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9185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9185U
CN213989185U CN202120320791.1U CN202120320791U CN213989185U CN 213989185 U CN213989185 U CN 213989185U CN 202120320791 U CN202120320791 U CN 202120320791U CN 213989185 U CN213989185 U CN 213989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play screen
antenna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207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建清
赵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207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9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9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9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传动组件及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与传动组件连接,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显示屏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天线;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覆盖于第一显示屏之下;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位于第一显示屏外侧,并与第一显示屏的外周壁相接触;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第一天线均处于工作状态。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天线因为被伸缩屏遮挡而造成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具备通信、摄像等多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现有的可穿戴设备通常更加注重其产品的外形和佩戴体验,使得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尺寸大小受限,虽然目前已经有可穿戴设备能够通过设置伸缩屏来扩展显示屏尺寸,但是当伸缩屏运动至展开状态时,伸缩屏通常会遮挡住天线,造成可穿戴设备的天线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天线因为被伸缩屏遮挡而造成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传动组件及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天线;
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覆盖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下;
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外周壁相接触;
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天线均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显示屏的外周壁设置第一天线,以确保第二显示屏无论在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第一天线都不会被遮挡,进而使得电子设备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能够通过第一天线实现信号收发,以确保电子设备能够具有较好的天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仰视图;
图4b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图5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仰视图;
图6b是图5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视图;
图7是图1中部分第二显示屏处于第一位置时与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视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请参照图1至图6b,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10、传动组件30及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与传动组件30连接,传动组件30可带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显示屏20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天线51;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覆盖于第一显示屏10之下;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位于第一显示屏10外侧,并与第一显示屏10的外周壁相接触;在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第一天线51均处于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屏20能够在传动组件30的带动下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进而提升了电子设备显示屏的动感型,解决了现有的电子设备显示屏结构单一的问题。
请参照图3、图4a、图4b及图6、图6b,第二显示屏20在位于第二位置时,是围合在第一显示屏10的外侧且与第一显示屏10的外周壁相接触的,这种情况下,第二显示屏20也就与第一显示屏10拼接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大显示尺寸的显示屏,进而增大了电子设备显示界面的尺寸,这样也就更加方便用户的观看,使得用户具有更好的观看体验,同时也方便用户对显示屏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传动组件30位于第一显示屏10之下,也就是位于第一显示屏10的不显示图像的一侧。
请继续参照图2,第二显示屏20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显示屏20位于第一显示屏10的不显示图像的一侧,其被第一显示屏10覆盖,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显示屏10来显示图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显示屏20的面积均小于第一显示屏10的面积,且当第二显示屏20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显示屏10覆盖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也就是说,第二显示屏20相当于隐藏在第一显示屏10之下,这样对于小型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等可智能穿戴设备,保证了其外观的美观性,也方便用户穿戴。
请参照图2和图4a、图4b,当第二显示屏2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显示屏20是被覆盖在第一显示屏10之下的,而第二显示屏20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天线51,外周壁上的第一天线51并不会被遮挡,第一天线51能够具有较好的天线性能。而第二显示屏2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显示屏20外周壁上的第一天线51同样不会被遮挡,电子设备仍然可以通过第一天线51来实现信号的收发。这样,通过在第二显示屏20的外周壁设置第一天线51,以确保第二显示屏20无论在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第一天线51都不会被遮挡,进而使得电子设备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能够通过第一天线51实现信号收发,以确保电子设备能够具有较好的天线性能。
