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58232U - 组合式箱体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58232U
CN214058232U CN202022806325.2U CN202022806325U CN214058232U CN 214058232 U CN214058232 U CN 214058232U CN 202022806325 U CN202022806325 U CN 202022806325U CN 214058232 U CN214058232 U CN 214058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x
bodies
assembling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063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政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58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58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箱体,所述组合式箱体的底面为一卡合式栈板,所述卡合式栈板包括主本体、设置于所述主本体侧边的多个底组接体、设置于所述底组接体两端的多个底枢接件、以及配置于所述主本体下方的多个基座;所述主本体至少由多个第一板体、多个第二板体、及多个第三板体相互组接而成。借此,组合式箱体中的卡合式栈板能够通过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所构成的网格结构,进而达到拆装方便且能够保持空气流通的功效。

Description

组合式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箱体,尤指具有一拆装方便且能够保持空气流通的栈板的组合式箱体。
背景技术
箱体的使用已广泛被人们所使用,箱体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对物品进行有效的收纳,但一般塑胶容置箱、纸箱等容器具有保护物品、方便搬运移动、易于分类管理和堆迭储放的优点,尤其塑胶不易发霉或遇水软化,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使用上相当便利,但一般习知容置箱多为塑胶射出一体成型,外观为具有固定容积的矩形箱体,让物品能收纳于箱体中进行搬运,但一般习知箱体后续在陈列或是未使用而欲收纳时,其箱体相当的占用空间,而其占空间的状况便间接影响使用者选购的意愿,因此将一体成形的箱体改良成组合式或许可以解决前述制造及运送成本及收纳材积等问题的方法之一,但目前市面上组合式箱体的底座及侧框及顶盖间仍需要以多组开模费用。
另外,一般组合式箱体大多为封闭式设计,在运送的过程箱体内部闷热不透气,有时不利于箱体内部的货物保存,因此在实用性上会受到限制因此,组合式箱体如何可以符合环保诉求且如何能在快速收纳、使用时快速组合,又兼具轻量化以及适当强度来承载物品与提高箱体实用性,将是在设计上的重要课题。
故,如何将上述缺失问题加以改进,乃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爰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方便且能够保持空气流通并分辨内容物的组合式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载重能力的组合式箱体。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箱体,其为一六面体结构,且包含有:一卡合式栈板,其为设置在所述组合式箱体的底面,所述卡合式栈板包括主本体、设置于所述主本体侧边的多个底组接体、设置于所述底组接体两端的多个底枢接件、以及配置于所述主本体下方的多个基座;多个侧箱板,其为设置在所述组合式箱体的侧面,并与所述卡合式栈板组接;多个直向架体,所述各个直向架体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二所述侧箱板之间,所述各个架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侧组槽,所述二侧组槽互为垂直并且开口朝向所述多个侧箱板,能够供相邻的二所述侧箱板嵌设其中;以及一盖体,其为设置在所述组合式箱体的顶面,并与所述多个侧箱板组接;所述盖体包含有顶箱板、设置于所述顶箱板侧边的多个顶边架体、设置于所述顶边架体两端的多个顶枢接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主本体至少是由多个第一板体、多个第二板体、及多个第三板体组接而成;所述多个第一板体为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各个第一板体的底面设有多个组接沟,并且在所述各个组接沟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第一嵌槽;所述第一板体的顶面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沟;所述多个第二板体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的下方并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互为垂直;所述各个第二板体设有多个组合槽对,所述各个组合槽对包含有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顶面与底面的上组合槽及下组合槽,其中所述多个上组合槽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的所述多个第一嵌槽相互抵接;所述多个第三板体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下方,并与所述多个第二板体互为垂直;所述各个第三板体的顶面设有向外突出的多个组接件,并且在所述各个组接件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嵌槽;所述各个第二嵌槽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板体的所述多个下组合槽相互抵接,而所述多个组接件同时嵌设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