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1190U - 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 - Google Patents

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1190U
CN214191190U CN202022622010.2U CN202022622010U CN214191190U CN 214191190 U CN214191190 U CN 214191190U CN 202022622010 U CN202022622010 U CN 202022622010U CN 214191190 U CN214191190 U CN 214191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transfer station
box
control center
pl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220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yuyi Hua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6220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1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1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1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在现有的智能环保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新,将入料方向改为从顶端直接入料,控制入料门打开后,垃圾从上方倾倒经入料箱落入到压缩箱内,然后关闭入料门并进行垃圾水平压缩处理,最后从出料门出料装车进行转运,形成了上进下出的方式,弥补了现有智能环保垃圾中转站不能应用于层高较低的地下室和要求进料口位置高于岀料口位置过多之场景的缺陷,丰富了智能环保垃圾站的款型。

Description

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中转站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环保垃圾中转站一般安装于地面空旷区域,进出料都是在地平线进行运行操作,一般都是前进后出的方式。如果垃圾中转站位于地平线以下,或街道路面以下,或地下室,入料口就只能在垃圾中转站设备的顶端,而现有的智能环保垃圾中转站的入料口通常位于前端,出料囗位于后端,因此,现有的智能环保垃圾中转站就不适用于该种环境场合了。并且,当选择安装于地下室的话,一般地下室层高均在3至4米左右,现有的垃圾中转站受空间高度限制而装不下。因此,现有的垃圾中转站无法适用于出料与进料要求高度差较大的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以解决现有的垃圾中转站无法适用于出料口与进料口要求高度差较大的场景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包括底座、压缩箱、入料箱和PLC控制中心,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压缩箱安装在底座上且呈水平布置,所述入料箱设置在压缩箱上,且压缩箱顶部的入料门位于入料箱的底部镂空处,所述压缩箱的出料门位于尾部,所述入料箱位于台阶面以下,所述PLC控制中心用于驱动入料门和出料门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压缩箱的工作状态,在垃圾收集车行驶至垃圾中转站后,PLC控制中心控制入料门打开,垃圾收集车将垃圾从上方倾倒,经入料箱落入至压缩箱内,PLC控制中心控制入料门关闭并控制压缩箱对垃圾进行水平方向的压缩处理,压缩完成后再控制出料门打开以便于对压缩后的垃圾进行转运。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自动感应垃圾收集车的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PLC控制中心相连,所述PLC控制中心还用于在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到来时控制入料门自动开启。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台阶面上并位于入料箱上方的屋架,所述屋架的入口处设置有自动门,所述自动门与PLC控制中心相连,所述PLC控制中心还用于在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到来时控制自动门开启。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底座内并与压缩箱相连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压缩箱的上方并与其相连的除臭净化系统,所述除臭净化系统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压缩箱的上方并用于为入料门、出料门和压缩箱内推铲的驱动油缸提供动力源的液压站,所述液压站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门采取上开式自动门或者对开式自动门。
进一步地,所述对开式自动门包括固定架、左门扇、右门扇、上滑轨、下滑轨、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安装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所述上滑轨和下滑轨均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左门扇和右门扇的上部与上滑轨滑动式连接,所述左门扇和右门扇的下部与下滑轨滑动式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PLC控制中心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PLC控制中心的控制下驱动左门扇和右门扇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上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