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8602U - 脖颈前倾调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脖颈前倾调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08602U
CN214208602U CN202021291235.8U CN202021291235U CN214208602U CN 214208602 U CN214208602 U CN 214208602U CN 202021291235 U CN202021291235 U CN 202021291235U CN 214208602 U CN214208602 U CN 214208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ii
backplate
neck
c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12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玉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ing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ing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ing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ing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12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08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08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08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背板及两个分别设在背板左右两侧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横板Ⅰ,所述横板Ⅰ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其垂直纵板Ⅰ,两块所述的纵板Ⅰ相对连接横板Ⅰ端的另一端端头内凹形成凹槽Ⅰ,两个所述的凹槽Ⅰ中均嵌入有与其匹配的纵板Ⅱ,两组所述的伸缩组件的水平高度相同,两根所述的转轴Ⅰ之间固定有穿过背板的转轴Ⅲ,四块所述的纵板Ⅱ相对连接弹簧Ⅰ端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患者下巴的下巴支撑组件,所述背板后侧设有支撑背板、下巴支撑组件及伸缩组件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组件、下巴支撑组件及压肩组件,使患者在治疗脖颈前倾时,还可同时治疗肩部不挺直等问题。

Description

脖颈前倾调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脖颈前倾调理装置。
背景技术
出现脖子前倾的情况,多是由于低头玩手机和长期使用电脑,脖子长会不自觉的前倾,头部过度向前伸,或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缺少背部运动,导致肌肉不平衡也会造成头前伸的现象。脖颈前倾不仅影响人们的体态,还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如:因颈部胸前部肌肉紧张,引起的颈肩背部肌肉僵硬酸痛;因颈椎曲度变直及反弓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头晕头痛和双上肢酸麻胀痛。并且,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脖子前倾,有可能是急性的,也有可能是慢性的,慢性的脖子前倾会出现类似于习惯、姿势导致的一个改变;急性的脖子前倾,可能会出现小关节紊乱,往往伴发活动受限。