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5405U - 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5405U
CN214045405U CN202022978371.0U CN202022978371U CN214045405U CN 214045405 U CN214045405 U CN 214045405U CN 202022978371 U CN202022978371 U CN 202022978371U CN 214045405 U CN214045405 U CN 214045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unit
resistor
power supply
electric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83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云兵
刘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ertai Small Appliance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ertai Small Appliance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ertai Small Appliance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ertai Small Appliance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83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5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5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5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分别与控制单元、交流电源以及电能转换单元连接,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包括开关模块与电磁式低压电器,开关模块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用于基于控制单元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通过开关模块与输入电源连接,电磁式低压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交流电源以及电能转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电磁式低压电器用于基于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得电与失电,以控制交流电源与电能转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状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降低待机时所产生的功率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家用电器的普及,高品质、低价格、低损耗成为家电设计的重心,其中,待机功耗更是能够直接降低家电待机的损耗,成为设计的重点核心。
然而,在一般开关电源方案中,开关IC及稳压IC在待机时会处于工作状态以随时为各电路供电,再加上各通讯电路、负载、单片机等产生的待机功耗,这样就导致整机的待机功耗很高,尤其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两个电源同时工作,则产生的功耗会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待机时所产生的功率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分别与控制单元、交流电源以及电能转换单元连接,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包括:
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
电磁式低压电器,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所述交流电源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用于基于所述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得电与失电,以控制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与第三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以及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切换其开关状态,以使所述输入电源为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提供供电电压;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正电压输出端以及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切换其开关状态,以使所述电能转换单元为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提供供电电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均连接至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电压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源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正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正电压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用于防止所述电能转换模块所输出的正电压输入至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对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所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续流。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电压端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控制单元、电能转换单元以及如上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
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能转换单元以及交流电源连接;
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能转换单元与所述交流电源之间的连接状态,以控制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得电与失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分别与控制单元、交流电源以及电能转换单元连接,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包括开关模块与电磁式低压电器,其中,开关模块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基于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通过开关模块与输入电源连接,电磁式低压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交流电源以及电能转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电磁式低压电器用于基于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得电与失电,以控制交流电源与电能转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状态。因此,当处于待机状态时,电磁式低压电器能够根据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使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失电,以控制交流电源与电能转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状态为断开状态,此时电能转换单元失去输入电源,则电能转换单元所输出的电源为0,因此电能转换单元所连接的负载的供电电压为0,则负载不产生功耗,从而降低了待机时所产生的功率损耗。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家用电器包括降低待机功率电路100、控制单元200以及电能转换单元300,其中,降低待机功率电路100分别与控制单元200、电能转换单元300以及外部输入的交流电源400连接。
