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3690U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33690U CN214033690U CN202022634431.7U CN202022634431U CN214033690U CN 214033690 U CN214033690 U CN 214033690U CN 202022634431 U CN202022634431 U CN 202022634431U CN 214033690 U CN214033690 U CN 2140336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split
- connecting piece
- connection structure
-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连接结构包括插台、弹性套筒及限位件,插台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轴向方向排列的第一卡齿组;限位件包括连接件及多个分瓣单体,至少两个相邻的分瓣单体之间具有间隙,且至少两个相邻的分瓣单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且插台在插入限位件时能够破坏连接件或使连接件发生形变;多个分瓣单体围设插台,分瓣单体的内周壁设置有与第一卡齿组相互配合的第二卡齿组;弹性套筒套设多个分瓣单体,弹性套筒通过弹性收缩能够使得多个分瓣单体之间相互合拢,且第一卡齿组与第二卡齿组相互啮合。通过设置连接件,既能够简化限位件的安装流程,节省安装时间,又能够通过连接件的破坏或变形,保证插台顺利插入限位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当两个预制建筑桩在连接时,通常需要多个连接结构配合使用。传统的连接结构通常只有一处能够卡接定位,然而,若只有连接结构只有一处能够卡接定位,无法保证多个连接结构均能恰好卡接定位;此外,传统的连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若卡接处出现断裂,预制建筑桩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无法保证。
而目前具有多个卡接定位处的连接结构对原料材质的要求较高,导致其制作成本较高,并且对装配程序有较高的要求,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应用于预制建筑桩,包括插台、弹性套筒及限位件,所述插台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轴向方向排列的第一卡齿组;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件及多个分瓣单体,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分瓣单体之间具有间隙,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分瓣单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且所述插台在插入所述限位件时能够破坏所述连接件或使所述连接件发生形变;多个所述分瓣单体围设所述插台,所述分瓣单体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齿组相互配合的第二卡齿组;所述弹性套筒套设多个所述分瓣单体,所述弹性套筒通过弹性收缩能够使得多个所述分瓣单体之间相互合拢,且所述第一卡齿组与所述第二卡齿组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通过插台上的第一卡齿组与限位件上的第二卡齿组相互配合,形成了具有多个卡接处的多级限位结构,当多个连接结构一起使用时,通过多极限位结构能够保证每个连接结构都能够卡接定位,并且当某一处的卡齿断裂时,多极限位结构中的其他卡齿依然能够起到卡接定位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预制建筑桩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相对于其他具有多个卡接定位处的连接结构来说,对原料材质的要求更低,制作成本更低,并且装配简单,便于在工地上使用。此外,通过设置连接件连接多个分瓣单体,既能够简化限位件的安装流程,节省安装时间,又能够通过连接件的破坏或变形,保证插台顺利插入限位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分瓣单体之间的间隙中。
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了多个分瓣单体之间的连接性能,又不会增加分瓣单体在轴向方向的长度,便于连接结构向小型化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分瓣单体均为金属件,且所述插台在插入所述限位件时能够破坏所述连接件。
如此设置,原料成本较低,并且加工工艺成熟,生产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分瓣单体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便于连接结构的加工成型,并且加工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预设断裂轨迹,且所述插台在插入所述限位件时能够沿所述预设断裂轨迹破坏所述连接件。
如此设置,预设断裂轨迹能够保证插台在插入限位件时破坏连接件,从而保证连接结构能够顺利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预设断裂轨迹包括两个断裂凹槽,两个断裂凹槽分别开设于连接件的内壁和外壁。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连接结构的顺利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间隙中设置有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分瓣单体相对背离的两端。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连接件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分瓣单体的外周壁上,且所述连接件具有弹性,所述分瓣单体在所述连接件的作用下相互合拢。
如此设置,连接件可以在分瓣单体成型后再连接多个分瓣单体,能够降低限位件的生产成本,并且使得插台在插入限位件时更加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瓣单体的外周壁沿径向方向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连接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如此设置,能够避免连接件影响第一卡齿组与第二卡齿组之间的啮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至少两根预制建筑桩及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所述插台固定安装于第一套筒,所述弹性套筒及所述限位件容置于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固设于两根预制建筑桩内,两根所述预制建筑桩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结构中,两根预制建筑桩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并且连接可靠性高,抗拉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结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二套筒及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插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插台的一种替代结构;
图5为图3所示插台的另一种替代结构;
图6为图1所示弹性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弹性套筒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弹性套筒的一种替代结构;
图9为图7所示弹性套筒的另一种替代结构;
图10为图7所示弹性套筒的另一种替代结构;
图11为图7所示弹性套筒的另一种替代结构;