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治疗的手段来纠正,比如做一些牵引以及一些手法,而慢性的脖子前倾还需要增加一个原因治疗,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修正生活以及工作的方式,除了牵引、手法治疗,还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此外,慢性的脖子前倾还需加强功能训练方面,比如颈椎多做一些后仰位的功能训练,再做一些协调性的运动锻炼,使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能够更加平衡,不要使前部的肌肉过于紧张而出现前伸。但人们在对慢性脖颈前倾进行运动时,常常因姿势不标准,而使运动效果大大减小,这样使脖颈前倾的问题更加严重。
目前,脖颈前倾的患者能够通过佩戴颈托来使脖颈处于竖直状态,但佩戴颈托时,需要将整个颈部包裹,患者颈部无法动弹,使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改善脖颈前倾的、且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使用舒适的治疗装置来解决人们脖颈前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人们自行锻炼脖颈前倾的活动时,因姿势、动作不标准,而无法解决脖颈前倾,且佩戴颈托不舒适的问题。提供了脖颈前倾调理装置,通过设置伸缩组件、下巴支撑组件,使患者将下巴放置收缩组件上后,伸缩组件带动收缩组件向后移动,从而达到治疗患者脖颈前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背板及两个分别设在背板左右两侧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横板Ⅰ,所述横板Ⅰ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其垂直纵板Ⅰ,两块所述的纵板Ⅰ之间设有齿轮Ⅰ、转轴Ⅰ及偏心轮Ⅰ,所述转轴Ⅰ穿过齿轮Ⅰ和偏心轮Ⅰ,且其两端分别与两块纵板Ⅰ转动连接;两块所述的纵板Ⅰ相对连接横板Ⅰ端的另一端端头内凹形成凹槽Ⅰ,
所述凹槽Ⅰ左右两侧壁开口,两个所述的凹槽Ⅰ中均嵌入有与其匹配的纵板Ⅱ,两块所述的纵板Ⅱ嵌入凹槽Ⅰ的端头均连接有弹簧Ⅰ,所述弹簧Ⅰ相对连接纵板Ⅱ端的另一端与其正对的凹槽Ⅰ侧壁连接,两块所述的纵板Ⅱ之间设有齿轮Ⅱ、转轴Ⅱ及偏心轮Ⅱ,所述转轴Ⅱ依次穿过齿轮Ⅱ和偏心轮Ⅱ,且两端分别与两块纵板Ⅱ转动连接,所述齿轮Ⅰ和齿轮Ⅱ啮合,所述的偏心轮Ⅰ和偏心轮Ⅱ侧壁接触;两组所述的伸缩组件的水平高度相同,两根所述的转轴Ⅰ之间固定有穿过背板的转轴Ⅲ,四块所述的纵板Ⅱ相对连接弹簧Ⅰ端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患者下巴的下巴支撑组件,所述背板后侧设有支撑背板、下巴支撑组件及伸缩组件的固定组件,位于左侧的所述的伸缩组件的左侧纵板Ⅰ或位于右侧的伸缩组件的右侧纵板Ⅰ上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与转轴Ⅰ连接。
脖子前倾是一种不良姿势,如果长期不纠正,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还会导致慢性肌肉劳损、椎间盘突出等疾患。并且,除开平时个人的不良习惯,造成脖子前倾的原因也可能是肌肉不均衡所致,即有的肌肉太紧绷,有的肌肉却很弱。具体地说是后上背和颈部的肌肉肌力较弱,并且肌肉处于被动的拉长状态,反观胸部的肌肉又很紧绷,而肌肉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此外,脖子前倾会引起上肢麻木、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靠墙站立,拉伸颈部和肩胛部的肌群来矫正脖子前倾现象。患者拉伸颈部和肩胛部的肌群之前需要请专业的人士进行指导,并前往疼痛科、康复科进行体格检查。在个人进行锻炼时,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能解决脖颈前倾的问题,若个人在锻炼过程中,锻炼姿势不标准,则很难达到好的训练的效果。而长时间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来锻炼,不仅会花大量的金钱,且锻炼效果也达不到使用专用的设备的效果。