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6100U - 双向开阖式窗帘 - Google Patents

双向开阖式窗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6100U
CN214196100U CN202022106706.XU CN202022106706U CN214196100U CN 214196100 U CN214196100 U CN 214196100U CN 202022106706 U CN202022106706 U CN 202022106706U CN 214196100 U CN214196100 U CN 214196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liding seat
rope
reel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067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067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6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6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6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向开阖式窗帘,包括在一定着物下方依序设置有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且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连结有一帘体。另于第一横梁中安装一第一升降结构,于第二横梁中安装一第二升降结构。其中第一升降结构用以控制第一横梁相对该定着物远离或是靠近,第二升降结构用以控制第二横梁相对该定着物远离或是靠近。据此,俾具有方便组装及检修之效果。

Description

双向开阖式窗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能够改变窗帘透光(或遮蔽)面积的双向开阖式窗帘。
背景技术
现有双向开阖式窗帘(top down,bottom up,TDBU)的组成包括有上、中、下梁,且于该中梁与下梁之间设置有帘体,帘体的两端分别与中梁及下梁连接。前述中梁是透过两条拉绳的带动而能够相对上梁远离或是靠近,前述下梁是透过不同于连接中梁的另外两条拉绳的带动而能够相对中梁远离或是靠近,借此以达到能够任意改变该双向开阖式窗帘的透光(或遮蔽)面积的目的。
惟,该现有的双向开阖式窗帘结构虽然使得遮光更具灵活性,惟其用以卷收拉绳的两组卷绳单元是安装在上梁内,该两组卷绳单元经常受限于安装空间不足而组装困难且容易产生相互干扰;其次,卷绳单元设置在上梁内增添检修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开阖式窗帘,具有组装或是检修方便之效,以及兼具操作顺畅省力的效果。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开阖式窗帘安装于一定着物,该双向开阖式窗帘包含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与帘体,其中该第一横梁位于该定着物下方,该第二横梁位于该第一横梁下方,该帘体一端连接该第一横梁,另一端连接该第二横梁;另有第一升降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横梁内,该第一升降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拉绳与一第一滑动座;其中该第一拉绳一端固结于该定着物,另一端进入该第一横梁并与该第一滑动座可连动地连接;该第一滑动座随着该第一横梁相对该定着物远离或是靠近而于该第一横梁内移动;以及第二升降结构设置于该第二横梁内,该第二升降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二拉绳与一第二滑动座;其中该第二拉绳一端固结于该定着物,另一端进入该第一横梁、该第二横梁后与该第二滑动座可连动地连接;该第二滑动座随着该第二横梁相对该定着物远离或是靠近而于该第二横梁内移动。
其中,该第二拉绳以未转向的方式直向穿过该第一横梁。
其中,该第一滑动座及该第二滑动座的至少一者具有一弹性侧翼,该第一横梁与该第二横梁的至少一者的内侧壁具有一导槽,该弹性侧翼位于该导槽中。
其中,该第一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连接绳、一第一绕线轮与一第一预力装置;该第一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固接该第一绕线轮与该第一滑动座,该第一绕线轮能够转动地卷收或是释出该第一连接绳,该第一预力装置与该第一绕线轮连动设置;其中当该第一横梁往远离该定着物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一拉绳拉动该第一滑动座以使该第一绕线轮生转动并且释出该第一连接绳。
其中,该第一绕线轮的一端连结一第一主动齿轮;该第一预力装置包括有一卷簧轮、一储簧轮以及一涡卷弹簧,其中该卷簧轮一端连结一第一从动齿轮,该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该第一主动齿轮,该涡卷弹簧的两端分别连结该卷簧轮与该储簧轮,且该涡卷弹簧随着该卷簧轮与该储簧轮的转向切换而改变卷收于该卷簧轮及该储簧轮的圈数。
