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9322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93223U
CN213993223U CN202021703063.0U CN202021703063U CN213993223U CN 213993223 U CN213993223 U CN 213993223U CN 202021703063 U CN202021703063 U CN 202021703063U CN 213993223 U CN213993223 U CN 213993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measuring device
pot body
temperature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030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强
李泽涌
谢仙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030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93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93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93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机体和煲体。机体包括底座。煲体可取放地坐设于底座上并形成有烹饪空间。煲体的顶部设置有导热件,其具有位于烹饪空间内的伸入端和位于煲体外侧的外露端,机体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其配置为能够对导热件的外露端测温。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煲体上设置有导热件,可以通过第一测温装置感测导热件的外露端的温度,以间接地获知烹饪空间的靠近煲体顶部的位置的温度水平。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机体上,可以方便地对第一测温装置进行电连接,从而确保测温工作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分体式烹饪器具,这种分体式烹饪器具的煲体可放置在其底座上,并可从底座上取下,从而可方便用户的使用。但是这种烹饪器具的煲体通常为无电设计,而用于测温的探针等需要电能进行温度感测的工作,这样设计的煲体上不便于设置用于感测温度的探针等,从而影响对煲体内的温度感测,进一步地影响对烹饪过程的控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包括底座;
煲体,所述煲体可取放地坐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煲体内形成有烹饪空间;
其中,所述煲体的顶部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具有位于所述烹饪空间内的伸入端和位于所述煲体外侧的外露端,所述机体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测温装置配置为能够对所述导热件的所述外露端测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在煲体上设置有导热件,可以通过第一测温装置感测导热件的外露端的温度,以间接地获知烹饪空间的靠近煲体顶部的位置的温度水平。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机体上,可以方便地对第一测温装置进行电连接,从而确保测温以及测温结果的传输等正常进行。
可选地,所述机体还包括运动臂,所述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所述运动臂上,所述运动臂能够移动至使所述第一测温装置与所述导热件的所述外露端接触的测温位置并且能够从所述测温位置移开。由此,将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运动臂上,可以在测温时使第一测温装置与导热件的外露端接触,提高测温准确度,并在不需要测温时移开,以扩大煲体的取放空间。
可选地,所述机体还包括储料仓,所述运动臂具有输料通道,所述输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储料仓连通,在所述运动臂移动至所述测温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输料通道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并且在所述运动臂从所述测温装置移开的状态下,所述输料通道与所述烹饪空间断开连通。由此,运动臂集成了输送物料的功能,既可以方便地实现物料的灵活输送,又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从而减小烹饪器具的重量和体积,易于生产加工。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温装置构造为红外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测温装置相对于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煲体坐设于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测温装置与所述导热件的所述外露端间隔并且能够与所述外露端对齐。由此,第一测温装置固定地设置在机体上,方便与接收测温数据的装置电连接,易于生产加工,。
可选地,所述导热件的所述外露端具有竖向向上的朝向或横向向外的朝向。由此,可以根据第一测温装置的设置位置选择导热件的外露端的朝向。
可选地,所述煲体内设置有顶部加热装置。由此,可以通过导热件准确地获知顶部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