地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开式自动门包括上开门、滑动架和驱动机构,所述滑动架安装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所述上开门安装在滑动架上并可沿滑动架上下滑动,所述驱动机构与上开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PLC控制中心的控制下驱动上开门沿滑动架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除臭净化系统包括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气体净化装置包括气体净化箱、真空泵和水汽分离箱,所述气体净化箱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与垃圾中转站的压缩箱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与垃圾中转站室内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进气管与气体净化箱的出口管相连,且通过出气管与水汽分离箱相连,真空泵开始工作后在气体净化箱内产生负压,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处分别将压缩箱内的混合气体和垃圾中转站室内的空气抽入气体净化箱内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的气体再依次经过出口管、真空泵输送至水汽分离箱内进行水汽分离处理,气体最后从水汽分离箱的排气孔排向外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在现有的智能环保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新,将入料方向改为从顶端直接入料,控制入料门打开后,垃圾从上方倾倒经入料箱落入到压缩箱内,然后关闭入料门并进行垃圾水平压缩处理,最后从出料门出料装车进行转运,形成了上进下出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出料与进料要求高度差较大的场景,例如中转站位于地下室、地平线以下或街道路面以下等场景。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的对开式自动门采取电机驱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的对开式自动门采取油缸驱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的上开式自动门采取油缸驱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的上开式自动门采取电机驱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包含的气体净化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压缩箱;3、入料箱;4、屋架;5、自动门;6、污水处理系统;7、除臭净化系统;8、液压站;21、入料门;22、出料门;23、推铲;51、固定架;52、左门扇;53、右门扇;54、上滑轨;55、下滑轨;56、上滑轨安装座;511、电机;512、电机安装座;513、齿轮;514、上齿条;515、下齿条;516、上齿条连接块;517、下齿条连接块;518、限位滑轮;519、支承件;521、左油缸;522、右油缸;523、油缸支耳;524、油缸杆支座;501、上开门;502、滑动架;503、滑轮;5011、驱动油缸;5012、油缸固定座;5013、摇臂滑杆;5014、可转滑套;5015、下支耳;5016、上支耳;5021、提升装置;5022、提升绳卷筒;5023、绳夹;71、气体净化箱;72、真空泵;73、水汽分离箱;711、第一进气口;712、第二进气口;713、出口管;721、进气管;722、出气管;723、进水管;714、前置过滤室;715、灭菌室;716、净化室;717、后置过滤室;7161、隔板;7162、一级净化区;7163、二级净化区;7164、第一通气管;7165、第二通气管;7166、第三通气管;7151、紫外线灭菌灯;731、分离箱进水管;732、全自动水位控制阀;733、液位传感器;734、排气孔;7167、净化液进口;7168、净化液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包括底座1、压缩箱2、入料箱3和PLC控制中心,所述底座1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例如位于地下室的地面上,所述压缩箱2安装在底座1上且呈水平布置,所述入料箱3设置在压缩箱2上,且压缩箱2顶部的入料门21位于入料箱3的底部镂空处,所述压缩箱2的出料门22位于尾部,所述入料箱3位于台阶面以下,可以理解,台阶面位于地平线上,所述PLC控制中心用于驱动入料门21和出料门22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压缩箱2的工作状态。当垃圾收集车在台阶面上行驶至垃圾中转站后,PLC控制中心控制入料门21自动打开,垃圾收集车将垃圾从上方倾倒,垃圾经入料箱3从入料门21处落入至压缩箱2内,PLC控制中心控制入料门21关闭并控制压缩箱2对垃圾进行水平方向的压缩处理,压缩完成后再控制出料门22打开以便于对压缩后的垃圾进行转运。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在现有的智能环保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新,将入料方向改为从顶端直接入料,控制入料门21打开后,垃圾从上方倾倒经入料箱3落入到压缩箱2内,然后关闭入料门21并进行垃圾水平压缩处理,最后从出料门22出料装车进行转运,形成了上进下出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出料与进料要求高度差较大的场景,例如中转站位于地下室、地平线以下或街道路面以下等场景。