具体地,控制单元200由其输出端连接至降低待机功率电路100的控制信号的输入端,继而控制单元200通过其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降低待机功率电路100,通过控制降低待机功率电路100进而控制电能转换单元300与交流电源400之间的连接状态。电能转换单元300与交流电源400之间的连接状态是指电能转换单元300与交流电源400之间是导通状态或者是断开状态,当电能转换单元300与交流电源400之间是导通状态时,电能转换单元300得电,反之,当电能转换单元300与交流电源400之间是断开状态时,电能转换单元300失电。
其中,电能转换单元200的功能是将一个位准的电压,透过不同形式的架构转换为用户端所需求的电压或电流,例如,电能转换单元200选用一种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输入通常是交流电源(例如市电)或是直流电源,而输出多半是需要直流电源的设备,例如个人电脑,而开关电源就进行两者之间电压及电流的转换。则电能转换单元200能够将交流电源的电压转换成负载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以保证负载的正常工作。
当该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时,控制单元200所输出的控制信号使电能转换单元300失电,那么由电能转换单元300进行供电的负载也失去供电电压,此时的待机功率为0,减少待机时的损耗。例如,假设家用电器为冰箱,冰箱中的电能转换单元用于为冰箱中的WIFI模块等负载供电,在冰箱待机时,若只是关闭WIFI模块等负载而未断开电能转换单元的供电电源,此时必然会有功耗产生,而若断开电能转换单元的供电电源,则各个负载的供电电压为0,此时各个负载的功耗均为0。
其中,如图2所示,降低待机功耗电路100包括开关模块10与电磁式低压电器20,其中,开关模块10与控制单元200的输出端连接,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通过开关模块10与输入电源500连接,且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一组常开触点22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交流电源400以及电能转换单元300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控制单元200通过其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开关模块10,以使开关模块10能够基于该控制信号切换其开关状态,开关模块10的开关状态包括开关模块10处于打开的状态或是闭合的状态。
而当开关模块10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时,电磁式低压电器20也会相对应的得电或失电,这是由于开关模块10是连接于输入电源500与线圈21之间,当开关模块10处于打开的状态时,输入电源500与线圈21之间的连接断开,线圈21失去供电电压,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处于失电状态;当开关模块10处于闭合的状态时,输入电源500与线圈21之间连通,即输入电源500通过开关模块10为线圈21提供供电电压,线圈21得电。进一步地,当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得电时,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常开触点22闭合,此时,交流电源400与电能转换单元300之间的连接状态为断开状态,电能转换单元300失电;反之,当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失电时,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常开触点22断开,此时交流电源400与电能转换单元300之间的连接状态为连通状态,电能转换单元300得电。
需要说明的是,低压电器指的是根据外界施加的信号和要求,能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对额定交直流电压1200V及以下的电路,继续或连续地改变电路参数,以实现对电路或非电对象的切换、控制、保护、变换和调节的电工器械,而采用电磁现象完成上述作用的低压电器称为电磁式低压电器,常用的电磁式低压电器有继电器与接触器等,因此电磁式低压电器20可以选用继电器或接触器等,这里不做限制。
以继电器为例进行说明,从原理上讲,继电器至少包括一个动触点以及两个静触点,动触点与其中一个静触点为常闭状态;动触点与另一静触点为常开状态。当线圈得电时,动触点会执行动作,从而将上述的两个状态切换,即将常开状态切换为常闭状态,将常闭状态切换为常开状态,反之,当线圈失电时,则恢复常态,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设置为成对的状态,即继电器包括两个动触点与两个静触点,其中一个动触点与其中一个静触点为常闭状态,作为一对常闭触点;另一个动触点与另一静触点为常开状态,作为一对常开触点,则继电器至少包括一对常开触点与一对常闭触点,而工作原理不变。
当处于待机状态时,控制单元400输出控制信号使开关模块10的开关状态为打开的状态,则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失电,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常开触点22断开,交流电源400与电能转换单元300之间的连接状态为断开状态,电能转换单元300失电,由电能转换单元300提供供电电压的负载失去供电电压,此时不会产生功率损耗。
当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控制单元400输出控制信号使开关模块10的开关状态为闭合的状态,则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得电,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常开触点22闭合,交流电源400与电能转换单元300之间的连接状态为连通状态,电能转换单元300得电,由电能转换单元300提供供电电压的负载得到供电电压,则各个负载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开关模块1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1、第二开关单元12与第三开关单元13,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1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2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2的输入端通过第三开关单元13与第一开关单元11连接,且第二开关单元12分别与输入电源500以及电磁式低压电器20连接,第三开关单元13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1连接,且第三开关单元13与电能转换单元300的正电压输出端以及电磁式低压电器20连接。
具体地,控制单元200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1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第一开关单元11的开关状态包括打开的状态与闭合的状态,而且,第一开关单元11的开关状态能够同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2的开关状态以及第三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
第二开关单元12设置于输入电源500以及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之间,则第二开关单元12的开关状态决定输入电源500与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之间的连接状态,当第二开关单元12处于打开的状态时,输入电源500与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之间的连接状态为断开状态,输入电源500不能够为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提供供电电压;当第二开关单元12处于闭合的状态,输入电源500与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之间的连接状态为连通的状态,输入电源500能够为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提供供电电压。
第三开关单元13则设置于电能转换单元300与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之间,第三开关单元13的开关状态决定电能转换单元300与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之间的连接状态,具体控制过程与第二开关单元12类似,这里不再赘述。而上述的两路过程均用于为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提供供电电压,为了将上述供电的时间错开,则需要可以对第三开关单元13的切换开关状态的条件加以限制,即将电能转换单元300的所输出的电压与第一开关单元11的开关状态结合以控制第三开关单元13切换其开关状态,当然,在第三开关单元13切换时也需同时将第二开关单元12切换回原始状态,以保持只有一路用于为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供电。
