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1917U - 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01917U
CN214201917U CN202023078300.1U CN202023078300U CN214201917U CN 214201917 U CN214201917 U CN 214201917U CN 202023078300 U CN202023078300 U CN 202023078300U CN 214201917 U CN214201917 U CN 214201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ive
objective lens
connecting sea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783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国宁
姜志新
邢希达
孙长友
赵俊霞
李丽伟
张泽平
杨倩
张燕莉
马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783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01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01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01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包含有用于弱光成像的光电系统、用于集成光电系统的部件成一体的镜壳(40)、用于对光电系统进行供电的后挂式电源(90),通过镜壳(40),实现了对光电系统的部件整体安装,通过光电系统,实现了对夜视处理,通过后挂式电源(90),实现了对光电系统的随身供电,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因此提高了使用人员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Description

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夜视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背景技术
夜视装置是利用夜间自然弱光或低照度下场景反射的辐射,通过光电、电光转换用增强措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宇航、遥感、天文观察、水质勘探、核物理、医学、生态学、公安司法等,以用军事侦察、瞄准、探测、识别、跟踪、制导等,因此夜视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在现有的夜视装置中,采用夜视仪+头戴显示器+护目镜+信息处理平台的组合模式,头戴式夜视装备模块组合复杂、种类繁多、人机工程差,严重制约了使用人员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因此提高了使用人员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包含有用于弱光成像的光电系统、用于集成光电系统的部件成一体的镜壳、用于对光电系统进行供电的后挂式电源。
由于设计了光电系统、镜壳和后挂式电源,通过镜壳,实现了对光电系统的部件整体安装,通过光电系统,实现了对夜视处理,通过后挂式电源,实现了对光电系统的随身供电,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因此提高了使用人员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性能的方式把光电系统、镜壳和后挂式电源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光电系统设置为包含有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显示模块和电路处理模块。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镜壳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眼部防护镜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镜壳上分别设置有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电路处理模块和眼部防护镜片,在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上设置有显示模块并且在显示模块和电路处理模块上分别设置有后挂式电源。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镜壳设置为包含有筒部、第一曲壳部和第二曲壳部并且筒部的侧面其中一个端部设置为与第一曲壳部的内端头联接,筒部的侧面其中另一个端部设置为与第二曲壳部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第一曲壳部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曲壳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眼部防护镜片联接,在第一曲壳部的外端头上设置有编码器接口体和挂钩部并且在第二曲壳部的外端头上设置有电源线接口体和挂钩部,在第一曲壳部的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照明窗口体和光感窗口体并且筒部设置为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联接,第一曲壳部和第二曲壳部分别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容纳式联接并且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第一曲壳部和第二曲壳部分别设置为弧形盒状体并且编码器接口体、电源线接口体、照明窗口体和光感窗口体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挂钩部设置为具有通孔的耳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设置为MCCD探测器、微光物镜 和物镜连接座并且微光物镜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物镜连接座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联接,物镜连接座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MCCD探测器的前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微光物镜 