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4895U - 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04895U
CN214204895U CN202022841413.6U CN202022841413U CN214204895U CN 214204895 U CN214204895 U CN 214204895U CN 202022841413 U CN202022841413 U CN 202022841413U CN 214204895 U CN214204895 U CN 214204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waterproof shell
chamfer
shell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14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运宁
钟梓枫
张森
马超
欧阳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h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h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h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h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414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04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04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04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防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能够提高防水性能。本实用新型包括端部上设有环形外倒角的绝缘层、用于套接线芯的连接管、呈半圆柱状的第一防水外壳和第二防水外壳、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及紧固件;第一、第二防水外壳设于连接管外表面;第一防水外壳设有第一内倒角;第二防水外壳设有第二内倒角,且第二内倒角与对应的第一内倒角形成环形内倒角;第一密封圈设于第一、第二防水外壳的抵接处;第二密封圈设于环形内倒角上;紧固件设于第一、第二防水外壳的外壁上,以使第一、第二防水外壳紧密连接;环形内倒角与对应的环形外倒角紧密抵接,整体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了电缆的性能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缆中间接头内部防水制作时,在连接管压接后再连接管两端缠绕填充柔性防水密封胶,使其两段裸露的线芯形成密封效果。但这种结构仅能在线芯内部不存在压力的情况下达到密封效果。因电缆线路的运行时温度能达到60-70 度左右,线芯在生产时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实心体,内部会存在一定的空气在内。待线路正常运行后,线芯温度会升高,线芯内部的空气也会随着温度的膨胀,势必会造成柔性的防水密封胶有一定的压力,密封胶是软性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排气通道,一旦通道形成,电缆内部防水层就会失效,影响了整个中间接头的性能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能够提高防水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包括绝缘层、连接管、第一防水外壳、第二防水外壳、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及紧固件;所述绝缘层设置在电缆上,且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电缆的连接端处设置有环形外倒角;所述连接管用于套接所述电缆的线芯;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呈半圆柱状,所述第一防水外壳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防水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内倒角;所述第二防水外壳呈半圆柱状,所述第二防水外壳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二防水外壳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相抵接,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内倒角,且所述第二内倒角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倒角形成环形内倒角;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与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抵接处;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环形内倒角上;所述紧固件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外壁上,以使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紧密连接;其中,所述环形内倒角与对应的所述环形外倒角相适配,且所述环形内倒角与对应的所述环形外倒角紧密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配合第一防水外壳、第二防水外壳、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以及紧固件,可以有效地抵挡内部压力,同时配合环形外倒角以及环形内倒角,可以进一步提升防水的效果,以确保内部的水分不会流动刀电缆绝缘层表面,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了电缆的性能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件为弹簧圈,环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外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上的第一螺栓孔、设于所述第二防水外壳上的第二螺栓孔、螺栓以及螺母,所述第一螺栓孔与对应所述第二螺栓孔相适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后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外倒角的角度为30°~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外倒角的角度为35°~5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外倒角的角度为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材料为金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材料为铝或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的第一防水外壳和第二防水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的组装步骤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的组装步骤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的组装步骤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的组装步骤示意图之四。
附图标记:环形外倒角100、连接管200、第一防水外壳300、第一内倒角 310、第二防水外壳400、第二内倒角410、第一密封圈500、第二密封圈600、紧固件700、连接线800、电缆900、外绝缘层910、线芯9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包括绝缘层910、连接管200、第一防水外壳300、第二防水外壳400、第一密封圈500、第二密封圈600及紧固件700;绝缘层910设置在电缆900上,且绝缘层910位于电缆900的连接端处设置有环形外倒角100;连接管200用于套接电缆900 的线芯920;第一防水外壳300呈半圆柱状,第一防水外壳300设于连接管200 的上表面,第一防水外壳3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内倒角310;第二防水外壳400 呈半圆柱状,第二防水外壳400设于连接管200的下表面,且第二防水外壳400与第一防水外壳300相抵接,第二防水外壳4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内倒角410,且第二内倒角410与对应的第一内倒角310形成环形内倒角;第一密封圈500 设于第一防水外壳300与第二防水外壳400的抵接处;第二密封圈600设于环形内倒角上;紧固件700设于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的外壁上,以使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紧密连接;其中,环形内倒角与对应的环形外倒角100相适配,且环形内倒角与对应的环形外倒角100紧密抵接。
具体地,参照图4,两根电缆900连接时,需要将两根电缆900的线芯920 露出,同时两根电缆900连接处的绝缘层910端部分别设置有环形外倒角100,参照图5,再将两根电缆900的线芯920分别从连接管200的两端伸入内部并相互连接,然后就将第一防水壳和第二防水外壳400从上下两端分别抵接在连接管 200的外壁上,同时第一防水壳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相互抵接,相应的第一内倒角310和第二内倒角410拼接形成环形内倒角,对应的环形内倒角和外形内倒角相互紧密贴合,同时配合第一密封圈500、第二密封圈600,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之间及环形内倒角和环形外倒角100之间的密封性,最后,参照图6,安装好相应的紧固件700,确保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之间紧密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700为弹簧圈,环设于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外壁上。采用弹簧圈进行固定,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紧密连接的效果,同时可以提升两者稳定紧密连接的效果。