可选地,所述煲体包括煲体座、煲体盖和设置在所述煲体座中的内锅,所述煲体盖能够盖合在所述煲体座上,当所述煲体盖盖合在所述煲体座上时,所述煲体盖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所述烹饪空间,所述导热件设置在所述煲体盖上。由此,可以方便地设置导热件。
可选地,所述机体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测温装置,在所述煲体坐设于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测温装置与所述内锅接触并用于感测所述内锅的底部的温度。由此,可以通过第二测温装置感测烹饪空间的底部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底部加热装置,在所述煲体坐设于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底部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内锅。由此,可以通过准确地获知底部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
可选地,所述导热件的所述外露端的表面与所述煲体的外侧面平齐。由此,外露端的温度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竖向剖切视图,其中煲体与机体分离;
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另一竖向剖切视图,其中煲体坐设于机体上;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竖向剖切视图,其中煲体坐设于机体上;以及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竖向剖切视图,其中煲体坐设于机体上。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炒菜等各种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包括机体10和煲体20。其中,机体10用于形成烹饪器具1的主体框架结构,其设置有底座11。煲体20能够被放置在底座11上(见图2),并且可以从底座11上取下(见图1)。也就是说,其中煲体20与机体10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以便于煲体20的移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构造为分体式烹饪器具。此外,机体10还设置有储料仓。储料仓可以包括固体物料储料仓12,其可以用于容纳储存烹饪所需的米、豆等的固体食材。进一步地,储料仓还可以包括液体物料储料仓13,以用于容纳水等的液体。
煲体20包括煲体座21、煲体盖22和设置在煲体座21中的内锅23。煲体座21可分离地坐设于机体10的底座11上。内锅23可取出地放置在煲体座21中,当煲体盖22盖合至煲体座21时,煲体盖22与内锅23之间形成烹饪空间24。
进一步地,机体10包括输料组件30。该输料组件30用于将储料仓内的物料输送至煲体20的烹饪空间24。例如,输料组件30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自动地向烹饪空间24内加入预定量的食材和/或水,实现整个烹饪过程的自动化。
具体地,输料组件30可以构造为输料臂的形式,其具有沿输料臂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输料通道。可以理解,输料通道可以包括用于输送固体食材等物料的固体物料输料通道和用于输送水等的液体物料输料通道。输料臂连接至机体10,使得固体物料输料通道的一端与固体物料储料仓12连通,并且液体物料输料通道的一端与液体物料储料仓13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料臂设置为可以在初始位置和输料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输料臂也可以称为运动臂。其中,初始位置可以定义为输料臂远离煲体20的位置。由此,输料臂不会对煲体20从底座11上的取放产生干涉,有利于用户操作。输料位置可以是输料臂的输料通道与煲体20对接以向烹饪器具输送物料的位置。相应地,煲体20上设置有与烹饪空间24连通的接口(未示出)。当输料臂移动至输料位置时,输料通道可以通过接口与煲体20的烹饪空间24连通,以便于根据需要输送食材和/或水。
可以理解,当液体物料输料通道用于输送水时,作为替换实施方式,还可以省略水箱,而将液体物料输料通道连接至自来水管或净水器等的水源,以提供所需用水。或者,可以在输料组件中省略液体物料输料通道。
优选地,机体还可以包括真空泵。相应地,输料臂中还设置有真空通道。真空通道的一端与真空泵连通。并且在输料臂位于输料位置的状态下,真空通道的另一端能够与烹饪空间连通,以从烹饪空间抽气,使烹饪空间内的压力低于预定压力。
优选地,机体还可以包括蒸汽发生装置。相应地,输料臂中还设置有蒸汽通道。蒸汽通道的一端与蒸汽发生装置连通。并且在输料臂位于输料位置的状态下,蒸汽通道的另一端能够与烹饪空间连通,以向烹饪空间中输入蒸汽。
其中,通过蒸汽通道输入的蒸汽可以作为烹饪的主加热源,也即完全依靠蒸汽提供的热量完成烹饪过程。或者,通过蒸汽通道输入的蒸汽也可以作为辅助加热源,起到辅助烹饪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机体10的底座11可以设置底部加热装置14,具体可以是加热盘或线圈盘等。在煲体20坐设于底座11上的状态下,底部加热装置14用于从内锅23的下方加热内锅23。
进一步地,虽然附图中没有示出,煲体20内还可以设置顶部加热装置。顶部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煲体盖22上。并且顶部加热装置可以是电热丝等。煲体20可以设置与顶部加热装置电连接的第一耦合装置(未示处)。机体10上可以设置第二耦合装置(未示处)。在煲体20坐设于底座11上的状态下,第一耦合装置和第二耦合装置电连接,以向顶部加热装置供电。由此,在煲体20为无电设计的情况下实现对顶部加热装置供电。
为了便于对烹饪空间24测温,以根据测温结果控制上述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1还包括控制装置16和第一测温装置40。其中,控制装置16设置在机体10上,以便于与电路连接而供电。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6设置在固体物料储料仓12的顶部。第一测温装置40设置在机体10上,以便于与控制装置16电连接。