和物镜连接座分别设置为与镜壳贯串式联接,MCCD探测器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显示模块相对应分布,MCCD探测器设置为1英寸的MCCD探测器和物镜连接座设置为圆形筒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微光物镜设置为包含有物镜筒、物镜第一压圈、物镜第一透镜、物镜第一隔圈、物镜第二透镜、物镜第二隔圈、物镜第三透镜、物镜第四透镜、物镜第三隔圈、物镜第五透镜、物镜第六透镜和物镜第二压圈并且物镜筒分别设置为与物镜第一压圈、物镜第一透镜、物镜第一隔圈、物镜第二透镜、物镜第二隔圈、物镜第三透镜、物镜第四透镜、物镜第三隔圈、物镜第五透镜、物镜第六透镜和物镜第二压圈依次容纳式联接,物镜筒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物镜第一压圈联接并且物镜筒的后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物镜第二压圈和物镜连接座联接,在物镜第一压圈与物镜第一隔圈之间设置有物镜第一透镜并且在物镜第一隔圈与物镜第二隔圈之间设置有物镜第二透镜,在物镜第二隔圈和物镜第三隔圈之间分别设置有物镜第三透镜1和物镜第四透镜并且在物镜第三隔圈和物镜第二压圈之间分别设置有物镜第五透镜和物镜第六透镜,物镜筒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物镜第一压圈、物镜第一隔圈、物镜第二隔圈、物镜第三隔圈和物镜第二压圈分别设置为圆形圈状体,物镜第一透镜设置为Nd≤1.9、Vd≤41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二透镜设置为Nd≤1.9、Vd≤41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三透镜设置为Nd≥1.9、Vd≤18的具有负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四透镜设置为Nd≤1.9、Vd≤41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五透镜设置为Nd≥1.8、Vd≥33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平凸形透镜,物镜第六透镜设置为Nd≤1.7、Vd≥32的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向像方的弯月形透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显示模块设置为包含有光波导显示模组、显示屏和目镜并且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目镜的连接座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联接,目镜的连接座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显示屏联接并且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联接,显示屏设置为0.49英寸黑白OLED显示屏并且目镜设置为具有复合透镜的目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电路处理模块设置为具有FPGA芯片的电路并且电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显示模块联接,电路处理模块的电源端口部设置为与后挂式电源联接并且电路处理模块的电路支架设置为与镜壳的内壁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眼部防护镜片设置为光透过率大于10%具有镀膜的防护镜片并且眼部防护镜片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镜壳嵌入式联接并且在眼部防护镜片和镜壳之间设置有锁紧螺钉,在眼部防护镜片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鼻托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挂式电源设置为包含有电池筒、电源线连接座、电池盒盖、挂带、负极弹簧、电池盒盖内筒、负极连接座、正极导电钉、正极弹簧、正极底座、焊片和电池组连接座并且电池筒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源线连接座和焊片联接,电池筒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盒盖联接并且挂带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盒盖联接,挂带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筒联接并且电池筒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电池组连接座联接,电池盒盖内筒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负极弹簧联接并且电池盒盖内筒的敞口部设置为与负极连接座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负极连接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筒螺纹式联接并且正极底座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正极导电钉联接,正极底座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正极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正极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焊片的的其中一个端头连接,焊片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源线连接座联接并且正极底座设置为与电池筒滑动式联接,电源线连接座分别设置为通过导线与负极弹簧、正极导电钉、显示模块和电路处理模块联接并且电池筒、电源线连接座、电池盒盖、电池盒盖内筒、负极连接座、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挂带设置为端头具有套管的带状体并且正极导电钉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负极弹簧和正极弹簧分别设置为锥形弹簧并且正极底座设置为