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0887U - 循环扇 - Google Patents
循环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70887U CN214170887U CN202023019766.4U CN202023019766U CN214170887U CN 214170887 U CN214170887 U CN 214170887U CN 202023019766 U CN202023019766 U CN 202023019766U CN 214170887 U CN214170887 U CN 214170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duct
- fastening
- air
- flange
- 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83 hazardous chemic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06 health hazard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扇,包括:风道结构,具有风道,及与所述风道分别连通的进风端、出风端;前网,连接于所述风道结构的出风端;后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风道结构的进风端,且所述后网和所述风道结构两者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容纳腔;过滤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中。当需要对过滤结构进行拆卸时,只需将后网从风道结构上拆卸下来,然后将过滤结构从容纳腔中取出即可,由于过滤结构是通过容置于容纳腔中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风道结构上的安装,过滤结构与风道结构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所以,无需再进行过滤结构与风道结构之间的拆卸,减少了过滤结构的拆装步骤,提高了过滤结构的拆装效率,便于对过滤结构进行清洁或更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循环扇因其送风远、风量大的特点而备受用户青睐。
但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浮尘,当循环扇把室内空气进行循环时,这些浮尘通过循环扇进风口处的后罩会进入风扇的内部,造成循环扇的出风不洁净,带来的结果是污染循环扇的前罩和扇叶,扇叶转动时把灰尘直接吹到人体皮肤上,给人们带来健康隐患。
为此,现有一种循环扇,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风机,连接于壳体前侧的前罩,连接于壳体后侧的后罩,及设于壳体和后罩之间的滤网,这种循环扇可以通过滤网过滤从后罩进入的空气中的灰尘,从而可以使前罩吹出洁净的空气。但是,上述技术中后罩与滤网均通过卡扣与壳体连接,这将导致在需要对滤网进行清洁或更换时,需要先将后罩从壳体上拆卸下来,再将滤网从壳体上拆卸下来,滤网的拆装过程较为复杂,拆装不便,不利于对滤网的清洁或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扇具有过滤结构拆装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便于对过滤结构进行拆装的循环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扇,包括:
风道结构,具有风道,及与所述风道分别连通的进风端、出风端;
前网,连接于所述风道结构的出风端;
后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风道结构的进风端,且所述后网和所述风道结构两者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容纳腔;
过滤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中。
可选地,所述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支架,所述进风端具有向远离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延伸而出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风道支架共同形成所述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缘为环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后网包括进风格栅,及由所述进风格栅朝向所述风道结构延伸而出的第二凸缘,所述后网通过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风道结构的所述第一凸缘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过滤结构的外径,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径;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进风格栅共同形成安装腔,所述过滤结构适于在所述第二凸缘插置于容纳腔中时容置于所述安装腔中。
可选地,所述后网与所述风道结构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旋扣结构,所述第一旋扣结构包括:
第一旋扣,设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周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凸缘之间形成第一卡槽;
第一凸台,设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周壁上,并具有旋入所述第一卡槽中的第一状态,及从所述第一卡槽中旋出的第二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结构,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包括:
第一紧固孔,设于所述风道结构上,并沿所述风道的轴向延伸;
第一过孔,设于所述后网上,并沿所述后网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第一凸台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相对设置;
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紧固孔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网与所述风道结构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旋扣结构,所述第二旋扣结构包括:
第二旋扣,设于所述出风端上,并与所述出风端之间形成第二卡槽;
第二凸台,设于所述前网朝向所述风道结构的一侧上,并具有旋入所述第二卡槽中的第三状态,及从所述第二卡槽中旋出的第四状态。