综上所述,当处于待机状态时,只需要通过控制单元200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1处于打开的状态,以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2以及第三开关单元13均处于打开的状态,此时,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失电,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常开触点21断开,电能转换单元300失电,保证在待机时由电能转换单元300供电的负载的功率损耗为0。
当处于工作状态时,首先,控制单元20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1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由于电能转换单元300还未得电,则输出电压为0,所以第三开关单元13仍处于打开的状态,而这时候第二开关单元12得电,那么输入电源500通过第二开关单元12为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提供供电电压,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常开触点22闭合,电能转换单元300得电,这一时刻第三开关单元13满足开关状态的条件,则第三开关单元13切换成闭合的状态,同时第二开关单元12切换成打开的状态,从而电能转换单元300通过第三开关单元13为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提供供电电压,使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常开触点22保持闭合的状态,由电能转换单元300提供供电电压的负载也得到供电电压,因此各个负载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集合图3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100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交流电源400通过第一接口J1与降低待机功耗电路100连接,且输入电源500与控制单元200通过第二接口J2与降低待机功耗电路100连接;而图4中的电磁式低压电器RY表示的是图3中的电磁式低压电器20,图4中电能转换单元U1表示的是图3中的电能转换单元300。
应理解,设置第一接口J1与第二接口J2仅是为了方便连接外部输入的信号,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接口J1与第二接口J2删除,直接用接线连接外部信号的输入端即可。
可选地,第一开关单元11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接口J2的第3引脚与控制单元20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均连接至电能转换单元300的接地端AGND,电能转换单元300的接地端AGND与输入电源500的负电压端V1连接。
可选地,第二开关单元12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其中,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均与第二接口J2的第1引脚与输入电源的接地端GND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以及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分别与电磁式低压电器RY的线圈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开关单元13连接,电磁式低压电器RY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电能转换单元U1的接地端AGND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开关单元13连接至第一开关单元11。
可选地,第三开关单元13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五电阻R5与第六电阻R6,其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1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均连接至第二开关单元12以及电能转换单元U1的正电压输出端V2,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单元12以及电磁式低压电器RY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
可理解,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选用三极管、IGBT开关管或MOS中的一种即可,且,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可完全相同,也可完全不同,例如,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均选用三极管。
以第一开关管Q1为例,当第一开关管Q1选用三极管时,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而第一开关管Q1选用IGBT开关管或MOS的引脚对应关系与三极管类似,而且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的选型情况与第一开关管Q1类似,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范围内,这里不再赘述。
实际应用中,以下实施例均以电能转换单元U1选用开关电源、电磁式低压电器RY选用继电器,并且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均选用三极管为例进行说明。而控制单元200通过第二接口J2的第3引脚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
当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由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分压作用,使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有压差,第一开关管Q1导通。
此时,输入电源的接地端GND、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五电阻R5、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机与开关电源U1的接地端AGND(也为输入电源的负电压端V1,该电压小于输入电源的接地端GND的电压)之间形成了通路,使第二开关管Q2导通,而此时由于电能转换单元U1的正电压输出端V2所输出的电压为0,且输入电源的接地端GND的电压通过第二开关管Q2的PN结分压后的电压大于输入电源的接地端GND的电压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分压,则第三开关管Q3不会导通。在这种情况下,输入电源的接地端GND的电压通过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与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RY的线圈的第一端,而继电器RY的线圈的第二端与开关电源U1的接地端AGND连接,继而使继电器RY的线圈得电,继电器RY的常开触点闭合,交流电源400通过第一接口J1连接至开关电源U1的电源输入端,开关电源U1得电,开关电源U1从正电压输出端V2输出正电压,该电压大于0。
开关电源U1的正电压输出端V2输出正电压会从0开始逐渐增大,而且该电压与输入电源的接地端GND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因此,随着开关电源U1的正电压输出端V2输出正电压,输入电源的接地端GND的电压逐渐减小,直至输入电源的接地端GND的电压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分压已经不足以使第二开关管Q2导通时,第二开关管Q2关断。紧接着,开关电源U1的正电压输出端V2输出的正电压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六电阻R6的分压使第三开关管Q3导通,此时,开关电源U1的正电压输出端V2输出的正电压通过第三开关管Q3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为继电器RY的线圈供电,至此,继电器RY由开关电源U1提供供电电压。
由上述过程可知,当处于稳定的正常工作状态,只有第一开关管Q1与第三开关管Q3处于导通状态。当切换为待机状态时,控制信号转换为低电平信号,第一开关管Q1关断,继而第三开关管Q3关断,则继电器RY失去了供电电压,继电器RY的常开触点断开,开关电源U1与交流电源400的连接断开,开关电源U1失电,由开关电源U1进行供电的负载也失电,从而负载在待机状态下不会产生额外的功率损耗。
可选地,开关模块10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开关单元12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开关电源U1的正电压输出端V2以及第三开关单元13连接。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则第一二极管D1能够用于防止开关电源U1的正电压输出端V2所输出的正电压输入至第二开关单元12中。
