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4665U - 施工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施工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4665U
CN214034665U CN202022845731.XU CN202022845731U CN214034665U CN 214034665 U CN214034665 U CN 214034665U CN 202022845731 U CN202022845731 U CN 202022845731U CN 214034665 U CN214034665 U CN 214034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late
ladder
plate
fasten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57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457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4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4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4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承重板、防护栏和攀爬梯;其中,支撑装置在其高度方向上可伸缩;承重板设置于支撑装置,防护栏可滑动地设置于承重板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一侧,攀爬梯倾斜地且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承重板,防护栏与攀爬梯均置于承重板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可伸缩以调节承重板的位置,进而适应于实际需求,并且,防护栏和攀爬梯均可相对于承重板滑动,通过防护栏对使用者进行安全防护,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攀爬梯与防护栏均置于承重板的同一侧,则承重板在抵接于墙体的同时,攀爬梯对承重板进行支撑,避免倒塌,有效地提高了其安全性。

Description

施工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施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在对外墙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脚手架,传统的脚手架在使用的时候,其周边没有防护栏,工人进行工作的时候容易摔倒,造成安全事故隐患,并且,传统的脚手架在远离墙体的一侧没有支撑,可能会造成脚手架倒塌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施工辅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脚手架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施工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承重板、防护栏和攀爬梯;其中,支撑装置在其高度方向上可伸缩;承重板设置于支撑装置,防护栏可滑动地设置于承重板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一侧,攀爬梯倾斜地且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承重板,防护栏与攀爬梯均置于承重板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上述施工辅助装置还包括:紧固装置;其中,承重板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顶杆,顶杆用于与墙体相顶接;攀爬梯可滑动地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承重板的底部;紧固装置设置于承重板,用于在攀爬梯滑动至承重板长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时使得攀爬梯与承重板相紧固。
进一步地,上述施工辅助装置中,承重板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远离承重板的一面开设有沿承重板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攀爬梯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有滑块,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内;紧固装置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紧固机构,两个紧固机构分别与承重板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一一对应,每个紧固机构均用于对滑块进行紧固。
进一步地,上述施工辅助装置中,底座与承重板相接触的一面开设有两个并列设置且沿承重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紧固槽,两个紧固槽与滑槽相连通,两个紧固机构与两个紧固槽一一对应;每个紧固机构均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紧固槽两侧的紧固组件,每个紧固组件均包括:固定板、第一弹性件、连接板和卡合体;固定板与承重板的底面相连接,固定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与卡合体垂直连接;滑块开设有与承重板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卡合槽,卡合槽与任一紧固槽相对应,卡合体卡设于卡合槽内,连接板抵接于底座。
进一步地,上述施工辅助装置中,攀爬梯包括:第一梯子、第二梯子和锁定机构;其中,第一梯子可滑动地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承重板的底部;第二梯子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梯子;锁定机构用于在第二梯子滑动至第一梯子的任一位置时对第二梯子锁定。