图12为图1所示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限位件在另一角度下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限位件的一种替代结构;
图15为图13所示限位件的另一种替代结构;
图16为图13所示限位件的另一种替代结构;
图17为图13所示限位件的另一种替代结构;
图18为图1所示抗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抗拉件的一种替代结构;
图20为图1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图20所示连接结构的一种替代结构;
图22为图20所示连接结构的另一种替代结构;
图23为灌胶后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结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插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5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基座的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结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插台及基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31为图29中插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中插台的一种替代结构;
图33为图29所示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100、连接结构;10、第一套筒;20、第二套筒;21、止挡台;30、插台;31、第一卡齿组;311、第一卡齿;3111、第一导向部;3112、第一止挡部;312、螺旋卡齿;32、导向斜面;33、第一止挡凸块;40、弹性套筒;41、开口;42、回弹部;43、第一导流斜面;50、限位件;51、第二卡齿组;511、第二卡齿;5111、第二导向部;5112、第二止挡部;52、分瓣单体;521、容置槽;53、连接件;531、预设断裂轨迹;54、第一收紧部;55、第二引导部;56、第二导流斜面;60、抗拉件;61、第二收紧部;62、第一引导部;63、凸台;70、基座;71、固定部;711、第二止挡凸块;712、安装孔;72、翅片;80、固化胶;81、第一灌胶通道;82、第二灌胶通道;83、第三灌胶通道;210、钢筋;211、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连接于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结构100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100,其用于连接两个物体。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100用于连接两根预制建筑桩。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100还可以应用于连接其他形状的建筑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当两个预制建筑桩在连接时,通常需要多个连接结构100配合使用。传统的连接结构通常只有一处能够卡接定位,然而,若只有连接结构只有一处能够卡接定位,无法保证多个连接结构均能恰好卡接定位;此外,传统的连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若卡接处出现断裂,预制建筑桩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无法保证。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20、插台30、弹性套筒40、限位件50及抗拉件60,插台30固定安装于第一套筒10;弹性套筒40套设限位件50,且弹性套筒40及限位件50均容置于第二套筒20,抗拉件60固定连接于第二套筒20,且抗拉件60能够止挡限位件50脱出第二套筒20;弹性套筒40能够弹性扩张,使得插台30插入限位件50;插台30与限位件50能够在弹性套筒40的弹性收缩下实现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台30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卡齿组31,限位件50的内周壁设置有与第一卡齿组31相互配合的第二卡齿组51;且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在弹性套筒40的弹性收缩下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100,通过插台30上的第一卡齿组31与限位件50上的第二卡齿组51相互配合,形成了具有多个卡接处的多级限位结构,当多个连接结构100一起使用时,通过多极限位结构能够保证每个连接结构100都能够卡接定位,并且当某一处的卡齿断裂时,多极限位结构中的其他卡齿依然能够起到卡接定位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预制建筑桩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100相对于其他具有多个卡接定位处的连接结构来说,对原料材质的要求更低,制作成本更低,并且装配简单,便于在工地上使用。
可以理解,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仅有插台30上设置第一卡齿组31,限位件50上不必设置第二卡齿组51;或者,也可以仅有限位件50上设置第二卡齿组51,插台30上不必设置第一卡齿组31,同样能够实现连接结构100具有多个卡接定位处,增加连接结构100的使用灵活性。
第一套筒10大致呈中空圆柱筒状,第一套筒10的一端连接于预制建筑桩内的钢筋210,钢筋210上设置有镦头211,第一套筒10通过镦头211与预制建筑桩内的钢筋210连接;第一套筒10另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用于与插台30螺纹连接固定。可以理解,第一套筒1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第一套筒10与插台30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如焊接、铆接、卡合固定等。
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第二套筒20及钢筋210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套筒20大致呈中空圆柱筒状,的一端连接于预制建筑桩内的钢筋210,钢筋210上设置有镦头211,第二套筒20通过镦头211与预制建筑桩内的钢筋210连接;弹性套筒40、限位件50及抗拉件60均容置于第二套筒20内,其中,第二套筒20相对远离镦头211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螺纹,用于与抗拉件60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第二套筒2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第二套筒20与抗拉件60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如焊接、铆接、卡合固定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套筒20内设置有止挡台21,止挡台21能够止挡弹性套筒40及限位件50相对远离抗拉件60的一端脱出第二套筒20。如此设置,弹性套筒40及限位件50能够通过止挡台21止挡定位,便于弹性套筒40和限位件50的安装。
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插台30的结构示意图。