可以想到的是,根据电缆900中间连接长度,即根据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的尺寸,弹簧圈的数量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以确保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之间可以保持紧密连接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使环形内倒角和环形外倒角100之间紧密抵接,从而提升整体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700包括设于第一防水外壳300上的第一螺栓孔(图中未示)、设于第二防水外壳400上的第二螺栓孔(图中未示)、螺栓(图中未示)以及螺母(图中未示),第一螺栓孔(图中未示)与对应第二螺栓孔(图中未示)相适配,螺栓(图中未示)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一螺栓孔(图中未示)和第二螺栓孔(图中未示)后与螺母(图中未示)螺纹连接。采用螺栓 (图中未示)连接的方式,可以便于维修人员进行组装或拆卸,以便于后期的维修和检测。
可以想到的是,根据电缆900中间连接长度,即根据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的尺寸,第一螺栓孔(图中未示)、第二螺栓孔(图中未示)、螺栓(图中未示)以及螺母(图中未示)的组数可以设置两组、四组或六组以上的偶数组,其中每两组为一对对应的组数分别设于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的相对前后侧,从前后侧相对的地方同时向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施加压力,可以提升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之间及环形外倒角100和环形内倒角之间的抵接的紧密性,进而提高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外倒角100的角度为30°~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外倒角100的角度为35°~5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外倒角100的角度为45°。将环形外倒角100和环形内倒角的角度限定在30°~60°内,可以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紧密贴合的效果,同时配合第二密封圈600,可以进一步防止内部的水分会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的材料为金属。采用金属材料,可以提高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的刚性和耐腐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的材料为铝或钛。采用铝或钛,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 400的刚性和耐腐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外壳300和第二防水外壳400分别通过连接线800与连接管200的外壁电气连接。采用连接线800,使两者连接管 200、第一防水外壳300及第二防水外壳400之间形成等电位,可以防止出现击穿的现象,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配合第一防水外壳300、第二防水外壳400、第一密封圈 500、第二密封圈600以及紧固件700,可以有效地抵挡内部压力,同时配合环形外倒角100以及环形内倒角,可以进一步提升防水的效果,以确保内部的水分不会流动到绝缘层910表面,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了电缆900的性能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层,设置在电缆上,且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电缆的连接端处设置有环形外倒角;
连接管,用于套接所述电缆的线芯;
第一防水外壳,呈半圆柱状,所述第一防水外壳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防水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内倒角;
第二防水外壳,呈半圆柱状,所述第二防水外壳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二防水外壳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相抵接,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内倒角,且所述第二内倒角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倒角形成环形内倒角;
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与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抵接处;
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环形内倒角上;
紧固件,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外壁上,以使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紧密连接;
其中,所述环形内倒角与对应的所述环形外倒角相适配,且所述环形内倒角与对应的所述环形外倒角紧密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弹簧圈,环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上的第一螺栓孔、设于所述第二防水外壳上的第二螺栓孔、螺栓以及螺母,所述第一螺栓孔与对应所述第二螺栓孔相适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后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倒角的角度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倒角的角度为35°~5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倒角的角度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材料为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的材料为铝或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外壳和所述第二防水外壳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电气连接。
CN202022841413.6U 2020-11-30 2020-11-30 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 Active CN214204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1413.6U CN214204895U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1413.6U CN214204895U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04895U true CN214204895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1413.6U Active CN214204895U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04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5425B1 (ko) 냉매 관의 연결구조
CN107196120A (zh) 一种密封型连接器插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06790070U (zh) 一种用于电线的防水插件装置
CN104993315A (zh) 带屏蔽功能的波纹管密封接头
CN206820127U (zh) 电缆连接器
CN214204895U (zh) 电缆中间接头防水结构
CN107196080A (zh) 电缆连接器
CN205141224U (zh) 一种柔性延长型密封连接器
CN204992002U (zh) 一种密封型螺钉式电缆端子
CN206893892U (zh) 一种密封型连接器插头结构
CN203071243U (zh) 一种绝缘的管母线连接头
CN204760567U (zh) 绝缘导线l型连接端子
CN210468138U (zh) 电缆连接器
CN109546397B (zh) 一种双层光伏连接器
CN215452486U (zh) 一种空冷电缆接头
CN113067202A (zh) 一种一次包胶军规电缆连接器
CN205385146U (zh) 一种高防水性能射频连接器
CN110534938A (zh) 防水型接线端子
CN206293700U (zh) 光伏电池板连接线防雨防锈接头
CN205790420U (zh) 电气设备接头连接组件
CN215451002U (zh) 空冷电缆接头结构
CN208241295U (zh) 一种可变径防水电缆接头
CN219393835U (zh) 一种防水电缆连接件
CN215990163U (zh) 一种电力电缆头护套及护套接头组合装置
CN220286087U (zh) 一种具有换向结构的液压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