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4208U -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4208U
CN214014208U CN202023345243.9U CN202023345243U CN214014208U CN 214014208 U CN214014208 U CN 214014208U CN 202023345243 U CN202023345243 U CN 202023345243U CN 214014208 U CN214014208 U CN 214014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et
switch circuit
pow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52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子睿
刘延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52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4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4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4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通过第一开关电路当导通时根据电源输出的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压,按键电路断开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置于第一电平状态以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接通时对储能电路进行放电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置于第二电平状态以驱动第一开关电路断开,储能电路根据第一电压进行充电并输出充电电压,第二开关电路基于充电电压导通用电负载的供电回路,并当储能电路放电至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关断供电回路,限流电路对储能电路的放电电流进行限流,实现通过对按键电路进行持续第一时长的接通操控来实现对用电负载的复位,无需通过处理器复位实现对用电负载的复位,使用电负载的复位不受限于处理器的控制。

Description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外设复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外设用电负载进行复位,需要依靠处理器对用电负载的操作因此在当处理器出现死机或者故障的时候就无法通过处理器的操作对用电负载进行复位,这使得用电负载的复位功能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位电路,旨在解决传统对外设的用电负载的复位功能受限于处理器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位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电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配置为当导通时根据所述电源输出的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压;
按键电路,与电源地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配置为当断开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置于第一电平状态以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当接通时对输出充电电压的储能电路进行放电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置于第二电平状态以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断开;
所述储能电路,与所述电源地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进行充电并输出所述充电电压;
第二开关电路,与所述电源地、所述储能电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配置为基于所述充电电压导通用电负载的供电回路,并当所述储能电路放电至所述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关断所述供电回路;以及
限流电路,与所述按键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储能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连接,配置为对所述储能电路的放电电流进行限流;
其中,所述供电回路包括用电负载、所述电源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电路。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限流电路的放电电流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限流电路的放电电流输出端。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一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电压输出端。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充电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电源地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信号地连接。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电容;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储能电路的电源地端。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用电负载共接于电源地,所述供电回路包括电池电压的工作回路和用电负载的上电回路,所述工作回路包括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所述上电回路包括所述电源和所述用电负载;
所述电源还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电源配置为当电池电压的工作回路导通时将所述电池电压转换成所述输入电压并输出至所述上电回路;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充电电压导通所述工作回路,并当所述储能电路放电至所述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关断所述工作回路。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包括蓄能组件和变压芯片;
所述蓄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电源地连接,所述蓄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变压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芯片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输出端,所述变压芯片的公共接地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与所述电源地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复位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所述用电负载、处理器以及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复位装置;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按键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脉冲信号进行响应;
所述按键电路还配置为根据单次接通和断开输出所述脉冲信号。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所述处理器具体配置为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进行复位以使所述用电负载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第一开关电路当导通时根据电源输出的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压,按键电路当断开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置于第一电平状态以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当接通时对充电电压进行放电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置于第二电平状态以驱动第一开关电路断开,储能电路根据第一电压进行充电并输出充电电压,第二开关电路基于充电电压导通用电负载的供电回路,并当储能电路放电至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关断供电回路,限流电路对充电电压的放电电流进行限流,实现通过对按键电路进行持续第一时长的接通操控来实现对用电负载的复位,无需通过与用电负载连接的处理器复位才能实现对用电负载的复位,使用电负载的复位不受限于处理器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的第一示例原理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的第一示例原理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的第二示例原理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的第二示例原理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第一示例原理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第二示例原理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示例原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的第一示例原理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复位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10、按键电路120、储能电路130、第二开关电路140以及限流电路150。