进一步地,煲体20还设置有导热件25。如图1所示,导热件25设置于煲体20的顶部,其具有伸入端252和外露端251。其中,伸入端252设置在烹饪空间24内,外露端251则位于煲体20的外侧。第一测温装置40配置为感测导热件25的外露端251的温度。由此,通过导热件25的外露端251的温度间接地获知烹饪空间24的温度水平,尤其是烹饪空间24的靠近煲体20的顶部位置的温度水平。导热件25由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以减小外露端251与伸入端252之间的温度差,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测温装置40优选地设置在输料组件30的输料臂上。由此,第一测温装置40能够随输料臂一体地移动。如图2所示,当输料臂移动至于预定位置时,第一测温装置40与导热件25的外露端251接触,进行测温。由于二者之间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测温,测温的准确性较高。当不需要测温时,输料臂可以从该预定位置移开,并带动第一测温装置40移动从而与外露端251间隔。如此,输料臂距离煲体20较远,使得煲体20具有较大的取放空间。
如此设置,输料臂同时集成了输送物料和测温的功能,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使结构紧凑,能够减小烹饪器具整体的重量和体积,同时便于生产加工。其中,第一测温装置40与外露端251接触的预定位置可以称为测温位置。可以理解,测温位置可以与上述输料位置相同,或者,测温位置也可以是与输料位置不同的其他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输料臂构造为绕大致水平延伸的轴线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移动。如图2所示,在煲体20放置在底座11上的状态下,固体物料储料仓12位于煲体20的上方。由此,当输料臂位于输料位置时,输料通道以大致倾斜的姿态将固体物料储料仓12与烹饪空间24连通。由此可以利用重力自动地实现固体物料的输送。因此,优选地,导热件25设置在煲体20的顶部。例如导热件25可以设置在煲体盖22上。此时,外露端251可以具有竖向向上的朝向,以便于与第一测温装置40接触。
进一步优选地,导热件25的外露端251的表面设置为与煲体20的外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煲体盖22的外侧面)平齐。由此可以减少外露端251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小其对流散热能力,从而更准确地反映烹饪空间24的温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1上还设置有第二测温装置15。在煲体20坐设于底座11上的状态下,第二测温装置15与内锅23的底部接触,以感测内锅23的温度,从而获知烹饪空间24的底部的温度水平。第二测温装置15可以与控制装置16电连接,以将测温结果传递至控制装置16。由此,控制装置16可以综合第一测温装置40和第二测温装置15的测温结果得出烹饪空间24内的平均温度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例如顶部加热装置和/或底部加热装置的功率,或者输入的蒸汽的量等)。
作为替换实施方式,可以理解,还可以在输料臂中省略输料通道,而只将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输料臂上。而输料组件可以设置为通过螺杆等的方式输送物料。也即,输料臂仅具有测温的功能。此时输料臂可以称为测温臂或运动臂。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测温装置240构造为红外测温装置。由此,第一测温装置240无需与导热件225接触即可完成测温。第一测温装置240相对于底座211固定地设置,也即第一测温装置240以不能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机体210上,由此可以方便第一测温装置240与接收测温数据的装置的电连接,并且有利于使电连接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当煲体220坐设于底座211上时,第一测温装置240能够与导热件225的外露端对齐,以进行测温。如图3所示,第一测温装置240大致设置于固体物料储料仓212的下部。因此,导热件225设置于煲体220的顶部并且其外露端具有竖向向上的朝向。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3。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测温装置340同样构造为红外测温装置。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2不同至于在于,第一测温装置340设置于机体310的用于支撑固体物料储料仓312的立柱317上。相应地,导热件325的外露端具有横向向外的朝向,以便于与第一测温装置340对齐。如此设置,可以避免输料组件330在移动过程中对第一测温装置340和导热件325的对齐产生干涉。
在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导热件设置于煲体的顶部,以反映烹饪空间的顶部的温度水平。然而,可以理解,煲体的顶部、侧部和底部中的至少一个均可以设置导热件,以分别反映烹饪空间的顶部、中部和/或底部的温度水平。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机体(10),所述机体(10)包括底座(11);以及
煲体(20),所述煲体(20)可取放地坐设于所述底座(11)上,所述煲体(20)内形成有烹饪空间(24);