目前,脖颈前倾的患者可以通过佩戴颈托来固定住脖颈,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但佩戴颈托时,需要将整个颈部包裹,患者颈部无法动弹,使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脖颈前倾调理装置,通过在装置中设置伸缩组件,并在两个伸缩组件上连接下巴支撑组件,使患者在使用此装置时,随着医生操作转动组件,下巴支撑组件跟随伸缩组件向靠近背板的方向进行移动,患者将其头部放置在下巴支撑组件上、背部紧靠背板时,其头部将跟随下巴支撑组件的移动而向背部移动,当医生确认患者脖颈呈竖直状态时,则停止操作转动组件,此时,患者保持脖颈呈竖直状态的动作不变,等待一段时间后,医生再操作转动组件,使下巴支撑组件跟随伸缩组件向远离背板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装置不在将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后移,患者即完成治疗。此外,医生在操作转动组件时,两根转轴Ⅰ和其之间的转轴Ⅲ旋转,此时,设置在转轴Ⅰ上的齿轮Ⅰ和偏心轮Ⅰ跟随转轴Ⅰ的转动而转动,又因为齿轮Ⅰ和齿轮Ⅱ啮合,所以齿轮Ⅰ和齿轮Ⅱ啮合转动将带动转轴Ⅱ转动。并且,偏心轮Ⅰ、偏心轮Ⅱ、齿轮Ⅰ及齿轮Ⅱ的半径均一致,转轴Ⅰ穿过偏心轮Ⅰ、偏心轮Ⅱ的轴心,齿轮Ⅰ及齿轮Ⅱ和转轴Ⅰ的连接点和偏心轮
Ⅰ、偏心轮Ⅱ与转轴Ⅰ的连接点位置一致。在初始状态下,齿轮Ⅰ和齿轮Ⅱ啮合,此时,转轴Ⅰ和转轴Ⅱ之间的距离最大,在医生操作转动组件时,偏心轮Ⅰ、偏心轮Ⅱ、齿轮Ⅰ及齿轮Ⅱ均旋转,此时转轴Ⅰ和转轴Ⅱ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少,但因为纵板Ⅱ和凹槽Ⅰ之间设有弹簧,所以弹簧对纵板Ⅱ有一个拉力,此拉力将纵板Ⅱ向靠近背板的方向拉动,使齿轮Ⅰ和齿轮Ⅱ始终啮合、偏心轮Ⅰ和偏心轮Ⅱ的侧壁始终接触,直到转轴Ⅰ和转轴Ⅱ之间的距离最小。医生再操作转动组件,转轴Ⅰ和转轴Ⅱ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此时,纵板Ⅱ向远离背板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下巴支撑组件包括横板Ⅱ,所述横板Ⅱ与四块纵板Ⅱ相对连接弹簧Ⅰ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横板Ⅱ底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板Ⅲ,所述横板Ⅲ的中心位置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与其垂直的挡板,两个所述的挡板用于将患者的下巴卡紧。伸缩组件的移动将会带动横板Ⅱ的移动,横板Ⅱ的移动将会带动横板Ⅲ和挡板的移动。患者在使用此装置时,需要将背部紧靠背板,然后将下巴放置在横板Ⅲ上和两块挡板之间,这样下巴支撑组件移动时,将会带动患者的头部移动,其头部移动又将带动其脖颈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横板Ⅲ、横板Ⅱ及挡板分别设有与其匹配的橡胶套Ⅰ。因为患者在将下巴放到横板Ⅲ上和两块挡板之间时,其皮肤会接触到横板Ⅲ、横板Ⅱ及挡板,若横板Ⅲ、横板Ⅱ及挡板太坚硬则会使患者面部被磕破,在横板Ⅲ、横板Ⅱ及挡板上设置橡胶套Ⅰ使患者在在使用下巴支撑组件时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横杆Ⅰ,所述横杆Ⅰ的一端与距离其最近的转轴Ⅰ的一端固定,所述横杆Ⅰ相对连接转轴Ⅰ端的另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纵杆,所述纵杆相对连接横杆Ⅰ端的另一端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杆Ⅱ。医生转动横杆Ⅱ时,横杆Ⅱ带动纵杆转动,纵杆又会带动横杆Ⅰ转动,接着横杆Ⅰ的转动又会带动转轴Ⅰ转动和转轴Ⅲ,转轴Ⅰ转动将会使两组伸缩组件移动,从而带动下巴支撑组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设有与其垂直的固定台,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壁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Ⅰ和两个滑槽Ⅱ,两个所述的滑槽Ⅱ位于滑槽Ⅰ的两侧,所述背板后侧设有与滑槽Ⅰ匹配的滑块Ⅰ,两块所述的纵板Ⅰ相对设有下巴支撑组件侧壁的另一侧壁均设有与滑槽Ⅱ匹配的滑块Ⅱ,所述背板下方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固定台顶部,且其输出端与背板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患者需要准备一个凳子坐在伸缩组件、下巴支撑组件、背板之间的空隙下方,然后医生开启气缸,气缸将会带动背板向下移动,背板移动又会带动伸缩组件和下巴支撑组件向下移动。当下巴支撑组件移动到患者的下巴下方时,医生关闭气缸,然后再进行其余操作。
