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8109U - 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8109U
CN214148109U CN202021951910.5U CN202021951910U CN214148109U CN 214148109 U CN214148109 U CN 214148109U CN 202021951910 U CN202021951910 U CN 202021951910U CN 214148109 U CN214148109 U CN 214148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ic heating
heating
temperature
arranged ab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519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振周
杨筱平
朴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anxi Ruisib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anxi Ruisib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anxi Ruisib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519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8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8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8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包括:第一防水隔离层,所述第一防水隔离层设置于结构楼板上方;绝热层,所述绝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隔离层上方;电加热层,所述电加热层设置于所述绝热层上方;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层上方;第二防水隔离层,所述第二防水隔离层设置于所述填充层上方;装饰面层,所述装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隔离层上方;所述电加热层为电热棒,电热棒由石墨以及树脂绝缘皮组成,并与电源相通。采用本方案的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供暖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热供暖系统耗电、热能转化效率低、供暖效果差、安全系数低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力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每年都有巨大的发电能力入网,核能、风能、太阳能、水利、潮汐等多种形式的清洁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发电成本只会越来越低,电价的上涨空间已被锁死,再加上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结余了大量电负荷,因此,电供暖作为供暖的一种也应有进一步的推广和利用,可为传统供暖方式的补充。
目前,电力取暖一般使用空调和电热膜地暖来为室内供暖。空调适用范围有限,一般适用于住宅、别墅、办公室等小型场所,虽然使用灵活方便,但其供热时空间热量浮于顶层,冷热不均,热量通过对流方式传递,人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会感觉干燥,头晕脑胀;此外,空调维修成本费用高,耗电量也大,系统制热工况下,3匹空调制热功率2800W,辅助电加热1500W,连续制热一小时耗电4.3度电。
而电热膜长时间使用,也容易出现材料容易老化,漏电、保温效果差、防水性能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减少电热膜地暖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地面电热供暖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电热供暖设备费电、保温效果差、防水防潮性能差、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热供暖系统费电、保温效果差、防水防潮性能差、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潮湿地面电热供暖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包括:
第一防水隔离层,所述第一防水隔离层设置于结构楼板上方;
绝热层,所述绝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隔离层上方;
电加热层,所述电加热层设置于所述绝热层上方;
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层上方;
第二防水隔离层,所述第二防水隔离层设置于所述填充层上方;
装饰面层,所述装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隔离层上方;
所述电加热层为电热棒,所述电热棒由石墨以及树脂绝缘皮组成,其中,石墨包裹于所述树脂绝缘皮内,采用接头将若干电热棒通过电源线联结成网状,并与电源相通;
还包括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设置于填充层内,并紧贴所述电加热层,所述感温探头与设置于侧墙内的温控器相连,所述温控器与电源相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热层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为20-50mm。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饰面层优选为地砖,所述填充层优选为豆粒径为5-12mm的C15豆石混凝土,其铺设厚度不小于30mm,且所述填充层内暗敷有等位电网。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等位电网采用直径为3mm的镀锌钢丝网。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加热层电热棒的数量满足如下关系式:
N=(1+k)P/Pm
其中,N-所需电热棒的数量(m);P-房间热负荷值(w);Pm-每米电热棒对供暖房间的有效功率(w);k-附加运行系数。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供暖时房间热负荷值满足如下关系式:
P=α*Qj+qh*M
Qj=ß*f*k1*(tn-tw)
