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5942U -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75942U
CN214175942U CN202120358497.XU CN202120358497U CN214175942U CN 214175942 U CN214175942 U CN 214175942U CN 202120358497 U CN202120358497 U CN 202120358497U CN 214175942 U CN214175942 U CN 214175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ircuit board
armature
plate
termin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84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u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u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u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u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584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75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75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75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装设于基座的电磁线圈以及复位弹片,基座靠近电磁线圈顶部转动设置有衔铁,电磁线圈用于驱动衔铁转动,复位弹片用于驱动衔铁恢复原位,基座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设置有突伸出基座正极片与负极片,正极片与负极片用于导通外界电源,电路板设置有整流桥与压敏电阻器,压敏电阻器并联于整流桥,整流桥输出端与电磁线圈连接,衔铁一端设置有接触组件,基座内设置有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电磁线圈通过吸引或排斥衔铁驱使接触组件与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闭合或断开。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转换动作连贯,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极大提升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电路中的“自动开关”,已经是诸多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件之一。实际生活中,电力主要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形式,由于直流电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控制的特点,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器元件如继电器的控制中,当外界供应的电力为交流电时,此时就需要利用电力转换机构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现有继电器的电力转换机构结构复杂,转换动作连贯性差,导致工作不稳定可靠,使用极其不便,不利于提升继电器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转换动作连贯,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极大提升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装设于基座的电磁线圈以及复位弹片,所述基座靠近电磁线圈的顶部转动设置有衔铁,所述电磁线圈用于驱动衔铁转动,所述复位弹片用于驱动衔铁恢复原位,所述基座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突伸出基座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用于导通外界的电源,所述电路板设置有整流桥与压敏电阻器,所述压敏电阻器并联于整流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衔铁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组件,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所述电磁线圈通过吸引或排斥衔铁驱使接触组件与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闭合或断开。
优选的,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推动座,所述推动座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弹性簧片与第二弹性簧片,所述推动座开设有用于插接第一弹性簧片与第二弹性簧片的第一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弹性簧片的一端设置有卡持片,所述卡持片的两侧均设置有抵接柱,所述推动座开设有与卡持片匹配连接的卡持口,所述第一弹性簧片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中部设置有铆接柱,所述第一弹性簧片开设有与铆接柱匹配连接的铆接孔,所述装配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分别连接有第一动触头与第二动触头,所述基座靠近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设置有通道隔板,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Z形端子与第二Z形端子,所述第一Z形端子与第二Z形端子分别开设有第三装配孔与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三装配孔与第四装配孔分别连接有