的所述多个组接沟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二板体包含多个主第二板体与多个次第二板体;所述主第二板体配置有具有第一宽度的所述组合槽对,次第二板体中的配置有具有所述第一宽度及第二宽度的所述组合槽对,且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各个基座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对称设置的二侧边柱,所述各个侧边柱形成能够供所述次第二板体抵靠的侧嵌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具有第一宽度的所述组合槽对同时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第一嵌槽及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嵌槽相互卡合;具有第二宽度的组合槽对同时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第一嵌槽、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嵌槽、及所述基座的侧嵌槽相互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板体的顶面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沟、在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两端及底面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卡沟、以及在第三板体的底面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三卡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各个底组接体的内侧形成有一上组肋及一下组肋;互为平行的二所述底组接体7中的所述上组肋分别嵌合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两端的所述第一卡沟中,所述下组肋则分别嵌合于所述第三板体两端的第三卡沟中,使二所述底组接体7组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三板体两端;其余二所述底组接体中的所述上组肋及下组肋则是分别嵌合于在第二板体的顶面两端及底面两端的所述第二卡沟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各个底组接体的顶面设有一底组接槽,能够供所述各个侧箱板的底端嵌设其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各个底枢接件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底组肋,用以连接相邻的二所述底组接体;以及所述各个底枢接件的顶部设有一底卡合部,所述底卡合部组接于所述直向架体的底端,并相对容置于所述直向架体之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顶枢接体具有互为垂直设置的三个顶卡合部,并且所述三顶卡合部分别朝向相邻的二所述顶边架体的端口、以及直向架体的顶端端口,用以分别与相邻的二所述顶边架体及所述直向架体组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各个顶边架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顶组接槽,所述二顶组接槽互为垂直,能够分别嵌合所述顶箱板及相邻的所述侧箱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基座、所述直向架体、所述侧箱板、所述顶箱板、及顶边架体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设有容置通道,用以设置一加强肋。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式箱体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合式栈板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合式栈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本体与基座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本体与基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本体与基座的立体分解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显示图6中的第二板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合式栈板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9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合式栈板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10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合式栈板的组装示意图三。
图1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合式栈板的组装示意图四。
图1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合式栈板的组装示意图五。
图1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合式栈板的组装示意图六。
