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7526U - 移动终端支架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7526U
CN214037526U CN202023104093.2U CN202023104093U CN214037526U CN 214037526 U CN214037526 U CN 214037526U CN 202023104093 U CN202023104093 U CN 202023104093U CN 214037526 U CN214037526 U CN 214037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obile terminal
clamping device
housing
clamp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040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以彬
张继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oxu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oxu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oxu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oxu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040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7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7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7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包括壳体,夹持装置及用于调节夹持装置张开程度的调节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根部位于壳体内,端部延伸至壳体外侧;调节机构包括用于与夹持装置接触的锁止部,及用于控制锁止部接触或脱离夹持装置的制动部。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调整夹持装置的开合程度实现单向自锁,既方便夹持装置保持固定的开合尺寸,同时实现移动终端夹持力的松紧调节,该支架结构简单,可单手完成全部操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支架应用场景越来广泛,例如用于驾驶用的车载手机支架,或者适用于直播现场的固定手机支架等等。手机支架结构上通常包括壳体,可相对壳体进行伸缩的夹持装置,通过夹持机构的伸缩实现张开和合拢,从而完成夹持移动终端的动作。最原始的支架其夹持装置全部依赖手工调节,当需要固定不同型号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时就要重新调整夹持装置的松紧,使用极为不便。
为了增加支架使用的便利性,改良后的支架其夹持装置的各个夹持臂能够自动弹出或缩回,而根据夹持装置的张开和合拢结构的不同,移动终端支架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通过电机来驱动夹持装置的各个夹持臂做伸缩运动,该类产品能够实现夹持臂的自动收放,并可以精确控制收放量的大小,使得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夹持的松紧度可自动调节,而且夹持固定手机后具备自锁功能,不会因为外部环境干扰而松脱。但该种结构的缺点是内部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较高,且由于内部传动机构过于复杂,各零部件配合精度要求极高,因此故障率也较高,且受到电源的限制,在电池电量耗尽又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导致支架无法使用。
而另一类支架结构相对简单,其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复位装置使夹持机构的各夹持臂始终保持回收的回复力,需要固定手机时需要向外拉动夹持臂使其张开,然后将手机等移动终端放入夹持臂中间依靠夹持臂的回复力完成夹紧。该支架虽然能够实现自动收紧,但夹持后无法自锁,夹紧力完全由复位装置的回复力提供,在颠簸等存在外力干扰的环境下就会松动,导致手机掉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旨在解决现有移动终端支架不能自锁容易松脱的问题。
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
壳体;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根部位于所述壳体内,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
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装置开合尺寸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夹持装置接触的锁止部,及用于控制所述锁止部接触或脱离所述夹持装置的制动部。
作为本申请移动终端支架的又一改进,所述锁止部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棘爪,所述夹持装置表面设有与所述棘爪相啮合的轮齿,所述轮齿沿所述夹持装置移动的方向排布。
作为本申请移动终端支架的又一改进,所述轮齿为与所述棘爪相啮合的斜齿。
作为本申请移动终端支架的又一改进,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可分别沿三个方向同步弹出或缩回所述壳体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两侧,所述第三夹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轮齿设置于所述第三夹持臂表面。
作为本申请移动终端支架的又一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可供所述棘爪旋转的固定轴,所述制动部为与所述棘爪固定连接的摇杆,所述摇杆与所述棘爪分别位于所述固定轴的两侧。
