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0553U - 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00553U CN214000553U CN202022979050.2U CN202022979050U CN214000553U CN 214000553 U CN214000553 U CN 214000553U CN 202022979050 U CN202022979050 U CN 202022979050U CN 214000553 U CN214000553 U CN 2140005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gle plate
- rotary drum
- winding device
- mounting seat
- feed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给带机构不能调整带盘数量以及带盘之间夹角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包括与缠绕装置转动连接的转筒,所述转筒的右端具有同轴心的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转筒外周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有带盘,所述带盘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安装座具有与转筒适配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有一组安装孔,所述转筒沿外周均匀设置多组与弧形部的安装孔对应的螺栓孔,所述安装座通过穿设于安装孔的螺栓与转筒固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强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对于管件有着十分巨大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油气行业越来越多的采用增强带与热塑性管材复合的增强管。常见的增强带有:玻璃纤维带、聚酯带、芳纶带、钢带等。
增强管的生产流程大致如下:先通过挤塑生产出热塑性内衬管,接着在内衬管的外周缠绕增强带,最后在增强带的外周包覆热塑性外护层。
在内衬管的外周缠绕增强带时需要使用到缠绕装置。缠绕装置具有限位机构与给带机构,给带机构设有带盘,带盘上缠绕有增强带。内衬管在限位机构的限位下沿长度方向移动,给带机构则绕内衬管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带盘上的增强带会缠绕在内衬管的外周。
现有的给带机构大多结构呆板,不能调整带盘的数量以及带盘之间的夹角,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其能灵活地调整带盘的数量以及带盘之间的夹角,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包括:
转筒,其与缠绕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右端具有同轴心的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啮合;
安装座,其安装于转筒外周;
带盘,其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并适配驱动其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
其中,所述安装座具有与转筒适配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有一组安装孔,所述转筒沿外周均匀设置多组与弧形部的安装孔对应的螺栓孔,所述安装座通过穿设于安装孔的螺栓与转筒固接。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设有角度板;所述角度板的左端与安装座铰接,并适配驱动其右端升降的动力源;所述带盘转动连接于角度板,所述带盘的盘面与角度板平行。
可选的,所述角度板具有轴筒部,所述带盘套设于轴筒部外周;所述轴筒部具有内螺纹,并适配具有外螺纹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对带盘远离角度板的一面构成限位的帽部。
可选的,所述带盘朝向角度板的一面具有同轴心的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与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的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于角度板。
可选的,所述动力源为气缸,所述气缸的顶端与角度板的右端铰接、底端与安装座铰接。
可选的,所述动力源包括电缸与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电缸的顶端与角度板的右端铰接、底端与滚珠丝杠的丝杠螺母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内衬管沿转筒的轴心线方向输送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转筒带动安装座以及带盘绕内衬管转动,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驱动带盘转动,即可使带盘上的增强带放卷并缠绕在内衬管的外周。转筒沿其外周均匀设有多组螺栓孔;当需要生产不同的增强管时,通过增减安装座的数量,即可调整带盘的数量,从而对缠绕在内衬管外周的增强带的层数进行调整。