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4666U -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74666U
CN214174666U CN202120340181.8U CN202120340181U CN214174666U CN 214174666 U CN214174666 U CN 214174666U CN 202120340181 U CN202120340181 U CN 202120340181U CN 214174666 U CN214174666 U CN 214174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emitting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01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爱群
阮绪红
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an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an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an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an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01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74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74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74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导光板生产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暇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入光侧以及出光侧,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反射面以及出光面,反射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切槽,多个第一切槽与光源入射方向平行设置,多个第二切槽均与光源入射方向垂直设置,第二切槽为不等腰的V形槽,相邻两个第二切槽之间连接形成顶角,顶角不变,多个第一切槽与多个第二切槽交错排列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自由曲面,出光面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切槽。本申请能够使光线合理的分布在有效视区内,提高光线的出光亮度,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且提高对白点或小瑕疵的遮瑕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导光板生产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电子装置或显示设备中,其中导光板主要用于将光线有效传导分布以形成面光源,是背光模块不可或缺的核心构建,导光板的性质可很大程度决定了背光模块的辉度及出光效率。
导光板的常规设计中,会在反射面设置有多个网点,出光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当光线从入光侧入射至导光板本体内并传导至各个网点时,会破坏入射光线的全反射路径,并经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形成面光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光线在导光板传导的过程中,光源光线经网点形成多个方向的漫反射或散射至出光面,出光面上的弧形凸起折射出光,在此传导过程中,光源光线在形成漫反射或散射角度较大,使光源光线难以利用在有效视区内,如此设置的导光板光能损失较大,同时,当导光板因加工存在小瑕疵或白点时,该设置难以将小瑕疵或白点进行掩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光源光线有效的利用于有效视区内,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也能提高遮瑕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暇导光板。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遮瑕导光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入光侧以及出光侧,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反射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反射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切槽以及多个第二切槽,多个所述第一切槽与光源入射方向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切槽均与光源入射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切槽为不等腰的V形槽,多个所述第一切槽与多个所述第二切槽纵横交错排列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自由曲面,所述出光面通过多个第三切槽形成多个出光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射面增设第一切槽以及第二切槽,第一切槽与第二切槽纵横交错排列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自由曲面,当光源光线在入光侧折射进入至导光板本体内,由第一切槽与第二切槽交错加工形成的自由曲面对发散的光源光线进行阻挡,使光源光线经过自由曲面时能够反射或散射,从而改变光源光线的传导方向,由此光源光线形成漫反射或散射的角度多个方向上收窄,使光源光线集中指向于出光面的有效视区,以使光源光线合理分布,并经第三切槽折射出光,如此能够增强光线的出光亮度,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当导光板因加工形成小瑕疵或白点时,自由曲面能够改变原本在小瑕疵或白点上反射或会聚的光源光线的传导方向,以将因小瑕疵或白点产生的亮点或干涉条纹的亮度弱化,从而提高导光板的遮瑕性。