优选的,所述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还包括用于自动感应垃圾收集车的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PLC控制中心相连,所述PLC控制中心还用于在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到来时控制入料门21自动开启,垃圾收集车的操作人员无需等待,可直接往入料箱3内倾倒垃圾。可以理解,所述PLC控制中心还用于在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离开时控制入料门21自动关闭。当然,所述PLC控制中心也可以选择定时控制入料门21关闭。其中,感应装置可以采用门禁系统、入口处的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开关等感应机构。通过设置感应装置来自动感应垃圾收集车,可以实现感应式开门方式,有利于实现垃圾中转站的无人化作业。
优选的,所述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还包括设置在台阶面上并位于入料箱3上方的屋架4,所述屋架4的入口处设置有自动门5,所述自动门5与PLC控制中心相连,所述PLC控制中心还用于在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到来时控制自动门5开启。另外,所述PLC控制中心还可以在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离开时控制自动门5关闭,或者选择定时控制自动门5关闭。
优选的,所述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内并与压缩箱2相连的污水处理系统6,所述污水处理系统6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通过污水处理系统6对压缩后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优选的,所述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还包括设置在压缩箱2的上方并与其相连的除臭净化系统7,所述除臭净化系统7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通过除臭净化系统7对压缩箱2内的混合气体进行净化处理,防止污染大气环境。
优选的,所述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还包括设置在压缩箱2的上方并用于为入料门21、出料门22和压缩箱2内推铲23的驱动油缸提供动力源的液压站8,所述液压站8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可以理解,所述入料门21、出料门22和推铲23均由油缸驱动,而油缸的动力则有液压站8提供,并由PLC控制中心统一控制。例如,液压站8给推铲23的驱动油缸提供动力,油缸推动推铲23朝出料门22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
可以理解,所述自动门5采取上开式自动门或者对开式自动门。
如图3至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对开式自动门安装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其包括固定架51、左门扇52、右门扇53、上滑轨54、下滑轨55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架51安装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所述上滑轨54和下滑轨55均固定在固定架51上,所述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均安装在上滑轨54和下滑轨55上,且所述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的上部与上滑轨54滑动式连接,所述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的下部与下滑轨55滑动式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还与PLC控制中心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PLC控制中心的控制下驱动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在上滑轨54和下滑轨55上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地滑动,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左门扇52向左移动、驱动右门扇53向右移动时,将门打开,而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左门扇52向右移动、驱动右门扇53向左移动时,将门关闭。可以理解,操作人员可以在控制室内操作PLC控制中心来控制门自动开启或关闭,或者还可以通过遥控的方式控制门开启或关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垃圾中转站无人化作业的智能化需求,通过感应开门的方式来控制门自动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当垃圾收集车行驶至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时,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的到来并生成反馈信号传输至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在上滑轨54和下滑轨55上相互远离地滑动,将门打开;而当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的离开时生成反馈信号传输至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在上滑轨54和下滑轨55上相互靠近地滑动,将门关闭。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对开式自动门,通过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设置固定架51,将上滑轨54和下滑轨55安装在固定架51上,将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滑动式安装在上滑轨54和下滑轨55上,然后利用驱动机构在垃圾中转站的控制下驱动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左右滑动,从而自动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无需人为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自动化作业,并且还可以通过垃圾中转站的感应装置感应垃圾收集车的到来和离开,通过感应控制的方式驱动门开启或关闭,可以很好地满足日后垃圾中转站发展为无人化作业的智能化需求。
