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7464U - 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7464U
CN210857464U CN201921651364.0U CN201921651364U CN210857464U CN 210857464 U CN210857464 U CN 210857464U CN 201921651364 U CN201921651364 U CN 201921651364U CN 210857464 U CN210857464 U CN 210857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drainage
ring
groove
se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13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珊珊
尹哲
徐嘉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ng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ng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ng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ng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13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7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7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7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涉及市政设施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下水道和连通于下水道的排水井,所述排水井包括井道和井盖,所述井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朝向井道外的容置环槽,所述井盖侧壁与容置环槽的侧壁相抵接,所述井盖的底面通过遇水膨胀止水条与容置环槽的槽底相连;所述井盖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向井道内部的引流槽,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通过吸水膨胀或失水收缩以将井盖的引流槽露出或缩入容置环槽,技术效果是设置于排水井上的井盖遇水露出导流槽将雨水排泄入排水井,无水时隐藏导流槽以避免杂物进入排水井,具有排水效果好和排污防堵的优点。

Description

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市政道路建设中,通常规划有与之相配套的下水道排水系统,无论是生活污水或是雨水都会通过下水道排水系统进行输送。其中,对道路上的积水进行排泄,通常会在道路的两边设置排水井,排水井与下水道连通以将雨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区。普通的排水井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表面一般设置有通水孔。井盖上大的通水孔可以确保雨天时积水快速消退,但是在非雨天时大量杂物仍可以通过井盖进入排水井内,长期下去容易导致下水道发生堵塞;当通水孔较小时,虽然非雨天能够阻拦垃圾袋、树叶等杂物进入,但是在雨天进行排水作业时容易被杂物所堵塞,影响了积水的排放。
目前,公开号为CN2087631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堵下水道盖,它包括浮盖和滤渣盖,所述浮盖由轻质材料制成,所述浮盖向下伸出若干限位支脚,所述滤渣盖上设有与限位支脚数量相同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支脚穿过滤渣盖上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限位支脚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滤渣盖上还设有若干滤渣孔。
这种防堵下水道盖虽然可以利用浮盖在积水时打开排水,在未积水时下落盖住滤渣盖以防止淤堵物进入下水道,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浮力实际较小,无法对浮盖的上浮提供稳定的支撑,而当树叶、砂石乃至汽车轮胎等物体会压迫在浮盖上时,将会导致浮盖关闭,影响排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其设置于排水井上的井盖遇水露出导流槽将雨水排泄入排水井,无水时隐藏导流槽以避免杂物进入排水井,具有排水效果好和排污防堵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包括下水道和连通于下水道的排水井,所述排水井包括井道和井盖,所述井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朝向井道外的容置环槽,所述井盖侧壁与容置环槽的侧壁相抵接,所述井盖的底面通过遇水膨胀止水条与容置环槽的槽底相连;所述井盖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向井道内部的引流槽,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通过吸水膨胀或失水收缩以将井盖的引流槽露出或缩入容置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界降雨时,水里沿井盖与容置环槽的缝隙向井内流动,遇水膨胀止水条吸水膨胀,从而将井盖顶起露出容置环槽,井盖侧壁的引流槽露出地面。由于遇水膨胀止水条吸水后自身拥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对井盖进行有效的支撑,使得井盖不会因为树叶砂石等外物的压迫而缩入容置环槽中。此时雨水可以通过引流槽进入排水井内,对路面进行排水作业。当外界放晴时,遇水膨胀止水条逐渐干燥并收缩,井盖逐渐缩入容置环槽中,引流槽从而被容置环槽的侧壁所遮蔽,使外界异物无法通过引流槽进入排水井,从而降低了下水道被堵塞的风险。