其中,α-间歇供暖的修正系数;Qj-房间基本热负荷(w);qh-房间单位面积平均户间传热量,取7w/m2;M-房间使用面积(m2);ß-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f-围护结构的面积(m2);k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m2•k)]);tn-供暖室内温度(℃);tw-供暖室外温度(℃)。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控器的安装位置与照明开关等高,且所述温控器与感温探头的连接线外侧包裹有PC20线管。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温探头功率密度不大于200w/ 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相比与现有技术,依次在结构楼板上铺设第一防水隔离层、绝热层、电加热层、填充层、第二防水隔离层和装饰面层,构成整个电热供暖系统,此电热供暖系统可设置于卫生间等潮湿地面,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电加热层采用电热棒(电热条),远红外发射率即电热转化效率高达90.3%,可大大减少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损失,节省电资源且加热效果好,传热速度快,同时,远红外线可被人体吸收,活化细胞,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供暖效果舒适;此外,电热棒还具有自限温功能,表面工作温度不超过60℃,安全性能好;将电加热层直接与电源连接,可以实现分户计量,可分室、分时间控制温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在填充层紧贴电加热层的一面设置感温探头,保证电热设备表面温度达到设定的上限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可根据所要供暖区域的面积大小对电加热层中电热棒的数量进行选取,以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同时,还能保证供暖效果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潮湿地面电热供暖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结构楼板;2、第一防水隔离层;3、绝热层;4、电加热层;5、填充层;6、等电位网;7、第二防水隔离层;8、装饰面层;9、侧面绝热层;10、PC20线管;11、感温探头;12、温控器;13、感温探头暗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结合图1,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包括:第一防水隔离层2,所述第一防水隔离层2设置于结构楼板1上方;绝热层3,所述绝热层3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隔离层2上方;电加热层4,所述电加热层4设置于所述绝热层3上方;填充层5,所述填充层5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层4上方;第二防水隔离层7,所述第二防水隔离层7设置于所述填充层5上方;装饰面层8,所述装饰面层8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隔离层7上方;所述电加热层4为电热棒,所述电热棒由石墨以及树脂绝缘皮组成,其中,石墨包裹于所述树脂绝缘皮内,采用接头将若干电热棒通过电源线联结成网状,所述接头采用专用的防水防漏电接头,并与电源相通;还包括感温探头11,所述感温探头11设置于填充层5内,并紧贴所述电加热层4,所述感温探头11与设置于侧墙内的温控器10相连,所述温控器10与电源相通。
电热棒之间并联,每根电热棒(条)由椭圆状石墨外包树绝缘外皮组成,长轴不小于8mm,短轴不小于mm,电热棒(条)通过专用的连接头与电源线联结,通电后释放热量满足供暖需求。
其中,石墨具体为导电性碳,树脂是由碳黑、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组成的绝缘外皮。其中电热棒的发热原理为:当加热元件的温度低时,碳的结合状态致密,因此存在许多电流路径,此时电阻值小,因此发热量大;相反,当加热元件的温度高时,树脂由于受热膨胀,碳之间的距离增大,电流路径减少,此时电阻值大,因此发热量小。
本方案中的两层防水隔离层均采用防水卷材,第一防水隔离层2用于防止地面渗水,第二防水隔离层7用于阻止通过楼板渗下来的水。
感温探头11与电加热层4之间电性连接,且感温探头11通过信号线与温控器12相连,将采集的温度通过信号线传递给温控器12,温控器12通过控制电流大小来控制电加热层4的温度,温控器12与感温探头11之间还连接有感温探头暗盒13,感温探头暗盒13安装位置与温控器12等高,所述温控器12的安装位置与照明开关等高,且所述温控器12与感温探头11的连接线外侧包裹有PC20线管10,保证人能安全的对供暖系统进行控制与调节。其中,所述感温探头11功率密度不大于200w/ m2
相比与现有技术,依次在结构楼板1上铺设第一防水隔离层2、绝热层3、电加热层4、填充层5、第二防水隔离层7和装饰面层8,构成整个电热供暖系统,此电热供暖系统可设置于卫生间、浴室等潮湿地面,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电加热层4采用电热棒(电热条),远红外发射率即电热转化效率高达90.3%,可大大减少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损失,节省电资源且加热效果好,传热速度快,同时,远红外线可被人体吸收,活化细胞,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供暖效果舒适;此外,电热棒还具有自限温功能,表面工作温度不超过60℃,安全性能好;将电加热层4直接与电源连接,可以实现分户计量,可分室、分时间控制温度。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热层3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为20-50mm。由于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表面形成的硬膜均匀平整,内部完全闭孔发泡连续均匀,成蜂窝状结构,因此具有高抗压,轻质,不吸水,不透气耐磨,不降解的特性,是作为绝热层3的最佳材料。
此外,在整个电热供暖系统与侧面墙壁之间连接部位设置由侧面绝热层9,保护墙壁以及其他安装于墙壁上的电器线路等,同时还可避免热桥产生。
实施例2
相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棒热供暖系统,更进一步的,所述装饰面层8优选为地砖,所述填充层5优选为豆粒径为5-12mm的C15豆石混凝土,其铺设厚度不小于30mm,且所述填充层5内暗敷有等位电网6,所述等位电网6采用直径为3mm的镀锌钢丝网。
当装饰面层8采用地砖或石材时,电热棒系统应预留出9-10cm的高度,因此,填充层5采用水泥砂浆覆盖加热组件,使其均匀抹平,起到养护的作用,此外在填充层5中设置等位电网6,起到接地保护的作用。
实施例3
相比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棒热供暖系统,更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层4电热棒的数量满足如下关系式:
N=(1+k)P/Pm
其中,N-所需电热棒的数量(m);P-房间热负荷值(w);Pm-每米电热棒对供暖房间的有效功率(w);k-附加运行系数。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供暖时房间热负荷值满足如下关系式:
P=α*Qj+qh*M
Qj=ß*f*k1*(tn-tw)
其中,α-间歇供暖的修正系数;Qj-房间基本热负荷(w);qh-房间单位面积平均户间传热量,取7w/m2;M-房间使用面积(m2);ß-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f-围护结构的面积(m2);k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m2•k)]);tn-供暖室内温度(℃);tw-供暖室外温度(℃)。
以上实施例中电源采用各种已知的供电电路结构,其配电回路应引自套内分户配电箱,每个分支配电回路应与照明、插座、空调等用电系统分开,单独设置,具体的,电热棒通过电源线连接至配电箱,配电线路应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并具有自动切断故障电源的功能,且剩余动作电流值不应大于30mA。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防水隔离层(2),所述第一防水隔离层(2)设置于结构楼板(1)上方;
绝热层(3),所述绝热层(3)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隔离层(2)上方;
电加热层(4),所述电加热层(4)设置于所述绝热层(3)上方;
填充层(5),所述填充层(5)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层(4)上方;
第二防水隔离层(7),所述第二防水隔离层(7)设置于所述填充层(5)上方;
装饰面层(8),所述装饰面层(8)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隔离层(7)上方;
所述电加热层(4)为电热棒,所述电热棒由石墨以及树脂绝缘皮组成,其中,石墨包裹于所述树脂绝缘皮内,采用接头将若干电热棒通过电源线联结成网状,并与电源相通;
还包括感温探头(11),所述感温探头(11)设置于填充层(5)内,并紧贴所述电加热层(4),所述感温探头(11)与设置于侧墙内的温控器(12)相连,所述温控器(12)与电源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层(3)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为2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面层(8)为地砖,所述填充层(5)为豆粒径为5-12mm的C15豆石混凝土,其铺设厚度不小于30mm,且所述填充层(5)内暗敷有等位电网(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等位电网(6)采用直径为3mm的镀锌钢丝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层(4)电热棒的数量满足如下关系式:
N=(1+k)P/Pm
其中,N-所需电热棒的数量(m);P-房间热负荷值(w);Pm-每米电热棒对供暖房间的有效功率(w);k-附加运行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12)的安装位置与照明开关等高,且所述温控器(12)与感温探头(11)的连接线外侧包裹有PC20线管(10)。
CN202021951910.5U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Active CN214148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51910.5U CN214148109U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51910.5U CN214148109U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8109U true CN214148109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22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51910.5U Active CN214148109U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81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7655B (zh) 复合式主动相变蓄热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797805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自动控温系统
CN103776080B (zh) 相变蓄热型电热地板
CN214148109U (zh) 一种潮湿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CN112747355A (zh) 一种用于石墨烯、碳晶地暖模块之间线路连接的导线槽板
CN205957281U (zh) 一种采用光伏发电的低温空气能热泵供暖系统
CN214148110U (zh) 一种地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KR20190062777A (ko) 에너지 절감형 이동식 주택
CN209723729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暖供冷的活动板房
CN202627197U (zh) 一种活动板房
CN109028268B (zh) 一种内嵌有通风管道的电加热式相变储能地板
CN106765490A (zh) 太阳能农宅供暖系统
CN110725568A (zh) 一种通过普通技术利用天然能源的被动房
CN1369669A (zh) 一种带风口的相变蓄热电加热采暖地板
CN214148108U (zh) 一种棚面低温辐射电热棒采暖构造
CN214148107U (zh) 一种墙面低温辐射电热采暖构造
CN210772417U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智能健康地暖
CN210032861U (zh) 一种自动温控电取暖帐篷
CN202866150U (zh) 一种太阳能建筑墙板
CN112128835A (zh) 一种低温辐射电热棒供暖系统
CN207893844U (zh) 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式太阳能供暖装置
CN205137641U (zh) 太阳能墙暖系统
CN211092907U (zh) 电热炕
CN108571764A (zh) 一种太阳能热-电转换集成系统及其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
CN215570754U (zh) 一种适合于农村建筑的相变蓄热地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