优选的,各所述第二切槽的深度排列沿自所述入光侧沿着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至所述出光侧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深度排列沿导光板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使光源光线不易从出光侧漏光,当光源光线在导光板本体内传导至靠近出光侧的一端时,由于第二切槽的深度逐渐增大,能够对光源光线进行阻挡并反射或散射至出光面,使光源光线不易从出光侧漏光,提高导光板靠近出光侧的亮度,减少光能损失。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切槽的深度排列呈贝塞尔曲线变化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源光线在导光板传播的过程中,第二切槽的深度呈贝塞尔曲线变化设置能够精确的对第二切槽的深度进行调整,由于贝塞尔曲线的变化,由此能够根据贝塞尔曲线变化控制的第二切槽的深度,以优化导光板的结构,从而控制导光板的光能分布,将光能合理的分布于导光板本体上,使导光板的出光亮度均匀,以进一步的光能损失。
优选的,所述自由曲面包括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沿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形成顶角,所述顶角不变,所述顶角的范围为80°-1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角位于80°-140°内,有利于第一倾斜面接收更多的光源光线,有利于对光源光线反射至出光面的有效视区,使对光源光线反射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第二切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切槽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切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切槽,能够保证形成向外凸起的自由曲面,以确保能够对光源光线漫反射或散射角度进行收窄。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长度比第二倾斜面的长度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倾斜面比第二倾斜面长,且第一倾斜面位于靠近入光侧的一端,如此使第一倾斜面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光源光线,使对光源光线的反射效果更好,以进一步增强对光源光线的指向性。
优选的,所述自由曲面还包括多个第一曲面与多个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相对的两侧边重合连接,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相等,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相对的两侧边连接,改变光源光线在反射面的指向性,也使光源光线在导光板的宽度方向形成漫反射或散射的角度进行收窄,以使位于该方向的光源光线能够趋向于有效视区内。
优选的,多个出光曲面沿所述导光板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且相邻两个出光曲面相对的两侧边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出光曲面相对的两侧边重合连接,使出光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曲面,使出光面对光源光线折射出光,当光源光线经过出光曲面时,改变光源光线的出光方向,以使光源光线能够分布均匀。
优选的,所述出光曲面均呈圆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光曲面均呈圆弧形设置,由此使光源光线在有效视区内进行多方向扩散,有效的减少局部聚光或光重叠,也提高光源光线的柔和度。
优选的,所述反射面设置有多个网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点的设置能够对局部亮度较暗的区域进行补偿,使导光板出光更均匀,以提高背导光板整体的出光亮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光源光线在第一切槽、第二切槽与第三切槽的共同配合下折射出光,以使光源光线在反射面形成漫反射或散射的角度收窄,使光线合理的分布在有效视区内,如此能够提高光线的出光亮度,以提高光能利用率,而且提高对小瑕疵或白点的遮瑕性;
2.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相等,能够将光源光线多个方向反射,光源光线能够较为均匀的分布;
3.第一倾斜面比第二倾斜面长,使第一倾斜面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光源光线,使对光源光线的反射效果更好,以进一步增强对光源光线的指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反射面仅有第一切槽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反射面仅有第二切槽的侧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贝塞尔进阶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反射面的部分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导光板的光路原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的导光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出光面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导光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出光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4中的反射面部分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光板本体;2、入光侧;3、出光侧;4、反射面;5、出光面;6、第一切槽;7、第二切槽;8、第三切槽;9、弧形凸起;10、网点;11、第一曲面;12、第二曲面;13、出光曲面;131、起始曲线;132、终点曲线;14、第一倾斜面;15、第二倾斜面;16、第一重合边;17、第二重合边;18、第三重合边;19、第四重合边;20、中心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中的光路原理示意图,包括导光板本体1,导光板本体1采用PMMA材料制成。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为入光侧2以及出光侧3,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入光侧2为光源入射方向,导光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为反射面4以及出光面5,其中出光面5为导光板本体1的有效视区。导光板本体1的反射面4加工形成多个网点10,出光面5加工形成多个弧形凸起9。
