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3558U - 多功能固封极柱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固封极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03558U CN214203558U CN202022742006.XU CN202022742006U CN214203558U CN 214203558 U CN214203558 U CN 214203558U CN 202022742006 U CN202022742006 U CN 202022742006U CN 214203558 U CN214203558 U CN 2142035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isolation
- arc extinguishing
- pull rod
-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3 kova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8503 SF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73 coating (rubb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873 di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SFZCNBIFKDRMGX-UHFFFAOYSA-N sulfur hexa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S(F)(F)(F)(F)F SFZCNBIFKDRMG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0909 sulfur hexafluor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679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固封极柱,包括:极柱壳体;双腔室灭弧室,具有上隔离腔室和下灭弧腔室,上隔离动触头和静触头结构在上隔离腔室中形成隔离断口,下灭弧动触头和静触头结构在下灭弧室腔室中形成灭弧断口;灭弧绝缘拉杆控制灭弧断口开合;隔离绝缘拉杆控制隔离断口开合;灭弧绝缘拉杆和隔离绝缘拉杆并行延伸,灭弧绝缘拉杆位于双腔室灭弧室下方,隔离绝缘拉杆位于双腔室灭弧室旁侧。采用固封的形式将具有开断灭弧、隔离的灭弧室固设在极柱壳体内,使得固封极柱不仅可提供开断电流的作用,还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为主回路提供双重防护,不需再另外配置隔离开关,有利于集成化、模块化发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封极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固封极柱。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开关设备的发展,极柱作为户外柱上开关必不可少的核心配件,其性能将直接决定柱上开关的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目前,在极柱中用的真空灭弧室都是实现开断功能,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5408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真空断路器固封极柱,其包括绝缘封装主体,内部封装有一个真空灭弧室,该真空灭弧室具有动端和静端形成的灭弧断口,动端由绝缘拉杆驱动往复动作,以实现开断灭弧。实际上,为提高固封极柱的开断灭弧性能,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双灭弧断口的固封极柱,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970260A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双断口固封极柱,其固封极柱壳体内部固封有两个真空灭弧室,两灭弧室并行布置,且串联导电连接,对应每个灭弧室分别配置两个绝缘拉杆,开断灭弧时,两绝缘拉杆同步动作,有效避免重燃现象,提高开断灭弧效果。