另外,根据安装座数量的不同,还可以调整安装座在转筒上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安装座及带盘沿转筒的外周均匀分布,进而使内衬管在缠绕增强带时受力均匀,使增强带更好地缠绕在内衬管的外周。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灵活地调整安装在转筒上的带盘的数量,从而适用于生产不同的增强管;还能调整相邻带盘与内衬管之间构成的夹角,从而调整内衬管在缠绕增强带时的受力,使增强带能更好地缠绕在内衬管的外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三个带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带盘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向内衬管缠绕增强带的示意图;
图4为带盘与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正视图;
图6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转筒;2、第一齿圈;3、第一伺服电机;4、第一齿轮;5、安装座;6、带盘;7、第二伺服电机;8、弧形部;9、安装孔;10、螺栓孔;11、角度板;12、轴筒部;13、限位件;14、帽部;15、第二齿圈;16、第二齿轮;17、电缸;18、滚珠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该给带机构包括:
转筒1,其与缠绕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转筒1的右端具有同轴心的第一齿圈2,所述第一齿圈2与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的第一齿轮4啮合。应当理解的是,可在缠绕装置设置用于安装转筒1的环形支撑座,并通过轴承将转筒1安装在环形支撑座的外周。
安装座5,其安装于转筒1外周。
带盘6,其与安装座5转动连接,并适配驱动其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7。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7用于控制带盘6放卷增强带的速度,随着放卷的进行,带盘6上缠绕的增强带构成的带卷的直径会逐渐减小,带盘6的转动速度则会逐渐加快。可通过电刷或导电滑环为第二伺服电机7供电。
其中,所述安装座5具有与转筒1适配的弧形部8,所述弧形部8设有一组安装孔9,所述转筒1沿外周均匀设置多组与弧形部8的安装孔9对应的螺栓孔10,所述安装座5通过穿设于安装孔9的螺栓与转筒1固接。应当理解的是,可将安装孔9设置成光滑的通孔,将螺栓孔10设置成具有内螺纹的盲孔。
下面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当内衬管沿转筒1的轴心线方向输送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转筒1带动安装座5以及带盘6绕内衬管转动,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7驱动带盘6转动,即可使带盘6上的增强带放卷并缠绕在内衬管的外周。转筒1沿其外周均匀设有多组螺栓孔10;当需要生产不同的增强管时,通过增减安装座5的数量,即可调整带盘6的数量,从而对缠绕在内衬管外周的增强带的层数进行调整。另外,根据安装座5数量的不同,还可以调整安装座5在转筒1上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安装座5及带盘6沿转筒1的外周均匀分布,进而使内衬管在缠绕增强带时受力均匀,使增强带更好地缠绕在内衬管的外周。本实用新型不仅能灵活地调整安装在转筒1上的带盘6的数量,从而适用于生产不同的增强管;还能调整相邻带盘6与内衬管之间构成的夹角,从而调整内衬管在缠绕增强带时的受力,使增强带能更好地缠绕在内衬管的外周。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5设有角度板11;所述角度板11的左端与安装座5铰接,并适配驱动其右端升降的动力源;所述带盘6转动连接于角度板11,所述带盘6的盘面与角度板11平行。应当理解的是,可将第二伺服电机7固接在角度板11,通过动力源驱动角度板11的右端升降,可以调整角度板11与内衬管之间的夹角,从而调整增强带与内衬管之间的夹角。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板11具有轴筒部12,所述带盘6套设于轴筒部12外周;所述轴筒部12具有内螺纹,并适配具有外螺纹的限位件13;所述限位件13具有对带盘6远离角度板11的一面构成限位的帽部14。应当理解的是,带盘6具有与轴筒部12的外周适配的轴孔,将带盘6套设于轴筒部12外周,并拧上限位件13,即可完成对带盘6的安装,方便快捷,便于对带盘6进行更换。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带盘6朝向角度板11的一面具有同轴心的第二齿圈15,所述第二齿圈15与第二伺服电机7驱动的第二齿轮16啮合,所述第二伺服电机7安装于角度板11。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为气缸,所述气缸的顶端与角度板11的右端铰接、底端与安装座5铰接。应当理解的是,可通过电刷或导电滑环为气缸供电。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包括电缸17与滚珠丝杠18,所述滚珠丝杠18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电缸17的顶端与角度板11的右端铰接、底端与滚珠丝杠18的丝杠螺母铰接。应当理解的是,可通过电刷或导电滑环为电缸17及滚珠丝杠18供电。通过电缸17与滚珠丝杠18的配合,可以精确地调整角度板11与内衬管的夹角,从而对增强带与内衬管的夹角进行精准控制,进而提高增强带在内衬管上的缠绕效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筒(1),其与缠绕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转筒(1)的右端具有同轴心的第一齿圈(2),所述第一齿圈(2)与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的第一齿轮(4)啮合;