进一步地,上述施工辅助装置中,第二梯子的两个侧板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一齿槽;第一梯子的两个侧板均开设有穿设孔;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对应于第一梯子两个侧板处的锁定组件;每个锁定组件均包括:转板和定位机构;转板的第一端与穿设孔可转动地连接,转板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齿槽相咬合的第二齿槽;定位机构设置于第一梯子的侧板,以在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相咬合时对转板定位。
进一步地,上述施工辅助装置中,定位机构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容置壳、插块和第二弹性件;其中,转板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插接槽;容置壳设置于第一梯子的侧板且其开口端朝向穿设孔,插块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容置壳封闭端的内壁相连接,插块的第二端插设于插接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施工辅助装置还包括:移动机构和四个支撑柱;其中,支撑装置包括:底板和可伸缩的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与承重板相连接,支撑架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面相连接;四个支撑柱和移动机构均设置于底板的底面,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装置移动,并在支撑装置移动至任一位置时收缩以使各支撑柱对支撑装置支撑。
进一步地,上述施工辅助装置中,移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螺杆、两个连接柱、两个旋转体和两个移动轮;其中,底板的底面开设有向顶面处凹陷的凹槽,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凹槽内,螺杆设置有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两个连接柱均与凹槽可转动地连接,两个移动轮与两个连接柱一一对应且可转动地连接,并且,每个连接柱的长度与支撑柱的长度相等;两个连接柱与两个螺纹段和两个旋转体均为一一对应,每个连接柱的中心均开设有通孔,每个旋转体均可转动地设置于通孔内,并且,每个旋转体与螺杆的对应螺纹段相螺接;驱动机构与螺杆相连接,用于驱动螺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接柱相靠近或者相分离。
进一步地,上述施工辅助装置中,螺杆、两个连接柱、两个旋转体和两个移动轮形成一个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为两个,底板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并列设置且均向顶面处凹陷的凹槽,两个移动组件与两个凹槽一一对应;驱动机构与两个螺杆均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可伸缩以调节承重板的位置,进而适应于实际需求,并且,防护栏和攀爬梯均可相对于承重板滑动,通过防护栏对使用者进行安全防护,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攀爬梯与防护栏均置于承重板的同一侧,则承重板在抵接于墙体的同时,攀爬梯对承重板进行支撑,避免倒塌,有效地提高了其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脚手架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辅助装置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辅助装置中,承重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辅助装置中,底座和攀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辅助装置中,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辅助装置中,移动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6,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辅助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施工辅助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承重板2、防护栏3和攀爬梯4。其中,支撑装置1在其高度方向上可伸缩,以便于调节整体的高度。承重板2设置于支撑装置1,防护栏3可滑动地设置于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一侧,具体地,承重板2为长方体状,承重板2开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防护栏3沿其滑动槽滑动,使得防护栏3可以置于承重板2长度方向的任意一侧。承重板2的长度方向为图1中的a方向,承重板2的宽度方向为图1中的b方向。
攀爬梯4倾斜地设置于承重板2,攀爬梯4与承重板2之间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则攀爬梯4可以置于承重板2长度方向的任意一侧。防护栏3与攀爬梯4均置于承重板2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具体实施时,防护栏3分为两段,两段防护栏3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攀爬梯4对应于该间隙处,使用者可在攀爬攀爬梯4后站立于承重板2上进行施工等操作。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可伸缩以调节承重板2的位置,进而适应于实际需求,并且,防护栏3和攀爬梯4均可相对于承重板2滑动,通过防护栏3对使用者进行安全防护,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攀爬梯4与防护栏3均置于承重板2的同一侧,则承重板2在抵接于墙体的同时,攀爬梯4对承重板2进行支撑,避免倒塌,有效地提高了其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脚手架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继续参见图1至图6,上述实施例中,施工辅助装置还包括:紧固装置。其中,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顶杆5,顶杆5用于与墙体相顶接,这样,当攀爬梯4置于承重板2的其中一侧时,承重板2另一侧的顶杆5与墙体相顶接。