其中,该第一绕线轮呈圆锥型,且以上宽下窄或上窄下宽的方式直立地轴枢于该第一横梁。
其中,该第一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转向轮与一第一分线轴,该第一转向轮固定于该第一横梁内,该第一分线轴设置于该第一滑动座上,该第一拉绳绕经该第一转向轮与该第一分线轴。
其中,该第二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二连接绳、一第二绕线轮与一第二预力装置;该第二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固接该第二绕线轮与该第二滑动座,该第二绕线轮能够转动地卷收或是释出该第二连接绳,该第二预力装置与该第二绕线轮连动设置;其中当该第二横梁往远离该第一横梁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二拉绳拉动该第二滑动座以使该第二绕线轮生转动并且释出该第二连接绳。
其中,该第二绕线轮的一端连结一第二主动齿轮;该第二预力装置包括有一卷簧轮、一储簧轮以及一涡卷弹簧,其中该卷簧轮一端连结一第二从动齿轮,该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该第二主动齿轮,该涡卷弹簧的两端分别连结该卷簧轮与该储簧轮,且该涡卷弹簧随着该卷簧轮与该储簧轮的转向切换而改变卷收于该卷簧轮及该储簧轮的圈数。
其中,该第二绕线轮呈圆锥型,且以上宽下窄或上窄下宽的方式直立地轴枢于该第二横梁。
其中,该第二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二转向轮与一第二分线轴,该第二转向轮固定于该第二横梁内,该第二分线轴设置于该第二滑动座上,该第二拉绳绕经该第二转向轮与该第二分线轴。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将第一升降结构与第二升降结构分别安装在可控制升降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中,具有方便组装及检修的效果,并同时具有操作省力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双向开阖式窗帘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前视图;
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双向开阖式窗帘的第一升降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图3的前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类同图6,揭示第一升降结构的第一滑动座往左移动;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双向开阖式窗帘的部分构件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双向开阖式窗帘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双向开阖式窗帘
101:上部横梁
10:第一横梁
20:第二横梁
30:帘体
40:第一升降结构
41:第一固定座
42:第一预力装置
421:卷簧轮
421a:第一从动齿轮
422:储簧轮
423:涡卷弹簧
43:第一滑动座
44:第一转向轮
45:第一分线轴
46:第一绕线轮
461:第一主动齿轮
47:第一连接绳
47a:外露段
47b:盘旋段
48:第一拉绳
49a:调节片
49b:导线座
50:第二升降结构
51:第二固定座
52:第二预力装置
53:第二滑动座
56:第二绕线轮
57:第二连接绳
58:第二拉绳
B:机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双向开阖式窗帘100系安装在一定着物上,用以对建筑物之开口(如窗口)遮蔽使用。该双向开阖式窗帘100包括有第一横梁10、第二横梁20、帘体30、第一升降结构40与第二升降结构50。其中,第一横梁10位于上部横梁101下方;第二横梁20位于第一横梁10下方;帘体30一端连接于第一横梁10底缘,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梁20顶缘;第一升降结构40设置于第一横梁10内,用以配合该第一横梁10相对该上部横梁101远离或是靠近而作动;第二升降结构50设置于第二横梁20内,用以配合该第二横梁20相对该第一横梁10远离或是靠近而作动。前述帘体30具备良好的遮光效果,其型态可视使用或设计需要作不同形式的设置,以构成百叶帘、蜂巢帘、罗马帘、卷帘等不同窗帘系统,本实施例系以蜂巢帘为例。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横梁10与上部横梁101之间,也可视需求装设帘体,以增加双向开阖式窗帘100遮光的可变性。另外,前述定着物如窗框、横梁或是其他具有稳固效果的结构者,在本实施例中,定着物为固定在建筑物开口上缘的上部横梁101,亦即该上部横梁101属于窗帘的一部份而为成组贩售。