圆形盘状体,焊片设置为凸字形板状体并且电池组连接座设置为端头具有通孔体的凸字形曲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镜壳和后挂式电源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显示模块和电路处理模块设置为按照弱光成像的方式分布并且镜壳、后挂式电源、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显示模块和电路处理模块与眼部防护镜片设置为按照前端防护的方式分布,物镜筒和物镜连接座分别设置为与筒部联接,在照明窗口体中设置有照明灯并且照明灯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部联接,在光感窗口体中设置有光强度传感器并且光强度传感器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部联接,MCCD探测器、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显示屏分别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MCCD探测器的分辨率设置为800×600,微光物镜的焦距设置为24.5mm,微光物镜的轴向长度设置为39mm,微光物镜的视场设置为32.7°×24.8°,微光物镜的对角线视场设置为40°,目镜的焦距设置为14mm,目镜的视场设置为40°,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出瞳距离设置为18mm,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出瞳中心相距设置为64mm,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280×720,显示屏的像元尺寸设置为8.37μm×8.37μm。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由镜壳实现了对光电系统的部件整体安装,由光电系统实现了对夜视处理,由后挂式电源实现了对光电系统的随身供电,由镜壳、光电系统和后挂式电源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其步骤是:把电池盒盖通过负极连接座与电池筒转动,把电池盒盖与电池筒分开,把电池装入到电池筒中,再把电池盒盖通过负极连接座与电池筒进行反方向转动,把电池盒盖与电池筒拧紧,通过导线接头与电源线接口体连接,把显示模块和电路处理模块与电池连接,通过编码器接口体与计算机连接,对电路处理模块进行初始化处理,
使电路处理模块处于工作状态,MCCD探测器、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在显示屏上出现具有熄屏、辅助照明、亮度调节和亮度校正的菜单栏,调整微光物镜,使不同距离目标进行清楚成像,熄屏菜单栏控制左右显示屏单体熄灭或者同时熄灭,辅助照明菜单栏控制红外照明灯的开启和关闭,在夜间极暗条件下的近距离阅读、维修作业时,开启辅助照明,亮度调节菜单栏控制左右显示屏亮度,亮度等级共有七级,适用于不同亮度条件下的观瞄使用,亮度校正菜单栏控制左右显示屏的亮度加减,共五十级,用于调节两块显示屏在同档位时的亮度差异,当电路处理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时,MCCD探测器、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显示屏处于非工作状态,
通过挂钩部与束带,把筒部、第一曲壳部和第二曲壳部安装在操作人员的头部上,第一曲壳部和第二曲壳部安装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上,眼部防护镜片安装在操作人员的鼻部上,通过电池组连接座与束带,把电池筒安装在操作人员的手臂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镜壳和后挂式电源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显示模块、电路处理模块和眼部防护镜片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筒部、第一曲壳部、第二曲壳部、编码器接口体、电源线接口体、照明窗口体、光感窗口体、挂钩部、MCCD探测器、微光物镜 和物镜连接座、物镜筒、物镜第一压圈、物镜第一透镜、物镜第一隔圈、物镜第二透镜、物镜第二隔圈、物镜第三透镜、物镜第四透镜、物镜第三隔圈、物镜第五透镜、物镜第六透镜、物镜第二压圈、光波导显示模组、显示屏、目镜、电池筒、电源线连接座、电池盒盖、挂带、负极弹簧、电池盒盖内筒、负极连接座、正极导电钉、正极弹簧、正极底座、焊片和电池组连接座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性能的光电系统、镜壳和后挂式电源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显示模块6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挂式电源90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微光物镜3的点列斑示意图,
图6为微光物镜3的传函曲线示意图,
镜壳-40、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显示模块-60、电路处理模块-70、眼部防护镜片-80、后挂式电源-90、筒部-401、第一曲壳部-402、第二曲壳部-403、编码器接口体-404、电源线接口体-405、照明窗口体-406、光感窗口体-407、挂钩部-408、MCCD探测器-2、微光物镜-3 、物镜连接座-5、物镜筒-4、物镜第一压圈- 6、物镜第一透镜-7、物镜第一隔圈-8、物镜第二透镜-9、物镜第二隔圈-10、物镜第三透镜-11、物镜第四透镜-12、物镜第三隔圈-13、物镜第五透镜-14、物镜第六透镜-15、物镜第二压圈-16、光波导显示模组-17、显示屏-18、目镜-19、电池筒-20、电源线连接座 -21、电池盒盖-22、挂带-23、负极弹簧-24、电池盒盖内筒-25、负极连接座-26、正极导电钉-27、正极弹簧-28、正极底座-29、焊片-30、电池组连接座-31。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镜壳40、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显示模块60、电路处理模块70、眼部防护镜片80和后挂式电源90并且在镜壳40上分别设置有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电路处理模块70和眼部防护镜片80,在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上设置有显示模块60并且在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上分别设置有后挂式电源90。
