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5221A - 继电器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65221A CN104465221A CN201310437216.XA CN201310437216A CN104465221A CN 104465221 A CN104465221 A CN 104465221A CN 201310437216 A CN201310437216 A CN 201310437216A CN 104465221 A CN104465221 A CN 1044652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ode
- connects
- rectification module
- divider resistance
- output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2—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modify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relay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压比较单元,用于基于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和设定动作电压之间的比较以生成第一开关驱动信号;第一开关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从而生成第二开关驱动信号;第二开关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从而生成控制继电器的主触点吸合或断开的继电器控制信号。实施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使得在AC/DC整流模块输出的电压达到设定值才能驱动继电器吸合,从而减小继电器主触点抖动、保证继电器主触点的有效吸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控制继电器吸合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上下电控制器件广泛应用在通信电源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继电器控制给电池或负载供电的供电电路。如图1所示,市电电流经AC/DC整流模块10整流以后直接提供给继电器RLY的线圈L。由于AC/DC整流模块10的输出电容的存在,AC/DC整流模块10在启动时由于该输出电容充电,直流输出电压呈缓慢上升。当达到继电器RLY的最低吸合电压时,继电器RLY开始吸合动作,但此时继电器RLY由于线圈L的电压不够,产生磁力较小,主触点往往会产生抖动。并且此时如果经过触点电流较大,主触点很容易产生粘连。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由于经过继电器线圈的电压不够和/或电流较大产生继电器的主触点抖动和/或粘连的缺陷,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使得在AC/DC整流模块输出的电压达到设定值才能驱动继电器吸合,从而减小继电器主触点抖动、保证继电器主触点的有效吸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
电压比较单元,用于基于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和设定动作电压之间的比较以生成第一开关驱动信号;
第一开关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从而生成第二开关驱动信号;
第二开关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从而生成控制继电器的主触点吸合或断开的继电器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一上拉电阻连接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输出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
在本发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所述电压比较单元还包括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稳压电容,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连接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之间,所述第三分压电阻连接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之间,所述稳压电容连接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二上拉电阻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且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输出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
在本发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一反馈电阻,所述第一反馈电阻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
在本发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续流二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以输出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连接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一限流电阻和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串联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的阳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的阴极经所述第一限流电阻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的控制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点,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输出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
在本发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分压电阻、第四分压电阻、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一上拉电阻连接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且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输出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
在本发明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续流二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且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以输出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
实施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使得在AC/DC整流模块输出的电压达到设定值才能驱动继电器吸合,从而减小继电器主触点抖动、保证继电器主触点的有效吸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继电器控制给电池或负载供电的供电电路;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20包括电压比较单元100、第一开关单元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00。所述电压比较单元100可与AC/DC整流模块(参见图1)连接以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整流输出电压。随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100将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和设定动作电压进行比较,从而第一开关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接收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从而生成第二开关驱动信号。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接收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从而生成控制继电器的主触点吸合或断开的继电器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压比较单元100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动作电压时,电压比较单元100输出导通信号,从而导通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当第一开关单元200导通时,其输出截止信号,从而截止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00。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00截止时,其输出控制继电器的主触点断开的继电器控制信号。因此继电器的主触点断开。这样保证了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动作电压时,继电器的主触点保持断开的状态。