由于第一升降结构40与第二升降结构50的组成相同,于后兹以第一升降结构40为例说明。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第一升降结构40包括有第一固定座41、第一预力装置42、第一滑动座43、第一转向轮44、第一分线轴45、第一绕线轮46、第一连接绳47及第一拉绳48。其中,该第一固定座41与第一预力装置42分别设置在第一横梁10内的相对两侧,该第一滑动座43位于第一固定座41与第一预力装置42之间,且能够于第一横梁10内移动;该第一转向轮44安装在第一固定座41,该第一分线轴45安装在第一滑动座43,且第一转向轮44与第一分线轴45各别具有多个分隔槽,较佳者,第一转向轮44与第一分线轴45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该第一绕线轮46是以能够原处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一预力装置42的一侧;而该第一连接绳47的两端分别固接该第一滑动座43与该第一绕线轮46。
上述中的第一预力装置42包括有卷簧轮421、储簧轮422及涡卷弹簧423,其中卷簧轮421与储簧轮422系能够原处转动地并邻设置,涡卷弹簧423则呈S型盘绕于卷簧轮421及储簧轮422,且涡卷弹簧423的两端分别固接卷簧轮421与储簧轮422,涡卷弹簧423随着卷簧轮421与储簧轮422的转向切换而改变卷收于卷簧轮421及储簧轮422的圈数。上述中的第一绕线轮46位于卷簧轮421的一侧,且第一绕线轮46的一端连结一第一主动齿轮461,该第一主动齿轮461与卷簧轮421一端连结的一第一从动齿轮421a相啮合,使得第一绕线轮46与卷簧轮421彼此能够互为连动;又,第一绕线轮46为轮面设有螺旋盘绕线槽且呈圆锥型的轮体,第一绕线轮46直立轴枢于第一横梁10内,亦即呈上宽下窄(或上窄下宽)的状态设置。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绕线轮46是以上宽下窄的方式设置,第一绕线轮46的锥身轮廓呈内凹曲面,惟其亦可为倾斜渐窄的漏斗状。另说明的是,前述第一预力装置42的卷簧轮421、储簧轮422及涡卷弹簧423是与第一绕线轮46一同预先放置在一机盒B内(图1参照)而为模块化结构,具有方便快速安装之效果。
本实施例的第一拉绳48数量为二,第一拉绳48的一端穿入上部横梁101内并固接在一调节片49a上,据此以使第一拉绳48的一端牢固于上部横梁101,第一拉绳48的另一端则是穿过固定在第一横梁10顶面的导线座49b之后进入第一横梁10,且绕经第一转向轮44之后连结该第一滑动座43,需说明的是,前述第一拉绳48的一端可以直接连结第一滑动座43,或是在固结之前,视使用或设计需求于绕经第一分线轴45与第一转向轮44之后再连结于第一滑动座43或第一固定座41,而第一拉绳48于第一分线轴45与第一转向轮44之间的转折次数与第一滑动座43的左右移动行程及第一横梁10的上下移动行程的倍数有关,例如当第一拉绳48依序绕经第一转向轮44、第一分线轴45、第一转向轮44之后再固结于该第一滑动座43时,表示第一拉绳48做了二次转折,此时的第一滑动座43移动一倍行程时,该第一横梁10则是被移动了三倍的行程。前述第一拉绳48在绕经第一分线轴45与第一转向轮44时是选择地跨置于不同的分隔槽以确保转折后的拉绳绳段不会相互绞缠。
请再配合图6所示,表示第一横梁10靠近上部横梁101时的第一升降结构40各组件的状态,此时第一预力装置42的涡卷弹簧423卷收于储簧轮422的圈数多过于卷收在卷簧轮421的圈数而呈蓄积拉力,该情形驱使得第一绕线轮46保持在逆时针转动的态样,第一绕线轮46的转向再透过第一连接绳47而对第一滑动座43产生拉力,进一步确保第一横梁10停滞位置确实。于此同时,第一绕线轮46卷收着大部分的第一连接绳47,即第一连接绳47区分有一外露段47a与一盘旋段47b,其中该外露段47a一端连接第一滑动座43,该外露段47a另一端连接该盘旋段47b,该盘旋段47b自第一绕线轮46上部往下部有次序地卷收于线槽中,由于倒锥形第一绕线轮46的底部直径较窄,因此图6所示之第一连接绳47的外露段47a的出绳位置呈偏靠第一绕线轮46的中心。
当向下拉动第一横梁10,以使第一横梁10相对远离该上部横梁101时,因第一拉绳48的长度固定,故在第一横梁10与上部横梁101之间的第一拉绳48外露绳段增加的情况下,第一滑动座43将如图7所示受到该二第一拉绳48的牵动而朝向该第一固定座41移动,移动的第一滑动座43将拉动第一连接绳47,造成卷绕于第一绕线轮46的盘旋段47b逐渐自该第一绕线轮46下部往上部释出而减短绳长,相对地,第一连接绳47的外露段47a绳长逐渐增加,且第一连接绳47的外露段47a的出绳位置偏离第一绕线轮46的中心,据此带动第一绕线轮46产生顺时针转动,该情形促使卷簧轮421与储簧轮422的转向切换,连带使得涡卷弹簧423的大部分改为卷收于卷簧轮421上,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体现则是涡卷弹簧423卷收于卷簧轮421的圈数多过于卷收在储簧轮422的圈数,以待第一横梁10再次被操控上移时,能受涡卷弹簧423自动回卷拉力的帮助使得吾人能轻松地将第一横梁10移靠上部横梁101。又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滑动座43是以质轻的塑料制作而成,且于侧面一体成型有弹性侧翼43a,该弹性侧翼43a为往外鼓起的肋板所构成,该第一横梁10的内侧壁具有沿着长轴向设置的导槽10a,该第一滑动座43以其弹性侧翼43a位于导槽10a中,而受到限位并且能够稳定地滑移。
如图2所示,第二升降结构50设置于第二横梁20内,且其组成构件及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皆与第一升降结构40相同,包括有相同上述第一固定座41的第二固定座51、相同上述第一预力装置42的第二预力装置52、相同上述第一滑动座43的第二滑动座53、相同上述第一转向轮44的第二转向轮(图未示)、相同上述第一分线轴45的第二分线轴(图未示)、相同上述第一绕线轮46的第二绕线轮56、相同上述第一连接绳47的第二连接绳57、相同上述第一拉绳48的第二拉绳58。
