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7768U - 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7768U
CN214017768U CN202022653326.8U CN202022653326U CN214017768U CN 214017768 U CN214017768 U CN 214017768U CN 202022653326 U CN202022653326 U CN 202022653326U CN 214017768 U CN214017768 U CN 214017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holding forceps
fixed block
bone holding
vertebra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533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雪明
房志刚
花金锦
韦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533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7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7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7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用来固定在手术床体两侧的固定框架机构、用来夹持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持骨机构,以及用来调节持骨机构的升降调节复位机构,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机构和持骨机构装配连接,且通过升降调节复位机构调节持骨机构的高度,当持骨机构夹持滑脱椎体两端的横突后,锁紧持骨机构,并由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对持骨机构连同夹持的椎体同步进行提升,实现滑脱椎体的提拉复位。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提拉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方式达到滑脱椎体复位的目的,取代了已有技术中利用椎弓根钉复位。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拉复位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骨科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脊柱椎体错位、脊柱侧弯是较为常见的骨科临床复位表现,由于错位、侧弯的椎体压迫神经或者脊柱不稳引起的组织张力过大,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感,因此椎体复位和脊柱的矫正是建立于恢复位移椎体的解剖位置,脊柱内外平衡,缓解脊柱周边压力,使之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解除椎体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基础上的一种复位治疗手术。
椎体复位手术在骨科手术中应用很普遍,优点是手术简单、结构稳定。传统技术中椎体复位预先将椎弓根钉植入椎体的椎弓根内,然后通过提拉复位工具进行提拉作业,直至病患的滑脱椎体恢复原位。但是,这种结构的髓内钉还具有以下缺陷:第一,由于常规手术方法原理是通过提拉椎体来对病患椎体进行复位,但是如果椎体存在骨质疏松现象,则该方案失效;第二,传统手术方案需要多种器械配合,手术难度增大;第三,传统手术方案需要对病患椎体进行打孔,将椎弓根螺钉植入体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大;第四,传统手术方案需要操作者对错位椎体不断进行提拉,对操作者体能消耗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提拉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方式达到滑脱椎体复位的目的,取代了已有技术中利用椎弓根钉复位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用来固定在手术床体两侧的固定框架机构、用来夹持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持骨机构,以及用来调节持骨机构的升降调节复位机构,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机构和持骨机构装配连接,且通过升降调节复位机构调节持骨机构的高度,当持骨机构夹持滑脱椎体两端的横突后,锁紧持骨机构,并由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对持骨机构连同夹持的椎体同步进行提升,实现滑脱椎体的提拉复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框架机构包括固定块、连接杆、横杆、连接杆锁紧手柄和固定块锁紧手柄,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有固定块锁紧手柄,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杆的一端装配连接,且所述固定块与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锁紧手柄锁定为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框架机构还包括调节基座和固定块止转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插入调节基座设有的插孔内,且固定块套在调节基座一端的外周,所述调节基座设在固定块止转套的内腔中,且固定止转套与固定块相抵接;
所述固定块设有床框卡槽,其顶部设有拧入床框卡槽内的第一锁紧销轴,所述第一锁紧销轴与固定块锁紧手柄铰接连接,当固定块卡装在床框时,转动固定块锁紧手柄,使第一锁紧销轴的端面与床框相抵接,将固定块与床框紧定为一体;