可选地,所述出风端上还设有凸柱,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紧固结构,所述第二紧固结构包括:
第二紧固孔,设于所述前网上,并沿所述前网的径向延伸;
第二过孔,设于所述风道结构上,并沿所述风道的径向延伸;
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紧固孔螺纹连接。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扇,还包括后壳和提手,所述后壳一端与所述风道结构的所述进风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提手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网和所述过滤结构上分别设有供所述后壳穿过的让位通孔,所述后壳与所述风道结构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第三紧固孔,设于所述后壳朝向所述风道结构的一端上,并沿所述后壳的轴向延伸;
至少两个第三过孔,设于所述风道结构上,并沿所述风道结构的轴向延伸;
至少两个第三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三紧固孔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壳与所述提手结构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旋扣结构,所述第三旋扣结构包括:
第三旋扣,设于所述后壳上,并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第三卡槽;
第三凸台,设于所述提手上,并具有旋入所述第三卡槽中的装配状态,及从所述第三卡槽中旋出的拆卸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四连接结构还包括第四紧固结构,所述第四紧固结构包括:
第四紧固孔,设于所述提手上,并沿所述提手的轴向延伸;
第四过孔,设于所述后壳上,并沿所述后壳的轴向延伸;
第四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第四紧固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扇,包括:风道结构,具有风道,及与所述风道分别连通的进风端、出风端;前网,连接于所述风道结构的出风端;后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风道结构的进风端,且所述后网和所述风道结构两者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容纳腔;过滤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中。通过将后网与风道结构可拆卸连接,并使后网和风道结构两者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容纳腔,将过滤结构容置于容纳腔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后网与风道结构之间的连接保证对容置于容纳腔中的过滤结构的稳固安装,另一方面,当需要对过滤结构进行拆卸时,只需将后网从风道结构上拆卸下来,然后将过滤结构从容纳腔中取出即可,由于过滤结构是通过容置于容纳腔中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风道结构上的安装,过滤结构与风道结构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所以,无需再进行过滤结构与风道结构之间的拆卸,减少了过滤结构的拆装步骤,提高了过滤结构的拆装效率,便于对过滤结构进行清洁或更换。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扇,所述后网与所述风道结构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旋扣结构,所述第一旋扣结构包括:第一旋扣,设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周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凸缘之间形成第一卡槽;第一凸台,设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周壁上,并具有旋入所述第一卡槽中的第一状态,及从所述第一卡槽中旋出的第二状态。这样只需要使后网相对于风道结构旋转,便可以实现后网与风道结构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使得对后网与风道结构之间的拆装非常方便高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结构,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包括:第一紧固孔,设于所述风道结构上,并沿所述风道的轴向延伸;第一过孔,设于所述后网上,并沿所述后网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第一凸台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相对设置;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紧固孔螺纹连接。这样可以使后网与风道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扇,所述前网与所述风道结构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旋扣结构,所述第二旋扣结构包括:第二旋扣,设于所述出风端上,并与所述出风端之间形成第二卡槽;第二凸台,设于所述前网朝向所述风道结构的一侧上,并具有旋入所述第二卡槽中的第三状态,及从所述第二卡槽中旋出的第四状态。这样只需要使前网相对于风道结构旋转,便可以实现前网与风道结构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使得对前网与风道结构之间的拆装非常方便高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扇,所述出风端上还设有凸柱,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紧固结构,所述第二紧固结构包括:第二紧固孔,设于所述前网上,并沿所述前网的径向延伸;第二过孔,设于所述风道结构上,并沿所述风道的径向延伸;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紧固孔螺纹连接。