该第二升降结构50的第二拉绳58的一端同样固接在上部横梁101上的调节片49a,另一端则是通过第一横梁10上的导线座49b,并直接穿过第一横梁10,继而通过帘体30,最终再穿过固定在第二横梁20顶面的导线座49b之后,续而绕经第二转向轮与第二分线轴再连结该第二滑动座53,该第二升降结构50所产生的动作原理及效果相同第一升降结构40,于此容不赘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拉绳58是以未转向的方式直向通过第一横梁10,且未与第一升降结构40的任何构件产生牵动或是连动的关系,因此当吾人在推拉该第一横梁10时,不会有第二拉绳58与第一升降结构40的任何构件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问题,俾能省力地操作第一横梁10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的双向开阖式窗帘100具有调整上部或是下部透光(或遮蔽)面积的效果,且第一升降结构40与第二升降结构50分别安装在可控制升降的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中,具有组装或是检修方便之效;其次,第二升降结构50的第二拉绳58以直向通过第一横梁10的方式设计,使得第一横梁10在推拉过程中不会有过多的摩擦力产生,俾能更省力地操控第一横梁10为升降。
请再配合图2所示,第一升降结构40的第一固定座41是安装在左侧第一拉绳48的外侧,为了避免第一滑动座43在向左侧移动时不当地碰触第一拉绳48,该第一拉绳48的总长度及绕经第一转向轮44与第一分线轴45的转折次数系经过实际使用需求而设计,以使第一滑动座43向左移动的极限位置以左侧第一拉绳48之右侧(内侧)为界。当然,第一固定座41亦可如图9所示之安装在左侧第一拉绳48的内侧,即位于该二第一拉绳48之间但偏靠于左侧的第一拉绳48,如此即能确保移动的第一滑动座43不会碰触到左侧的第一拉绳48。借由前述配置,除了可以便于组装及检修安装于第一横梁10及第二横梁20的第一升降结构40与第二升降结构50,更可以达到省力操作第一横梁10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开阖式窗帘,安装于一定着物,该双向开阖式窗帘包含有一第一横梁、一第二横梁与一帘体,其中该第一横梁位于该定着物下方,该第二横梁位于该第一横梁下方,该帘体一端连接该第一横梁,另一端连接该第二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升降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横梁内,该第一升降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拉绳与一第一滑动座;其中该第一拉绳一端固结于该定着物,另一端进入该第一横梁并与该第一滑动座能连动地连接;该第一滑动座随着该第一横梁相对该定着物远离或是靠近而于该第一横梁内移动;
一第二升降结构设置于该第二横梁内,该第二升降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二拉绳与一第二滑动座;其中该第二拉绳一端固结于该定着物,另一端穿过该第一横梁、进入该第二横梁后与该第二滑动座可连动地连接;该第二滑动座随着该第二横梁相对该定着物远离或是靠近而于该第二横梁内移动;
其中,该第二拉绳以未转向的方式直向穿过该第一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座及该第二滑动座的至少一者具有一弹性侧翼,该第一横梁与该第二横梁的至少一者的内侧壁具有一导槽,该弹性侧翼位于该导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连接绳、一第一绕线轮与一第一预力装置;该第一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固接该第一绕线轮与该第一滑动座,该第一绕线轮能够转动地卷收或是释出该第一连接绳,该第一预力装置与该第一绕线轮连动设置;其中当该第一横梁往远离该定着物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一拉绳拉动该第一滑动座以使该第一绕线轮生转动并且释出该第一连接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线轮的一端连结一第一主动齿轮;该第一预力装置包括有一卷簧轮、一储簧轮以及一涡卷弹簧,其中该卷簧轮一端连结一第一从动齿轮,该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该第一主动齿轮,该涡卷弹簧的两端分别连结该卷簧轮与该储簧轮,且该涡卷弹簧随着该卷簧轮与该储簧轮的转向切换而改变卷收于该卷簧轮及该储簧轮的圈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线轮呈圆锥型,且直立地轴枢于该第一横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转向轮与一第一分线轴,该第一转向轮固定于该第一横梁内,该第一分线轴设置于该第一滑动座上,该第一拉绳绕经该第一转向轮与该第一分线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二连接绳、一第二绕线轮与一第二预力装置;该第二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固接该第二绕线轮与该第二滑动座,该第二绕线轮能够转动地卷收