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8529U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8529U
CN214048529U CN202022780382.8U CN202022780382U CN214048529U CN 214048529 U CN214048529 U CN 214048529U CN 202022780382 U CN202022780382 U CN 202022780382U CN 214048529 U CN214048529 U CN 214048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nnecting rod
cover body
inner cov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03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803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8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8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8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其中,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具有第一避让孔;内盖,内盖可转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的下方,内盖包括内盖本体以及设置于内盖本体上并向上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包括杆本体以及设置于杆本体上的卡接结构,杆本体穿设于第一避让孔内并能在第一避让孔内滑动;驱动件,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驱动件具有驱动内盖转动的驱动端,卡接结构与驱动端卡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盖体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盖体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盖体一般包括盖体本体和相对与盖体本体可转动的内盖。内盖通过驱动件的驱动来实现与盖体本体的相对转动。相关技术中一般在内盖上设置连接杆,驱动件与连接杆连接来驱动内盖转动。相关技术中的连接杆与驱动件通过螺钉连接,但通过螺钉连接的装配的工序较为复杂,导致盖体的装配效率低,进而降低了烹饪器具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盖体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具有第一避让孔;内盖,内盖可转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的下方,内盖包括内盖本体以及设置于内盖本体上并向上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包括杆本体以及设置于杆本体上的卡接结构,杆本体穿设于第一避让孔内并能在第一避让孔内滑动;驱动件,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驱动件具有驱动内盖转动的驱动端,卡接结构与驱动端卡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盖可转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的下方,驱动件通过驱动连接杆来驱动内盖本体相对与盖体本体转动。安装时,可将内盖本体放置于盖体本体的下方,并使得连接杆穿过第一避让孔与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由于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结构,因此连接杆与驱动件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采用卡接连接的方式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相比具有装配工序简单,装配效率高的优点,因此上述结构能够提升盖体的装配效率,进而节约盖体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卡接结构为设置于杆本体顶端上的倒扣,驱动端上设置有卡孔,杆本体向上穿出卡孔,倒扣的下表面与驱动端的上表面抵接。上述结构的装配工序简单,能够提升连接杆与驱动件的装配效率,从而提升盖体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倒扣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通槽,通槽向下延伸至杆本体上。上述结构使得倒扣的直径能够被压缩,从而使得倒扣能够顺利穿过驱动件的卡孔。
进一步地,杆本体的直径与通槽的宽度的比值在9:2至9:5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杆本体的直径与通槽的宽度的比值过小,则会导致杆本体的强度低,使得连接杆的使用寿命短。如果杆本体的直径与通槽的宽度的比值过大,则会导致倒扣的弹性差,从而导致倒扣与卡孔装配时难以被压缩,影响装配效率。和/或,通槽的深度与连接杆的高度的比值在1:5至2:3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通槽的深度与连接杆的高度的比值过大,则会导致杆本体的强度低,导致连接杆的使用寿命短。如果通槽的深度与连接杆的高度的比值过小,则会导致倒扣的弹性差,从而导致倒扣与卡孔装配时难以被压缩,影响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连接杆为金属连接杆,连接杆通过铆接、焊接或螺接方式固定于内盖上。上述结构中,连接杆为金属材质,上述结构耐热性好,保证连接杆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另外,连接杆通过铆接、焊接或螺接方式固定于内盖上,从而提升内盖本体与连接杆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倒扣的上表面为由倒扣的中部至边缘逐渐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上述结构中,导向斜面能够在倒扣与驱动件的卡孔装配时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倒扣的直径与卡孔的宽度的差值在1mm至1.5mm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倒扣的直径与卡孔的宽度的差值过小,则会导致倒扣的下表面与驱动件抵接面积过小,使得倒扣容易从卡孔内脱出。如果倒扣的直径与卡孔的宽度的差值过大则会导致倒扣与卡孔装配时难以被压缩,影响驱动件与连接杆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驱动件包括:转杆,转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转杆的第二端形成驱动端;把手,固定设置于转杆的第一端。上述结构中,转杆和把手形成的驱动件能够驱动内盖本体相对于盖体本体转动,从而实现盖体和器具本体的锁合和解锁。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第一避让孔与多个第二避让孔在盖体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内盖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吊挂柱,吊挂柱为与第二避让孔对应设置的多个,吊挂柱穿设于第二避让孔内,并挂设于盖体本体的上表面上。上述结构中,吊挂柱能够起到将内盖本体吊挂连接在盖体本体上的作用,使得内盖的转动更加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盖体为上述的盖体。