具体实施时,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任意一侧均设置两个顶杆5,两个顶杆5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
攀爬梯4可滑动地设置于承重板2的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并且,攀爬梯4与承重板2可转动地相连接,这样,攀爬梯4滑动至承重板2任意一侧时,攀爬梯4进行转动能够对承重板2的对应侧进行支撑。
参见图3和图4,承重板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6,底座6远离承重板2的一面(即底座6的底面)开设有滑槽61,该滑槽61沿承重板2的宽度方向延伸。攀爬梯4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有滑块8,滑块8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61内,使得攀爬梯4可相对于底座6滑动。
优选的,滑槽61为两条且并列设置,滑块8也为两个且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攀爬梯4的顶部。两个滑块8与两个滑槽61一一对应且可滑动地连接。
紧固装置设置于承重板2,在攀爬梯4滑动至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时,紧固装置使得攀爬梯4与承重板2相紧固。
紧固装置包括:两个紧固机构。两个紧固机构并列设置,两个紧固机构分别与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一一对应,当滑块8滑动至承重板2长度方向的任意一侧时,对应位置处的紧固机构对滑块8进行紧固,以对攀爬梯4进行固定。具体地,两个紧固机构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参见图4,底座6与承重板2相接触的一面(即底座6的顶面)开设有两个紧固槽62,两个紧固槽62并列设置且间隔一定距离,每个紧固槽62均是沿承重板2长度方向延伸。两个紧固槽62分别对应于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两个紧固槽62与底座6底部的滑槽61相连通。
两个紧固机构与两个紧固槽62一一对应,每个紧固机构均可以包括:两个紧固组件7,两个紧固组件7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紧固槽62相对两侧。
每个紧固组件7均可以包括:固定板71、第一弹性件72、连接板73和卡合体74。其中,固定板71与承重板2的底面相连接且置于紧固槽62的其中一侧。固定板71通过第一弹性件72与连接板73相连接,连接板73与卡合体74垂直连接。具体地,连接板73与卡合体74形成“L”型,卡合体74与底座6的顶面相平行,连接板73与底座6的顶面相垂直。
滑块8的顶部(图4所示的上部)开设有卡合槽81,该卡合槽81的长度方向与承重板2长度方向相平行,卡合槽81与滑槽61相垂直。滑块8的底部(图4所示的下部)与攀爬梯4可转动地连接。滑块8在滑槽61内滑动,使得卡合槽81可以与任意一个紧固槽62相对应,当卡合槽81与其中一个紧固槽62相对应时,卡合体74卡设于卡合槽81内,阻挡滑块8在滑槽61内滑动。连接板73抵接于底座6,避免连接板73和卡合体74一起置于卡合槽81内。
使用时,攀爬梯4顶部的滑块8沿底座6的滑槽61内滑动,在滑块8滑动至承重板2长度方向的任意一侧时,滑块8上的卡合槽81与紧固槽62相对应,这时卡合体74卡设于卡合槽81内以对滑块8进行阻挡限位,使得滑块8保持在该位置上,这时攀爬梯4与底座6相对固定,攀爬梯4与地面呈倾斜状态以对承重板2进行支撑。
当滑块8需要滑动时,将卡合体74向固定板71处移动,使得第一弹性件72压缩,进而使得卡合体74脱离卡合槽81,这时滑块8可移动。由于第一弹性件72压缩,所以在滑块8上的卡合槽81与紧固槽62相对应时,在第一弹性件7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卡合体74再次卡设于卡合槽81内。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攀爬梯4与底座6之间滑动的结构和对攀爬梯4进行紧固的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实施,并能实现攀爬梯4的任意滑动和固定。
参见图3和图4,上述各实施例中,攀爬梯4可以包括:第一梯子41、第二梯子42和锁定机构。其中,第一梯子41可滑动地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承重板2的底部,即第一梯子41的顶部设置滑块8,滑块8与底座6可滑动地连接,滑块8与第一梯子41之间为可转动地连接。
第二梯子42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梯子41,以延长或者缩短攀爬梯4的整体长度。锁定机构用于在第二梯子42滑动至第一梯子41的任意一个位置时对第二梯子42进行锁定,使得第一梯子41和第二梯子42相对固定。
第二梯子42的两个侧板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一齿槽9。
第一梯子41的两个侧板均开设有穿设孔411,两个穿设孔411均置于第一梯子41的底部(图4所示的下部),两个穿设孔411的位置相对称。锁定机构可以包括:两个锁定组件43,两个锁定组件43分别对应于第一梯子41的两个侧板,即第一梯子41的每个侧板处均设置一个锁定组件43。
每个锁定组件43均可以包括:转板431和定位机构。其中,转板431的第一端与穿设孔411可转动地连接,转板43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齿槽,第二齿槽与第一齿槽9相咬合,以使转板431与第二梯子42相对固定。
定位机构设置于第一梯子41的侧板,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齿槽9与第二齿槽相咬合时对转板431进行定位,使得第二齿槽与第一齿槽9保持咬合,避免转板431转动。