所述调节基座的外侧端面上设有拧入插孔内的第二锁紧销轴,所述连接杆锁紧手柄与第二锁紧销轴铰接连接,转动连接杆锁紧手柄,使第二锁紧销轴的端面与调节基座的插孔内的连接杆相抵,将连接杆与调节基座紧定为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且靠近床框卡槽处设有导向翻边,所述固定块设有止转齿,所述固定止转套设有止转齿槽,所述止转齿与止转齿槽啮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框架机构还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连接套管,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套管套装在连接头的外周,且连接头上并位于连接套管的外侧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并紧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框架机构包括横杆,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包括滑块、螺纹拉杆、拉杆套管、止退卡环、旋紧螺母和提升手柄,所述拉杆套管的内壁上并沿其圆周方向上设有卡槽,所述旋紧螺母与止退卡环固定连接,所述止退卡环套装在螺纹拉杆的一端,拉杆套管设在螺纹拉杆和止退卡环的外周,且止退卡环的下部边缘处卡在拉杆套管的卡槽内,所述拉杆套管的外壁与滑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套装在横杆上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螺纹拉杆一端的端部设有提升手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包括螺纹拉杆,所述持骨机构包括第一持骨钳、第二持骨钳、持骨钳锁杆、持骨钳锁头和限位挡块,所述第一持骨钳和第二持骨钳铰接连接,所述螺纹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持骨钳固定连接,所述持骨钳锁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持骨钳转动连接,持骨钳锁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持骨钳的尾部外,所述持骨钳锁头和限位挡块均设在持骨钳锁杆上,且持骨钳锁头位于第二持骨钳的外侧,所述限位挡块位于第一持骨钳和第二持骨钳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持骨钳和第二持骨钳的内侧分别设有防滑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持骨钳和第二持骨钳上分别设有用来勾住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锥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持骨钳的尾部设有铰接头,所述第二持骨钳的尾部设有持骨钳锁杆连接头,且持骨钳锁杆连接头具有腰圆形通孔,所述持骨钳锁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铰接头转动连接,持骨钳锁杆的另一端穿过持骨钳锁杆连接头的腰圆形通孔外。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用来固定在手术床体两侧的固定框架机构、用来夹持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持骨机构,以及用来调节持骨机构的升降调节复位机构,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机构和持骨机构装配连接,且通过升降调节复位机构调节持骨机构的高度,当持骨机构夹持滑脱椎体两端的横突后,锁紧持骨机构,并由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对持骨机构连同夹持的椎体同步进行提升,实现滑脱椎体的提拉复位,具体操作过程是:待患者趴在手术床上后,根据患者的生理结构参数,确定固定框架机构固定在手术床体两侧的位置,预先将所述固定框架机构固定在手术床体的两侧,进一步调整固定框架机构的高度,暴露滑脱椎体,利用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将持骨机构机构下降并达到滑脱椎体两端横突下方,锁紧持骨机构,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对持骨机构连同夹持的椎体同步进行提升,实现滑脱椎体的提拉复位,本实用新型取代已有技术中利用椎弓根钉对滑脱椎体复位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第一,即使椎体存在骨质疏松现象,也不会影响手术操作,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失效;第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提拉复位系统后,不需要多种器械辅助配合,降低了手术难度,也降低了手术费用,第三,本实用新型不仅操作方便,不需要操作者对错位椎体不断进行提拉,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固定框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升降调节复位机构和持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止退卡环和旋紧螺母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包括用来固定在手术床体两侧的固定框架机构1、用来夹持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持骨机构3,以及用来调节持骨机构3的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机构1和持骨机构3装配连接,且通过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调节持骨机构3的高度,当持骨机构3夹持滑脱椎体两端的横突后,锁紧持骨机构3,并由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对持骨机构3连同夹持的椎体同步进行提升,实现滑脱椎体的提拉复位。
