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2644U - 防抖云台 - Google Patents

防抖云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2644U
CN214122644U CN202120190746.9U CN202120190746U CN214122644U CN 214122644 U CN214122644 U CN 214122644U CN 202120190746 U CN202120190746 U CN 202120190746U CN 214122644 U CN214122644 U CN 214122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frame
ball mounting
bas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907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坤
林聪�
刘富泉
吕新科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907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2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2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2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抖云台,包括上载体、下载体、支架、框架、底座、磁体组以及电路组,上载体与下载体配合以安装马达并布置于框架内,底座安装于框架的底部,电路组安装于框架的侧部,磁体组安装于载体的侧部并与电路组配合以在通电时驱动下载体,支架安装于下载体的内部并设有向下载体的角部延伸的载体配合部和底座配合部,载体配合部与上载体和下载体配合并能够相对于上载体和下载体转动,以及底座配合部与框架以及底座配合并能够相对于框架或底座转动。本实用新型的防抖云台具有性能稳定,防抖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防抖云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抖云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抖云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定焦广角(视角超过80度)拍摄功能的移动装置十分普及,应用范围亦不断扩展,包括航拍、运动相机、以及行车记录仪。在拍照及拍影片时,很可能受到外来振动而出现模糊或晃动,影响照片及影片质素。当振动比较激烈,或在低光情况下,这问题会更加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己经出现很多现有防抖技术。主流现有技术通过读取振动传感器(例如陀螺仪及加速传感器),计算振动波形以及所需的补偿角度,通过电子、光学、或机械方法补偿因振动造成的影像模糊及晃动,达致改进影像质素的效果。
现有技术按振动补偿方法主要包括电子影像稳定器(Electronic Imagestabilizer,EIS)和光学影像稳定器(Optical Image stabilizer,OIS)。
EIS是运过电子方法,达到防抖效果。在拍摄时,EIS会跟据计算的振动波形,调整每一帧影像的位置,抵消因振动造成的影像晃动。由于EIS不需要额外的致动器,所以EIS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无需额外重量及体积。EIS的主要缺点是无法补偿每一帧中的影像晃动,这是由于EIS通过调整每一赖影像的位置,抵消因振动造成的影像晃动。所以,EIS开启后拍摄的影像会较容易出现因影像晃动造成的模糊。EIS的另一个缺点是牺牲了图像传感器的解像度。在EIS开启时,图像传感器或图像处理器需要按计算振动波形剪裁合适的影像,作为最终影像。在剪裁过程中,解像度会下降,所述最终影像会比图像、传感器最大的解像度低。因此,EIS会牺牲图像传感器最大的解像度,降低影像质素。相对EIS,OIS的主要缺点是需要额外的致动器,所以需要较高的额外成本、较大的额外空间、以及较高的额外重量。
OIS是通过光学及机械方法,利用致动器移动光学部件(可以是相机中的一片,一组或所有镜片),达到光学部件和图像传感器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改变光路(Optical Path)及成像圈(Image Circle)位置,抵消因振动造成的影像晃动。由于OIS是在拍摄每一帧影像中不断作出光学补偿,因此能抵消每一帧影像曝光时的抖动,可以达到比EIS更佳的影像质素。OIS的主要缺点是牺牲镜头的部份光学解像度。在OIS过程中,成像圈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会不断改变。为了避免成像圈在OIS过程中超出图象传感器,成像圈必须因为OIS而扩大,但这会浪费了镜头应有的解像度。另一方面,在OIS过程中,当成像圈的位置较偏时,成像圈边缘会更靠近图像传感器。由于大部份镜头的在边缘模糊度及畸变度都比中心严重,因此一般OIS的影像解像度及防抖效果都不及GS,这问题在广角相机摸组中更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抖云台,以解决在拍照及拍影片时,由于受到外来振动而出现模糊或晃动,影响照片及影片质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抖云台,所述防抖云台包括上载体、下载体、支架、框架、底座、磁体组以及电路组,