进一步设置:所述井盖包括盖板、顶部连于盖板底部的边缘的引流环、以及设置于引流环底部的卡接环,所述引流槽穿设于在引流环的侧壁上,所述卡接环的侧壁抵接于容置环槽的侧壁,所述卡接环的底部通过遇水膨胀止水条与容置环槽的槽底相连;所述容置环槽的侧壁设有套设在引流环上的限位环、以及用于安装限位环的限位环槽,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小于卡接环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水膨胀止水条吸水膨胀并将井盖顶起时,卡接环向上移动直至抵接于限位环,限位环对阻碍卡接环继续上移,从而避免井盖被吸水膨胀止水条顶出容置环槽。
此外,限位圈和卡接圈之间具有一定的供限位圈上升的距离,当外界少量水流流经井盖时,水流经过限位圈与盖板之间的缝隙,沿着引流环侧壁下流并流入引流槽中,避免了少量水流与遇水膨胀止水条接触而使井盖上升。在无需排水时井盖的频繁上升将会对井盖的屏蔽作用造成不良影响。
进一步设置:所述井道内还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设于卡接环与容置环槽的槽底之间的支撑环、以及安装于支撑环内的过滤盒,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固定连接于支撑环的外侧面,所述过滤盒上设置用于供雨水透过的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经引流槽进入井道的树叶树枝等杂物将会受到过滤盒的阻拦,被滤网过滤在过滤盒中,从而降低杂物在下水道堆积而堵塞下水道的风险。
由于过滤器与井道之间是可拆卸安装,在维护时只需将井盖移开,即可对过滤器进行清洗或更换,十分方便。
此外,由于遇水膨胀止水条设置于支撑环的外侧面,支撑环与容置环槽相互配合,在容置环槽的径向上对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限位,使得遇水膨胀止水条只能向上膨胀,增强了遇水膨胀止水条对井盖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水道内设置有沉降凹槽,所述沉降凹槽位于排水井下方且开口朝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雨水在地面上汇集成流时通常会裹挟着泥土砂石,其直径较小,如果对其进行过滤则需要网孔细小的滤网,这不仅会影响排水效果,而且容易造成堵塞。泥土沙石具有密度较大的特点,故在下水道内设置有沉降凹槽,经由排水井进入下水道的雨水将会滴落在沉降凹槽中,其内的泥土沙石等密度较大的物质将会沉降在沉降凹槽内,避免其在下水道内沉降引起堵塞。
此外,沉降凹槽设置于排水井的下方,在维护时人们无需前往井道深处,只需从排水井进入下水道即可,十分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水道的底部设置有环绕沉降凹槽的挡板,所述挡板背离下水道的底部设置并向沉降凹槽的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排水井向下流动的水流流量较大,通常会形成中部积水向下运动,靠近沉降凹槽侧壁的积水向上移动,从而扰动沉降凹槽底部的沉积物并使其向上翻滚,挡板的设置使得跟随靠近沉降凹槽侧壁的水流向上运动的沉积物受到阻碍,防止沉积物跟随水流溢流处沉降凹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向上勾动盖板的勾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以利用撬棍或钩子穿入勾孔,向上撬动或是提起盖板,从而避免了盖板把手的设置,使得盖板的表面更为平整,从而不阻碍行人车辆的移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由遇水膨胀橡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遇水膨胀橡胶是一种独特的橡胶新产品。它既有一般橡胶制品的性能,又有能遇水自行膨胀的性能,是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止水、防水效果比一般橡胶更为可靠。该种橡胶在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同时能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可以轻易地将较重的井盖挤压上升。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环通过锚栓固定于限位环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锚栓固定限位环,不仅十分牢固,而且便于施工。锚栓将限位环固定在地面上,避免遇水膨胀止水条过度膨胀而将井盖顶出容置环槽,使得排水井口露出地面而危害行人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排水井的井盖遇较大水流时露出导流槽将雨水排泄入排水井,无水或少水时隐藏导流槽以避免杂物进入排水井,具有排水效果好和排污防堵的优点。
2、通过多道装置分别对树叶树枝等杂物和泥土沙石等杂物进行过滤,防止其进入下水道引起下水道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水道;
2、排水井;21、井道;211、容置环槽;212、限位环槽;213、限位环;22、井盖;221、盖板;222、引流环;223、卡接环;224、引流槽;225、勾孔;23、过滤器;231、支撑环;232、过滤盒;233、遇水膨胀止水条;
3、沉降凹槽;3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参考图1,包括用于排放污水的下水道1、连通于下水道1的排水井2、以及安装于下水道1底部以承接从排水井2下流的污水的沉降凹槽3。