但是无论是哪种固封极柱,其仅具有开断灭弧的性能,如果希望配置双重防护的话,就需要针对固封极柱另外单独配置隔离开关,该隔离开关实际上为根据特殊要求在分闸位只提供隔离距离的一种机械操纵装置,搭配上操作结构,使得现有的隔离开关体积大。而对应固封极柱再另外配置隔离开关的做法也使得整个配电设备体积大、可靠性低等缺点日益显著,不利于配电设备集成化、小型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固封极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封极柱内部的真空灭弧室仅设置灭弧断口导致需要另外配置隔离开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固封极柱,包括:
绝缘的极柱壳体;
双腔室灭弧室,包括灭弧室壳体,灭弧室壳体内设置中间分隔件,以将灭弧室壳体内腔分隔为上隔离腔室和下灭弧腔室,下灭弧腔室为真空腔室,中间分隔件上设置静触头结构,灭弧室壳体上部沿上下方向活动装配有上隔离动导电杆,上隔离动导电杆的下端设置上隔离动触头,灭弧室壳体下部沿上下方向活动装配有下灭弧动导电杆,下灭弧动导电杆的上端设置上灭弧动触头,上隔离动触头和静触头结构在上隔离腔室中形成隔离断口,下灭弧动触头和静触头结构在下灭弧室腔室中形成灭弧断口;
上接线端子和下接线端子,分别直接或间接地支撑设置在所述极柱壳体上,上接线端子通过上软连接与所述上隔离动导电杆导电连接,下接线端子通过下软连接与所述下灭弧动导电杆导电连接;
灭弧绝缘拉杆,与下灭弧动导电杆传动连接,控制灭弧断口开合;
隔离绝缘拉杆,与上隔离动导电杆传动连接,控制隔离断口开合;
所述灭弧绝缘拉杆和隔离绝缘拉杆沿上下方向并行延伸,灭弧绝缘拉杆位于双腔室灭弧室下方,隔离绝缘拉杆位于双腔室灭弧室旁侧。
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中,采用固封的形式,将具有开断灭弧、隔离的灭弧室固设在极柱壳体内,使得固封极柱不仅可提供开断电流的作用,还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能够为主回路提供双重防护,不需要再另外单独配置外置的隔离开关,有利于集成化、模块化发展。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上隔离腔室为真空腔室或者内部充装绝缘气体。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上隔离腔室内部充装绝缘气体时,所述上隔离动导电杆上设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上隔离腔室连通,另一端用于连通外部充气装置。
有益效果是:在上隔离动导电杆上设置气体通道,方便向上隔离腔室内充入绝缘气体。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极柱壳体顶部固设有支架,支架上铰接有杠杆,杠杆一端与所述上隔离动导电杆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绝缘拉杆传动连接,以使得隔离绝缘拉杆通过所述杠杆驱动上隔离动导电杆往复动作。
有益效果是:隔离绝缘拉杆利用杠杆驱动上隔离动导电杆往复动作,方便省力。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极柱壳体顶部固设有上端板,所述支架固设在所述上端板上,上端板上固定扣装有绝缘端帽,所述上接线端子固设在所述绝缘端帽上,所述上软连接、上隔离动导电杆的上部、支架、杠杆及隔离绝缘拉杆的顶部均位于所述绝缘端帽内。
有益效果是:加装绝缘端帽,形成对上隔离动导电杆、上软连接的防护,防止出现锈蚀。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上端板可拆地固定安装在所述极柱壳体上,所述绝缘端帽可拆地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端板上。
有益效果是:绝缘端帽和上端板均可拆固定装配,方便拆装固定。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极柱壳体具有下侧容纳孔和/或旁侧容纳孔,下侧容纳孔位于所述双腔室灭弧室下方,以间隙容纳所述的灭弧绝缘拉杆,旁侧容纳孔位于所述双腔室容纳腔旁侧,以间隙容纳所述的隔离绝缘拉杆。
有益效果是:利用极柱壳体上形成的下侧容纳孔和旁侧容纳孔容纳相应的绝缘拉杆,提高固封极柱的模块化。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所述极柱壳体具有所述下侧容纳孔和所述旁侧容纳孔时,所述下侧容纳孔和所述旁侧容纳孔的底部平齐布置。
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方便成型制作极柱壳体。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所述极柱壳体具有所述的旁侧容纳孔时,旁侧容纳孔为上下贯通的等径孔。