进一步的,脖颈前倾调理装置,还包括压肩组件,所述压肩组件包括两块纵板Ⅲ,两块
所述的纵板Ⅲ分别设置在左侧的伸缩组件的右侧纵板Ⅱ和右侧的伸缩组件的左侧纵板Ⅱ上,两块所述的纵板Ⅲ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纵向设置的滑槽Ⅲ,两个所述的滑槽Ⅲ上均设有与其垂直且匹配的滑块Ⅲ,两块所述的滑块Ⅲ均连接有夹板,两块所述的夹板和背板之间均设有弹簧Ⅱ,两块所述夹板相对连接弹簧Ⅱ面的另一面均连接有连杆,两根所述的连杆相对连接夹板端的另一端与横板Ⅱ连接。通常脖颈前倾还伴随着驼背等肩部问题,所以在解决脖颈前倾的问题时需要同时解决背部未挺直、肩部未打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的身体需要位于伸缩组件、下巴支撑组件、背板之间的空隙处,并且下巴支撑组件需要位于患者下巴的下方。此时,患者的两个肩膀将分别位于两块挡板和背板之间的空间,当下巴支撑组件向靠近背板的方向移动时,连杆将会推动挡板向靠近背板的方向移动,此时,患者的肩部将会受到一个推向其背部的力,这个力会让肩部展开、背部挺直,从而实现同时解决患者脖颈前倾、背部未挺直、肩部未打开的问题。
进一步的,两块所述的夹板均设有橡胶套Ⅱ。在夹板上设置橡胶套Ⅱ,使夹板向靠近背板的方向移动、给患者肩部一个向其背部的推力时,不会因为挡板材质坚硬而造成患者长时间受到挡板的压力,造成其肌肤的损伤,同时也提高了患者使用此装置时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组件、下巴支撑组件及背板,使患者在使用此装置时,可以通过将其下巴放于下巴支撑组件上,伸缩组件带动下巴支撑组件移动,进而带动患者头部向其背部方向移动,从而达到治疗患者脖颈前倾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巴支撑组件上设置与其匹配的橡胶套Ⅰ,且在使用此装置时,不会将患者整个脖颈包裹起来,还可通过转动组件调节下巴支撑组件的移动距离,从而提高了患者使用此装置的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肩组件,使患者在进行脖颈前倾的治疗时还能对肩部进行治疗,实现了再治疗过程中同时解决患者脖颈前倾、背部未挺直、肩部未打开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背板,201-横板Ⅰ,202-纵板Ⅰ,203-纵板Ⅱ,204-齿轮Ⅰ,205-转轴Ⅰ,206-偏心轮
Ⅰ,207-齿轮Ⅱ,208-转轴Ⅱ,209-偏心轮Ⅱ,210-弹簧Ⅰ,301-横板Ⅱ,302-横板Ⅲ,303- 挡板,401-横杆Ⅰ,402-纵杆,403-横杆Ⅱ,501-固定板,502-固定台,503-滑块Ⅰ,504-滑块Ⅱ,505-气缸,601-纵板Ⅲ,602-夹板,603-滑块Ⅲ,604-弹簧Ⅱ,60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 1~3 所示,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背板 1 及两个分别设在背板 1 左右两侧的伸缩组件,本实施例的伸缩组件包括横板Ⅰ201,横板Ⅰ201 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其垂直纵板Ⅰ202,两块纵板Ⅰ202 之间设有齿轮Ⅰ204、转轴Ⅰ205 及偏心轮Ⅰ206,转轴Ⅰ205 穿过齿轮Ⅰ204 和偏心轮Ⅰ206,且其两端分别与两块纵板Ⅰ202 转动连接。其中,两块纵板Ⅰ202 相对连接横板Ⅰ201 端的另一端端头内凹形成凹槽Ⅰ,凹槽Ⅰ左右两侧壁开口,两个凹槽Ⅰ中均嵌入有与其匹配的纵板Ⅱ203,两块纵板Ⅱ203 嵌入凹槽Ⅰ的端头均连接有弹簧Ⅰ 210,弹簧Ⅰ210 相对连接纵板Ⅱ203 端的另一端与其正对的凹槽Ⅰ侧壁连接,两块纵板Ⅱ203 之间设有齿轮Ⅱ207、转轴Ⅱ208 及偏心轮Ⅱ209,转轴Ⅱ208 依次穿过齿轮Ⅱ207和偏心轮Ⅱ 209,且两端分别与两块纵板Ⅱ203 转动连接,齿轮Ⅰ204 和齿轮Ⅱ207 啮合,的偏心轮Ⅰ206 和偏心轮Ⅱ209 侧壁接触。