图14A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式箱体的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1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式箱体的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17A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侧箱板及顶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B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侧箱板及顶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盖体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9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盖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其中:1:卡合式栈板;10:主本体;2:第一板体;21:第一嵌槽;22:组接沟;23:第一卡沟;24:第一容置通道;3:第二板体;301:主第二板体;302:次第二板体;303:组合槽对;31:上组合槽;32:下组合槽;33:第二容置通道;34:第二卡槽;4:第三板体;41:第二嵌槽;42:组接件; 43:第三卡沟;44:第三容置通道;5:基座;51:侧嵌槽;52:基座容置通道;53:侧边柱;6:加强肋;7:底组接体;71:底枢接件;711:底组肋; 712:底卡合部;72:上组肋;73:下组肋;74:底组接槽;8:直向架体; 81:第一组接孔;82:侧组接槽;83:直向容置通道;84:侧箱板;9:盖体; 91:顶边架体;911:顶组接槽;912:顶容置通道;913:第二组接孔;92:顶箱板;93:顶枢接体;931:顶卡合部;100:组合式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组合式箱体的构成及技术内容等,列举各种适用的实例并配合参照随文所附图式而加以详细地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当然不是限定于所列举的所述多个的实施例、图式或详细说明内容而已。
再者,熟悉此项技术的业者亦当明了:所列举的实施例与所附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能够基于所述多个记载而容易实施的修饰或变更而完成的实用新型,也皆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意旨的范围内,当然所述多个实用新型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内。
另外,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而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以下实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再者,在下列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
首先,请参阅图1,其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箱体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箱体100为一六面体结构,并且包含有卡合式栈板1、侧箱板84、直向架体8、以及盖体9。所述卡合式栈板1 作为所述组合式箱体100的底面,侧箱板84是作为所述组合式箱体10的侧面,所述盖体9则是作为所述组合式箱体10的顶面。接着以下说明各部件的细部结构。
请参阅图2及图3,其为分别显示卡合式栈板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卡合式栈板1是由主本体10、多个底组接体7、多个底枢接件71、以及多个基座5所构成;其中,底组接体7是设置于所述主本体 10的侧边,底枢机件71设置所述主本体10的顶角位置,并且连接两个相邻的底组接体7,而基座5则是设置在主本体10的下方。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4至图6,其为分别显示主本体10与基座5的立体组合示意图、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分解局部放大示意图。由图中能够清楚看出,主本体10由上至下依序是由多个第一板体2、多个第二板体3及多个第三板体4所构成。
所述多个第一板体2为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各个第一板体的底侧位置处形成有多个第一嵌槽21,所述第一嵌槽21以特定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2的底侧;又所述第一板体2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组接沟22,所述第一嵌槽21与所述组接沟22依序交错设置。另外,在所述第一板体2的顶面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一卡沟23,所述第一卡沟23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2的两端。
所述多个第二板体3为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2垂直相交;所述各个第二板体3中间隔设置有多个组合槽对303,所述各个组合槽对303包含有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3的顶面及底面的上组合槽31及下组合槽32,而所述第一板体2的第一嵌槽21与所述上组合槽31相互组设。另外,所述第二板体3的两端分别在顶侧及底侧位置设有第二卡沟34。
所述多个第三板体4为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二板体3垂直相交;所述各个第三板体4的顶面位置处形成有多个第二嵌槽41,所述第二嵌槽4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体4顶侧,而所述第二板体3的下组合槽 32与所述第二嵌槽41相互组设;又,所述第三板体4顶面上向外形成有多个组接件42,所述第二嵌槽41与组接件42依序交错设置,而所述多个组接件42与第一板体2的组接沟22相互嵌合固接。另外,在所述第三板体4 于底侧位置处形成有第三卡沟43,所述第三卡沟43形成于所述第三板体4 的两端。
承上,所述各个基座5为四角柱体,并且在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向外设置有对称的二侧边柱53,各个侧边柱中形成有侧嵌槽51,能够供第二板体3 抵靠。