插台30大致呈圆柱状,插台30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能够与第一套筒10固定连接的螺纹,并且插台30能够沿插入方向α插入限位件50内并完成对接;插台30上还设置有能够与限位件50卡合连接的结构。可以理解,插台3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台30相对远离第一套筒10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32。如此设置,便于插台30进入限位件50,尤其是当多个连接结构100配合使用时,导向斜面32的设置能够极大地弥补施工误差,从而保证每个连接结构100都能够顺利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导向结构,如导向弧面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台30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止挡凸块33,第一止挡凸块33能够限制插台30插入基座70的深度。如此设置,便于施工人员判断插台30是否已经安装到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凸块33为环形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止挡块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凸点等,只要能够起到止挡的作用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5,图4为图3所示插台30的一种替代结构;图5为图3所示插台30的另一种替代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台30上能够与限位件50卡合连接的结构为第一卡齿组31,第一卡齿组31包括多个第一卡齿311;限位件50上设置有第二卡齿组51,第二卡齿组51包括多个第二卡齿511,第一卡齿311及/或第二卡齿511可以是沿轴向方向排列的环形的卡齿结构,也可以其中一个为螺旋卡齿312,另一个为环形卡齿,只要能够实现相互卡接即可。
优选的,第一卡齿311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卡齿511的个数。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插台30与限位件50的配合更加灵活,尤其是多个连接结构100一起对接时,能够确保插台30被卡接固定。可以理解,根据实际工况需要,第一卡齿311的个数也可以小于第二卡齿511的个数。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7,图6为图1所示弹性套筒4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弹性套筒40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弹性套筒40大致呈中空圆柱筒状,弹性套筒40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结构,弹性件容置于第二套筒20中,并且弹性件在未受力的状态下,与第二套筒20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弹性件能够实现弹性扩张。弹性件套设限位件50,当插台30插入限位件50时,弹性件能够弹性扩张以使插台30能够顺利插入限位件50;当插台30与限位件50对接完成后,弹性件能够弹性收缩并使得限位件50围拢插台30,以保证插台30与限位件50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理解,弹性套筒4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弹性套筒40在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限位件50在轴向方向的长度。如此设置,弹性套筒40在弹性收缩时能够覆盖整个限位件50,使得限位件50的受力均匀,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之间的啮合更加紧密。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1,图8至图11为图7所示弹性套筒40的多种替代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弹性套筒40具有开口41,开口41沿弹性套筒40的轴向延伸并贯穿弹性套筒40的两端。如此设置,当插台30插入限位件50时,便于弹性套筒40撑开,使得插台30能够顺利插入限位件50中。
可以理解,弹性套筒4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具有弹性,例如设置回弹结构,此时弹性套筒40也可以设置为环筒状。如此设置,环筒状的弹性套筒40便于加工成型,且机械强度更高,便于运输和安装。
具体的,开口41为直线形、斜线形、曲线形或波浪形。可以理解,开口41还可以为其他常见的形状,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弹性套筒40为多个,多个弹性套筒40沿轴向方向层叠,且每个弹性套筒40均套设限位件50。如此设置,弹性套筒40在设置时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弹性套筒40的个数,并且能够降低弹性套筒40的生产成本。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弹性套筒40的外周壁上设有回弹部42,限位件50在回弹部42的回弹作用下合拢,并使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相互啮合。如此设置,对原料材质的要求更低,制作成本更低,并且装配简单,便于在工地上使用。可以理解,此时的连接结构100中,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20及抗拉件60的设置并非必须的。
进一步的,回弹部42为波纹结构或均匀排列的凸点状结构。如此设置,便于回弹部42的加工成型,并且具有较好的回弹效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回弹部4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只要具有回弹效果即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回弹部42与弹性套筒40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弹性套筒40的机械强度高,且便于装配。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回弹部42也可以与弹性套筒40为不同材质并且分体成型后固定连接。例如,回弹部42可以为橡胶材质、塑料材质,回弹部42与弹性套筒4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当然,回弹部42与弹性套筒40也可以均为金属材质。原料成本较低,并且加工工艺成熟,连接结构100机械强度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回弹部42为多个,多个回弹部42沿弹性套筒40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如此设置,既能够降低加工成本,又能够保证回弹部42能够具有较好的回弹性。
进一步的,至少两个回弹部42分别位于弹性套筒40相对背离的两端。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弹性套筒40相对背离的两个端部也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从而进一步保证弹性套筒40的回弹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3,图12为图1所示限位件50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限位件50在另一角度下的剖视图。
限位件50大致呈中空圆柱筒状,用于供插台30对接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限位件50选用非弹性结构,限位件50通过弹性套筒40实现围拢并固定插台3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件50也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限位件5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件50包括多个分瓣单体52,多个分瓣单体52围设插台30,且多个分瓣单体52之间具有间隙;弹性套筒40通过弹性收缩能够使得多个分瓣单体52之间相互合拢。如此设置,限位件50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作。