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极柱壳体脱模。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双腔室灭弧室外包覆有包胶层。
有益效果是:利用包胶层可提高对双腔室灭弧室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动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中:101-绝缘端帽,102-杠杆,103-支架,104-隔离绝缘拉杆,105-旁侧容纳孔,106-下侧容纳孔,107-灭弧绝缘拉杆,108-下软连接,109-下接线端子,111-极柱壳体,112-双腔室灭弧室,113-上端板,115-上接线端子,116-上软连接,2-下灭弧动导电杆,12-上隔离动导电杆。
图2中:1-第一导向套;2-下灭弧动导电杆;3-第一波纹管;4-主屏蔽罩;5-第一动触头;6-第一静触头;7-静导电杆;8-下屏蔽罩;9-第一封接环;10-玻璃外壳;11-第二封接环;12-上隔离动导电杆;13-气体通道;14-第二波纹管;15-第二固定法兰;16-保护罩;17-连接管;18-第二导向套;19-第二端盖;20-第二筒体;21-可伐封接环;22-分隔板;23-导电套;24-第一筒体;25-上屏蔽罩;26-第一端盖;27-第一固定法兰。
图3中:201-下侧容纳孔,202-极柱壳体,203-上端板,204-上隔离动导电杆,205-绝缘支架,206-上接线端子,207-上软连接,208-杠杆,209-隔离绝缘拉杆,210-绝缘防护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具体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中,集成布置于极柱壳体内的灭弧室为双腔室灭弧室,该双腔室灭弧室既具有上隔离腔室和下灭弧腔室,上隔离腔室内布置隔离断口,下灭弧腔室内布置灭弧断口,这样一来,在需要切断电流时,灭弧断口断开,切断电流,并在下灭弧腔室内灭弧,然后,隔离断口开断,隔离电路,有效实现双重防护。而且,在固封极柱内集成了灭弧功能和隔离功能,功能多样化,不需要再另外单独配置隔离开关,有利于相应配电设备的集成化、小型化发展。
具体而言,多功能固封极柱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固封极柱包括绝缘的极柱壳体111,极柱壳体111有集成有双腔室灭弧室112,该双腔室灭弧室112包括绝缘的灭弧室壳体,灭弧室壳体外利用包胶模具进行包胶,形成包胶层,能够对灭弧室壳体形成有效保护。
在灭弧室壳体内设置中间分隔件,中间分隔件将灭弧室壳体内腔分隔为上隔离腔室和下灭弧腔室,上隔离腔室内充有绝缘气体,具体可采用六氟化硫或氮气,下灭弧腔室为真空腔室,在中间分隔件上设置静触头结构,灭弧室壳体上部沿上下方向活动装配有上隔离动导电杆12,上隔离动导电杆的下端设置上隔离动触头,上隔离动触头和静触头结构在上隔离腔室中形成隔离断口,灭弧室壳体下部沿上下方向活动装配有下灭弧动导电杆2,下灭弧动导电杆的上端设置上灭弧动触头,下灭弧动触头和静触头结构在下灭弧室腔室中形成灭弧断口。
双腔室灭弧室112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筒体24,第一筒体24的上端固定有第一端盖26,第一端盖26上安装有下灭弧动导电杆2,第一端盖26上通过第一固定法兰27固定有第一导向套1,下灭弧动导电杆2穿过第一导向套1,并在第一导向套1的导向作用下上下移动。为保证密封性,在第一筒体24内设置有第一波纹管3,第一波纹管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端盖26上,下端固定在下灭弧动导电杆2上。下灭弧动导电杆2呈阶梯轴状,其伸入第一筒体24内的下部为大径段,大径段的端面上固定有第一动触头5,该第一动触头即为下灭弧室动触头,用于形成灭弧断口,第一动触头5为圆形片状结构。
双腔室灭弧室还包括第二筒体20,第二筒体20的下端固定有第二端盖19,第二端盖19上安装有上隔离动导电杆12,上隔离动导电杆12的上端伸入第二筒体20内部,上隔离动导电杆12与下灭弧动导电杆2同轴布置,上隔离动导电杆12的下端形成上隔离动触头,用于形成隔离断口。第二端盖19上通过第二固定法兰15固定有第二导向套18,上隔离动导电杆12穿过第二导向套18,并在第二导向套18的导向作用下上下移动。为保证密封性,在第二筒体20内设置有第二波纹管14,第二波纹管14的上端固定在上隔离动导电杆12上,下端固定在第二端盖19上。