请结合图2及图4a、图4b,第二显示屏20包括背对第一显示屏10的目标侧面,第二显示屏20的外周壁为第一外周壁,第一天线51包括第一子天线段511和第二子天线段512,第一子天线段511设于第一外周壁及目标侧面的与第一外周壁相接的部分,第二子天线段512设于目标侧面上,并与第一子天线段511的一端连接。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子天线段511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子天线段511及第二子天线段512均处于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天线段511不仅设置在第二显示屏20的外周壁上,在第二显示屏20的背对第一显示屏10的一侧的边沿也设有第一子天线段511,当第二显示屏20在处于第一位置时,设置在第二显示屏20外周壁及目标侧面周沿的第一子天线段511是朝向外侧或者是靠近外侧的,第一子天线段511能够具有较好的天线辐射性能,这种情况下,可以是第一子天线段511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子天线段512处于非工作状态,进而以确保电子设备具有较好的通信能力。当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二位置时,由于第二显示屏20与第一显示屏10合在一起,此时位于第二显示屏20目标侧面上的第二子天线段512也被展开伸出,能够获得较好的天线净空,这种情况下,第一子天线段511及第二子天线段512均处于工作状态,以提升第一天线51的辐射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显示屏20的目标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天线段52,第二天线段52与第二子天线段512形成第二天线;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天线处于工作状态。可选地,第二天线段52可以是与第二子天线段512连接或者不连接,例如第二天线段52可以是与第二子天线段512耦合形成第二天线。在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天线段52也被覆盖在第一显示屏10之下,此时第二天线段52处于非工作状态;当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显示屏20位于第一显示屏10外侧,第二显示屏20与第一显示屏10可以是位于同一平面,第二显示屏20的背对第一显示屏10的目标侧面也就不再被遮挡,第二天线段52被展开伸出,能够获得较好的天线净空,此时第二天线段52与第二子天线段512形成第二天线,进而电子设备可以是通过第一天线51及第二天线实现信号收发,有效增加了天线的工作带宽,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具有更好的天线辐射能力。
如图4a、图4b所示,第一显示屏10为圆形显示屏,第二子天线段512的延伸方向指向第一显示屏10的圆心,第二天线段52与第二子天线段512连接,并与第二子天线段512垂直。这样使得第二天线能够更有效地增加天线的工作带宽,提升天线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显示屏20的侧周壁及目标侧面的边沿设置第一子天线段511,以及在第二显示屏20背对第一显示屏10的目标侧面上设置第二子天线段512和第二天线段52,并能够根据第二显示屏20的位置变化,控制第一天线51和第二天线的工作状态,以确保第二显示屏20无论在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电子设备都能够具有较好的通信性能。
可选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第一天线51可以是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二显示屏20上,第二天线段52也可以是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二显示屏20的背对第一显示屏10的目标侧面上。第一天线51和第二天线段52可以是位于同一个第二显示屏20,或者也可以是位于不同的第二显示屏20上。
或者,每一个第二显示屏20的外周壁及目标侧面上均设有第一子天线段511,且每一个第二显示屏20的背对第一显示屏10的目标侧面上均设有第二子天线段512及第二天线段52。其中,每一个第二显示屏20外周壁上的第一子天线段511能够组成具有多个缺口的环形天线,这样的设计也就合理利用了第二显示屏20的结构形状,也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基于多个第一子天线段511组成的环形天线而具有更好的天线辐射性能。在第二显示屏20位于第二位置时,由于每一个第二显示屏20的目标侧面上均设有第二天线段52,第二天线段52能够与第二子天线段512形成第二天线,也就使得电子设备还能够通过多个第二天线来实现信号收发,进一步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性能。
可选地,第一子天线段511、第二子天线段512及第二天线段52均为金属片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天线段的形状如图2和图4a、图4b所示,其中,第一天线51可以是主单元天线,第二天线可以是寄生单元天线,在第二显示屏2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天线51与第二天线均处于工作状态,进而能够有效增加天线的工作带宽,提升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
请参照图1至国7,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21和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22,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2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21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22均覆盖于第一显示屏10之下,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21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22之间。
请参照图2和图5,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可以是层叠设置并覆盖于第一显示屏10之下,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相对于第一显示屏10的正投影可以是至少部分重叠,或者第一子显示屏21和第二子显示屏22也可以是没有重叠部分。这样的设置,也就有利于第一子显示屏21和第二子显示屏22能够设计成具有较大的尺寸,使得第二显示屏20能够与第一显示屏10拼接成具有更大显示尺寸的显示屏,更有利于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播放,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其中,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的至少一者的外周壁及目标侧面上设有第一天线51,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的至少一者的背对第一显示屏10的目标侧面上设有第二天线段52。例如,第一天线51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子显示屏21或第二子显示屏22的外周壁及目标侧面上,或者第一子显示屏21和第二子显示屏22的外周壁及目标侧面上都设有第一天线51;第二天线段52也可以是设置第一子显示屏21或第二子显示屏22的目标侧面上,或者第一子显示屏21和第二子显示屏22的目标侧面上都设有第二天线段52。或者,也可以是第一子显示屏21的外周壁及目标侧面上设有第一天线51,第二子显示屏22的目标侧面上设有第二天线段5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3和图4a、图4b,第一子显示屏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子显示屏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在处于第二位置时交替设置。其中,每一个第二子显示屏22的外周壁及目标侧面上设有第一天线51,每一个第二子显示屏22的背对第一显示屏10的第一目标侧面上设有第二天线段52。也就是说,第一天线51和第二天线段52都设置在第二子显示屏22上,而第一子显示屏21和第二子显示屏22在处于第二位置时交替设置,这种情况下,任意两个第二子显示屏2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子显示屏21,进而也就使得任意两个第一天线5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任意两个第二天线52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距离,进而拉大了各天线之间的空间距离,有效提升了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避免干扰信号通过天线之间传输,确保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
可选地,请参照图5和图6a、图6b,第一子显示屏21包括背对第一显示屏10的第二目标侧面,第一子显示屏21的外周壁及第二目标侧面上还可以设有第三天线53;其中,在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三天线53处于非工作状态;在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三天线53处于工作状态。可以理解地,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处于第一位置时,是覆盖在第一显示屏10之下的,且第一子显示屏21位于第一显示屏10和第二子显示屏22之间,第三天线53也就被遮挡,此时第三天线53处于非工作状态。当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子显示屏22运动至与第一显示屏10处于同一平面,此时第三天线53不会被遮挡,则第三天线53可以处于工作状态,且此时第一天线51和第二天线也处于工作状态,这样也就能够通过第三天线53进一步提升整体天线的工作带宽和性能。
需要说明地,第三天线53包括设于第一子显示屏21的外周壁上的第三子天线段531及设于第一子显示屏21的第二目标侧面上的第四子天线段532,第三子天线段531的一端与第四子天线段532连接;在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子天线段512邻近第四子天线段532,第三子天线段531的自由端与第一子天线段511的自由端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可选地,第一天线51为主单元天线,第三天线53为寄生单元天线,第一子显示屏21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天线53也就是靠近第一天线51的,也就能够更好地确保第三天线53的收发性能,第三天线53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体天线的工作带宽和性能。
