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7212U - 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 - Google Patents

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7212U
CN214197212U CN202022353882.3U CN202022353882U CN214197212U CN 214197212 U CN214197212 U CN 214197212U CN 202022353882 U CN202022353882 U CN 202022353882U CN 214197212 U CN214197212 U CN 214197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ake
gear
connecting shaft
pow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38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鹏彦
杨罡
孟嘉强
孙洋
郝喜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Datong 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Datong 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Datong 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Datong 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538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7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7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7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用取力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包括设置在变速箱中壳内与主轴平行的取力连接轴,取力连接轴上键联接有取力齿轮,取力齿轮与副轴上的一挡齿轮啮合,取力连接轴的输出端伸出变速箱中壳外,取力连接轴的输出端联接取力器。在变速箱中壳上开有前轴承孔、后轴承孔,前轴承孔内装有前轴承、后轴承孔内装有后轴承;前轴承和后轴承径向支撑取力连接轴,并通过轴承卡簧轴向固定取力连接轴。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使得取力结构满足取力工况的同时,避免了惰轮取力惰轮轴和轴承异常磨损引起的寿命不足的问题,取力结构的取力寿命提高到实际所需寿命到的5倍,并兼顾取力平稳的优点。

Description

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用取力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箱取力器是安装在汽车变速箱外侧的附加装置,通过从汽车变速箱的齿轮获取动力,向需要额外动力的自卸车、消防车、水泥搅拌车和制冷车等专用车提供动力。为实现变速箱给取力器额外的动力输出,变速箱内部需要增加取力结构。
重型汽车采用的9挡变速器加装惰轮取力结构强制润滑后进行取力结构疲劳试验,进行20小时后变速器异响,拆解发现惰轮轴和惰轮滚针轴承异常磨损。同结构的大扭矩9挡变速器采用惰轮取力结构在工程车上也出现相同的故障。而该故障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取力器的功能使用和寿命外,还影响变速箱的功能使用和寿命,从而造成自卸车或者消防车等工程车的功能使用故障的同时,也会影响工程用车的正常行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惰轮取力结构取力时惰轮轴及轴承异常磨损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相比于惰轮取力可增加延长使用寿命的取力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包括设置在变速箱中壳内与主轴平行的取力连接轴,取力连接轴上键联接有取力齿轮,取力齿轮与副轴上的一挡齿轮啮合,取力连接轴的输出端伸出变速箱中壳外,取力连接轴的输出端联接取力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变速箱中壳上开有前轴承孔、后轴承孔,前轴承孔内装有前轴承、后轴承孔内装有后轴承;前轴承和后轴承径向支撑取力连接轴,并通过轴承卡簧轴向固定取力连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取力齿轮与取力连接轴之间为花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卡簧包括前卡簧和后卡簧,取力连接轴上还设置有垫片,沿取力连接轴轴向从左到右依次为前卡簧、垫片、取力齿轮、前轴承、后轴承、后卡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动力由主轴、传动齿轮、副轴常啮合齿轮、副轴、一挡齿轮逐级传递到取力齿轮,取力齿轮将动力传递到取力连接轴进行输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使得取力结构满足取力工况的同时,避免了惰轮取力惰轮轴和轴承异常磨损引起的寿命不足的问题,取力结构的取力寿命提高到实际所需寿命到的5倍,并兼顾取力平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变速箱惰轮取力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速箱中壳;2-主轴;3-传动齿轮;4-副轴常啮合齿轮;5-副轴;6-一挡齿轮;7-取力齿轮;8-取力连接轴;9-前卡簧;10-前轴承;11-后轴承;12-后卡簧;13-取力器;14-取力器输入轴;15-惰轮;16-惰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种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变速箱中壳1内的取力连接轴8、取力齿轮7、前轴承10、后轴承11;取力连接轴8平行于主轴2设置;在变速箱中壳1上开有前轴承孔、后轴承孔,前轴承孔内安装前轴承10、后轴承孔内安装后轴承11。前轴承10和后轴承11径向支撑取力连接轴8,并通过轴承卡簧轴向固定取力连接轴8。