双腔室灭弧室还包括固定连接第一筒体24和第二筒体20的中间分隔件,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分隔件包括分隔板22、导电套23以及静导电杆7,分隔板22与第一筒体24和第二筒体20固定连接,分隔板22的中心设有通孔,导电套23固定通孔内,静导电杆7固定在导电套23的内孔中,此处的静导电杆和导电套固定装配在一起以形成上述的静触头结构,用于与上隔离动导电杆和下灭弧动导电杆导电连接。静导电杆7呈阶梯轴状,其上部大径段的端面上固定有第一静触头6,第一静触头6也为圆形片状结构,第一静触头6用于与第一动触头5对应形成灭弧断口,实现合闸导通和分闸灭弧,另外,在第一筒体24的内壁上对应第一静触头6和第一动触头5的位置固定有主屏蔽罩4。
导电套23上设置有用于与上隔离动导电杆12对应连接的导电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上隔离动导电杆12与导电套23插接导电配合,导电连接结构为固定在导电套23内壁上的弹性触指,具体可以是梅花触指、弹簧触指或者表带触指。此处的导电套和上隔离动导电杆对应形成隔离断口,实现合闸导通和分闸隔离。
本实用新型中,中间分隔件将第一筒体24和第二筒体20隔开成彼此独立的下灭弧腔室和上隔离腔室,两个腔室之间互不影响,其中下灭弧腔室为真空腔室,上隔离腔室为用于充入一定压力的绝缘气体的充气腔室,如六氟化硫或者氮气。为了方便对上隔离腔室抽真空然后充入惰性气体,在上隔离动导电杆12上设置有气体通道13,气体通道13的一端连通上隔离腔室,另一端用于连通外部的充气装置。为了方便抽真空和充气,在气体通道13的伸出第二导向套18的端部固定有连接管17,连接管17为金属材质,可在充气后利用油压夹钳夹断密封,然后在连接管17外部套有保护罩16。
双腔室灭弧室合闸时,上隔离动导电杆12和导电套23首先插接,即隔离断口先闭合,然后第一动触头5和第一静触头6对接,灭弧断口闭合,实现合闸过程。分闸时,第一动触头5和第一静触头6首先断开,灭弧断口断开,实现灭弧开断,之后上隔离动导电杆12和导电套23断开,隔离断口断开,实现隔离保护。这样,电弧主要是产生在首先开断的第一动触头5和第一静触头6之间,而之后开断的上隔离动导电杆12和导电套23之间则没有或几乎没有电弧产生,避免了两个腔室中同时产生电弧,进而也就避免了两个腔室中相应的导电连接部件同时承受电弧烧蚀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保证上隔离腔室中相应导电连接部件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使该腔室中导电连接部件的设计和布置可以更加灵活。
在双腔室灭弧室内,利用灭弧断口和隔离断口,形成有效的双保险,能够有效保证开关设备的安全性,从而很好的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
为了方便观察隔离断口的状态,以使维修人员更好的掌握双腔室灭弧室的运行状态,在第二筒体20上对应上隔离动导电杆12与导电套23的位置设置有可视窗口,具体的,第二筒体20的上端固定有可视窗口组件,可视窗口组件包括玻璃外壳10以及封接在玻璃外壳10上下两端的可伐封接环21,可视窗口由玻璃外壳10构成。
第一筒体24的上端固定有上屏蔽罩25,第一端盖26与上屏蔽罩25固定连接。第一筒体24的下端固定有下屏蔽罩8,分隔板22的上端面与下屏蔽罩8固定连接,分隔板22的下端面通过第一封接环9与可伐封接环21固定连接。第二筒体20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封接环11,第二封接环11与可伐封接环21固定连接。
双腔室灭弧室在制造时,为了方便最终的装配和焊接,将双腔室灭弧室分为四部分进行装配和固定,然后再进行最终的组配,其中包括开断用动管芯组件、静管芯组件、隔离用动管芯组件以及可视窗口组件。开断用动管芯组件包括下灭弧动导电杆2、第一动触头5、第一端盖26、第一导向套1、第一固定法兰27以及第一波纹管3,将它们按要求装配并固定好,在真空炉中进行真空钎焊。静管芯组件也即中间分隔件,包括分隔板22、导电套23以及静导电杆7,将它们按要求装配并固定好,在真空炉中进行真空钎焊。隔离用动管芯组件包括第二筒体20、第二端盖19、第二固定法兰15、第二导向套18、上隔离动导电杆12以及第二波纹管14,将它们按要求装配并固定好,在真空炉中进行真空钎焊。可视窗口组件包括可伐封接环21和玻璃外壳10,用1毫米厚的4J29板料制成可伐封接环21,用DM308硬质玻璃制成玻璃外壳10,将玻璃外壳10和可伐封接环21用玻璃车床封接在一起,封接后在烘箱中退火,消除封接应力,然后将封接后的组件酸洗、烘干,制成可视窗组件。
然后将第一筒体24、主屏蔽罩4和已经制作好的开断用动管芯组件和静管芯组件进行装配并固定,在真空炉中进行一次封排,得到真空腔室(即下灭弧腔室)。然后再用氩弧焊的方法将可视窗口组件固定在隔离用动管芯组件上,最后通过氩弧焊将可视窗口组件与真空腔室焊接固定,形成隔离腔室(即上隔离腔室)。对隔离腔室抽真空,并充保护气体,气体充至要求的压力后,停止充气,用油压夹钳将充气用连接管夹断密封,并在封口外套上保护罩,即完成双腔室灭弧室的制造。
对于双腔室灭弧室来讲,在极柱壳体111上一体设置有端子安装孔,端子安装孔内固设有下接线端子109,下接线端子109的内端通过下软连接108与下灭弧动导电杆2导电连接。
