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8194U -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8194U
CN214008194U CN202021914554.XU CN202021914554U CN214008194U CN 214008194 U CN214008194 U CN 214008194U CN 202021914554 U CN202021914554 U CN 202021914554U CN 214008194 U CN214008194 U CN 214008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valve core
medium
valve
pressure re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145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志彬
张思远
杨永刚
王喜良
李欢
李莹
刘耀林
范宇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jian Spaceflight Technology Co ltd
Land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jian Spaceflight Technology Co ltd
Land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jian Spaceflight Technology Co ltd, Land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jian Spacef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145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8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8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8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所述密封装置包含减压阀主体和密封机构,减压阀主体上设有介质入口通道、介质出口通道、通道体、阀芯和阀座;外部介质通过所述介质入口通道经过间隙后,一部分通过介质出口通道排出,另一部分进入所述通道体内,以带动阀芯向阀座方向移动,来调节阀芯与阀座之间接触距离,实现介质出口通道压力恒定;密封机构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所述介质入口通道与间隙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整个装置可靠性高、密封严谨,且结构优化,改善火箭发动机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姿控动力系统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运载火箭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减压阀作为一种减压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的火箭发动机中。特别是应用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时,在零流量的工况下,须保证减压阀本身及下游管路元件、贮箱不发生超压情况。减压阀能否正常工作,关系到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能否完成任务,从而影响飞行试验的成败。
为保证零流量工况下不超压,通常的设计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增加常值耗气元件,保持减压阀出口压力稳定;另一种是依靠阀门内部运动件的力平衡关系自行锁闭,避免下游超压。方案一属于人为制造附加流量,虽然不会超压,但会导致额外的气体损耗,从而增加气瓶携带的气体总量,在对重量体积要求严苛的飞行器上劣势明显。方案二可以解决方案一的问题,但运动件与流体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力平衡并形成密封,需要运动件、阀口密封副、弹性元件、敏感元件等关键元件以及动密封的精巧设计,既要保证零流量工况下的锁闭性能,又要保证有流量工况下的调节精度,兼顾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不仅增大了设计风险,而且降低了阀门的可靠性。
亟需设计一种可靠性高、密封严谨,且结构优化的减压阀,从而进一步改善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及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该密封装置使得减压阀可靠性高、密封严谨,且结构优化,从而进一步改善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及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包含减压阀主体和密封机构,沿第一方向所述密封机构位于所述减压阀主体的上部,其中,
所述减压阀主体上设有介质入口通道、介质出口通道、通道体、阀芯和阀座,所述介质入口通道和所述通道体分别连通所述阀芯周向表面与相对应的所述阀座表面之间存在的间隙;外部介质通过所述介质入口通道经过所述间隙后,一部分通过所述介质出口通道排出,另一部分进入所述通道体内,以带动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座方向移动,来调节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之间接触距离,实现所述介质出口通道压力恒定;