可选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100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继电器RY的线圈的第二端以及开关电源U1的接地端AGND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开关模块10连接。
第二二极管D2作为续流二极管使用,续流二极管也称为飞轮二极管或是snubber二极管,是一种配合电感性负载使用的二极管,当电感性负载的电流有突然的变化或减少时,电感二端会产生突变电压,可能会破坏其他元件,因此当电感性负载配合续流二极管时,其电流可以较平缓地变化,避免突波电压的发生。即第二二极管D2能够对继电器RY的线圈所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续流,以防止其损坏其他元件。
可选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100还包括第七电阻R7,第七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电源500的负电压端V1以及开关电源U1的接地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七电阻R7应选用阻值较小的电阻,此时第七电阻R7相当于起到跳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100分别与控制单元200、电能转换单元300以及交流电源400连接,降低待机功耗电路100包括开关模块10与电磁式低压电器20,其中,开关模块10与控制单元200的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10基于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通过开关模块10与输入电源500连接,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一组常开触点22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交流电源400以及电能转换单元300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电磁式低压电器20用于基于开关模块10的开关状态得电与失电,以控制交流电源400与电能转换单元300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状态。因此,当处于待机状态时,电磁式低压电器20能够根据开关模块10的开关状态使电磁式低压电器20的线圈21失电,以控制交流电源400与电能转换单元300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状态为断开状态,此时电能转换单元300失去输入电源,则电能转换单元300所输出的电源为0,因此电能转换单元300所连接的负载的供电电压为0,则负载不产生功耗,从而降低了待机时所产生的功率损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分别与控制单元、交流电源以及电能转换单元连接,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包括:
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
电磁式低压电器,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所述交流电源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用于基于所述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得电与失电,以控制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与第三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以及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切换开关状态,以使所述输入电源为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提供供电电压;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正电压输出端以及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切换开关状态,以使所述电能转换单元为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提供供电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均连接至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电压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源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正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正电压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负电压端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接地端连接。
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控制单元、电能转换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电路;
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能转换单元以及交流电源连接;
所述降低待机功耗电路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能转换单元与所述交流电源之间的连接状态,以控制所述电能转换单元的得电与失电。
CN202022978371.0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 Active CN214045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8371.0U CN214045405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8371.0U CN214045405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5405U true CN214045405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35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8371.0U Active CN214045405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5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4288B (zh) 继电器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3741261B (zh) 一种上下电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装置
CN201656779U (zh) 低功耗待机电路及电器
CN109660364B (zh) 一种供电系统
CN101727173B (zh) 节能器
CN214045405U (zh) 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电路与家用电器
CN111665764A (zh) 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104465221A (zh) 继电器控制电路
CN215343933U (zh) 低功耗工作电路以及用电设备
CN212573046U (zh) 开态取电电路、智能单火线开关模块及智能单火线开关
CN212229466U (zh) 一种微功耗待机控制电路及设备
CN212726976U (zh) 一种显示器断电系统和显示器
CN211925953U (zh) 低功耗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216772282U (zh) 加热电路与电器设备
CN213693654U (zh) 一种自锁电路、集成模块以及家用电器
CN217060784U (zh) 开关电路及智能开关
CN220022612U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电源的开关电路
CN111885788A (zh) 开态取电电路、智能单火线开关模块及智能单火线开关
CN216819703U (zh) 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2083962U (zh) 开关电路、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212258925U (zh) 一种新型固态继电器
CN219107062U (zh) 负载供电控制电路与电熨斗
CN216390827U (zh) 一种电机启动电路与家用电器
CN217135154U (zh) 一种基于电容的接触器直流启动控制电路
CN218526094U (zh) 一种借用电源线实现三个状态控制电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