此外,两组伸缩组件的水平高度相同,两根转轴Ⅰ205 之间固定有穿过背板 1 的转轴Ⅲ,四块纵板Ⅱ203 相对连接弹簧Ⅰ210 端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患者下巴的下巴支撑组件。其中,下巴支撑组件包括横板Ⅱ301,横板Ⅱ301 与四块纵板Ⅱ203 相对连接弹簧Ⅰ210 端的另一端连接,横板Ⅱ301 底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板Ⅲ302,横板Ⅲ302 的中心位置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与其垂直的挡板 303,两块挡板 303用于将患者的下巴卡紧。此外,横板Ⅲ302、横板Ⅱ301 及挡板 303 分别设有与其匹配的橡胶套Ⅰ。
本实施例的背板 1 后侧设有支撑背板 1、下巴支撑组件及伸缩组件的固定组件。其中,固定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 501,固定板 501 底部设有与其垂直的固定台502,固定板501 的一侧壁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Ⅰ和两个滑槽Ⅱ,两个滑槽Ⅱ位于滑槽Ⅰ的两侧,背板 1 后侧设有与滑槽Ⅰ匹配的滑块Ⅰ503,两块纵板Ⅰ202 相对设有下巴支撑组件侧壁的另一侧壁均设有与滑槽Ⅱ匹配的滑块Ⅱ504,背板 1 下方设有气缸 505,气缸 505 固定在固定台 502 顶部,且其输出端与背板 1 底部连接。此外,滑槽Ⅰ和两个滑槽Ⅱ为燕尾槽,滑块Ⅰ503 为与滑槽Ⅰ匹配的凸块,滑块Ⅱ504 为为与滑槽Ⅱ匹配的凸块。
本实施例的位于左侧的的伸缩组件的左侧纵板Ⅰ202 或位于右侧的伸缩组件的右侧纵板
Ⅰ202 上设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与转轴Ⅰ205 连接。其中,转动组件包括横杆Ⅰ401,横杆Ⅰ401 的一端与距离其最近的转轴Ⅰ205的一端固定,横杆Ⅰ401 相对连接转轴Ⅰ205端的另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纵杆 402,纵杆 402 相对连接横杆Ⅰ401 端的另一端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杆Ⅱ403。
本实施例还包括压肩组件,压肩组件包括两块纵板Ⅲ601,两块纵板Ⅲ601 分别设置在左侧的伸缩组件的右侧纵板Ⅱ203 和右侧的伸缩组件的左侧纵板Ⅱ203 上,两块纵板Ⅲ601 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纵向设置的滑槽Ⅲ,两个滑槽Ⅲ上均设有与其垂直且匹配的滑块Ⅲ603,两块滑块Ⅲ603 均连接有夹板 602,两块夹板 602 和背板 1 之间均设有弹簧Ⅱ604,两块夹板602 相对连接弹簧Ⅱ604 面的另一面均连接有连杆 605,两根的连杆605 相对连接夹板 602 端的另一端与横板Ⅱ301 连接。此外,两块的夹板 602 均设有橡胶套Ⅱ。
患者在使用此装置前,需要先准备一个凳子放在固定台上,然后患者坐在凳子上,其身体位于伸缩组件、下巴支撑组件、背板之间的空隙下方,然后医生开启气缸 505,气缸505
将会带动背板 1 向下移动,背板 1 移动又会带动伸缩组件和下巴支撑组件向下移动,当下巴支撑组件移动到患者下巴的下方时,医生关闭气缸。接着,患者背部挺直并紧贴背板 1、其下巴放置在两个挡板 303 之间、横板Ⅲ302 的上方且其肩部位于夹板 602和背板 1 之间的区
域,医生转动横杆Ⅱ403,此时,伸缩组件带动下巴支撑组件向靠近背板 1 的方向移动,下巴
支撑组件带动患者头部向靠近背板 1 的方向移动,患者的脖颈也跟随其头部的运动而向相同方向运动。医生在转动横杆Ⅱ403 的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头部和脖颈的移动情况,当患者的脖颈竖直时,则停止转动横杆Ⅱ403。此时,患者的脖颈竖直,且夹板 602 对患者肩部有推力,使患者能保存背板挺直、肩部展开的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后,医生转动横杆Ⅱ403 使伸缩组件带动下巴支撑组件向远离背板1 的方向移动,然后在打开气缸 505,当伸缩组件、下巴支撑组件、背板上升至最高点时关闭气缸505,患者结束治疗。