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8155U - 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8155U
CN214088155U CN202022820575.1U CN202022820575U CN214088155U CN 214088155 U CN214088155 U CN 214088155U CN 202022820575 U CN202022820575 U CN 202022820575U CN 214088155 U CN214088155 U CN 214088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edimentation tank
high ammonia
ammonia nitrogen
nitrogen waste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05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斌伟
王�华
陈晓玮
蒋健
李颖
王露
张叶来
齐琪
沈思盈
李喜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05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8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8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8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包括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初沉池、A/O反应器模块和二沉池,所述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通过进液管道以及进水泵与初沉池相连,所述进水泵至初沉池的进液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氢氧化钠、氯化镁以及磷酸氢二钠加药装置;所述A/O反应器模块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初沉池分别与缺氧池以及好氧池相连,所述缺氧池上连接有葡萄糖加药装置,所述好氧池上连接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和罗茨风机;所述好氧池与二沉池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发电厂高氨氮废水难处理的问题,处理后的水可以回用作为脱硫工艺水,解决了富营养造成的泡沫问题,也减轻了电厂对外排水的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厂凝结水精处理再生废水其含盐量高达12000mg/L左右,氨氮含量约500~800mg/L左右,属于中高浓度的范畴。目前发电厂凝结水精处理再生废水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大部分通过简单的中和、曝气或投加高浓度的氧化剂处理后进行回用或排放,但是会污染空气,而且处理后水质基本不能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即使将此废水回用至脱硫工艺的工业水也会造成出水中产生大量泡沫,对脱硫系统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发电厂再生废水处理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解决了发电厂极难处理的精处理再生高氨氮废水的问题,通过本装置处理后的水可以回用作为脱硫工艺水,解决了富营养造成的泡沫等问题,同时也减轻了电厂对外排水的压力,彻底解决了此类废水氨氮超标的环保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包括:
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所述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将来自发电厂的高氨氮废水进行暂存并进行曝气;
初沉池,所述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通过进液管道以及进水泵与初沉池相连,所述进水泵至初沉池的进液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氯化镁加药装置以及磷酸氢二钠加药装置;
A/O反应器模块,所述A/O反应器模块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初沉池分别与缺氧池以及好氧池相连,所述缺氧池上连接有葡萄糖加药装置,所述好氧池上连接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和罗茨风机;
二沉池,所述二沉池设置有活性污泥和水分离沉淀装置,所述好氧池与二沉池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连接有罗茨风机,所述调节池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且呈环路布置,所述穿孔曝气管的材质为UPVC。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池与初沉池之间连接有配水箱所述配水箱内安装有pH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沉池底部设置有排泥阀用于排放化学沉淀产生的固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缺氧池上安装有搅拌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底部均匀排布有曝气管,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底部通过管道相连并安装有硝化液回流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二沉池与缺氧池和好氧池相连的管道上安装有污泥回流泵,所述二沉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泥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将来自发电厂的高氨氮废水进行暂存曝气,然后进入初沉池进行化学沉淀作为预处理,除去废水中大量的氨氮(一般将原废水中的氨氮从500mg/L以上降低至100mg/L以下),再经过A/O反应器模块,将废水中剩余的100mg/L的氨氮降低至5mg/L以下,同时将总氮控制在15mg/L以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发电厂极难处理的精处理再生高氨氮废水的问题,通过本装置处理后的水可以回用作为脱硫工艺水,解决了富营养造成的泡沫等问题,同时也减轻了电厂对外排水的压力,彻底解决了此类废水氨氮超标的环保问题;此外,设备均可采用集装箱式集成设计,不仅施工简单,安装方便,且整个系统简单、运行电耗低、故障点少、维护方便、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省略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
1、初沉池,2、缺氧池,3、好氧池,4、二沉池,5、进水泵,6、氢氧化钠加药装置,7、氯化镁加药装置,8、磷酸氢二钠加药装置,9、葡萄糖加药装置,10、罗茨风机,11、配水箱,12、排泥阀,13、搅拌装置,14、硝化液回流泵,15、污泥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2所示,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包括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初沉池1、A/O反应器模块和二沉池4,其中,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将来自发电厂的高氨氮废水进行暂存并进行曝气;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通过进液管道以及进水泵5与初沉池1相连,进水泵5将经过曝气的废水输送到初沉池1中,进水泵5至初沉池1的进液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6、氯化镁加药装置7以及磷酸氢二钠加药装置8,使得废水中的氨氮沉淀,从而将原废水中的氨氮从500mg/L以上降低至100mg/L以下,并设有管道混合器装置,使化学沉淀反应在进液管道中能完全反应;A/O反应器模块为敞开口的一个池子,通过格栅支架分隔开来形成缺氧池2和好氧池3,池内设置有载体和填料,其中,初沉池1分别与缺氧池2以及好氧池3相连,缺氧池2上连接有葡萄糖加药装置9,用于补充生化反应需要的碳源,好氧池3上连接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6和罗茨风机10,其中,罗茨风机10用于为好氧池3补充充足的氧气;二沉池4设置有活性污泥和水分离沉淀装置,好氧池3与二沉池4相连。