上述结构中,由于上述的盖体具有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备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3的烹饪器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盖体本体;11、第一避让孔;12、第二避让孔;20、内盖;30、内盖本体;40、连接杆;41、杆本体;42、倒扣;43、通槽;44、导向斜面;50、驱动件;51、第一端;52、第二端;53、卡孔;70、吊挂柱;80、器具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4所示,本申请的盖体包括:盖体本体10、内盖20以及驱动件50。其中,盖体本体10具有第一避让孔11;内盖20可转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10的下方,内盖20包括内盖本体30以及设置于内盖本体30上并向上延伸的连接杆40,连接杆40包括杆本体41以及设置于杆本体41上的卡接结构,杆本体41穿设于第一避让孔11内并能在第一避让孔11内滑动;驱动件50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驱动件50具有驱动内盖20转动的驱动端,卡接结构与驱动端卡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内盖20可转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10的下方,驱动件50通过驱动连接杆40来驱动内盖本体30相对与盖体本体10转动。安装时,可将内盖本体30放置于盖体本体10的下方,并使得连接杆40穿过第一避让孔11与驱动件50的驱动端连接。由于连接杆40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结构,因此连接杆40与驱动件50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采用卡接连接的方式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相比具有装配工序简单,装配效率高的优点,因此上述结构能够提升盖体的装配效率,从而节约盖体的生产成本。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接结构为设置于杆本体41顶端上的倒扣42,驱动端上设置有卡孔53,杆本体41向上穿出卡孔53,倒扣42的下表面与驱动端的上表面抵接。上述结构中,倒扣42的直径大于杆本体41的直径和卡孔53的孔径。连接杆40具有一定的弹性。安装时,可将驱动件50的卡孔53与杆本体41顶端上的倒扣42相对,压缩倒扣42使其穿过卡孔53,倒扣42穿过卡孔53后能够在自身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扩张,从而使连接杆40吊挂在驱动件50上。上述结构的装配工序简单,能够提升连接杆40与驱动件50的装配效率,从而提升盖体的装配效率。优选地,杆本体41的直径在3mm-6mm之间,倒扣42的直径在7mm-10mm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常规的扣钩一般通过钩部的上表面与配合件抵接以起到卡接的作用的结构。本申请的“倒扣”指的是通过扣钩的下表面与配合件(驱动件50)抵接来起到卡接作用的结构。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倒扣4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通槽43,通槽43向下延伸至杆本体41上。上述结构中,通槽43沿连接杆40的径向方向延伸,并在连接杆40的径向方向贯穿倒扣42和部分杆本体41。上述结构使得倒扣42的直径能够被压缩,从而使得倒扣42能够顺利穿过驱动件50的卡孔53。由于连接杆40具有一定的弹性,倒扣42穿过卡孔53后能够在自身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未被压缩时的状态,此时由于倒扣42的直径大于卡孔53的孔径,因此连接杆40能够通过倒扣42吊挂在所述驱动件50上。上述结构简单,能够进一步提升连接杆40与驱动件50的装配效率,从而提升盖体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通槽”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未被遮挡的槽。
还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通槽43向下延伸至杆本体41的中部,上述的“中部”指的是杆本体41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区域。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杆本体41的直径与通槽43的宽度的比值在9:2至9:5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杆本体41的直径与通槽43的宽度的比值过小,则会导致杆本体41的强度低,使得连接杆40的使用寿命短。如果杆本体41的直径与通槽43的宽度的比值过大,则会导致倒扣42的弹性差,从而导致倒扣42与卡孔53装配时难以被压缩,影响装配效率。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槽43的深度与连接杆40的高度的比值在1:5至2:3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通槽43的深度与连接杆40的高度的比值过大,则会导致杆本体41的强度低,导致连接杆40的使用寿命短。如果通槽43的深度与连接杆40的高度的比值过小,则会导致倒扣42的弹性差,从而导致倒扣42与卡孔53装配时难以被压缩,影响装配效率。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0为金属连接杆,连接杆40通过铆接、焊接或螺接方式固定于内盖20上。上述结构中,连接杆40为金属材质,上述结构耐热性好,保证连接杆40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另外,连接杆40通过铆接、焊接或螺接方式固定于内盖20上,从而提升内盖本体30与连接杆40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也可以由耐热的塑胶材料制成。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倒扣42的上表面为由倒扣42的中部至边缘逐渐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44。上述结构中,导向斜面44能够在倒扣42与驱动件50的卡孔53装配时起到导向作用。安装时,可将驱动件50上的卡孔53与倒扣42相对,再向下按压驱动件50,此时在导向斜面44的作用下倒扣42容易穿过卡孔53并与驱动端的上表面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槽43的存在,在向下按压驱动件50的过程中,随着导向斜面44与卡孔53的孔壁抵接,倒扣42逐渐收缩,使倒扣42的直径减小,顺利伸入到卡孔53内。上述结构简单,能够提升连接杆40与驱动件50的装配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倒扣42的直径与卡孔53的宽度的差值在1mm至1.5mm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倒扣42的直径与卡孔53的宽度的差值过小,则会导致倒扣42的下表面与驱动件50抵接面积过小,使得倒扣42容易从卡孔53内脱出。如果倒扣42的直径与卡孔53的宽度的差值过大则会导致倒扣42与卡孔53装配时难以被压缩,影响驱动件50与连接杆40的装配效率。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50包括转杆和把手。其中,转杆的第一端51可枢转地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转杆的第二端52形成驱动端;把手固定设置于转杆的第一端51。上述结构中,内盖本体30上设置有盖牙,烹饪器具的器具本体上设置有锅牙,内盖本体30能够相对与盖体本体10转动,以使锅牙和盖牙锁合和解锁。转杆与把手连接形成驱动内盖20转动的驱动件,把手固定连接在转杆的第一端,当用户转动把手时,把手带动转杆的第一端同步转动以使转杆的第二端沿盖体本体10的周向方向转动。由于转杆的第二端与连接杆40连接,连接杆40能够随着转杆的第二端转动,从而使得内盖本体30能够相对与盖体本体10转动。上述结构中,转杆和把手形成的驱动件50能够驱动内盖本体30相对于盖体本体10转动,从而实现盖体和器具本体的锁合和解锁。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12,第一避让孔11与多个第二避让孔12在盖体本体1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内盖20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吊挂柱70,吊挂柱70为与第二避让孔12对应设置的多个,吊挂柱70穿设于第二避让孔12内,并挂设于盖体本体10的上表面上。上述结构中,吊挂柱70能够起到将内盖本体30吊挂连接在盖体本体10上的作用,使得内盖20的转动更加平稳。