或是释出该第二连接绳,该第二预力装置与该第二绕线轮连动设置;其中当该第二横梁往远离该第一横梁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二拉绳拉动该第二滑动座以使该第二绕线轮生转动并且释出该第二连接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绕线轮的一端连结一第二主动齿轮;该第二预力装置包括有一卷簧轮、一储簧轮以及一涡卷弹簧,其中该卷簧轮一端连结一第二从动齿轮,该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该第二主动齿轮,该涡卷弹簧的两端分别连结该卷簧轮与该储簧轮,且该涡卷弹簧随着该卷簧轮与该储簧轮的转向切换而改变卷收于该卷簧轮及该储簧轮的圈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绕线轮呈圆锥型,且直立地轴枢于该第二横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二转向轮与一第二分线轴,该第二转向轮固定于该第二横梁内,该第二分线轴设置于该第二滑动座上,该第二拉绳绕经该第二转向轮与该第二分线轴。
CN202022106706.XU 2020-09-23 2020-09-23 双向开阖式窗帘 Active CN214196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6706.XU CN214196100U (zh) 2020-09-23 2020-09-23 双向开阖式窗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6706.XU CN214196100U (zh) 2020-09-23 2020-09-23 双向开阖式窗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6100U true CN214196100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1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6706.XU Active CN214196100U (zh) 2020-09-23 2020-09-23 双向开阖式窗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6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8838B2 (en) TDBU window covering with carriage structure
US10711517B2 (en) Lifting device of cordless covering
US20130248125A1 (en) Window Covering Having a Lift System Utilizing Conical Spools
US8561665B2 (en) Safety mechanism for top down bottom up shades
EP1013871A1 (en) Cordless, balanced window covering
US6915831B2 (en) Drum for wrapping a cord
DE112014001271B4 (de) Flachkabelaufrollgerät
CA2939725A1 (en) Control module of cordless window covering
US20170321476A1 (en) Driving assembly and window blind
CN214196100U (zh) 双向开阖式窗帘
US11473369B2 (en) Top-down bottom-up window covering
US7367377B2 (en) Winding device for Venetian blind
US20130192774A1 (en) Safety window blind device
US20210254400A1 (en) Spring box for window covering
CN101139909B (zh) 一种悬挂式卷轴窗帘
RU2563764C2 (ru) Намот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крывания отверстий в частях стены
CN117227419A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组件以及用于在其中使用的卷帘组件
CN102409958A (zh) 百叶帘或蜂巢帘的卷线方法及卷线装置
JP6692166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NL2027027B1 (en) Top-down bottom-up window covering
JP6169808B2 (ja) ロールシェード装置
TWM609726U (zh) 雙向開闔式窗簾
GB2601314A (en) Top-down bottom-up window covering
US20190106936A1 (en) Rebound Device Used In Running A Pull Cord
AU2020270488B1 (en) Top-down bottom-up window cove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