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4085U - 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4085U
CN214044085U CN202022864322.4U CN202022864322U CN214044085U CN 214044085 U CN214044085 U CN 214044085U CN 202022864322 U CN202022864322 U CN 202022864322U CN 214044085 U CN214044085 U CN 214044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taining member
connector module
groov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43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静
李亚
刘艳娜
吴茄铭
王志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 Lan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 Lan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 Lan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 Lan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43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4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4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4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连接器模块和连接器组件,包括:接线端子;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插设容纳所述接线端子的插接通道,所述插接通道平行设置;端子止退件,所述端子止退件插接在所述本体上,通过所述端子止退件和所述本体配合使所述接线端子在所述插接通道内轴向限位固定,所述端子止退件上还设有用于轴向限位所述接线端子的止挡部;在所述端子止退件与所述本体配合到位后,所述止挡部凸设于所述插接通道内与所述接线端子抵接实现所述接线端子的轴向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止挡部,使接线端子抵接在止挡部上,从而使接线端子与端子止退件抵接固定,避免接线端子与端子止退件之间存在间隙,造成磨损,从而产生微动腐蚀。

Description

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许多电子设备都要通过带导电接触插脚的胶壳与设备相互插设实现电性连接,以达到通电或信号传输的作用。随着电子设备的轻薄化,也要求连接器产品的体积更为小巧以节省装配空间。然而,尺寸过小导致连接器在结构方面会伴随一些缺陷,如连接不够稳固、不易装配、对于导电端子的固定不稳,等等,从而在使用后可以会造成产品易晃动、接线端子装配时易变形、松脱等问题。为此,有一种连接器主要是通过在胶座上插入TPA(即端子止退件)压住接线端子,以解决接线端子易松动、易后退的问题。但是,现有产品结构中TPA与接线端子之间的垂直方向存在较大间隙,容易导致公母端子前后移动导致磨损,产生微动腐蚀,从而导致连接器的耐久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连接器模块,包括:
接线端子;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插设容纳所述接线端子的插接通道,所述插接通道平行设置;
端子止退件,所述端子止退件插接在所述本体上,通过所述端子止退件和所述本体配合使所述接线端子在所述插接通道内轴向限位固定,所述端子止退件上还设有用于轴向限位所述接线端子的止挡部;
在所述端子止退件与所述本体配合到位后,所述止挡部凸设于所述插接通道内与所述接线端子抵接实现所述接线端子的轴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端子止退件为楔形结构,包括容设于所述本体内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宽度。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设有配合容纳所述端子止退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外形与所述端子止退件外形相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接线端子的插接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面为斜面,与所述接线端子的插接方向相交设置。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平行设置的用于引导所述端子止退件进入所述容纳槽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上设有用于顶起所述端子止退件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有用于顶起所述端子止退件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第二连接面的斜面延伸方向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所述端子止退件在所述本体内位置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为楔形卡扣,所述本体上对应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卡扣的第一扣槽。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端子止退件进入所述容纳槽的至少一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于本体侧壁上,所述端子止退件上还对应设有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使所述第一卡扣进入第一扣槽。
优选地,所述本体侧壁相对设于所述容纳槽两侧,所述本体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通过间隔肋间隔设置;
所述本体侧壁内侧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向块的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端子止退件还包括用于使其在所述本体内限位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导向块同侧设置,在所述端子止退件与所述本体配合到位后,与所述间隔肋配合卡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中:
接线端子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公端子和母端子;
本体包括用于插接所述公端子的第一本体,以及用于插接所述母端子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至少部分容设于所述第二本体内;