当光源光线经入光侧2进入导光板本体1时,光源光线在入光侧2折射并传导至反射面4,而后光源光线经过设置在反射面4的网点10反射或散射至出光面5并从出光面5折射出光。由此,光源光线经过反射面4的网点10反射至出光面5是无指向分布的,且光源光线形成漫反射或散射角度较大,难以将光线利用在有效视区内,光能损失较大。同时,当导光板本体1在加工时形成小瑕疵或白点时,光源光线入射于导光板本体1内会经小瑕疵或白点反射至出光面5,如此使导光板本体1出光时出现明显的条纹干涉或亮点。
因此,为使光源光线利用在有效视区内,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对小瑕疵或白点的遮瑕性,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实施例1:
参照图2和图3,导光板本体1的反射面4设置有第一切槽6,第一切槽6沿着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光源入射方向一致,第一切槽6的深度需大于或等于20um,以保证第一切槽6具有较好的聚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槽6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一切槽6沿导光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如此使反射面4形成多个能够反射或散射光源光线的第一曲面11以及第二曲面12。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曲面11与多个第二曲面12沿着导光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相对的两侧边重合以分别形成第一重合边16与第二重合边17,以出光面5为参考平面,第一重合边16位于第一曲面11以及第二曲面12远离出光面5的一端,第二重合边17位于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靠近出光面5的一端。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均自第一重合边16至第二重合边17沿远离出光面5的一端圆弧过渡,且第一曲面11的曲率半径与第二曲面12的曲率半径相等,由此使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形成两个形状相等且相对设置的曲面。
如图4所示为导光板本体1的反射面4仅加工有第一切槽6的平面示意图,当光源光线经入光侧2折射进入导光板本体1内,光源光线在折射的作用下传导至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由于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均呈圆弧形设置,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能够改变光源光线的传导方向,并对光源光线起到了聚光作用,增大了反射面4的受光面,如此能够反射或散射更多的光源光线至出光面5。
需说明的是,相邻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相对的两侧边也可不重合,此时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之间存在间距,也可将反射或散射更多的光源光线至出光面5。
参照图3,反射面4还设置有第二切槽7,第二切槽7沿导光板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与垂直于光源方向一致,第二切槽7为不等腰的V形槽。同时第二切槽7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二切槽7自入光侧2至出光侧3分布,且多个第二切槽7沿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入光侧2与第一个第二切槽7靠近入光侧2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0.001mm,出光侧3与最后一个第二切槽7靠近出光侧3的一端距离为0.02mm,以使入光侧2和出光侧3不易出现亮边的情况。
如图5所示为导光板本体1的反射面4仅有第二切槽7平面示意图,反射面4通过多个第二切槽形成多个第一倾斜面14与第二倾斜面15。多个第一倾斜面14与多个第二倾斜面15自入光侧2至出光侧3沿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相邻第一倾斜面14与第二倾斜面15相对的两端重合连接,以出光面5为参考平面,第一倾斜面14自入光侧2沿靠近出光面5的一端倾斜设置,第二倾斜面15自入光侧2沿远离出光面5的一端倾斜设置。
以第二倾斜面15为起始面,第一倾斜面14为终点面,以起始面与终点面连接形成的夹角为顶角Ɵ。顶角Ɵ位于80°-140°范围内,此时的第一倾斜面14反射光源光线的效果较佳,使光源光线具有较好的指向性。此外,第一倾斜面14的长度比第二倾斜面15的长度长,使第一倾斜面14能够接收更多的光源光线并反射至出光面5,以使更多的光源光线指向有效视区。
参照图5和图6,顶角Ɵ不变,第二切槽7的深度沿靠近出光侧3的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二切槽7的深度在导光板本体1上的排列方式呈贝塞尔进阶曲线变化设置,如此能够精确对第二切槽7的深度变化进行调整,减少光源光线在导光板本体1内传导的过程中造成的光能损失。贝塞尔进阶曲线方程为
Figure 577740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822776DEST_PATH_IMAGE002
为设定的(n+1)个第二切槽7的位置矢量,其用于控制第二切槽7的深度,
Figure 336934DEST_PATH_IMAGE003
(i=0,1,2,3,....,n)为伯恩斯坦函数。
如图6所示的贝塞尔曲线图,横坐标是导光板的长度,纵坐标是第二切槽7深度。当控制点
Figure 263302DEST_PATH_IMAGE002
发生变化时,第二切槽7的深度随着导光板的长度逐渐增加。由此可知,当导光板本体1越靠近出光侧3,第二切槽7的深度越深。因此,设定垂直于反射面4且与反射面4相交的参考轴P1,光源光线在导光板本体1内传导的过程中,光源光线越靠近出光侧3,第一倾斜面14与参考轴P1之间的夹角会逐渐减小,如此会对更多传导至出光侧3的光源光线阻挡并反射至出光面5,减少光源光线从出光侧3溢出,由此使更多的光能合理分布在有效视区,以使导光板本体1出光均匀,且能提升导光板本体1靠近出光侧3的亮度。
参照图3和图7,反射面4是经过多个第一切槽6与多个第二切槽7交错排列加工的,以使多个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12以及第一倾斜面14以及第二倾斜面15 重合连接形成朝远离出光面5凸起的自由曲面。为确保第一切槽6与第二切槽7复合加工后,反射面4能够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自由曲面,第二切槽7的最大深度需小于或等于第一切槽6的深度。