可选地,请参照图1至图6b,第一子显示屏21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子显示屏22的数量为四个,如图2所示,四个第一子显示屏21与四个第二子显示屏22在处于第二位置时交替设置。这样,每一个第一子显示屏21与每一个第二子显示屏22的尺寸都较小,并且,在处于第一位置时,能够避免相邻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屏21或相邻的两个第二子显示屏22相触碰,确保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顺畅性。
请参照图2和图5,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两个托盘40,两个托盘40层叠设置且覆盖于第一显示屏10之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21承载于一个托盘40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22承载于另一个托盘40上。请进一步参照图7和图8,托盘40的朝向第一显示屏1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结构401,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均设有第二导向结构201,第一导向结构401与第二导向结构201相配合;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21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22通过第一导向结构401和第二导向结构201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21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22与第一显示屏10位于同一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屏10覆盖托盘40,即托盘40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屏10的尺寸,使得托盘40不会显露于第一显示屏10之外,在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子显示屏21、第二子显示屏22及托盘40都被第一显示屏10所覆盖,这样也就保证了电子设备外观上的美观性。
可选地,托盘40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每一个托盘40上都承载有第二显示屏20,多个第二显示屏20在处于第二位置时,共同拼接形成一个圆环而围合在第一显示屏10外侧,第二显示屏20的数量越多,其尺寸也就可以设计的更小,也更有利于第二显示屏20在电子设备中的布局。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向结构401与第二导向结构201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的运动起到引导作用,防止显示屏的运动发生偏移,以引导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能够运动至第二位置,与第一显示屏10处于同一平面,并能够与第一显示屏10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显示界面,如圆形或方形的显示界面。
其中,第一导向结构401与第二导向结构201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是多种,例如可以是滑轨与滑槽的配置,或者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可选地,请进一步参照图7和图8,第一导向结构401为滑动件,优选为滚轮;第二导向结构201为导向槽,导向槽包括第一侧壁和底面,所述底面为斜面,且底面在靠近传动组件30处与托盘40之间的距离小于底面在远离传动组件30处与托盘4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导向槽的槽底相对于托盘40为斜面,所述导向槽的槽底包括靠近传动轴31的第一端及远离传动轴31的第二端,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更靠近所述托盘40。导向槽位于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的朝向托盘40的一侧,滚轮设于托盘40上,并与导向槽的槽底相接触;托盘40是固定不动的,滚轮在托盘40上的位置也就不会发生变化,进而在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在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由导向槽相对于滚轮发生移动,而滚轮的转动也会对导向槽起到推力作用,推动显示屏向第二位置运动。另外,导向槽的槽底靠近传动轴31的一端的深度要小于远离传动轴31的一端的深度,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在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导向槽的槽底是一个斜面,滚轮的位置不发生移动,显示屏受到传动杆32的推力会朝远离传动轴31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第一子显示屏21及第二子显示屏22能够移动至与第一显示屏10处于同一平面,以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平面,确保电子设备显示界面的平整性,保证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图未示),所述传动组件30与所述转轴连接,传动组件30的运动可以是通过转轴来驱动。
可选地,转轴与第一显示屏10连接,传动组件30通过转轴与第一显示屏10转动连接。例如,第一显示屏10的第二面的中心区域可以是设有转轴,且转轴沿向远离第二面的方向延伸,传动组件30可以是套设在该转轴上,第一显示屏10的转动也就能够带动转轴及传动组件30同轴转动,进而传动组件30以带动第二显示屏20运动。第一显示屏10可以是用户手动转动转轴。
或者,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电机,传动组件30和/或转轴与驱动电机连接。例如,传动组件30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运转能够驱动传动组件30转动,进而传动组件30以带动第二显示屏20运动。驱动电机可以是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壳体内,并与电子设备的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电子设备的控制器来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转,进而以驱动传动组件30转动。或者,也可以是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进而通过驱动电机的运转来驱动转轴运转,以驱动传动组件30及第二显示屏20运动。或者,传动组件30及转轴均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的运转能够同时驱动转轴及传动组件30的运动。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的电路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可以是参照相关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照图1和图8,传动组件30包括传动轴31及传动杆32,传动轴31通过转轴与第一显示屏10相连接,或者,在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电机的情况下,传动轴31和/或转轴与驱动电机相连接;传动杆32的一端连接传动轴31,另一端连接第二显示屏20。这样,传动轴31的转动也就能够带动传动杆32运动,进而以将连接于传动杆32一端的第二显示屏20向外推出以与第一显示屏10实现拼接,或者是向内收回而隐藏在第一显示屏10之下。
可选地,传动轴31套设在转轴外侧,传动杆32的一端与传动轴31铰接,传动轴31的另一端与第二显示屏20铰接。这样,当转轴正转时,也就会带动传动轴31同轴转动,传动轴31的转动能够对与其铰接的传动杆32产生向外的推力,传动杆32能够利用该推力以将与其铰接的第二显示屏20向外推出。容易理解地,当转轴反转时,也就能够在传动轴31及传动杆32的共同作用下,将第二显示屏20向内收回。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可穿戴设备等。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为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这样的设计,也就使得智能手表的显示屏的尺寸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而进行调节,能够在用户需要的情况下,调整为更大尺寸的显示屏,更加方便用户对智能手表的操作和观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屏、传动组件及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天线;
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覆盖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下;
