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1133U - 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1133U
CN214111133U CN202023085244.4U CN202023085244U CN214111133U CN 214111133 U CN214111133 U CN 214111133U CN 202023085244 U CN202023085244 U CN 202023085244U CN 214111133 U CN214111133 U CN 214111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heating
plate
bottom plate
bulk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52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源
谢刚
范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Xin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Xin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Xin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Xin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52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1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1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1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构件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所述加热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首尾连通的第一放置槽;盖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底板相应的第二放置槽;加热管,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放置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弧形底板和盖板上开设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的方式将加热管埋设在二者之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开设弧形通道的缺陷,并且通过加热管的设置也避免了渗漏的问题,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阻丝加热的方式相比,提高了安全性,并且节约了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构件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隔框是指截面为各种形状的复合材料层叠板,其由预浸料层叠模压成型,为了在制造客机仓时使用,需要将隔框折弯成弧形;而对隔框的折弯,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弧形模具辊压成型,即将隔框紧贴在弧形模具上,通过加热并同时往模具方向施力,使得隔框逐渐与弧形模具贴合最终形成与弧形模具一致的弧度;
现有技术中,对于弧形模具的加热多采用电阻丝加热的方式,而采用电阻丝加热一方面耗能较大,另一方面在弧形模具进行转动时容易导致电源线的折弯破损,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提高弧形模具的加热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首尾连通的第一放置槽;
盖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底板相应的第二放置槽;
加热管,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放置槽内;
其中,所述底板和盖板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沿着所述底板和盖板的接触面对称,且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盖合时,所述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构成用于放置所述加热管的通道,所述加热管内流动有热交换液,用以改变所述底板和盖板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呈迂回设置,且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出口和入口均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由铜管一体折弯成型,且其在出口和入口处均设置有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盖板通过螺接、铆接、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弧形隔框加热系统,包括:
上述弧形隔框加热板;
支撑框架,整体呈弧形设置,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顶部;
弧形模具,固定在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上;
通水管,一端与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连接,另一端与水温机连接,用于提供流动的热交换介质。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在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依次连接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弧形模具的宽度,且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上具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两侧固定在与所述弧形隔框上,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与所述弧形模具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模具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向内凹陷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与所述定位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水管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多个与所述进水管连接的进水支管以及多个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出水支管;
其中每组进水支管与出水支管分别与一个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水温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弧形底板和盖板上开设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的方式将加热管埋设在二者之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开设弧形通道的缺陷,并且通过加热管的设置也避免了渗漏的问题,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阻丝加热的方式相比,提高了安全性,并且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隔框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隔框加热板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隔框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隔框加热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隔框加热系统运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首先提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弧形隔框加热板100,包括底板110、盖板120和加热管130,其中:
底板110上具有首尾连通的第一放置槽11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底板110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钢铁合金等,而第一放置槽111可以采用铸造的方式进行加工也可以采用车床冲洗进行制造;
盖板120与底板110相对设置,且盖板120上具有与底板110相应的第二放置槽121;盖板120与底板110的形状大致相同,第二放置槽121的加工方式也与底板110相同。
加热管130放置在底板110的第一放置槽111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加热管130的形状与第一放置槽111和第二方置槽121的形状相同。
其中,底板110和盖板120呈弧形设置,第一放置槽111和第二放置槽121沿着底板110和盖板120的接触面对称,且底板110和盖板120盖合时,第一放置槽111和第二放置槽121构成用于放置加热管130的通道,加热管130内流动有热交换液,用以改变底板110和盖板120的温度。
在具体进行加热时,往加热管130中加入热水或者冷水,通过水的流动即可以通过加热管130对大板和底板110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弧形底板110和盖板120上开设第一放置槽111和第二放置槽121的方式将加热管130埋设在二者之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开设弧形通道的缺陷,并且通过加热管130的设置也避免了渗漏的问题,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阻丝加热的方式相比,提高了安全性,并且节约了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或者冷却效果,第一放置槽111和第二放置槽121呈迂回设置,且第一放置槽111的出口和入口均设置在底板110的内侧。通过迂回设置,相当于增加了温度调节的面积,提高了温度调节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管130由铜管一体折弯成型,且其在出口和入口处均设置有连接口131。通过铜管一体折弯成型可以提高铜管的密封性能,减少漏水渗水的发生,也便于铜管的安装和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110和盖板120通过螺接、铆接、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螺钉紧固的方式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图3~5所示的弧形隔框加热系统,包括弧形隔框加热板100、支撑框架200、弧形模具300和通水管400,其中:
