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65816U -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65816U
CN214065816U CN202022999232.6U CN202022999232U CN214065816U CN 214065816 U CN214065816 U CN 214065816U CN 202022999232 U CN202022999232 U CN 202022999232U CN 214065816 U CN214065816 U CN 214065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medium channel
core
plate
fin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992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旭辉
李永聚
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KG Thermal Systems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KG Thermal Systems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KG Thermal Systems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KG Thermal Systems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992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65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65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65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包括芯体,所述的芯体包括多个隔板、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的隔板平行设置,相邻所述的隔板之间形成介质通道,所述的翅片设置在所述的介质通道内,所述的介质通道包括用于流通第一介质的第一介质通道,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两侧封堵,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两端设置有形成进口、出口的挡板,所述的冷却器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的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本实用新型在介质通道内增设支撑部件,当芯子组装后,需用钎焊夹具夹紧时,解决靠近夹具的芯子两端翅片受力不均、钎焊后容易泄漏的问题,大大提高芯子钎焊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常规板翅式冷却器,如图1、2所示,是目前板翅式冷却器上用的比较多的一种冷却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底板是冷却器最低层,钎焊板放在底板上,短封条放在钎焊板两端,冷翅片放在钎焊板上,夹在2个短封条中间,钎焊板放在冷翅片和短封条上方,2个长封条放在钎焊板两端,热翅片放在钎焊板上,夹在2个长封条之间;以此类推,这样一侧冷边和一层热边叠加起来。
这种常规的板翅式芯子结构,如果芯子厚度变大或者工作压力增加,芯子泄漏概率明显增加,导致芯子报废,造成了极大的成本浪费。为了解决芯子泄漏问题,大多数生产厂家只能通过增加翅片厚度、钎焊板厚度,这样做可以提高芯子的耐压强度,但不能完全解决芯子钎焊泄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翅式冷却器,用于降低芯体泄漏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包括芯体,所述的芯体包括多个隔板、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的隔板平行设置,相邻所述的隔板之间形成介质通道,所述的翅片设置在所述的介质通道内,所述的介质通道包括用于流通第一介质的第一介质通道,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两侧封堵,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两端设置有形成进口、出口的挡板,所述的冷却器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的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部件将相邻的隔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部件为条形且沿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通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部件设置在位于所述的芯体顶部和/或底部的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
进一步优选地,位于所述的芯体顶部和/或底部内的至少三个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设置有所述的支撑部件。
优选地,一个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设置一个所述的支撑部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支撑部件位于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中部。
优选地,所有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全部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进口、出口设置一个所述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的介质通道还包括用于第二介质的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两侧封堵,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的两端直接形成进口、出口。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介质通道内增设支撑部件,当芯子组装后,需用钎焊夹具夹紧时,解决靠近夹具的芯子两端翅片受力不均、钎焊后容易泄漏的问题,大大提高芯子钎焊成功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板翅式冷却器的正视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板翅式冷却器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板翅式冷却器的正视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板翅式冷却器的侧视图;
附图5为本实施例中板翅式冷却器的拆分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隔板;2、翅片;3、封条;4、支撑部件;5、底板;6、挡板;71、第一介质通道;72、第二介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3、4所示,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包括芯体、设置在芯体顶部和底部的底板5、设置在芯体侧面的挡板6,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器形状为立方体,便于制造。
芯体包括平行设置的隔板1和位于隔板1间的翅片2,底板5与最顶部和最底部的隔板1通过钎焊连接,相邻的隔板1与其中间的翅片2配合形成介质通道,通常通入温度不同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相邻隔板1之间形成一个介质通道,一个介质通道内通入一种介质,即流通第一介质的第一介质通道71和流通第二介质的第二介质通道72。
第一介质通道71、第二介质通道72的两侧通过设置封条3进行封堵,第一介质通道71、第二介质通道72的两端为介质的进、出口,第一介质通道7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介质通道72沿第二方向延伸。为便于第一介质、第二介质换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第一介质通道71、第二介质通道72间隔设置。为便于通入介质,第一介质通道71的进口开设在同一侧,第二介质通道72的进口开设在同一侧。
如图4、5所示,第一介质通道71的两端设置有挡板6并在挡板6和第一介质通道71之间形成第一介质的进、出口,由于设置有挡板6,第一介质通道71相对外界封闭,当介质通入压力较大时,容易引发芯体泄漏。在第一介质通道71内设置有支撑部件4,支撑部件4形状为条形,具体为长方体,支撑部件4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长度与第一介质通道71的长度相同。支撑部件4设置在第一介质通道71的中间,并连接相邻的隔板1,可以使相对外界封闭的第一介质通道71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支撑部件4设置在位于芯体顶部和底部的第一介质通道71内,优选地,位于芯体最顶部和最底部的各三个第一介质通道71内设置有支撑部件4,每个第一介质通道71内设置一个支撑部件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介质通道72的两端直接形成进、出口,第二介质通道72与外界相连通,无需担心压力过大引起芯体泄漏的问题,因此无需在第二介质通道72内设置支撑部件4。若由于实际需要,第二介质通道72的两端也设置有挡板6并形成进、出口,并相对外界封闭,则第二介质通道72内相应设置与第一介质通道71相同的支撑部件4。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包括芯体,所述的芯体包括多个隔板、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的隔板平行设置,相邻所述的隔板之间形成介质通道,所述的翅片设置在所述的介质通道内,所述的介质通道包括用于流通第一介质的第一介质通道,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两侧封堵,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两端设置有形成进口、出口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器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的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件将相邻的隔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件为条形且沿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通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件设置在位于所述的芯体顶部和/或底部的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芯体顶部和/或底部内的至少三个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设置有所述的支撑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设置一个所述的支撑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件位于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全部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进口、出口设置一个所述的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通道还包括用于第二介质的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两侧封堵,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的两端直接形成进口、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CN202022999232.6U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Active CN214065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9232.6U CN214065816U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9232.6U CN214065816U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65816U true CN214065816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99232.6U Active CN214065816U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65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6722B2 (en) Structural support element in heat exchangers
US11342609B2 (en) Counte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US20070006998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plate projections
CA2982475A1 (en) Counte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EP4235915A2 (en) Counte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JP5882179B2 (ja) 外部マニホルドを備えた内部熱交換器
EP1191297A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US11971224B2 (en)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US11085699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crossover passages for cold fluid distribution
CN111412781A (zh) 一种换热板、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和加氢机
CN214065816U (zh)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CN109443056A (zh) 双面交错印刷电路板式换热板和换热器
CN218270317U (zh) 板式换热器及车辆
KR102406655B1 (ko) 배터리 냉각장치
KR20210147547A (ko) 열교환기
CN210108099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1782979U (zh) 翅片及热交换器
CN214065817U (zh) 一种复合散热器
CN115176120A (zh) 热交换器
CN114608368A (zh) 换热器
CN220959747U (zh) 换热器及冷却系统
CN110530180A (zh) 换热器
CN212109705U (zh) 一种换热板、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和加氢机
CN210154385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6815134U (zh) 一种冷却器芯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