其中,所述煲体(20)的顶部设置有导热件(25),所述导热件(25)具有位于所述烹饪空间(24)内的伸入端(252)和位于所述煲体(20)外侧的外露端(251),所述机体(10)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40),所述第一测温装置(40)配置为能够对所述导热件(25)的所述外露端(251)测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还包括运动臂(31),所述第一测温装置(40)设置在所述运动臂(31)上,所述运动臂(31)能够移动至使所述第一测温装置(40)与所述导热件(25)的所述外露端(251)接触的测温位置并且能够从所述测温位置移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包括储料仓,所述运动臂(31)具有输料通道,所述输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储料仓连通,在所述运动臂(31)移动至所述测温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输料通道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烹饪空间(24)连通,并且在所述运动臂(31)从所述测温装置移开的状态下,所述输料通道与所述烹饪空间(24)断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装置(40)构造为红外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测温装置(40)相对于所述底座(11)固定设置,在所述煲体(20)坐设于所述底座(11)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测温装置(40)与所述导热件(25)的所述外露端(251)间隔并且能够与所述外露端(251)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25)的所述外露端(251)具有竖向向上的朝向或横向向外的朝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20)内设置有顶部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20)包括煲体座(21)、煲体盖(22)和设置在所述煲体座(21)中的内锅(23),所述煲体盖(22)能够盖合在所述煲体座(21)上,当所述煲体盖(22)盖合在所述煲体座(21)上时,所述煲体盖(22)和所述内锅(23)之间形成所述烹饪空间(24),所述导热件(25)设置在所述煲体盖(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测温装置(15),在所述煲体(20)坐设于所述底座(11)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测温装置(15)与所述内锅(23)接触并用于感测所述内锅(23)的底部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底部加热装置(14),在所述煲体(20)坐设于所述底座(11)的状态下,所述底部加热装置(14)用于加热所述内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25)的所述外露端(251)的表面与所述煲体(20)的外侧面平齐。
CN202021703063.0U 2020-08-14 2020-08-14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993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3063.0U CN213993223U (zh) 2020-08-14 2020-08-14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3063.0U CN213993223U (zh) 2020-08-14 2020-08-14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93223U true CN213993223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88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03063.0U Active CN213993223U (zh) 2020-08-14 2020-08-14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93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1126C (zh) 过热蒸汽烹饪器
CN213993223U (zh) 烹饪器具
US11968753B2 (en) Heater control for countertop appliance
WO2024104224A1 (zh) 牛奶饮料加热搅拌机
CN104887059A (zh) 微型电饭煲的感温元件安装结构
CN210227787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1425893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3757867U (zh) 料理桶及料理机
CN112741490A (zh) 食物处理与电压力锅的多功能机
CN207940583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
CN213551382U (zh) 料理机
CN213993229U (zh) 烹饪器具
CN218164973U (zh) 可换深浅盘的电饼铛
KR100753719B1 (ko) 라면조리포트
CN219699679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101589915A (zh) 饮料容器保温器
CN113040595A (zh) 气控烹饪器具
CN220384923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4595564U (zh) 烹饪器具
CN217488427U (zh) 料理机
CN214180042U (zh) 烹饪器具
CN214964514U (zh) 烹饪器具
CN217285447U (zh) 具有温度检测功能的壶盖、液体容器、以及液体加热装置
CN215272015U (zh) 食物处理与电压力锅的多功能机
CN213909677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