端子止退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配合插接,进而分别限定所述公端子在所述第一本体内的插接位置以及所述母端子在所述第二本体内的插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止挡部,使接线端子抵接在止挡部上,从而使接线端子与端子止退件抵接固定,避免接线端子与端子止退件之间存在间隙,造成磨损,从而产生微动腐蚀。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模块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本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本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止退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止退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模块,参考图1,具体可包括:接线端子10、本体20以及端子止退件30,其中,接线端子10为若干个,用于固定导线并平行插设固定于本体20内,本体20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容纳该接线端子10的插接通道21。端子止退件30与本体20固定连接,用于限制接线端子10在插接通道21内的轴向位置,防止接线端子10在本体20内前后窜动,导致其接触不良,进而产生微动磨损,降低其耐久度。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及图3,本体20为一近似长方体状盒体结构,其上贯穿设有至少一列平行设置的插接通道21,每个插接通道21上对应插设一个接线端子10。在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10上设有弹片,插接通道21内设有容纳该弹片并与该弹片抵接的限位腔,当接线端子10进入插接通道21,并与本体20配合到位后,弹片抵接于限位腔底面,用于进行轴向限位。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止退件30沿垂直接线端子10的插接方向设于本体20内,其上设有与插接通道21一一对应设置的止挡部31,接线端子10上对应设有与该止挡部31配合抵接的定位缺口部,当接线端子10、端子止退件30均与本体20配合到位后,弹片容设在限位腔内与本体20进行轴向限位,止挡部31与定位缺口部配合抵接从而使接线端子10进行进一步的轴向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及图5,端子止退件30为楔形结构,包括容设于本体20内的第一端32以及与第一端3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33,具体的,第一端32和第二端33相对平行设置,第一端32的宽度小于第二端33宽度,当端子止退件30与本体20完全配合到位后,优选第二端33与本体20表面平齐设置。进一步的,第一端32和第二端33分别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34和第二连接面35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面34与接线端子10的插接方向垂直设置,第二连接面35为斜面,与接线端子10的插接方向相交设置。即,在本实用新型中,端子止退件30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第一端32和第二端33相对平行设置,且宽度不等,第一连接面34垂直与第一端32和第二端33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面35与第一端32和第二端3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20上设有配合容纳该端子止退件30的容纳槽22,容纳槽22的外形与该端子止退件30的外形相配。进一步的,容纳槽22内设有与第二连接面35平行设置的引导面221,用于引导端子止退件30进入容纳槽22中,在现有技术中,端子止退件30的顶面和本体20之间通常存在一定间隙,在组装过程中铜丝等杂物会掉入该间隙中,从而导致连接器道路,进而功能丧失。为进一步减小端子止退件30顶面与本体20之间的间隙,优选在引导面221上设有用于顶起端子止退件30的第一凸起222,第二连接面35上设有第二凸起351,其中,第一凸起222和第二凸起351相错设置,优选的,第一凸起222和第二凸起351二者之一可设于靠近第一端32处,第一凸起222和第二凸起351二者之另一可设于靠近第二端33处,从而可将端子止退件30受力均匀地向上顶起,防止端子止退件30顶部与本体20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避免杂物掉入引起的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34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端子止退件30退出本体20的第一卡扣36,具体的,第一卡扣36为楔形卡扣,该楔形卡扣的斜边优选朝向第二连接面35设置。进一步的,本体20上设有与该第一卡扣36对应的第一扣槽25,第一卡扣36与第一扣槽25配合到位后,即可防止端子止退件30沿横向脱离容纳槽22。
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第一卡扣36与第一扣槽25为直接干涉卡接,这样容易导致第一卡扣36的磨损,在将第一卡扣36卡入第一扣槽25的过程中,有第一卡扣36折断的风险。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楔形设置的端子止退件30和容纳槽22,使得在端子止退件30与容纳槽22配合过程中,先沿引导面221将端子止退件30进入一段装配,此时第一卡扣36设于第一扣槽25垂直下方,再向上顶起端子止退件30,从而使第一卡扣36无干涉地进入第一扣槽25,并为第一凸起222和第二凸起351的设置预留空间,最后再次沿引导面221向上移动端子止退件30,从而使第一卡扣36完全进入第一扣槽25中完成端子止退件30在本体20中的二段装配。至此,第一卡扣36无干涉地完成与第一扣槽25的装配。
进一步的,本体20上还设有用于引导端子止退件30进入容纳槽22的至少一个导向槽23,导向槽23设于本体侧壁24上,具体的,本体侧壁24为避开插接通道21和容纳槽22的设置表面且相对设置的两侧壁,端子止退件30在与本体侧壁24配合连接的对应位置设有在导向槽23内滑动的导向块37,导向块37沿导向槽23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卡扣36无干涉地进入第一扣槽25中。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本体侧壁24均设置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槽23,两个导向槽23之间设有间隔肋241,通过间隔肋241使两导向槽23间隔设置,其中,导向槽23还包括设于本体侧壁24内侧的用于容纳导向块37的容纳空间24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防止装配后的端子止退件30沿引导面221脱出容纳槽22,端子止退件30上还设有使其在本体20上限位的第二卡扣38,该第二卡扣38与导向块37同侧设置,当端子止退件30完全装配与本体20内后,至少一个导向块37容纳于该容纳空间242中,此时第二卡扣38与间隔肋241配合卡接,进一步限制端子止退件30在本体20上的位置,防止其沿引导面221脱离容纳槽2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连接器模块结构,参考图6,其中:
接线端子10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公端子11和母端子12;
本体20包括用于插接公端子11的第一本体26,以及用于插接母端子12的第二本体27,第一本体26至少部分容设于第二本体27内;
端子止退件30分别与第一本体26和第二本体27配合插接,进而分别限定公端子11第一本体26内的插接位置以及所述端子在所述第二本体27内的插接位置,最后,通过公端子11和母端子12的配合插接,完成连接器组件的整体装配,在本实用新型中,公端子11、第一本体26和端子止退件30组成公连接器模块,母端子12、第二本体27和端子止退件30组成母连接器模块,公连接器模块和母连接器模块均包括上述连接器模块的结构特征。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线端子(10);
本体(20),所述本体(20)上设有多个用于插设容纳所述接线端子(10)的插接通道(21),所述插接通道(21)平行设置;
端子止退件(30),所述端子止退件(30)插接在所述本体(20)上,通过所述端子止退件(30)和所述本体(20)配合使所述接线端子(10)在所述插接通道(21)内轴向限位固定,所述端子止退件(30)上还设有用于轴向限位所述接线端子(10)的止挡部(31);