第一开关电路110,与电源160的正极连接,配置为当导通时根据电源160输出的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压。
按键电路120,与电源地和第一开关电路110连接,配置为当断开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10的控制端置于第一电平状态以驱动第一开关电路110导通,当接通时对输出充电电压的储能电路进行放电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10的控制端置于第二电平状态以驱动第一开关电路110断开。充电电压进行放电的放电回路包括储能电路130、限流电路150和按键电路120。
储能电路130,与电源地和第一开关电路110连接,配置为根据第一电压进行充电并输出充电电压。
第二开关电路140,与电源地、储能电路130以及第一开关电路110连接,配置为基于充电电压导通用电负载200的供电回路,并当储能电路放电至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关断供电回路。
限流电路150,与按键电路120、第一开关电路110、储能电路130以及第二开关电路140连接,配置为对储能电路的放电电流进行限流。
其中,供电回路包括用电负载200、电源160以及第二开关电路140。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用电负载200进行复位时,对按键电路120进行操控使按键电路120持续接通第一时长,以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10的控制端置于第二电平状态以使第一开关电路110断开,并对储能电路130输出的充电电压进行放电,储能电路130通过限流电路150进行放电,当储能电路130放电第一时长后,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以使第二开关电路140关断用电负载200、电源160以及第二开关电路140构成的供电回路,进而使电源160停止对用电负载200供电以使用电负载200下电停止工作,在用电负载200下电之后,停止对按键电路120进行操控,以使按键电路120恢复断开,以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10的控制端置于第一电平状态以使第一开关电路110导通,第一开关电路110导通时根据电源160输出的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压至储能电路130,且储能电路130根据第一电压进行充电并输出充电电压至第二开关电路140,当充电电压大于预设值时第二开关电路140导通供电回路,此时电源160恢复对用电负载200供电,用电负载200上电工作,从而通过对按键电路120进行持续第一时长的接通操控来实现对用电负载200的复位,无需通过与用电负载200连接的处理器300复位才能实现对用电负载200的复位,使用电负载200的复位不受限于处理器300的控制,另外对按键电路120进行接通操控不足第一时长时,放电电压放电后的电压没有低于预设值,因此供电回路不会被关断,因此不会使用电负载200断电复位,因此能够避免因为对按键电路120的误操作导致用电负载200的复位,而且因为对按键电路120进行接通操控不足第一时长不会使用电负载200复位,因此按键电路120不足第一时长的操控可以用于对其它设备的逻辑控制,例如不足第一时长的单次的按键操控用于控制其它设备,而该单次的按键操控不会使本实施例的复位电路对用电负载200进行复位控制,另外,通过限流电路150能够使得储能电路放电至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的第一时长能够有效避开按键电路120的短暂操作导致的用电负载200误复位情况。
请参阅图2,其中一实施例中,限流电路150包括第一电阻R1。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限流电路150的放电电流输入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限流电路150的放电电流输出端。
请参阅图2,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110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场效应管Q1。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且连接至第一开关电路110的控制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至第一开关电路110的输入电压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至第一开关电路110的第一电压输出端。
请参阅图2,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140包括第二场效应管Q2。
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至第二开关电路140的充电电压输入端,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至第二开关电路140的电源地端,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信号地连接。
请参阅图2,其中一实施例中,储能电路130包括电容C1。
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至储能电路130的第一电压输入端,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至储能电路130的电源地端。
请参阅图2,其中一实施例中,按键电路120包括按键开关KEY,按键开关KEY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地,按键开关KEY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开关电路110的控制端。
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对图2所示的复位电路进行说明,当需要对用电负载200进行复位时,按下按键开关KEY以使按键开关KEY导通,按键开关KEY导通时,电源160的负极(电源地)通过按键开关KEY输出低电平作用在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以使第一场效应管Q1关断,电源160的正极输出的输入电压停止对电容C1进行充电,且电容C1通过第一电阻R1放电,电容C1作用在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的电压(充电电压)变小,当持续第一时长按下按键开关KEY后,第二场效应管Q2截止,此时电源160、用电负载200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2构成的供电回路断开,用电负载200断电停止工作,此时停止按下按键开关KEY以使按键开关KEY断开,当按键开关KEY处于断开时,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源160的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电源160的正极输出的输入电压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一场效应管Q1转换成充电电压对电容C1进行充电以使电容C1作用在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的电压变大,当电容C1充电第三时长后,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此时供电回路导通,电源160的正极输出的输入电压作用在用电负载200,以使用电负载200重新上电工作,从而实现对用电负载200的复位。
其中,通过使第一电阻R1的阻值足够大,以使电容C1的放电至第二场效应管Q2截止的第一时长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按键开关KEY小于第一时长的操作不会导致第二场效应管Q2截止从而导致用电负载200断电,因此按键开关KEY小于第一时长的操作可以用于其它设备的操控而不会影响到用电负载200;通过使第三电阻R3的阻值足够小,使得导通第一时长的按键开关KEY断开之后,输入电压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一场效应管Q1对电容C1进行充电能够使电容C1的电压迅速上升到使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以使按键开关KEY断开之后能够很快恢复对用电负载200的供电。
请参阅图3,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140和用电负载200共接于电源地,供电回路包括电池电压的工作回路和用电负载200的上电回路,工作回路包括电源160和第二开关电路140,上电回路包括电源160和用电负载200;
电源160还与第二开关电路140连接,电源160配置为当电池电压的工作回路导通时将电池电压转换成输入电压并输出至上电回路;
第二开关电路具体配置为基于充电电压导通工作回路,并当储能电路放电至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关断工作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基于充电电压导通工作回路,以使电源160在工作回路导通使将电池电压转换成输入电压并输出至上电回路,以使用电负载200通过上电回路上电工作,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电源160的输出来控制用电负载200的上电和下电。
请参阅图4,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源160包括蓄能组件BAT和变压芯片U1;
蓄能组件BAT的负极与电源地连接,蓄能组件BAT的正极与变压芯片U1的输入端IN连接,变压芯片U1的输出端OUT连接至电源160的输入电压输出端,变压芯片U1的公共接地端VSS通过第二开关电路140与电源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蓄能组件BAT的负极与电源地共接,当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时,蓄能组件BAT、变压芯片U1的输入端IN以及变压芯片U1的公共接地端VSS构成的工作回路导通,使变压芯片U1上电工作,变压芯片U1将蓄能组件BAT的正极输出的电池电压转变为输入电压且经变压芯片U1的输出端OUT输出,以使电源160能够输出适合用电负载200电压等级的输入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复位装置,包括如上列任一实施例的复位电路,因为本实施例的复位装置包括如上列任一实施例的复位电路,因此本实施例的复位装置至少包含上列任一实施例的复位电路对应的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用电负载200、处理器300以及如上列任一实施例的复位装置,因为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包括如上列任一实施例的复位装置,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至少包含上列任一实施例的复位装置对应的有益效果。