进一步的,每个分瓣单体52的大小及形状相同。如此设置,能够大幅度减小限位件50的制作成本和运输成本。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瓣单体52也可以为不同形状,只要能够形成限位件50、具有与插台30卡合连接的作用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7,图14至图17为图13所示限位件50的多种替代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件50还包括连接件53,至少两个相邻的分瓣单体52之间通过连接件53连接;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时能够破坏连接件53或使连接件53发生形变。如此设置,多个分瓣单体52之间能够相互连接,便于限位件50的安装,并且连接件53还能够防止分瓣单体52在受力前位置偏移。可以理解,此时的连接结构100中,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20及抗拉件60的设置并非必须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3位于分瓣单体52相对靠近插台30插入方向α终点的一端,以便于连接件53的加工成型。需要说明的是,相对靠近插台30插入方向α终点的一端即相对远离第一套筒10的一端,相应的,相对靠近插台30插入方向α起点的一端即相对靠近第一套筒10的一端。
当插台30插入限位件50后,分瓣单体52会发生形变,导致相对靠近插入方向起点一端的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之间啮合不牢固。根据连接件53位置的不同,分瓣单体52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运动趋势。当限位件50为图14所示的限位件50时,连接件53位于分瓣单体52相对靠近插台30插入方向α终点的一端,此时为了改善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啮合不牢固的问题,所述分瓣单体52相对靠近所述插台30插入方向起点一端围设形状的内径,小于所述分瓣单体52相对靠近所述插台30插入方向终点一端围设形状的内径。如此设置,通过改变分瓣单体52两端围设形状的内径大小,弥补了分瓣单体52变形带来的啮合误差,保证了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后,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之间也依旧具有较好的啮合可靠性。
进一步的,分瓣单体52的内壁相对于限位件50的轴线倾斜设置。如此设置,限位件50的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成本低,并且能够较好地保证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后,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之间也依旧具有较好的啮合可靠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分瓣单体52也可以呈弧形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在此不限定分瓣单体52的外壁形状。分瓣单体52的厚度可以是不变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因此,分瓣单体52的外壁可以是相对于限位件50的轴线倾斜设置的,也可以是相对于限位件50的轴线平行设置。
更进一步的,插台30在完全插入限位件50的状态下,分瓣单体52内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限位件50的轴线方向。如此设置,能够更好地配合大致呈圆柱型状的插台30,进一步保证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后,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之间也依旧具有较好的啮合可靠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个分瓣单体52自身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有变化,从而实现内腔和外壁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卡齿组51贯穿设置于分瓣单体52的两端。如此设置,第二卡齿组51的齿数较多,从而能够保证较好的连接效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卡齿组51也可以仅设置在分瓣单体52的部分结构上,只要能够实现卡合效果即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3与分瓣单体52一体成型。如此设置,便于连接结构100的加工成型,并且加工成本低。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53与分瓣单体52也可以分体成型,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要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3与分瓣单体52均为金属件。如此设置,原料成本较低,并且加工工艺成熟,连接结构100机械强度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53与分瓣单体52也可以为不同材质,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3在限位件50轴向方向的高度为0.1cm至5cm。如此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连接效果,并且不会增加太多生产成本。
进一步优选,连接件53在限位件50轴向方向的高度为0.2cm至1c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时能够破坏连接件53或使连接件53发生形变,从而使得插台30更容易进入限位件50中。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插台30插入限位件50时,连接件53也可以不发生变形或被破坏,例如图14所示的限位件50,将连接件53设置在分瓣单体52相对靠近插台30插入方向终点的一端,即可避免连接件53被破坏,从而保证限位件50的机械强度。此时的连接结构100中,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20及抗拉件60的设置也并非必须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3对应于间隙位置的厚度小于连接件53其他位置的厚度,且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时能够破坏连接件53。如此设置,将连接件53的不同位置设置为不同的厚度,便于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时破坏连接件53,从而保证连接结构100能够顺利对接。
进一步的,连接件53设有预设断裂轨迹531,且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时能够沿预设断裂轨迹531破坏连接件53。如此设置,预设断裂轨迹531能够保证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时破坏连接件53,从而保证连接结构100能够顺利对接。
更进一步的,每个预设断裂轨迹531包括两个断裂凹槽(未标号),两个断裂凹槽分别开设于连接件53的内壁和外壁。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连接结构100的顺利对接。可以理解,也可以仅在内壁或外壁上设置断裂凹槽。
可以理解,断裂凹槽531可以为多种形状,如直线形、虚线形、曲线形等。
当限位件50为图15所示的限位件50时,连接件53位于分瓣单体52相对靠近插台30插入方向起点的一端,此时为了改善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啮合不牢固的问题,分瓣单体52相对靠近插台30插入方向终点的一端围设形状的内径,小于分瓣单体52相对靠近插台30插入方向起点的一端围设形状的内径。如此设置,通过改变分瓣单体52两端围设形状的内径大小,弥补了分瓣单体52变形带来的啮合误差,保证了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后,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之间也依旧具有较好的啮合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3为圆环状。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连接件53具有连接分瓣单体52的作用,又能够减少生产成本。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3位于两个分瓣单体52之间的间隙中。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了多个分瓣单体52之间的连接性能,又不会增加分瓣单体52在轴向方向的长度,便于连接结构100向小型化发展。