在本实施例中,镜壳40设置为包含有筒部401、第一曲壳部402和第二曲壳部403并且筒部401的侧面其中一个端部设置为与第一曲壳部402的内端头联接,筒部401的侧面其中另一个端部设置为与第二曲壳部403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第一曲壳部402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曲壳部403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眼部防护镜片80联接,在第一曲壳部402的外端头上设置有编码器接口体404和挂钩部408并且在第二曲壳部403的外端头上设置有电源线接口体405和挂钩部408,在第一曲壳部402的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照明窗口体406和光感窗口体407并且筒部401设置为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联接,第一曲壳部402和第二曲壳部403分别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70容纳式联接并且筒部40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第一曲壳部402和第二曲壳部403分别设置为弧形盒状体并且编码器接口体404、电源线接口体405、照明窗口体406和光感窗口体407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挂钩部408设置为具有通孔的耳座。
通过镜壳40,形成了对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电路处理模块70、眼部防护镜片80和后挂式电源90的支撑连接点,由筒部401,实现了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的连接,由第一曲壳部402和第二曲壳部403,实现了与电路处理模块70的连接,实现了与眼部防护镜片80的连接,由电源线接口体405,实现了与后挂式电源90的连接,由编码器接口体404,实现了与外部电子设备进行通讯处理,由照明窗口体406,实现了与照明灯的连接,由光感窗口体407,实现了与光强度传感器的连接,由挂钩部408,实现了与束带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电路处理模块70、眼部防护镜片80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设置为MCCD探测器2、微光物镜3 和物镜连接座5并且微光物镜3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物镜连接座5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联接,物镜连接座5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MCCD探测器2的前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微光物镜3 和物镜连接座5分别设置为与镜壳40贯串式联接,MCCD探测器2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显示模块60相对应分布,MCCD探测器2设置为1英寸的MCCD探测器和物镜连接座5设置为圆形筒状体。
通过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形成了对镜壳40和显示模块60的支撑连接点,由微光物镜3 和物镜连接座5,实现了与镜壳40的连接,由MCCD探测器2,实现了与显示模块6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光学系统的物镜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微光物镜3设置为包含有物镜筒4、物镜第一压圈 6、物镜第一透镜7、物镜第一隔圈8、物镜第二透镜9、物镜第二隔圈10、物镜第三透镜11、物镜第四透镜12、物镜第三隔圈13、物镜第五透镜14、物镜第六透镜15和物镜第二压圈16并且物镜筒4分别设置为与物镜第一压圈 6、物镜第一透镜7、物镜第一隔圈8、物镜第二透镜9、物镜第二隔圈10、物镜第三透镜11、物镜第四透镜12、物镜第三隔圈13、物镜第五透镜14、物镜第六透镜15和物镜第二压圈16依次容纳式联接,物镜筒4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物镜第一压圈 6联接并且物镜筒4的后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物镜第二压圈16和物镜连接座5联接,在物镜第一压圈 6与物镜第一隔圈8之间设置有物镜第一透镜7并且在物镜第一隔圈8与物镜第二隔圈10之间设置有物镜第二透镜9,在物镜第二隔圈10和物镜第三隔圈13之间分别设置有物镜第三透镜1和物镜第四透镜12并且在物镜第三隔圈13和物镜第二压圈16之间分别设置有物镜第五透镜14和物镜第六透镜15,物镜筒4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物镜第一压圈 6、物镜第一隔圈8、物镜第二隔圈10、物镜第三隔圈13和物镜第二压圈16分别设置为圆形圈状体,物镜第一透镜7设置为Nd≤1.9、Vd≤41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二透镜9设置为Nd≤1.9、Vd≤41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三透镜11设置为Nd≥1.9、Vd≤18的具有负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四透镜12设置为Nd≤1.9、Vd≤41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五透镜14设置为Nd≥1.8、Vd≥33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平凸形透镜,物镜第六透镜15设置为Nd≤1.7、Vd≥32的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向像方的弯月形透镜。
由物镜筒4,实现了与镜壳4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光学系统的组合物镜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60设置为包含有光波导显示模组17、显示屏18和目镜19并且光波导显示模组17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目镜19的连接座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联接,目镜19的连接座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显示屏18联接并且光波导显示模组17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联接,显示屏18设置为0.49英寸黑白OLED显示屏1并且目镜19设置为具有复合透镜的目镜。