如图1、4、7所示,为了方便将本实用新型与手术床体固定为一体,所述固定框架机构1包括固定块11、连接杆12、横杆13、连接杆锁紧手柄14和固定块锁紧手柄15,所述固定块11的顶部设有固定块锁紧手柄15,所述横杆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杆12的一端装配连接,且所述固定块11与连接杆1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锁紧手柄14锁定为一体。使用时,手术床体两侧的床框上分别卡装固定块11,利用固定块锁紧手柄15将固定块与床框紧定为一体,然后调整连接杆的高度后,再旋紧连接杆锁紧手柄14使连接杆12与固定块11紧定为一体,保证固定框架机构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便于后续椎体提拉复位做基础。
如图3、4所示,为了方便调整固定块的角度以及防止固定块发生旋转,所述固定框架机构1还包括调节基座16和固定块止转套17,所述连接杆12的另一端插入调节基座16设有的插孔内,且固定块11套在调节基座16一端的外周,所述调节基座16设在固定块止转套17的内腔中,且固定止转套17与固定块11相抵接,根据实际手术需要,可以预先转动调节基座16上固定块11,然后将固定止转套17与固定块11相抵,实现固定块11安装角度能够自由的调节;
所述固定块11设有床框卡槽111,其顶部设有拧入床框卡槽111内的第一锁紧销轴112,所述第一锁紧销轴112与固定块锁紧手柄15铰接连接,当固定块11卡装在床框时,转动固定块锁紧手柄15,使第一锁紧销轴112的端面与床框相抵接,将固定块11与床框紧定为一体,调整好固定块11的安装角度后,旋紧固定块锁紧手柄15,使得第一锁紧销轴112的端面与床框相抵,最后转动固定块锁紧手柄15;
所述调节基座16的外侧端面上设有拧入插孔内的第二锁紧销轴161,所述连接杆锁紧手柄14与第二锁紧销轴161铰接连接,转动连接杆锁紧手柄14,使第二锁紧销轴161的端面与调节基座16的插孔内的连接杆12相抵,将连接杆12与调节基座16紧定为一体。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将固定块11卡在床框并能抱紧,防止脱落,所述固定块11的底部且靠近床框卡槽111处设有导向翻边113,所述固定块11设有止转齿114,所述固定止转套17设有止转齿槽171,所述止转齿114与止转齿槽171啮合,为了进一步确保固定块11不会发生转动,对其进行限位锁定,所述固定止转套17的止转齿槽171与固定块11的止转齿114相配合。
如图1、2、7所示,为了方便将横杆和连接杆快速装配,所述固定框架机构1还包括连接头18,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设有与其互为一体或固定连接的连接套管121,所述横杆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头18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套管121套装在连接头15的外周,且连接头18上并位于连接套管121的外侧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并紧套19,为了方便术后收纳、消毒,待手术结束后,将所述固定块11从床框取下,松动并紧套19,使连接套管121相对连接头18转动,这样,可以将横杆13两端的连接杆12转动收纳,不仅减小占用空间,而且方便收纳,同时也方便后续消毒。
如图1、5、7所示,为了方便调节持骨机构的高度,所述固定框架机构1包括横杆13,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包括滑块21、螺纹拉杆22、拉杆套管23、止退卡环24、旋紧螺母25和提升手柄26,所述拉杆套管23的内壁上并沿其圆周方向上设有卡槽,所述旋紧螺母25与止退卡环24固定连接,所述止退卡环24套装在螺纹拉杆22的一端,拉杆套管23设在螺纹拉杆22和止退卡环24的外周,且止退卡环24的下部边缘处卡在拉杆套管23的卡槽内,所述拉杆套管23的外壁与滑块21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21套装在横杆13上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螺纹拉杆22一端的端部设有提升手柄26。所述止退卡环24与旋紧螺母25固定连接或互为一体,所述止退卡环24的下部边缘处设有与其互为一体或固定连接的凸起,该凸起卡在拉杆套管23的卡槽内,可使凸起在卡槽内相对转动。使用时,所述滑块21沿着横杆13滑动,调整持骨机构3整体位置,使其位于滑脱椎体的正上方,旋转提升手柄26,所述拉杆套管23固定不动,且螺纹拉杆22相对拉杆套管23转动并能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持骨机构3整体移动。
如图1、7所示,为了能够快速勾住椎体两端的横突,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包括螺纹拉杆22,所述持骨机构3包括第一持骨钳31、第二持骨钳32、持骨钳锁杆33、持骨钳锁头34和限位挡块35,所述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铰接连接,所述螺纹拉杆22的另一端与第一持骨钳31固定连接,所述持骨钳锁杆3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持骨钳31转动连接,持骨钳锁杆3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持骨钳32的尾部外,所述持骨钳锁头34和限位挡块35均设在持骨钳锁杆33上,且持骨钳锁头34位于第二持骨钳32的外侧,所述限位挡块35位于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之间,使用时,转动螺纹拉杆22,使得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达到滑脱椎体两端横突下方,然后提升螺纹拉杆22,直至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与横突相抵,确保所述持骨钳锁头34和限位挡块35抵在第二持骨钳32的两侧,完成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的锁紧定位,再进一步提升螺纹拉杆22,实现滑脱椎体的提拉复位。
如图7所示,为了增加持骨钳钳在椎体两侧的摩擦力,防止发生滑落,所述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的内侧分别设有防滑槽36。