所述上载体与所述下载体配合并布置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电路组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侧部,所述磁体组安装于所述载体的侧部并与所述电路组配合以在通电时驱动所述下载体运动,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下载体的内部并设有向所述下载体的角部延伸的载体配合部和底座配合部,所述载体配合部与所述上载体和所述下载体配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载体和下载体转动,以及所述底座配合部与所述框架以及所述底座配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或底座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抖云台还包括上滚珠和下滚珠,所述载体配合部形成为上滚珠安装部,所述底座配合部形成为下滚珠安装部,所述上滚珠安装于所述上滚珠安装部并与所述下载体配合,所述下滚珠安装于所述下滚珠安装部并与所述底座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两两相对的四个支架侧部和设置于任意两个支架侧部之间的支架角部,其中,位于同一条对角线上的一对所述支架角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上滚珠安装部以及位于另一条对角线上的一对所述支架角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下滚珠安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载体具有四个载体侧部和四个载体角部,所述磁体组包括第一磁体组合第二磁体组,所述第一磁体组和所述第二磁体组分别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载体侧部,所述四个载体角部的上表面下沉形成凹槽以对所述支架的所述上滚珠安装部和所述下滚珠安装部进行避让。
在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上滚珠安装部配合的所述载体角部的上表面设有上滚珠安装槽,所述上滚珠安装部向上凸起并在下表面设有与所述上滚珠安装槽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上滚珠安装槽配合以安装所述上滚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抖云台还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上载体并设有卡扣部,以及每一个所述载体侧部设有卡扣配合部,所述卡扣部伸入所述卡扣配合部卡紧,从而将所述上载体和所述下载体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主体部分形成矩形结构并包括四个框架侧部,所述电路组包括设有第一线圈的第一电路板和设有第二线圈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框架侧部并与所述第一磁体组和所述第二磁体组配合,其中,该相邻的两个框架侧部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线圈配合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二线圈配合的第二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抖云台还包括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上弹片固定安装于所述上载体并与所述上滚珠安装部配合,所述下弹片固定于所述框架并与所述下滚珠安装部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两个框架侧部之间形成框架角部,位于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的框架角部的内侧面设有下弹片安装部以安装所述下弹片,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下弹片安装部对应的底座凸出部,所述底座凸出部的表面设有下滚珠安装槽,所述支架的所述下滚珠安装部向上凸起并在下表面设有与所述下滚珠安装槽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下滚珠安装槽配合以安装所述下滚珠,所述下滚珠安装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弹片对应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朝向所述框架内部的表面并布置在所述第一线圈内,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朝向所述框架内部的表面并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其中一个框架侧部延伸有马达电路板安装部,所述马达的电路板可折叠地安装于所述马达电路板安装部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配合部设有分别向所述上载体和所述下载体凸出的第一球形部,所述底座配合部设有分别向所述框架和所述底座凸出的第二球形部,所述上载体的和所述下载体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球形部配合的第一凹槽,以及所述底座和所述框架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球形部配合的第二凹槽。
本申请的防抖云台通过安装于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的上滚珠和安装于另一条对角线上的下滚珠充当旋转轴,借助支架作为中间层将活动部的自由度解离,利用电磁感应使普通马达进行全方向旋转运动,以实现光学防抖功能,具有性能稳定,防抖效果好等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防抖云台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防抖云台的卡扣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防抖云台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防抖云台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防抖云台的电路组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防抖云台的下载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1的防抖云台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防抖云台的上弹片的立体图。