当所述电压比较单元100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高于或等于设定动作电压时,电压比较单元100输出截止信号,从而截止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当第一开关单元200截止时,其输出导通信号,从而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00。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00导通时,其输出控制继电器的主触点吸合的继电器控制信号。因此继电器的主触点吸合。这样保证了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高于设定动作电压时,继电器的主触点保持吸合的状态。
实施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使得在AC/DC整流模块输出的电压达到设定值才能驱动继电器吸合,从而减小继电器主触点抖动、保证继电器主触点的有效吸合。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20包括电压比较单元100、第一开关单元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00。其中电压比较单元100包括分压电阻R2、稳压二极管Z1、上拉电阻R4和三极管Q1。第一开关单元200包括上拉电阻R5和三极管Q2。第二开关单元300包括三极管Q3和续流二极管D1。
如图3所示,所述分压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10的输出电压正极DC+,所述分压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以输出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所述上拉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所述上拉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以输出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所述上拉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所述上拉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阴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以输出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
实施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当所述AC/DC整流模块10的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动作电压之前,稳压二极管Z1截止,导致三极管Q1截止,三极管Q2导通,从而使得三极管Q3同样截止,因此继电器的主触点断开。这样保证了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动作电压时,继电器的主触点保持断开的状态。当所述AC/DC整流模块10的输出电压高于设定动作电压之前,稳压二极管Z1导通,导致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截止,从而使得三极管Q3导通,因此继电器的主触点吸合。这样保证了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高于设定动作电压时,继电器的主触点保持吸合的状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20包括电压比较单元100、第一开关单元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00。
所述电压比较单元100包括稳压电容C1、分压电阻R1-3、上拉电阻R4和稳压二极管Z1和三极管Q1。所述分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串联后连接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10的输出电压正极DC+和所述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之间。所述稳压电容C1连接到所述分压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之间。分压电阻R3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单元200以输出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经上拉电阻R4连接到分压电阻R1的第二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分压电阻R1、R3和稳压电容C1可以省略。这样分压电阻R2和上拉电阻R4的一端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包括上拉电阻R5、反馈电阻R6和三极管Q2。所述上拉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的连接点,所述上拉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反馈电阻R6的一端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反馈电阻R6可以省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00包括三极管Q3、限流电阻R7和续流二极管D1。限流电阻R7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阴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本发明的简化实施例中,该限流电阻R7可省略。
实施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当AC/DC整流模块输出电压从0V缓慢上升到设定动作电压前,稳压二极管Z1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Q1基射极压降接近0V。三极管Q1截止。由于上拉电阻R4存在,三极管Q2饱和导通,将三极管Q3基极电压拉低,使三极管Q3截止,从而切断继电器Rly线圈电源回路,保证了此时AC/DC整流模块输出电压较低的情况下,继电器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当AC/DC整流模块输出电压上升到设定动作电压时,稳压二极管Z1导通并稳压,三极管Q1基射极压降达到三极管导通压降,三极管Q1导通,将三极管Q2基极电压拉低,三极管Q2截止,由于上拉电阻R5的存在,三极管Q3饱和导通,从而接通继电器Rly线圈电源回路,继电器吸合。此时,继电器线圈两端电压已达到设定动作电压,可保证继电器触点可靠吸合。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20包括电压比较单元100、第一开关单元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00。
其中电压比较单元100包括分压电阻R2-R3、限流电阻R5、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第一开关单元200包括分压电阻R6-7、三极管Q1和上拉电阻R8。第二开关单元300包括三极管Q2和续流二极管D1。
如图5所示,所述分压电阻R2和所述分压电阻R3串联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阳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控制端连接到所述分压电阻R2和所述分压电阻R3的连接点,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6的第一端以输出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所述分压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所述分压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6的第二端和所述分压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以输出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所述上拉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所述上拉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阴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以输出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
