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2060U - 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02060U
CN214202060U CN202021879413.9U CN202021879413U CN214202060U CN 214202060 U CN214202060 U CN 214202060U CN 202021879413 U CN202021879413 U CN 202021879413U CN 214202060 U CN214202060 U CN 214202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
case assembly
side wall
assembly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94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8794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02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02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02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涉及钟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可拆卸安装的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上下对应以构成夹持空间,其中,上壳组件包括表壳、可拆卸安装于表壳外侧壁的两表耳,以及可拆卸安装于表壳外侧壁且位于两表耳之间的一保护件,表壳包括环形的内圈以及由内圈朝向下壳组件延伸的连接侧壁;下壳组件包括后座,后座可拆卸安装于表壳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具有通过设置可相互组装的表壳、表耳、保护件、后座以及机芯和表盘,拆装便捷,使用者可根据自我喜好,自行选择和配搭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部件,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喜好需求和市场需求,使得手表更具多样性,显著提高了手表的个性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钟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背景技术
手表作为一种计时或显示时间的仪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手表本身的计时或显示时间的功能逐渐被弱化,手表配戴带来的美观、形象的价值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手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配饰,佩戴的手表也侧面体现出的佩戴者的形象、地位、品味。因此,手表的开发和设计越来越注重其外样式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手表厂家为了迎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将手表的表壳设计成多种颜色,例如将手表表壳设置为黑色与白色或者其他多种颜色的配搭,但是由于传统的手表产品,一般采用表耳与表壳成型一体式连接的结构,并且局限于成本的原因,设置好的表壳就不能够再更换颜色和形状,然而,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固定的颜色和形状配搭较为单一,现有的手表在外观上很难满足所有消费者;此外,由于一体式的表壳加工工艺复杂,表壳不便打磨,当表壳轮廓多设计时,不能很好的体现轮廓的线条感,使得手表产品对用户的视觉体验较差,有待改进。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能自由组装,以配搭各种颜色形状,且便于加工的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表壳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的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所述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上下对应以构成夹持空间,其中,
所述上壳组件包括表壳、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表壳外侧壁的两表耳,以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表壳外侧壁且位于两所述表耳之间的一保护件,所述表壳包括环形的内圈以及由所述内圈朝向所述下壳组件延伸的连接侧壁;
所述下壳组件包括后座,所述后座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表壳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件包括保护部、设置于所述保护部内侧壁上的两卡接件、以及由所述保护部朝向所述内圈中心延伸的延伸部,所述保护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延伸部连接成一体式结构,所述保护部的内侧壁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凹槽;
所述内圈外侧壁上开设有与两所述卡接件相对应的两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表耳包括C型连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C型连接部两端的卡合部,所述C型连接部与所述卡合部连接成一体式结构;
所述内圈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合部相对应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侧壁上绕其周向设有若干卡槽;
所述后座的内侧壁上绕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设为截面呈T型的块状结构;
所述缺口设为截面为T型的孔状结构,且所述缺口在竖直方向上贯通所述内圈。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部的底部连接有两外限位块;
所述后座的外侧壁上连接有一内限位块;
当所述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上下对应并组装形成一夹持空间后,所述内限位块位于两所述外限位块之间。
一种手表,包括机芯、表盘以及所述的表壳组件,所述机芯与所述表盘固定于所述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组合形成的夹持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芯包括机芯本体以及位于机芯本体外侧壁的表冠,所述内圈上由其底部向上延伸开设有表冠限位槽,所述表冠限位槽开设于两所述限位孔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表壳组件连接的表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可相互组装的表壳、表耳、保护件、后座以及机芯和表盘的组装部件,不需要借助任何类似于螺丝之类的连接零件,直接通过部件与部件结构配合即可实现组装。