作为本申请移动终端支架的又一改进,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按压所述制动部的按钮,所述壳体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按钮的键位孔,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锁止部向所述夹持装置方向移动的复位装置。
作为本申请移动终端支架的又一改进,所述锁止部为用于通过摩擦阻力限制所述夹持装置移动的阻尼轮或阻尼块,所述制动部为与所述阻尼轮或阻尼块固定连接的摇杆,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摇杆转动连接的固定轴。
作为本申请移动终端支架的又一改进,所述锁止部包括与所述夹持装置抵接的单向轮,及用于固定所述单向轮的支架,所述制动部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摇杆,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摇杆转动连接的固定轴。
作为本申请移动终端支架的又一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所述夹持机构复位的弹性件,所述锁止部限制所述夹持装置向复位方向移动。
作为本申请移动终端支架的又一改进,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可分别沿三个方向同步弹出或缩回所述壳体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两侧,所述第三夹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锁止部可通过与所述传动机构接触从而限制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方向。
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可以通过调节机构实现夹持装置的单向自锁,避免移动终端在外力作用下脱落;同时调结构还可以调整夹持装置的开合程度,既方便夹持装置保持固定的开合尺寸,同时能够对移动终端夹持力的松紧进行精确调节,使得该支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该支架结构简单,可单手完成全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附图标记及其对应的含义:
壳体1、开口10、前壳11、后壳12、安装座13;
轮齿20、第一夹持臂21、第一齿条210、第一夹板211、第二夹持臂22、第二齿条220、第二夹板221、凸块222、第三夹持臂23、斜槽230、托板231、齿轮24、齿轮轴240、弹簧25;
棘爪30、固定轴31、摇杆32、按钮33、键位孔34、压簧35;
安装板40、充电线圈41、PCB板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可以用来固定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如图1及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1,夹持装置2及用于调节夹持装置张开程度的调节机构。夹持装置的根部位于壳体1内,端部延伸至壳体1外侧,夹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传动机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臂21、第二夹持臂22及第三夹持臂23,三个夹持臂通过传动机构相互连接,可分别沿平面内三个不同方向同步弹出或缩回壳体1内,即三个夹持臂传动连接并能够通过传动机构联动。其中,第一夹持臂21、第二夹持臂22设置于壳体1的两侧,第三夹持臂23设置于壳体1下方。三个夹持臂的根部与与位于壳体1的内部,端部位于壳体1的外侧。调节机构包括用于与夹持装置接触的锁止部,及用于控制锁止部接触或脱离夹持装置的制动部。
壳体1上开设有与三个夹持臂分别对应的开口10,三个夹持臂通过开口10可进行伸缩从而实现合拢和张开的动作。调节机构固定于壳体1内,通过触碰制动部来控制夹持装置的移动,从而调整其开合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前壳11及后壳12,前壳11用于与移动终端贴合起到支撑作用,前壳11与后壳12相互扣合形成整体。后壳12表面固定有安装座13,通过安装座13可以将支架固定在对应的支撑体上,例如三脚架或车载支撑座等。
如图2-图5所示,第三夹持臂23与后壳12贴合,第一夹持臂21及第二夹持臂22位于第三夹持臂23的表面,即位于第三夹持臂23与前壳11之间。传送机构包括设置于前壳11内表面的齿轮24,第一夹持臂21及第二夹持臂22设有分别设有向壳体1内部延伸的第一齿条210及第二齿条220。壳体1内设有用于固定齿轮24的齿轮轴240。第一齿条210与第二齿条220分别由齿轮24径向的两端啮合,且第一齿条210与第二齿条220沿水平横向延伸。
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夹持臂23表面的斜槽230,斜槽230与第一齿条210及第二齿条220呈一定夹角,由第三夹持臂23上端向斜下方延伸。第二夹持臂22下表面设有与斜槽230相适配的凸块222,上下(即水平纵向)拉动第三夹持臂23即可在斜槽230与凸块222的作用下,推动第二夹持臂22沿水平横向移动,并通过齿轮24的传动实现第一夹持臂21与其同步联动。第三夹持臂23与后壳12之间还设有弹性装置,通过弹性装置可以提供向外弹出第三支撑臂23的回复力,该弹性装置为弹簧25。第一夹持臂21及第二夹持臂22端部还分别设有用于夹持移动轴端两侧的第一夹板211及第二夹板221,第三夹持臂23底部设有用于托举移动终端底部边框的托板231。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锁止部为设置于壳体1内的棘爪30,夹持装置表面设有与棘爪30相啮合的轮齿20,轮齿20沿夹持装置可伸缩移动的方向排布。轮齿20设置在第三夹持臂23的侧面,轮齿20为与棘爪30啮合的斜齿,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与棘爪30啮合从而控制第三夹持臂23移动的直齿。
如图4及图5所示,壳体1内设有可供棘爪30旋转的固定轴31,制动部为与棘爪30固定连接的摇杆32,摇杆32与棘爪30分别位于固定轴31的两侧。棘爪30与摇杆32构成杠杆的两端,固定轴31充当旋转支点。通过按压摇杆32的尾部可以控制棘爪30绕固定轴31转动,从而与轮齿20脱离,使得第三夹持臂23的移动不再受到棘爪30的限制。