进一步的,每个间隙中设置有两个连接件53,两个连接件53分别位于分瓣单体52相对背离的两端,能够提高连接件53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3位于分瓣单体52的外周壁上,且连接件53具有弹性,分瓣单体52在连接件53的作用下相互合拢。如此设置,连接件53可以在分瓣单体52成型后再连接多个分瓣单体52,能够降低限位件50的生产成本,并且使得插台30在插入限位件50时更加顺畅。可以理解,分瓣单体52可以仅通过连接件53实现相互合拢,此时可以不设置弹性套筒40。连接件53可以是高性能的橡胶件、塑料件或其他机械强度较高且弹性较好的材料。
进一步的,分瓣单体52的外周壁沿径向方向开设有容置槽521,连接件53容置于容置槽521中。如此设置,能够避免连接件53影响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之间的啮合。
请一并参阅图18,图18为图1所示抗拉件60的结构示意图。
抗拉件60大致呈中空圆筒状,抗拉件60用于限制弹性套筒40及限位件50脱出第二套筒20。抗拉件6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螺纹,用于与第二套筒20实现螺纹连接固定。可以理解,抗拉件6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抗拉件60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712,安装孔712为六角安装孔、八角安装孔或十二角安装孔。如此设置,通过安装孔712能够配合外部安装工具安装基座70,缩短安装基座70所用时长。
请一并参阅图19,图19为图18所示抗拉件60的一种替代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抗拉件60的内壁面上具有第一引导部62,第一引导部62用于引导插台30插入抗拉件60。如此设置,当多个连接结构100在配合使用时,第一引导部62的设置能够较好地弥补插台30与抗拉件60的对接误差,保证两根预制建筑桩能够顺利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引导部62为斜面,且第一引导部62使得抗拉件60的内壁面相对靠近限位件50一端的内径小于相对远离限位件50一端的内径。如此设置,斜面便于生产加工,并且引导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第一引导部62贯穿抗拉件60的两端。如此设置,第一引导部62的引导路径较长,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引导部62的引导效果。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62也可以仅设置于抗拉件60相对远离限位件50的一端。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第一引导部62具有较好的引导效果,又能够保证抗拉件60的机械强度。
更进一步的,限位件50相对靠近抗拉件60的一端设有第二引导部55,第二引导部55用于引导插台30插入限位件50。如此设置,第二引导部55的设置能够使得插台30插入限位件50时较为顺畅,缩短了施工用时。
具体而言,第二引导部55为斜面,且第二引导部55相对靠近抗拉件60一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抗拉件60相对靠近限位件50一侧的内径。如此设置,将第二引导部55设置为斜面便于加工成型;第二引导部55相对靠近抗拉件60一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抗拉件60相对靠近限位件50一侧的内径,能够保证插台30在位于抗拉件60与限位件50的交界处时,能够顺利地过渡到第二引导部55上,从而顺利地与限位件50对接。并且,将第二引导部55相对靠近抗拉件60一端的内径设置为大于抗拉件60相对靠近限位件50一侧的内径,能够降低对加工精度的要求,避免加工成本由于精度要求大幅增加。可以理解,为了保证限位件50与抗拉件60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二引导部55相对靠近抗拉件60一端的内径最好为略大于抗拉件60相对靠近限位件50一侧的内径,例如2mm至10m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抗拉件60相对远离限位件50的一端沿径向方向设有凸台63,凸台63抵接于第二套筒20的端部,并限制抗拉件60伸入第二套筒20的长度。如此设置,能够确定抗拉件60与第二套筒20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确定抗拉件60与限位件50之间的位置关系,避免抗拉件60伸入第二套筒20的长度过长,阻碍弹性套筒40弹性扩张或弹性收缩。
请一并参阅图20至图22,图20为图1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21至图22为图20所示连接结构100的多种替代结构。
由于具有多个卡接定位处的连接结构在连接时可能会出现卡顿、不流畅的现象,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3111,第一导向部3111倾斜设置于插台30的径向平面。如此设置,能够增加插台30插入限位件50时的顺畅性。可以理解,此时的连接结构100中,抗拉件60的设置并非必须的。
进一步的,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部5111,第一导向部3111与第二导向部5111配合设置。如此设置,第一导向部3111与第二导向部5111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对插台30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加插台30插入限位件50时的顺畅性。可以理解,第二导向部5111并非必须设置,仅设置第一导向部3111同样能够实现导向功能。
更进一步的,第一导向部3111与第二导向部5111均为斜面,且第一导向部3111与第二导向部5111平行设置。如此设置,第一导向部3111与第二导向部5111加工简便,生产成本低,并且导向效果较好。可以理解,第一导向部3111与第二导向部5111也可以是弧面、折面或其他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卡齿组31或第二卡齿组51相对背离第一导向部31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止挡部3112,第一止挡部3112能够止挡插台30从限位件50中拔出。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插台30从限位件50中脱出,保证了连接结构100的使用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卡齿组31或第二卡齿组51相对背离第二导向部51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止挡部5112,第一止挡部3112与第二止挡部5112配合设置。如此设置,通过第一止挡部3112与第二止挡部5112的配合,能够更好地防止插台30从限位件50中脱出,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结构100的使用可靠性。
更进一步的,插台30向插入方向的反向运动时,第一止挡部3112与第二止挡部5112相互配合,使得限位件50具有合拢趋势,如图21所示。如此设置,当插台30反向运动时,第一止挡部3112与第二止挡部5112相互配合,能够使得限位件50合拢,能够进一步防止插台30从限位件50中脱出,提高了连接结构100的使用稳定性。