优选的,定位机构包括:容置壳432、插块433和第二弹性件434。其中,容置壳432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容置壳432设置于第一梯子41的对应侧板处,容置壳432的开口端朝向穿设孔411。插块433的第一端(图4所示的下端)通过第二弹性件434与容置壳432封闭端的内壁相连接,具体地,插块433在容置壳432内可伸缩,使得插块433可向穿设孔411处移动或者向容置壳432的封闭端处移动。
转板431的第二端(图4所示的下端)的端部开设有插接槽,插块433的第二端(图4所示的上端)插设于插接槽内,以对转板431进行定位。
使用时,当转板431转动至置于穿设孔411内时,转板431上的第二齿槽与第二梯子42的第一齿槽9相咬合。在第二弹性件43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推动插块433插设于插接槽内,以阻挡转板431移动,确保转板431与第二梯子42稳定连接。在需要移动第二梯子42时,将插块433从插接槽内移出,插块433挤压第二弹性件434,使得第二弹性件434挤压至容置壳432内,则转板431脱离插块433的定位,转板431可向第一梯子41的外侧处转动使得第一齿槽9与第二齿槽脱离咬合,则第二梯子42可相对于第一梯子41自由滑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梯子41和第二梯子42相对滑动,能够调节攀爬梯4的长度,并在第一梯子41和第二梯子42滑动后可通过锁定机构进行锁定,使得第一梯子41和第二梯子42保持固定。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可以包括:底板11和可伸缩的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与承重板2相连接,支撑架的底部与底板11的顶面相连接。优选的,支撑架包括:四个液压缸12和四个圆杆13。四个液压缸12均匀地设置于底板11的顶面(图1所示的上面),四个圆杆13与四个液压缸12一一对应地连接,每个液压缸12均用于驱动对应的圆杆13移动,进而调节支撑架自身的高度,即实现了支撑架的可伸缩。
参见图5和图6,上述各实施例中,施工辅助装置还可以包括:移动机构10和四个支撑柱14。其中,四个支撑柱14和移动机构10均设置于底板11的底面(图1所示的下面),移动机构10用于驱动支撑装置1移动,并在支撑装置1移动至任一位置时收缩以使各支撑柱14对支撑装置1支撑。
移动机构10可以包括:驱动机构、螺杆101、两个连接柱102、两个旋转体103和两个移动轮104。其中,底板11的底面开设有凹槽111,该凹槽111向底板11的顶面处凹陷,螺杆101可转动地设置于凹槽111内,螺杆101设置有两个螺纹段,两个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
两个连接柱102均与凹槽111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两个移动轮104与两个连接柱102一一对应,每个移动轮104均与对应的连接柱102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移动轮104设置于连接柱102的底部(图6所示的下部),连接柱102的顶部(图6所示的上部)与凹槽111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每个连接柱102的长度均与支撑柱14的长度相等。
两个连接柱102与两个螺纹段一一对应,两个连接柱102与两个旋转体103也为一一对应。每个连接柱102的中心均开设有通孔,每个旋转体10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通孔内,并且,每个旋转体103与螺杆101对应的螺纹段相螺接。
具体地,每个旋转体103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旋转体103与螺杆101的两段螺纹一一对应地相螺接,每个旋转体103均可转动地置于对应的连接柱102的中心通孔内。
驱动机构与螺杆101相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螺杆101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旋转体103相靠近或者相分离,即带动两个连接柱102相靠近或者相分离。具体地,当两个连接柱102相远离时,由于每个连接柱102均与凹槽11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以两个连接柱102呈倾斜状态,则四个支撑柱14对底板11进行支撑,即对支撑装置1进行支撑。
当两个连接柱102相靠近时,由于每个连接柱102均与凹槽11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以两个连接柱102逐渐呈竖直状态,由于每个连接柱102的长度均与支撑柱14的长度相等,所以连接柱102在竖直状态时的整体高度大于支撑柱14的高度,则四个支撑柱14不再对底板11进行支撑,而是连接柱102对支撑装置1进行支撑。
优选的,螺杆101、两个连接柱102、两个旋转体103和两个移动轮104形成一个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为两个,底板11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并列设置且均向顶面处凹陷的凹槽111,两个移动组件与两个凹槽111一一对应。驱动机构与两个螺杆101均连接。
具体实施时,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驱动件、主动轮105和从动轮106,主动轮105和从动轮106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主动轮105和从动轮106分别与两个螺杆101一一对应地连接,驱动件与主动轮105相连接,驱动件设置于底板11的一侧,驱动件驱动主动轮105转动,进而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106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螺杆101转动。驱动件可以为驱动电机,也可以为手动把手。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机构10能够驱动支撑装置1自由移动,进而可移动至任意位置处,使用方便,并在到达所需位置时移动机构10收缩使得各支撑柱14对支撑装置1进行支撑,保证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可伸缩以调节承重板2的位置,进而适应于实际需求,并且,防护栏3和攀爬梯4均可相对于承重板2滑动,通过防护栏3对使用者进行安全防护,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攀爬梯4与防护栏3均置于承重板2的同一侧,则承重板2在抵接于墙体的同时,攀爬梯4对承重板2进行支撑,避免倒塌,有效地提高了其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1)、承重板(2)、防护栏(3)和攀爬梯(4);其中,