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分别与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推动座的顶部开设有插置槽,所述衔铁设置有与插置槽匹配连接的插接块,所述衔铁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挡止插接块的限位块,所述基座还设置有轭铁,所述轭铁的顶部凹设有嵌入横槽,所述衔铁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嵌入横槽匹配连接的嵌入竖槽,所述嵌入横槽与嵌入竖槽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片连接于推动座与衔铁之间,所述衔铁开设有用于装设复位弹片的通孔,所述复位弹片设置有卡位块,所述轭铁设置有与卡位块匹配连接的卡位槽,所述轭铁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基座设置有与定位卡槽匹配连接的定位卡板。
优选的,所述电磁线圈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内装设有铁芯,所述骨架外装设有线圈,所述骨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装配板、中空柱与第二装配板,所述线圈缠绕于中空柱,所述第一装配板设置有卡槽以及与卡槽相对设置的挡止块,所述卡槽、挡止块与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二装配板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轭铁设置有与连接凹槽匹配连接的连接凸块。
优选的,所述基座设置有隔挡板,所述隔挡板用于间隔分开电磁线圈与接触组件。
优选的,所述基座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的各个静触头对应与多个安装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座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的各个Z形端子对应与多个第一连接孔连接,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隔开分离多个第一连接孔的隔条。
优选的,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所述正极片、负极片分别与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座采用阻燃绝缘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装设于基座的电磁线圈以及复位弹片,所述基座靠近电磁线圈的顶部转动设置有衔铁,所述电磁线圈用于驱动衔铁转动,所述复位弹片用于驱动衔铁恢复原位,所述基座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突伸出基座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用于导通外界的电源,所述电路板设置有整流桥与压敏电阻器,所述压敏电阻器并联于整流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衔铁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组件,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所述电磁线圈通过吸引或排斥衔铁驱使接触组件与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闭合或断开。
实际使用时,外界的交流电源通过正极片、负极片来接通电路板,再经过整流桥的整流作用,将交流电源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压,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压施加在电磁线圈上,进而使电磁线圈得电,促使电磁线圈与衔铁吸引闭合,衔铁进一步带动接触组件,促使接触组件快速响应与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相互闭合,即可实现继电器同时换接导通多个电路的作用,当正极片、负极片与外界的交流电源断开连接时,电磁线圈不再得电,复位弹片用于驱动衔铁恢复原位,也促使接触组件快速响应与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相互断开,当交流电源输入的电压超过继电器的额定输入电压后,压敏电阻器实现对整流桥的短路,避免继电器输入的超过额定输入电压而烧毁整流桥,实现压敏电阻器保护整流桥,进而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转换动作连贯,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极大提升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基座 11——定位卡板 12——隔挡板
13——安装槽 14——第一连接孔 15——隔条
16——第二连接孔 17——第三连接孔 18——外壳
181——安装孔 182——卡孔 183——定位脊板
19——卡块
2——电磁线圈 21——骨架 211——第一装配板
212——中空柱 213——第二装配板 214——卡槽
215——挡止块 216——连接凹槽
22——铁芯 23——线圈
3——复位弹片 31——卡位块
4——衔铁 41——插接块 42——限位块
43——嵌入竖槽 44——通孔
5——电路板 51——正极片 52——负极片
53——整流桥 54——压敏电阻器
6——接触组件 61——推动座 611——卡持口
612——插置槽 613——定位凹槽
62——第一弹性簧片 621——卡持片 622——抵接柱
623——装配板 624——铆接柱 625——铆接孔
626——第一装配孔 627——第二装配孔 628——第一动触头
629——第二动触头
63——第二弹性簧片 64——第一插接孔 65——第二插接孔
7——第一端子组 71——第一Z形端子 72——第二Z形端子
73——第三装配孔 74——第四装配孔 75——第一静触头
76——第二静触头
8——第二端子组 9——通道隔板
10——轭铁 101——嵌入横槽 102——卡位槽