在极柱壳体111上于双腔室灭弧室112下方设置下侧容纳孔106,下侧容纳孔106中间隙布置有灭弧绝缘拉杆107,灭弧绝缘拉杆107上端与下灭弧动导电杆2传动连接,下端用于连接动力机构,以输入分合闸驱动力,以通过灭弧绝缘拉杆控制灭弧断口开合。
在极柱壳体111上于双腔室灭弧室112旁侧设置旁侧容纳孔105,旁侧容纳孔105的底部和下侧容纳孔106的底部平齐布置,该旁侧容纳孔105为上下贯通的等径孔,旁侧容纳孔105中间隔布置有隔离绝缘拉杆104,隔离绝缘拉杆104和灭弧绝缘拉杆107沿上下方向并行延伸,隔离绝缘拉杆104的上端通过杠杆102与上隔离动导电杆12传动连接,下端则用于连接动力机构,以输入分合闸驱动力,以通过隔离绝缘拉杆104控制隔离断口开合。
在极柱壳体111的顶端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有上端板113,上端板113上对应上隔离动导电杆12和隔离绝缘拉杆104分别设置过孔,供上隔离动导电杆12和隔离绝缘拉杆104穿过。在上端板113上固设有支架103,支架103上铰接有杠杆102,杠杆102的一端与上隔离动导电杆2传动连接,另一端与隔离绝缘拉杆104传动连接,以使得隔离绝缘拉杆104可通过杠杆102驱动上隔离动导电杆2上下往复移动。为保证正常驱动,可在杠杆上分别设置长孔结构,对应地与上隔离动导电杆和隔离绝缘拉杆导向滑动配合。
另外,在上端板113上可拆地固定扣装有绝缘端帽101,具体可通过螺钉实现可拆连接,在绝缘端帽101上固设有上接线端子115,上接线端子115通过上软连接116与上隔离动导电杆2导电连接,上软连接116、上隔离动导电杆2的上部、支架103、杠杆102及隔离绝缘拉杆104的顶部均位于绝缘端帽101内,以由绝缘端帽形成有效的防护。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制作时,先利用包胶模具对双腔腔室灭弧室进行包胶处理,形成包胶层。将双腔室灭弧室固定在相应模具中,将搅拌均匀的环氧树脂浇注在模具内,保压设定时间,脱模后,形成极柱壳体。将下接线端子对应固定安装在端子安装孔内,下软连接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下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则与下灭弧动导电杆连接,并将灭弧绝缘拉杆与下灭弧动导电杆固定连接。
将上端板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在极柱壳体顶端,支架一体设置在上端板上,将杠杆铰接在上端板上,并将杠杆一端与上隔离动导电杆传动连接,另一端与隔离绝缘拉杆传动连接。利用上软连接将上接线端子和上隔离导电杆传动连接,然后将绝缘端帽固定在上端板上即可。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中,采用固封的形式,将具有开断灭弧、隔离的灭弧室固设在极柱壳体内,实现开关设备的集成化、小型化,能有效缩小开关设备的体积。固封极柱可做成高集成度的开断、隔离模块,使开关柜实现模块化构成,提高开关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产品成本。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可作为户外固封极柱使用,隔离断口集成在固封极柱内,可有效防止一般的户外隔离开关容易锈蚀的问题,保证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具体实施例2: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在第二筒体上设置可视窗口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省去可视窗口组件,可直接通过氩弧焊将两封接环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具体实施例3: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极柱壳体不仅设置有用于容纳灭弧绝缘拉杆的下侧容纳孔,还设置有用于容纳隔离绝缘拉杆的旁侧容纳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极柱壳体202仅设置下侧容纳孔201,省去旁侧容纳孔,隔离绝缘拉杆209则暴露在外,当然,隔离绝缘拉杆209本身具有绝缘防护套筒210,此处的隔离绝缘拉杆209同样通过杠杆208与上隔离动导电杆204传动连接。此时,在上端盖203上可设置绝缘支架205,绝缘支架205上固定安装上接线端子206,上接线端子206同样通过上软连接207与上隔离动导电杆204导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绝缘端帽为全面覆盖保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封极柱适于应用于室内,当然也可应用于环境污染并不严重的户外。