其中,各加药装置均包括加药罐和加药泵,加药泵采用计量泵,各种泵以及风机均通过地面的控制柜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池连接有罗茨风机10,用于给调节池补充充足的氧气,调节池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且呈环路布置,穿孔曝气管的材质为UPVC。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处理废水量较小的情况下,调节池可以采用钢结构的水箱,当处理废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调节池通过隔板分为至少两个调节池单元且各调节池单元的有效容积不小于500m3,此外,每格调节池应各设一根DN125的工业水管接口并提供自动阀门,自动阀门与每格调节池上部在线电导率表连锁,采用工业水的目的是调节来水的含盐量使其满足整套设备的进水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池与初沉池1之间连接有配水箱11,其中,氢氧化钠加药装置6、氯化镁加药装置7以及磷酸氢二钠加药装置8连接于进水泵5至配水箱11之间的进液管道上,配水箱11内安装有pH计,通过向配水箱11内添加碱来调整pH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初沉池1底部设置有排泥阀12用于排放化学沉淀产生的固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缺氧池2上安装有搅拌装置13。
在一个实施例中,缺氧池2和好氧池3的底部均匀排布有曝气管,缺氧池2和好氧池3的底部通过管道相连并安装有硝化液回流泵14,从而将好氧池3中的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2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二沉池4与缺氧池2和好氧池3相连的管道上安装有污泥回流泵15,将污泥池中的污泥回流至缺氧池2和好氧池3中,二沉池4的底部设置有排泥阀12,用于将二沉池4底部的污泥排入到污泥池中。
另外,设备均可采用集装箱式集成设计,不仅施工简单,安装方便,且整个系统简单、运行电耗低、故障点少、维护方便、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低。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将来自发电厂的高氨氮废水进行暂存曝气,然后通过进水泵5进入进液管道并与氢氧化钠加药装置6、氯化镁加药装置7以及磷酸氢二钠加药装置8中泵出的药液进行混合,通过管道混合器装置,使化学沉淀反应在进液管道中能完全反应,然后进入配水箱11中调节pH值,然后进入初沉池1进行化学沉淀作为预处理,除去废水中大量的氨氮(一般将原废水中的氨氮从500mg/L以上降低至100mg/L以下),再进入缺氧池2(A池)中经过搅拌装置13搅拌,葡萄糖加药装置9给缺氧池2(A池)补充碳源,罗茨风机10向好氧池3(O池)中鼓气,补充氧气,从而将废水中剩余的100mg/L的氨氮降低至5mg/L以下,同时将总氮控制在15mg/L以下,处理过的废水进入二沉池4中,部分污泥经过污泥回流泵15回流至缺氧池2(A池)和好氧池3(O池),剩余的污泥经过排泥阀进入污泥池中,二沉池4中的液体为最终处理完毕的液体,最终进入回收水池中进行回收。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所述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将来自发电厂的高氨氮废水进行暂存并进行曝气;
初沉池(1),所述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通过进液管道以及进水泵(5)与初沉池(1)相连,所述进水泵(5)至初沉池(1)的进液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6)、氯化镁加药装置(7)以及磷酸氢二钠加药装置(8);
A/O反应器模块,所述A/O反应器模块包括缺氧池(2)和好氧池(3),所述初沉池(1)分别与缺氧池(2)以及好氧池(3)相连,所述缺氧池(2)上连接有葡萄糖加药装置(9),所述好氧池(3)上连接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6)和罗茨风机(10);
二沉池(4),所述二沉池(4)设置有活性污泥和水分离沉淀装置,所述好氧池(3)与二沉池(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穿孔曝气系统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连接有罗茨风机(10),所述调节池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且呈环路布置,所述穿孔曝气管的材质为UPV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与初沉池(1)之间连接有配水箱(11),所述配水箱(11)内安装有pH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1)底部设置有排泥阀(12)用于排放化学沉淀产生的固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2)上安装有搅拌装置(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2)和好氧池(3)的底部均匀排布有曝气管,所述缺氧池(2)和好氧池(3)的底部通过管道相连并安装有硝化液回流泵(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4)与缺氧池(2)和好氧池(3)相连的管道上安装有污泥回流泵(15),所述二沉池(4)的底部设置有排泥阀(12)。
CN202022820575.1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Active CN214088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0575.1U CN214088155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0575.1U CN214088155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8155U true CN214088155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5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0575.1U Active CN214088155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8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2579B (zh) 废水臭氧化用于污泥减量或泡沫和膨胀的控制
CN105399273A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磷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3724667A (e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nd system
CN114291964B (zh) 一种脱氮回收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6830565A (zh) 一种废水深度脱氮除碳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106587531A (zh) 一种综合型工业园区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7079138U (zh) 气提回流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4088155U (zh) 一种化学沉淀法/生物法联合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CN206680346U (zh) 一种废水深度脱氮除碳处理装置
CN102390905A (zh) 微污染有机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15516829U (zh) 高氨氮污水深度脱氮处理装置
CN112299655B (zh) 一种新的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CN206298422U (zh) 一种生化污水处理装置以及多级污水处理系统
KR101634296B1 (ko) 토양미생물 이용을 통한 하폐수 무취화 기능을 겸비한 sbr 수처리시스템
KR101634292B1 (ko) 변형 a2o공법에 기반한 유동상여재 활용 수처리시스템
CN203904153U (zh) 一种污水处理及磷回收的反应装置
CN208500513U (zh) 智能化水处理集成系统
CN209567946U (zh) 膜生产中dmf低压精馏回收塔塔顶废水处理系统
CN214457466U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和a/o联合生物法处理高氨氮废水装置
JP7144999B2 (ja) 水処理方法及び水処理装置
CN112707601A (zh) 一种玉米淀粉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8947135B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方法
CN114105292A (zh) 一种废水脱氮装置和工艺及应用
CN206156977U (zh) 一种协同处理高化学需氧量、高氨氮、高磷废水的装置
CN205241333U (zh) 一种利用剩余污泥补充碳源的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