103——定位卡槽 104——连接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1,装设于基座1的电磁线圈2以及复位弹片3,所述基座1靠近电磁线圈2的顶部转动设置有衔铁4,所述电磁线圈2用于驱动衔铁4转动,所述复位弹片3用于驱动衔铁4恢复原位,所述基座1设置有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设置有突伸出基座1的正极片51与负极片52,所述正极片51与负极片52用于导通外界的电源,所述电路板5设置有整流桥53与压敏电阻器54,所述压敏电阻器54并联于整流桥53,所述整流桥53的输出端与电磁线圈2连接,所述衔铁4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组件6,所述基座1内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端子组7与第二端子组8,所述电磁线圈2通过吸引或排斥衔铁4驱使接触组件6与第一端子组7、第二端子组8之间的闭合或断开。
实际使用时,外界的交流电源通过正极片51、负极片52来接通电路板5,再经过整流桥53的整流作用,将交流电源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整流桥53输出的直流电压,整流桥53输出的直流电压施加在电磁线圈2上,进而使电磁线圈2得电,促使电磁线圈2与衔铁4吸引闭合,衔铁4进一步带动接触组件6,促使接触组件6快速响应与第一端子组7、第二端子组8相互闭合,即可实现继电器同时换接导通多个电路的作用,当正极片51、负极片52与外界的交流电源断开连接时,电磁线圈2不再得电,复位弹片3用于驱动衔铁4恢复原位,也促使接触组件6快速响应与第一端子组7、第二端子组8相互断开,当交流电源输入的电压超过继电器的额定输入电压后,压敏电阻器54实现对整流桥53的短路,避免继电器输入的超过额定输入电压而烧毁整流桥53,实现压敏电阻器54保护整流桥53,进而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转换动作连贯,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极大提升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接触组件6包括推动座61,所述推动座61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弹性簧片62与第二弹性簧片63,所述推动座61开设有用于插接第一弹性簧片62与第二弹性簧片63的第一插接孔64与第二插接孔65,所述第一弹性簧片62的一端设置有卡持片621,所述卡持片621的两侧均设置有抵接柱622,所述推动座61开设有与卡持片621匹配连接的卡持口611,所述第一弹性簧片62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板623,所述装配板623的中部设置有铆接柱624,所述第一弹性簧片62开设有与铆接柱624匹配连接的铆接孔625,所述装配板62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装配孔626与第二装配孔627,所述第一装配孔626与第二装配孔627分别连接有第一动触头628与第二动触头629,所述基座1靠近第一端子组7与第二端子组8之间设置有通道隔板9,所述第一端子组7包括第一Z形端子71与第二Z形端子72,所述第一Z形端子71与第二Z形端子72分别开设有第三装配孔73与第四装配孔74,所述第三装配孔73与第四装配孔74分别连接有第一静触头75与第二静触头76,所述第一静触头75、第二静触头76分别与第一动触头628、第二动触头629相对设置。具体地,通过电磁线圈2与衔铁4之间的相互吸引闭合或排斥断开,衔铁4的动作将进一步带动接触组件6,衔铁4牢固插接于推动座61,推动座61的两侧通过第一插接孔64、第二插接孔65分别与第一弹性簧片62、第二弹性簧片63插接,通过卡持片621对应与推动座61的卡持口611紧密抵触卡接,再通过卡持片621两侧的抵接柱622与推动座61的内壁紧密抵接,增大接触面积,位置固定效果好,有效避免第一弹性簧片62、第二弹性簧片63插接于推动座61内出现连接松脱震动情况,进一步提升连接稳定性,通过铆接柱624与铆接孔625之间的固定铆接,致使装配板623固定装设于第一弹性簧片62的端部,装配板623通过第一装配孔626与第二装配孔627分别连接有第一动触头628与第二动触头629,安装简单便捷,第一端子组7与第二端子组8结构相同,第一端子组7包括第一Z形端子71与第二Z形端子72,第一Z形端子71通过第三装配孔73与第一静触头75连接,第二Z形端子72通过第四装配孔74与第二静触头76连接,各个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接触面大且接触牢靠,动作灵敏且响应迅速,使动、静触头吸合和断开时所产生的电弧能够被快速吸附熄灭,防止触头烧毁,大大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推动座61的顶部开设有插置槽612,所述衔铁4设置有与插置槽612匹配连接的插接块41,所述衔铁4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挡止插接块41的限位块42,所述基座1还设置有轭铁10,所述轭铁10的顶部凹设有嵌入横槽101,所述衔铁4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嵌入横槽101匹配连接的嵌入竖槽43,所述嵌入横槽101与嵌入竖槽43垂直设置。具体地,衔铁4通过插接块41匹配插入到插置槽612内,通过限位块42抵触挡止插接块41,有效固定插接块41的位置,实现衔铁4与推动座61之间的稳固连接,轭铁10通过嵌入横槽101与嵌入竖槽43匹配连接,嵌入横槽101与嵌入竖槽43垂直设置,实现轭铁10与衔铁4之间的活动卡接,组装方便,实现当电磁线圈2吸引衔铁4,使衔铁4绕着轭铁10发生一定范围内的转动。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复位弹片3连接于推动座61与衔铁4之间,所述衔铁4开设有用于装设复位弹片3的通孔44,所述复位弹片3设置有卡位块31,所述轭铁10设置有与卡位块31匹配连接的卡位槽102,所述轭铁10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槽103,所述基座1设置有与定位卡槽103匹配连接的定位卡板11。具体地,复位弹片3穿过通孔44,复位弹片3的一弹性端连接于衔铁4,复位弹片3的另一弹性端连接于推动座61,复位弹片3的本体通过卡位块31紧密抵接于轭铁10的卡位槽102,有效防止复位弹片3从推动座61与衔铁4之间发生松动脱落,当电磁线圈2吸引衔铁4,使得衔铁4相对于轭铁10发生转动,转动的衔铁4挤压复位弹片3,从而使得复位弹片3具备弹性回复力;当电磁线圈2断电后,复位弹片3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衔铁4反向转动以求恢复原位,利用定位卡槽103与定位卡板11的相互配合,确保轭铁10稳固定位于基座1,防止因轭铁10与基座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影响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线圈2包括骨架21,所述骨架21内装设有铁芯22,所述骨架21外装设有线圈23,所述骨架2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装配板211、中空柱212与第二装配板213,所述线圈23缠绕于中空柱212,所述第一装配板211设置有卡槽214以及与卡槽214相对设置的挡止块215,所述卡槽214、挡止块215与电路板5卡接,所述第二装配板213设置有连接凹槽216,所述轭铁10设置有与连接凹槽216匹配连接的连接凸块104。