对于使用者来说,手表拆装便捷,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和使用便捷性,并且使用者可根据自我喜好,自行选择和配搭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部件,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喜好需求和市场需求,使得手表更具多样性,显著提高了手表的个性化;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原本一体成型的表壳,在本实用新型中被拆分成多个部分,方便了表壳的打磨,简化了生产工艺,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手表的局部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表中各部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表壳组件中上壳组件的拆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表壳组件中保护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表壳组件中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表壳组件中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另一角度下);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手表组装后的整体示意图(除表带外)。
附图标记:1、上壳组件;11、表壳;111、内圈;112、限位孔;113、缺口;114、表冠限位槽;115、连接侧壁;116、卡槽;12、表耳;121、连接部;122、卡合部;13、保护件;131、保护部;132、卡接件;133、延伸部;134、外限位块;2、下壳组件;21、后座;211、外圈;212、承载部;22、凸台;23、内限位块;3、机芯;31、机芯本体;32、表冠;4、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手表包括表壳组件和设于表壳组件内的机芯3与表盘4,还包括与表壳组件连接的表带(图中未示出)。
表壳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的上壳组件1与下壳组件2,上壳组件1与下壳组件2上下对应以构成夹持空间,机芯3与表盘4固定于上壳组件1与下壳组件2组合形成的该夹持空间内。优选的,夹持空间设为上下端开放的空间,这样能够在保证手表的正常显示和使用的情况下,还能节省表壳11组件的材料,减少整个手表的自重,便于使用者携带。
具体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上壳组件1包括表壳11、可拆卸安装于表壳11外侧壁的两表耳12,以及可拆卸安装于表壳11外侧壁且位于两表耳12之间的一保护件13。下壳组件2包括后座21,后座21可拆卸安装于表壳11的底部。
其中,表壳11包括环形的内圈111以及由内圈111朝向下壳组件2延伸的连接侧壁115。内圈111与连接侧壁115连接成一体式结构。
表耳12包括C型连接部121以及设置于C型连接部121两端的卡合部122,C型连接部121与两卡合部122连接成一体式结构。
内圈111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卡合部122相对应的缺口113。缺口113设置有两组,一组缺口113对应一个表耳12,每组缺口113包括两个,两个缺口113分别对应一个表耳12上的两卡合部122。优选的,卡合部122设为截面呈T型的块状结构,且卡合部122外边缘设为与内圈111外侧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同样的,缺口113设为截面为T型的孔状结构,缺口113的一侧同样设置为与卡合部122外侧壁相对应的弧形结构,且缺口113在竖直方向上贯通内圈111。这样,表耳12与表壳11连接时,表耳12的卡合部122卡合进缺口113内固定,即可实现二者的连接,拆卸和安装都十分方便。
如图4-5所示,保护件13包括保护部131、设置于保护部131内侧壁上的两卡接件132、以及由保护部131朝向内圈111中心延伸的延伸部133,保护部131、卡接件132与延伸部133连接成一体式结构。优选的,保护部131呈块状结构,两卡接件132设为柱形结构。与卡接件132相对应的,内圈111外侧壁上开设有与两卡接件132相对应的两限位孔112。保护件13与表壳11连接时,将卡接件132卡接于限位孔112中,实现二者的卡接和固定。
延伸部133自保护部131的两侧壁向外延伸并交汇呈V型结构,且V型结构中间位置为配合表壳11安装进行了弯折,以使得表壳11与保护件13完成安装后,延伸部133能与表壳顶面接触,以实现对表壳11表面的保护和固定。
另外,由于机芯3包括机芯本体31以及位于机芯本体31外侧壁的表冠32,内圈111上由其底部向上延伸开设有表冠限位槽114,且表冠限位槽114开设于两限位孔112之间。这样,机芯3、表盘4与表壳组件组装时,表冠限位槽114为机芯3上的表冠32提供安装空间,机芯3与表壳11组装后,表冠32位于表冠限位槽114内,并且由于表冠限位槽114开设于两限位孔112之间,将表冠32的位置限制在保护件13的安装位置处,为了保证表冠32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保护部131的内侧壁中心位置处还开设有凹槽,组装成功后,表放入冠的旋钮位于凹槽内,需要操作表冠32调节时间等时,可以拆卸保护件13,即可进行操作,简单方便。
保护件13不仅能起到对整个表壳11的保护作用,还能对机芯3、表冠32起到保护、防水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了整个手表的使用寿命。
如图5-6所示,显示了表壳11与后座21的连接方式为,表壳11的连接侧壁115上绕其周向设有若干卡槽116。后座21的内侧壁上绕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与卡槽116相对应的凸台22。优选的,卡槽116呈L型结构,凸台22呈条状结构。这样表壳11与后座21连接时,凸台22从卡槽116槽口进入后进行一次旋转,以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方式简单,拆装方便。
具体地,后座21包括外圈211与承载部212,外圈211与环形的承载部212连接成一体式结构。凸台22与承载部212连接成一体式结构,外圈211用于实现下壳组件2与上壳组件1的过渡,承载部212用于实现与上壳组件1的连接,以及对机芯3的承载和固定。
后座2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与其连接成一体式结构的一内限位块23,保护部131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其连接成一体式结构的有两外限位块134。两个外限位块134与一内限位块23对应设置,两个外限位块134之间的间隔空间正好满足一内限位块23的安装。当上壳组件1与下壳组件2上下对应并组装成功后,内限位块23位于两外限位块134之间。可以起到对上壳组件1和下壳组件2的限位作用,安装时,为操作人员提供指引,安装后,使得表壳11、保护件13和后座21的位置按照预设的方式实现组装,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上壳组件1中的表壳11、两个表耳12以及一保护件13,下壳组件2中的后座21,以及机芯3和表盘4,按照预设的结构,能够很方便快捷的组装成手表的最终状态,如图7所示。表壳11、表耳12、保护件13、后座21以及表盘4、机芯3的形状和颜色可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自行进行选择和配搭,由于组装便捷,使用者更换配件和组装时操作方便,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喜好需求,显著提高了手表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原理为:手表组装时,首先将机芯3和表盘4置于表壳11内,接着将后座21固定安装于表壳11底端,固定好机芯3和表盘4,最后分别安装表耳12和保护件13,安装好表带,即完成整个手表的组装,操作便捷,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喜好,更换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表耳12、保护件13等部件,满足使用者更多的使用需求,提高手表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机芯3的种类不做限制,机芯3可为机械机芯、石英机芯等;对于表盘4的结构和功能亦不做限制,表盘4可为指示时间、指示日历、计时等之中任一种或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表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安装的上壳组件(1)与下壳组件(2),所述上壳组件(1)与所述下壳组件(2)上下对应以构成夹持空间,其中,