具体地,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11、电机安装座512、齿轮513、上齿条514、下齿条515、上齿条连接块516、下齿条连接块517,其中,所述电机安装座512安装在固定架51上,具体位于固定架51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电机511和齿轮513均安装在电机安装座512上,且所述齿轮513与电机511的旋转轴相连,所述上齿条514通过上齿条连接块516与左门扇52的上部连接,所述下齿条515通过下齿条连接块517与右门扇53的上部连接,所述上齿条514和下齿条515分别位于齿轮513的上下方并与齿轮513啮合,所述电机511与PLC控制中心电性连接。当PLC控制中心控制电机511正转时,电机511带动齿轮513转动,所述齿轮513带动上齿条514和左门扇52向左移动、带动下齿条515和右门扇53向右移动,从而将门打开;当PLC控制中心控制电机511反转时,电机511带动齿轮513反向转动,齿轮513带动上齿条514和左门扇52向右移动、带动下齿条515和右门扇53向左移动,从而将门关闭。在实际应用中,当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行驶至入口处时,其发出反馈信号至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控制电机511正转,从而驱动左门扇52向左移动、驱动右门扇53向右移动,将门打开,垃圾收集车倾倒完垃圾离开后,感应装置再次发出反馈信号至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控制电机511反转,从而驱动左门扇52向右移动、驱动右门扇53向左移动,将门关闭。可以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机511反转时驱动门打开,电机511正转时驱动门关闭,具体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机安装座512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上齿条514和下齿条515滑动方向的限位滑轮518,通过安装限位滑轮518,既不会影响上齿条514和下齿条515的移动,而且可以防止上齿条514和下齿条515在移动过程中方向跑偏。具体地,限位滑轮518安装在上齿条514的上方和下齿条515的下方,且靠近齿轮513的位置设置,限位滑轮518还可以对下齿条515起到支承作用,防止下齿条515靠近齿轮513的一端出现下坠而导致与齿轮513脱离齿啮合状态。
另外,所述电机511安装在电机安装座512的内侧,所述齿轮513安装在电机安装座512的外侧,电机511的旋转轴穿过电机安装座512后与齿轮513相连,可以对电机511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整体安装结构更加紧凑,安装维修更加方便。
另外,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承上齿条514、下齿条515的中间位置的支承件519。虽然上齿条514的两端分别通过左门扇52的上部、齿轮513进行了支承,下齿条515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滑轮518和右门扇53的上部进行了支承,但是由于上齿条514和下齿条515的长度较长,支承结构不太稳定,通过在两者的中间位置再设置一个支承件519,可以稳固地支承上齿条514和下齿条515,保证上齿条514和下齿条515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
另外,所述上滑轨54通过多个上滑轨安装座56安装在固定架51上,从而保证上滑轨54的安装稳定性和水平度。具体的安装位置位于上滑轨54的两端和中间位置。
另外,所述电机511采用直流电机,配备低压直流电源即可,成本较低,安全可靠。
可以理解,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油缸521和右油缸522,所述左油缸521的固定端与固定架51相连,其活动端与左门扇52相连,所述右油缸522的固定端与固定架51相连,其活动端与左门扇52相连,所述左油缸521和右油缸522均与垃圾中转站的液压站8相连。当PLC控制中心控制液压站8开始工作,驱动左油缸521和右油缸522的油缸杆缩回,以驱动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相互远离地滑动,将门打开;当PLC控制中心通过液压站8驱动左油缸521和右油缸522的油缸杆伸出,以驱动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相互靠近地滑动,将门关闭。采用油缸驱动的方式,动力直接由垃圾中转站的液压站8提供,无需单独设置动力源,成本低,安装简单方便。
具体地,所述左油缸521和右油缸522的固定端通过油缸支耳523安装在固定架51上,所述左油缸521和右油缸522的活动端通过油缸杆支座524分别安装在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上。
另外,所述滑动式连接方式包括滑套与滑轨的配合方式、滑块与滑槽的配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在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的上部设置滑套,将滑套套在上滑轨54上,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即可在上滑轨54上来回滑动;或者,上滑轨54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的上部设置有滑块,滑块可在滑槽内来回滑动;或者,上滑轨54上设置有滑块,所述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的上部设置有滑槽。