如图7和图8所示,光源光线从入光侧2折射进入导光板本体1内并传导至自由曲面,光源光线在自由曲面上会聚。此时的光源光线在第一倾斜面14反射或散射并趋向于出光面5的有效视区,由此使在光源光线传导方向上收窄。同时,光源光线传导至第一曲面11或第二曲面12上反射或散射,该光源光线形成反射或散射的角度在沿导光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收窄。因此当光源光线经自由曲面时,将光源光线在反射面4形成漫反射或散射的角度在多个方向收窄,使光源光线的指向性增强,并使光源光线集中在有效视区内。
参照图8,导光板本体1的出光面5设置有第三切槽8,第三切槽8沿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光源入射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切槽8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三切槽8沿导光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分布,以使出光面5形成多个能够对光源光线折射出光的出光曲面13。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出光曲面13相对的两侧边重合以分别形成第三重合边18与第四重合边19,第三重合边18位于出光曲面13远离反射面4的一端,第四重合边19位于出光曲面13靠近反射面4的一端。同时,出光曲面13自第三重合边18至第四重合边19沿远离反射面4的一端圆弧过渡,且出光曲面13的曲率半径范围位于3-7um。当光源光线从反射面4传导至出光面5时,光源光线能够在出光曲面13上的多个方向折射出光。
参照图8,当反射面4加工多个第一切槽6以及第二切槽7,出光面5加工多个第三切槽8后,在多个自由曲面与以及多个出光曲面13的共同配合下改变光线传导方向,以使光源光线均匀分布在导光板本体1的有效视区内,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强导光板的亮度,且能够提升20%。
值得一提的是,当导光板本体1在加工时形成小瑕疵或白点,如此会破坏光源光线在导光板本体1内的传导路径,使光源光线会偏离原先的传导方向,以使导光板本体1出光时亮度不匀,从而产生条纹干涉或亮点。多个自由曲面与多个出光曲面13的共同作用下,能够使光源光线在有效视区内多个方向发散,根据白点或小瑕疵产生的情况而对光线的传导方向做出调整,光源光线形成的条纹或亮点的亮度进行弱化,减少该光源光线在小瑕疵或白点上反射,以使导光板出光保持均匀,从而将小瑕疵或白点进行遮盖,以减少人们目视导光板时肉眼看到辉度不匀现象。
需说明的是,当导光板、LED光源以及反射膜片构成形成背光源时,背光源的出光画面会存在局部的亮暗不均匀的情况,因此在反射面4加工第二切槽7后需补偿少量网点10,可采用喷砂、激光打点以及机械撞点等方式对网点10进行加工。网点10沿着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随机分布以使网点10分布形成不规则的图案,且各网点10均为半球状的凸起,如此能够对光源光线起到了聚光作用,将局部亮度较暗的区域进行亮度补偿,使导光板本体1出光均匀,以提高背光源整体的出光亮度,也减少导光板本体1的反射面4与反射膜片之间的吸附力和摩擦力,使导光板不易被反射膜吸附磨损。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反射面4增设第一切槽6以及第二切槽7,第一切槽6沿平行光源方向设置,第二切槽7沿垂直光源方向设置,第一切槽6与第二切槽7交错排列,使第一曲面11与第二曲面以12及第一倾斜面14与第二倾斜面15共同构成多个自由曲面,同时导光板的出光面5设置有第三切槽8,以形成多个出光曲面13,在多个自由曲面与多个出光曲面13的共同配合下,使光线集中在有效视区内,增强光源光线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参照图9和图10,相邻两条第三重合边18靠近出光侧3的一端点重合连接,且设定出光曲面13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为起始曲线131以及终点曲线132,起始曲线131位于入光侧2,终点曲线132位于出光侧3。起始曲线131的曲率半径小于终点曲线132的曲率半径,且均位于0-25um。出光曲面13自起始曲线131至终点曲线132沿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如此使出光曲面13的受光面自入光侧2至出光侧3沿平行光源方向逐渐增大,并使位于出光侧3的光源光线更多的趋向于有效视区,提升导光板本体1位于出光侧3的亮度,使位于出光侧3的光源光线出光时得到更好的调整,以使出光亮度更为均匀。
需说明的是,第三切槽8的一端与入光侧2之间的距离为0.03mm,第三切槽8的一端与出光侧3之间的距离为0.01mm,减少入光侧2与出光侧3亮边情况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出光曲面13自起始曲线131至终点曲线132沿导光板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如此使出光曲面13作为受光面自入光侧2至出光侧3沿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能够使靠近出光侧3的光源光线更好的折射出光,以提高导光板的出光亮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3:参照图11和图12,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不同的是,相邻两条第三重合边18的中点重合连接,且设定第三曲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起始曲线131以及终点曲线132,起始曲线131的曲率半径等于终点曲线132的曲率半径。出光曲面13上还设置有中心曲线20,中心曲线20位于出光曲面13的中点处,且中心曲线20的曲率半径大于起始曲线131以及终点曲线132的曲率半径,起始曲线131终点曲线132以及中心曲线20的曲率半径均位于0-8um范围内。出光曲面13自起始曲线131与终点曲线132至靠近中心曲线20沿导光板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如此更进一步地优化光源光线在出光面5出光的均匀度,使光源光线合理的分布在有效视区内。
本申请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起始曲线131的曲率半径等于终点曲线132的曲率半径,中心曲线20的曲率半径大于起始曲线131以及终点曲线132的曲率半径,使光源光线的指向更趋向于中间的有效视区,以提高导光板本体1的出光亮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参照图13,第一切槽6也可为等腰的V形槽,深度需大于或等于20um。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V形槽的相对的两条侧边可为重合连接设置,也可为间隔设置,如此与第二切槽7纵横交错排列,使反射面4形成了多个呈棱镜状设置的凸起,该凸起能够将在反射面4形成漫反射或散射的光源光线经凸起的多个平面反射,从而将光源光线的角度收窄,也增强光源光线的指向性,提高导光板的出光亮度,使导光板出光更均匀。