实施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当AC/DC整流模块输出电压从0V缓慢上升到设定动作电压前,由于分压电阻R2、R3分压,分压电阻R3分得压降低于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参考电压。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处于截止状态。由于分压电阻R5、R6、R7分压,分压R7电阻分得压降使三极管Q1饱和导通;进而使得三极管Q2基极电压被拉低,三极管Q2截止,从而切断继电器Rly线圈电源回路,保证了此时AC/DC整流模块输出电压较低的情况下,继电器触点处于断开状态。
当AC/DC整流模块输出电压上升到设定动作电压时,分压电阻R3分得压降高于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参考电压,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处于导通状态,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两端压降变为2V。再被分压电阻R6、R7分压使得分压电阻R7分得压降小于三极管Q1导通压降,三极管Q1截止。由于上拉电阻R8的存在,三极管Q2饱和导通,从而接通继电器Rly线圈电源回路,继电器吸合。此时,继电器线圈两端电压已达到设定动作电压,可保证继电器触点可靠吸合。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20包括电压比较单元100、第一开关单元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00。
其中电压比较单元100包括分压电阻R1-R3、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和稳压电容C1、限流电阻R4-R5。其中所述分压电阻R1、所述分压电阻R2和所述分压电阻R3串联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稳压电容C1连接到所述分压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之间。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阳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控制端经限流电阻R4连接到所述分压电阻R2和所述分压电阻R3的连接点。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阴极经限流电阻R5连接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分压电阻R1和稳压电容C1可以省略。这样分压电阻R2和限流电阻R5的一端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本领域技术人员还知悉,限流电阻R4也可以省略,因此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控制端直接连接到所述分压电阻R2和所述分压电阻R3的连接点。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包括分压电阻R6-7、反馈电阻R10、上拉电阻R8三极管Q1。所述分压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阴极。所述分压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6的第二端和所述分压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上拉电阻R8连接到所述分压电阻R2和所述分压电阻R1的连接点。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开关单元300以输出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所述反馈电阻R10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的控制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知悉,所述反馈电阻R10可以省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00包括三极管Q2、限流电阻R9和续流二极管D1。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经限流电阻R9连接到二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DC-,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以输出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所述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阴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DC+。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知悉,所述限流电阻R9可以省略。
实施本发明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当AC/DC整流模块输出电压从0V缓慢上升到设定动作电压前,由于分压电阻R1、R2、R3分压,分压R3分得压降低于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参考电压,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处于截止状态;由于分压电阻R1、R5、R6、R7分压,分压电阻R7分得压降使三极管Q1饱和导通;进而使得三极管Q2基极电压被拉低,三极管Q2截止,从而切断继电器Rly线圈电源回路,保证了此时AC/DC整流模块输出电压较低的情况下,继电器触点处于断开状态。
当AC/DC整流模块输出电压上升到设定动作电压时,分压电阻R3分得压降高于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参考电压,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处于导通状态,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U1两端压降变为2V。再被分压电阻R6、R7分压使得分压电阻R7分得压降小于三极管Q1导通压降,三极管Q1截止;由于上拉电阻R8的存在,三极管Q2饱和导通,从而接通继电器Rly线圈电源回路,继电器吸合。此时,继电器线圈两端电压已达到设定动作电压,可保证继电器触点可靠吸合。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比较单元,用于基于从AC/DC整流模块接收到的整流输出电压和设定动作电压之间的比较以生成第一开关驱动信号;
第一开关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从而生成第二开关驱动信号;
第二开关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从而生成控制继电器的主触点吸合或断开的继电器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一上拉电阻连接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输出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还包括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稳压电容,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连接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之间,所述第三分压电阻连接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之间,所述稳压电容连接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二上拉电阻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且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输出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一反馈电阻,所述第一反馈电阻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续流二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以输出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连接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一限流电阻和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串联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和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的阳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的阴极经所述第一限流电阻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的控制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点,所述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输出所述第一开关驱动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分压电阻、第四分压电阻、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一上拉电阻连接到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且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输出所述第二开关驱动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续流二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负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且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以输出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37216.XA CN104465221B (zh) | 2013-09-24 | 2013-09-24 | 继电器控制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37216.XA CN104465221B (zh) | 2013-09-24 | 2013-09-24 | 继电器控制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65221A true CN104465221A (zh) | 2015-03-25 |