处理器300与按键电路120连接,配置为根据脉冲信号进行响应。
按键电路120还配置为根据单次接通和断开输出脉冲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电路120根据单次接通和断开输出脉冲信号至处理器300以使处理器300进行响应。
其中,按键电路120根据单次接通和断开输出脉冲信号的接通和断开的间隔要短于储能电路放电至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所需的第一时长,处理器300可以根据单次脉冲进行响应、根据多次脉冲进行响应或根据第二时长的单次脉冲进行响应。
请参阅图6,其中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0还与用电负载200连接。
处理器300具体配置为根据脉冲信号进行复位以使用电负载200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300与用电负载200连接以驱动用电负载200,处理器300还根据脉冲信号进行复位以使用电负载200复位。
请参阅图7,其中一实施例中,按键开关KEY的第二端连接至按键电路120的脉冲信号输出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开关电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配置为当导通时根据所述电源输出的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压;
按键电路,与电源地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配置为当断开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置于第一电平状态以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当接通时对输出充电电压的储能电路进行放电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置于第二电平状态以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断开;
所述储能电路,与所述电源地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进行充电并输出所述充电电压;
第二开关电路,与所述电源地、所述储能电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配置为基于所述充电电压导通用电负载的供电回路,并当所述储能电路放电至所述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关断所述供电回路;以及
限流电路,与所述按键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储能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连接,配置为对所述储能电路的充电电压的放电电流进行限流;
其中,所述供电回路包括用电负载、所述电源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限流电路的放电电流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限流电路的放电电流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一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电压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充电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电源地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信号地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储能电路的电源地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用电负载共接于电源地,所述供电回路包括电池电压的工作回路和用电负载的上电回路,所述工作回路包括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所述上电回路包括所述电源和所述用电负载;
所述电源还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电源配置为当电池电压的工作回路导通时将所述电池电压转换成所述输入电压并输出至所述上电回路;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充电电压导通所述工作回路,并当所述储能电路放电至所述充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关断所述工作回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蓄能组件和变压芯片;
所述蓄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电源地连接,所述蓄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变压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芯片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输出端,所述变压芯片的公共接地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与所述电源地连接。
8.一种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
9.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用电负载、处理器以及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位装置;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按键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脉冲信号进行响应;
所述按键电路还配置为根据单次接通和断开输出所述脉冲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所述处理器具体配置为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进行复位以使所述用电负载复位。
CN202023345243.9U 2020-12-31 2020-12-31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Active CN214014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5243.9U CN214014208U (zh) 2020-12-31 2020-12-31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5243.9U CN214014208U (zh) 2020-12-31 2020-12-31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4208U true CN214014208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4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5243.9U Active CN214014208U (zh) 2020-12-31 2020-12-31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4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5043A (zh) * 2021-11-27 2022-03-01 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cu复位系统及具有其的后备电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5043A (zh) * 2021-11-27 2022-03-01 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cu复位系统及具有其的后备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3915U (zh) 零待机功耗的按键开关控制电路
CN109004818B (zh) 本质安全型直流容性负载缓启动装置
CN111564889B (zh) 防止电池组装带电操作电路
CN102904329A (zh) 电源管理电路
CN214014208U (zh)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WO2021258366A1 (zh) 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化学装置
CN210780130U (zh) 电源关断控制电路
CN213027985U (zh) 一种一键开关机电路
CN205015670U (zh) 一种双电源供电及断电时序控制装置
CN204031110U (zh) 直流电子开关和电子设备
CN110545097B (zh) 一种低压脉冲触发控制的无触点开关电路
CN210157164U (zh) 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
CN219107098U (zh) 一种预放电电路
CN201497947U (zh) 一种嵌入式芯片的电源管理电路
CN106585408B (zh) 一种电动车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15378451U (zh) 供电电路、供电装置以及显示屏
CN216490434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频开关切换的前级驱动电路
CN214674448U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9739994U (zh) 一种供电关断电路及供电电路
CN218724535U (zh) 一种低功耗多功能雷达水位计
CN212183099U (zh) 一种基于555芯片和场效应管的负载短路保护电路
CN215528603U (zh) 一种恒流泄放电路
CN220964322U (zh) 一种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CN216561698U (zh) 一种开关机电路与电子设备
CN215071671U (zh) 一种电池输出电流过载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