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具体实施例4: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下接线端子通过端子安装孔直接地支撑安装在极柱壳体上,上接线端子则通过绝缘端帽间接地支撑设置在极柱壳体上。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在极柱壳体顶部延伸出安装部,在安装部上设置端子安装孔,以用于直接支撑安装上接线端子,不再另外单独设置绝缘支架或绝缘端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具体实施例5: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通过上端板安装杠杆和绝缘端帽。在本实施例中,省去上端板,可将杠杆和绝缘端帽直接固定安装在极柱壳体顶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具体实施例6: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上隔离腔室内充装有绝缘气体,在本实施例中,上隔离腔室也可为真空腔室,只要在隔离断口的设计开距下满足安全隔离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固封极柱的具体实施例7: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中间分隔件包括分隔板、导电套和静导电杆。在本实施例中,可在分隔板上设置静触头结构,该静触头结构包括导电静触头,导电静触头的上端向上突出分隔板布置,以与上隔离动导电杆形成隔离断口,导电静触头的下端向下突出分隔板布置,以与下灭弧动导电杆形成灭弧断口,保证双腔室灭弧室具有灭弧、隔离能力即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的极柱壳体;
双腔室灭弧室,包括灭弧室壳体,灭弧室壳体内设置中间分隔件,以将灭弧室壳体内腔分隔为上隔离腔室和下灭弧腔室,下灭弧腔室为真空腔室,中间分隔件上设置静触头结构,灭弧室壳体上部沿上下方向活动装配有上隔离动导电杆,上隔离动导电杆的下端设置上隔离动触头,灭弧室壳体下部沿上下方向活动装配有下灭弧动导电杆,下灭弧动导电杆的上端设置上灭弧动触头,上隔离动触头和静触头结构在上隔离腔室中形成隔离断口,下灭弧动触头和静触头结构在下灭弧室腔室中形成灭弧断口;
上接线端子和下接线端子,分别直接或间接地支撑设置在所述极柱壳体上,上接线端子通过上软连接与所述上隔离动导电杆导电连接,下接线端子通过下软连接与所述下灭弧动导电杆导电连接;
灭弧绝缘拉杆,与下灭弧动导电杆传动连接,控制灭弧断口开合;
隔离绝缘拉杆,与上隔离动导电杆传动连接,控制隔离断口开合;
所述灭弧绝缘拉杆和隔离绝缘拉杆沿上下方向并行延伸,灭弧绝缘拉杆位于双腔室灭弧室下方,隔离绝缘拉杆位于双腔室灭弧室旁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离腔室为真空腔室或者内部充装绝缘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在上隔离腔室内部充装绝缘气体时,所述上隔离动导电杆上设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上隔离腔室连通,另一端用于连通外部充气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壳体顶部固设有支架,支架上铰接有杠杆,杠杆一端与所述上隔离动导电杆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绝缘拉杆传动连接,以使得隔离绝缘拉杆通过所述杠杆驱动上隔离动导电杆往复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壳体顶部固设有上端板,所述支架固设在所述上端板上,上端板上固定扣装有绝缘端帽,所述上接线端子固设在所述绝缘端帽上,所述上软连接、上隔离动导电杆的上部、支架、杠杆及隔离绝缘拉杆的顶部均位于所述绝缘端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可拆地固定安装在所述极柱壳体上,所述绝缘端帽可拆地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端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壳体具有下侧容纳孔和/或旁侧容纳孔,下侧容纳孔位于所述双腔室灭弧室下方,以间隙容