如图2及图4所示,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按压制动部的按钮33,壳体1侧面设有用于装配按钮33的键位孔34,按钮33与摇杆32尾部相正对,通过按压按钮33可以控制棘爪30的脱离轮齿20。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棘爪30向轮齿20方向转动的复位装置。该复位装置为设置于摇杆32下方的压簧35,壳体1内设有用于容纳该压簧35的容纳槽。
本申请实施例中,锁止部限制夹持装置沿自动复位的方向移动,但允许其沿与复位方向相反的方向单向移动。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三夹持臂23在弹簧25的作用下会沿水平纵向向壳体1外侧弹出,即该夹持装置的复位方向是张开方向,则棘爪30与轮齿20的安装角度限制第三夹持臂23自动复位,但可向壳体1内推动第三夹持臂23,即棘爪30允许夹持装置做合拢动作。当需要向外拉动第三夹持装置23以扩大夹持装置打开的空间时,需要按动按钮33,使得棘爪30与轮齿20脱离,这样在弹簧25的作用下第三夹持臂23会自动向外弹出。当移动终端放置在三个夹持臂形成的夹持空间内时,通过向内推动第三夹持臂23可以逐渐收缩夹持空间,直至将移动终端夹紧。
由于夹持装置的张开精度由轮齿20来决定,因而,采用该种结构设计还能精确控制夹持装置的夹紧程度,当第三夹持臂23向内收缩一个或多个齿位时,移动终端就会越夹越紧;反之,当第三夹持臂23向啮合一个或多个齿位时,则移动终端会夹持效果相对宽松。本申请所公开的移动终端支架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来精确调节夹紧程度,例如,当需要长期固定移动终端时,可以调节夹持装置夹紧力较大,而当需要频繁拿起和放回移动终端时,则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到夹持力较小的宽松档位。对于同一个移动终端,由于尺寸固定,因此只要调节一次第三夹持臂23即可,后续使用时各夹持臂始终处于调整好的状态,无需重复调节。
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复位方向还可以是向合拢反向移动,这种结构下棘爪30与轮齿20的啮合角度可以允许第三夹持臂23向壳体1外侧移动,但限制其向内移动。这样,通过主动按下按钮33才可以实现夹持装置的自动合拢。
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锁止部还可以是与夹持装置抵接的单向轮,锁止部设有支架,摇杆32与支架固定连接。该单向轮内设有单向轴承,单向轮外表面可以是摩擦轮也可以是齿轮,通过单向轮与第三夹持臂23的配合,也可以达到允许第三夹持臂23单向移动的技术效果。当需要夹持装置复位时,按动按钮33可以使得摇杆32绕固定轴31转动,带动单向轮脱离第三夹持臂23,从而解除对第三夹持臂23的限制,使得夹持装置向复位反向移动。当然,锁止部不局限于单向轮,还可以是阻尼轮或摩擦块,阻尼轮转动所需克服的阻力大于夹持装置的回复力,因而可以限制夹持装置无法自动复位。同理,摩擦块与第三夹持臂23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夹持装置的回复力,因而也可以限制夹持装置的移动,使其无法自动复位,只有在主动按下按钮33时才可解锁,实现夹持装置向复位方向的移动。
这样,在颠簸环境或其他外力干扰的情况下,由于锁止部的锁止作用,使得第三夹持臂23无法自由移动,因而夹持装置的开状态不会受到外力影响,起到了自锁作用,有效地避免移动终端的意外脱落。
本申请实现控制夹持装置复位的结构不局限于锁止部与第三夹持臂23的接触,还可以是锁紧部与传动机构接触,通过限制传动机构的传动方向来实现。例如,棘爪30还可以与齿轮24啮合,通过限制齿轮24的转向来控制夹持装置的动作。根据棘爪30与齿轮24的啮合点不同,灵活的设计棘爪30的位置,例如,可以使棘爪30与齿轮24外圆周的齿牙啮合。还可以在齿轮24两侧端面上设置一圈与棘爪30向啮合的斜齿轮,此时齿轮24充当与棘爪30相适配的棘轮,并在对应处开设可以露出按钮33的开口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内还设有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41及与充电线圈41电连接的PCB板42,前壳11与第一夹持臂21及第二夹持臂22之间设有安装板40,无线充电模块固定设置在安装板40表面。这样,该移动终端支架同时还可以作为无线充电座使用,通过三个夹持臂的传动比实现同步联动,使得夹持空间的中心位置始终与充电线圈41相正对,实现自动对中。优选地,第一夹板211、第二夹夹板221及托板231与壳体1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85:1:1。如此,对于各种型号的充电手机,充电线圈41的对中误差均不超过3.5mm。
其中,齿轮轴240与固定轴31均设置于安装板40正对齿轮24的一侧。
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可以通过调节机构实现夹持装置的单向自锁,避免移动终端在外力作用下脱落;同时调结构还可以调整夹持装置的开合程度,既方便夹持装置保持固定的开合尺寸,同时能够对移动终端夹持力的松紧进行精确调节,使得该支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该支架结构简单,可单手完成全部操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根部位于所述壳体内,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
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装置开合尺寸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夹持装置接触的锁止部,及用于控制所述锁止部接触或脱离所述夹持装置的制动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棘爪,所述夹持装置表面设有与所述棘爪相啮合的轮齿,所述轮齿沿所述夹持装置移动的方向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为与所述棘爪相啮合的斜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可分别沿三个方向同步弹出或缩回所述壳体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两侧,所述第三夹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轮齿设置于所述第三夹持臂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可供所述棘爪旋转的固定轴,所述制动部为与所述棘爪固定连接的摇杆,所述摇杆与所述棘爪分别位于所述固定轴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按压所述制动部的按钮,所述壳体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按钮的键位孔,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锁止部向所述夹持装置方向移动的复位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为用于通过摩擦阻力限制所述夹持装置移动的阻尼轮或阻尼块,所述制动部为与所述阻尼轮或阻尼块固定连接的摇杆,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摇杆转动连接的固定轴。