通过显示模块60,形成了对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的支撑连接点,由显示模块60,实现了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光学系统的目镜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处理模块70设置为具有FPGA芯片的电路并且电路处理模块70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显示模块60联接,电路处理模块70的电源端口部设置为与后挂式电源90联接并且电路处理模块70的电路支架设置为与镜壳40的内壁联接。
通过电路处理模块70,形成了对镜壳40、显示模块60和后挂式电源90的支撑连接点,由电路处理模块70,实现了与镜壳40的连接,实现了与显示模块60的连接,实现了与后挂式电源9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显示模块60输入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眼部防护镜片80设置为光透过率大于10%具有镀膜的防护镜片并且眼部防护镜片8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镜壳40嵌入式联接并且在眼部防护镜片80和镜壳40之间设置有锁紧螺钉,在眼部防护镜片80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鼻托部。
通过眼部防护镜片80,形成了对镜壳40的支撑连接点,由眼部防护镜片80,实现了与镜壳4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憎水防雾进行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后挂式电源90设置为包含有电池筒20、电源线连接座 21、电池盒盖22、挂带23、负极弹簧24、电池盒盖内筒25、负极连接座26、正极导电钉27、正极弹簧28、正极底座29、焊片30和电池组连接座31并且电池筒20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源线连接座21和焊片30联接,电池筒20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盒盖22联接并且挂带2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盒盖22联接,挂带2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筒20联接并且电池筒20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电池组连接座31联接,电池盒盖内筒25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负极弹簧24联接并且电池盒盖内筒25的敞口部设置为与负极连接座26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负极连接座2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筒20螺纹式联接并且正极底座29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正极导电钉27联接,正极底座29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正极弹簧28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正极弹簧28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焊片30的的其中一个端头连接,焊片30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源线连接座 21联接并且正极底座29设置为与电池筒20滑动式联接,电源线连接座 21分别设置为通过导线与负极弹簧24、正极导电钉27、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联接并且电池筒20、电源线连接座 21、电池盒盖22、电池盒盖内筒25、负极连接座26、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挂带23设置为端头具有套管的带状体并且正极导电钉27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负极弹簧24和正极弹簧28分别设置为锥形弹簧并且正极底座29设置为圆形盘状体,焊片30设置为凸字形板状体并且电池组连接座31设置为端头具有通孔体的凸字形曲板。
通过后挂式电源90,形成了对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的支撑连接点,由电源线连接座 21,实现了与显示模块60的连接,实现了与电路处理模块70的连接,由电池筒20、电池盒盖22、挂带23、负极弹簧24、电池盒盖内筒25、负极连接座26、正极导电钉27、正极弹簧28、正极底座29和焊片30,实现了对电池的容纳处理,由电池组连接座31,实现了与束带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进行供电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镜壳40和后挂式电源90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设置为按照弱光成像的方式分布并且镜壳40、后挂式电源90、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与眼部防护镜片80设置为按照前端防护的方式分布,物镜筒4和物镜连接座5分别设置为与筒部401联接,在照明窗口体406中设置有照明灯并且照明灯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70的输出端口部联接,在光感窗口体407中设置有光强度传感器并且光强度传感器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70的输入端口部联接,MCCD探测器2、光波导显示模组17和显示屏18分别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70的输出端口部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MCCD探测器2的分辨率设置为800×600,微光物镜3的焦距设置为24.5mm,微光物镜3的轴向长度设置为39mm,微光物镜3的视场设置为32.7°×24.8°,微光物镜3的对角线视场设置为40°,目镜19的焦距设置为14mm,目镜19的视场设置为40°,光波导显示模组17的出瞳距离设置为18mm,光波导显示模组17的出瞳中心相距设置为64mm,显示屏18的分辨率设置为1280×720,显示屏18的像元尺寸设置为8.37μm×8.37μm。