所述密封机构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所述介质入口通道与所述间隙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
在同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机构包含电磁铁上端盖、电磁体壳体、开线圈、磁钢、闭线圈、电磁铁下端盖和锁闭环;
所述电磁铁上端盖、所述电磁铁下端盖和所述电磁体壳体构成密闭空腔,所述电磁铁上端盖位于所述电磁体壳体的上端,所述电磁铁下端盖位于所述电磁体壳体的下端;所述开线圈、所述磁钢、所述闭线圈位于所述密闭空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磁钢位于所述开线圈和所述闭线圈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开线圈和所述闭线圈紧贴,所述锁闭环沿所述阀芯周向套设在所述阀芯表面,且所述锁闭环用于阻断介质从所述介质入口通道流入所述间隙。
在同一实施例中,所述锁闭环包含顶盖和第一环形凸起,所述顶盖套设在所述阀芯外侧,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用于周向地抵接在所述减压阀主体内的壳体平台,以阻断介质从介质入口流入所述间隙;
所述开线圈通电,所述第一环形凸起远离所述壳体平台一侧移动,实现减压阀装置保持打开状态,以便外部介质从所述介质入口通道进入所述间隙内;
所述闭线圈通电,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向靠近所述壳体平台一侧移动,使得所述锁闭环与所述壳体平台紧贴,实现减压阀装置保持关闭状态,阻止外部介质所述介质入口通道进入所述间隙内。
在同一实施例中,所述锁闭环与所述壳体平台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壳体平台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所述锁闭环上设有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的限位台。
在同一实施例中,所述锁闭环对应所述壳体平台的表面周向地开设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一侧与所述锁闭环相互紧贴。
在同一实施例中,所述锁闭环为两端相通的结构且包含同轴设计第一环接部、第二环接部和第三环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环接部、所述第二环接部和所述第三环接部的直径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环接部和所述第二环接部过渡位置形成第一凸台体,所述第二环接部和所述第三环接部过渡位置形成第二凸台体。
在同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环接部远离所述第二环接部一侧表面设有环形凸起条,所述第三环接部与所述环形凸起条一体成型设计。
在同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起条围绕所述第三环接部轴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三环接部的表面。
在同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起条包含第一凸起条和第二凸起条,在所述第三环接部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条位于所述第二凸起条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火箭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和火箭发动机,一方面外部介质通过所述介质入口通道经过所述间隙后,一部分通过所述介质出口通道排出,另一部分进入所述通道体内,以带动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座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之间接触距离变小,造成外部介质进入间隙内的流量减少,进而实现所述介质出口通道压力恒定,通过所述密封机构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所述介质入口通道与所述间隙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减少外部液体介质向阀主体内部泄漏。整个装置可靠性高、密封严谨,且结构优化,从而进一步改善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及效率。
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主张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压阀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压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闭环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闭环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锁闭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阀芯体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凸起条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阀座
3阀芯 4介质入口通道
5介质出口通道 6通道体
7间隙 8上弹性件
9上支座 10上连接板
11下弹性件 12调节盖板
13支撑座 14支座
15膜片 16外筒
17电磁铁上端盖 18电磁体壳体
19开线圈 20磁钢