另外,请同时配合参阅图7,其显示图6中的第二板体3的放大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所述多个第二板体3还可以根据是否与基座5 组接而分成主第二板体301及次第二板体302,其中主第二板体301不与基座5组接,次第二板体302则抵靠于与基座5的两侧面,因此主第二板体 301与次第二板体302配置位置会配合基座5的设置位置调整,通常次第二板体302是配置于主本体10的侧边及中线位置,其余位置则是配置主第二板体301。主第二板体301及次第二板体302两者的主要差异为在主第二板体301中的组合槽对303的第一宽度H1皆相同,而次第二板体302中的组合槽对303配置有不同的第一宽度H1及第二宽度H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宽度H1为与第一板体1及第三板体4的板体厚度相对应,因此具有第一宽度H1的组合槽对303能够与第一板体1及第三板体4相互卡合;而第二宽度H2则大于第一宽度H1,具有第二宽度H2的组合槽对303能够同时卡合第一板体1、第三板体4、及基座5。
接着,以下说明卡合式栈板的组装方式,但所述组装流程仅为例示,并不以此为限。
续请参阅前述附图及图8至13,图8至图13为卡合式栈板组合示意图一至六。由图8中能够清楚看出,在组合主本体10时,为了方便组装,可先将所述多个第一板体2反向设置,使其底侧的第一嵌槽21朝上方且相互以特定间隔平行排列,而后先将不与基座5组接的主第二板体301与第一板体2相互组设,将主第二板体301中的上组合槽31分别与第一板体2中的第一嵌槽21卡接,使主第二板体301间隔排列并与第一板体2垂直相交;接着,如图9所示,将次第二板体302以两两成对的形式配置于基座5的两侧,将所述位于基座5两侧面的侧边柱53中的侧嵌槽51分别与具有第二宽度H2的组合槽对303卡接,使所述次第二板体301组设于基座5的两侧。
接着,如图10所示,将装设有基座5的次第二板体302配置于第一板体2的两端及中线位置,并相互组设,使具有第一宽度H1的上组合槽31 分别与第一板体2的第一嵌槽21组接,而具有第二宽度H2上组合槽31则同时与第一板体2的第一嵌槽21与基座5的侧嵌槽51卡接。
承上,如图11所示,将所述第三板体4的第二嵌槽41以间隔排列并与主第二板体301及次第二板体302中的下组合槽32相互组设,而具有第二宽度H2的下组合槽32则同时组设有第三板体4的第二嵌槽41与基座5的侧嵌槽51,而所述第二嵌槽41组设于下组合槽312的同时,所述第三板体 4的组接件42同时与第一板体1的组接沟22卡接故合,以使所述第三板体 4组设于所述第二板体3上且与第一板体2相互定位,进而完成主本体10 与基座5的组装,并可将其反转180以利后续组装。借此,主本体1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板体2的第一嵌槽21与第三板体4的第三嵌槽41直接与第二板体3的组合槽对303相互组设,且主本体10呈现网格设计,进而达到拆装方便且能够保持空气流通的功效者。
续请参阅前述附图及图12所示,底组接体7与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第三板体4相互组设。底组接体7的内侧形成有一上组肋72及一下组肋73,其中互为平行的两个底组接体7中的上组肋72分别嵌合于第一板体2两端的第一卡沟23中,而下组肋73则嵌合于第三板体4两端的第三卡沟43中,使所述二底组接体7组设于所述第一板体2及第三板体4两端;另外两个底组接体7中的上组肋72及下组肋则是分别嵌合于在第二板体3顶侧及底侧两端的第二卡沟34中。
又,如图13所示,底枢接件71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底组肋711能够与相邻的底组接体7相互组接,因此,所述底组接体7相对设置于主板体1 的四侧边,而所述底枢接件71则设置于所述主本体10的四个顶角,进而完成卡合式栈板1的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及第三板体4 可以是中空结构;如图14A所示,所述第一板体2内部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容置通道24、所述第二板体3内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容置通道33、所述第三板体4内部形成有至少一第三容置通道44,而所述第一容置通道24与所述第二容置通道33与所述第三容置通道44可分别设置有一加强肋6,所述加强肋6可以是金属材质,例如为铝条、钢条、或铁条,能够增加箱体的负载,提升箱体的支撑力。
再者,如图14B所示,位于所述基座5侧面的侧边柱53也可以是一中空结构,在其内部形成有至少一基座容置通道52;与前述相同地,在所述基座容置通道52中也可以设置加强肋6,所述加强肋6可以是金属材质,例如为铝条、钢条、或铁条,能够增加箱体的负载,以提升箱体的支撑力;此外,加强肋6的尺寸及材质可依配置位置进行调整,在此不限制。
接着,以下继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箱体100的组合方式,请参阅图1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箱体的组装示意图一。如图15所示,所述直向架体8垂直组设于所述底枢接件71上方,而所述直向架体8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组接孔81,在所述直向架体8底端的第一组接孔81与底枢接件71的底卡合部712相互组接;又,所述直向架体8内部也可以形成有至少一直向容置通道83,与前述相同地,所述直向容置通道83内也可设置有加强肋6以提升箱体的支撑力。
另外,续请参阅前述图12、图15并配合参阅图16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箱体的组装示意图二,所述各个底组接体7的顶侧分别形成有一底组接槽74,而所述直向架体8的两侧边分别形成有一侧组接槽82,所述底组接槽74、所述二侧组接槽82互为垂直并其开口朝向侧箱板 84,以使侧箱板84嵌设其中。所述侧箱板84可以是一体成型或是由多个板材结构组接而成;举例来说,所述侧箱板84可以是如图17A所示的中空板状结构,或是如图17B所示的连续性波浪或曲弧状的结构,而当所述侧箱板 84为图17A所示的中空板状结构时,其内部形成有容置通道,可供设置加强肋6在侧箱板84的内部以提升整体支撑性。
续请参阅前述图16并配合参阅图18及图19,图18及图19分别为盖体的9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所述盖体9包含有顶箱板92、多个顶边架体91、以及多个顶枢接体93。