纳所述的灭弧绝缘拉杆,旁侧容纳孔位于所述双腔室容纳腔旁侧,以间隙容纳所述的隔离绝缘拉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柱壳体具有所述下侧容纳孔和所述旁侧容纳孔时,所述下侧容纳孔和所述旁侧容纳孔的底部平齐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柱壳体具有所述的旁侧容纳孔时,旁侧容纳孔为上下贯通的等径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室灭弧室外包覆有包胶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42006.XU CN214203558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多功能固封极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42006.XU CN214203558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多功能固封极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03558U true CN214203558U (zh) | 2021-09-14 |
Family
ID=77647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42006.XU Active CN214203558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多功能固封极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03558U (zh) |
-
2020
- 2020-11-24 CN CN202022742006.XU patent/CN2142035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95185U (zh) | 一种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用断路器 | |
CN105119179B (zh) | 一种开关柜及断路器 | |
CN112614741B (zh) | 三工位瞬时直动式固体绝缘断路器 | |
CN103198970B (zh) | 双断口结构的真空泡 | |
CN102683100B (zh) | 高压真空灭弧室串联结构 | |
CN214203558U (zh) | 多功能固封极柱 | |
CN111192784A (zh) | 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 | |
CN202678202U (zh) | 高压真空灭弧室串联结构 | |
CN112582203B (zh) | 一种多功能固封极柱 | |
CN213093122U (zh) | 一种断路器及使用该断路器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 |
CN213212043U (zh) | 断路器及其灭弧室 | |
CN211182064U (zh) | 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 | |
US9053883B2 (en) | Gas circuit breaker | |
CN209199805U (zh) | 继电器 | |
CN201215783Y (zh) | 一种新型真空负荷开关 | |
CN112103129A (zh) | 一种双腔室灭弧室 | |
CN217009032U (zh) | 一种gis双断口隔离开关 | |
CN100533886C (zh) | 带户外套管的气体绝缘母线构件 | |
CN212626835U (zh) | 一种gis开关设备用气固体绝缘结构及gis开关设备 | |
CN210136812U (zh) | 一种断路器单相模块 | |
CN212322897U (zh) | 用于洁净干燥空气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负荷开关 | |
CN112185751A (zh) | 断路器及使用该断路器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 |
CN202601500U (zh) | 一种绝缘筒及采用所述绝缘筒的主回路结构 | |
CN102664121B (zh) | 一种采用绝缘筒的主回路结构 | |
CN117477417B (zh) | 一种环保型气体绝缘封闭组合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