如图6至图8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开式自动门包括上开门501、滑动架502和驱动机构,所述滑动架502安装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所述上开门501安装在滑动架502上并可沿滑动架502上下滑动,所述驱动机构与上开门501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PLC控制中心的控制下驱动上开门501沿滑动架502上下滑动。当驱动机构驱动上开门501向上滑动时,将门打开,当驱动机构驱动上开门501向下滑动时,将门关闭。可以理解,操作人员可以在控制室内操作PLC控制中心来控制上开门501自动开启或关闭,或者还可以通过遥控的方式控制上开门501自动开启或关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垃圾中转站无人化作业的智能化需求,可以通过感应开门的方式来控制上开门501自动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当垃圾收集车行驶至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时,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的到来并生成反馈信号传输至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上开门501向上滑动,将门打开;而当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的离开时生成反馈信号传输至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上开门501向下滑动,将门关闭。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上开式自动门,通过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设置滑动架502,将上开门501安装在滑动架502上并可沿其上下滑动,然后利用驱动机构在垃圾中转站的控制下驱动上开门501滑动,从而自动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无需人为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自动化作业,并且还可以通过垃圾中转站的感应机构感应垃圾收集车的到来和离开,通过感应控制的方式驱动门开启或关闭,可以很好地满足日后垃圾中转站发展为无人化作业的智能化需求。另外,相比于对开式自动门,上开式自动门无需在底部设置滑轨,可以避免垃圾掉入底部滑轨而导致门关闭不到位的问题。
具体地,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油缸5011、油缸固定座5012和摇臂滑杆5013,所述油缸固定座5012与滑动架50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油缸5011的固定端与油缸固定座5012上的下支耳5015相连,其活动端与摇臂滑杆5013相连,所述摇臂滑杆5013的一端与油缸固定座5012上的上支耳5016可转动式连接,例如转轴式连接或铰接,另一端与上开门501滑动式连接。所述驱动油缸5011还与液压站8相连,当PLC控制中心控制液压站8开始工作以驱动驱动油缸5011的油缸杆伸出时,驱动油缸5011的油缸杆推动摇臂滑杆5013围绕上支耳5016向上转动,摇臂滑杆5013带动上开门501向上滑动,将门打开;而当PLC控制中心通过液压站8驱动驱动油缸5011的油缸杆缩回,驱动油缸5011的油缸杆拉动摇臂滑杆5013向下转动,摇臂滑杆5013带动上开门501向下滑动,将门关闭。采用油缸驱动的方式,动力直接由垃圾中转站的液压站8提供,无需单独设置动力源,成本低,安装简单方便。
具体地,所述摇臂滑杆5013通过可转滑套5014与上开门501相连,其中,所述可转滑套5014的滑动部安装在上开门501上并可左右滑动,例如在上开门501的表面上横向开设滑槽,所述可转滑套5014的滑动部即位于滑槽内,或者,上开门501的表面上横向设置有滑轨,所述可转滑套5014的滑动部套设在滑轨上。而所述摇臂滑杆5013则与可转滑套5014的转动部滑动式连接,例如摇臂滑杆5013穿过可转滑套5014的转动部,转动部相对于滑动部可转动,从而使得摇臂滑杆5013与转动部之间的滑动更加顺畅,防止出现卡位的情况。可以理解,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摇臂滑杆5013也可以直接与可转滑套5014的滑动部铰接。
可以理解,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可以包括提升装置5021和提升绳卷筒5022,所述提升装置5021和提升绳卷筒5022安装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并位于滑动架502的上方,所述提升装置5021与提升绳卷筒5022相连以带动其转动,所述提升绳卷筒5022中的绳缆与上开门501相连,所述提升装置5021与PLC控制中心电性连接,当PLC控制中心控制提升装置5021工作以带动提升绳卷筒5022转动,提升绳卷筒5022中的绳缆收卷以将上开门501向上提升,当PLC控制中心控制提升装置5021反方向转动以带动提升绳卷筒5022反向转动,提升绳卷筒5022中的绳缆放卷,上开门50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其中,所述提升装置5021可以采用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绳缆可以采用钢丝绳、碳纤维绳、硬质合金绳等强度较大的绳材。
其中,所述提升绳卷筒502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上开门501左右两侧边的正上方,从而确保上开门501的提升和下放更加平稳。
另外,所述提升绳卷筒5022中的绳缆通过绳夹5023与上开门501的左右两侧边固定相连,保证了绳缆与上开门50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滑动架502上并用于对绳缆起到导向作用的导向套,所述提升绳卷筒5022中的绳缆穿过导向套后与上开门501相连。通过设置导向套,可以防止绳缆在提升和下放过程中出现大幅晃动,保证了安全性。
可以理解,所述上开门501和滑动架502之间采取滑套与滑轨的配合方式、滑块与滑槽的配合方式、滑轮与滑槽的配合方式中的任一种。例如,在上开门501的两侧设置滑套,滑动架502的两侧设置滑轨,将滑套套设在滑轨上即可进行上下滑动;或者,上开门501的两侧设置滑块,滑动架502的两侧边上开设有滑槽,滑块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作为优选的,所述上开门50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滑轮503,所述滑动架502的左右两侧边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轮503安装在该滑槽内。