如图7所示,为了方便刺破病患的人体组织,使锥刺能够勾住横突,所述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上分别设有用来勾住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锥刺37。
如图1、7所示,为了方便保证持骨钳的开合角度,对其进行锁紧定位,所述第一持骨钳31的尾部设有铰接头311,所述第二持骨钳32的尾部设有持骨钳锁杆连接头321,且持骨钳锁杆连接头321具有腰圆形通孔,所述持骨钳锁杆3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铰接头311转动连接,持骨钳锁杆33的另一端穿过持骨钳锁杆连接头321的腰圆形通孔外。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固定框架机构1固定在床体两侧;
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好所述固定块11的安装角度后,将固定块11卡装在手术床体两侧的床框上,旋紧固定块锁紧手柄15,使得第一锁紧销轴112的端面与床框相抵,最后转动固定块锁紧手柄15,利用固定块锁紧手柄15将固定块与床框紧定为一体,
调整连接杆12的高度后,转动连接杆锁紧手柄14,使第二锁紧销轴161的端面与调节基座16的插孔内的连接杆12相抵,将连接杆12与调节基座16紧定为一体,所述固定止转套17的止转齿槽171与固定块11的止转齿114相配合,进一步确保固定块11不会发生转动,对其进行限位锁定,保证固定框架机构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便于后续椎体提拉复位做基础。
第二步:椎体提拉复位;
所述滑块21沿着横杆13滑动,调整持骨机构3整体位置,使其位于滑脱椎体4的正上方,旋转提升手柄26,所述拉杆套管23固定不动,且螺纹拉杆22相对拉杆套管23转动并能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持骨机构3整体移动;
接着,转动螺纹拉杆22,使得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达到滑脱椎体4两端横突下方,然后提升螺纹拉杆22,直至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上的锥刺37与椎体4的横突相抵,然后确保所述持骨钳锁头34和限位挡块35抵在第二持骨钳32的两侧,完成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的锁紧定位,再进一步提升螺纹拉杆22,实现滑脱椎体的提拉复位。
本实用新型取代已有技术中利用椎弓根钉对滑脱椎体复位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第一,即使椎体存在骨质疏松现象,也不会影响手术操作,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失效;第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提拉复位系统后,不需要多种器械辅助配合,降低了手术难度,也降低了手术费用,第三,本实用新型不仅操作方便,不需要操作者对错位椎体不断进行提拉,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固定在手术床体两侧的固定框架机构(1)、用来夹持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持骨机构(3),以及用来调节持骨机构(3)的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机构(1)和持骨机构(3)装配连接,且通过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调节持骨机构(3)的高度,当持骨机构(3)夹持滑脱椎体两端的横突后,锁紧持骨机构(3),并由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对持骨机构(3)连同夹持的椎体同步进行提升,实现滑脱椎体的提拉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机构(1)包括固定块(11)、连接杆(12)、横杆(13)、连接杆锁紧手柄(14)和固定块锁紧手柄(15),所述固定块(11)的顶部设有固定块锁紧手柄(15),所述横杆(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杆(12)的一端装配连接,且所述固定块(11)与连接杆(1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锁紧手柄(14)锁定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机构(1)还包括调节基座(16)和固定块止转套(17),所述连接杆(12)的另一端插入调节基座(16)设有的插孔内,且固定块(11)套在调节基座(16)一端的外周,所述调节基座(16)设在固定块止转套(17)的内腔中,且固定块止转套(17)与固定块(11)相抵接;
所述固定块(11)设有床框卡槽(111),其顶部设有拧入床框卡槽(111)内的第一锁紧销轴(112),所述第一锁紧销轴(112)与固定块锁紧手柄(15)铰接连接,当固定块(11)卡装在床框时,转动固定块锁紧手柄(15),使第一锁紧销轴(112)的端面与床框相抵接,将固定块(11)与床框紧定为一体;
所述调节基座(16)的外侧端面上设有拧入插孔内的第二锁紧销轴(161),所述连接杆锁紧手柄(14)与第二锁紧销轴(161)铰接连接,转动连接杆锁紧手柄(14),使第二锁紧销轴(161)的端面与调节基座(16)的插孔内的连接杆(12)相抵,将连接杆(12)与调节基座(16)紧定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1)的底部且靠近床框卡槽(111)处设有导向翻边(113),所述固定块(11)设有止转齿(114),所述固定块止转套(17)设有止转齿槽(171),所述止转齿(114)与止转齿槽(171)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机构(1)还包括连接头(18),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设有连接套管(121),所述横杆(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头(18