图9是图1的防抖云台的下弹片的立体图。
图10是图1的防抖云台的磁体组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抖云台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防抖云台沿线A-A剖开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防抖云台沿线B-B剖开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防抖云台沿线D-D剖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用于结合镜头模组的防抖云台,该防抖云台与镜头模组配合使用,实现更好的防手震的效果。具体地,镜头模组通常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以及镜头,其本身可以具有OIS防抖功能,本实用新型的防抖云台通过机械方法,驱动整个包含镜片及图像传感器的镜头模组,做出和振动方向相反,但振幅接近的运动,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在防抖过程中,由于光学部件和图像传感器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所以影像质素及防抖效果在影像边缘不会出现下降,亦不需要因为防抖牺牲镜头的部份光学解像度,以及图像传感器部份解像度。
本申请的防抖云台包括上载体、下载体、支架、框架、底座、磁体组以及电路组,上载体与下载体配合并布置于框架内以安装镜头模组或马达或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底座安装于框架的底部,电路组安装于框架的侧部,磁体组安装于载体的侧部并与电路组配合以在通电时驱动下载体运动,支架安装于下载体的内部并设有向下载体的角部延伸的载体配合部和底座配合部,载体配合部与上载体和下载体配合并能够相对于上载体和下载体转动,以及底座配合部与框架以及底座配合并能够相对于框架或底座转动。
支架具有大致矩形结构,定义支架的两条对角线为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上述的载体配合部可以设置于支架的第一条对角线上,上述的底座配合部可以设置于支架的第二条对角线上,当电路组中的一部分电路通电时,可以驱动上载体和下载体相对于支架以第一条对角线为轴线进行旋转,当电路中的另一部分电路通电时,可以驱动上载体和下载体相对于框架和底座以第二条对角线为轴线旋转。当镜头模组或普通马达安装于上载体和下载体内时,上载体和下载体带动普通马达旋转,从而实现光学防手震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1-13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抖云台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1-13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载体配合部形成为上滚珠安装部以安装上滚珠,上述的底座配合部形成为下滚珠安装部以安装下滚珠。也就是说,在图1-13所示的实施例中,载体配合部可以理解为安装了上滚珠的上滚珠安装部,底座配合部可以理解为安装了下滚珠的下滚珠安装部。
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载体配合部可以分别向上载体和下载体凸出形成第一球形部,底座配合部可以分别向框架和底座凸出的第二球形部,从而通过该第一球形部与上载体和下载体配合,通过该第二球形部与框架和底座配合,从而实现上载体和下载体相对于支架以支架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为轴线进行旋转,以及上载体和下载体相对于框架和底座以支架的另一条对角线为轴线进行旋转,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的上载体的下载体可以分别设有与第一球形部配合的第一凹槽,以及上述的底座和所述框架可以分别设有与上述第二球形部配合的第二凹槽。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防抖云台100的立体分解图。参照图1,防抖云台100用于安装马达200并包括上载体10、卡扣件20、上弹片31、支架40、上滚珠51、磁体组61、电路组62、框架70、下弹片32、下滚珠52、下载体80以及底座90。磁体组61固定安装于下载体80的侧部,电路组62安装于框架70的侧部并与磁体组61配合,卡扣件20设置于上载体10内用于与下载体80配合,支架40安装于下载体80内并设有上滚珠安装部和下滚珠安装部,上滚珠51安装于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并与下载体80配合,上弹片31安装于上载体10并与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配合,上载体10与下载体80通过卡扣连接。下滚珠52安装于支架40的下滚珠安装部并与底座90配合,下弹片32安装与框架70并与支架40的下滚珠安装部配合。当框架70上的电路组62通电时,与下载体80上的磁体组61发生电磁感应,从而驱动下载体80进行运动,在此过程中,通过安装于对角线上的上滚珠51和安装于另一条对角线上的下滚珠52充当旋转轴,借助支架40作为中间层将活动部的自由度解离,利用电磁感应使下载体80进行全方向旋转运动,从而在安装了马达200时,实现光学防抖功能,下面结合附图进行具体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马达200也称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镜头驱动机构以及镜头驱动装置等,其基本机构以及功能可以参照本申请人公开的实用新型名称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镜头驱动机构以及镜头驱动装置的相关专利。