可以理解,所述除臭净化系统7包括气体净化装置,如图9所示,所述气体净化装置包括气体净化箱71、真空泵72和水汽分离箱73,所述气体净化箱71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711和第二进气口712,所述第一进气口711用于与垃圾中转站的压缩箱2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712用于与垃圾中转站室内连通。所述真空泵72通过进气管721与气体净化箱71的出口管713相连,且通过出气管722与水汽分离箱73相连,真空泵72开始工作后在气体净化箱71内产生负压,从第一进气口711和第二进气口712处分别将压缩箱2内的混合气体和垃圾中转站内的空气抽入气体净化箱71内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的气体再依次经过出口管713、真空泵72输送至水汽分离箱73内进行水汽分离处理,气体最后从水汽分离箱73的排气孔734排向外界。可以理解,所述气体净化箱71内部为一个相对封闭端的空间,其仅通过第一进气口711、第二进气口712和出口管713与外界连通,保证了气体净化过程的密闭性。其中,所述真空泵72由电机驱动,真空泵72的驱动电机与PLC控制中心电性连接,当PLC控制中心控制电机工作后,电机驱动真空泵72开始工作,真空泵72通过进气管721和出口管713将气体净化箱71内的气体往外抽,从而在气体净化箱71内产生负压,进而可以从第一进气口711处将压缩箱2内的混合气体抽进气体净化箱71内,同时从第二进气口712将垃圾中转站室内的空气也抽进气体净化箱71内,被抽入的气体在气体净化箱71内经过净化处理后依次通过出口管713、进气管721通入到真空泵72内,随后经出气管722输送至水汽分离箱73中,在水汽分离箱73内进行水汽分离后,气体从水汽分离箱73的排气孔734排往外界。其中,排气孔734可以设置在水汽分离箱73的顶部或者侧壁上方。另外,所述水汽分离箱73采用现有的水汽分离器制成箱体结构,具体的水汽分离原理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所述气体净化箱71、真空泵72和水汽分离箱73具体设置在压缩箱2的上方。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进气口711和/或第二进气口712处设置有过滤网,可以挡住体积较大的杂物。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通过真空泵72工作后在气体净化箱71内产生负压,从而将垃圾中转站的压缩箱2内的混合气体和室内空气分别经第一进气口711和第二进气口712抽入气体净化箱71内进行气体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的气体再通过水汽分离箱73进行水汽分离后排向外界,可以彻底解决了传统垃圾中转站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空气污染问题,对清洁环境、保持清新的洁净空气、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具体地,所述气体净化箱71内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初级过滤处理的前置过滤室714、用于对气体进行杀菌消毒的灭菌室715、用于去除气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净化室716,所述前置过滤室714与第一进气口711和第二进气口712连通,所述灭菌室715分别与前置过滤室714、净化室716相连通。其中,所述前置过滤室714主要用于过滤掉气体中的粉尘等杂质,所述灭菌室715可以采用臭氧杀菌、紫外线杀菌和高温杀菌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的,所述灭菌室715内设置至少一个紫外线灭菌灯7151,通过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成本较低,便于安装维修,所述净化室716则通过净化液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去除。此时,出口管713设置在净化室716上。具体地,多个紫外线灭菌灯7151沿气体上升方向并排设置,杀菌消毒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作为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所述气体净化箱71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二次过滤处理的后置过滤室717,所述后置过滤室717与净化室716相连通。其中,所述后置过滤室717可以采取与前置过滤室714相同的过滤方式,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过滤方式。其中,所述出口管713则设置在后置过滤室717上。
具体地,所述净化室716内通过隔板7161分成一级净化区7162和二级净化区7163,形成两级净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其中,所述一级净化区7162通过第一通气管7164与灭菌室715相连,所述二级净化区7163通过第二通气管7165与一级净化区7162相连,且第一通气管7164的出气口位于一级净化区7162液面以下,从而灭菌室715出来的气体通入到净化液中初次去除有毒、有害物质,第二通气管7165的进气口位于一级净化区7162内液面以上,其出气口位于二级净化区7163液面以下,气体经过一级净化区7162的净化处理后再通过第二通气管7165通入到二级净化区7163的净化液中二次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另外,所述后置过滤室717通过第三通气管7166与二级净化区7163相连,且第三通气管7166的进气口位于二级净化区7163的液面以上,其出气口伸入到后置过滤室717的下部位置。可以理解,所述隔板7161可以设置成可拆卸式。另外,所述净化室716还设置有净化液进口7167和净化液排放口7168,净化室716内的净化液从净化液进口7167流入,从净化液排放口7168排出,净化液经使用一段时间后更换,当采用水介质做净化液时还可将水流入到垃圾中转站的污水处理系统6中,经处理后又可再回流到净化室716中循环利用。