把电池盒盖22通过负极连接座26与电池筒20转动,把电池盒盖22与电池筒20分开,把电池装入到电池筒20中,再把电池盒盖22通过负极连接座26与电池筒20进行反方向转动,把电池盒盖22与电池筒20拧紧,通过导线接头与电源线接口体405连接,把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与电池连接,通过编码器接口体404与计算机连接,对电路处理模块70进行初始化处理,
使电路处理模块70处于工作状态,MCCD探测器2、光波导显示模组17和显示屏18处于工作状态,在显示屏18上出现具有熄屏、辅助照明、亮度调节和亮度校正的菜单栏,调整微光物镜3,使不同距离目标进行清楚成像,熄屏菜单栏控制左右显示屏18单体熄灭或者同时熄灭,辅助照明菜单栏控制红外照明灯的开启和关闭,在夜间极暗条件下的近距离阅读、维修作业时,开启辅助照明,亮度调节菜单栏控制左右显示屏18亮度,亮度等级共有七级,适用于不同亮度条件下的观瞄使用,亮度校正菜单栏控制左右显示屏18的亮度加减,共五十级,用于调节两块显示屏18在同档位时的亮度差异,当电路处理模块7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MCCD探测器2、光波导显示模组17和显示屏18处于非工作状态,
通过挂钩部408与束带,把筒部401、第一曲壳部402和第二曲壳部403安装在操作人员的头部上,第一曲壳部402和第二曲壳部403安装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上,眼部防护镜片80安装在操作人员的鼻部上,通过电池组连接座31与束带,把电池筒20安装在操作人员的手臂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性能的方式把光电系统、镜壳40和后挂式电源90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光电系统设置为包含有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镜壳40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眼部防护镜片80。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光电系统、镜壳40和后挂式电源90,通过镜壳40,实现了对光电系统的部件整体安装,通过光电系统,实现了对夜视处理,通过后挂式电源90,实现了对光电系统的随身供电,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因此提高了使用人员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2、由于设计了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实现了光电转换成像处理。
3、由于设计了眼部防护镜片80,实现了对操作人员的防护处理。
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性能的光电系统、镜壳40和后挂式电源90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其他的与本实用新型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弱光成像的光电系统、用于集成光电系统的部件成一体的镜壳(40)、用于对光电系统进行供电的后挂式电源(90),
光电系统设置为包含有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镜壳(40)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眼部防护镜片(80),
在镜壳(40)上分别设置有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电路处理模块(70)和眼部防护镜片(80),在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上设置有显示模块(60)并且在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上分别设置有后挂式电源(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性能的方式把光电系统、镜壳(40)和后挂式电源(90)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其特征是:镜壳(40)设置为包含有筒部(401)、第一曲壳部(402)和第二曲壳部(403)并且筒部(401)的侧面其中一个端部设置为与第一曲壳部(402)的内端头联接,筒部(401)的侧面其中另一个端部设置为与第二曲壳部(403)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第一曲壳部(402)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曲壳部(403)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眼部防护镜片(80)联接,在第一曲壳部(402)的外端头上设置有编码器接口体(404)和挂钩部(408)并且在第二曲壳部(403)的外端头上设置有电源线接口体(405)和挂钩部(408),在第一曲壳部(402)的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照明窗口体(406)和光感窗口体(407)并且筒部(401)设置为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联接,第一曲壳部(402)和第二曲壳部(403)分别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70)容纳式联接并且筒部(40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第一曲壳部(402)和第二曲壳部(403)分别设置为弧形盒状体并且编码器接口体(404)、电源线接口体(405)、照明窗口体(406)和光感窗口体(407)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挂钩部(408)设置为具有通孔的耳座,
