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9329U -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9329U
CN214049329U CN202022787157.7U CN202022787157U CN214049329U CN 214049329 U CN214049329 U CN 214049329U CN 202022787157 U CN202022787157 U CN 202022787157U CN 214049329 U CN214049329 U CN 214049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ir
control
hemostasis
air pump
band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71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LU'A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AN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LU'A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27871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9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9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9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包括止血绷带和控制器,止血绷带内设有放置空腔,放置空腔内设有第一控制气囊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止血绷带外表面设有止血按压囊,止血按压囊内设有第二控制气囊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止血绷带与控制器通过连接导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感应器、气囊和控制气泵之间的配合,使止血带可以分别感应带体和止血点的压力,通过控制气泵对两气囊分别进行充放气,使止血带达到自动调节,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以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便于推广使用。进一步,为了便于操作并提高消毒效果,在止血按压囊表面上设有接触片,接触片上设有纱布层和药液层用于与穿刺点进行接触并进行消毒,提高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肢体邻近动静脉血管通过手术吻合起来建立的血管通路,经过这个通路动脉血传流至静脉,静脉由于血流量增多、压力增高、静脉扩张形成动脉化血管,透析时直接穿刺,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慢性肾衰竭患者常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患者借此行维持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故血管通路又称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线。内瘘使用和护理不当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穿刺部位的出血和血肿、感染、吻合口血栓形成等,从而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影响患者的透析治疗而其中因穿刺点的压迫止血不当所引起的穿刺部位的出血和血肿尤为常见。
动静脉内瘘目前在临床中采用按压止血的方式进行止血。常用的手段为在止血绷带内侧垫上医用纱布,对患者进行手动缠绕进行压迫止血。此种治疗手段对整体压力的控制难以把握,无法针对穿刺点进行局部的按压止血,只能通过调整止血绷带整体压力的手段增加对穿刺点施加的压力。造成使用中局部压力无法进行适应性调整,不利于止血,也使患者感觉到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包括止血绷带和控制器,所述止血绷带内设有放置空腔,所述放置空腔内设有第一控制气囊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止血绷带外表面设有止血按压囊,所述止血按压囊内设有第二控制气囊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止血绷带与所述控制器通过连接导管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显示屏、控制按钮、处理器、第一控制气泵和第二控制气泵,所述壳体外侧设有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控制按钮,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一控制气泵和所述第二控制气泵,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显示屏、所述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气泵和所述第二控制气泵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气泵和所述第二控制气泵通过气路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气囊和所述第二控制气囊相连接,以实现控制气囊的膨胀度。
所述止血绷带外表面设有隔离层。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放置空腔长度中央的位置上。
所述第一控制气泵和所述第二控制气泵均为抽打型气泵,以实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气囊和所述第二控制气囊的膨胀收缩。
所述止血绷带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粘贴片和第二粘贴片,所述第一粘贴片和所述第二粘贴片相互对应匹配连接,以实现对应粘合。
所述第一粘贴片和所述第二粘贴片为对应的子母魔术贴片。
所述止血按压囊设置在所述止血绷带的端部。
所述止血按压囊表面上设有第一粘贴层,所述第一粘贴层上可拆卸设有接触片。
所述接触片包括第二粘贴层、纱布层和药液层,所述第二粘贴层、所述纱布层和所述药液层由下而上依次连接设置。
所述第二粘贴层和所述第一粘贴层相匹配,互为子母魔术贴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感应器、气囊和控制气泵之间的配合,使止血带可以分别感应带体和止血点的压力,通过控制气泵对两气囊分别进行充放气,使止血带达到自动调节功能的同时还间具备局部点压止血的功能。局部点压的止血手段可以有效的控制内瘘穿刺点的止血压力,使止血更加具有针对性,能有效的保护内瘘,减小内瘘并发症从而增加内瘘的使用寿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痛苦。进一步,还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及培训时间,便于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操作并提高消毒效果,在止血按压囊表面上设有接触片,接触片上设有纱布层和药液层用于与穿刺点进行接触并进行消毒,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止血按压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止血按压囊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止血绷带的俯视图;
图5是止血绷带的剖视图1;
图6是止血绷带的剖视图2;
图中:1为止血绷带,2为控制器,3为放置空腔,4为第一控制气囊,5为第一压力传感器,6为止血按压囊,7为第二控制气囊,8为第二压力传感器,9为连接导管,10为壳体,11为显示屏,12为控制按钮,13为隔离层,14为第一粘贴片,15为第二粘贴片,16为第一粘贴层,17为接触片,18为第二粘贴层,19为纱布层,20为药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包括止血绷带1和控制器2,止血绷带1内设有放置空腔3,放置空腔3内设有第一控制气囊4和第一压力传感器5,止血绷带1外表面设有止血按压囊6,止血按压囊6内设有第二控制气囊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止血绷带1与控制器2通过连接导管9相连接,控制器2包括壳体10、显示屏11、控制按钮12、处理器、第一控制气泵和第二控制气泵,壳体10外侧设有显示屏11和控制按钮12,壳体10内部设有处理器、第一控制气泵和第二控制气泵,处理器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显示屏11、控制按钮12、第一控制气泵和第二控制气泵通过电路连接,第一控制气泵和第二控制气泵通过气路连接管分别与第一控制气囊4和第二控制气囊7相连接,以实现控制气囊的膨胀度。
止血绷带1外表面设有隔离层13。
第一压力传感器5设置在放置空腔3长度中央的位置上。
第一控制气泵和第二控制气泵均为抽打型气泵,以实现控制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7的膨胀收缩。