所述支撑装置(1)在其高度方向上可伸缩;
所述承重板(2)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1),所述防护栏(3)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一侧,所述攀爬梯(4)倾斜地且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承重板(2),所述防护栏(3)与所述攀爬梯(4)均置于所述承重板(2)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装置;其中,
所述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顶杆(5),所述顶杆(5)用于与墙体相顶接;
所述攀爬梯(4)可滑动地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承重板(2)的底部;
所述紧固装置设置于承重板(2),用于在所述攀爬梯(4)滑动至所述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时使得所述攀爬梯(4)与所述承重板(2)相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板(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6),所述底座(6)远离所述承重板(2)的一面开设有沿所述承重板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61),所述攀爬梯(4)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有滑块(8),所述滑块(8)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61)内;
所述紧固装置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紧固机构,两个所述紧固机构分别与所述承重板(2)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紧固机构均用于对所述滑块(8)进行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6)与所述承重板(2)相接触的一面开设有两个并列设置且沿所述承重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紧固槽(62),两个所述紧固槽(62)与所述滑槽(61)相连通,两个所述紧固机构与两个所述紧固槽(62)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紧固机构均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紧固槽(62)两侧的紧固组件(7),每个所述紧固组件(7)均包括:固定板(71)、第一弹性件(72)、连接板(73)和卡合体(74);所述固定板(71)与所述承重板(2)的底面相连接,所述固定板(71)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72)与所述连接板(73)相连接,所述连接板(73)与所述卡合体(74)垂直连接;
所述滑块(8)开设有与所述承重板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卡合槽(81),所述卡合槽(81)与任一所述紧固槽(62)相对应,所述卡合体(74)卡设于所述卡合槽(81)内,所述连接板(73)抵接于所述底座(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梯(4)包括:第一梯子(41)、第二梯子(42)和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梯子(41)可滑动地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承重板(2)的底部;
所述第二梯子(4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梯子(41);
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梯子(42)滑动至所述第一梯子(41)的任一位置时对所述第二梯子(42)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梯子(42)的两个侧板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一齿槽(9);
所述第一梯子(41)的两个侧板均开设有穿设孔(411);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梯子(41)两个侧板处的锁定组件(43);每个所述锁定组件(43)均包括:转板(431)和定位机构;所述转板(431)的第一端与所述穿设孔(41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板(431)的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齿槽(9)相咬合的第二齿槽;
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梯子(41)的侧板,以在所述第一齿槽(9)与所述第二齿槽相咬合时对所述转板(431)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容置壳(432)、插块(433)和第二弹性件(434);其中,
所述转板(431)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插接槽;
所述容置壳(432)设置于所述第一梯子(41)的侧板且其开口端朝向所述穿设孔(411),所述插块(433)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434)与所述容置壳(432)封闭端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插块(433)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机构(10)和四个支撑柱(14);其中,