图2是图1的防抖云台100的卡扣件2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卡扣件20包括卡扣主体21,卡扣主体21形成矩形框架结构,卡扣主体21的每一个侧部设有向底座方向伸出的两个卡扣部22,同一侧部的两个卡扣部22靠近两端设置并在相邻侧部之间的角部限定出与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43和下滚珠安装部44配合的空间23,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43和下滚珠安装部44设置于支架40的四个角部,并在组装时伸入到卡扣件20的空间23内。卡扣部22优选形成镂空结构。
图3是图1的防抖云台100的支架4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支架40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包括两两相对的四个支架侧部41和设置于任意两个支架侧部41之间的支架角部,支架侧部41较长,支架角部较短,每一个支架侧部41优选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凸出块43。参照图3,定义支架40的其中一对相对的支架角部为第一支架角部421,定义另一对相对的支架角部为第二支架角部422,一对相对的第一支架角部421设有向大致垂直于该第一支架角部421的方向伸出的上滚珠安装部43以安装上滚珠51,另一对相对的第二支架角部422设有向大致垂直于该第二支架角部422的方向伸出的下滚珠安装部44以安装下滚珠52。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表述方便,本文引入支架侧部和支架角部的概念,支架侧部和支架角部的描述仅仅是为了描述进行区分,不是对其形状和结构的限定,由于支架40整体上形成八边形,因此,四个支架角部实质上是八边形框架的四个侧部,当然,也可以将四个支架侧部41看成是矩形结构的四个侧部,将四个支架角部(包括第一角部421和第二角部422)看成是矩形结构的四个角部。此外,第一支架角部421和第二支架角部422是为了对上滚珠安装的位置和下滚珠安装的位置进行区分而引入的描述,并不表示第一支架角部421和第二支架角部422的结构、尺寸和形状存在区别,也就是说,第一支架角部421和第二支架角部422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存在区别,此处不进行限定。也就是说,第一支架角部421与第二支架角部422可以互换,即在安装支架40时,可以对支架40进行90度旋转,将设置上滚珠安装部43的第一支架角部421与设置下滚珠安装部44的第二支架角部422进行交换,使得上滚珠安装部43与下滚珠52配合,下滚珠安装部44与上滚珠51配合。事实上,支架40上伸出的每一个滚珠安装部(不管是上滚珠安装部或是下滚珠安装部)都可以相同,从而便于组装。
为了表述方便,仍旧将支架40与上滚珠配合的滚珠安装部称为上滚珠安装部43,与下滚珠配合的称为下滚珠安装部44,结合图2-3,组装时,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43和下滚珠安装部44分别伸入卡扣件20的四个角部的空间23内,并可以在空间23内活动。
图4是图1的防抖云台100的框架70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防抖云台100的电路组62的立体图。如图4-5所示,框架70的主体部分形成矩形结构并包括四个框架侧部,其中一个框架侧部延伸有电路板安装部76,为了方便表述,定义设有电路板安装部76的框架侧部为第一框架侧部71,与第一框架侧部71相邻的其中一个侧部为第二框架侧部72以及与第一框架侧部71相对的一个侧部为第三框架侧部73,其中,第二框架侧部72设有第一开口721,第三框架侧部73设有第二开口731。在每两个框架侧部之间形成框架角部,位于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的框架角部的内侧面设有下弹片安装部74以安装下弹片。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安装部76形成一个顶部和侧部封闭,底部开放的壳体,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安装部76也可以形成其他结构,例如顶部、侧部和底部都封闭,而两端开放的结构。
参照图5,电路组62整体上包括两个线圈和两块电路板,两块电路板通过电路板连接部625连接,每一个电路板设有一个线圈,线圈布置于框架的侧部的开口内,并在下载体80安装于框架70内时,与下载体80上的磁体组61配合,以驱动下载体80运动。具体地,两块电路板分别安装于框架70的第二框架侧部72和第三框架侧部73,两个线圈分别与第一开口721和第二开开口731配合,为了方便描述,定义安装于第二框架侧部72的电路板为第一电路板621,安装于第三框架侧部73的电路板为第二电路板622,设置于第一电路板621上的线圈为第一线圈623,设置于第二电路板622上的线圈为第二线圈624。在一种应用方式中,第一电路板621朝向框架内部的表面还设有第一传感器627,第一传感器627布置于第一线圈623内,第二电路板22朝向框架内部的表面还设有第二传感器628,第二传感器628布置在第二线圈624内。
参照图4-5,组装时,第一电路板621安装于框架70的第二侧部72,第一线圈623位于第一开口721内,第二电路板622安装于框架70的第三侧部73,第二线圈624位于第二开口731内。电路板连接部625环绕框架70外侧面上的凹槽75设置。需要注意的是,本文采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一框架侧部以及第二框架侧部等的表述,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描述并对其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介绍,并不表示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一定存在差别,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可以是相同或不相同的电路板,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电路设计,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类型和型号的传感器,此处不进行限定。