继续参考图1,排水井2包括井道21和井盖22,井道21呈圆柱管道设置。井道2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井盖22的容置环槽211,容置环槽211的开口朝向井道21外。井盖22包括盖板221、顶部连于盖板221底部的边缘的引流环222、以及设置于引流环222底部的卡接环223,盖板221、引流环222和卡接环223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均为圆形。盖板221的外径小于卡接环223的外径,盖板22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向上勾动盖板221的勾孔225。引流环222的外径等于盖板221的外径,引流环222的侧壁上穿设有引流槽224,引流槽224的数量为四且沿引流环222的环向设置,每个引流槽224的两端到引流环222圆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圆心角为45°~80°,在本实施例中为该圆心角为60°。容置环槽211的侧壁上设有套设在引流环222上的限位环213、以及用于安装限位环213的限位环槽212,限位环213的外侧壁与底壁均与限位凹槽相抵接,且限位环213通过锚栓固定于限位环槽212内。卡接环223的外侧壁抵接于容置环槽211的侧壁,限位环213位于卡接环223的上方且限位环213的内径小于卡接环223的外径。
继续参考图1,井道21内还设置有过滤器23,过滤器23包括设于限位环213与容置环槽211的槽底之间的支撑环231、以及安装于支撑环231内的过滤盒232。支撑环23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遇水膨胀止水条233,在本实施例中遇水膨胀止水条233由遇水膨胀橡胶制成。遇水膨胀止水条233呈环形设置,卡接环223的底部通过遇水膨胀止水条233与容置环槽211的槽底相连。当外界降雨且路面具有较大水流时,水里沿盖板221与限位环213的缝隙向井内流动,遇水膨胀止水条233吸水膨胀,从而将井盖22顶起露出容置环槽211,井盖22侧壁的引流槽224露出地面。由于遇水膨胀止水条233吸水后自身拥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对井盖22进行有效的支撑,使得井盖22不会因为树叶砂石等外物的压迫而缩入容置环槽211中。此时雨水可以通过引流槽224进入排水井2内,对路面进行排水作业。当外界放晴时,遇水膨胀止水条233逐渐干燥并收缩,井盖22逐渐缩入容置环槽211中,引流槽224从而被容置环槽211的侧壁所遮蔽,使外界异物无法通过引流槽224进入排水井2,从而降低了下水道1被堵塞的风险。
继续参考图1,过滤盒232上设置有供雨水透过的滤网,部分经引流槽224进入井道21的树叶树枝等杂物将会受到过滤盒232的阻拦,被滤网过滤在过滤盒232中,从而降低杂物在下水道1堆积而堵塞下水道1的风险。
继续参考图1,沉降凹槽3位于排水井2下方且开口朝上,且下水道1的底部设置有环绕沉降凹槽3的挡板31,挡板31背离下水道1的底部设置并向沉降凹槽3的方向倾斜。经由排水井2进入下水道1的雨水将会滴落在沉降凹槽3中,其内的泥土沙石等密度较大的物质将会沉降在沉降凹槽3内,避免其在下水道1内沉降引起堵塞。当从排水井2向下流动的水流流量较大,通常会使得沉降凹槽3中部的积水向下运动,靠近沉降凹槽3侧壁的积水向上移动,从而扰动沉降凹槽3底部的沉积物并使其向上翻滚,挡板31的设置使得跟随靠近沉降凹槽3侧壁的水流向上运动的沉积物受到阻碍,防止沉积物跟随水流溢流处沉降凹槽3。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包括下水道(1)和连通于下水道(1)的排水井(2),所述排水井(2)包括井道(21)和井盖(2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21)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朝向井道(21)外的容置环槽(211),所述井盖(22)侧壁与容置环槽(211)的侧壁相抵接,所述井盖(22)的底面通过遇水膨胀止水条(233)与容置环槽(211)的槽底相连;所述井盖(2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向井道(21)内部的引流槽(224),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233)通过吸水膨胀或失水收缩以将井盖(22)的引流槽(224)露出或缩入容置环槽(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22)包括盖板(221)、顶部连于盖板(221)底部的边缘的引流环(222)、以及设置于引流环(222)底部的卡接环(223),所述引流槽(224)穿设于在引流环(222)的侧壁上,所述卡接环(223)的侧壁抵接于容置环槽(211)的侧壁,所述卡接环(223)的底部通过遇水膨胀止水条(233)与容置环槽(211)的槽底相连;所述容置环槽(211)的侧壁设有套设在引流环(222)上的限位环(213)、以及用于安装限位环(213)的限位环槽(212),所述限位环(213)的内径小于卡接环(223)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21)内还设置有过滤器(23),所述过滤器(23)包括设于限位环(213)与容置环槽(211)的槽底之间的支撑环(231)、以及安装于支撑环(231)内的过滤盒(232),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233)固定连接于支撑环(231)的外侧面,所述过滤盒(232)上设置用于供雨水透过的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1)内设置有沉降凹槽(3),所述沉降凹槽(3)位于排水井(2)下方且开口朝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1)的底部设置有环绕沉降凹槽(3)的挡板(31),所述挡板(31)背离下水道(1)的底部设置并向沉降凹槽(3)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2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向上勾动盖板(221)的勾孔(2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233)由遇水膨胀橡胶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213)通过锚栓固定于限位环槽(212)内。