这样可以使前网与风道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循环扇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循环扇中后网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循环扇中的风道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循环扇中的风道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循环扇中的风道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循环扇中的前网的右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前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循环扇中的后壳的右视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循环扇中的提手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道结构,11-风道,12-进风端,121-第一凸缘,13-出风端,14-容纳腔,15-风道支架,2-前网,3-后网,31-进风格栅,32-第二凸缘,4-过滤结构,51-第一旋扣,52-第一凸台,53-第一紧固孔,54-第一过孔,61-第二旋扣,62-第二凸台,63-第二紧固孔,64-第二过孔,71-后壳,72-提手,73-让位通孔,81-第三过孔,91-第三旋扣,92-第三凸台,93-第四紧固孔,94-第四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循环扇,包括风道结构1、前网2、后网3和过滤结构4。
风道结构1上具有风道11,及与风道11分别连通的进风端12、出风端13。
前网2连接于风道结构1的出风端13。
后网3可拆卸连接于风道结构1的进风端12,且后网3和风道结构1两者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容纳腔14。
过滤结构4设于容纳腔14中。过滤结构4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即可。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结构4为滤网。
通过将后网3与风道结构1可拆卸连接,并使后网3和风道结构1两者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容纳腔14,将过滤结构4容置于容纳腔14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后网3与风道结构1之间的连接保证对容置于容纳腔14中的过滤结构4的稳固安装,另一方面,当需要对过滤结构4进行拆卸时,只需将后网3从风道结构1上拆卸下来,然后将过滤结构4从容纳腔14中取出即可,由于过滤结构4是通过容置于容纳腔14中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风道结构1上的安装,过滤结构4与风道结构1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所以,无需再进行过滤结构4与风道结构1之间的拆卸,减少了过滤结构4的拆装步骤,提高了过滤结构4的拆装效率,便于对过滤结构4进行清洁或更换。
风道结构1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1包括风道支架15,进风端12具有向远离出风端13的方向延伸而出的第一凸缘121,第一凸缘121和风道支架15共同形成容纳腔14。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容纳腔14也可以设于后网3上。
第一凸缘12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缘121为环状结构。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凸缘121也可以是沿风道结构1的轴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弧状结构。
后网3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后网3包括进风格栅31,及由进风格栅31朝向风道结构1延伸而出的第二凸缘32,后网3通过第二凸缘32与风道结构1的第一凸缘121连接。
第二凸缘3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凸缘32为环状结构。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凸缘32也可以是沿风道结构1的轴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弧状结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缘32的外径大于过滤结构4的外径,第一凸缘121的外径大于第二凸缘32的外径;第二凸缘32与进风格栅31共同形成安装腔,过滤结构4适于在第二凸缘32插置于容纳腔14中时容置于安装腔中。
后网3与风道结构1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后网3与风道结构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四个第一旋扣结构和一个第一紧固结构。
第一旋扣结构包括第一旋扣51和第一凸台52。
第一旋扣51设于第一凸缘121的内周壁上,并与第一凸缘121之间形成第一卡槽。
第一凸台52设于第二凸缘32的外周壁上,并具有旋入第一卡槽中的第一状态,及从第一卡槽中旋出的第二状态。
第一紧固结构包括第一紧固孔53、第一过孔54和第一紧固件。
第一紧固孔53设于风道结构1上,并沿风道11的轴向延伸。
第一过孔54设于后网3上,并沿后网3的轴向延伸,且第一过孔54在第一凸台52处于第一状态时与第一紧固孔53相对设置。
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第一过孔54与第一紧固孔53螺纹连接。第一紧固件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紧固件为螺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件也可以是螺栓。
在安装时,先将第二凸缘32插置于容纳腔14中,使第二凸缘32的外周壁与第一凸缘121的内周壁相对,然后使后网3相对于风道结构1转动,直至四个第一凸台52分别旋入对应的第一卡槽中,此时,四个第一凸台52均处于第一状态,第一过孔54与第一紧固孔53相对,将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过孔54与第一紧固孔53旋接,即可实现后网3与风道结构1之间的安装。
在拆卸时,先将第一紧固件与第一紧固孔53中旋出,并从第一过孔54中拿出,然后使后网3相对于风道结构1转动,直至四个第一凸台52分别旋出对应的第一卡槽中,此时,四个第一凸台52均处于第二状态,然后将第二凸缘32从容纳腔14中取出,即可实现后网3与风道结构1之间的拆卸。
通过四个第一旋扣结构和一个第一紧固结构来连接后网3与风道结构1,既可以减少对螺钉的数量的使用,提高拆装效率,又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结构也可以包括三个第一旋扣结构和一个第一紧固结构,或者包括两个第一旋扣结构和两个第一紧固结构。
前网2与风道结构1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前网2与风道结构1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四个第二旋扣结构和一个第二紧固结构。
第二旋扣结构包括第二旋扣61和第二凸台62。
第二旋扣61设于出风端13上,并与出风端13之间形成第二卡槽。
第二凸台62设于前网2朝向风道结构1的一侧上,并具有旋入第二卡槽中的第三状态,及从第二卡槽中旋出的第四状态。
出风端13上还设有凸柱,第二紧固结构包括第二紧固孔63、第二过孔64和第二紧固件。