另外,所述水汽分离箱73还通过进水管723与真空泵72相连以为其供水,水汽分离箱73可以作为真空泵72的供水箱,从而对水汽分离后的水进行有效利用。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为真空泵72设置供水设备。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汽分离箱73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水汽分离箱73内补水的分离箱进水管731,所述分离箱进水管731上设置有全自动水位控制阀732,当水汽分离箱73内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全自动水位控制阀732打开,从而通过分离箱进水管731往水汽分离箱73内补水,当水汽分离箱73内的水位高于设定值时,全自动水位控制阀732关闭,截断分离箱进水管731,停止向水汽分离箱73内补水。通过设置全自动水位控制阀732,可以实现自动化补水作业,有效地将水汽分离箱73内的水位维持在设定值附近。
可以理解,作为优选的,所述水汽分离箱73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733,所述液位传感器733与PLC控制中心电性连接,当所述液位传感器733检测到水汽分离箱73内的液位值低于阈值时生成反馈信号传输至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发出报警提醒和/或控制真空泵72的电机停止工作。当PLC控制中心发出报警提醒后,操作人员可以手动往水汽分离箱73内补水,例如手动打开全自动水位控制阀732,可以在全自动水位控制阀732失效的情况下确保水汽分离箱73内的水位高度,实现双重保障。其中,报警提醒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灯光报警、声音报警、振动报警和短信报警等。另外,PLC控制中心还可以控制真空泵72的电机停止工作,防止真空泵72由于供水不足而导致损坏。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垃圾中转站,在将垃圾压缩的同时将其中的有害气体和中转站室内污染的气体通入气体净化装置中,经过滤、杀毒、灭菌、有害物质去除等净化处理后变成清洁空气再排放到空气中,可以彻底解决了传统垃圾中转站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空气污染问题,对清洁环境、保持清新的洁净空气、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1)、压缩箱(2)、入料箱(3)和PLC控制中心,所述底座(1)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压缩箱(2)安装在底座(1)上且呈水平布置,所述入料箱(3)设置在压缩箱(2)上,且压缩箱(2)顶部的入料门(21)位于入料箱(3)的底部镂空处,所述压缩箱(2)的出料门(22)位于尾部,所述入料箱(3)位于台阶面以下,所述PLC控制中心用于驱动入料门(21)和出料门(22)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压缩箱(2)的工作状态,在垃圾收集车行驶至垃圾中转站后,PLC控制中心控制入料门(21)打开,垃圾收集车将垃圾从上方倾倒,经入料箱(3)落入至压缩箱(2)内,PLC控制中心控制入料门(21)关闭并控制压缩箱(2)对垃圾进行水平方向的压缩处理,压缩完成后再控制出料门(22)打开以便于对压缩后的垃圾进行转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自动感应垃圾收集车的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PLC控制中心相连,所述PLC控制中心还用于在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到来时控制入料门(21)自动开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台阶面上并位于入料箱(3)上方的屋架(4),所述屋架(4)的入口处设置有自动门(5),所述自动门(5)与PLC控制中心相连,所述PLC控制中心还用于在感应装置感应到垃圾收集车到来时控制自动门(5)开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内并与压缩箱(2)相连的污水处理系统(6),所述污水处理系统(6)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压缩箱(2)的上方并与其相连的除臭净化系统(7),所述除臭净化系统(7)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压缩箱(2)的上方并用于为入料门(21)、出料门(22)和压缩箱(2)内推铲(23)的驱动油缸提供动力源的液压站(8),所述液压站(8)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门(5)采取上开式自动门或者对开式自动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开式自动门包括固定架(51)、左门扇(52)、右门扇(53)、上滑轨(54)、下滑轨(55)、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架(51)安装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所述上滑轨(54)和下滑轨(55)均固定在固定架(51)上,所述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的上部与上滑轨(54)滑动式连接,所述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的下部与下滑轨(55)滑动式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PLC控制中心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PLC控制中心的控制下驱动左门扇(52)和右门扇(53)在上滑轨(54)和下滑轨(55)上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地滑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开式自动门包括上开门(501)、滑动架(502)和驱动机构,所述滑动架(502)安装在垃圾中转站的