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外周壁相接触;
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天线均处于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背对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目标侧面,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外周壁为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天线包括第一子天线段和第二子天线段,所述第一子天线段设于所述第一外周壁及所述目标侧面的与所述第一外周壁相接的部分,所述第二子天线段设于所述目标侧面上,并与所述第一子天线段的一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子天线段处于工作状态;
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子天线段及所述第二子天线段均处于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天线段,所述第二天线段与所述第二子天线段形成第二天线;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天线处于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为圆形显示屏,所述第二子天线段的延伸方向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圆心,所述第二天线段与所述第二子天线段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子天线段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外周壁及所述目标侧面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子天线段,且每一个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目标侧面上均设有所述第二子天线段及所述第二天线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和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均覆盖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下,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第二子显示屏的至少一者的外周壁及目标侧面上设有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第二子显示屏的至少一者的背对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目标侧面上设有所述第二天线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屏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显示屏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第二子显示屏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交替设置;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子显示屏的外周壁及目标侧面上设有所述第一天线,每一个所述第二子显示屏的背对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第一目标侧面上设有所述第二天线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屏包括背对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第二目标侧面,所述第一子显示屏的外周壁及所述第二目标侧面上设有第三天线;
其中,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第二子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天线处于非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第二子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天线处于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天线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屏的外周壁上的第三子天线段及设于所述第二目标侧面上的第四子天线段,所述第三子天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子天线段连接;
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第二子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子天线段邻近所述第四子天线段,所述第三子天线段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子天线段的自由端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两个托盘,所述两个托盘层叠设置且覆盖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下且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承载于一个所述托盘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承载于另一个所述托盘上;
所述托盘的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第二子显示屏均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相配合;
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通过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显示屏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同一平面。
CN202120320791.1U 2021-02-04 2021-02-04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989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0791.1U CN213989185U (zh) 2021-02-04 2021-02-04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0791.1U CN213989185U (zh) 2021-02-04 2021-02-04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9185U true CN213989185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2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20791.1U Active CN213989185U (zh) 2021-02-04 2021-02-04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9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6385B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EP416122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244281A1 (zh) 电子设备
EP3731059B1 (en) Terminal with flexible screen
JP5960872B2 (ja) 可撓性ディスプレイを有するカバーアタッチメント
US9891672B2 (e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low profile housing and hinge assembly
US202201326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042394A1 (zh) 伸缩机构及电子设备
EP2534816B1 (en) Apparatus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850180A (zh) 分离式移动设备
CN213989185U (zh) 电子设备
WO2021008409A1 (zh) 电子设备
US202400400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4674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cealed camera
CN110456863B (zh) 一种带有屏幕的电子设备
CN113176812B (zh) 电子设备
CN110879634B (zh) 可折叠终端
KR101279014B1 (ko) 멀티 트랜스폼 모니터링 장치
CN112135011B (zh) 移动通信终端
CN111245993A (zh) 一种组合式终端
CN214544391U (zh) 扩展显示装置
CN212163394U (zh) 一种组合式终端
CN115174720A (zh) 电子设备
CN116760920A (zh) 电子设备
CN113972467A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