图6是图1的防抖云台100的下载体80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下载体80用于安装马达200并具有四个载体侧部81和四个载体角部82,每一个载体侧部81的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卡扣配合部811,卡扣件20的卡扣部22伸入卡扣配合部811内卡紧,从而将上载体10和下载体80连接。四个载体角部82的高度低于四个载体侧部81,也就是说,四个载体角部82的上表面下沉形成凹槽,以对支架40的支架角部的四个滚珠安装部进行避让,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的一对载体角部82设有上滚珠安装槽821,上滚珠安装槽821与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43配合以安装上滚珠51。其中一对相邻的载体侧部81分别设有第一磁体安装部812和第二磁体安装部813,参照图10,其示出磁体组61的立体图,磁体组61包括第一磁体组611和第二磁体组612,第一磁体组611安装于第一磁体安装部812并与电路组62上的第一线圈623配合以在第一线圈623通电时驱动下载体80绕一条轴线X旋转,第二磁体组613安装于第二磁体安装部813并与电路组62上的第二线圈624配合以在第二线圈624通电时驱动下载体80绕另一条轴线旋转Y,其中X轴与Y轴相互垂直,并垂直于光轴Z轴,也就是说,X轴、Y轴和Z轴两两垂直形成一个三维坐标。
图7是图1的防抖云台100的底座90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底座90整体上包括矩形框主体91以及与矩形框主体91连接的电路板安装部92,矩形框主体91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角部设有向载体的方向延伸的底座凸出部911,底座凸出部911的表面设有下滚珠安装槽912,下滚珠安装槽912与支架40的下滚珠安装部44配合以安装下滚珠52。电路板安装部92用于安装连接普通马达200的电路板201,电路板201折叠成多层并安装于并安装于电路板安装部92。
图8是图1的防抖云台100的上弹片31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上弹片31固定安装于上载体10的下表面并与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43对应配合,具体地,上弹片31的中部设有与上滚珠安装部43配合的环形件311,环形件331与上弹片31的其余部分通过弹性条312连接。
图9是图1的防抖云台100的下弹片32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下弹片32的中部形成与下滚珠52配合的环形件321,下弹片32的其余部分固定于框架70上,具体地,框架70的四个框架角部的内壁设有下弹片安装部74,下弹片32的其余部分固定于下弹片安装部74,具体地,下弹片32的其余部分固定于下弹片安装部74的下表面,并与支架40的下滚珠安装部44配合。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上弹片31和下弹片32不用作连接件,其旨在起到对载体和滚珠进行归为和限位的作用。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抖云台100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防抖云台100沿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防抖云台100沿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14是图11的防抖云台100沿线D-D剖开的剖视图。
参照图12,磁体组61的第一磁体611固定安装于下载体80侧部的第一磁体安装部812,电路组62的第一电路板621安装于框架70的第一框架侧部且第一线圈623布置在框架70的第一开口721内并与第一磁体组611配合,电路组62的第一电路板62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627,第一传感器627布置于第一线圈621内以检测第一磁体组611的位置。类似地,参照图13,磁体组61的第二磁体612固定安装于下载体80的第二侧部的第二磁体安装部813,电路组62的第二电路板622安装于框架70的第二框架侧部73且第二线圈624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二开口731内并与第二磁体组612配合,电路组62的第二电路板622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628,第二传感器628布置于第二线圈624内以检测第二磁体组612的位置。上载体10设置于下载体80的上方并通过卡扣件20与下载体80连接。
参照图14,支架40安装于下载体80内并位于磁体组61的内侧,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43位于上载体10和下载体80之间,具体地,上弹片31安装于上载体10的下表面,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43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并与上弹片31接触,支架40的上滚珠安装部43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并与上滚珠51接触,事实上,上滚珠安装部43的下表面形成一个向上凹陷的第一凹槽并与下载体80上的上滚珠安装槽821配合安装上滚珠51。支架40的下滚珠安装部44设置于底座90与框架70之间,具体地,下弹片32设置于框架70的下弹片安装部,支架40的下滚珠安装部44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并与下弹片32接触配合,支架40的下滚珠安装部44的下表面向上凹陷以安装下滚珠52,事实上,支架40的下滚珠安装部44的下表面形成一个向上凹陷的第二凹槽并与底座90上的下滚珠安装槽912配合安装下滚珠52。