顶箱板92与可以是一体成型、或是由多个板材组装而成,可以是如前述图17A所示的中空板状结构,或是如前述图17B所示的连续性波浪或曲弧状的结构,顶箱板92与侧箱板84的结构可以是相同或不相同,在此不限制。
承上,顶边架体91设置于顶箱板92的四个侧边,各个架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顶组接槽911;所述二顶组接槽911互为垂直能够分别嵌合顶箱板 92及相邻的侧箱板84。另外,顶边架体91的两端分别具有端口,又所述顶边架体91内形成有一顶容置通道913,所述组接通道913连通所述二端口,并且设置加强肋(图未示)。顶枢接体93设置于相邻的顶边架体91之间,且所述枢接体3的侧边具有互为垂直设置的三个顶卡合部931,并且所述三顶卡合部931分别朝向相邻的顶边架体91的端口、以及直向架体8的端口,能够分别与顶边架体91、直向架体8组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顶边架体91的外侧面还设有二个第二组接孔914,所述二第二组接孔914连通所述顶容置通道912,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顶边架体91两端邻近端口的位置,而所述顶枢接体93中的三个顶卡合部931分别与相互组接的所述顶边架体91上的一端的第二组接孔913、以及在所述直向架体8顶端的第一组接孔81相互组设限位,进而完成组合式100箱体的组装。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卡合式栈板还可以包含有一底箱板(未图示),所述底箱板设置于所述主本体10的顶面,并且与所述各个底组接体7相互组接,借此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箱体也可以形成封闭式结构,能够应用于需要密封的货物。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组合式箱体100能够通过卡合式栈板1、直向架体8、及盖体9组接成型,具有拆装方便的优势,还可以多层组装架高使用。再者,卡合式栈板1、直向架体8、及盖体9可分别使用单一模具制造,可降低整体的制造成本。又,在各元件的内部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加强肋,可增加箱体的载重能力,进而使所述组合式箱体100除了拆装方便且可降低制造成本外,更达到能够提高其整体的承载能力的作用。
以上,虽然已经以如上的实施例举例而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仅限定于此等实施方式而已。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能够明了并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再进行各种的更动与修饰;例如,将前述实施例中所例示的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或变更而成为新的实施方式,此等实施方式也当然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属内容。因此,本案所欲保护的范围也包括权利要求书及其所界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为一六面体结构,且包含有:
一卡合式栈板,其为设置在所述组合式箱体的底面,所述卡合式栈板包括主本体、设置于所述主本体侧边的多个底组接体、设置于所述底组接体两端的多个底枢接件、以及配置于所述主本体下方的多个基座;
多个侧箱板,其为设置在所述组合式箱体的侧面,并与所述卡合式栈板组接;
多个直向架体,所述各个直向架体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二所述侧箱板之间,所述各个直向架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侧组槽,所述二侧组槽互为垂直并且开口朝向所述多个侧箱板,能够供相邻的二所述侧箱板嵌设其中;以及
一盖体,其为设置在所述组合式箱体的顶面,并与所述多个侧箱板组接;所述盖体包含有顶箱板、设置于所述顶箱板侧边的多个顶边架体、设置于所述顶边架体两端的多个顶枢接体;其中
所述主本体至少是由多个第一板体、多个第二板体、及多个第三板体组接而成;
所述多个第一板体为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各个第一板体的底面设有多个组接沟,并且在所述各个组接沟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第一嵌槽;所述第一板体的顶面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沟;
所述多个第二板体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的下方并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互为垂直;所述各个第二板体设有多个组合槽对,所述各个组合槽对包含有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顶面与底面的上组合槽及下组合槽,其中所述多个上组合槽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的所述多个第一嵌槽相互抵接;
所述多个第三板体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下方,并与所述多个第二板体互为垂直;所述各个第三板体的顶面设有向外突出的多个组接件,并且在所述各个组接件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嵌槽;所述各个第二嵌槽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板体的所述多个下组合槽相互抵接,而所述多个组接件同时嵌设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的所述多个组接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板体包含多个主第二板体与多个次第二板体;所述主第二板体配置有具有第一宽度的所述组合槽对,所述次第二板体中配置有具有所述第一宽度的所述组合槽对及第二宽度的所述组合槽对,且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基座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对称设置的二侧边柱,所述各个侧边柱形成有侧嵌槽;具