本申请实施例4的实施原理为:V 形槽的设置能够增强光源光线的指向性,使光源光线能够进一步的集中于有效视区内,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入光侧(2)以及出光侧(3),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反射面(4)以及出光面(5),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切槽(6)以及多个第二切槽(7),多个所述第一切槽(6)与光源入射方向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切槽(7)均与光源入射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切槽(7)为不等腰的V形槽,多个所述第一切槽(6)与多个所述第二切槽(7)纵横交错排列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自由曲面,所述出光面(5)通过多个第三切槽(8)形成多个出光曲面(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切槽(7)的深度排列沿自所述入光侧(2)沿着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至所述出光侧(3)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切槽(7)的深度排列呈贝塞尔曲线变化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曲面包括第一倾斜面(14)与第二倾斜面(15),所述第一倾斜面(14)与所述第二倾斜面(15)沿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面(14)与所述第二倾斜面(15)之间形成顶角,所述顶角不变,所述顶角的范围为80°-14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槽(7)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切槽(6)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14)的长度比第二倾斜面(15)的长度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曲面还包括多个第一曲面(11)与多个第二曲面(12),所述第一曲面(11)与所述第二曲面(12)沿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曲面(11)与所述第二曲面(12)相对的两侧边重合连接,所述第一曲面(11)与所述第二曲面(12)的曲率半径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多个出光曲面(13)沿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曲面(13)均呈圆弧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4)设置有多个网点(10)。
CN202120340181.8U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Active CN214174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0181.8U CN214174666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0181.8U CN214174666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74666U true CN214174666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95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0181.8U Active CN214174666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74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9169A (zh)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US10185072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KR100960426B1 (ko) 확산 시트, 면 광원 장치 및 투과형 표시 장치
JP2005071610A (ja)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JP2002538577A5 (zh)
JP2008103110A (ja) 導光板および平面照明装置
JP2011233416A (ja) コリメート光源及び面光源装置
US20160238777A1 (en)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4172008B2 (ja) 面光源装置
US8382360B2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elliptical base segments
CN112965161B (zh) 一种导光板及其网点布点方法
US2007029151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US20130063975A1 (en) A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elliptical base segments
US8439548B2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having circular base segments
WO2017017869A1 (ja) ライン照明表示装置および導光体
TW202331377A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214174666U (zh)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JPH06123885A (ja) 面光源装置
CN214174665U (zh) 一种导光板
CN215895016U (zh)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JP4360701B2 (ja) 平面照明装置
CN215895017U (zh) 一种具有亮度提升的导光板
CN208255459U (zh) 高光效方形灯具
CN108387970B (zh) 圆形导光板
CN114217374B (zh) 一种提高亮度的导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