参照图11-14,普通马达200安装于上载体10与下载体20内部并被支架40环绕固定,普通马达电路板201与普通马达200连接,以为普通马达200接通电源或进行信号传输,当框架70上的电路组62通电时,与磁体组61发生电磁感应,从而驱动上载体10和下载体80进行运动,并带动普通马达200运动,以实现防抖云台的光学防抖功能。其中,当框架70的其中一个框架侧部上的线圈通电时,例如,当第二框架侧部72上的第一线圈623通电时,其与下载体80的第一磁体组611配合,从而驱动下载体80带动普通马达200沿X轴线旋转,而当框架70的其中另一个框架侧部上的线圈通电时,例如,当第三框架侧部73上的第二线圈624通电时,与下载体80的第二磁体组612配合,从而驱动下载体80带动普通马达200沿轴线Y旋转。由于第一线圈623和第二线圈624内分别设有第一传感器627和第二传感器628,因此,当在拍照过程中发生诸如手震的抖动时,第一传感器627或第二传感器628通过检测第一磁体组611和第二磁体组612的位移偏移从而检测下载体80的偏移位移,并将该偏移位移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线圈623或第二线圈624内的电流大小和方向,迫使下载体80带动镜头模组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防手震的目的。
综上,在图1-13所示的实施例中,载体配合部为安装了上滚珠的上滚珠安装部,底座配合部为安装了下滚珠的下滚珠安装部。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图1-13所示的实施例进行适当变形,即对上滚珠安装部和下滚珠安装部进行适当变形,其他各构件保持不变,即使上滚珠安装部分别向上载体和下载体凸出形成第一球形部,下滚珠安装部分别向框架和底座凸出的第二球形部,通过该第一球形部与上载体和下载体配合,通过该第二球形部与框架和底座配合,从而实现上载体和下载体相对于支架以支架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为轴线进行旋转,以及上载体和下载体相对于框架和底座以支架的另一条对角线为轴线进行旋转。在这种通过图1-13所示的实施例进行变形而得到的实施例中,不再需要上滚珠和下滚珠,且通过上滚珠安装部变形直接形成载体配合部,通过下滚珠安装部变形直接形成底座配合部,其余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均与图1-1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不再详述。
综上,本申请的防抖云台可以通过支架的支架配合部和底座配合部作为旋转轴,或通过安装于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的上滚珠和安装于另一条对角线上的下滚珠充当旋转轴,借助支架作为中间层将活动部的自由度解离,利用电磁感应使普通马达进行全方向旋转运动,以实现光学防抖功能,具有性能稳定,防抖效果好等有益技术效果。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防抖云台包括上载体、下载体、支架、框架、底座、磁体组以及电路组,
所述上载体与所述下载体配合并布置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电路组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侧部,所述磁体组安装于所述载体的侧部并与所述电路组配合以在通电时驱动所述下载体运动,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下载体的内部并设有向所述下载体的角部延伸的载体配合部和底座配合部,所述载体配合部与所述上载体和所述下载体配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载体和下载体转动,以及所述底座配合部与所述框架以及所述底座配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或底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云台还包括上滚珠和下滚珠,所述载体配合部形成为上滚珠安装部,所述底座配合部形成为下滚珠安装部,所述上滚珠安装于所述上滚珠安装部并与所述下载体配合,所述下滚珠安装于所述下滚珠安装部并与所述底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两两相对的四个支架侧部和设置于任意两个支架侧部之间的支架角部,其中,位于同一条对角线上的一对所述支架角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上滚珠安装部以及位于另一条对角线上的一对所述支架角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下滚珠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载体具有四个载体侧部和四个载体角部,所述磁体组包括第一磁体组和第二磁体组,所述第一磁体组和所述第二磁体组分别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载体侧部,以及所述四个载体角部的上表面下沉形成凹槽以对所述上滚珠安装部和所述下滚珠安装部进行避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上滚珠安装部配合的所述载体角部的上表面设有上滚珠安装槽,所述上滚珠安装部向上凸起并在下表面设有与所述上滚珠安装槽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上滚珠安装槽配合以安装所述上滚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云台还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上载体并设有卡扣部,以及每一个所述载体侧部设有卡扣配合部,所述卡扣部伸入所述卡扣配合部卡紧,从而将所述上载体和所述下载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