CN104465221B CN104465221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2911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37216.XA Active CN104465221B (zh) | 2013-09-24 | 2013-09-24 | 继电器控制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6522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4628A (zh) * | 2015-12-12 | 2016-03-02 | 成都霍睦斯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总线继电器 |
CN107123967A (zh) * | 2017-05-22 | 2017-09-01 | 合肥联信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晶闸管热保护电路 |
CN110416975A (zh) * | 2019-07-12 | 2019-11-05 | 深圳市首航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及新能源汽车 |
CN113053697A (zh) * | 2021-03-08 | 2021-06-29 |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系统及继电器控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15142A (en) * | 1974-07-22 | 1977-03-29 | Seiko Koki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 timing circuitry with means to compensate for switch chatter |
CN1049934A (zh) * | 1989-08-31 | 1991-03-13 | 重庆电子设备厂 | 防开关抖动的延时断电继电器 |
JP3694620B2 (ja) * | 1999-08-23 | 2005-09-14 |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 負荷制御装置 |
CN203103225U (zh) * | 2012-11-29 | 2013-07-31 | 浙江科强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电压比较的安全继电器启动电路 |
-
2013
- 2013-09-24 CN CN201310437216.XA patent/CN1044652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15142A (en) * | 1974-07-22 | 1977-03-29 | Seiko Koki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 timing circuitry with means to compensate for switch chatter |
CN1049934A (zh) * | 1989-08-31 | 1991-03-13 | 重庆电子设备厂 | 防开关抖动的延时断电继电器 |
JP3694620B2 (ja) * | 1999-08-23 | 2005-09-14 |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 負荷制御装置 |
CN203103225U (zh) * | 2012-11-29 | 2013-07-31 | 浙江科强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电压比较的安全继电器启动电路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4628A (zh) * | 2015-12-12 | 2016-03-02 | 成都霍睦斯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总线继电器 |
CN107123967A (zh) * | 2017-05-22 | 2017-09-01 | 合肥联信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晶闸管热保护电路 |
CN110416975A (zh) * | 2019-07-12 | 2019-11-05 | 深圳市首航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及新能源汽车 |
CN113053697A (zh) * | 2021-03-08 | 2021-06-29 |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系统及继电器控制方法 |
CN113053697B (zh) * | 2021-03-08 | 2023-05-26 |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系统及继电器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65221B (zh) | 2016-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4129B (zh) | 一种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容的充电控制方法及其实现电路 | |
CN107733219A (zh) |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软启动电路 | |
CN104465221A (zh) | 继电器控制电路 | |
CN203339652U (zh) | 一种接口保护电路 | |
CN102904329A (zh) | 电源管理电路 | |
CN203456389U (zh) |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 |
CN204290268U (zh) | 一种保护电路 | |
CN105762781A (zh) | 浪涌电流控制电路及供电装置 | |
CN203339998U (zh) | 压缩机软启动控制器以及压缩机 | |
CN201937472U (zh) | 一种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容的充电控制电路 | |
CN103248349B (zh) | 电子式交流接触器 | |
CN102955550B (zh) | 一种机架式服务器系统 | |
CN103683867B (zh) | 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背光源驱动装置 | |
CN203632634U (zh) | 自断电延迟启动装置 | |
CN203690895U (zh) | 一种dc-dc升压短路保护电路 | |
CN203206380U (zh) |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以及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CN207573234U (zh) |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软启动电路 | |
CN103904874A (zh) | 一种用于boost-pfc的延时软启动电路 | |
CN202797902U (zh) | 用于升压电路的短路保护电路 | |
CN203851016U (zh) | 用于boost-pfc的延时软启动电路 | |
CN203788205U (zh) | 无外加驱动电源的驱动电路 | |
CN209282925U (zh) | 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控制器的驱动电路 | |
CN209087695U (zh) | 一种永磁线圈的控制电路 | |
CN208672722U (zh) | 一种直流负载故障状态检测电路 | |
CN108183608B (zh) | 一种增压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2 building 1-4 floor, building 6-10 Patentee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Patentee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