或,后挂式电源(90)设置为包含有电池筒(20)、电源线连接座(21)、电池盒盖(22)、挂带(23)、负极弹簧(24)、电池盒盖内筒(25)、负极连接座(26)、正极导电钉(27)、正极弹簧(28)、正极底座(29)、焊片(30)和电池组连接座(31)并且电池筒(20)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源线连接座(21)和焊片(30)联接,电池筒(20)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盒盖(22)联接并且挂带(2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盒盖(22)联接,挂带(2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筒(20)联接并且电池筒(20)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电池组连接座(31)联接,电池盒盖内筒(25)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负极弹簧(24)联接并且电池盒盖内筒(25)的敞口部设置为与负极连接座(26)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负极连接座(2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池筒(20)螺纹式联接并且正极底座(29)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正极导电钉(27)联接,正极底座(29)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正极弹簧(28)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正极弹簧(28)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焊片(30)的其中一个端头连接,焊片(30)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电源线连接座(21)联接并且正极底座(29)设置为与电池筒(20)滑动式联接,电源线连接座(21)分别设置为通过导线与负极弹簧(24)、正极导电钉(27)、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联接并且电池筒(20)、电源线连接座(21)、电池盒盖(22)、电池盒盖内筒(25)、负极连接座(26)、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挂带(23)设置为端头具有套管的带状体并且正极导电钉(27)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负极弹簧(24)和正极弹簧(28)分别设置为锥形弹簧并且正极底座(29)设置为圆形盘状体,焊片(30)设置为凸字形板状体并且电池组连接座(31)设置为端头具有通孔体的凸字形曲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其特征是: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设置为MCCD探测器(2)、微光物镜(3) 和物镜连接座(5)并且微光物镜(3)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物镜连接座(5)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联接,物镜连接座(5)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MCCD探测器(2)的前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微光物镜(3) 和物镜连接座(5)分别设置为与镜壳(40)贯串式联接,MCCD探测器(2)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显示模块(60)相对应分布,MCCD探测器(2)设置为1英寸的MCCD探测器和物镜连接座(5)设置为圆形筒状体,
或,微光物镜(3)设置为包含有物镜筒(4)、物镜第一压圈(6)、物镜第一透镜(7)、物镜第一隔圈(8)、物镜第二透镜(9)、物镜第二隔圈(10)、物镜第三透镜(11)、物镜第四透镜(12)、物镜第三隔圈(13)、物镜第五透镜(14)、物镜第六透镜(15)和物镜第二压圈(16)并且物镜筒(4)分别设置为与物镜第一压圈(6)、物镜第一透镜(7)、物镜第一隔圈(8)、物镜第二透镜(9)、物镜第二隔圈(10)、物镜第三透镜(11)、物镜第四透镜(12)、物镜第三隔圈(13)、物镜第五透镜(14)、物镜第六透镜(15)和物镜第二压圈(16)依次容纳式联接,物镜筒(4)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物镜第一压圈(6)联接并且物镜筒(4)的后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物镜第二压圈(16)和物镜连接座(5)联接,在物镜第一压圈(6)与物镜第一隔圈(8)之间设置有物镜第一透镜(7)并且在物镜第一隔圈(8)与物镜第二隔圈(10)之间设置有物镜第二透镜(9),在物镜第二隔圈(10)和物镜第三隔圈(13)之间分别设置有物镜第三透镜(11)和物镜第四透镜(12)并且在物镜第三隔圈(13)和物镜第二压圈(16)之间分别设置有物镜第五透镜(14)和物镜第六透镜(15),物镜筒(4)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物镜第一压圈(6)、物镜第一隔圈(8)、物镜第二隔圈(10)、物镜第三隔圈(13)和物镜第二压圈(16)分别设置为圆形圈状体,物镜第一透镜(7)设置为Nd≤1.9、Vd≤41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二透镜(9)设置为Nd≤1.9、Vd≤41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三透镜(11)设置为Nd≥1.9、Vd≤18的具有负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四透镜(12)设置为Nd≤1.9、Vd≤41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形透镜,物镜第五透镜(14)设置为Nd≥1.8、Vd≥33的具有正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平凸形透镜,物镜第六透镜(15)设置为Nd≤1.7、Vd≥32的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向像方的弯月形透镜,