在所述端子止退件(30)与所述本体(20)配合到位后,所述止挡部(31)凸设于所述插接通道(21) 内与所述接线端子(10)抵接实现所述接线端子(10)的轴向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止退件(30)为楔形结构,包括容设于所述本体(20)内的第一端(32),以及与所述第一端(3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33),所述第一端(3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33)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0)上设有配合容纳所述端子止退件(30)的容纳槽(22),所述容纳槽(22)的外形与所述端子止退件(30)外形相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32)和所述第二端(33)分别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34)和第二连接面(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34)与所述接线端子(10)的插接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面(35)为斜面,与所述接线端子(10)的插接方向相交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2)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面(35)平行设置的用于引导所述端子止退件(30)进入所述容纳槽(22)的引导面(221),所述引导面(221)上设有用于顶起所述端子止退件(30)的第一凸起(222),所述第二连接面(35)上设有用于顶起所述端子止退件(30)的第二凸起(351),所述第一凸起(222)和所述第二凸起(351)沿所述第二连接面(35)的斜面延伸方向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34)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所述端子止退件(30)在所述本体(20)内位置的第一卡扣(36),所述第一卡扣(36)为楔形卡扣,所述本体(20)上对应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卡扣(36)的第一扣槽(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0)上还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端子止退件(30)进入所述容纳槽(22)的至少一个导向槽(23),所述导向槽(23)设于本体侧壁(24)上,所述端子止退件(30)上还对应设有在所述导向槽(23)内滑动的导向块(37),所述导向块(37)沿所述导向槽(23)移动,使所述第一卡扣(36)进入所述第一扣槽(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侧壁(24)相对设于所述容纳槽(22)两侧,所述本体侧壁(24)上设有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槽(23),两个所述导向槽(23)通过间隔肋(241)间隔设置;
所述本体侧壁(24)内侧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向块(37)的容纳空间(2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止退件(30) 还包括用于使其在所述本体(20)内限位的第二卡扣(38),所述第二卡扣(38)与所述导向块(37)同侧设置,在所述端子止退件(30)与所述本体(20)配合到位后,与所述间隔肋(241)配合卡接。
10.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中:
接线端子(10)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公端子(11)和母端子(12);
本体(20)包括用于插接所述公端子(11)的第一本体(26),以及用于插接所述母端子(12)的第二本体(27),所述第一本体(26)至少部分容设于所述第二本体(27)内;
端子止退件(30)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26)和所述第二本体(27)配合插接,进而分别限定所述公端子(11)在所述第一本体(26)内的插接位置以及所述母端子(12)在所述第二本体(27)内的插接位置。
CN202022864322.4U 2020-12-03 2020-12-03 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4044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4322.4U CN214044085U (zh) 2020-12-03 2020-12-03 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4322.4U CN214044085U (zh) 2020-12-03 2020-12-03 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4085U true CN214044085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84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4322.4U Active CN214044085U (zh) 2020-12-03 2020-12-03 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4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8345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US569292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with improved retention means
US5876217A (en)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US607115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serted terminals
US6672884B1 (en) Power connector
US4159158A (en) Displation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supporting means
US8858237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odules
US738754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US5993263A (en) Reduced mating forc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192217B2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US7070456B1 (en) Battery connector
KR20050075729A (ko) 단자 피팅과, 커넥터, 그리고 커넥터 조립 방법
US459762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2314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with multiple soldering portions
US20070037416A1 (en) Matrix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5954521A (en) Interface card connector
US676435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5588878A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assembly and spring contact therefor
US7309241B2 (en) Pick and plac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3347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nd housing having a lance in a terminal accommodation chamber
CN214044085U (zh) 连接器模块及连接器组件
CN110247247B (zh) 一种插座壳体、插座及转接连接组件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CN211320403U (zh) 一种带弹片接触的连接器
CN107611671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