22进行安装时,筒体221固定有底板222一端穿过通孔13进入窨井内,筒体221继续滑移至第一挂置环231与第二挂置环232抵接,卡接块233进入相邻卡接槽234内。
参照图2和图3,端盖21包括轴线竖直设置的圆筒形的盖体211,盖体211外径小于支撑环12内径,盖体211上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顶板212。顶板212上开设有第一通水孔24,盖体211侧壁开设有八组第二通水孔25,八组通水孔以盖体211轴线为圆心周向间隔设置,每组包括三个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通水孔25。盖体211背离顶板212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213,筒体221远离底板222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235,第一连接环213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环235内壁。当第一连接环213与第二连接环235螺纹连接时,顶板212上表面与地面平齐。为方便安装拆卸端盖21,顶板2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26,两个提手26以盖体211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
将盖体211通过第一连接环213和第二连接环235连接于筒体221上,雨水经顶板212上的第一通水孔24和盖体211上的第二通水孔25进入过滤筒22。
参照图2和图3,固定机构3包括封闭环31,封闭环31内壁与盖体211外壁抵接,封闭环31外壁与支撑环12内壁抵接,封闭环31上端面与地面平齐,封闭环31下端面与第一挂置环231抵接。封闭环31放入支撑环12与盖体211的间隙内,封闭环31将第二通水孔25封闭。为方便将封闭环31提起,封闭环3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26,两个提手26以封闭环31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的实施原理为:降雨量增大时,将封闭环31从支撑环12与盖体211的间隙内取出,雨水经顶板212上的第一通水孔24和盖体211上的第二通水孔25进入过滤筒22内,雨水经第三通水孔223过滤进入窨井内。
需要清理过滤筒22内的杂物进行清理时,将端盖21与过滤筒22从窨井内一起提出,将端盖21从过滤筒22上旋下,对过滤筒22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将过滤筒22放入窨井中,第一挂置环231与第二挂置环232抵接,卡接块233进入卡接槽234内,将端盖21安装于过滤筒22上,封闭环31套设于盖体211上。
本申请实施例2公开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4,固定机构3包括放置于支撑环12和盖体211间隙内的承载环32,承载环32上表面同轴竖直开设有环槽33,环槽33内卡接有封闭环31,封闭环31抵接于环槽33侧壁,承载环32与盖体211抵接的侧壁开设有八组第二通水孔25,八组第二通水孔25以盖体211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承载环32上的第二通水孔25与环槽33连通,每组包括三个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通水孔25。当承载环32转动至承载环32上的第二通水孔25与盖体211上的第二通水孔25对准时,雨水环槽33和第二通水孔25进入通水机构2内。
参照图1,环槽33内壁开设有两个抬升槽34,抬升槽34以环槽33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2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的实施原理为:降雨量增大时,封闭环31从环槽33内取出,转动承载环32使承载环32上的第二通水孔25与盖体211侧壁的第二通水孔25对齐,雨水经第二通水孔25进入过滤筒22内。需要清理环槽33内的杂物时,通过抬升槽34即可将承载环32取出进行清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于地面内的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内竖直开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与窨井同轴设置且直径相等,所述支撑机构(1)内竖直滑动连接有通水机构(2),所述通水机构(2)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24),所述通水机构(2)侧壁开设有第二通水孔(25),所述通水机构(2)与窨井内连通,所述通水机构(2)上同轴套设有将第二通水孔(25)封闭的固定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1)、通水机构(2)和固定机构(3)三者上表面均与地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埋设于地面内的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环(12),所述通孔(13)开设于支撑板(11)上且与支撑环(12)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机构(2)包括竖直滑动连接于通孔(13)内的过滤筒(22),所述过滤筒(22)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端盖(21),所述第二通水孔(25)开设于端盖(21)侧壁,所述第一通水孔(24)开设于端盖(21)上表面,所述过滤筒(22)远离端盖(21)一端开设有多个第三通水孔(223),所述第三通水孔(223)直径小于第二通水孔(25)直径,所述固定机构(3)将端盖(21)上的第二通水孔(25)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22)包括圆筒形的筒体(221),所述筒体(221)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底板(222),所述筒体(221)和底板(222)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三通水孔(223),所述筒体(221)侧壁设置有将筒体(221)挂置于通孔(13)内壁的挂载组件(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载组件(23)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筒体(221)侧壁的第一挂置环(231),所述通孔(13)内壁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置环(232),所述第二挂置环(232)内壁抵接于筒体(221)侧壁,所述第一挂置环(231)外壁抵接于通孔(13)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1)包括轴线竖直设置的圆筒形的盖体(211),所述盖体(211)外径小于支撑环(12)内径,所述盖体(211)上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顶板(212),所述第一通水孔(24)开设于顶板(212)上,所述第二通水孔(25)开设于盖体(211)上,所述盖体(211)背离顶板(212)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213),所述筒体(221)远离底板(222)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235),所述第一连接环(213)与第二连接环(235)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放置于支撑环(12)与盖体(211)间隙内的封闭环(31),所述封闭环(31)内壁与盖体(211)外壁抵接,所述封闭环(31)外壁与支撑环(12)内壁抵接,所述封闭环(31)下端面与第一挂置环(23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放置于支撑环(12)和盖体(211)间隙内的承载环(32),所述承载环(32)上表面竖直开设有环槽(33),所述承载环(32)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水孔(25),所述承载环(32)内壁的第二通水孔(25)与环槽(33)连通,所述承载环(32)上的第二通水孔(25)与盖体(211)上的第二通水孔(25)对应设置,当承载环(32)转动至承载环(32)上的第二通水孔(25)与盖体(211)上的第二通水孔(25)对准时,雨水从环槽(33)内进入通水机构(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33)内卡接有封闭环(31),所述封闭环(31)抵接于环槽(33)内壁。
CN202023203777.8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Active CN214219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3777.8U CN214219916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3777.8U CN214219916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19916U true CN214219916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70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3777.8U Active CN214219916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199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9094A (zh) * 2021-12-27 2022-05-06 江苏双之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型市政窨井排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9094A (zh) * 2021-12-27 2022-05-06 江苏双之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型市政窨井排水系统
CN114439094B (zh) * 2021-12-27 2024-01-02 江苏双之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型市政窨井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0176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雨水井
CN208056270U (zh) 自动悬浮复位市政道路井盖装置
CN214219916U (zh) 一种便于道路雨水排出的窨井盖
CN210857464U (zh) 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KR101506392B1 (ko) 다기능 프레임이 구비된 맨홀덮개
CN212248601U (zh) 一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道口装置
CN112081139A (zh) 一种旋转开合式窨井盖
CN105498334B (zh) 一种快装式多级处理雨水过滤器
CN205516766U (zh) 一种快装式多级处理雨水过滤器
CN209194685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新型沉沙井
CN212405442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0767155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堵下水道井盖
CN104831777A (zh) 一种初期雨水回收装置
CN212001527U (zh) 一种公路养护排水装置
CN210916865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0238731U (zh) 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市政排水井
CN211523443U (zh) 一种下水井防护并用排水装置
CN214695961U (zh) 一种防积水的加强路基路面结构
CN207934173U (zh) 一种海绵城市排水结构
CN212926162U (zh) 一种基于道路设计的道路雨水检查井
CN220565383U (zh) 一种雨水井盖过滤装置
CN116657655A (zh) 一种路面防掉落安全井盖
CN210342197U (zh) 一种溢流沉沙渗透井拦污筐
CN215926239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排水装置
CN214738643U (zh) 一种雨水井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