21闭线圈 22电磁铁下端盖
23锁闭环 24顶盖
25第一环形凸起 26壳体平台
27第一弹性件 28限位台
29第二环形凹槽 30第一阀芯体
31第二阀芯体 32第三阀芯体
33第四阀芯体 34第五阀芯体
35第一凸台 36第二凸台
37第一环形凹槽 38第一密封圈
39下凹部 40环形凸起部
41第一环接部 42第二环接部
43第三环接部 44第一凸台体
45第二凸台体 46环形凸起条
47第一凸起条 48第二凸起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1、图2和图6所示,包含减压阀主体和密封机构,沿第一方向(S1箭头指向方向)密封机构位于减压阀主体的上部,其中,减压阀主体上设有介质入口通道4、介质出口通道5、通道体6、阀芯3和阀座2,介质入口通道4和通道体6分别连通阀芯3周向表面与相对应的阀座2表面之间存在的间隙7;外部介质通过介质入口通道4经过间隙7后,一部分通过介质出口通道4排出,另一部分进入通道体6内,以带动阀芯3向阀座2方向移动,来调节阀芯3与阀座2之间接触距离,实现介质出口通道5压力恒定;密封机构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所述介质入口通道与所述间隙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
具体的说,一方面外部介质通过介质入口通道4经过间隙7后,一部分通过介质出口通道5排出,另一部分进入通道体6内,以带动阀芯3向阀座2方向移动,使得阀芯3与阀座2之间接触距离变小,造成外部介质进入间隙内的流量减少,相应的,介质流量由大变小时,阀芯3向远离阀座2方向移动,使得阀芯3与阀座2之间接触距离变大,造成外部介质进入间隙7内的流量增加,进而实现介质出口通道5压力恒定。另一方面密封机构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介质入口通道4与间隙7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减少外部介质向阀主体内部泄漏。整个装置可靠性高、密封严谨,且结构优化,从而进一步改善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及效率。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液体火箭减压阀还包含减压阀主体、第一调整单元、第二调整单元和密封机构,沿第一方向(S1箭头指向方向)第一调整单元位于减压阀主体上部,第二调整单元位于减压阀主体的下部,且密封机构位于第一限位单元的上部且远离减压阀主体的一侧;其中,
减压阀主体包含壳体1、阀座2和阀芯3,阀座2和阀芯3位于壳体1内部,阀芯3一端与第一调整单元连接,另一端贯穿阀座2与第二限位单元抵接,阀芯3周向表面与相对应的阀座2表面之间存在间隙7。
壳体1上设有介质入口通道4,介质出口通道5和通道体6,介质入口通道4和通道体6分别连通间隙7。外部介质通过介质入口通道4经过间隙7后,一部分通过介质出口通道5排出,另一部分进入通道体6内,以带动阀芯3向第二调整单元方向移动,来调节阀芯3与阀座2之间接触距离,实现介质出口通道5压力恒定。
密封机构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介质入口通道4与间隙7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
具体的说,一方面外部介质通过介质入口通道4经过间隙7后,一部分通过介质出口通道5排出,另一部分进入通道体6内,以带动阀芯3向第二调整单元方向移动,使得阀芯3与阀座2之间接触距离变小,造成外部介质进入间隙7内的流量减少,相应的,介质流量由大变小时,阀芯3向远离阀座2方向移动,使得阀芯3与阀座2之间接触距离变大,造成外部介质进入间隙7内的流量增加,进而实现介质出口通道5压力恒定。另一方面密封机构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介质入口通道4与间隙7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减少外部液体介质向阀主体内部泄漏。整个装置可靠性高、密封严谨,且结构优化,从而进一步改善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及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单元包含上弹性件8,上支座9和上连接板10。沿第一方向上弹性件8的上端与密封机构连接,下端与上支座9连接,上连接板10设置于上支座9的下部。
为了上支座与阀芯2连接紧密,固定牢固,例如,所述阀芯远离所述阀座侧与上支座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上连接板10通电后用于与锁闭环相互吸附。为了保证上连接板10被固定牢固,在壳体内设有台阶结构或环形槽用于将上连接板固定在壳体内。
外部介质进入通道体后,通过上弹性件8配合所述上支座随所述阀芯的移动,调节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限位单元可以包含下弹性件11、调节盖板12、支撑座13、支座14、膜片15和外筒16。下弹性件11位于外筒16的内部,支撑座13和调节盖板12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外筒16的上端和下端,且彼此相对的端面分别与下弹性件11的两端抵接。膜片15贴合设置在支座14的上部。外筒16的上端面与支座14的下表面之间存在空间,以便预留阀芯3推动支座14过程中的移动空间,方便阀芯3的移动。支座14的两端分别与阀芯3的一端和支撑座13上表面抵接,且支座14靠近阀芯3部分具有径向凸起47,径向凸起可以是延伸支座14在径向方向的结构,径向凸起47用于支撑膜片15,便于膜片使用,当介质与膜片15接触时,可以使膜片向下支撑座一侧下凹,有利于阀芯移动。
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密封机构包含电磁铁上端盖17、电磁体壳体18、开线圈19、磁钢20、闭线圈21、电磁铁下端盖22和锁闭环23。电磁铁上端盖17、电磁铁下端盖22和电磁体壳体18构成密闭空腔,电磁铁上端盖17位于电磁体壳体18的上端,电磁铁下端盖22位于电磁体壳体18的下端。开线圈19、磁钢20、闭线圈21位于密闭空腔内。沿第一方向磁钢20位于开线圈19和闭线圈21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开线圈19和闭线圈21紧贴,锁闭环23沿阀芯3周向套设在阀芯3表面,且锁闭环23用于阻断介质从介质入口通道4流入阀主体内侧。