具体而言,第一导向部3111与第二导向部5111均为斜面,且第一止挡部3112与第二止挡部5112均为斜面,且第一导向部3111、第二导向部5111、第一止挡部3112及第二止挡部5112向同一方向倾斜。如此设置,不仅便于第一导向部3111、第二导向部5111、第一止挡部3112及第二止挡部5112的加工成型,而且插台30与限位件50之间既具有导向配合,又具有止挡配合,当插台30向外拔出时,第一止挡部3112与第二止挡部5112相互配合能够使得限位件50呈合拢趋势。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止挡部3112与第二止挡部5112均设置为平面,且第一止挡部3112与第二止挡部5112均平行于插台30的径向平面,如图20所示。如此设置,便于第一止挡面及第二止挡面的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止挡效果较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分瓣单体5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齿组51,第一止挡部3112与第二止挡部5112相互配合,使得多个分瓣单体52之间具有合拢趋势。如此设置,限位件50的加工成本较低,并且多个分瓣单体52相互配合具有较好的止挡效果。
传统的连接结构中,若将限位件的中空结构设置的过小,会导致插台与限位件之间的对接不顺畅;若将限位件的中空结构设置的过大,则会影响插台与限位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基于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件50相对靠近抗拉件60的一端与抗拉件60相对靠近限位件50的一端的其中一者设有第一收紧部54,插台30沿插入方向的反向移动时,限位件50在第一收紧部54的作用下具有径向收缩的趋势。通过设置第一收紧部54,使得插台30沿拔出方向运动时,限位件50能够在第一收紧部54的作用下具有向插台30轴线方向运动的趋势,使得限位件50收拢并围合插台30,以保证插台30与限位件50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100中,既能够保证插台30能够顺利地插入限位件50中,又能够保证插台30与限位件5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连接结构100的使用可靠性。可以理解,此时的连接结构100中,弹性套筒40的设置并非必须的,可以通过限位件50自身实现弹性收缩和弹性扩张;插台30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卡齿组31,限位件50上可以不设置第二卡齿组51,即此时的连接结构100中的插台30和限位件50可以不设置多个卡接处。
进一步的,限位件50相对靠近抗拉件60的一端与抗拉件60相对靠近限位件50的一端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二收紧部61,第二收紧部61与第一收紧部54配合设置;插台30沿插入方向的反向移动时,限位件50在第一收紧部54与第二收紧部61的配合作用下,具有向插台30轴线方向运动的趋势。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限位件50的收紧效果。可以理解,可以仅设置第一收紧部54,不设第二收紧部61,同样可以实现收紧效果。
更进一步的,第一收紧部54为斜面,便于第一收紧部54的加工成型,并且具有较好的收紧效果;第二收紧部61为斜面,且第二收紧部61与第一收紧部54平行设置,便于第二收紧部61的加工成型,并且第一收紧部54与第二收紧部61配合具有较好的收紧效果。
具体而言,第一收紧部54相对于限位件50径向平面的倾斜角度为2°至80°,优选为30°至60°;及/或,第二收紧部61相对于限位件50径向平面的倾斜角度为2°至80°,优选为30°至60°。如此设置,既能够具有较好的收紧效果,又能够避免第一收紧部54及/或第二收紧部61具有尖锐的部分,造成应力集中等缺陷。
请一并参阅图23至图24,图23为灌胶后连接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所示B部的局部放大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套筒20与抗拉件60之间设有固化胶80。在第二套筒20与抗拉件60之间设置固化胶80,能够大幅增加连接结构100的机械强度,提高了连接结构100的使用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台30与抗拉件60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一灌胶通道81。如此设置,固化胶80能够沿第一灌胶通道81进入连接结构100内部,便于灌胶工序施工。
具体的,插台30对应于限位件50的部分设有第一卡齿组31,插台30对应于抗拉件60的部分为圆柱状。如此设置,既能够降低插台30的加工成本,又能够增加第一灌胶通道81的灌胶容量。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插台30对应于抗拉件60的部分也可以设有第一卡齿组31,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圆台形等,只要能够具有第一灌胶通道81即可。
进一步的,抗拉件60与限位件50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二灌胶通道82,第二灌胶通道82与第一灌胶通道81连通。如此设置,第二灌胶通道82的设置既能够保证弹性套筒40进行弹性扩张或弹性收缩,又能够为固化胶80提供流通通道,便于固化胶80流向连接结构100的内部。
更进一步的,弹性套筒40与第二套筒20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三灌胶通道83,第三灌胶通道83通过第二灌胶通道82与第一灌胶通道81连通。如此设置,在未灌胶前,第三灌胶通道83能够为弹性套筒40提供弹性收缩和弹性扩张的空间,在灌胶时,第一灌胶通道81、第二灌胶通道82和第三灌胶通道83相互连通,形成了固化胶80的流通通道,使得连接结构100主要的受力结构均能够灌入固化胶80,从而提高连接结构100的机械强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弹性套筒40沿轴线方向的高度小于限位件50沿轴向方向的高度。如此设置,便于固化胶80由第二灌胶通道82流向第三灌胶通道83。
进一步的,弹性套筒40相对靠近抗拉件6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流斜面43,且第一导流斜面43向第三灌胶通道83倾斜;及/或,限位件50相对靠近抗拉件6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流斜面56,第二导流斜面56向第三灌胶通道83倾斜。如此设置,更够进一步增加固化胶80由第二灌胶通道82流向第三灌胶通道83的速度,从而缩短施工时长。
请一并参阅图2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个实施方式,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结构100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第二个实施方式与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20、插台30的结构大致相同并可通用,其区别在于,采用基座70替代了弹性套筒40、限位件50及抗拉件60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20、插台30及基座70,插台30固定安装于第一套筒10,插台30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轴向方向排列的第一卡齿组31;基座70包括固定部71及连接于固定部71的多个翅片72,固定部71固定连接于第二套筒20,多个翅片72之间相互环绕设置,且翅片72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卡齿组31相互配合的第二卡齿组51;插台30能够通过翅片72的弹性扩展穿过多个翅片72所围设形成的开口,翅片72能够弹性收缩并围拢插台30,并使第一卡齿组31与第二卡齿组51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100,通过插台30上的第一卡齿组31与限位件50上的第二卡齿组51相互配合,形成了具有多个卡接处的多级限位结构,当多个连接结构100一起使用时,通过多级限位结构能够保证每个连接结构100都能够卡接定位,并且当某一处的卡齿断裂时,多级限位结构中的其他卡齿依然能够起到卡接定位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预制建筑桩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100相对于其他具有多个卡接定位处的连接结构来说,对原料材质的要求更低,制作成本更低,并且装配简单,便于在工地上使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台30的外径沿插台30的插入方向逐渐收缩;且翅片72围设形成的开口沿插台30的插入方向逐渐收缩。