止血绷带1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粘贴片14和第二粘贴片15,第一粘贴片14和第二粘贴片15相互对应匹配连接,以实现对应粘合。
第一粘贴片14和第二粘贴片15为对应的子母魔术贴片。
止血按压囊6设置在止血绷带1的端部。
止血按压囊6表面上设有第一粘贴层16,第一粘贴层16上可拆卸设有接触片17。
接触片17包括第二粘贴层18、纱布层19和药液层20,第二粘贴层18、纱布层19和药液层20由下而上依次连接设置。
第二粘贴层18和第一粘贴层16相匹配,互为子母魔术贴片。
如图1-6所示,本工作方案的使用原理如下,第一步,将止血按压囊6上设置好接触片17,通过第一粘贴层16和第二粘贴层18相互粘合固定,将药液层20贴合在穿刺的出血点上,进行消毒的同时通过第一粘贴片14和第二粘贴片15将止血绷带1环绕固定在患者的肢体上。优选的,药液层20采用医用纱布或医用棉等材料浸入抗炎杀菌药液,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用药,有利于防止感染加快愈合速度。
第二步,在设置好止血绷带1后利用控制按钮12启动控制器2,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皮肤与止血带之间的压力信息反馈,经由处理器进行处理反馈,根据预设的压力值控制第一控制气泵和第二控制气泵分别对第一控制气囊4和第二控制气囊7进行充放气控制,从而可以同时控制止血绷带1整体的压力和穿刺点的压力,进一步增加止血的效果。优选的,为了减小止血绷带1的体积第一压力传感器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均采用薄膜压力传感器。同时,为了减少气泵与气体通路的数量,第一控制气泵和第二控制气泵采用抽打型气泵,采用单独气泵控制相应气囊的膨胀收缩程度。进一步,处理器采用MCU微控单元。连接导管9中设置有第一控制气囊4与第一压力传感器5和第二控制气囊7与第二压力传感器8的气路通道,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与处理器之间的连接电路。连接导管9采用橡胶软管制成。
第三步,在止血绷带1的工作过程中,控制器2上的显示屏11会显示两传感器上反馈的压力信息与工作时间,医务人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控制按钮12对第一控制气囊4和第二控制气囊7进行手动控制。并在止血结束后关闭器材,将使用过的接触片17进行回收处理。
进一步,为便于消毒避免污染,使用止血绷带1外表面设有隔离层13,隔离层13采用医用硅胶等材料制作。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反馈止血绷带1整体的压力情况,第一压力传感器5设置在放置空腔3长度中央的位置上,在使用中可以远离止血按压囊6的位置,减小影响。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止血绷带和控制器,所述止血绷带内设有放置空腔,所述放置空腔内设有第一控制气囊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止血绷带外表面设有止血按压囊,所述止血按压囊内设有第二控制气囊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止血绷带与所述控制器通过连接导管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显示屏、控制按钮、处理器、第一控制气泵和第二控制气泵,所述壳体外侧设有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控制按钮,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一控制气泵和所述第二控制气泵,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显示屏、所述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气泵和所述第二控制气泵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气泵和所述第二控制气泵通过气路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气囊和所述第二控制气囊相连接,以实现控制气囊的膨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绷带外表面设有隔离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放置空腔长度中央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气泵和所述第二控制气泵均为抽打型气泵,以实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气囊和所述第二控制气囊的膨胀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绷带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粘贴片和第二粘贴片,所述第一粘贴片和所述第二粘贴片相互对应匹配连接,以实现对应粘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贴片和所述第二粘贴片为对应的子母魔术贴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按压囊设置在所述止血绷带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按压囊表面上设有第一粘贴层,所述第一粘贴层上可拆卸设有接触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包括第二粘贴层、纱布层和药液层,所述第二粘贴层、所述纱布层和所述药液层由下而上依次连接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贴层和所述第一粘贴层相匹配,互为子母魔术贴片。
CN202022787157.7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Active CN214049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7157.7U CN214049329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7157.7U CN214049329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9329U true CN214049329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3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7157.7U Active CN214049329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9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193395A (ja) バリア層の非固体化を利用した減圧ドレッシ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6890018A (zh) 止血袖带
CN214049329U (zh) 一种智能型止血绷带
CN208756074U (zh) 一种全自动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09059334U (zh) 血透患者透析后专用止血带
CN217285948U (zh) 压迫止血器
CN212415804U (zh) 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
CN210871862U (zh) 一种动脉压迫止血器
CN107669406A (zh) 一种充气式伤口压迫敷贴
CN114010254A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手术用按压止血设备
WO2020186728A1 (zh) 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
US20220218891A1 (en)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nd cleaning system for sutureless closed skin incisions
CN208130099U (zh) 一种动静脉压迫止血器
CN219183925U (zh) 一种便捷压迫止血器
CN216962547U (zh) 一种动脉穿刺部位伤口压迫止血装置
CN216777357U (zh) 一种可充气加压敷贴
CN219629719U (zh) 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
CN213347137U (zh)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科的渗血监测装置
CN215778370U (zh) 一种内瘘可按压止血及可监测装置
CN215306392U (zh) 一种一次性桡动脉穿刺术用止血器
CN215079130U (zh) 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设备
CN215534712U (zh) 一种内科用止血装置
CN219963264U (zh) 一种口腔腔镜术后压迫带
CN219921130U (zh) 防脱落桡动脉止血器
CN215689079U (zh) 一种泌尿外科护理用创口包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