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背板(1)及两个分别设在背板(1)左右两侧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横板Ⅰ(201),所述横板Ⅰ(20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其垂直纵板Ⅰ(202),两块所述的纵板Ⅰ(202)之间设有齿轮Ⅰ(204)、转轴Ⅰ(205)及偏心轮Ⅰ(206),所述转轴Ⅰ(205)穿过齿轮Ⅰ(204)和偏心轮Ⅰ(206),且其两端分别与两块纵板Ⅰ(202)转动连接;两块所述的纵板Ⅰ(202)相对连接横板Ⅰ(201)端的另一端端头内凹形成凹槽Ⅰ,所述凹槽Ⅰ左右两侧壁开口,两个所述的凹槽Ⅰ中均嵌入有与其匹配的纵板Ⅱ(203),两块所述的纵板Ⅱ(203)嵌入凹槽Ⅰ的端头均连接有弹簧Ⅰ(210),所述弹簧Ⅰ(210)相对连接纵板Ⅱ(203)端的另一端与其正对的凹槽Ⅰ侧壁连接,两块所述的纵板Ⅱ(203)之间设有齿轮Ⅱ(207)、转轴Ⅱ(208)及偏心轮Ⅱ(209),所述转轴Ⅱ(208)依次穿过齿轮Ⅱ(207)和偏心轮Ⅱ(209),且两端分别与两块纵板Ⅱ(203)转动连接,所述齿轮Ⅰ(204)和齿轮Ⅱ(207)啮合,所述的偏心轮Ⅰ(206)和偏心轮Ⅱ(209)侧壁接触;两组所述的伸缩组件的水平高度相同,两根所述的转轴Ⅰ(205)之间固定有穿过背板(1)的转轴Ⅲ,四块所述的纵板Ⅱ(203)相对连接弹簧Ⅰ(210)端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患者下巴的下巴支撑组件,所述背板(1)后侧设有支撑背板(1)、下巴支撑组件及伸缩组件的固定组件,位于左侧的所述的伸缩组件的左侧纵板Ⅰ(202)或位于右侧的伸缩组件的右侧纵板Ⅰ(202)上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与转轴Ⅰ(20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巴支撑组件包括横板Ⅱ(301),所述横板Ⅱ(301)与四块纵板Ⅱ(203)相对连接弹簧Ⅰ(210)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横板Ⅱ(301)底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板Ⅲ(302),所述横板Ⅲ(302)的中心位置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与其垂直的挡板(303),两个所述的挡板(303)用于将患者的下巴卡紧。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Ⅲ(302)、横板Ⅱ(301)及挡板(303)分别设有与其匹配的橡胶套Ⅰ。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横杆Ⅰ(401),所述横杆Ⅰ(401)的一端与距离其最近的转轴Ⅰ(205)的一端固定,所述横杆Ⅰ(401)相对连接转轴Ⅰ(205)端的另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纵杆(402),所述纵杆(402)相对连接横杆Ⅰ(401)端的另一端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杆Ⅱ(403)。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501),所述固定板(501)底部设有与其垂直的固定台(502),所述固定板(501)的一侧壁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Ⅰ和两个滑槽Ⅱ,两个所述的滑槽Ⅱ位于滑槽Ⅰ的两侧,所述背板(1)后侧设有与滑槽Ⅰ匹配的滑块Ⅰ(503),两块所述的纵板Ⅰ(202)相对设有下巴支撑组件侧壁的另一侧壁均设有与滑槽Ⅱ匹配的滑块Ⅱ(504),所述背板(1)下方设有气缸(505),所述气缸(505)固定在固定台(502)顶部,且其输出端与背板(1)底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肩组件,所述压肩组件包括两块纵板Ⅲ(601),两块所述的纵板Ⅲ(601)分别设置在左侧的伸缩组件的右侧纵板Ⅱ(203)和右侧的伸缩组件的左侧纵板Ⅱ(203)上,两块所述的纵板Ⅲ(60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纵向设置的滑槽Ⅲ,两个所述的滑槽Ⅲ上均设有与其垂直且匹配的滑块Ⅲ