具体地,在实际组装时,先将电磁线圈2的骨架21安装到基座1内,然后再将电路板5安装在基座1上,中空柱212内装入铁芯22,线圈23缠绕于中空柱212,第一装配板211通过卡槽214、挡止块215的配合与电路板5紧密卡接,利用连接凹槽216与连接凸块104的相互配合,实现第二装配板213与轭铁10的紧密连接,组装方便,工作稳定可靠。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座1设置有隔挡板12,所述隔挡板12用于间隔分开电磁线圈2与接触组件6。具体地,隔挡板12固定装设于基座1内,有效隔离分开电磁线圈2与接触组件6,确保电磁线圈2与接触组件6单独工作互不干扰,提高工作安全稳定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座1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13,所述第一端子组7、第二端子组8的各个静触头对应与多个安装槽13连接。具体地,第一端子组7、第二端子组8的各个静触头对应与多个安装槽13连接,合理规划基座1内部的安装空间,安装效果好。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座1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14,所述第一端子组7、第二端子组8的各个Z形端子对应与多个第一连接孔14连接,所述基座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隔开分离多个第一连接孔14的隔条15。具体地,第一端子组7、第二端子组8的各个Z形端子对应与多个第一连接孔14连接,结构紧凑,连接稳定可靠,多个隔条15用于隔开分离多个第一连接孔14,有效阻隔分开各个Z形端子之间的工作间隔,避免发生工作相互干扰影响,防护性好。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座1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6与第三连接孔17,所述正极片51、负极片52分别与第二连接孔16、第三连接孔17连接。具体地,正极片51、负极片52分别通过第二连接孔16、第三连接孔17牢固插接于基座1内,连接稳靠性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座1采用阻燃绝缘塑料制成。具体地,结构强度大,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阻燃性能,极大提升继电器的使用安全性能。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座1的外部装设有外壳18,所述外壳18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配合外接螺栓的安装孔181,所述基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块19,所述外壳18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容设卡块19的卡孔182,所述外壳18的内壁设置有定位脊板183,所述推动座61开设有与定位脊板183连接的定位凹槽613,所述定位脊板183穿过定位凹槽613再插接挡止于通道隔板9内。
基座1的外部装设有外壳18,安装孔181用于配合外接的螺栓,以使外壳18达到定位或固定的作用,利用卡块19与卡孔182匹配卡接,确保基座1与外壳18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拆装简单便捷,外壳18通过定位脊板183穿过定位凹槽613再插接挡止于通道隔板9内,以进一步提高外壳18与基座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有效避免外界的灰尘等杂物进入到继电器的各个元件之间而影响继电器的正常使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继电器的输出端子可以为多组,每一组输出端子均为两个。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装设于基座的电磁线圈以及复位弹片,所述基座靠近电磁线圈的顶部转动设置有衔铁,所述电磁线圈用于驱动衔铁转动,所述复位弹片用于驱动衔铁恢复原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突伸出基座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用于导通外界的电源,所述电路板设置有整流桥与压敏电阻器,所述压敏电阻器并联于整流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衔铁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组件,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所述电磁线圈通过吸引或排斥衔铁驱使接触组件与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闭合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推动座,所述推动座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弹性簧片与第二弹性簧片,所述推动座开设有用于插接第一弹性簧片与第二弹性簧片的第一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弹性簧片的一端设置有卡持片,所述卡持片的两侧均设置有抵接柱,所述推动座开设有与卡持片匹配连接的卡持口,所述第一弹性簧片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中部设置有铆接柱,所述第一弹性簧片开设有与铆接柱匹配连接的铆接孔,所述装配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分别连接有第一动触头与第二动触头,所述基座靠近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