如此设置,便于插台30进入基座70内,尤其是当多个连接结构100配合使用时,能够极大地弥补施工误差,从而保证每个连接结构100都能够顺利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6至图28,图26为图25中插台30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图25中基座70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图27中基座70的剖视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台30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止挡凸块33,第一止挡凸块33能够限制插台30插入基座70的深度。如此设置,便于施工人员判断插台30是否已经安装到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部7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止挡凸块711,第二止挡凸块711能够限制固定部71伸入第二套筒20的深度。如此设置,便于施工人员判断基座70是否安装到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凸块33与第二止挡凸块711均为环形凸起。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止挡块与第二止挡凸块71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凸点等,只要能够起到止挡的作用即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卡齿组31包括多个第一卡齿311,第二卡齿组51包括多个第二卡齿511,第一卡齿311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卡齿511的个数。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插台30与基座70的配合更加灵活,尤其是多个连接结构100一起对接时,能够确保插台30被卡接固定。可以理解,根据实际工况需要,第一卡齿311的个数也可以小于第二卡齿511的个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部7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于第二套筒20。如此设置,基座70与第二套筒20之间安装紧固,并且安装方式简单,便于施工操作。可以理解,基座70与第二套筒20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如焊接、铆接、卡合固定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部71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712,安装孔712为六角安装孔、八角安装孔或十二角安装孔。如此设置,通过安装孔712能够配合外部安装工具安装基座70,缩短安装基座70所用时长。
作为优选,插台30相对远离第一套筒10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32。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便于插台30进入基座70内,尤其是当多个连接结构100配合使用时,导向斜面32的设置能够极大地弥补施工误差,从而保证每个连接结构100都能够顺利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翅片72的洛氏硬度小于等于固定部71的洛氏硬度。如此设置,翅片72的洛氏硬度较小,能够满足弹性扩张及弹性收缩时不会出现断裂,固定部71的洛氏硬度较大,与第二套筒20之间连接时不易变形。既可以保证插台30与基座70之间对接时不会破坏翅片72,又可以保证连接结构100的使用强度。
优选的,翅片72的洛氏硬度为HRC15至HRC55;及/或,固定部71的洛氏硬度为HRC40至HRC60。如此设置,既能够防止翅片72在弹性收缩及弹性扩张时不会出现裂纹,又能够保证翅片72在围拢插台30后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增加快速对接组件的承力能力;固定部71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增加快速对接组件的承力能力,同时固定部71在承受压力时不易变形,可以提高固定部71与快速对接机构中预埋元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快速对接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台30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卡齿组31,第一卡齿组31为螺旋卡齿312。通过插台30上的螺旋卡齿312,能够保证插台30与基座70之间至少有一处能够卡接。当多个连接结构100一起使用时,通过插台30上的螺旋卡齿312能够保证插台30与基座70之间至少有一处能够卡接,从而保证每个连接结构100都能够卡接定位,并且当某一处的螺旋卡齿312断裂时,螺旋卡齿312的其他位置依然能够起到卡接定位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预制建筑桩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螺旋卡齿31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3111,第一导向部3111倾斜设置于插台30的径向平面,第一导向部3111能够引导螺旋卡齿312穿设翅片72。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3111,能够增加插台30插入基座70时的顺畅性。
进一步的,第一导向部3111为斜面。如此设置,第一导向部3111加工简便,生产成本低,并且导向效果较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螺旋卡齿312相对背离第一导向部31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止挡部3112,第一止挡部3112能够止挡插台30从基座70中拔出。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插台30从限位件50中脱出,保证了连接结构100的使用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止挡部3112为平行于插台30径向平面的平面,且翅片72相对远离固定部71的端面为平行于插台30径向平面的平面。如此设置,便于第一止挡面及翅片72端面的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止挡效果较好。
请一并参阅图2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三个实施方式,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结构100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第三个实施方式与第二个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100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基座70上可以不设置第二卡齿组51。
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20、插台30及基座70,插台30固定安装于第一套筒10,插台30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卡齿组31,第一卡齿组31包括多个沿轴向方向排列的第一卡齿311;基座70包括固定部71及连接于固定部71的多个翅片72,固定部71固定连接于第二套筒20,多个翅片72之间相互环绕设置;插台30能够通过翅片72的弹性扩展穿过多个翅片72所围设形成的开口,翅片72能够弹性收缩并围拢插台30,其中一个第一卡齿311抵接于翅片72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100,通过插台30上的第一卡齿组31,具有多个能够与翅片72相互配合的卡接处。当多个连接结构100一起使用时,通过插台30上的多个第一卡齿311能够保证每个连接结构100都能够卡接定位,并且当某一处的第一卡齿311断裂时,其他第一卡齿311依然能够起到卡接定位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预制建筑桩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此外,连接结构100相对于其他具有多个卡接定位处的连接结构来说,对原料材质的要求更低,制作成本更低,并且装配简单,便于在工地上使用。