(603),两块所述的滑块Ⅲ(603)均连接有夹板(602),两块所述的夹板(602)和背板(1)之间均设有弹簧Ⅱ(604),两块所述夹板(602)相对连接弹簧Ⅱ(604)面的另一面均连接有连杆(605),两根所述的连杆(605)相对连接夹板(602)端的另一端与横板Ⅱ(30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脖颈前倾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的夹板(602)均设有橡胶套Ⅱ。
CN202021291235.8U 2020-07-03 2020-07-03 脖颈前倾调理装置 Active CN214208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1235.8U CN214208602U (zh) 2020-07-03 2020-07-03 脖颈前倾调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1235.8U CN214208602U (zh) 2020-07-03 2020-07-03 脖颈前倾调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08602U true CN214208602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72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1235.8U Active CN214208602U (zh) 2020-07-03 2020-07-03 脖颈前倾调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086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1784A (zh) * 2021-11-23 2022-02-25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 上肢多关节动态稳定治疗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1784A (zh) * 2021-11-23 2022-02-25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 上肢多关节动态稳定治疗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5033B (zh) 一种按摩机械手、机械按摩组件以及人体定位方法
KR20090102595A (ko) 개량형 척추교정장치
CN207492937U (zh) 一种用于腿部的按摩康复装置
CN113244087B (zh) 一种老年患者腿部训练装置
CN207101489U (zh) 一种理疗椅
CN214208602U (zh) 脖颈前倾调理装置
CN114587892A (zh) 一种腰椎间盘康复理疗器
CN211863216U (zh) 一种背部按摩设备
CN108836782B (zh) 一种多功能腰间盘突出康复器
CN205659034U (zh) 颈腰椎病多功能综合治疗机
CN207545711U (zh) 一种转动式腰背部健身器
CN207837303U (zh) 一种朱砂石按摩枕芯
CN111659077A (zh) 项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
CN111135048A (zh) 颈椎小关节错位按摩仪
CN212308398U (zh) 颈椎小关节错位按摩仪
CN215937836U (zh) 一种脊柱护理用睡姿矫正设备
CN213822451U (zh) 一种放松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的熏蒸装置
CN218044597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保健枕
CN112245161B (zh) 一种脑梗死康复治疗的按摩装置
CN214632525U (zh) 一种脊椎舒展矫正器
CN216061879U (zh) 一种肌骨疼痛康复悬吊训练器
CN215915630U (zh) 一种血液透析用按摩装置
CN215308064U (zh) 颈椎按摩锻炼椅
CN114404899B (zh) 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
CN216091355U (zh) 一种心血管病人护理按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