所述上壳组件(1)包括表壳(11)、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表壳(11)外侧壁的两表耳(12),以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表壳(11)外侧壁且位于两所述表耳(12)之间的一保护件(13),所述表壳(11)包括环形的内圈(111)以及由所述内圈(111)朝向所述下壳组件(2)延伸的连接侧壁(115);
所述下壳组件(2)包括后座(21),所述后座(21)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表壳(1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保护件(13)包括保护部(131)、设置于所述保护部(131)内侧壁上的两卡接件(132)、以及由所述保护部(131)朝向所述内圈(111)中心延伸的延伸部(133),所述保护部(131)、所述卡接件(132)与所述延伸部(133)连接成一体式结构,所述保护部(131)的内侧壁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凹槽;
所述内圈(111)外侧壁上开设有与两所述卡接件(132)相对应的两限位孔(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耳(12)包括C型连接部(121)以及设置于所述C型连接部(121)两端的卡合部(122),所述C型连接部(121)与所述卡合部(122)连接成一体式结构;
所述内圈(111)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合部(122)相对应的缺口(1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壁(115)上绕其周向设有若干卡槽(116);
所述后座(21)的内侧壁上绕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卡槽(116)相对应的凸台(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122)设为截面呈T型的块状结构;
所述缺口(113)设为截面为T型的孔状结构,且所述缺口(113)在竖直方向上贯通所述内圈(1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131)的底部连接有两外限位块(134);
所述后座(21)的外侧壁上连接有一内限位块(23);
当所述上壳组件(1)与所述下壳组件(2)上下对应并组装形成一夹持空间后,所述内限位块(23)位于两所述外限位块(134)之间。
7.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芯(3)、表盘(4)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表壳组件,所述机芯(3)与所述表盘(4)固定于所述上壳组件(1)与所述下壳组件(2)组合形成的夹持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3)包括机芯本体(31)以及位于机芯本体(31)外侧壁的表冠(32),所述内圈(111)上由其底部向上延伸开设有表冠限位槽(114)。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表壳组件连接的表带。
CN202021879413.9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Active CN214202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9413.9U CN214202060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9413.9U CN214202060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02060U true CN214202060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28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9413.9U Active CN214202060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020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7516A (zh) * 2022-02-23 2022-03-22 深圳市钟氏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内琐式智能手表
CN115291492A (zh) * 2022-08-11 2022-11-04 广东古尊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手表的上条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7516A (zh) * 2022-02-23 2022-03-22 深圳市钟氏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内琐式智能手表
CN114217516B (zh) * 2022-02-23 2022-04-29 深圳市钟氏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内锁式智能手表
CN115291492A (zh) * 2022-08-11 2022-11-04 广东古尊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手表的上条机构
CN115291492B (zh) * 2022-08-11 2023-09-01 广东古尊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手表的上条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02060U (zh) 一种表壳组件及其手表
US11199814B2 (en) Gasket for smartwatch cover
US4742503A (en) Watch assembly having interchangeable bezels and coordinated interchangeable bands
US5696518A (en) Antenna device integrally fixed to portable electronic appliance
JPS58153191A (ja) 一体構造とした腕時計用ケ−スとバンド
EP2000865A2 (en) Modular watch and device for securing a watch strap to a watch casing
CN209980028U (zh) 一种可diy的手表
CN214802843U (zh) 一种用于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的表带
CN220553094U (zh) 一种手表表壳及手表
CN216160983U (zh) 一种方便更换手表带的表壳
CN213302778U (zh) 一种套筒玻璃手表
CN216647101U (zh) 一种带发光件的表壳
CN210954640U (zh) 一种可换圈多变性手表结构
CN216147379U (zh) 一种镂空表壳
JP2007090046A (ja) 腕装着装置
CN218825179U (zh) 一种更换装饰环的表壳
CN209086682U (zh) 一种表耳及表圈可更换的手表
CN217137023U (zh) 表带结构
CN215006268U (zh) 手表
CN211015048U (zh) 一种方便更换的表壳
CN213069495U (zh) 一种便于更换表盘的表壳
CN213987191U (zh) 一种表体和智能手表
CN216387762U (zh) 一种侧翻表头及手表
CN212749559U (zh) 一种智能手表保护壳及其智能手表
CN217157086U (zh) 表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