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包括与所述夹持装置抵接的单向轮,及用于固定所述单向轮的支架,所述制动部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摇杆,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摇杆转动连接的固定轴。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所述夹持机构复位的弹性件,所述锁止部限制所述夹持装置向复位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可分别沿三个方向同步弹出或缩回所述壳体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两侧,所述第三夹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锁止部可通过与所述传动机构接触从而限制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方向。
CN202023104093.2U 2020-12-21 2020-12-21 移动终端支架 Active CN214037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4093.2U CN214037526U (zh) 2020-12-21 2020-12-21 移动终端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4093.2U CN214037526U (zh) 2020-12-21 2020-12-21 移动终端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7526U true CN214037526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0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04093.2U Active CN214037526U (zh) 2020-12-21 2020-12-21 移动终端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75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3914A (zh) * 2022-02-28 2022-05-13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网状钢板的固定夹持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3914A (zh) * 2022-02-28 2022-05-13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网状钢板的固定夹持机构
CN114473914B (zh) * 2022-02-28 2024-04-05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网状钢板的固定夹持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1058B1 (en) Cradle
EP2433524B1 (en) Infant swing
US11285886B2 (en) Vehicle-mounted mobile phone holder
CN214037526U (zh) 移动终端支架
WO2005086466A1 (ja) 携帯端末用クレードル装置
TWI548330B (zh) 電子裝置
US20120281343A1 (en) Suppo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ame
KR20140005297U (ko) 휴대폰 홀더
CN108105544B (zh) 可伸缩自锁的平板托架
CN108194775A (zh) 一种齿轮传动型手机支撑装置
CN210136361U (zh) 镜筒调节机构及头戴设备
WO2021094325A1 (en) Handle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child carrier
CN209354892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120252U (zh) 移动终端支架座
CN111466692B (zh) 耳机盒和耳机组件
WO2019214751A1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13693803U (zh) 移动终端夹持支架
US20100175498A1 (en) Adjustment mechanism
US2019036149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ngaging mechanism
CN209913884U (zh) 手机夹持机构及设有该机构的头戴设备
KR100785193B1 (ko) 차량용 통신 단말기 거치대
TWI455677B (zh) 支架機構及應用該支架機構之電子裝置
CN215871495U (zh) 自动锁止的手机支架
CN211127878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4196857U (zh) 一种限位机构及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