安装座(5),其安装于转筒(1)外周;
带盘(6),其与安装座(5)转动连接,并适配驱动其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7);
其中,所述安装座(5)具有与转筒(1)适配的弧形部(8),所述弧形部(8)设有一组安装孔(9),所述转筒(1)沿外周均匀设置多组与弧形部(8)的安装孔(9)对应的螺栓孔(10),所述安装座(5)通过穿设于安装孔(9)的螺栓与转筒(1)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设有角度板(11);所述角度板(11)的左端与安装座(5)铰接,并适配驱动其右端升降的动力源;所述带盘(6)转动连接于角度板(11),所述带盘(6)的盘面与角度板(11)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板(11)具有轴筒部(12),所述带盘(6)套设于轴筒部(12)外周;所述轴筒部(12)具有内螺纹,并适配具有外螺纹的限位件(13);所述限位件(13)具有对带盘(6)远离角度板(11)的一面构成限位的帽部(1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盘(6)朝向角度板(11)的一面具有同轴心的第二齿圈(15),所述第二齿圈(15)与第二伺服电机(7)驱动的第二齿轮(16)啮合,所述第二伺服电机(7)安装于角度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气缸,所述气缸的顶端与角度板(11)的右端铰接、底端与安装座(5)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包括电缸(17)与滚珠丝杠(18),所述滚珠丝杠(18)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电缸(17)的顶端与角度板(11)的右端铰接、底端与滚珠丝杠(18)的丝杠螺母铰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79050.2U CN214000553U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79050.2U CN214000553U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00553U true CN214000553U (zh) | 2021-08-20 |
Family
ID=77311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79050.2U Active CN214000553U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00553U (zh) |
-
2020
- 2020-12-08 CN CN202022979050.2U patent/CN2140005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0026754A1 (ja) | ストリップ材のスパイラル巻回装置 | |
EP1724224B1 (en) | Spiraling apparatus | |
US11292192B2 (en) | Syste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
CN202030359U (zh) | 收卷机 | |
CN214000553U (zh) | 一种缠绕装置的给带机构 | |
CN111960185B (zh) | 双工位自动换盘收卷机 | |
US20070163700A1 (en) | Fabrication of hoses or other elongated articles | |
CN101633027B (zh) | 多股簧数控加工机床 | |
CN214000552U (zh) | 一种用于生产增强管的缠绕装置 | |
CN217157836U (zh) | 一种无缝绕包线加工设备 | |
CN219311971U (zh) | 电缆挤塑自调偏机头及挤出机 | |
CN104085740A (zh) | 一种应用于纤维涂覆设备的开卷及张力调整装置 | |
CN213976495U (zh) | 张力可调无轴卷筒 | |
CN209785649U (zh) | 一种卧式电缆绕包机 | |
CN203529523U (zh) | 收边机 | |
CN114059371A (zh) | 一种钢帘线用外绕丝预变形和张力控制装置 | |
CN113371542A (zh) | 一种缠绕管钢丝增强层的定型装置及定型、缠绕方法 | |
EP3756906B1 (en) | Wheel retaining device | |
CN105014803A (zh) | 用于线锯装置的可快速安装的滑轮、线锯装置,以及滑轮的使用 | |
CN218983640U (zh) | 一种用于光纤激光切割的上料装置 | |
CN104928810A (zh) | 包覆机中抗起球多彩导电聚氨酯纤维纱线线卷驱动装置 | |
CN213501166U (zh) | 纸筒卷绕机构 | |
CN214298641U (zh) | 一种线缆收卷装置 | |
CN219449843U (zh) | 一种蒸发装置及真空镀膜装置 | |
CN117754846B (zh) | 开裂式纤维缠绕机械手与自行走装置、纤维缠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