轴承卡簧包括前卡簧9和后卡簧12,取力连接轴8上还设置有垫片,沿取力连接轴8轴向从左到右依次为前卡簧9、垫片、取力齿轮7、前轴承10、后轴承11、后卡簧12。
取力齿轮7通过花键的径向定位和卡簧及垫片的轴向定位固定于取力连接轴8上;取力齿轮7与副轴上的一挡齿轮6啮合,取力连接轴8的输出端伸出变速箱中壳1外,取力连接轴8的输出端通过花键联接取力器13。动力由输入轴2、传动齿轮3、副轴常啮合齿轮4、副轴5、一挡齿轮6逐次传递到取力齿轮7,取力齿轮7将动力传递到取力连接轴8,取力连接轴8将动力输出到取力器13。
作业时,变速器总成挂入1挡,通过输入轴输入动力,经过传动齿轮3和副轴常啮合齿轮4的啮合,将动力传到副轴5,副轴5带动一挡齿轮6转动,再通过一挡齿轮6与取力齿轮7的啮合将动力传递到取力连接轴8,最终取力连接轴8将动力输出到取力器13达到取力工况输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变速箱中壳(1)内与主轴(2)平行的取力连接轴(8),取力连接轴(8)上键联接有取力齿轮(7),取力齿轮(7)与副轴上的一挡齿轮(6)啮合,取力连接轴(8)的输出端伸出变速箱中壳(1)外,取力连接轴(8)的输出端联接取力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箱中壳(1)上开有前轴承孔、后轴承孔,前轴承孔内装有前轴承(10)、后轴承孔内装有后轴承(11);前轴承(10)和后轴承(11)径向支撑取力连接轴(8),并通过轴承卡簧轴向固定取力连接轴(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齿轮(7)与取力连接轴(8)之间为花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卡簧包括前卡簧(9)和后卡簧(12),取力连接轴(8)上还设置有垫片,沿取力连接轴(8)轴向从左到右依次为前卡簧(9)、垫片、取力齿轮(7)、前轴承(10)、后轴承(11)、后卡簧(12)。
CN202022353882.3U 2020-10-21 2020-10-21 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 Active CN214197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3882.3U CN214197212U (zh) 2020-10-21 2020-10-21 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3882.3U CN214197212U (zh) 2020-10-21 2020-10-21 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7212U true CN214197212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3882.3U Active CN214197212U (zh) 2020-10-21 2020-10-21 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72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3445B (zh) 电动车变速器
CN210852020U (zh) 电动车辆驱动系统及电驱动桥、电动车辆
CN113183743A (zh) 一种集成混合动力系统
CN111791694A (zh) 同轴式两挡驱动系统
CN214197212U (zh) 重型汽车变速箱用副轴一挡取力结构
CN107542863B (zh) 三行星排混合动力两挡自动变速器总成
CN21338387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双电机同轴电动汽车驱动桥
CN103352963A (zh) 双动力输入变速系统
CN211335436U (zh) 一种双电机双速平行轴的电驱动桥
CN215521864U (zh) 一种集成分动箱和主减速器总成的一体式6x6汽车驱动桥
CN210283891U (zh) 同轴式两挡驱动系统
CN115366644A (zh) 一种双电机两档无动力中断电驱动桥
CN212737731U (zh) 汽车及其混合动力驱动单元
CN210970639U (zh) 一种同轴动力耦合驱动电机总成
CN211000772U (zh) 双电机集成两档amt双速平行轴输出二级减速电驱动桥
CN108591399B (zh) 变速电动车驱动桥总成
CN113124111A (zh) 车辆用减速箱
CN213541195U (zh) 一种油电并联混合机场消防车底盘的电机带取力机构
CN220286365U (zh) 一种两级行星齿轮减速器及汽车
CN218197757U (zh) 一种可实现双联桥后桥提升的中桥结构
CN214743138U (zh) 一种多功能动力传动装置
CN217761908U (zh) 电机电控两档新能源减速器集成结构
CN218948852U (zh) 一种平行轴结构的电驱动后桥总成
CN211423288U (zh) 车辆用减速箱
CN113431877A (zh) 电机电控两档新能源减速器集成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