)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套管(121)套装在连接头(18)的外周,且连接头(18)上并位于连接套管(121)的外侧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并紧套(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机构(1)包括横杆(13),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包括滑块(21)、螺纹拉杆(22)、拉杆套管(23)、止退卡环(24)、旋紧螺母(25)和提升手柄(26),所述拉杆套管(23)的内壁上并沿其圆周方向上设有卡槽,所述旋紧螺母(25)与止退卡环(24)固定连接,所述止退卡环(24)套装在螺纹拉杆(22)的一端,拉杆套管(23)设在螺纹拉杆(22)和止退卡环(24)的外周,且止退卡环(24)的下部边缘处卡在拉杆套管(23)的卡槽内,所述拉杆套管(23)的外壁与滑块(21)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21)套装在横杆(13)上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螺纹拉杆(22)一端的端部设有提升手柄(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复位机构(2)包括螺纹拉杆(22),所述持骨机构(3)包括第一持骨钳(31)、第二持骨钳(32)、持骨钳锁杆(33)、持骨钳锁头(34)和限位挡块(35),所述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铰接连接,所述螺纹拉杆(22)的另一端与第一持骨钳(31)固定连接,所述持骨钳锁杆(3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持骨钳(31)转动连接,持骨钳锁杆(3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持骨钳(32)的尾部外,所述持骨钳锁头(34)和限位挡块(35)均设在持骨钳锁杆(33)上,且持骨钳锁头(34)位于第二持骨钳(32)的外侧,所述限位挡块(35)位于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的内侧分别设有防滑槽(3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骨钳(31)和第二持骨钳(32)上分别设有用来勾住滑脱椎体两端横突的锥刺(37)。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骨钳(31)的尾部设有铰接头(311),所述第二持骨钳(32)的尾部设有持骨钳锁杆连接头(321),且持骨钳锁杆连接头(321)具有腰圆形通孔,所述持骨钳锁杆(3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铰接头(311)转动连接,持骨钳锁杆(33)的另一端穿过持骨钳锁杆连接头(321)的腰圆形通孔外。
CN202022653326.8U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Active CN214017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3326.8U CN214017768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3326.8U CN214017768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7768U true CN214017768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60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53326.8U Active CN214017768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7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200164A1 (en) Medical system, system parts and method for spatially adjusting an aiming device to a body implant
WO2018228432A1 (zh) 一种多功能骨折复位导向钳
CN110897703A (zh) 一种用于骨科的手术取钉装置
WO2022121556A1 (zh) 单杆四钉骨折外固定架
CN214017768U (zh) 一种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CN104490459A (zh) 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装置
CN112206046A (zh) 新型椎体提拉复位系统
CN108652730B (zh) 一种植入式脊柱侧弯手术辅助可调弯折板
CN217611199U (zh) 一种骨科脊柱手术拉钩
CN215018733U (zh) 单杆四钉骨折外固定架
WO2022073387A1 (zh) 单杆双钉外固定架
CN213641011U (zh) 骨科手术拉钩放置支架
CN211934454U (zh) 一种小儿骨科牵引弓
CN211512010U (zh) 一种内置式颅骨牵引器
CN209933383U (zh) 医用托手架
CN220089606U (zh) 夹持器及脊柱矫形外固定架
CN207012235U (zh) 一种椎弓根固定系统用安装工具
CN207306851U (zh) 一种四肢手术野皮肤消毒支撑装置
CN204446071U (zh) 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装置
CN216136012U (zh) 一种腰椎螺钉植入导向装置
CN211560310U (zh) 一种内置式颅眶牵引器
CN212281575U (zh) 一种弹夹式骨牵引弓
CN215079475U (zh) 一种医用定位牵引弓
CN213489228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骨科用取钉器
CN218045209U (zh) 脑部撑开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