或,显示模块(60)设置为包含有光波导显示模组(17)、显示屏(18)和目镜(19)并且光波导显示模组(17)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目镜(19)的连接座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联接,目镜(19)的连接座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显示屏(18)联接并且光波导显示模组(17)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联接,显示屏(18)设置为0.49英寸黑白OLED显示屏1并且目镜(19)设置为具有复合透镜的目镜,
或,电路处理模块(70)设置为具有FPGA芯片的电路并且电路处理模块(70)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显示模块(60)联接,电路处理模块(70)的电源端口部设置为与后挂式电源(90)联接并且电路处理模块(70)的电路支架设置为与镜壳(40)的内壁联接,
或,眼部防护镜片(80)设置为光透过率大于10%具有镀膜的防护镜片并且眼部防护镜片(8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镜壳(40)嵌入式联接并且在眼部防护镜片(80)和镜壳(40)之间设置有锁紧螺钉,在眼部防护镜片(80)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鼻托部。
5.根据权利要求 1 至4 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其特征是:镜壳(40)和后挂式电源(90)与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设置为按照弱光成像的方式分布并且镜壳(40)、后挂式电源(90)、低照度固体探测模块(50)、显示模块(60)和电路处理模块(70)与眼部防护镜片(80)设置为按照前端防护的方式分布,物镜筒(4)和物镜连接座(5)分别设置为与筒部(401)联接,在照明窗口体(406)中设置有照明灯并且照明灯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70)的输出端口部联接,在光感窗口体(407)中设置有光强度传感器并且光强度传感器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70)的输入端口部联接,MCCD探测器(2)、光波导显示模组(17)和显示屏(18)分别设置为与电路处理模块(70)的输出端口部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其特征是:MCCD探测器(2)的分辨率设置为800×600,微光物镜(3)的焦距设置为24.5mm,微光物镜(3)的轴向长度设置为39mm,微光物镜(3)的视场设置为32.7°×24.8°,微光物镜(3)的对角线视场设置为40°,目镜(19)的焦距设置为14mm,目镜(19)的视场设置为40°,光波导显示模组(17)的出瞳距离设置为18mm,光波导显示模组(17)的出瞳中心相距设置为64mm,显示屏(18)的分辨率设置为1280×720,显示屏(18)的像元尺寸设置为8.37μm×8.37μm。
CN202023078300.1U 2020-12-20 2020-12-20 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Active CN214201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8300.1U CN214201917U (zh) 2020-12-20 2020-12-20 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8300.1U CN214201917U (zh) 2020-12-20 2020-12-20 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01917U true CN214201917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54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8300.1U Active CN214201917U (zh) 2020-12-20 2020-12-20 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01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0234A (zh) 镜头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73089B (zh) 一种自组式融合夜视系统
CN214201917U (zh) 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
CN205787347U (zh) 一种安装在白光瞄准镜上的夜视前置镜
CN210605383U (zh) 一种感光元件内置的可穿戴设备
CN112505912A (zh) 基于光波导的夜视装置和使用方法
CN210427937U (zh) 分光式光电望远镜
CN211263937U (zh) 一种可伸缩调节的换流站高空巡视工具
CN205539698U (zh) 具有光纤检测结构的插接式手机显微镜
CN210119619U (zh) 一种适合黑夜无外界光源环境5mm焦距的镜头
CN217133467U (zh) 一种具有夜视功能的单目望远镜
RU44836U1 (ru) Двухканальная оптико-электр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CN208398726U (zh) 一种瞄准镜
CN209461065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节亮度功能的夜视仪屏幕
CN208836244U (zh) 一种超广角防夜视反光的摄像机
CN208969369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7410428U (zh) 一种高成像质量的手机用潜望式光学变焦摄像镜头模组
CN205787348U (zh) 一种单目拼接成双目的夜视仪
CN208011399U (zh) Led投影灯
CN207601407U (zh) 一种手机用无盖潜望式光学变焦镜头模组
PT104493B (pt) Eye-screen display
CN204305181U (zh) 一种辅助照夜视装置
CN210222350U (zh) 一种夜视望远镜
CN219875872U (zh) 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
CN204883040U (zh) 一种红外夜视仪瞄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