弧形隔框加热板100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多个首尾连接拼成一个大的加热板100,由于隔框的长度都较长在本实用进行的优选实施例中,采用多个弧形隔框加热板100的方式拼合成一个大的加热板100而且每个弧形隔空加热板100均单独使用管路连接进行加热或者冷却,以提高加热效果。
支撑框架200整体呈弧形设置,弧形隔框加热板100固定在支撑框架200顶部;支撑框架200的作用在于支撑弧形隔框加热板10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隔框加热板100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字孔,以便于对弧形隔空加热板100的调整。
弧形模具300,固定在弧形隔框加热板100上;弧形模具300是弧形隔框加热板100的受热体,通过弧形隔框加热板100将弧形模具300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通水管400,一端与弧形隔框加热板100连接,另一端与水温机(图中未示出)连接,用于提供流动的热交换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弧形隔框加热板100的拼合,并且每个弧形隔框加热板100都具有单独的温度调节功能,提高了对弧形模具300的加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弧形隔框加热板100的宽度大于弧形模具300的宽度,且弧形隔框加热板100上具有连接座310,连接座310两侧固定在与弧形隔框上,连接座310的顶端与弧形模具300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座310可以直接焊接在弧形隔框加热板100上,也可以通过如图5中所示的连接板的方式通过紧固件固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与弧形模具300的连接定位关系,请继续参照图5,弧形模具300朝向连接座310的一端向内凹陷设置有定位槽,连接座310的顶端与定位槽连接。具体的,可以在连接座310的水平方向设置贯通的通孔,然后采用螺栓与弧形模具300进行螺纹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水管400包括进水管410、出水管420、多个与进水管410连接的进水支管411以及多个与出水管420连接的出水支管421;
其中每组进水支管411与出水支管421分别与一个弧形隔框加热板100连接,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与水温机连接。通过进水管410与出水管420的设置使得多组弧形隔框加热板100同步受热,提高了加热或冷却的效果和效率。如图6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形隔框加热系统在运行时,固定在转动平台上,通过转动平台的转动驱动弧形模具300的转动以进行隔框的折弯作业。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首尾连通的第一放置槽;
盖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底板相应的第二放置槽;
加热管,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放置槽内;
其中,所述底板和盖板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沿着所述底板和盖板的接触面对称,且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盖合时,所述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构成用于放置所述加热管的通道,所述加热管内流动有热交换液,用以改变所述底板和盖板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隔框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呈迂回设置,且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出口和入口均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弧形隔框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由铜管一体折弯成型,且其在出口和入口处均设置有连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弧形隔框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盖板通过螺接、铆接、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5.一种弧形隔框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4任意项所述的弧形隔框加热板;
支撑框架,整体呈弧形设置,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顶部;
弧形模具,固定在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上;
通水管,一端与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连接,另一端与水温机连接,用于提供流动的热交换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弧形隔框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在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依次连接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弧形隔框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弧形模具的宽度,且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上具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两侧固定在与所述弧形隔框上,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与所述弧形模具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弧形隔框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模具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向内凹陷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与所述定位槽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弧形隔框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多个与所述进水管连接的进水支管以及多个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出水支管;
其中每组进水支管与出水支管分别与一个所述弧形隔框加热板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水温机连接。
CN202023085244.4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Active CN214111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5244.4U CN214111133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5244.4U CN214111133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1133U true CN214111133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1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5244.4U Active CN214111133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1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1920A (zh) 具有换热功能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CN201000298Y (zh) 液体介质冷热辐射板
CN213483829U (zh) 一种液冷板、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CN206441785U (zh) 一种电池托盘散热结构
CN103221773A (zh) 热交换器组件和方法
CN209860110U (zh) 换热板组件、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06450570B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695226U (zh) 动力电池包口琴管包复三维网状泡沫铝复合液冷板结构
CN214111133U (zh) 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CN112952678B (zh) 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CN206441784U (zh) 一种电池托盘散热结构
CN209766599U (zh) 一种电池冷却管路、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103427136B (zh) 电池模块冷却装置
CN215451530U (zh) 换热装置、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19892253U (zh) 电池包
CN213483827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8783106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储能集装箱
CN210035901U (zh) 一体热交换保温平板太阳能热水器
CN101344349B (zh) 一种水冷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011603U (zh) 平板散热器
CN217903221U (zh) 一种集成液冷板及一种电池包
CN211903814U (zh) 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
CN114709509A (zh) 一种适用于电池包、电池组的微通道冷却装置
CN212775946U (zh) 一种抗冻型输气管道支撑架
CN215647896U (zh) 一种液冷板及柔性冷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