第二紧固孔63设于前网2上,并沿前网2的径向延伸。
第二过孔64设于风道结构1上,并沿风道11的径向延伸。
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第二过孔64与第二紧固孔63螺纹连接。第二紧固件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紧固件为螺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紧固件也可以是螺栓。
在安装时,使前网2与风道结构1的出风端13相对,然后使前网2相对于风道结构1转动,直至四个第二凸台62分别旋入对应的第二卡槽中,此时,四个第二凸台62均处于第三状态,第二过孔64与第二紧固孔63相对,将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过孔64与第二紧固孔63旋接,即可实现前网2与风道结构1之间的安装。
在拆卸时,先将第二紧固件与第二紧固孔63中旋出,并从第二过孔64中拿出,然后使前网2相对于风道结构1转动,直至四个第二凸台62分别旋出对应的第二卡槽中,此时,四个第二凸台62均处于第四状态,即可实现前网2与风道结构1之间的拆卸。
通过四个第二旋扣结构和一个第二紧固结构来连接前网2与风道结构1,既可以减少对螺钉的数量的使用,提高拆装效率,又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结构也可以包括三个第二旋扣结构和一个第二紧固结构,或者包括两个第二旋扣结构和两个第二紧固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扇,还包括后壳71和提手72,后壳71一端与风道结构1的进风端1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提手72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提手72,可以便于使用者移动循环扇的位置。
后壳71与风道结构1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后网3和过滤结构4上分别设有供后壳71穿过的让位通孔73,后壳71依次穿过后网3和过滤结构4上的让位通孔73后,与风道结构1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第三连接结构包括四个第三紧固孔、四个第三过孔81和四个第三紧固件。
第三紧固孔设于后壳71朝向风道结构1的一端上,并沿后壳71的轴向延伸。
第三过孔81设于风道结构1上,并沿风道结构1的轴向延伸。
第三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第三过孔81与第三紧固孔螺纹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结构也可以包括三个第三紧固结构或五个第三紧固结构。
后壳71与提手7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后壳71与提手72结构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第四连接结构包括三个第三旋扣结构和一个第四紧固结构。
第三旋扣结构包括第三旋扣91和第三凸台92。
第三旋扣91设于后壳71上,并与后壳71之间形成第三卡槽。
第三凸台92设于提手72上,并具有旋入第三卡槽中的装配状态,及从第三卡槽中旋出的拆卸状态。
第四紧固结构包括第四紧固孔93、第四过孔94和第四紧固件。
第四紧固孔93设于提手72上,并沿提手72的轴向延伸。
第四过孔94设于后壳71上,并沿后壳71的轴向延伸。
第四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第四过孔94与第四紧固孔93螺纹连接。
在安装时,使提手72与后壳71的出风端13相对,然后使提手72相对于后壳71结构转动,直至三个第三凸台92分别旋入对应的第三卡槽中,此时,三个第三凸台92均处于装配状态,第四过孔94与第四紧固孔93相对,将第四紧固件穿过第四过孔94与第四紧固孔93旋接,即可实现提手72与后壳71之间的安装。
在拆卸时,先将第四紧固件与第四紧固孔93中旋出,并从第四过孔94中拿出,然后使提手72相对于后壳71转动,直至三个第三凸台92分别旋出对应的第三卡槽中,此时,三个第三凸台92均处于拆卸状态,即可实现提手72与后壳71之间的拆卸。
通过三个第三旋扣结构和一个第四紧固结构来连接提手72与后壳71,既可以减少对螺钉的数量的使用,提高拆装效率,又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连接结构也可以包括四个第三旋扣结构和一个第四紧固结构,或者包括两个第三旋扣结构和两个第四紧固结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结构(1),具有风道(11),及与所述风道(11)分别连通的进风端(12)、出风端(13);
前网(2),连接于所述风道结构(1)的出风端(13);
后网(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风道结构(1)的进风端(12),且所述后网(3)和所述风道结构(1)两者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容纳腔(14);
过滤结构(4),设于所述容纳腔(1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1)包括风道支架(15),所述进风端(12)具有向远离所述出风端(13)的方向延伸而出的第一凸缘(121),所述第一凸缘(121)和所述风道支架(15)共同形成所述容纳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121)为环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网(3)包括进风格栅(31),及由所述进风格栅(31)朝向所述风道结构(1)延伸而出的第二凸缘(32),所述后网(3)通过所述第二凸缘(32)与所述风道结构(1)的所述第一凸缘(1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缘(32)的外径大于所述过滤结构(4)的外径,所述第一凸缘(1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凸缘(32)的外径;所述第二凸缘(32)与所述进风格栅(31)共同形成安装腔,所述过滤结构(4)适于在所述第二凸缘(32)插置于容纳腔(14)中时容置于所述安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网(3)与所述风道结构(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旋扣结构,所述第一旋扣结构包括:
第一旋扣(51),设于所述第一凸缘(121)的内周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凸缘(121)之间形成第一卡槽;
第一凸台(52),设于所述第二凸缘(32)的外周壁上,并具有旋入所述第一卡槽中的第一状态,及从所述第一卡槽中旋出的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结构,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包括:
第一紧固孔(53),设于所述风道结构(1)上,并沿所述风道(11)的轴向延伸;