该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锁闭环23可以由顶盖24和第一环形凸起25组成。为了减少外部介质进入阀主体内侧,保证锁闭环23阻断介质从介质入口通道4流入,例如,顶盖24套设在阀芯3外侧,第一环形凸起25用于周向地抵接壳体平台26,以通过第一环形凸起25与壳体平台26之间的紧密接触,阻断介质从介质入口通道4流入阀主体内侧。
另外,锁闭环23可以为两端相通的结构,且可以包含同轴设置的第一环接部41、第二环接部42和第三环接部43。例如,沿第一方向上,第一环接部41、第二环接部42和第三环接部43的直径依次减小。从而第一环接部41和第二环接部42过渡位置形成第一凸台体44,第二环接部42和第三环接部43过渡位置形成第二凸台体45。在锁闭环的应用过程中,第一凸台体44用于与壳体1侧壁抵接,以对锁闭环23的运动进行限位,第二凸台体45用于与阀座2抵接(即第二凸台体45与阀座2对接面抵接),阻断外部介质进入间隙7。
当开线圈19通电,第一环形凸起25向远离壳体平台26一侧移动,实现减压阀装置保持打开状态,以便外部介质从介质入口通道4进入间隙7内。
当闭线圈21通电,第一环形凸起25向靠近壳体平台26一侧移动,使得锁闭环23与壳体平台26紧贴,实现减压阀装置保持关闭状态,阻止外部介质通过介质入口通道4进入间隙7内。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为了减缓锁闭环23向下的移动速度,例如,锁闭环23与壳体平台26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27。壳体平台26用于支撑固定第一弹性件27的一端,锁闭环23上设有固定第一弹性件27另一端的限位台28。第一弹性件27被固定在壳体平台26和限位台28之间,在锁闭环23下压过程中,第一弹性件27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锁闭环23因下降速度过快而与壳体平台26碰撞后,造成两者的破损。
进一步说明的是,锁闭环23与壳体平台26接触时,为了减少介质泄漏,例如,锁闭环23对应壳体平台26表面设有沿锁闭环23周向开设的第二环形凹槽29,第二环形凹槽29内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一侧与锁闭环23相互紧贴。第二密封圈一方面起到密封作用,另一方面起到缓冲作用,在提高锁闭环23与壳体平台26之间的密封效果的同时,避免使得锁闭环23与壳体平台26之间直接接触而造成破损,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9所示,锁闭环23与壳体平台26表面对应的表面设有环形凸起条46(即第三环接部43远离第二环接部42一侧表面设有环形凸起条46),环形凸起条46围绕第三环接部43轴线周向设置在第三环接部43的表面。环形凸起条46靠近壳体平台26的球顶部与壳体平台26抵接。为了使得第三环接部43与环形凸起条46连接紧密固定牢固,可以将第三环接部43与环形凸起条46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另外,环形凸起条46可以包含第一凸起条47和第二凸起条48,在第三环接部43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凸起条47位于第二凸起条48的外侧,从而环形凸起条46与壳体平台26对应的端面之间形成多道密封(第一凸起条47和第二凸起条48分别与壳体平台26抵接形成一道密封),从而显著改善密封效果。本申请环形凸起条46以第一凸起条47和第二凸起条48两个进行说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环形凸起条46的圈数量,在此不对工艺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为了便于固定阀芯3,例如,阀芯3包含沿第一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一阀芯体30、第二阀芯体31、第三阀芯体32、第四阀芯体33和第五阀芯体34。例如,第一阀芯体30与第二阀芯体32连接的过渡部位置形成第一凸台35,上连接板10远离上支座9侧的下表面抵触在第一凸台35的上表面。当阀芯3向上移动时,阀芯3受到反向作用力,即通过上弹性件8施加向下的压力,保证阀芯3受力平衡)。为了保证阀芯稳定,避免发生倾斜,例如,阀芯3远离第二限位单元侧与上支座9和上连接板10抵接连接。例如,上连接板10设有开孔,第一阀芯体30贯穿开孔,开孔起到导向作用,保证第一阀芯体30沿第一方向移动,避免发生倾斜,有利于阀芯3正常工作。
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为了保证阀芯3与阀座2顺利抵接,例如,第三阀芯体32和第四阀芯体33连接部位过渡的位置形成第二凸台36(其中第二凸台36在径向方向上的直径大于第五阀芯体34所贯穿的阀座2上通孔的孔径)。
为了保证第四阀芯体33与阀座2连接紧密,例如,第四阀芯体33与阀座2相对应一侧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凹槽37,第一环形凹槽37上设有第一密封圈38,第一密封圈38一方面起到密封作用,另一方面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第四阀芯体33与阀座2之间直接接触而造成破损,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第五阀芯体34一端贯穿阀座2且与第二限位单元抵接。为了减少阀芯3出现径向方向的移动,例如,在支座14上部靠近阀芯3一侧设有配合阀芯3固定的下凹部39,阀芯3一侧位于下凹部39内,进而保证阀芯3使用过程中结构稳定,有利于整个装置的安全使用。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固定下弹性件11,例如,支撑座13靠近下弹性件11的一侧设有环形凸起部40,环形凸起部40的一端向调节盖板12一侧突出。在环形凸起部40的径向外侧,下弹性件11的两端分别抵接支撑座13和调节盖板12彼此面对的端面。例如,下弹性件11可以套设在环形凸起部40上,避免下弹性件11发生倾斜。环形凸起部40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以使下弹性件11沿第一方向移动,保证下弹性件11在阀芯运动时产生的弹力可以快速作用到支撑座13上,便于调节支撑座13的位置,进而调节膜片15的位置(即调节膜片15与通道体6对应侧之间的距离)。