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底板(11)和可伸缩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所述承重板(2)相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所述底板(11)的顶面相连接;
四个所述支撑柱(14)和所述移动机构(10)均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底面,所述移动机构(10)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装置(1)移动,并在所述支撑装置(1)移动至任一位置时收缩以使各所述支撑柱(14)对所述支撑装置(1)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0)包括:驱动机构、螺杆(101)、两个连接柱(102)、两个旋转体(103)和两个移动轮(104);其中,
所述底板(11)的底面开设有向顶面处凹陷的凹槽(111),所述螺杆(10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111)内,所述螺杆(101)设置有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
两个所述连接柱(102)均与所述凹槽(111)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所述移动轮(104)与两个所述连接柱(102)一一对应且可转动地连接,并且,每个所述连接柱(102)的长度与所述支撑柱(14)的长度相等;
两个所述连接柱(102)与两个所述螺纹段和两个所述旋转体(103)均为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连接柱(102)的中心均开设有通孔,每个所述旋转体(10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且,每个所述旋转体(103)与所述螺杆(101)的对应螺纹段相螺接;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螺杆(101)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螺杆(101)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所述连接柱(102)相靠近或者相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101)、两个所述连接柱(102)、两个所述旋转体(103)和两个所述移动轮(104)形成一个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为两个,所述底板(11)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并列设置且均向顶面处凹陷的凹槽(111),两个所述移动组件与两个所述凹槽(111)一一对应;
所述驱动机构与两个所述螺杆(101)均连接。
CN202022845731.XU 2020-11-30 2020-11-30 施工辅助装置 Active CN214034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5731.XU CN214034665U (zh) 2020-11-30 2020-11-30 施工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5731.XU CN214034665U (zh) 2020-11-30 2020-11-30 施工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4665U true CN214034665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82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5731.XU Active CN214034665U (zh) 2020-11-30 2020-11-30 施工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4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9276B (zh) 一种柱模板安装方法
CN112431396A (zh) 施工辅助装置
CN217867637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对位调整装置
CN214034665U (zh) 施工辅助装置
CN112275963A (zh) 一种预制框架柱钢筋笼快速定位安装施工方法
CN218346731U (zh) 一种可快拆的脚手架
CN116446686A (zh) 一种房屋建筑立柱
CN211172547U (zh) 一种可拆卸墙体
CN210767773U (zh) 一种外搭脚手架
CN211817916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JP3143014B2 (ja) 仮設構造体
CN208184214U (zh) 一种钢模板
CN217923778U (zh) 一种基坑位移自动监测装置
CN220978829U (zh) 一体化拼接式多层建筑模板
CN21444576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管道辅助对接装置
CN215167973U (zh) 一种拼接式建筑金属模板
CN217617458U (zh) 一种钢筋矫直折弯装置
CN213742188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
CN21999304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装置
CN216042187U (zh) 一种建筑用热轧带肋钢筋连接用套筒
CN218205810U (zh) 一种装配式木模块拼装、榫卯木构件连接调节工具
CN215254383U (zh) 一种轻型可周转高效施工造楼设备
CN218406354U (zh)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升降施工架
CN210653210U (zh) 一种数据分析设备用辅助移动装置
CN219794587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建筑工程用施工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