入口处,所述上开门(501)安装在滑动架(502)上并可沿滑动架(502)上下滑动,所述驱动机构与上开门(501)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还与PLC控制中心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PLC控制中心的控制下驱动上开门(501)沿滑动架(502)上下滑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臭净化系统(7)包括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气体净化装置包括气体净化箱(71)、真空泵(72)和水汽分离箱(73),所述气体净化箱(71)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711)和第二进气口(712),所述第一进气口(711)用于与垃圾中转站的压缩箱(2)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712)用于与垃圾中转站室内连通,所述真空泵(72)通过进气管(721)与气体净化箱(71)的出口管(713)相连,且通过出气管(722)与水汽分离箱(73)相连,真空泵(72)开始工作后在气体净化箱(71)内产生负压,从第一进气口(711)和第二进气口(712)处分别将压缩箱(2)内的混合气体和垃圾中转站室内的空气抽入气体净化箱(71)内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的气体再依次经过出口管(713)、真空泵(72)输送至水汽分离箱(73)内进行水汽分离处理,气体最后从水汽分离箱(73)的排气孔(734)排向外界。
CN202022622010.2U 2020-11-13 2020-11-13 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 Active CN214191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2010.2U CN214191190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2010.2U CN214191190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1190U true CN214191190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5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22010.2U Active CN214191190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11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2301A (zh) * 2021-11-02 2021-12-10 杭州重红科技有限公司 水平直压式垃圾压缩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2301A (zh) * 2021-11-02 2021-12-10 杭州重红科技有限公司 水平直压式垃圾压缩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91190U (zh) 上进下出式垃圾中转站
CN112340330B (zh) 单向进出式垃圾中转站
CN107149843A (zh) 一种生活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
CN214086106U (zh) 外置式进料装置及采用其的垃圾中转站
CN108100533A (zh) 多功能隐藏式垃圾存放运输装置
CN218357592U (zh) 一种新型农村污水分散集中处理装置
CN108639480A (zh) 一种餐厨垃圾一级破袋系统
CN213474318U (zh) 一种智能垃圾房
CN213699186U (zh) 一种工业废气中粉尘处理装置
CN214191189U (zh) 带粉碎功能的垃圾中转站
CN209060809U (zh) 一种有机气体空气污染防治及除臭装置
CN110589311B (zh) 一种双腔式防腐蚀垃圾车车厢
CN210365380U (zh)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CN211365755U (zh) 一种智能化的垃圾分类装置
CN210409896U (zh) 一种环保焊接平台
KR102113972B1 (ko) 협잡물 수거용 이송시스템
CN219362130U (zh) 一种环卫电动车
CN212731602U (zh) 一种污水箱自动清风除臭系统
CN215138246U (zh) 一种焚烧炉尾气净化装置
CN209989284U (zh) 有机肥高速有氧发酵机
CN221216764U (zh) 一种电梯轿厢通风系统
CN218618419U (zh) 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系统
CN216863959U (zh) 一种污泥脱水板框压滤机下部防臭封闭装置
CN214441765U (zh) 一种厨余垃圾低温减量处理设备
CN213453669U (zh)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热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5

Address after: 417000 plant of Hunan Jingang glass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in Lou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Louxing District,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 (245 Lianbin West Street)

Patentee after: HUNAN LYUYI HUA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28 No. 189, Renmin East Road, Furong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eng 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