设置有通道隔板,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Z形端子与第二Z形端子,所述第一Z形端子与第二Z形端子分别开设有第三装配孔与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三装配孔与第四装配孔分别连接有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分别与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座的顶部开设有插置槽,所述衔铁设置有与插置槽匹配连接的插接块,所述衔铁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挡止插接块的限位块,所述基座还设置有轭铁,所述轭铁的顶部凹设有嵌入横槽,所述衔铁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嵌入横槽匹配连接的嵌入竖槽,所述嵌入横槽与嵌入竖槽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片连接于推动座与衔铁之间,所述衔铁开设有用于装设复位弹片的通孔,所述复位弹片设置有卡位块,所述轭铁设置有与卡位块匹配连接的卡位槽,所述轭铁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基座设置有与定位卡槽匹配连接的定位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内装设有铁芯,所述骨架外装设有线圈,所述骨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装配板、中空柱与第二装配板,所述线圈缠绕于中空柱,所述第一装配板设置有卡槽以及与卡槽相对设置的挡止块,所述卡槽、挡止块与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二装配板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轭铁设置有与连接凹槽匹配连接的连接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置有隔挡板,所述隔挡板用于间隔分开电磁线圈与接触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的各个静触头对应与多个安装槽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的各个Z形端子对应与多个第一连接孔连接,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隔开分离多个第一连接孔的隔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所述正极片、负极片分别与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采用阻燃绝缘塑料制成。
CN202120358497.XU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Active CN214175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8497.XU CN214175942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8497.XU CN214175942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75942U true CN214175942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9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8497.XU Active CN214175942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75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5203B1 (en) Relay
US20230260730A1 (en) Direct-current relay capable of extinguishing arc and resisting short-circuit current
JP2022550139A (ja) 直流接触器及び車両
CN112786374A (zh) 一种自动检测线圈绝缘型电磁继电器
CN214175942U (zh)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CN112786376A (zh)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CN218676919U (zh) 灭弧室以及隔离开关
CN112786365A (zh) 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
CN209962974U (zh) 一种切换组件及其无极性接触器
CN209962966U (zh) 一种磁钢组件及其无极性接触器
CN214254285U (zh) 一种自动检测线圈绝缘型电磁继电器
US11501938B2 (en)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CN211828644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108666164B (zh) 旋转式电气开关接触系统及旋转式电气开关
CN218788359U (zh) 一种带有辅助触点的继电器模块
CN211150480U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灭弧装置
CN217239351U (zh) 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
CN214068651U (zh) 一种自平衡对称磁路结构的继电器
CN214477050U (zh) 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
CN114242532B (zh) 一种电磁式开关模组
CN218788354U (zh) 一种继电器模块及继电器控制系统
CN217426594U (zh) 一种安全稳定的接触器
CN215578369U (zh) 一种常开和常闭两组合的继电器模块
CN216487871U (zh) 一种安全型电磁继电器
CN214203574U (zh) 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