为了保证支撑座13与环形凸起部40连接紧密,例如,支撑座13与环形凸起部40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便于调节,环形凸起部40的外形为圆柱体结构。为了减轻环形凸起部40的重量,例如,可以在环形凸起部40靠近调节盖板12一端设有下凹槽。
需要指出的是,上弹性件8,下弹性件11和第一弹性件27可以为弹簧结构。
以上实施例可以彼此组合,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火箭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火箭的减压阀装置和火箭发动机,一方面外部介质通过介质入口通道4经过间隙7后,一部分通过介质出口通道5排出,另一部分进入通道体6内,以带动阀芯3向第二调整单元方向移动,使得阀芯3与阀座2之间接触距离变小,造成外部介质进入间隙7内的流量减少,进而实现介质出口通道5压力恒定。另一方面密封机构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介质入口通道4与间隙7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减少外部液体介质向阀主体内部泄漏。整个装置可靠性高、密封严谨,且结构优化,从而进一步改善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及效率。
此外,外部介质进入介质入口通道4后,一部分外部介质经过间隙7进入通道体6对膜片15施加压力,膜片15向下移动,使得阀芯3向膜15片一侧移动,即通过上弹性件8配合上支座9和上连接板10使得阀芯3向下移动,从而通过调节阀芯3与阀座2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减少外部介质进入间隙7的总量,从而减少介质对膜片15的压力,进而保证介质出口的压力恒定。
在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阀体装置内部零流量,减少外部介质流入阀体装置内部,密封机构通过电磁结构切断介质入口通道4与间隙7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减少外部介质进入间隙7,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
电磁工作原理:以开线圈进行举例说明,未通电时,磁钢本身可以产生电磁,锁闭环由于受力平衡固定在某一位置。当开线圈通电,开线圈产生大量的磁感应线,磁感应线穿透锁闭环,打破原来的受力平衡,使得锁闭环受力沿壳体内壁向上移动,造成锁闭环与壳体平台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使得外部介质顺利进入间隙内。另外,开线圈与锁闭环的N极和S极可以相互匹配设置,以实现当开线圈通电,锁闭环沿壳体内壁沿第一方向向上移动,以便外部介质从所述介质入口通道进入所述间隙内。
闭线圈的情况与此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减压阀主体和密封机构,沿第一方向所述密封机构位于所述减压阀主体的上部,其中,
所述减压阀主体上设有介质入口通道、介质出口通道、通道体、阀芯和阀座,所述介质入口通道和所述通道体分别连通所述阀芯周向表面与相对应的所述阀座表面之间存在的间隙;外部介质通过所述介质入口通道经过所述间隙后,一部分通过所述介质出口通道排出,另一部分进入所述通道体内,以带动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座方向移动,来调节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之间接触距离,实现所述介质出口通道压力恒定;
所述密封机构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所述介质入口通道与所述间隙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
所述密封机构包含电磁铁上端盖、电磁体壳体、开线圈、磁钢、闭线圈、电磁铁下端盖和锁闭环;
所述电磁铁上端盖、所述电磁铁下端盖和所述电磁体壳体构成密闭空腔,所述电磁铁上端盖位于所述电磁体壳体的上端,所述电磁铁下端盖位于所述电磁体壳体的下端;所述开线圈、所述磁钢、所述闭线圈位于所述密闭空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磁钢位于所述开线圈和所述闭线圈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开线圈和所述闭线圈紧贴,所述锁闭环沿所述阀芯周向套设在所述阀芯表面,且所述锁闭环用于阻断介质从所述介质入口通道流入所述间隙;
所述锁闭环包含顶盖和第一环形凸起,所述顶盖套设在所述阀芯外侧,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用于周向地抵接在所述减压阀主体内的壳体平台,以阻断介质从介质入口流入所述间隙;
所述开线圈通电,所述第一环形凸起远离所述壳体平台一侧移动,实现减压阀装置保持打开状态,以便外部介质从所述介质入口通道进入所述间隙内;
所述闭线圈通电,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向靠近所述壳体平台一侧移动,使得所述锁闭环与所述壳体平台紧贴,实现减压阀装置保持关闭状态,阻止外部介质所述介质入口通道进入所述间隙内;