CN201921651364.0U 2019-09-29 2019-09-29 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Active CN210857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1364.0U CN210857464U (zh) 2019-09-29 2019-09-29 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1364.0U CN210857464U (zh) 2019-09-29 2019-09-29 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7464U true CN210857464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7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1364.0U Active CN210857464U (zh) 2019-09-29 2019-09-29 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746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9204A (zh) * 2020-12-16 2021-03-09 徐飞 一种防沉降市政道路检查井
CN113152642A (zh) * 2021-03-23 2021-07-23 冉夏 一种多功能智能下水道井盖
CN114108422A (zh) * 2021-12-03 2022-03-01 纪俊全 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
CN115492222A (zh) * 2022-10-30 2022-12-20 中大(福建)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建筑工程快速排水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9204A (zh) * 2020-12-16 2021-03-09 徐飞 一种防沉降市政道路检查井
CN113152642A (zh) * 2021-03-23 2021-07-23 冉夏 一种多功能智能下水道井盖
CN114108422A (zh) * 2021-12-03 2022-03-01 纪俊全 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
CN115492222A (zh) * 2022-10-30 2022-12-20 中大(福建)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建筑工程快速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57464U (zh) 市政下水道防堵排污系统
KR100952192B1 (ko) 우수를 지중에 침투 저장하는 침투 관정을 이용한 워터 포켓
CN20440176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雨水井
US11408162B2 (en) Underground stormwater storage system
CN110965631A (zh) 具有消能功能的深层隧道排水竖井
KR200407745Y1 (ko) 빗물 처리 시스템
CN102392486B (zh) 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装置
US20220356691A1 (en) Underground Stormwater Storage System
KR102079736B1 (ko) 도시형 수로 시스템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210597544U (zh) 土壤及建筑垃圾浇筑自动喝水过滤式整体管道及其管井
KR101649039B1 (ko) 친환경 빗물받이
CN109763554B (zh) 一种生物滞留设施入流口结构
CN108457178B (zh) 一种跨江河桥梁桥面污/废水的环保收集净化系统
KR100984372B1 (ko) 차도측 빗물 저류 및 침투시설
KR20150117017A (ko) 무막힘 표면여과 탄성블럭
CN211571912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水位控制系统
CN212224121U (zh) 一种具有面式收水功能的道路结构
CN210916865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0238200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结构
CN209779837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
CN104131614B (zh) 地漏落水口防堵塞装置
EP3976895A1 (en) Underground stormwater storage system
CN105971087A (zh) 虹吸式排水系统
KR100750980B1 (ko) 빗물 처리 시스템
CN213014588U (zh) 一种雨水口的淤泥清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