具体的,插台30上第一止挡块与第一卡齿组31之间的部分,可以是圆柱形,也可以是圆台形,如图31及图32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至少两根预制建筑桩及连接结构100,连接结构100为上述的连接结构100,第一套筒10与第二套筒20分别固设于两根预制建筑桩内,两根预制建筑桩通过连接结构100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结构中,两根预制建筑桩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并且连接可靠性高,抗拉强度高。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应用于预制建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台(30)、弹性套筒(40)及限位件(50),所述插台(30)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轴向方向排列的第一卡齿组(31);所述限位件(50)包括连接件(53)及多个分瓣单体(52),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分瓣单体(52)之间具有间隙,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分瓣单体(5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53)连接,且所述插台(30)在插入所述限位件(50)时能够破坏所述连接件(53)或使所述连接件(53)发生形变;多个所述分瓣单体(52)围设所述插台(30),所述分瓣单体(52)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齿组(31)相互配合的第二卡齿组(51);所述弹性套筒(40)套设多个所述分瓣单体(52),所述弹性套筒(40)通过弹性收缩能够使得多个所述分瓣单体(52)之间相互合拢,且所述第一卡齿组(31)与所述第二卡齿组(51)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3)位于两个所述分瓣单体(52)之间的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3)与所述分瓣单体(52)均为金属件,且所述插台(30)在插入所述限位件(50)时能够破坏所述连接件(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3)与所述分瓣单体(52)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3)设有预设断裂轨迹(531),且所述插台(30)在插入所述限位件(50)时能够沿所述预设断裂轨迹(531)破坏所述连接件(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设断裂轨迹(531)包括两个断裂凹槽,两个断裂凹槽分别开设于连接件(53)的内壁和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间隙中设置有两个连接件(53),两个所述连接件(53)分别位于所述分瓣单体(52)相对背离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3)位于所述分瓣单体(52)的外周壁上,且所述连接件(53)具有弹性,所述分瓣单体(52)在所述连接件(53)的作用下相互合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瓣单体(52)的外周壁沿径向方向开设有容置槽(521),所述连接件(53)容置于所述容置槽(521)中。
10.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预制建筑桩及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套筒(10)及第二套筒(20),所述插台(30)固定安装于第一套筒(10),所述弹性套筒(40)及所述限位件(50)容置于所述第二套筒(20);所述第一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20)分别固设于两根预制建筑桩内,两根所述预制建筑桩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34431.7U CN214033690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34431.7U CN214033690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33690U true CN214033690U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7359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34431.7U Active CN214033690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33690U (zh) |
-
2020
- 2020-11-13 CN CN202022634431.7U patent/CN2140336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033695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US7073997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olding a piece in a bore | |
CN214033688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4033696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KR102581591B1 (ko) | 관 연결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phc 파일 구조체 | |
CN214033690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US20040022600A1 (en) | Device for holding a piece in a bore | |
CN214033692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4033691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6865122U (zh) | 插接结构及预制桩连接机构 | |
CN214033693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4033689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4033694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4033699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6865115U (zh) | 插接结构及预制桩连接机构 | |
CN214033698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4033697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4033687U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9062500U (zh) | 球阀 | |
CN114592501A (zh) | 插接结构及预制桩连接机构 | |
CN112392038A (zh) |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216865112U (zh) | 插接配合组件、插接结构及预制桩连接机构 | |
CN216865114U (zh) | 插接结构及预制桩连接机构 | |
CN216865111U (zh) | 插接配合组件、插接结构及预制桩连接机构 | |
CN117628294A (zh) | 连接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