主体部分形成矩形结构并包括四个框架侧部,所述电路组包括设有第一线圈的第一电路板和设有第二线圈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框架侧部并与所述第一磁体组和所述第二磁体组配合,其中,该相邻的两个框架侧部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线圈配合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二线圈配合的第二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云台还包括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上弹片固定安装于所述上载体并与所述上滚珠安装部配合,所述下弹片固定于所述框架并与所述下滚珠安装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框架侧部之间形成一个框架角部,位于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的所述框架角部的内侧面设有下弹片安装部以安装所述下弹片,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下弹片安装部对应的底座凸出部,所述底座凸出部的表面设有下滚珠安装槽,所述支架的所述下滚珠安装部向上凸起并在下表面设有与所述下滚珠安装槽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下滚珠安装槽配合以安装所述下滚珠,所述下滚珠安装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弹片对应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朝向所述框架内部的表面并布置在所述第一线圈内,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朝向所述框架内部的表面并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内。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云台还包括马达,所述框架的其中一个所述框架侧部延伸有马达电路板安装部,所述马达的电路板可折叠地安装于所述马达电路板安装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配合部设有分别向所述上载体和所述下载体凸出的第一球形部,所述底座配合部设有分别向所述框架和所述底座凸出的第二球形部,所述上载体的和所述下载体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球形部配合的第一凹槽,以及所述底座和所述框架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球形部配合的第二凹槽。
CN202120190746.9U 2021-01-22 2021-01-22 防抖云台 Active CN214122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90746.9U CN214122644U (zh) 2021-01-22 2021-01-22 防抖云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90746.9U CN214122644U (zh) 2021-01-22 2021-01-22 防抖云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2644U true CN214122644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5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90746.9U Active CN214122644U (zh) 2021-01-22 2021-01-22 防抖云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2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0667B (zh) 一种整合相机模组的防抖微型云台
CN111698352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0243989A1 (zh) 一种微型防抖云台以及相机模组
CN110500479B (zh) 一种能带动相机模组的防抖微型云台
CN210142249U (zh) 一种微型防抖云台以及相机模组
WO2022142951A1 (zh) 一种弹簧防抖系统及采用其的镜头防抖对焦装置
CN113542568A (zh) 防抖相机模组及其摄影设备
JP723555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4554073A (zh) 用于光学致动器的驱动结构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JP7237686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290444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1443550A (zh) 防抖云台
CN214586188U (zh) 一种防抖对焦马达及其应用模组
CN211860328U (zh) 防抖云台
CN214122644U (zh) 防抖云台
CN214380329U (zh) 云台马达组件
CN111741215A (zh) 防抖云台
CN112731729A (zh) 防抖云台
CN112731728A (zh) 防抖云台
CN212572726U (zh) 防抖云台
CN214586334U (zh) 一种弹簧防抖系统及采用其的镜头防抖对焦装置
CN212572727U (zh) 防抖云台的电路板
CN212573100U (zh) 防抖云台的电路板
CN113446485B (zh) 一种微型防抖云台
CN211857144U (zh) 防抖云台的载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