所述锁闭环为两端相通的结构且包含同轴设计第一环接部、第二环接部和第三环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环接部、所述第二环接部和所述第三环接部的直径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环接部和所述第二环接部过渡位置形成第一凸台体,所述第二环接部和所述第三环接部过渡位置形成第二凸台体;
所述锁闭环与所述壳体平台表面对应的表面设有环形凸起条,环形凸起条围绕第三环接部轴线周向设置在第三环接部的表面,环形凸起条靠近壳体平台的球顶部与壳体平台抵接,且第三环接部与环形凸起条一体成型设计,环形凸起条包括沿第三环接部的径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条和第二凸起条,且在第三环接部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凸起条位于第二凸起条的外侧;
第一调整单元包含上弹性件,上支座和上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上弹性件的上端与锁紧单元连接,下端与所述上支座连接,所述上连接板设置于所述上支座的下部,所述阀芯远离所述阀座侧与所述上支座连接;
所述阀芯包含沿第一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一阀芯体、第二阀芯体、第三阀芯体、第四阀芯体和第五阀芯体;第一阀芯体与第二阀芯体连接的过渡部位置形成第一凸台,上连接板远离上支座侧的下表面抵触在第一凸台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环与所述壳体平台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壳体平台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所述锁闭环上设有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的限位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环对应所述壳体平台的表面周向地开设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一侧与所述锁闭环相互紧贴。
4.一种火箭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
CN202021914554.XU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 Active CN214008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4554.XU CN214008194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4554.XU CN214008194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8194U true CN214008194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8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14554.XU Active CN214008194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8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53426A (en) Balanced pressure fuel valve
US5076765A (en) Shaft seal arrangement of turbocharger
US20060231785A1 (en) Valve for controlling a fluid
CN108506403B (zh) 一种大型液压阻尼器
CN214008194U (zh)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减压阀的密封装置及火箭发动机
US7017884B2 (en) Fluid metering valve
CN214008195U (zh)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的减压阀结构及火箭发动机
US5117860A (en) Check valve
JP6708238B2 (ja) 高圧ポンプ
CN111927997B (zh) 具有结构优化减压阀的航天发动机
CN111664257B (zh)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阀门结构及液体火箭发动机
WO2005015335A2 (en) High accuracy low leakage valve for high pressure applications
CN217301818U (zh) 电磁截止阀及具有其的阀组件
CN214197389U (zh) 一种阀门装置
CN211058919U (zh)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阀门装置及液体火箭发动机
CN113074275B (zh) 电磁阀
CN108561599B (zh) 轴流式止回阀
CN211343156U (zh)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阀门机构及火箭发动机
JP2017190753A (ja) 燃料噴射弁
JP2011007275A (ja) 逆止弁
CN215720948U (zh)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球阀
CN213776503U (zh) 一种阀门结构
CN110748438A (zh)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阀门机构及火箭发动机
CN218543187U (zh) 一种气动控制阀门
CN218294654U (zh) 一种气动阀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