如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包括:器具本体80和盖体,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80上,盖体为上述的盖体。上述结构中,由于上述的盖体具有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备上述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是电饭煲、低压饭煲、烤箱、豆浆机、料理机、电炖锅、炒菜机、多功能锅等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本体(10),具有第一避让孔(11);
内盖(20),所述内盖(2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的下方,所述内盖(20)包括内盖本体(30)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盖本体(30)上并向上延伸的连接杆(40),所述连接杆(40)包括杆本体(41)以及设置于所述杆本体(41)上的卡接结构,所述杆本体(41)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11)内并能在所述第一避让孔(11)内滑动;
驱动件(50),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所述驱动件(50)具有驱动所述内盖(20)转动的驱动端,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驱动端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为设置于所述杆本体(41)顶端上的倒扣(42),所述驱动端上设置有卡孔(53),所述杆本体(41)向上穿出所述卡孔(53),所述倒扣(42)的下表面与所述驱动端的上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4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通槽(43),所述通槽(43)向下延伸至所述杆本体(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本体(41)的直径与所述通槽(43)的宽度的比值在9:2至9:5之间;和/或,所述通槽(43)的深度与所述连接杆(40)的高度的比值在1:5至2: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0)为金属连接杆,所述连接杆(40)通过铆接、焊接或螺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内盖(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42)的上表面为由所述倒扣(42)的中部至边缘逐渐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4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42)的直径与所述卡孔(53)的宽度的差值在1mm至1.5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0)包括:
转杆,所述转杆的第一端(51)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所述转杆的第二端(52)形成所述驱动端;
把手,固定设置于所述转杆的第一端(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12),所述第一避让孔(11)与多个所述第二避让孔(12)在所述盖体本体(1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内盖(20)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吊挂柱(70),所述吊挂柱(70)为与所述第二避让孔(12)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吊挂柱(70)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12)内,并挂设于所述盖体本体(10)的上表面上。
10.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80);
盖体,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8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
CN202022780382.8U 2020-11-25 2020-11-25 盖体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048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0382.8U CN214048529U (zh) 2020-11-25 2020-11-25 盖体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0382.8U CN214048529U (zh) 2020-11-25 2020-11-25 盖体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8529U true CN214048529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0382.8U Active CN214048529U (zh) 2020-11-25 2020-11-25 盖体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8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48529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KR20140076813A (ko) 배수구용 머리카락 절단기
CN212213507U (zh) 一种可升降电烤炉
CN215686800U (zh) 一种防溢效果好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5410846U (zh) 烹饪器具
CN110353485B (zh) 烹饪器具
CN209951103U (zh) 烤盘组件及煎烤机
KR102006910B1 (ko) 다기능 핸들 구비형 냄비
CN220308905U (zh) 一种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08580351U (zh) 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旋钮结构
CN216932859U (zh) 连接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09077632B (zh) 一种带保险组件的可拆卸式手柄
CN216932860U (zh) 连接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358493U (zh) 一种多功能料理锅
CN208658956U (zh) 开盖按钮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6602487U (zh) 一种豆浆机过滤网与桶底的联接结构
CN212438251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108784304A (zh) 器具开盖按键的安装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8304573U (zh) 锅胆组件及空气加热锅
CN210006654U (zh) 一种防松脱的开关旋钮
CN220937678U (zh) 一种电水壶
CN218651453U (zh) 一种搅拌件及烹饪设备
CN210748723U (zh) 烹饪器具
CN213371379U (zh)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CN220403808U (zh)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