有所述第一宽度的所述组合槽对同时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第一嵌槽及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嵌槽相互卡合;具有所述第二宽度的所述组合槽对同时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第一嵌槽、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嵌槽、及所述基座的所述侧嵌槽相互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体的顶面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沟、在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两端及底面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卡沟、以及在所述第三板体的底面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三卡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底组接体的内侧形成有一上组肋及一下组肋;互为平行的二所述底组接体中的所述上组肋分别嵌合于所述多个第一板体两端的所述第一卡沟中,所述下组肋则分别嵌合于所述第三板体两端的所述第三卡沟中,使二所述底组接体组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及所述第三板体两端;其余二所述底组接体中的所述上组肋及所述下组肋则是分别嵌合于在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两端及底面两端的所述第二卡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底组接体的顶面设有一底组接槽,能够供所述各个侧箱板的底端嵌设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底枢接件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底组肋,用以连接相邻的二所述底组接体;以及所述各个底枢接件的顶部设有一底卡合部,所述底卡合部组接于所述直向架体的底端,并相对容置于所述直向架体之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枢接体具有互为垂直设置的三个顶卡合部,并且所述三顶卡合部分别朝向相邻的二所述顶边架体的端口、以及直向架体的顶端端口,用以分别与相邻的二所述顶边架体及所述直向架体组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顶边架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顶组接槽,所述二顶组接槽互为垂直,能够分别嵌合所述顶箱板及相邻的所述侧箱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基座、所述直向架体、所述侧箱板、所述顶箱板、及顶边架体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设有容置通道,用以设置一加强肋。
CN202022806325.2U 2020-08-19 2020-11-30 组合式箱体 Active CN2140582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0804U TWM604309U (zh) 2020-08-19 2020-08-19 組合式箱體
TW109210804 2020-08-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58232U true CN214058232U (zh) 2021-08-27

Family

ID=74202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06325.2U Active CN214058232U (zh) 2020-08-19 2020-11-30 组合式箱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58232U (zh)
TW (1) TWM60430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4309U (zh) 2020-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46734B1 (ko) 모듈형 패널 구조 시스템
EP2583907B1 (en) Folding assembly box
WO2014065574A1 (ko) 진열대용 수직프레임 및 이를 이용한 다용도 조립식 진열대
KR20120070505A (ko) 수납 트레이
US20210394955A1 (en) Spliced storage box and a splicing structure between adjacent side panels thereof
CN214058232U (zh) 组合式箱体
CN108177848A (zh) 液晶面板包装箱
KR100823656B1 (ko) 다단으로 적층 가능한 수납상자
CN110342065B (zh) 一种拼接式可变容器
CN214190568U (zh) 卡合式栈板
JP5190891B2 (ja) コンテナ用インナー及びインナー付きコンテナ
CN216140359U (zh) 一种新型可拆卸包装箱
KR101056522B1 (ko) 장식용 조립식상자
KR200398589Y1 (ko) 조립식 책꽂이의 구조
KR200257967Y1 (ko) 학생용 사물함
CN220147895U (zh) 一种模块化箱板及折叠箱
CN218355197U (zh) 一种基于限位与双联连接结构稳固组配的整体储物柜
CN215514607U (zh) 一种便于流转存放的塑料周转箱
CN216070905U (zh) 一种具有防挤压变形结构的纸盒
CN212501934U (zh) 一种可折叠的鞋盒
CN212630295U (zh) 拼装式柜体及快递柜
CN218317933U (zh) 多层组合式塑料包装箱
CN220403457U (zh) 一种拼装式收纳柜
KR200301876Y1 (ko) 조립식 수납장
JP2593555Y2 (ja) 格納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