第一过孔(54),设于所述后网(3)上,并沿所述后网(3)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过孔(54)在所述第一凸台(5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与所述第一紧固孔(53)相对设置;
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一过孔(54)与所述第一紧固孔(53)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网(2)与所述风道结构(1)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旋扣结构,所述第二旋扣结构包括:
第二旋扣(61),设于所述出风端(13)上,并与所述出风端(13)之间形成第二卡槽;
第二凸台(62),设于所述前网(2)朝向所述风道结构(1)的一侧上,并具有旋入所述第二卡槽中的第三状态,及从所述第二卡槽中旋出的第四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端(13)上还设有凸柱,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紧固结构,所述第二紧固结构包括:
第二紧固孔(63),设于所述前网(2)上,并沿所述前网(2)的径向延伸;
第二过孔(64),设于所述风道结构(1)上,并沿所述风道(11)的径向延伸;
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二过孔(64)与所述第二紧固孔(63)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壳(71)和提手(72),所述后壳(71)一端与所述风道结构(1)的所述进风端(1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提手(72)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网(3)和所述过滤结构(4)上分别设有供所述后壳(71)穿过的让位通孔(73),所述后壳(71)与所述风道结构(1)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第三紧固孔,设于所述后壳(71)朝向所述风道结构(1)的一端上,并沿所述后壳(71)的轴向延伸;
至少两个第三过孔(81),设于所述风道结构(1)上,并沿所述风道结构(1)的轴向延伸;
至少两个第三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三过孔(81)与所述第三紧固孔螺纹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71)与所述提手(72)结构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旋扣结构,所述第三旋扣结构包括:
第三旋扣(91),设于所述后壳(71)上,并与所述后壳(71)之间形成第三卡槽;
第三凸台(92),设于所述提手(72)上,并具有旋入所述第三卡槽中的装配状态,及从所述第三卡槽中旋出的拆卸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结构还包括第四紧固结构,所述第四紧固结构包括:
第四紧固孔(93),设于所述提手(72)上,并沿所述提手(72)的轴向延伸;
第四过孔(94),设于所述后壳(71)上,并沿所述后壳(71)的轴向延伸;
第四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第四过孔(94)与所述第四紧固孔(93)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19766.4U CN214170887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循环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19766.4U CN214170887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循环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70887U true CN214170887U (zh) | 2021-09-10 |
Family
ID=77606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019766.4U Active CN214170887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循环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70887U (zh) |
-
2020
- 2020-12-14 CN CN202023019766.4U patent/CN2141708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45302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829982B (zh) | 一种壳网体组件及塔扇 | |
CN214170887U (zh) | 循环扇 | |
CN210399176U (zh) | 一种立柜式空调 | |
CN210373739U (zh) | 柜式空调器 | |
CN215128184U (zh) | 洗碗机 | |
CN203586408U (zh) | 空调器 | |
CN111075769A (zh) | 电风扇滤风组件和电风扇 | |
CN215412174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09026848A (zh) | 方便拆装风轮的冷风扇及其拆洗方法 | |
CN211501106U (zh) | 电风扇滤风组件和电风扇 | |
CN212563748U (zh) | 家用电器的壳体组件及家用电器 | |
CN215062744U (zh) | 一种前面板易拆卸的风幕机 | |
CN210624921U (zh) | 一种带有ptc发热结构的暖风机外壳 | |
CN212717296U (zh) | 一种节能浴霸风扇 | |
CN216924522U (zh) |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063329U (zh) | 一种易拆式空调服无刷风扇 | |
CN215112921U (zh) | 空调进风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 |
CN217518883U (zh) | 一种双重净化空气的电风扇 | |
CN210197477U (zh) | 风管机及空调机组 | |
CN110307611A (zh) | 一种新型的空气净化器 | |
CN212157494U (zh) | 一种可拆卸空气净化装置及带空气净化装置的凉霸 | |
CN214791534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110748976A (zh) |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 |
CN216011129U (zh) | 一种通风设备的壳体和软管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